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51057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尤其涉及向被记录介质排出记录液的液滴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这为人们所公知,例如,搭载喷墨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部,使用排出记录液的液滴的液体排出头,构成记录头,一边运送被记录介质,一边使得记录液的液滴附着在纸上,形成图像。这里所述被记录介质可以列举例如纸,但并不局限于此,为方便起见,以下有时也简记为“纸”,也可以称为“记录介质”,“转印材”等,这里所述“记录液的液滴”,以下有时也简记为“墨滴”,这里所述“形成图像”,与“记录”,“印刷”,“打印”,“印字”同义。
在这种喷墨记录装置中,为了实现高的图像质量,需要提高墨滴对纸的命中位置精度,例如特开2000-25249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特开2004-099280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2”)所公开那样,使得用于运送纸的运送带均一地带正电,通过静电力吸附纸,记录头和纸的距离保持一定,正确控制供给纸,防止纸位置偏移,防止纸浮起,防止因纸和记录头相碰引起堵塞或污脏,这为人们所公知。
相对上述使得运送带均一带正电的方式,在特开平2004-131242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装置中,对运送带施加正及负的交变电压,在运送带上形成正及负的电荷图形,产生静电吸附力。
在特开平6-219582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装置中,使用生成静电力的运送带。
另一方面,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若被记录介质吸湿,则不仅会发生皱折,折角等,运送性低下,而且存在定影或转印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在特开2000-255807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装置中,设有用于检测纸收纳部周围湿度的湿度检测手段,以及用于除去纸水分的除湿手段,根据纸收纳部周围湿度的检测结果以及收纳在纸收纳部的纸量的检测结果,控制除湿手段,对纸除湿。
在特开平11-255361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6”),特开2002-148996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7”)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加热纸进行除湿。
在特开2002-292852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墨排出量进行控制,其设有排出墨滴的印字手段,相对该印字手段隔开间隙移动的中间转印体,将粉体涂布在中间转印体上的涂布手段,以及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墨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转印手段。所述粉体由凝固剂构成,用于使得从印字手段排出的墨滴高粘度化,通过从该印字手段排出的墨滴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墨像,根据从该印字手段排出的墨排出量即印字率,控制通过粉体涂布手段涂布在中间转印体上的粉体涂布量。
向被记录介质排出记录液的液滴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液滴附着在被记录介质上,被记录介质产生例如波纹等起皱或弯曲,被记录介质与记录头摩擦,引起图像质量劣化。通常,被记录介质干燥(湿度低)能使得印字后的弯曲量低,且被记录介质干燥(湿度低)者从运送带分离的分离性也良好。
因此,如上述以往图像形成装置那样,检测被记录介质的湿度,当被记录介质湿度高场合,通过加热手段或除湿手段加热被记录介质,使其成为干燥状态即湿度低的状态,能抑制被记录介质的弯曲等。
但是,通过加热手段加热,被记录介质湿度变低即处于干燥状态,当使得多量液滴排出附着到该干燥的被记录介质场合,被记录介质的湿度发生急剧变化,于是,被记录介质产生起皱,发生与记录头摩擦等,引起图像质量低下,或发生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既能防止图像质量低下又能提高被记录介质运送性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从记录头排出液滴,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手段,收纳所述被记录介质;加热手段,加热收纳在该收纳手段中的所述被记录介质;控制手段,根据收纳在该收纳手段中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湿度的检测结果以及与用于在该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滴排出量相关的信息,控制所述控制手段。
(2)在(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当用于在该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滴排出量超过所定量时,不管所述湿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不实行所述加热手段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加热。
