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00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在记录 纸等的被记录材料上不形成空白地进行记录的所谓的无边缘记录(也 叫做无空白记录)。
背景技术
一般地说,在喷墨打印机等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在与记录头相向 的位置上设置有压纸巻筒。该压纸巻筒是一种限制搬运到其上边的被 记录材料和向该材料吐出墨水的记录头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装置。例如, 在压纸巻筒的上表面上,在记录头的扫描方向上排列多个压纸巻筒凸 缘,被记录材料可以在被该压纸巻筒凸缘的顶部支持着的状态下,边 保持与记录头的恒定距离边进行搬运。
另一方面,在喷墨打印机等的情况下,已可以进行类似银盐照相 的高画质记录。与此同时,与银盐照相相同,在具有光泽的被记录材 料上进行记录,而且在其上边无边缘地进行记录的需要日益高涨,近 些年来已经可以提供装载上该功能的喷墨打印机。
要想用喷墨打印机进行无边缘记录,就必须作成为使得基本上也 要向从被记录材料的端部露出来的区域上吐出墨水而不产生空白。就 是说,由于存在着被记录材料的搬运误差或因切割精度等引起的被记 录材料本身的尺寸误差等,故一般地说要根据该误差从要搬运的被记 录材料的端部的位置到露出来的区域位置吐出墨水以进行记录(参看 图11)。
向该露出来的区域吐出的墨水,理想的是可以回收,为此,例如, 如图ll所示,对于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向来说,沿着记录头的扫描范
围以规定宽度在上述的压纸巻筒凸缘M3003上设置缺口 M3004,同 时,在其底部上设置墨水吸收体(未画出来)。此外,对于记录头的扫 描方向来说,在被记录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规定的部位,在吐出口的 排列范围内,在压纸巻筒上边设置墨水吸收体。得益于此,可以回收 在被记录材料的四边外侧露出来地吐出的墨水,可以进行对被记录材 料的四边的无边缘的记录。
然而,本发明人等发现当执行这样的无空白记录时,特别是进 行对被记录材料的端部附近的端部区域(包括从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 向上的端部向外侧露出来的区域和位于比上述端部还往内侧的被记录 材料上边的区域)的记录时,会大量地产生墨水雾,由于会产生由该墨 水雾引起的缺陷,故必须采取某种对策使之减少墨水雾。
就是说,在对端部区域以外的通常区域进行记录时,虽然由于作 为吐出墨水的到达目标的被记录材料与记录头之间的距离比较短,吐 出墨水的飞翔距离也短,不会到达被记录材料地飞散或浮游起来的墨 水雾的量也可以比较少,但是,当进行对端部区域的记录时,由于使 得作为因从被记录材料的端部向外侧露出来而吐出的墨水的到达目标 的墨水吸收体与记录头之间的距离比较长,吐出墨水的飞翔距离也比 较长,由于不会到达墨水吸收体地飞散或浮游着的墨水雾的量也变得 比较大,故在对端部区域进行记录时,就有必要采取某种减少墨水雾 的对策。因为假定说,什么对策也不采取,则因附着到被记录材料或 压纸巻筒凸缘上的墨水雾而使被记录材料遭受污染的概率会增高,因 附着于辊子或齿轮上的墨水雾而妨害辊子或齿轮的正常动作的概率也 会增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减少伴随着上述无边缘记录所产生的墨水雾 的必要性这一新的技术课题而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抑制归因于 在进行无边缘记录时可以飞散或浮游起来的墨水或墨水雾而引起的被 记录材料的污染等的发生的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
此外,目的还在于提供以上那样的无边缘记录这种从来没有的特 殊的记录方法。
本发明的第l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 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 料的动作,边从上述记录头向着上述被记录材料吐出墨水以进行记录
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从上述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向的 端部向外侧露出来的第1区域和位于上迷端部的内侧的被记录材料上 边的第2区域这两方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仅仅对上述第2区域进行 记录的情况下比较,减少在一次扫描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
本发明的第2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 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 料的动作,边从上述记录头向着上述被记录材料吐出墨水以进行记录 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向上 提供位于上述记录头的上游一侧并且用来保持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料 的第1辊子以及在上述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向上提供位于上述记录头 的下游一侧并且用来保持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料的第2辊子的提供步 骤;第1记录步骤,在上述被记录材料没有被上述第2辊子保持而是 被上述第l辊子保持的状态下,对在上述搬运方向上伸出到上述被记 录材料的前端之外的区域和上述前端内的上述被记录材料上的区域都 进行记录;第2记录步骤,在上述被记录材料被上述第1辊子和上述 第2辊子保持的状态下,对上述位于上述前端内的上述被记录材料上 的区域进行记录;以及吐出口控制步骤,在上述笫l记录步骤进行记 录的情况下,与在上述第2记录步骤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相比,减少用 于一次扫描动作的上述吐出口的个数,其中,上述吐出口控制步骤仅
