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

文档序号:251269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移动可以安装储墨器的滑座来打印图像的喷墨打印设备和用于控制该喷墨打印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颜料墨(pigmentink)与染料墨(dyeink)相比具有较高的耐气候性(weatherability),因此近年来开始在喷墨打印设备上使用颜料墨。耐气候性包括耐光性、耐臭氧性和耐水性。颜料墨中包含的颜料颗粒不会轻易因为光或臭氧造成的分解而失去它们的颜色饱和度,并且它们的颜色也不会因为长期暴露于光或臭氧而褪色。因此,当用于打印户外广告和长时间显示的展品、或打印需要长时间保存的图片时,颜料墨表现出其独特的卓越性能。而且,由于颜料颗粒不是水溶性的,因此颜料墨与染料墨相比具有更好的耐水性。因为这些优点,油基颜料墨得以广泛使用。通常,喷墨打印设备常常使用水基墨。为了使那些不溶于水的颜色材料如颜料溶于水,需要通过使用聚合物树脂或表面活性剂将颜料颗粒修饰成亲水的,并将它们分散在水或其它溶剂组分中。如果使用颜料作为墨着色剂并将其装入储墨器或其它容器中且放置不用,颜料会沉淀在储墨器的底部,从而墨浓度发生改变,墨浓度将不可避免地变得不均匀。颜料等固体颗粒作为细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如果它们的比重大于溶剂(媒介)的比重,则根据下面的方程(1)可知颗粒将会沉降。u=2r2(ρ2-ρ1)g/9η(1)其中,u是颗粒的沉降速率,r是假定颜料颗粒为球形时的颗粒半径,ρ1是媒介(溶剂)的密度,ρ2是颗粒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η是媒介的粘度系数。方程(1)称为Navier-Stokes方程。方程(1)还表明与油基颜料墨的沉降速率相比,以水作为媒介的主组分的水基颜料墨具有更快的沉降速率。然而,注意,除由于重力的沉降作用以外,颜料颗粒还经受媒介分子的热运动,因此连续处于布朗运动。作为与沉降作用对立的作用,布朗运动使得颜料颗粒分散以实现均匀颗粒分布。这意味着颜料颗粒不总是根据上面的方程(1)沉降。通过改善颜料的亲水性程度,即,颜料在溶剂中的扩散水平,可以生产颜料颗粒不容易沉淀的颜料墨。然而,颜料颗粒仍逐渐少量沉降。当颜料颗粒沉降时,着色剂浓度、粘度和比重等颜料墨的属性会改变。在喷墨打印设备中,颜料墨的着色剂浓度的改变直接导致图像颜色改变,并且墨的粘度和比重的改变影响喷墨量和喷墨速度。因此,在使用颜料墨的喷墨打印设备中,使储墨器中的颜料墨浓度均匀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用于使储墨器中的颜料墨浓度均匀的方法,已知直接搅拌储墨器中的墨。例如,日本特开平4-087250号公报说明了这样一种方法在打印操作前或以指定的时间间隔移动安装有打印头和储墨器的可以往复移动的滑座,以搅拌储墨器中的墨。另外,日本特开平5-338195号公报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通过电动机转动或翻转储墨器以改变储墨器中重力作用的方向,从而防止颜料颗粒的沉降。此外,为了确保墨搅拌的效果,日本特开平4-169240和9-30921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使用储墨器中的钢球来促进墨的搅拌的方法。如果长时间放置不用,喷墨打印设备中的墨具有其自己的颜色材料,使得储墨器上部分的墨浓度降低而下部分的墨浓度升高,结果储墨器中墨浓度变得不均匀。如果通过从与储墨器的下部连接的打印头排出对图像打印无贡献的墨以进行用以维持打印头的良好喷墨性能的恢复操作,则从储墨器排出高浓度的墨。结果,储墨器中的着色剂浓度逐渐下降,使得在打印的图像中发生浓度变化,这可导致图像缺陷。如上述参考文献中所述的搅拌操作可以真正减轻储墨器或供墨通道中墨浓度的改变。根据墨颜色,颜料墨使用不同的颜料和分散剂,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如比重和粘度。这意味着颜料的沉降速率和搅拌的效果随颜料墨颜色变化。传统上,实际是针对用作基准的特定颜色的颜料墨设置搅拌模式。根据以这种方式设置的搅拌模式,不可能期望为其它颜料墨颜色产生充分的搅拌效果。如果针对需要最长搅拌持续时间的特定颜色的基准颜料墨设置搅拌模式,则这样设置的模式搅拌其它颜色颜料墨的持续时间长于所需的持续时间。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和用于控制喷墨打印设备的方法,其能够通过以必要的水平在必要的时间搅拌墨来缩短搅拌持续时间而不损失任何搅拌效果,并且仍可以无图像损害地进行打印操作。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使用能够安装储墨器以向喷墨部分供墨的滑座并且在滑座往复移动时从喷墨部分喷射墨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喷墨打印设备,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模式设置部件,用于设置用以执行搅拌储墨器中的墨的搅拌操作的搅拌模式,在伴随滑座往复移动的打印操作以外的非打印操作期间,通过滑座的往复移动来执行该搅拌操作;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根据模式设置部件设置的搅拌模式来执行搅拌操作;其中,模式设置部件根据安装在滑座上的储墨器中的墨的种类来设置搅拌模式。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使用能够可替换地安装储墨器以向喷墨部分供墨的滑座并且在滑座往复移动时从喷墨部分喷射墨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喷墨打印设备,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模式设置部件,用于设置用以执行搅拌储墨器中的墨的搅拌操作的搅拌模式,在伴随滑座往复移动的打印操作以外的非打印操作期间,通过滑座的往复移动来执行该搅拌操作;其中,模式设置部件根据更换后的储墨器中的墨的种类,从多个搅拌模式中选择要执行的搅拌模式。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喷墨打印设备的方法,该喷墨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使用能够安装储墨器以向喷墨部分供墨的滑座并且在滑座往复移动时从喷墨部分喷射墨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式设置步骤,用于设置用以执行搅拌储墨器中的墨的搅拌操作的搅拌模式,在伴随滑座往复移动的打印操作以外的非打印操作期间,通过滑座的往复移动来执行搅拌操作;其中,模式设置步骤根据更换后的所述储墨器中的墨的种类来设置搅拌模式。利用本发明,可以在打印操作以外的非打印操作期间,根据与墨的种类相对应的搅拌模式,通过滑座的往复移动,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水平执行搅拌操作。结果,可以使储墨器中的墨浓度均匀,从而确保以良好的条件打印图像。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显而易见。图1是用于解释在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系统中处理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图2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打印系统中从主设备的打印机驱动程序传送给打印设备的打印数据的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在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中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中通过转换所获得的、与输入水平相对应的输出图案的图;图4是用于解释由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进行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应用于由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进行的多遍打印方法的掩模图案的例子的说明图;图6是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示出了当从前面观察时处于未使用状态的该打印设备;图7是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的另一立体图,示出了当从背面观察时处于未使用状态的该打印设备;图8是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的另一立体图,示出了当从前面观察时处于使用状态的该打印设备;图9是用于解释