(3)在(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对运送带施加电荷,产生静电力,吸附被记录介质运送。
(4)在(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湿度检测手段检测到的湿度不满所定值时,根据上述检测湿度,控制对所述运送带施加电荷,当所述湿度检测手段检测到的湿度达到所定值或所定值以上时,通过上述加热手段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5)在(1)-(4)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手段配置在收纳在收纳手段中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上方。
(6)在(1)-(5)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能在外部操作的开关手段,用于开关向所述加热手段的供电。
(7)在(1)-(6)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部。
(8)一种图像形成方法,从记录头排出液滴,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收纳所述被记录介质;
检测所收纳的被记录介质的湿度;根据印刷数据计算液滴排出量;根据所述被记录介质湿度的检测结果以及用于在该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滴排出量的相关信息,控制加热手段。
(9)在(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当用于在该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滴排出量超过所定量时,不管所述湿度检测结果,不实行所述加热手段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加热。
(10)在(8)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对运送带施加电荷,产生静电力,吸附被记录介质运送。
(11)在(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当所检测到的湿度不满所定值时,根据上述检测湿度,控制对所述运送带施加电荷,当所检测到的湿度达到所定值或所定值以上时,通过上述加热手段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根据收纳在收纳手段中的被记录介质的湿度的检测结果以及与用于在该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滴排出量的相关的信息,控制加热手段,即使被记录介质湿度高时,液滴排出量多场合,不加热所述被记录介质,这样,能防止被记录介质卷曲等,防止被记录介质摩擦记录头,能防止图像质量劣化,提高被记录介质的运送性。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部及副扫描运送部的平面图;图3是副扫描运送部的放大说明图;图4是运送带的构成及带电说明图;图5是供纸部说明图;图6表示装置控制部概要说明图;图7表示运送带的带电控制说明图;图8表示印刷时的加热器控制说明图;图9表示根据检测到的湿度控制运送带的带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部及副扫描运送部的平面图,图3是副扫描运送部的放大说明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本体1的内部(框体内),设有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以及副扫描运送部3等。在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作为收纳手段的供纸部4,从该供纸部4一张张地分离作为被运送部件的被记录介质,进行供纸,一边通过副扫描运送部3在与图像形成部2对向的位置,间断地运送纸5,一边通过图像形成部2将液滴排出到纸5上形成(记录)所要的图像,此后,通过排纸运送部6,将纸5排出到形成在装置本体1的上面的排纸台7上。
该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本体1的上部,在排纸台7的上方,设有用于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扫描部)11,作为在图像形成部2形成的图像数据(印刷数据)的输入系统。在该图像读取部11中,扫描光学系15包含照明光源13及反光镜14,扫描光学系18包含反光镜16,17,所述扫描光学系15及18移动,读取载置在稿台玻璃12上的原稿图像,在透镜19后方配置图像读取元件20,所述被扫描的原稿图像由所述图像读取元件20读入,作为图像信号,该图像信号被数字化,施以图像处理,能印刷经图像处理的印刷数据。在稿台玻璃12上设置用于按压原稿的压板10。
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通过电缆或光缆或网络接收来自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图像扫描器等的图像读取装置,数字式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等的主机侧的包含图像数据的印刷数据等,作为在图像形成部2形成的图像数据(印刷数据)的输入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处理所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
如图2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2中,车架导向件21以及导向件支柱(没有图示)保持着车架23,使其可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同步带29架设在驱动带轮28a及从动带轮28b之间,通过主扫描马达27驱动所述驱动带轮28a,能使得车架23沿主扫描方向移动。