使用位于上述记录头上的离上述第l辊子比离上述第2辊子近的上述 吐出口,以便减少上述吐出口的上述个数。
本发明的第3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 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迷被记录材 料的动作,边从上述记录头向着上述被记录材料吐出墨水以进行记录 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包括位于上述被记录材料搬运方
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对该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边 的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比较,减少在一次扫描中使用的吐出墨水量。
本发明的第4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 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 料的动作,边对上述被记录材料的同一区域使上述记录头进行多次扫 描以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使用既是用来产生 上述多次扫描中每一次扫描的吐出数据的掩模,又是该多次扫描的掩 模的填空系数的合计不足100%的掩模,产生在具有含有上述被记录 材料的搬运方向的端部的规定宽度的端部区域中的每一次扫描的吐出 数据的办法,与上述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边的区域比较,减 少在上述端部区域中吐出的墨水量。
本发明的第5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 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 料的动作,边从上述记录头向着上述被记录材料吐出墨水以进行记录 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包括位于上述被记录材料搬运方 向的端部外侧的区域和位于上述端部内侧的被记录材料上边的区域的 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对该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边 的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比较,减少记录头对沿着上述搬运方向的规 定宽度的扫描次数。
本发明的第6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 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 料的动作,边对上述被记录材料的同一区域使上述记录头进行多次扫 描以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包括位于上述被记
上边的区域的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使用既是用来产生上述多 次扫描中每一次扫描的吐出数据,又是与对上述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 录材料上边的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使用的掩模不同的掩模,产生上 述端部区域中的每一次扫描的吐出数据。
本发明的第7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 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 料的动作,边从上述记录头向着上述被记录材料吐出墨水以进行记录 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向上 位于上述记录头的上游一侧并且用来保持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料的第 1辊子;在上述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向上位于上述记录头的下游一侧 并且用来保持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料的第2辊子;第l记录装置,在 上述被记录材料没有被上述第2辊子保持而是被上述笫1辊子保持的 状态下,对在上述搬运方向上伸出到上述被记录材料的前端之外的第 1区域和上述前端内的上述被记录材料上的第2区域都进行记录;第2 记录装置,在上述被记录材料被上述第l辊子和上述第2辊子保持的 状态下,对上述被记录材料上的上述第2区域进行记录;以及笫3记 录装置,在上述被记录材料没有被上述第2辊子保持而是被上述第1 辊子保持的状态下,对上述被记录材料上的上述第2区域进行记录, 其中,在上述第l记录装置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在上述第2记录装 置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相比,减少了用于一次扫描动作的上述吐出口的 个数,其中,在上述第3记录装置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在上迷第2 记录装置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相比,减少了用于一次扫描动作的上述吐 出口的上述个数。
