彩色喷墨记录与彩色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36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彩色喷墨记录与彩色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适用于彩色喷墨记录方式与彩色电子照片转印方式的印刷的普通纸类型的记录纸,特别是涉及作为彩色喷墨记录纸的,尽管印刷浓度高,但是仍没有发生洇渗、絮羽化,并且斑点性也良好的记录纸。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方式的记录纸分为类似于一般PPC纸的普通纸类型,及涂料纸类型。相对涂料纸型具有墨接受层的情况,普通纸类型不具有墨接受层,或即使具有,也是极微小的。伴随记录纸的用途的多样化,必须要求也保持电子照片转印适应性,价格低,具有通用性的普通纸类型的喷墨记录纸。于是,在喷墨记录方式中,提高普通纸类型的记录适应性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在到目前的喷墨记录方式中,于普通纸类型的记录纸上进行打印时,具有下述这样的问题。
(1)洇渗(bleeding)对于普通纸类型的记录纸,一般,为了防止洇纸,有效的方法为使用胶料。由此,墨的吸收变慢,在不同的颜色相互相接的部分,即所谓的色之间产生洇纸。有时,会有因记录装置、其它的记录纸,或手等的接触,产生污染的情况。
(2)絮羽化(featuring)墨滴过度扩散渗透于记录纸的内部或表面上,特别是沿纸的表面纤维墨被流出,由墨滴来进行记录的点呈胡须状,或过大,或呈变形的形状,显著地损害画质。
(3)涂面斑点(mottling)普通纸类型的记录纸与涂料纸类型的相比较,墨吸收性慢,在满打印刷部份,产生称为涂面斑点(mottling)的斑状点。
在上述的情况中,特别是(1)和(2)是重要的问题。如果是涂料纸类型的喷墨记录纸,由于在原纸上设置多孔质的墨接受层,故可同时较容易地应对(1)和(2),但是,由于相对该情况,普通纸类型的喷墨记录纸没有墨接受层,或即使有,也只是微小的,故难以同时应对(1)和(2)。即,如果提高喷墨记录纸的施胶度,由于记录纸上的墨滴不会较大地扩展,故絮羽化度变小,但是,墨吸收变慢,洇渗增加。反之,如果降低喷墨记录纸的施胶度,则墨吸收加快,洇渗变小,但是,由于记录纸的横向的吸收也增加,故絮羽化度增加。即,絮羽化和洇渗为相反的特性,不能够仅仅通过调整喷墨记录纸的施胶度,同时满足这两者。
为了改善这些已有技术的问题,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下述的记录媒体,即在将至少包括具有阴离子性基的水溶性染料或具有阳离子性基的水溶性染料的墨供给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中,该记录媒体至少包含具有与前述的水溶性染料相反的离子性的分子量小于或等于1000的物质和分子量大于或等于2000的高分子物质。
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阳离子性树脂的附着量在0.5~2.0g/m2的范围内,并且表面电阻在1.0×109~9.9×1013Ω的范围内的喷墨记录和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
此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下述的记录纸,其以纸浆纤维和填料为主体,包含墨的渗透防止剂,并在下述数值范围内,(a)于20℃,65%RH时表面电阻在1.0×109~1.0×1013Ω的范围;(b)记录面的表面的pH值在6.5~7.8的范围;(c)布里斯托(Bristow)试验的吸收系数Kα(m·sec1/2)在5.0×10-9~5.0×10-5Ω的范围。
还有,在下述的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下述的记录纸,即,在包含填料、添加胶料的中性纸的表面上,涂敷以丙烯腈-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的乳液为主成分的表面胶料剂。
再有,在下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电子照片转印纸,其为在采用中性松香胶作为添加胶料剂的原纸表面上,涂敷由丙烯腈-乙烯缩醛-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形成的表面胶料剂的电子照片转印纸,于5%异丙基水溶液中浸泡30秒时的柯布施胶(Cobb Size)度小于或等于14g/m2。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6中,公开有下述的记录纸,其中,水溶性高分子和阳离子化密度在2.0~8.0meq/g的阳离子性高分子化合物的涂敷量在0.5~5.0g/m2的范围内。