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的主体的内部机构的图,是示出当从右上观察时该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0是用于解释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的主体的内部机构的另一个图,是示出当从左上观察时该打印设备的另一立体图;图11是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的主体的侧断面图,用于解释打印设备的主体的内部机构;图12是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的另一立体图,示出了当从前面观察时处于进行平通打印操作处理的该打印设备;图13是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的另一立体图,示出了当从背面观察时处于进行平通打印操作处理的该打印机;图14是内部机构的示意性侧断面图,用于解释该实施例中所进行的平通打印操作;图15是示出该实施例使用的打印设备的主体中的清洁部分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中所示清洁部分中的擦拭器部分的断面图,用于解释擦拭器部分的结构和操作;图17是清洁部分中的加湿液传送单元的断面图,用于解释加湿液传送单元的结构和操作;图18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路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19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主基板的内部结构例子的框图;图20是示出安装在图18中所示的滑座板上的多传感器系统的结构例子的图;图21是该实施例所采用的打印头盒和储墨器的立体图,其示出如何将储墨器安装到打印头盒;图2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搅拌操作序列的流程图;图23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墨的物理属性的表;图2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对每个墨颜色设置的搅拌模式的表;图25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设置的搅拌模式;以及图26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对每个墨颜色设置的搅拌模式的表。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本发明中,“空扫描”意为在不从打印头为打印目的而喷射墨的情况下所执行的打印头的扫描操作。1、基本结构1.1打印系统概述图1是用于解释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系统中处理图像数据的流程的图。打印系统J0011包括主设备J0012,主设备J0012生成表示待打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且设定用于生成图像数据等的用户界面(UI)。另外,打印系统J0011包括用于基于主设备J0012生成的图像数据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打印设备J0013。打印设备J0013使用青色(C)、浅青色(Lc)、品红色(M)、浅品红色(Lm)、黄色(Y)、红色(R)、绿色(G)、黑色1(K1)、黑色2(K2)和灰色(Gray)10种颜色的墨进行打印操作。为此,打印设备J0013使用用于喷射这10种颜色的墨的打印头H1001。这10种颜色的墨是分别包括十种颜色颜料作为其颜色材料的颜料墨。利用主设备J0012的操作系统运行的程序包括应用程序和打印机驱动程序。应用程序J0001执行用于生成图像数据的处理,打印设备利用该图像数据进行打印。个人计算机(PC)能够接收这些图像数据或仍需利用各种媒体处理的预编辑数据。根据本实施例的主设备能够利用CF卡获取例如与利用数字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相关的JPEG格式的图像数据。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主设备能够获取例如利用扫描器读取的TIFF格式的图像数据和存储在CD-ROM中的图像数据。而且,根据本实施例的主设备能够通过因特网从Web获取数据。将这些获取的数据显示在主设备的显视器上。由此利用应用程序J0001对这些获取的数据进行编辑或处理等。从而,例如根据sRGB规范生成图像数据R、G和B。用户通过主设备的显示器上所显示的UI画面来设定打印使用的打印介质的类型和打印质量等。用户还通过UI画面发出打印指令。根据该打印指令,将图像数据R、G和B传送给打印机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包括前段处理J0002、后段处理J0003、γ校正处理J0004、半色调处理J0005和打印数据创建处理J0006作为其本身进行的处理。以下给出这些处理J0001~J0006的简单说明。(A)前段处理前段处理J0002进行色域(gamut)的映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根据sRGB规范的图像数据R、G和B再现的色域映射到打印设备产生的色域而转换数据。具体地,图像数据R、G和B的每一个处理由8位表示的每个颜色的256个灰度(gradation)。利用三维LUT将这些图像数据R、G和B分别转换成打印设备J0013的色域中的8位数据R、G和B。(B)后段处理基于通过映射色域获得的8位数据R、G和B,后段处理J0003获得关于10种颜色中每一种的8位颜色分离数据。8位颜色分离数据对应于用于再现由8位数据R、G和B所表现的颜色的墨的组合。换句话说,后段处理J0003获得关于Y、M、Lm、C、Lc、K1、K2、R、G和Gray中的每一个的颜色分离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象前段处理一样,通过使用三维LUT,同时使用插值操作,进行后段处理。(C)γ校正处理γ校正J0004将后段处理J0003所获得的10种颜色中每一种的颜色分离数据转换成表示颜色的色调值(灰度值)。具体地,使用与打印设备J0013中的每一种颜色墨的灰度特性相对应的一维LUT,从而进行转换以使得10种颜色的颜色分离数据可与打印机的灰度特性成线性。(D)半色调处理半色调处理J0005将经过γ校正处理的Y、M、Lm、C、Lc、K1、K2、R、G和Gray中的每一个的8位颜色分离数据量子化,以将8位颜色分离数据转换成4位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误差扩散方法(errordiffusionmethod)将处理10种颜色中每一种的256个灰度的8位数据转换成处理9个灰度的4位数据。4位数据是用作索引(index)的数据,每一索引用于表示打印设备中的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中的点排列图案。(E)打印数据创建处理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的最后一个处理是打印数据创建处理J0006。该处理将打印控制信息添加给要打印的图像的数据,该数据的内容是4位索引数据,从而创建打印数据。图2是示出打印数据的结构例子的图。由打印控制信息和要打印的图像的数据构成打印数据。打印控制信息负责控制打印操作。要打印的图像的数据表示要打印的图像(该数据是上述4位索引数据)。打印控制信息由“打印介质信息”、“打印质量信息”和包括进纸方法信息等的“其它控制信息”构成。在打印介质信息中说明在其上进行打印的打印介质的类型。在打印介质信息中指定从由普通纸、蜡光纸、明信片和可打印盘等构成的组中选择一种打印介质。在打印质量信息中说明要求的打印质量。在打印质量信息中指定从由“精细(高质量打印)”、“正常”和“快速(高速打印)”等构成的组中选择一种打印质量。注意,基于用户通过主设备J0012的显示器中的UI画面指定的内容形成这些打印控制信息。另外,在要打印的图像的数据中说明源自半色调处理J0005的图像数据。将由此生成的打印数据提供给打印设备J0013。打印设备J0013对从主设备J0012提供的打印数据进行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J0007和掩模数据转换处理J0008。接下来说明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J0007和掩模数据转换处理J0008。(F)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在上述半色调处理J0005中,将灰度水平的数量从由多值色调信息(8位数据)处理的256个色调值下降到由信息(4位数据)处理的9个色调值。然而,打印设备J0013实际能够进行打印的数据是关于是否打印墨点的二值数据(1位数据)。基于此考虑,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J0007将点排列图案分配给由4位数据表示每个像素,该4位数据处理作为来自半色调处理J0005的输出值的灰度水平0~8。