本发明的第8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 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迷被记录材 料的动作,边从上述记录头向着上述被记录材料吐出墨水以进行记录 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向上
位于上述记录头的上游一侧并且用来保持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料的第
1辊子;在上述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向上位于上述记录头的下游一侧 并且用来保持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料的第2辊子;第l记录装置,在 上述被记录材料没有被上述第2辊子保持而是被上述第1辊子保持的 状态下,对在上述搬运方向上伸出到上述被记录材料的前端之外的区 域和上述前端内的上述被记录材料上的区域都进行记录;第2记录装 置,在上述被记录材料被上述第l辊子和上述第2辊子保持的状态下, 对上述位于上述前端内的上述被记录材料上的区域进行记录;以及吐 出口控制装置,在上述第l记录装置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在上述第 2记录装置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相比,减少用于一次扫描动作的上述吐 出口的个数,其中,上述吐出口控制装置仅使用位于上述记录头上的 离上述第l辊子比离上述第2辊子近的上述吐出口,以便减少上述吐 出口的上述个数。
本发明的第9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 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 料的动作,边从上述记录头向着上述被记录材料吐出墨水以进行记录 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包括位于上述被记录材料搬运方
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对该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边 的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比较,减少在一次扫描中使用的吐出墨水量。 本发明的第IO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 多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
材料的动作,边对上述被记录材料的同 一 区域使上述记录头进行多次 扫描以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釆用使用既是用来产 生上述多次扫描中每一次扫描的吐出数据的掩模,又是该多次扫描的 掩模的填空系数的合计不足100%的掩模,产生在具有含有上述被记 录材料的搬运方向的端部的规定宽度的端部区域的每一次扫描的吐出 数据的办法,与上述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边的区域比较,减 少在上述端部区域中吐出的墨水量。
本发明的第11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 多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 材料的动作,边从上述记录头向着上述被记录材料吐出墨水以进行记
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包括位于上述被记录材料搬运
的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对该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 边的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比较,减少记录头对沿着上述搬运方向的 规定宽度的扫描次数。
本发明的第12方面,是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 多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
材料的动作,边对上述被记录材料的同 一 区域使上述记录头进行多次 扫描以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包括位于上述被 记录材料搬运方向的端部外侧的区域和位于上述端部内侧的被记录材 料上边的区域的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使用既是用来产生上述 多次扫描中每一次扫描的吐出数据的掩模,又是与对上述端部区域以 外的被记录材料上边的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使用的掩模不同的掩 模,产生上述端部区域中每一次扫描的吐出数据。
倘采用以上的构成,则在记录媒体搬运方向的端部不设置空白地 进行记录(所谓的无边缘记录)时,在对于从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方向上 的端部向外侧露出来的第i区域和比上述端部位于内侧的被记录材料
上边的第2区域这两方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仅仅对于上迷第2区域 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比较,由于将减少在一次扫描中使用的吐出口的个 数,故可以减少向从端部往外侧露出来的第1区域吐出的墨水量,可 以减少伴随于此飞散出来的墨水或浮游着的墨水雾的量。
此外,在另外的形态中,在进行无边缘记录时,在含有被记录材