如上述那样,为了对普通纸类型的喷墨记录与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进行改进,在过去的记录纸中,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使其包含具有与墨相反的离子性的特定的物质,改善喷墨记录适应性,或如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使其附着阳离子性树脂子,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表面电阻,保持电子照片转印适应性,或如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那样,使其含有墨的渗透防止剂,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表面电阻等,保持电子照片转印适应性,或如下述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那样,涂敷特定的表面胶料剂,改善喷墨记录适应性,还如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那样,将特定的阳离子性高分子化合物与水溶性高分子一起涂敷,改善喷墨记录适应性。
JP专利文献1JP特开平7-257017号文献JP专利文献2JP特开2000-85239号文献JP专利文献3JP特开平6-219038号文献JP专利文献4JP特开平8-50366号文献JP专利文献5JP特开平8-22137号文献
JP专利文献6JP特开2000-62311号文献JP专利文献7JP特许第3213630号文献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的方法,根据条件也会有,电子照片转印适应性不够,或,即使电子照片转印适应性足够,但喷墨记录适应性不够的情况,不一定能称得上为普通纸类型的可满足作为喷墨记录及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的纪录纸。特别是作为彩色喷墨记录纸,就算印刷浓度高,但是也无法获得不产生洇渗、絮羽化,并且斑点性也良好的记录纸。
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已有技术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针对普通纸类型的可满足作为喷墨记录及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的纪录纸,进行了各种分析,其结果是,发现了下述的情况,从而完成了本发明,该下述的情况指,将米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和小麦氧化淀粉中的至少1种,最为具有导电性材料的水溶液,在原纸上进行涂敷,便能够满足规定的特性。另外,作为淀粉,虽存在比如,像上述专利文献7中公开的那样,不特别进行糊化处理而使用的类型,但是,本发明中的上述淀粉与众所周知的已有技术相同,全部为进行糊化处理过的。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纸,其为普通纸类型的纸,可通用于喷墨记录方式和彩色电子照片转印方式。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普通纸类型的纸,并可通用于喷墨记录方式和彩色电子照片转印方式的记录纸中,提供下述的记录纸,即,特别是在按照彩色喷墨记录方式印刷时,印刷浓度高,抑制洇渗、絮羽化,以及斑点,并且在以彩色电子照片转印方式进行复制时,不会产生调色剂的转印不良,可获得良好的画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在于可通过下述的方案实现。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喷墨记录和彩色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其特征在于在含有纸浆纤维、填料和添加胶料剂的原纸表面的至少一个面上,涂敷含有导电剂的水溶液的涂敷液,该水溶液包含从米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和小麦氧化淀粉中选择的至少1种淀粉。
在上述形式中,最好使含有在上述水溶液中的上述米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和小麦氧化淀粉中的至少1种,大于或等于全部淀粉含量的5重量%。