在该车架23上搭载由液滴排出头构成的记录头24,排出各色液滴,使得车架23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通过副扫描运送部3沿纸运送方向(副扫描方向)运送纸5,一边从记录头24排出液滴,形成图像,即所谓梭型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头24包括液滴排出头24k1,24k2,24c,24m,24y,共计五个液滴排出头(以下简记为“头”),其中,24k1和24k2排出黑色(K)墨,24c排出青色(C)墨,24m排出品红色(M)墨,24y排出黄色(Y)墨。各副墨盒25设置在车架23上,从该副墨盒25分别供给各色墨。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各色墨盒(ink cartridge)26作为记录液卡盒分别收纳黑色(K)墨,青色(C)墨,品红色(M)墨,黄色(Y)墨,从装置本体1的前面相对卡盒安装部26A装卸自如,从各色墨盒26向各色副墨盒25供墨。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黑色墨,从一个墨盒26向两个副墨盒25供给。
作为记录头24,可以使用压电型或热型或静电型等。所谓压电型是指使用压电元件作为压力发生手段即作动手段(actuator),对墨流路内(压力发生室)的墨加压,使得形成墨流路壁面的振动板变形,墨流路内容积变化,排出墨滴。所谓热型是指使用发热电阻,加热墨流路内的墨,使其发生气泡,引起压力,排出墨滴。所谓静电型是指将形成墨流路壁面的振动板和电极对向配置,在振动板和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力,使得振动板变形,墨流路内容积变化,排出墨滴。
在车架23的扫描方向一侧的非印字区域,配置维持回复装置121,其包含头清洁装置,用于维持或回复记录头24的喷嘴的状态。该维持回复装置121设有五个保湿用盖122y,122m,122c,122k1,122k2,一个吸引用盖123,擦拭片124,排空接受件125等。所述保湿用盖122y,122m,122c,122k1,122k2分别用于盖住或遮住记录头24的各喷嘴面,所述擦拭片124用于擦拭记录头24的喷嘴面,所述排空接受件125用于进行排空。
副扫描运送部3设有环状运送带31,充电辊34,导向部件35,加压辊36,分离爪37,运送辊38。所述环状运送带31架设在作为驱动辊的运送辊32以及作为张力辊的从动辊33之间,使得从下方供给的纸5变换大约90度的运送方向,使其与图像形成部2对向;所述充电辊34作为充电手段,用于使得该运送带31表面带电,从高压电源施加交变电压的高电压;所述导向部件35在与图像形成部2的对向区域,对运送带31进行导向;所述加压辊36推压纸5,在与图像形成部2的对向区域,使得纸5与运送带31压接;所述分离爪37用于使得形成有图像的纸5与运送带31分离;所述运送辊38用于将纸5送向排纸运送部6。
从副扫描马达131通过同步带132及同步辊133使得运送辊回转,使得副扫描运送部3的运送带31朝着图2的纸运送方向(副扫描方向)回转。
如图4所示,运送带31为两层结构,包括表层31a及背层31b(中电阻层,接地层)。所述表层31a由例如不进行电阻控制的纯树脂材例如ETFE纯材形成,成为纸吸附面,所述背层31b与所述表层31a相同材质,使用碳进行电阻控制。
在从动辊33和充电辊34之间,设置清洁手段135以及消电刷136,所述清洁手段135用于除去附着在运送带31表面的纸粉等,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聚酯薄膜作为清洁手段135。所述消电刷136用于除去运送带31表面的电荷。
供纸部4包括供纸盒41,供纸辊42,摩擦垫43,供纸运送辊44。所述供纸盒41作为收纳手段载置收纳多张纸,所述供纸辊42及摩擦垫43一张张地分离送出供纸盒41内的纸5,所述供纸运送辊44将纸5运向副扫描运送部3。供纸马达45作为驱动源由例如HB型步进马达构成,供纸马达45回转,通过供纸离合器(没有图示)传动供纸辊42,所述供纸运送辊44也由所述供纸马达45驱动。
在供纸部4中,如图5所示,湿度传感器141作为湿度检测手段安装在装置本体1的金属板部件1A上,配置在供纸盒41的上方,用于检测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的湿度。
另外,作为加热手段的加热器142配置在供纸盒41的上方,通过加热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使其干燥。即通过将加热器142配置在供纸盒41的上方,能最有效地对最上面的纸5加热,与将加热器配置在供纸盒41底部等场合相比,能有效地对纸进行加热。
排纸运送部6设有用于运送已形成图像的二对排纸运送辊61,62,以及用于将纸5送向排纸台7的二对排纸运送辊63,64。
下面,参照图6方框图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概要。
控制部300包括用于控制装置整体的CPU301,用于存储CPU301实行的程序以及其他固定数据的ROM302,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等的RAM303,非易失性存储器(NVRAM)304,ASIC305。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304用于在装置电源被切断期间也能保持数据,所述ASIC305处理用于控制各种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装置整体的输入输出信号。
控制部300还包括用于接收或发送与主机侧之间的数据或信号的I/F307,用于驱动控制记录头24的头驱动控制部308和头驱动器309,用于驱动主扫描马达27的主扫描马达驱动部311,用于驱动副扫描马达131的副扫描马达驱动部312,用于驱动供纸马达141的供纸马达驱动部313,AC偏压供给部316,以及其他墨供给系统的马达类,用于驱动供纸离合器等离合器类的部分(没有图示)。所述AC偏压供给部316对充电辊34施加高压的交变电压(在本实施例中,为矩形波),用于使得运送带31带电。