点排列图案对应于该像素的色调值(水平0~8中的一个)。因此,为每个像素中多个区中的每个区定义是否打印墨点(点为on还是off)。因此,将表示“1”或“0”的1位二值数据分配给该像素的每个区。这样,“1”是表示打印点的二值数据。“0”是表示不打印点的二值数据。图3示出与输入水平0~8相对应的输出图案。通过在本实施例的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中进行的转换获得这些输出图案。该图中左列的水平编号分别对应于水平0~8,水平0~8是来自主设备中的半色调处理的输出值。在该列的右边示出每个均由2个纵向区×4个横向区构成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于从半色调处理接收输出的一个像素所占用的区域。另外,一个像素中的每个区对应于指定点为on还是off的最小单位。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像素”意为能够表现灰度的最小单位,还意为使用由多位表示的多值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前段处理、后段处理、γ校正处理和半色调处理等)的最小单位。在该图中,画有圆的区表示打印点的区。随着水平编号增大,打印的点的数量逐步增加。在本实施例中,以该方式最终反映原始图像的浓度信息。从左到右,(4n)~(4n+3)表示像素的横向位置,其每一个接收要打印的图像的数据。用不小于1的整数代替表达式(4n)~(4n+3)中的n。表达式下面列出的图案表示即使像素在同一水平接收输入,也可以根据像素所处的位置获得多个相互不同的图案。换句话说,该配置是即使像素在一个水平接收输入的情况下,也以交替方式将同一水平的表达式(4n)~(4n+3)下的四种类型的点排列图案分配给像素。在图3中,纵向是打印头的喷射口排列的方向,横向是打印头移动的方向。能够对一个水平使用多个不同的点排列图案进行打印的配置产生以下两个效果。首先,可以使两个喷嘴之间进行喷射的次数相等,其中,一个喷嘴负责位于一个水平的点排列图案的上行中的图案,而另一个喷嘴负责位于同一水平的点排列图案的下行中的图案。其次,可以分散打印设备特有的各种噪声。当完成上述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时,就完成了向整个打印介质分配点排列图案。(G)掩模数据转换处理在上述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J0007中,针对打印介质上的每个区确定是否打印点。结果,如果将表示点排列的二值数据输入给打印头H1001的驱动电路J0009,则可以打印想要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所谓的一遍打印(one-passprint)。一遍打印意思是通过移动打印头H1001一次,完成对打印介质上的一个扫描区域进行的打印。可选地,可以进行所谓的多遍打印。多遍打印(multi-passprint)意思是通过多次移动打印头,完成对打印介质上的一个扫描区域进行的打印。这里,以多遍打印为例说明掩模数据转换处理。图4是示出用于说明多遍打印方法的打印头和打印图案的示意图。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打印头H1001实际具有768个喷嘴。然而为了方便,假定打印头H1001具有16个喷嘴来说明打印头和打印图案。将喷嘴分成第一~第四喷嘴组。四个喷嘴组中的每一组均包括四个喷嘴。由第一~第四掩模图案P0002(a)~P0002(d)构成掩模P0002。第一~第四掩模图案P0002(a)~P0002(d)定义第一~第四喷嘴组能够进行打印的各个区。掩模图案中涂黑区表示可打印区,而掩模图案中涂白区表示非打印区。第一~第四掩模图案互补。该配置是当相互叠加这四个掩模图案时,完成在与4×4区相对应的区域中进行的打印。由附图标记P0003~P0006表示的图案示出如何通过重复打印扫描完成图像。每一次完成打印扫描时,在该图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将打印介质传送喷嘴组的宽度(该图中的四个喷嘴的宽度)。换句话说,该配置是通过重复打印扫描四次,完成打印介质上任一同一区域(区域对应于每个喷嘴的宽度)中的图像。以上述方式利用多个喷嘴组通过多次重复扫描在打印介质上形成任一同一区域中的图像,这使得可以带来降低喷嘴的变化特性的效果和减小传送打印介质的精确性的变化的效果。图5示出能够实际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掩模的例子。采用本实施例的打印头H1001具有768个喷嘴,四个喷嘴组中的每一组拥有192个喷嘴。对于掩模的大小,掩模在纵向上具有768个区,该数量等于喷嘴的数量。掩模在横向上具有256个区。掩模具有这样的配置分别与四个喷嘴组相对应的四个掩模图案之间保持互补关系。在应用于本实施例的高频率喷射大量细小墨滴的喷墨打印头的情况下,已知在打印操作期间在打印部分附近发生空气流动。另外,已证明该空气流动特别影响从位于打印头的末端部分的喷嘴喷射墨滴的方向。因为这个原因,从图5可见,在本实施例的掩模图案的情况下,根据区域属于哪个喷嘴组以及区域在每个喷嘴组中所处的位置,可打印比率(printableratio)的分布是有偏移的。如图5所示,通过采用使打印头末端部分中的喷嘴的可打印比率小于其中央部分中的那些喷嘴的可打印比率的配置的掩模图案,可以使打印头的末端部分中的喷嘴所喷射的墨滴的着墨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不利效果变得不明显。注意,由掩模图案指定的可打印比率如下。掩模图案的可打印比率是构成掩模图案的可打印区(图4的掩模图案P0002(a)~P0002(d)中的涂黑区)的数量与可打印区的数量和构成掩模图案的不可打印区(图4的掩模图案P0002(a)~P0002(d)中的涂白区)的数量的和的百分比。换句话说,掩模图案的可打印比率(%)表示为M÷(M+N)×100其中,M表示构成掩模图案的可打印区的数量,而N表示构成掩模图案的不可打印区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将图5所示的掩模的数据存储在打印设备的主体中的存储器中。掩模数据转换处理J0008利用在前述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中获得的二值数据对掩模数据进行AND处理。从而,确定每个打印扫描中作为打印对象的二值数据。随后,将二值数据传送给驱动电路J0009。从而驱动打印头H1001,因此根据二值数据喷射墨。图1示出配置主设备J0012以进行前段处理J0002、后段处理J0003、γ校正处理J0004、半色调处理J0005和打印数据创建处理J0006。另外,图1示出设置打印设备J0013进行点排列图案形成处理J0007和掩模数据转换处理J0008。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可以作为这样的实施例实现本发明代替主设备J0012,由打印设备J0013进行处理J0002~J0005部分。另外,还可以作为这样的实施例实现本发明由主设备J0012进行所有这些处理。可选地,可以作为这样的实施例实现本发明由打印设备J0013进行处理J0002~J0008。1.2机构构造将说明应用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的机构构造。根据机构所执行的功能,将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主体分为进纸部分、纸张输送部分、排纸部分、滑座部分、平通(flat-pass)打印部分和清洁部分。将这些机构容纳在外壳中。图6、7、8、12和13是分别示出应用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示出当从前面观察时处于未使用状态的打印设备。图7示出当从背面观察时处于未使用状态的打印设备。图8示出当从前面观察时处于使用状态的打印设备。图12示出当从前面观察时平通打印期间的打印设备。图13示出当从背面观察时平通打印期间的打印设备。另外,图9~11和14~16是用于说明打印设备主体中的内部机构的图。在此,图9是示出当从右上观察时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当从左上观察时打印设备的立体图。图11是打印设备主体的侧断面图。图14是平通打印期间打印设备的断面图。图15是清洁部分的立体图。图16是用于说明清洁部分中的擦拭机构的构造和操作的断面图。图17是清洁部分中的加湿液传送单元的断面图。在需要时,通过参照这些图给出这些部分中每一部分的说明。(A)外壳(参照图6和7)给打印设备主体装配外壳以覆盖进纸部分、纸张输送部分、排纸部分、滑座部分、清洁部分、平通打印部分和加湿液传送单元。外壳主要配置有下部壳体M7080、上部壳体M7040、进口盖M7030、连接器盖以及前盖M7010。在下部壳体M7080的下方设置有排纸托盘轨(未示出),因此,下部壳体M7080具有如下结构能够将分开的排纸托盘M3160容纳在下部壳体M7080中。另外,配置有前盖M7010以在不使用打印设备时关闭排纸口。进口盖M7030装配到上部壳体M7040,并被配置成可转动的。上部壳体的顶面的一部分具有开口部分。打印设备具有在该位置中储墨器H1900或打印头H1001可以用新的来更换(参照图21)的结构。