另外,在上述形式中,最好使上述水溶液中,包含从木薯酶改性淀粉、木薯氧化改性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玉米氧化改性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和马铃薯氧化改性淀粉中选择的至少1种。
此外,在上述形式中,最好使针对上述原纸表面的上述水溶液的涂敷量为,按照上述各淀粉固态量,单面上大于或等于0.05g/m2,按照全淀粉固态量,单面上大于或等于1g/m2。
技术效果按照本发明的方案,如下示采用实施例和比较例来进行具体描述的那样,可提供一种记录纸,其可通用于喷墨记录方式和彩色电子照片转印方式,特别是在按照彩色喷墨记录方式印刷时,印刷浓度高,抑制洇渗、絮羽化、斑点,并且在按照彩色电子照片转印方式复制时,不产生调色剂的转印不良,可获得良好的画质。
实施例下面参照表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与比较例一起进行说明。但是,在下面给出的实施形式为例举了用于具体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商业印刷用涂料纸的颜料的实例,其并无将本发明特定于该颜料之意,也可为等同地应用于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中的其它实施形式。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明示,则“%”表示重量%(实质上等于质量%)。
实施例1首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通用的原纸、淀粉溶液的涂敷方法、平滑度的测定方法、彩色喷墨记录适应性的测定方法和彩色喷墨电子照片复制适应性进行描述。
(原纸)支承体采用包含纸浆纤维、填料和添加胶料剂的原纸。采用原纸的坪量为64、70、80与90g/m2。
(淀粉溶液的涂敷方法)在固态量为15%的,通过酶改性或氧化剂被氧化、使其粘度减小的淀粉溶液中,通过常规方法,按照一定量添加作为导电剂的食盐,按照涂敷量为3.5g/m2(两面)的方式,通过粒度号为12微米的棒式涂敷器,在原纸的一个面上进行涂敷,通过120℃烘箱,反复干燥15秒,用于试验。
(平滑度的测定方法)根据以贝克氏(Bekk)平滑度试验仪的平滑度试验方法(JISP8119),数值高的一方,表明纸的表面更加平滑。
(喷墨记录适应性的测定方法)(1)打印浓度打印浓度,通过Canon BJC 4650(商品名称)喷墨打印机,测定记录图像的光学浓度,该纪录图像是以彩色和黑色来满打印刷的。数值高的一方,表明浓度大,良好。
(2)彩色喷墨记录适应性通过Canon BJC 4650喷墨打印机,打印彩色图像,从斑点、絮羽化和洇渗的观点,分别通过目视而判定该彩色记录图像。在判断基准中,采用10点法,10定为最好,7定在实用范围内,小于或等于6定为在实用范围之外。在综合评价中,考察打印浓度、斑点、絮羽化和洇渗,◎=优,○=良,△=实用范围内,×=实用范围之外。
(3)黑色喷墨记录适用性通过Canon BJC 4650喷墨打印机,打印彩色图像,从斑点、絮羽化和洇渗的观点,分别通过目视而判定黑色记录图像。在判断基准中,采用10点法,10定为最好,7定在实用范围内,小于或等于6定为在实用范围之外。在综合评价中,考察打印浓度、斑点、絮羽化和洇渗,◎=优,○=良,△=实用范围内,×=实用范围之外。
(彩色电子照片复制适应性)通过Xerox 2060(商品名称)彩色复印机,复制彩色图像,通过目视而判断该彩色复印图像。在判断基准中,◎=优,○=良,△=实用范围内,×=实用范围之外。
(试样的制作)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样的制作和试验像下述这样进行。比如,按照组份比,对米淀粉和木薯淀粉进行计量,将其放入小容器中,按照固态量为15%的方式,通过水进行稀释,相对全部淀粉,按照活性酶换算,添加0.1%的酶。将其加热到70~74℃,保持25分钟,进行用于减小淀粉的粘度的酶反应。然后,再次加热到95℃,保持15分钟,停止酶反应。通过粒度号为12微米(涂敷量约为1.8g/m2(单面))的杆式涂敷器,在没有处理的原纸表面上进行涂敷,在120℃烘箱内干燥15分钟。剩余的一个面也按照相同方式进行处理。采用像上述这样而获得的纸,通过Canon BJC 4650喷墨打印机,进行喷墨记录适应性试验,通过Xerox 2060彩色复印机,进行彩色电子照片复制适应性试验。
(实施例1、3、4、5、6和比较例1、5)
在这里,测定米酶改性淀粉/木薯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1中。
表1