在控制部300中,还包括打印开始传感器201,打印结束传感器202,I/O317。如图3所示,所述打印开始传感器201在记录头24的上游侧检测通过运送辊32及推压辊36的纸5,所述打印结束传感器202在运送辊38的下游侧检测纸5。所述I/O 317用于输入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等,所述各种传感器包括例如维持回复装置121的原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装置盖打开的传感器,用于检测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41等。
并且,控制部300与操作面板318连接,用于输入对装置来说必要的信息,并能显示。
控制部300可以通过电缆或光缆或网络在I/F 307接收来自外部的例如个人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图像扫描器等的图像读取装置,数字式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等的主机侧的印刷数据等。CPU301读取包含在I/F 307中的受信缓冲器内的印刷数据,进行解析,在ASIC305进行必要的图像处理,数据的变换处理等,向头驱动控制部308转送图像数据。
若头驱动控制部308接收与记录头24的一行份相当的图像数据(光点图形,dot pattern),与时间信号同步,将该一行份的图像数据以串行数据向头驱动器309发送,在所定时间将锁存(latch)信号送向头驱动器309。该头驱动控制部308包含用于存储驱动波形(驱动信号)的图形数据的ROM,以及由波形生成电路及放大器等构成的驱动波形发生电路。所述ROM也可以由ROM302构成,所述波形生成电路包含D/A变换器,对从ROM读出的驱动波形数据进行D/A变换。
头驱动器309包括移位寄存器,锁存电路,电平变换电路(电平移位器),模拟开关阵列(开关手段)等。所述移位寄存器输入来自头驱动控制部308的时间信号及作为图像数据的串行数据,所述锁存电路根据来自头驱动控制部308的锁存信号锁存所述移位寄存器的寄存值,所述电平变换电路使得所述锁存电路的输出值电平变化,所述模拟开关阵列控制该电平移位器接通/断开。通过所述模拟开关阵列控制接通/断开,将包含在驱动波形中的所需要的驱动波形选择地施加到记录头24的作动手段上,驱动记录头。
控制部300控制AC偏压供给部316,当运送带31吸附纸5运送时,使得交变电压施加在充电辊34上,所述交变电压具有能进行充电产生所需要吸附力的电压值。
控制部300根据湿度传感器141检测到的湿度,通过驱动器143及可外部操作的开闭开关144,控制配置在供纸盒41上方的加热器142接通/断开。开闭开关144安装在对加热器142供电的线路中,能通过外部操作强制地使得加热器142处于断开状态。
在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7所示,运送辊32驱动运送带31,设置在该运送辊32端部的缝隙圆板334和光传感器335构成编码器336,通过该编码器336检测回转量,根据检测到的回转量,通过控制部300以及马达驱动部312驱动控制副扫描马达131,同时,从AC偏压供给部316向充电辊34施加作为交变电压的正负矩形波的高电压。
这样,由于充电辊34与运送带31的绝缘层(表层)31a相接,因此,沿着运送带31的运送方向,对运送带31的表层31a交替地带状地施加正和负的电荷,在运送带21上以所定的带电宽度带电,生成不均匀电场。将正负的带电宽度称为“带电周期长”。
于是,从供纸部4供给纸5,送入运送辊32和推压辊36之间,在表层31a形成正负电荷,在运送带31上发生不均匀电场,若将纸5送到运送带31上,则纸5随着电场朝向瞬时分极,因静电吸附力吸附到运送带31上,随着运送带31的移动被运送。
并且,一边以运送带31间断地运送纸5,一边从记录头24排出记录液的液滴,记录(印刷)图像,在分离爪37已印刷的纸5的前端侧与运送带31分离,通过运送辊38送向排纸运送部6。
下面参照图8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印刷时的加热器142的接通/断开控制。
若开始印刷,在步骤S101中,接收印刷数据。
在步骤S102中,根据湿度传感器141的检测信号,判断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的湿度是否达到所定值以上,这时,若没有达到所定值以上(步骤S102的“否”),则进入步骤S106,在该状态下实行供纸动作。若纸5的湿度达到所定值以上(步骤S102的“是”),则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根据印刷数据计算液滴排出量。
在步骤S104中,判断印刷在纸5上的印刷数据的液滴排出量或印刷率是否在所定量(所定值)以上。该液滴排出量可以根据印刷数据推算排出液滴总量,或者对一张纸5计算形成图像区域的比例(印刷率)得到。
若印刷数据的液滴排出量或印刷率没有达到所定量(所定值)以上(步骤S104的“否”),则进入步骤S105,使得加热器142在所定时间内处于接通状态,加热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使其干燥后,进入步骤S106,实行供纸动作。这种场合,使得加热器142处于接通状态的所定时间(也称为加热时间或除湿时间)可以根据湿度进行设定。例如,湿度为60%RH,设定为1分钟,湿度为70%RH,设定为2分钟,湿度为80%RH,设定为3分钟。较好的是,尽可能缩短加热器的接通时间,节省电力。
使得加热器142在所定时间处于接通状态后,既可以再次由湿度传感器141检测湿度,也可以不进行再次检测而移到供纸动作,以缩短待机时间。再有,也可以在一张印刷或连续印刷的第一张场合,再次由湿度传感器141检测湿度,连续印刷的第二张及第二张以后不进行再次检测。
若印刷数据的液滴排出量或印刷率达到所定量(所定值)以上时(步骤S104的“是”),则进入步骤S106,即使检测湿度为所定值以上也不使得加热器142处于接通状态,即,不加热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使其干燥,在该状态下移到供纸动作。