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打印头H1001具有这样的结构多个喷射部分整体形成为一个单元。多个喷射部分分别对应于多个相互不同的颜色,多个喷射部分中的每一个能够喷射一种颜色的墨。另外,将打印头配置成打印头盒H1000,储墨器H1900能够根据各颜色相互独立地安装到打印头盒H1000并且能够从打印头盒H1000拆卸来下。上部壳体M7040设置有门开关杆(未示出)、LED导向器(guide)M7060、电源键E0018、重新开始键E0019和平通键E3004等。门开关杆检测进口盖M7030是打开的还是关闭的。每个LED导向器M7060从自各LED发射和显示光。而且,将多级进纸托盘M2060可转动地安装到上部壳体M7040。在不使用进纸部分时,将进纸托盘M2060容纳在上部壳体M7040中。因此,上部壳体M7040配置成起到进纸部分的盖的作用。通过弹性装配爪使上部壳体M7040和下部壳体M7080相互连接。用连接器盖(未示出)覆盖其间设置连接器部分的部分。(B)进纸部分(参照图8和图11)如图8和图11所示,进纸部分配置如下。将压板M2010、进纸辊M2080、分离辊M2041和返回杆M2020等安装到基座M2000。打印介质堆叠在压板M2010上。进纸辊M2080逐张送进打印介质。分离辊M2041将打印介质分离。返回杆M2020用于将打印介质返回到堆叠位置。(C)纸张输送部分(参照图8~图11)将用于输送打印介质的输送辊M3060可转动地安装到由向上弯曲的板制成的底盘M1010。输送辊M3060具有这样的结构金属轴的表面覆盖有陶瓷细小颗粒。输送辊M3060安装到底盘M1010,轴两端的金属部分分别由轴承(未示出)接收。输送辊M3060设置有辊张力弹簧(未示出)。辊张力弹簧推动输送辊M3060,从而在转动输送辊M3060时向输送辊M3060施加适当量的负荷。因此,输送辊M3060能够稳定输送打印介质。输送辊M3060设置有多个压紧辊M3070,多个压紧辊M3070紧靠输送辊M3060。通过输送辊M3060驱动多个压紧辊M3070。由压紧辊支持架M3000保持压紧辊M3070。通过压紧辊弹簧(未示出)分别推动压紧辊M3070,因此利用压力使得压紧辊M3070与输送辊M3060接触。这样生成了用于输送打印介质的力。此时,由于压紧辊支持架M3000的旋转轴安装到底盘M1010的轴承上,因此旋转轴围绕其转动。纸张引导板M3030和台板(platen)M3040设置在输送打印介质的进口中。纸张引导板M3030和台板M3040引导打印介质。另外,压紧辊支持架M3000设置有PE传感器杆M3021。PE传感器杆M3021将每个打印介质的前缘或后缘的检测结果发送给固定到底盘M1010的纸张端传感器(以下称之为“PE传感器”)E0007。台板M3040安装到底盘M1010,并将其定位在此处。纸张引导板M3030能够围绕轴承单元(未示出)转动,并通过紧靠在底盘M1010定位于底盘M1010。在输送辊M3060输送打印介质的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打印头H1001(参照图21)。将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设备中输送打印介质的处理。通过压紧辊支持架M3000和纸张引导板M3030引导发送给纸张输送部分的打印介质,从而将打印介质发送给一对辊输送辊M3060和压紧辊M3070。此时,PE传感器杆M3021检测打印介质的边缘。从而获得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位置。通过LF电动机E0002驱动并转动输送辊M3060和压紧辊M3070。该转动使得将打印介质输送过台板M3040。在台板M3040中形成肋条,该肋条用作输送基准面。通过肋条控制打印头H1001和打印介质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同时,肋条还与后述的排纸部分协作抑制打印介质的飘动。通过同步带(timingbelt)(未示出)将例如由DC电动机构成的LF电动机E0002的转矩传送给设置在输送辊M3060的轴上的滑轮M3061,从而获得转动输送辊M3060的驱动力。用于检测输送辊M3060所进行的输送量的编码轮M3062设置在输送辊M3060的轴上。另外,将用于读取在编码轮M3062中所形成的标记的编码传感器M3090邻近编码轮M3062设置在底盘M1010中。顺便提及,假定以150~300lpi(线/英寸)(例值)的间距形成在编码轮M3062中所形成的标记。(D)排纸部分(参考图8~图11)由第一排纸辊M3100、第二排纸辊M3110、多个棘轮(spur)M3120和轮系(geartrain)构成排纸部分。第一排纸辊M3100由围绕其金属轴设置的多个橡胶部分构成。通过惰轮将输送辊M3060的驱动力传送给第一排纸辊M3100来驱动第一排纸辊M3100。由粘附到其树脂制成的轴的、由弹性体制成的多个弹性元件M3111构成第二排纸辊M3110。通过惰轮将第一排纸辊M3100的驱动力传送给第二排纸辊M3110来驱动第二排纸辊M3110。通过将圆形薄板和树脂部分整合成一个单元来形成每个棘轮M3120。向每个棘轮M3120的圆周设置多个凸起部分。例如,由SUS制成每个棘轮M3120。将多个棘轮M3120安装到棘轮支持架M3130。利用通过形成棒状的螺旋弹簧获得棘轮弹簧进行该安装。同时,棘轮弹簧的弹簧弹力使棘轮M3120以预定的压力分别紧靠在排纸辊M3100和M3110上。该结构能够使棘轮M3120跟随两个排纸辊M3100和M3110转动。在与设置第一排纸辊M3110的橡胶部分的相应位置相同的位置处,或在与设置弹性元件M3111的相应位置相同的位置处,设置一些棘轮M3120。这些棘轮主要生成用于输送打印介质的力。另外,在没有设置橡胶部分和弹性元件M3111的位置处设置其它棘轮M3120。这些棘轮M3120主要抑制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时打印介质的抬起。而且,轮系将输送辊M3060的驱动力传送给排纸辊M3100和M3110。利用上述结构,利用第一排纸辊M3110和棘轮M3120之间的辊隙夹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打印介质来输送打印介质。从而将打印介质交付到排纸托盘M3160。排纸托盘M3160分成多个部分,并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将排纸托盘M3160容纳在后述的下部壳体M7080的下方。当使用时,从下部壳体M7080的下方拔出排纸托盘M3160。另外,将排纸托盘M3160设计成向前端抬高,并使得两个侧端保持在较高位置。该设计增强了打印介质的可堆叠性,并防止摩擦每张打印介质的打印面。(E)滑座部分(参照图9~图11)滑座部分包括装配打印头H1001的滑座M4000。利用导轴M4020和导轨M1011支持滑座M4000。将导轴M4020安装到底盘M1010,并引导和支持滑座M4000,以使滑座M4000在与输送打印介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往复扫描。以导轨M1011和底盘M1010整合成一个单元的方式形成导轨M1011。导轨M1011支持滑座M4000的后端,因此维持打印头H1001和打印介质之间的空间。由不锈钢等制成的薄板形成的滑片M4030在导轨M1011的滑座M4000滑动的侧面上延伸。这使得可以降低打印设备的滑动噪音。由滑座电动机E0001通过同步带M4041驱动滑座M4000。滑座电动机E0001安装在底盘M1010。另外,通过惰轮M4042伸展和支持同步带M4041。而且,同步带M4041通过由橡胶制成的滑座避震器连接到滑座M4000。因此,通过缓冲滑座电动机E0001等的振动来减少图像不均匀。与同步带M4041平行设置用于检测滑座M4000的位置的编码器标尺E0005(后面将参照图18说明编码器标尺E0005)。在编码器标尺E0005上以150lpi~300lpi范围的间距形成标记。将用于读取该标记的编码器传感器E0004设置在滑座M4000中所安装的滑座板E0013上(后面将参照图18说明编码器传感器E0004和滑座板E0013)。还将用于将滑座板E0013电连接到打印头H1001的头触点E0101设置在滑座板E0013。而且,软性线缆E0012(未示出)连接到滑座M4000(后面将参照图18说明软性线缆E0012)。通过软性线缆E0012将驱动信号从电子基板E0014传送到打印头H1001。对于用于将打印头H1001固定到滑座M4000的组件,将以下组件设置到滑座M4000。将抵接部分(未示出)和加压部件(未示出)设置在滑座M4000上。通过抵接部分将打印头H1001定位到滑座M4000,同时将打印头H1001推向滑座M4000。通过加压部件将打印头H1001固定在预定位置。加压部件安装在头部(headset)杆M4010上。配置加压部件以在想要架起打印头H1001的情况下,当头部杆M4010围绕其旋转支架转动时对打印头H1001施加压力。而且,向滑座M4000装配包括反射式光学传感器的位置检测传感器M4090。当在CD-R等特殊介质上进行打印时,或者当检测打印结果或纸张的边缘的位置时,使用位置检测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M4090能够通过使得发光装置发光并接收从滑座M4000反射后的发射光来检测滑座M4000的当前位置。在打印设备中的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一组输送辊M3060和压紧辊M3070传送打印介质,从而在列方向上的位置上定位打印介质。