根据上述表1可知道,就贝克氏(Bakk)平滑度、彩色和黑色的喷墨记录适应性(斑点、洇渗、絮羽化和打印浓度)和彩色电子照片复制适应性的全部特性来说,米酶改性淀粉为100%(实施例1),为最高程度,木薯酶改性淀粉为100%(比较例5),为最低程度,在组份比之间(实施例3、4、5、6和比较例1)的情况,呈现米酶改性淀粉的组份比越大越好,木薯酶改性淀粉的组份比越大越差的倾向。如果像实施例6那样,米酶改性淀粉5%或大于该值,则全部特性在实用范围内,如果增加米酶改性淀粉的组份比,则优化。从品质上说,米酶改性淀粉的组份比即使为5%,也具有效果,但是,最好大于或等于25%。在比较例1的米酶改性淀粉为4%,小于或等于该值的组份比时,彩色和黑色的喷墨记录适应性的絮羽化值在实用范围外。
(实施例1、7、8、9、10和比较例2、4)在这里,测定米酶改性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特性。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集于表2中。
表2

根据上述表2可知道,就米酶改性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来说,获得与表1的米酶改性淀粉/木薯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1、11、12、13、14和比较例3、6)在这里,测定米酶改性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3中。
表3

根据上述表3可知道,就米酶改性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来说,获得与表1的米酶改性淀粉/木薯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2、15、16、17、18和比较例7、5)在这里,测定小麦酶改性淀粉/木薯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4中。
表4

根据上述表4可知道,就贝克氏(Bakk)平滑度、彩色和黑色的喷墨记录适应性(斑点、洇渗、絮羽化和打印浓度)和彩色电子照片复制适应性的全部特性来说,小麦酶改性淀粉为100%(实施例2)时,为最高程度,木薯酶改性淀粉为100%(比较例5)时,为最低程度,在组份比之间(实施例15、16、17、18和比较例7)的情况,呈现小麦酶改性淀粉的组份比越大越好,木薯酶改性淀粉的组份比越大越差的倾向。实施例18的酶改性小麦淀粉为5%,如果大于或等于该值,则全部特性在实用范围内,如果增加小麦酶改性淀粉的组份比,则优化。从品质上说,虽然小麦酶改性淀粉的组份比即使为5%,也具有效果,但是,最好大于或等于25%。在比较例1的米酶改性淀粉为4%,小于或等于该值的组份比的场合,彩色和黑色的喷墨记录适应性的絮羽化值在实用范围外。
(实施例2、19、20、21、22和比较例8、4)在这里,测定小麦酶改性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5中。
表5

根据上述表5可知道,就小麦酶改性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来说,获得与表4的小麦酶改性淀粉/木薯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2、23、24、25、26和比较例9、6)在这里,测定小麦酶改性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6中。
表6

根据上述表6可知道,就小麦酶改性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来说,获得与表4的小麦酶改性淀粉/木薯淀粉性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1’、3’、4’、5’、6’和比较例1’、5’)在这里,测定米氧化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7中。
表7

根据上述表7可知道,就贝克(Bakk)平滑度、彩色和黑色的喷墨记录适应性(斑点、洇渗、絮羽化和打印浓度)和彩色电子照片复制适应性的全部特性来说,米氧化淀粉为100%(实施例1’)时,为最高程度,木薯氧化淀粉为100%(比较例5’)时,为最低程度,在组份比之间(实施例3’、4’、5’、6’和比较例1’)的情况,呈现米氧化淀粉的组份比越大越好,木薯氧化淀粉的组份比越大越差的倾向。实施例6’的酶改性米淀粉5%,如大于或等于该值,则全部特性在实用范围内的程度以上,如果增加米氧化淀粉的组份比,则优化。从品质上说,虽然米氧化淀粉的组份比即使为5%,也具有效果,但是,最好大于或等于25%。在比较例1’的米氧化淀粉为4%,小于或等于该值的组份比的场合,彩色和黑色的喷墨记录适应性的羽化值在实用范围外。
(实施例1’、7’、8’、9’、10和比较例2’、4’)在这里,测定米氧化淀粉/玉米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8中。
表8