即,当纸5湿度高(所定值以上)时,加热纸5使其干燥,能抑制运送时的弯曲等,但是,当使得多量液滴排出附着到干燥纸5上场合,例如,印刷实心图像场合,因为纸5上湿度发生急剧变化,易发生起皱,由于该起皱,运送时纸5会与记录头24发生摩擦等,导致图像质量低下,或发生堵塞。
于是,如上所述,射入纸5的液滴量超过所定量时(也包含印刷率超过所定量时),即使纸5的湿度为所定值以上,也不进行加热器142的加热,能抑制弯曲,防止图像质量劣化,提高运送性。
因此,当大多印刷例如实心图像等使用多量记录液的图像场合,可以从装置本体1的外部操作开闭开关144,使得开闭开关144处于断开状态,强制地使得加热器142处于断开状态。
下面参照图9说明对运送带31的带电控制。
在步骤S201中,通过湿度传感器141,检测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的湿度。
在步骤S202中,根据湿度传感器141的检测信号,判断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的湿度是否达到所定值以上,这时,若没有达到所定值以上(步骤S202的“否”),则进入步骤S205,在该状态下实行与所检测湿度相对应的对运送带31的带电控制。
若纸5的检测湿度达到所定值以上(步骤S202的“是”),则进入步骤S203,使得加热器142在所定时间内处于接通状态,加热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使其干燥。
在步骤S204中,再次判断纸5的所检测的湿度是否达到所定值以上,若没有达到所定值以上(步骤S204的“否”),则进入步骤S205,实行与所检测湿度相对应的对运送带31的带电控制。
若达到所定值以上(步骤S204的“是”),则返回步骤S203,加热收纳在供纸盒41中的纸5,使其干燥。
这里所述的带电控制是实行使得带电周期长(带电宽度)变化的控制。即,如上所述,对运送带施加交变电场施加电荷时,对纸的吸附力不仅因施加电压大小,而且因带电周期长(或带电宽度)及纸的电阻值而变化。并且,纸的电阻值和湿度存在相关关系。于是,通过检测纸湿度,以能得到所需要吸附力的带电周期长实行运送带31的带电控制。
上面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从记录头排出液滴,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手段,收纳所述被记录介质;加热手段,加热收纳在该收纳手段中的所述被记录介质;控制手段,根据收纳在该收纳手段中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湿度的检测结果以及与用于在该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滴排出量相关的信息,控制所述控制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用于在该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滴排出量超过所定量时,不管所述湿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不实行所述加热手段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运送带施加电荷,产生静电力,吸附被记录介质运送。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湿度检测手段检测到的湿度不满所定值时,根据上述检测湿度,控制对所述运送带施加电荷,当所述湿度检测手段检测到的湿度达到所定值或所定值以上时,通过上述加热手段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手段配置在收纳在收纳手段中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能在外部操作的开关手段,用于开关向所述加热手段的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部。
8.一种图像形成方法,从记录头排出液滴,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收纳所述被记录介质;检测所收纳的被记录介质的湿度;根据印刷数据计算液滴排出量;根据所述被记录介质湿度的检测结果以及用于在该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滴排出量的相关信息,控制加热手段。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于在该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滴排出量超过所定量时,不管所述湿度检测结果,不实行所述加热手段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运送带施加电荷,产生静电力,吸附被记录介质运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检测到的湿度不满所定值时,根据上述检测湿度,控制对所述运送带施加电荷,当所检测到的湿度达到所定值或所定值以上时,通过上述加热手段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若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纸的湿度为所定值或所定值以上,判断印刷在纸上的印刷数据的液滴排出量是否达到所定量或所定量以上,若没有达到所定量或所定值以上,在所定时间内接通加热器,加热收纳在供纸盒中的纸,使其干燥,接着,实行供纸动作。若液滴排出量达到所定量或所定量以上,即使湿度为所定值或所定值以上,也不接通加热器加热纸,而是在该状态下实行供纸动作。能防止被记录介质卷曲等,防止被记录介质摩擦记录头,能防止图像质量劣化,提高被记录介质的运送性。
文档编号B41J29/393GK1883956SQ20061009259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4日
发明者藤田明宏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