在行方向上的位置上,通过使用滑座电动机E0001在与输送打印介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滑座M4000,将打印头H1001定位在形成图像的目标位置处。因而打印头H1001根据从电子基板E0014发送的信号在打印介质上定位喷射墨。后面将详细说明打印头H1001和打印系统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交替重复打印主扫描和副扫描。在打印主扫描过程中,滑座M4000在行方向上扫描,打印头H1001同时进行打印。在副扫描过程中,通过输送辊M3060在列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从而,打印设备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F)平通打印部分(参照图12~图14)由于如图11所示,打印介质通过的通道连续弯曲直到压紧辊为止,所以打印介质在弯曲的情况下从进纸部分送进。因为这个原因,例如,如果试图从进纸部分送进厚度约0.5mm或更厚的较厚打印介质,则出现弯曲打印介质的反作用力,因此进纸的阻力增大。结果,很可能不能送进打印介质。另外,即使可以送进打印介质,交付的打印介质也是弯曲的或折叠的。在用户不想折叠的较厚打印介质等打印介质上、或在不能弯曲的CD-R等打印介质上,进行平通打印。平通打印的类型包括通过以下进行的打印类型从打印设备的主体背面中的狭缝形开口部分(进纸单元的下方)手动供给打印介质,从而使主体的压紧辊夹持打印介质。然而,本实施例的平通打印采用下面的模式。将打印介质从位于打印设备的主体的前面的排纸口送进到将进行打印的位置,并通过转回打印介质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因为前盖M7010还用作堆叠几十张已进行了打印的打印介质的托盘(参照图8),因此前盖M7010通常位于排纸部分的下方。当将进行平通打印时,为了在与通常输送打印介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排纸口水平供给打印介质,将前托盘M7010抬高到排纸口所处的位置(参照图12)。前盖M7010设置有钩等(未示出)。因此,能够将前盖M7010固定到为了平通打印提供打印介质的位置。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前盖M7010是否处于为平通打印提供打印介质的位置。根据该检测,可以判断打印设备是否处于平通打印模式。在平通打印模式的情况下,首先,为了将打印介质置于前托盘M7010上并从排纸口插入打印介质,要操作平通键E3004。因此,机构(未示出)分别将棘轮支持架M3130和压紧辊支持架M3000抬高到高于打印介质的推测厚度的位置。另外,在滑座M4000存在于打印介质将通过的区的情况下,提升机构(未示出)向上抬起滑座M4000。这使得容易地在其中插入打印介质。而且,通过按压后托盘按钮M7110,可以打开后托盘M7090。而且,可以以字母V的形状打开后副托盘M7091(参照图13)。利用后托盘M7090和后副托盘M7091将长的打印介质支持在打印设备的主体的背面中。这是因为,如果从打印设备的主体的前面插入长的打印介质,则长的打印介质伸出到打印设备的主体的背面之外。如果正在较厚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时较厚打印介质不平展,则较厚打印介质可能摩擦打印头喷射面,或可能改变输送负荷。这很可能对打印质量有不利影响。因为这个原因,设置这些托盘是有效的。然而,如果打印介质长度不足以伸出到打印设备的主体的背面之外,则不必打开后托盘M7090等。以上述方式,可以从排纸口将打印介质插入打印设备的主体的内部。通过将打印介质的后边缘(位于最靠近用户侧的边缘)和右边缘对准前托盘M7010中形成有标记的位置,在前托盘M7010上定位打印介质。此时,如果再次操作平通键E3004,则棘轮支持架M3130下降,从而排纸辊M3100、M3110和棘轮M3120共同夹持打印介质。其后,排纸辊M3100和M3110将打印介质拖进打印设备的主体中预定量(在与正常打印过程中输送打印介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由于当开始设置打印介质时打印介质的最靠近用户侧的边缘(后边缘)对准标记,因此,如果打印介质较短,则很可能打印介质的前边缘(距离用户最远的边缘)不能到达输送辊M3060。基于此考虑,将预定量定义为具有推测的最短长度的打印介质的后边缘与输送辊M3060之间的距离。当将打印介质传送该预定量时,打印介质的后边缘到达输送辊M3060。因此,压紧辊支持架M3000低于该位置,并且使得输送辊M3060和压紧辊M3070夹持打印介质。随后,进一步传送打印介质,以使得打印介质的后边缘被输送辊M3060和压紧辊M3070夹持。由此完成为了平通打印的打印介质的供给(在打印介质等待在其上进行打印的位置)。将排纸辊M3100和M3110和棘轮M3120夹持打印介质的夹持力设置得相对较弱,以免在正常打印过程中交付打印介质时该夹持力对成像有不利影响。因为这个原因,在要进行平通打印的情况下,很可能在开始打印前打印介质的位置发生移位。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具有相对较强的夹持力的输送辊M3060和压紧辊M3070夹持打印介质。这样确保设置打印介质的位置。另外,在将打印介质输送进主体内部预定量时,平通纸张检测传感器杆(以下称之为“FPPE传感器杆”)M3170阻挡或形成这里未示出的作为红外线传感器的FPPE传感器M9001的光路。从而,可以检测打印介质的后边缘的位置(打印过程中前边缘的位置)。顺便提及,可以将FPPE传感器杆可旋转地设置在台板M3040和棘轮支持架M3130之间。一旦将打印介质设置在打印介质等待在其上进行打印的位置处,则执行打印命令。具体地,输送辊M3060将打印介质输送到打印头H1001将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位置。其后,以与进行正常打印操作相同的方式进行打印。在打印后,将打印介质排出到前托盘M7010。在想要连续进行平通打印的情况下,将在其上已进行了打印的打印介质从前托盘M7010移走,并将下一个打印介质置于前托盘M7010上。其后,重复前述处理就可以了。具体地,在通过按压平通键E3004提升棘轮支持架M3130和压紧辊支持架M3000后,随着打印介质的放置而开始随后的打印。另一方面,如果想要结束平通打印,则通过将前托盘M7010恢复到正常打印位置,将打印设备恢复到正常打印模式。(G)清洁部分(参照图15和图16)清洁部分是用于清洁打印头H1001的机构。清洁部分由泵M5000、罩M5010和擦拭器部分M5020等构成。罩M5010用于防止打印头H1001干燥。擦拭器部分M5020用于清洁形成喷射口的打印头H1001的表面。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从AP电动机E3005(参照图18)输送清洁部分的主驱动力。泵M5000设计成通过单向离合器(未示出)生成的一个方向的旋转来操作。擦拭器部分M5020和罩M5010设计成通过单向离合器生成的另一个方向的旋转来升高和降低。顺便提及,AP电动机E3005还用作用于送进打印介质操作的驱动源,但是,也可以改为向清洁部分提供专用于操作清洁部分的电动机。电动机E0003驱动罩M5010以通过上升/下降机构(未示出)使罩M5010能够上升和下降。当罩M5010到达上升位置时,罩M5010覆盖设置给打印头H1001的数个喷射部分的每个喷射面。在不进行打印操作时,罩M5010可以保护打印头H1001。另外,罩M5010可以通过吸力恢复打印头H1001。在进行打印操作时,可以将罩M5010置于下降位置,这防止罩M5010妨碍打印头H1001。另外,通过将罩M5010与喷射面相对,罩M5010能够接收预喷射物。例如,在打印头H1001设置有十个喷射部分的情况下,在所示的例子中向清洁部分设置两个罩M5010,以可以通过两个罩M5010中相应的一个共同覆盖与每五个喷射部分相对应的喷射面。由橡胶等弹性构件制成的擦拭器部分M5020固定于擦拭器支持架(未示出)。擦拭器支持架能够在图16中-Y和+Y表示的方向上移动(-Y和+Y是喷射部分中的喷射口的排列方向)。当打印头H1001到达原位时,擦拭器支持架在箭头-Y表示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擦拭打印头H1001的表面。当完成擦拭操作时,使滑座离开进行擦拭操作的范围,因此擦拭器返回到防止擦拭器妨碍喷射面等的位置。顺便提及,该例子的擦拭器部分M5020设置有用于擦拭包括喷射部分的所有喷射面的打印头H1001的整个表面的擦拭器叶片M5020A。另外,擦拭器部分M5020设置有另外两个擦拭器叶片M5020B和M5020C。擦拭器叶片M5020B擦拭十个喷射部分中的五个的喷射面的喷嘴附近,而擦拭器叶片M5020C擦拭十个喷射部分中的其余五个的喷射面的喷嘴附近。在擦拭后,擦拭器部分M5020紧靠叶片清洁器M5060。从而,擦拭器叶片M5020A~M5020C配置成清洁粘附到的它们自己上的墨等。另外,擦拭器部分M5020具有下面的配置(加湿液传送单元)。在擦拭前将加湿液传送到擦拭器叶片M5020A~M5020C上。这增强了擦拭操作的清洁性能。后面将说明加湿液传送单元的结构和擦拭操作。在通过将罩M5010连接到喷射面从而在罩M5010的内部形成密闭空间的状态下,抽吸泵M5000能够生成负压。因此,可以将墨从储墨器H1900填充进喷射部分中。