根据上述表8可知道,就米氧化淀粉/玉米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来说,获得与表7的酶改性米淀粉/酶改性木薯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1’、11’、13’、14’和比较例3’、6’)
在这里,测定米氧化淀粉/马铃薯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9中。
表9

根据上述表9可知道,就米氧化淀粉/马铃薯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来说,获得与表7的米氧化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2’、15’、16’、17’、18’和比较例7’、5’)在这里,测定小麦氧化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10中。
表10

根据上述表10可知道,就贝克(Bakk)平滑度、彩色和黑色的喷墨记录适应性(斑点、洇渗、絮羽化和打印浓度)和彩色电子照片复制适应性的全部特性来说,小麦氧化淀粉为100%(实施例2’)时,为最高程度,或接近它的程度,木薯氧化淀粉为100%(比较例5’)时,为最低程度,在组份比之间(实施例15’、16’、17’、18’和比较例7’)的情况,呈现小麦氧化淀粉的组份比越大越好,木薯氧化淀粉的组份比越大越差的倾向。实施例18’的小麦氧化淀粉5%,如果大于或等于该值,则全部特性在实用范围内的程度以上,如果增加小麦氧化淀粉的组份比,则优化。从品质上说,虽然小麦氧化淀粉的组份比即使为5%,也具有效果,但是,最好大于或等于25%。比较例7’的小麦氧化淀粉为4%,在小于或等于该值的组份比中,彩色和黑色的喷墨记录适应性的絮羽化值在实用范围外。
(实施例2’、19’、20’、21’、22’和比较例8’、4’)在这里,测定小麦氧化淀粉/玉米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11中。
表11

根据上述表11可知道,就小麦氧化淀粉/玉米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来说,获得与表10的小麦氧化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2’、23’、24’、25’、26’和比较例9’、6’)在这里,测定小麦氧化淀粉/马铃薯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性质。各组份比和测定结果汇总于表12中。
表12

根据上述表12可知道,就小麦氧化淀粉/马铃薯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来说,获得与表10的小麦氧化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组份比的各种物理特性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27、比较例10)在这里,测定抄纸机的进行施胶加压的场合的各种特性。其结果与实施例1、3~6和比较例1、5的结果一起列于表13中。
表13

相对表13的实施例27(米酶改性淀粉30%/木薯淀粉70%)的黑色喷墨记录适应性完全良好的情况,比较例10(木薯酶改性淀粉100%)的黑色喷墨记录适应性的絮羽化在实用范围外,实际设备,也获得与表1的结果基本一致的结果。
(总结)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道针对(1)米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木薯酶改性淀粉、玉米酶淀粉改性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的各淀粉;
(2)米氧化淀粉、小麦氧化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玉米氧化淀粉、马铃薯氧化淀粉中的各淀粉;(3)米酶改性淀粉和木薯酶改性淀粉、米酶改性淀粉和玉米酶改性淀粉、米酶改性淀粉和马铃薯酶改性淀粉的各混合物;(4)小麦酶改性淀粉和木薯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和玉米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和马铃薯酶改性淀粉的各混合物;(5)米氧化淀粉和木薯氧化淀粉、米氧化淀粉和玉米氧化淀粉、米氧化淀粉和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各混合物;(6)小麦氧化淀粉和木薯氧化淀粉、小麦氧化淀粉和玉米氧化淀粉、小麦氧化淀粉和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各混合物;在原纸表面上涂敷由单独和组合构成的涂敷液,进行喷墨记录适应性(打印浓度、洇渗、絮羽化和斑点)和电子照片转印适应性,以及表面的贝克(Bakk)平滑度的试验,其结果是,在涂敷米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氧化淀粉的各单独液的场合,全部的特性为最高程度。相对此,在涂敷马铃薯酶改性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玉米氧化淀粉、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各单独液的场合,全部的特性为最低程度。
在涂敷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或小麦氧化淀粉与木薯酶改性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玉米氧化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分别混合液的场合,具有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小麦氧化淀粉的混合率越大,各种特性越好的倾向。
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和小麦氧化淀粉的贝克氏(Bakk)平滑度明显高于木薯酶改性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玉米氧化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马铃薯氧化淀粉。对此,人们认为,由于与木薯酶改性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玉米氧化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马铃薯氧化淀粉相比较,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或小麦氧化淀粉的涂敷液的表面附着良好,故覆盖原纸表面的凹凸部的程度高,贝克氏(Bakk)平滑度高。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或小麦氧化淀粉的涂敷液的表面附着良好的理由不明确,但是,其为由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和小麦氧化淀粉形成的涂敷液的重要特性。
关于已有技术的洇渗、絮羽化和斑点的问题,已进行了描述。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或小麦氧化淀粉的涂敷液的原纸表层附着良好,故不仅单独液,而且在与木薯酶改性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玉米氧化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或马铃薯氧化淀粉的混合涂敷液中,因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或小麦氧化淀粉的效果,而附着于表层上的淀粉,和作为支承体的原纸的胶料性的相乘效应,因此涂料纸的喷墨记录适应性(印刷浓度、洇渗、絮羽化和斑点)处于洇渗和絮羽化的均衡处于良好的状态,打印浓度和斑点也伴随其而良好,喷墨记录适应性,从综合角度说获得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对于电子照片转印适应性,与已涂敷的淀粉涂敷液分布相联动而分布的导电剂,在原纸表面层和纸层上,均衡电子照片转印适应性,可获得与喷墨记录适应性相同的满意的结果。
以上对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或小麦氧化淀粉的各单独,以及它们与木薯酶改性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玉米氧化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或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各混合的涂敷液进行了说明,但是,在采用米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或小麦氧化淀粉的2种以上和木薯酶改性淀粉、木薯氧化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玉米氧化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或马铃薯氧化淀粉的2种以上的混合涂敷液的场合,也有同样倾向,可获得上述的效果。
工业实用性如以上描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而得到的,可应用于彩色喷墨记录方式和彩色电子照片转印方式的印刷的普通纸类型的记录纸,在产业上有巨大应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彩色喷墨记录及彩色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其特征在于在包括纸浆纤维、填料和添加胶料剂的原纸表面的中的至少一个面上,涂敷含有导电剂的水溶液的涂敷液,该水溶液包含从米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和小麦氧化淀粉中选择的至少1种淀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喷墨记录及彩色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水溶液中,米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和小麦氧化淀粉中的至少1种大于或等于全部淀粉含量的5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喷墨记录及彩色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水溶液中,包含从木薯酶改性淀粉、木薯氧化改性淀粉、玉米酶改性淀粉、玉米氧化改性淀粉、马铃薯酶改性淀粉和马铃薯氧化改性淀粉中选择的至少1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的彩色喷墨记录及彩色电子照片转印通用纸,其特征在于使针对上述原纸表面的上述水溶液的涂敷量为,按照上述各淀粉固态量,单面上大于或等于0.05g/m2,按照全淀粉固态量,单面上大于或等于1g/m2。
全文摘要
在包括纸浆纤维、填料和添加胶料剂的原纸表面的中的至少一个面上,涂敷水溶液,该水溶液包含从米酶改性淀粉、小麦酶改性淀粉、米氧化淀粉和小麦氧化淀粉中选择的至少1种淀粉。水溶液的上述淀粉的含量在5重量%以上,包含导电剂。在原纸表面上,按照上述各淀粉固态量,单面上大于或等于0.05g/m
文档编号B41M5/00GK101068981SQ200480044
公开日2007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9日
发明者蔡铭聪, 钱德拉·赫里杨托, 赫里·苏桑托 申请人:集伟纸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铃木力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