另外,可以通过吸力清除存在于喷射口和通向喷射口的内部墨通路中的灰尘、粘附物质和气泡等。抽吸泵M5000例如为管式泵(tubepump)。它包括挠性管;形成有曲面的构件,该曲面保持沿着挠性管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朝向该构件挤压软管的辊;以及用于支持该辊的可转动的辊支持部分。具体地,以预定方向转动辊支持部分,从而在形成有曲面的构件上滚动该辊,同时挤压软管。响应于此,在由罩M5010形成的密闭空间中生成负压。该负压从喷射口吸取墨,并随后从罩M5010将墨吸入该管或抽吸泵中。其后,进一步将吸入的墨传送给设置在下部壳体M7080内的适当的构件(废墨吸收构件)。注意,为了减少吸入后残留在打印头H1001的喷射面上的墨量,向罩M5010的内部部分设置吸收构件M5011。另外,在罩M5010打开的状态下,考虑到残留在罩M5010和吸收构件M5011中的吸入墨,因此避免了残留墨凝结,并因而防止吸入后发生不利影响。希望通过在墨吸入通路的中间设置向空气打开的阀(未示出),由此在想要从喷射面拆卸罩M5010时预先打开该阀,从而没有突然的负压作用于喷射面上。而且,操作抽吸泵M5000不仅可以用于通过抽吸来恢复,而且还可以用于排出在罩M5010与喷射面相对的情况下进行预喷射时罩M5010接收的墨。具体地,当在预喷射后保持在罩M5010中的墨量达到预定量时,可以通过操作抽吸泵M5000将保持在罩M5010中的墨经过该管传送给废墨吸收构件。可以利用设置在电动机E0003的输出轴上的主凸轮(未示出)以及移动以跟随主凸轮的多个凸轮和支杆等来控制随后进行的系列操作,例如,擦拭器部分M5020的操作、罩M5010的上升/下降和阀的打开/关闭。具体地,响应于电动机E0003转动方向的主凸轮的转动操作每个单元和部分中的凸轮和支杆等。从而,可以进行预定操作。可以利用光电断路器等位置检测传感器来检测主凸轮的位置。(H)加湿液传送单元(参照图16和17)近来,为了增强打印材料的打印浓度、耐水性和耐光性,越来越多地使用包含作为颜色材料的颜料组分的墨(颜料墨)。通过添加分散剂、或通过向颜料表面引入官能团来分散原本固态的颜色材料本身,从而生成颜料墨。因此,从喷射面上的墨中蒸发掉湿气使墨干燥而导致的颜料墨的干燥物,与在分子水平溶解颜色材料的染料墨的干燥凝结物相比,更加损坏喷射面。另外,用于将颜料分散在溶剂中的聚合物配混料(polymercompound)倾向于吸附到喷射面。作为为了管理墨的粘度、为了增强墨的耐光性或为了其它目的而向墨添加活性液的结果,在墨中存在聚合物配混料的情况下,在颜料墨以外的物质中发生这类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将液体传送和粘附到擦拭器部分的叶片上M5020,从而用加湿后的叶片M5020进行擦拭操作。因此,本实施例试图防止颜料墨引起的喷射面的恶化、降低擦拭器的磨损、以及通过溶解集聚在喷射面上的残留墨来清除聚集的物质。在本说明书中,从功能的观点将这样的液体称为加湿液。将利用该液体的擦拭称为湿擦拭。本实施例采用这样的结构将加湿液存储在打印设备的主体的内部。附图标记M5090表示加湿液储存器。作为加湿液的甘油等容纳在加湿液储存器M5090中。附图标记M5100表示加湿液保持构件,该构件是纤维构件等。为了防止加湿液从加湿液储存器M5090泄漏,加湿液保持构件M5100具有适当的表面张力。加湿液保持构件M5100充满并保持加湿液。附图标记M5080表示加湿液传送构件,例如,该构件是由具有适当毛细管作用力的多孔材料制成。加湿液传送构件M5080包括与擦拭器叶片接触的加湿液传送部分M5081。加湿液传送构件M5080还与用加湿液浸润的加湿液保持构件M5100接触。结果,加湿液传送构件M5080也用加湿液浸润。由具有毛细管作用力的材料制成加湿液传送构件M5080,即使剩余少量加湿液,该毛细管作用力也能够将加湿液提供给加湿液传送部分M5081。将说明加湿液传送单元和擦拭器部分的操作。首先,将罩M5010设置在下降位置,使滑座M4000退避到与叶片M5020A~M5020C不接触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Y方向上移动擦拭器部分M5020,并使擦拭器部分M5020通过叶片清洁器M5060的部分。因此,使得擦拭器部分M5020紧靠加湿液传送部分M5081(参照图17)。通过保持擦拭器部分M5020与加湿液传送部分M5081接触适当长度时间,将适当量的加湿液传送给擦拭器部分M5020。随后,在+Y方向上移动擦拭器部分M5020。叶片清洁器M5060仅与叶片的没有粘附加湿液的一部分接触。因此,加湿液留在叶片上。将叶片恢复到开始擦拭操作的位置。其后,将滑座M4000移动到进行擦拭操作的位置。随后,在-Y方向上移动擦拭器部分M5020。从而,可以利用粘附了加湿液的表面擦拭打印头H1001的喷射面。1.3电路结构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18是用于示意性说明打印设备J0013中的电路的整个结构的框图。采用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主要配置有滑座板E003、主基板E0014、电源单元E0015和前面板E0106等。电源单元E0015连接主基板E0014,由此提供各种驱动功率。滑座板E0013是装配在滑座M4000上的印刷电路板单元。滑座板E0013用作用于向打印头H1001发送信号和从打印头H1001接收信号的接口,并用作用于通过头连接器E0101提供头驱动功率的接口。滑座板E0013包括具有到打印头H1001的各喷射部分的多个通路的头驱动电压调制电路E3001。多个喷射部分分别对应于多个相互不同的颜色。另外,头驱动电压调制电路E3001根据通过柔性扁平线缆(CRFFC)E0012由主基板E0014指定的条件,生成头驱动电源电压。另外,结合滑座M4000的移动,基于从编码器传感器E0004输出的脉冲信号,检测编码器标尺E0005和编码器传感器E0004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的变化。而且,通过柔性扁平线缆(CRFFC)E0012将该输出信号提供给主基板E0014。光学传感器E3010和热敏电阻器E3020与滑座板E0013连接,如图20所示。光学传感器E3010配置有两个发光装置(LED)E3011和光接收元件E3013。利用热敏电阻器E3020检测周围温度。在下文中,将这些传感器称为多传感器系统E3000。通过柔性扁平线缆(CRFFC)E0012将通过多传感器系统E3000获得的信息输出给主基板E0014。主基板E0014是驱动和控制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各部分的印刷电路板单元。主基板E0014包括其上的主接口(主I/F)E0017。主基板E0014基于从主设备J0012(图1)接收的数据来控制打印操作。主基板E0014连接和控制各种的电动机,包括滑座电动机E0001、LF电动机E0002、AP电动机E3005和PR电动机E3006。滑座电动机E0001是用作用于使滑座M4000进行主扫描的驱动源的电动机。LF电动机E0002是用作用于输送打印介质的驱动源的电动机。AP电动机E3005是用作用于使打印头H1001进行恢复操作的驱动源的电动机。PR电动机E3006是用作用于进行平通打印操作的驱动源的电动机;因此主基板E0014控制驱动每个功能。而且,主基板E0014与传感器信号E0104连接,传感器信号E0104用于将控制信号发送各传感器以及从各传感器接收检测信号,所述各传感器是用于检测打印机中各部分的运行情况的传感器,例如PF传感器、CR提升传感器、LF编码器传感器和PG传感器。主基板E0014连接到CRFFCE0012和电源单元E0015。而且,主基板E0014包括用于通过面板信号E0107向前面板E0106发送信息以及从前面板E0106接收信息的接口。前面板E0106是为了方便用户操作而设置在打印设备主体前面的单元。前面板E0106包括重新开始键E0019、LED导向器M7060、电源键E0018以及平通键E3004(参照图6)。前面板E0106还包括用于将数字照相机等外围设备连接到打印设备的的装置I/FE0100。图19是示出主基板E1004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在图19中,附图标记E1102表示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ASICE1102通过控制总线E1014连接ROME1004,从而根据存储在ROME1004中的程序进行各种控制。例如,ASICE1102发送与各种传感器有关的传感器信号E0104和与多传感器系统E300有关的多传感器信号E4003。另外,ASICE1102接收与各种传感器有关的传感器信号E0104和与多传感器系统有关的多传感器信号E4003。而且,ASICE1102检测编码器信号E1020以及来自前面板E0106上的电源键E0018、重新开始键E0019和平通键E3004的输出状态。另外,ASICE1102根据主I/FE0017和前面板上的装置I/FE0100与ASICE1102连接的状态以及数据输入状态进行各种逻辑操作和条件判断。因此,ASICE1102控制各种组件,从而驱动和控制喷墨打印设备。附图标记E1103表示驱动器复位电路。根据来自ASICE1102的电动机控制信号E1106,驱动器复位电路E1103生成CR电动机驱动信号E1037、LF电动机驱动信号E1035、AP电动机驱动信号E4001和PR电动机驱动信号4002,从而驱动电动机。另外,驱动器复位电路E1103包括电源电路,由此向主基板E0014、滑座板E0013和前面板E0106等中的每一个提供必要的功率。而且,一旦驱动器复位电路E1103检测到电源电压下降,则驱动器复位电路E1103生成复位信号E1015,由此进行初始化。附图标记E1010表示电源控制电路。根据从ASICE1102输出的电源控制信号E1024,电源控制电路E1010控制提供给包括发光装置的每个传感器的功率。主I/FE0017将从ASICE1102输出的主I/F信号E1028发送给连接到外部的主I/F线缆E1029。另外,主I/FE0017将通过线缆E1029进入的信号发送给ASICE1102。同时,电源单元E0015提供功率。根据需要,在电压转换后,将所提供的功率提供给主基板E0014内部和外部的每个组件。而且,将从ASICE1102输出的电源单元控制信号E4000连接到电源单元E0015,从而控制打印设备的主体的低功耗模式等。ASICE1102是包含有运算处理单元的单片半导体集成电路。ASICE1102输出电动机控制信号E1106、电源控制信号E1024以及电源单元控制信号E4000等。另外,ASICE1102将信号发送给主I/FE0017并从主I/FE0017接收信号。而且,ASICE1102利用面板信号E0107向前面板上的装置I/FE0100发送信号并从装置I/FE0100接收信号。同样,ASICE1102通过传感器信号E0104控制PE传感器和ASF传感器等传感器并检测状态。而且,ASICE1102利用多传感器信号E4003控制多传感器系统E3000并检测状态。另外,ASICE1102检测面板信号E0107的状态,由此控制面板信号E0107的驱动。因此,ASICE1102打开/关闭前面板上的LEDE0020。ASICE1102检测编码器信号(ENC)E1020的状态,由此生成定时信号。ASICE1102利用头控制信号E1021与打印头H1001相互作用,由此控制打印操作。从这方面,编码器信号(ENC)E1020是从CRFFCE0012接收的信号和从编码器传感器E0004输出的信号。另外,头控制信号E1021通过柔性扁平线缆E0012连接到滑座板E0013。随后,通过头驱动电压调制电路E3001和头连接器E0101将头控制信号E1021提供给打印头H1001。将来自打印头H1001的各种信息发送给ASICE1102。通过主基板上的头温度检测电路E3002放大这些类型的信息中表示关于每个喷射部分的头温度的信息的信号,然后将该信号输入进ASICE1102。因此,这些信号用于各种控制的判断。在该图中,附图标记E3007表示DRAM。DRAME3007用作打印用的数据缓冲器和从主机接收的数据用的缓冲器等。另外,DRAM用作各种控制操作所需的工作区。1.4打印头的结构下面说明采用本实施例的打印头盒H1000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打印头盒H1000包括打印头H1001、用于将储墨器H1900安装在打印头H1001上的部件、以及用于从各储墨器H1900向打印头H1001提供墨的部件。打印头盒H1000可拆卸地安装在滑座M4000上。图21是示出如何将储墨器H1900安装到采用本实施例的打印头盒H1000的图。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利用分别对应于十种颜色的颜料墨形成图像。这十种颜色是青色(C)、浅青色(Lc)、品红色(M)、浅品红色(Lm)、黄色(Y)、黑色1(K1)、黑色2(K2)、红色(R)、绿色(G)和灰色(Gray)。因为这个原因,分别为这十种颜色准备储墨器H1900。如图21所示,可以将每个储墨器安装到打印头盒H1000并且可以从打印头盒H1000拆卸它们。顺便提及,储墨器H1900被设计成在打印头盒H1000安装在滑座M4000上的状态下,安装到打印头盒H1000以及从打印头盒H1000拆卸它们。1.5墨的结构下面说明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十种颜色的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十种颜色是青色(C)、浅青色(Lc)、品红色(M)、浅品红色(Lm)、黄色(Y)、黑色1(K1)、黑色2(K2)、灰色(Gray)、红色(R)和绿色(G)。希望这十种颜色分别使用的颜色材料都是颜料。从这方面,为了分散颜料,使用公知的分散剂。另外,为了该目的,利用公知的方法充分修饰颜料表面,并添加自分散剂。另外,至少某些颜色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可以是染料,只要该使用符合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即可。而且,至少某些颜色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可以是通过调和颜料和染料而获得的颜色材料,其中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颜料。而且,对于本发明的十种颜色,在其中可以包括从由含水有机溶剂、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和防腐剂的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类型的物质,只要该内含物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即可。接下来,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10种颜色的墨的优选构成材料。颜料作为彩色颜料,可以使用有机颜料。更具体地,它们可以包括基于染料色淀系的颜料,例如,酸性染料系色淀和碱性染料系色淀;不溶性偶氮颜料、缩合偶氮颜料和偶氮色淀颜料,例如,单偶氮黄、双偶氮黄、β苯酚系、萘酚AS系、吡唑啉酮系和苯并咪唑酮系;以及缩合多环系颜料,例如,酞菁系、喹吖啶酮系、蒽醌系、二萘嵌苯系、靛青系、噁嗪系、喹酞酮系、异吲哚啉酮系和二酮吡咯并吡咯系。彩色颜料不局限于这些,可以使用其它有机颜料。作为黑色颜料,优选使用碳黑。例如,可以使用炉黑、灯黑、乙炔黑和槽法炭黑。而且,可以使用为本发明新准备的碳黑。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颜料,可以使用通常已知的碳黑。还可以使用磁铁矿(megnetite)和铁氧体(ferrite)等磁性细小颗粒或钛金黑(titaniumblack)作为黑色颜料,而不是使用碳黑。对于颜料的分散,可以使用通常已知的分散剂,或通过公知的方法修饰颜料表面以提高自我分散能力。可以向墨添加水溶有机溶剂、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和防腐剂。因为这些,可以使用通常可以获得的材料。2.特征结构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结构。第一实施例图2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墨搅拌序列的流程图。在更换储墨器后、在开始打印操作前或者在开始基于抽吸的恢复操作前等各时间点进行储墨器中的墨的搅拌操作。也就是说,当接收到判断出需要搅拌墨时发出的开始信号时,安装打印头和储墨器的滑座M4000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以通过滑座的加速度搅动储墨器中的墨。用以搅拌墨的滑座M4000的往复运动不同于在打印图像过程中所进行的滑座M4000的往复运动。以下,将用于搅动墨的往复移动滑座M4000的操作称为“搅拌操作”或“空扫描”。将储墨器可替换地安装在滑座上。图22是更换安装在滑座M4000上的储墨器后用以搅拌墨所进行的步骤的序列。在步骤S1更换储墨器后,在步骤S2接收搅拌操作开始信号。可以利用新储墨器或具有残余墨的储墨器更换储墨器。而且,储墨器更换还包括将新储墨器安装在未安装有储墨器的滑座中。在更换储墨器后立即或经过一段时间再提供搅拌操作开始信号。接着,根据更换后的储墨器中的墨的颜色设置搅拌模式(步骤S3)。后面将说明搅拌模式。当一次更换了容纳不同颜色的墨的多个储墨器时,设置多个不同的搅拌模式,为每种墨颜色设置一种搅拌模式。然后选择用于执行搅拌操作(空扫描)的搅拌模式(步骤S4)。当一次更换了多个储墨器时,针对不同墨颜色设置多个不同的搅拌模式,从其中选择具有最强搅拌效果的模式。然后,基于所选择的搅拌模式执行搅拌操作(步骤S5)。在更换储墨器后进行下一次打印操作前执行搅拌操作(步骤S5)。因此,储墨器更换后的打印操作可以使用通过搅拌操作变得均匀的墨,因此可以打印高质量图像。在该例子中,可以将用于容纳10种颜料墨的总共10个储墨器安装在滑座上。如前所述,这些墨是青色(C)、浅青色(LC)、品红色(M)、浅品红色(LM)、黄色(Y)、第一黑色(PBk)、第二黑色(MBk)、灰色(Gy)、红色(R)和绿色(G)。第一黑色(PBk)是相片黑,第二黑色(MBk)为无光泽黑。这些墨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因此设置与这些属性相匹配的搅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每个墨颜色设置搅拌模式,或者将墨颜色分成组,可以为每一组设置搅拌模式。这样的分组可以包括将墨分类成需要相对高水平的搅拌操作以使墨均匀的组和需要相对低水平的搅拌操作的组。图23示出该例子中10种颜色的墨的物理属性,即,它们的粘度、比重和沉降后颜料残留率。沉降后颜料残留率是离心后墨的上部分中的颜料浓度与离心前初期颜料浓度的比,可以表示如下沉降后颜料残留率=(墨的上部分中沉降后颜料浓度)/(初期颜料浓度)。下面定义如果沉降后颜料残留率为100%,则意味着墨没有颜料沉淀。在该例子中,如图24所示,考虑到它们的沉降后颜料残留率,为各墨颜色设置搅拌模式A或B。如图25所示,在搅拌操作期间搅拌模式A和B具有不同的滑座移动次数(空扫描次数)。也就是说,搅拌模式A中的空扫描次数为20次往复移动(往复运动),搅拌模式B为60次往复移动。搅拌模式B具有较大次数的滑座移动(滑座运动),因此具有较高的搅拌效果。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所进行的试验证明沉降后颜料残留率小于70的墨(青色(C)、绿色(G)和第二黑色(MBk))具有它们的颜料组分相对容易沉淀的趋势。因此,如图24所示,为这些墨设置搅拌模式B。对于沉降后颜料残留率等于或大于70的墨(品红色(M)、黄色(Y)、第一黑色(PBk)、浅青色(LC)、浅品红色(LM)、红色(R)和灰色(Gy)),发现它们的颜料组分相对不容易沉淀。因此,如图24所示,对这些墨设置搅拌模式A。因此,当更换容纳沉降后颜料残留率小于70的墨的储墨器中的任何一个时,以往复滑座60次的搅拌模式B执行搅拌操作(步骤S5)。当仅更换容纳沉降后颜料残留率大于和等于70的墨的储墨器时,以往复滑座20次的搅拌模式A执行搅拌操作(步骤S5)。还可以通过考虑颜料颗粒直径、颜料颗粒比重、墨的溶剂比重、墨的粘度、再分散性、以及沉降后颜料残留率等物理属性来设置每个墨颜色的搅拌模式。希望根据实际使用的墨和搅拌部件最佳地选择用作搅拌模式设置基准的墨的物理属性。搅拌部件是在搅拌操作期间用以通过滑座移动来搅拌储墨器中的墨的部件。例如,搅拌部件可以使用在储墨器中振荡悬浮的搅拌板或在储墨器的底部可移动的钢珠。然而,在储墨器中设置这样的搅拌部件不是必要条件。通过为需要搅拌的储墨器中的每个颜色的墨设置搅拌模式并以所设置的搅拌模式执行搅拌操作,可以按必要的程度搅拌需要搅拌的墨。这样缩短了搅拌持续时间,而不损失搅拌效果,并仍可以无图像损坏地进行打印。搅拌模式的个数不局限于三个,可以进行两个搅拌模式或者多于或等于四个搅拌模式。也就是说,可以设置任何希望个数的模式。设置更多搅拌模式允许以更精细的步骤改变搅拌运动的次数。第二实施例不仅可以根据颜料颗粒直径、颜料颗粒比重、墨的溶剂比重、墨的粘度和沉降后颜料残留率等墨的物理属性中的任何一个,而且还可以根据这些的组合来设置搅拌模式。如图23所示,第二黑色(MBk)具有低的沉降后颜料残留率。因此,如果考虑该沉降后颜料残留率,则确定第二黑色(MBk)为颜料组分最容易沉淀的墨。然而,第二黑色具有2.1的粘度,这在10种颜色墨中最低。因为墨粘度低,所以搅拌效果增加。这意味着即使以弱搅拌操作也可以期望该墨被充分搅拌。因此,如图26所示,当考虑沉降后颜料残留率和粘度的组合时,可以对第二黑色(MBk)设置搅拌模式A。在对需要墨搅拌的储墨器中所容纳的墨的种类(或颜色)设置搅拌模式的处理中,考虑墨的多个物理属性可以确保对该墨执行更精确的搅拌操作。这允许仅以必要的水平搅拌墨,因此可以缩短搅拌持续时间,而不损失希望的搅拌效果,并且仍确保无图像损害地进行打印操作。第三实施例搅拌模式不仅在空扫描的次数上相互不同,而且还可以在空扫描速度、搅拌持续时间(执行搅拌操作的时间)和空扫描宽度(滑座往复的宽度)中的至少一个上不同。根据这些搅拌操作模式可以产生最佳搅拌效果。当空扫描速度升高时,也增大了加速度,因此增强了搅拌效果。然而,如果空扫描速度太快,可能产生不利效果,例如,降低滑座的寿命和产生颤动。对于搅拌持续时间和空扫描次数,搅拌持续时间越长或者空扫描次数越多,产生的搅拌效果越大。如果使用搅拌持续时间和空扫描次数方面相互不同的搅拌模式(即,使用搅拌持续时间和空扫描次数作为参数),则没有必要改变空扫描速度或空扫描宽度。就控制来说,希望这种类型的搅拌模式。还可以根据空扫描宽度改变搅拌效果。然而,如果空扫描宽度太长或太短,则搅拌板或钢珠等储墨器中的搅拌部件可能不能很好地工作,因而不能满意地搅拌墨。作为搅拌部件的搅拌板可以振荡悬浮在储墨器中,钢珠可以置于储墨器中以可以在储墨器的底部移动。然而,这些搅拌部件不是本发明的必要条件。如上所述,可以通过搅拌操作期间滑座驱动条件的不同组合来设置多个搅拌模式。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搅拌的储墨器中所容纳的墨的种类执行更精确的搅拌操作。这允许仅以必要的水平搅拌需要搅拌的墨。结果,可以缩短搅拌持续时间而不损失搅拌效果,并且仍可以无图像损坏地进行打印操作。其它实施例最好将墨搅拌部件安装在储墨器中,以在搅拌操作期间移动滑座时搅动储墨器中的墨。墨搅拌部件可以使用能够在储墨器中移动或振荡的各种搅拌部件。然而,在储墨器中设置搅拌部件不是必要条件。而且,可以将用于控制搅拌操作的控制功能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向打印设备发送打印信号的主装置中。打印头和储墨器不是必须分开构成的,而是可以整体形成作为打印头-储墨器的一体结构。尽管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和等同结构及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使用能够安装储墨器以向喷墨部分供墨的滑座并且在所述滑座往复移动时从所述喷墨部分喷射墨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所述喷墨打印设备包括模式设置部件,用于设置用以执行搅拌所述储墨器中的墨的搅拌操作的搅拌模式,在伴随所述滑座往复移动的打印操作以外的非打印操作期间,通过所述滑座的往复移动来执行所述搅拌操作;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根据所述模式设置部件设置的搅拌模式来执行所述搅拌操作;其中,所述模式设置部件根据安装在所述滑座上的所述储墨器中的墨的种类来设置所述搅拌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能够安装多个所述储墨器;其中,所述模式设置部件从多个搅拌模式中选择具有最大搅拌效果的搅拌模式,所述多个搅拌模式对应于安装在所述滑座上的储墨器中的墨的种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设置部件根据更换后的所述储墨器中的墨的种类设置所述搅拌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设置部件根据下列中的至少一个来设置所述搅拌模式墨的颜色、墨中的颜料颗粒的直径、颜料颗粒的比重、墨溶剂的比重、墨的粘度和墨的沉降后颜料残留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设置部件能够设置多个搅拌模式,该多个搅拌模式在下列中的至少一个方面相互不同所述搅拌操作的搅拌持续时间、所述滑座的移动速度和加速度、所述滑座的往复移动次数和所述搅拌操作期间所述滑座移动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的种类至少包括第一墨和第二墨,与所述第一墨的墨组分的沉降速率相比,所述第二墨具有更快的墨组分的沉降速率;其中,与所述第一墨的搅拌模式的搅拌效果相比,所述第二墨的搅拌模式具有更大的搅拌效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器具有搅拌构件,所述搅拌构件在所述搅拌操作期间通过所述滑座的移动来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器中的墨是颜料墨。9.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使用能够可替换地安装储墨器以向喷墨部分供墨的滑座并且在所述滑座往复移动时从所述喷墨部分喷射墨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所述喷墨打印设备包括模式设置部件,用于设置用以执行搅拌所述储墨器中的墨的搅拌操作的搅拌模式,在伴随所述滑座往复移动的打印操作以外的非打印操作期间,通过所述滑座的往复移动来执行所述搅拌操作;其中,所述模式设置部件根据更换后的所述储墨器中的墨的种类,从多个搅拌模式中选择要执行的搅拌模式。10.一种控制喷墨打印设备的方法,所述喷墨打印设备通过使用能够安装储墨器以向喷墨部分供墨的滑座并且在所述滑座往复移动时从所述喷墨部分喷射墨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式设置步骤,用于设置用以执行搅拌所述储墨器中的墨的搅拌操作的搅拌模式,在伴随所述滑座往复移动的打印操作以外的非打印操作期间,通过所述滑座的往复移动来执行所述搅拌操作;其中,所述模式设置步骤根据更换后的所述储墨器中的墨的种类来设置所述搅拌模式。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该方法用于控制喷墨打印设备,其能够通过仅以必要的水平在必要的时间搅拌墨来缩短搅拌持续时间而不损失任何搅拌效果,并且仍可以无图像损害地进行打印操作。在伴随滑座往复移动的打印操作以外的非打印操作期间,通过根据模式往复移动滑座来搅拌储墨器中的墨。根据安装在滑座上的储墨器中的墨的颜色来设置搅拌模式。文档编号B41J2/17GK101088766SQ2007101113公开日2007年12月19日申请日期2007年6月15日优先权日2006年6月16日发明者关聪,锦织均,井手大策,沟口佳人,小泷靖夫,大桥哲也,井上良二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