下,与在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边的区域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 比较,由于要吐出的墨水量减少,故在端部区域中,可以减少从端部 往外侧露出来的第1区域吐出的墨水量,可以减少伴随于此飞散出来的墨水或浮游着的墨水雾量。
此外,在另外的形态中,由于比起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来,减少 了对上述搬运方向的规定宽度的记录头的扫描次数,故可以缩短因被 记录材料停留在端部区域上所发生的墨水雾附着于被记录材料上的时 间。此外,在另外的形态中,由于使用来产生在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 多次扫描各自的吐出数据的掩模,与在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 边进行记录时在各自的扫描中使用的掩模不同,例如使得掩模的最小 单位比上述掩模的最小单位还大,故在端部区域中,就可以使因被记 录材料露出来而吐出的墨水变成为恒定的块吐出来,借助于此,就可 以减少要飞散开来的墨水或进行浮游的墨水雾的量。


图l的斜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构成。
图2的斜视图示出了拿掉图l所示的打印机的外包装构件后的状态。
图3的斜视图示出了已组装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中
使用的记录头盒的状态。
图4的分解斜视图示出了图3所示的记录头盒。
图5是从斜下方观看图4所示的记录头的分解斜视图。
图6A和图6B的斜视图,为了示出取代图3的记录头盒可以装
载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扫描记录头盒的构成,上下颠
倒过来地示出了该扫描记录头盒。
图7的框图概略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电
气电路的全体构成。
图8的框图示出了图7所示的的电气电路之内主PCB的内部构成例。
图9的框图示出了图8所示的主PCB之内ASIC的内部构成例。 图10的流程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动作例。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喷墨打印机的被记录材料搬 运路径中特别是压纸巻筒凸缘上设置的缺口。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 图14A到图14D示出了与上述实施例2有关的,在记录端部区
域的情况下多通道记录的通道数与全体的扫描次数(时间)之间的关系。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 图16A和图16B模式性地示出了在上述实施例3中在端部区域 以外的区域中使用的掩^^莫。
图17模式性地示出了在上述实施例3中在端部区域中使用的掩模。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5、 6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首先,参看图l到图IO对作为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个实 施形态的喷墨打印机进4亍说明。
另夕卜,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记录,,不仅指的是形成文字、图形 等的有意义的信息的情况,也范围广阔地包括在被记录材料上边形成 图象、花样、图形等的或者进行媒体加工的情况,而与有意无意无关, 与是否是显在化以便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感知它们的信息无关。
在这里,所谓'被记录材料,不仅是指那些可以在一般的打印机 中使用的纸,也范围广阔地包括布、塑料薄膜、金羼板等,和玻璃、 陶瓷、木材和皮革等这些可以接受墨水的物质。
此外,所谓'墨水,,应该是那些与上述'记录,同样地可以广 阔地解释的墨水,指的是借助于把它赋予给被记录材料上边就可以向 图象、花样、图形等的形成或被记录材料的加工或墨水的处理(例如, 赋予给被记录材料的墨水中的色材的凝固或不溶化)供给的那些液体。
装置本体I
图l和图2示出了使用喷墨记录方式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在图 l中,该实施形态中的打印机的装置本体MIOOO的外壳,由包括下壳 MlOOl,上壳M1002,检修盖M1003和排出托盘M1004的外包装构 件,和收纳于该外包装构件内的底架M3019(参看图2)构成。
底架M3019,用具有规定刚性的多个板状金属构件构成,成为记 录装置的骨架,保持后边要讲的各个记录动作机构。
此外,上述下壳M1001形成装置本体MIOOO的外部包装的大体 上的下半部分,上述上壳M1002形成装置本体M1000的外部包装的 上半部分,由两壳的组合形成具有把后边要讲的各个机构收纳于内部 的收纳空间的中空体构造。在装置本体M1000的上表面部分和前表面 部分上分别形成开口部分。
此外,排出托盘M1004,其一个端部可自由旋转地保持在下壳 M1001上,使得可以借助于其旋转使在下壳M1001的前表面部分上 形成的上述开口部分进行开闭。为此,在要使之执行记录动作时,采 用使排出托盘M1004向前面 一侧旋转打开开口部分的办法,就可以从 这里排出记录纸,同时,还可以把排出来的记录纸P堆叠起来。此外, 采用在排纸托盘M1004中,收纳2块辅助托盘M1004a、 M1004b,根 据需要把各个托盘引出到跟前的办法,还可以分3个阶段地扩大、缩 小用纸的支持面积。
检修盖M1003,其一个端部可自由旋转地保持在上壳M1002内 使得可以开闭在上表面上形成的开口部分,采用打开该检修盖M1003 的办法,就可以进行已收纳在本体内部的记录头盒H1000或墨水槽 H1900等的交换。另外,在这里虽然没有特别地画出来,但是,当使 检修盖M1003开闭时,在其背面上形成的突起就会使盖开闭操作杆旋 转,用微型开关等检测该操作杆的旋转位置,借助于此,就可以检测 检修盖的开闭状态。
此外,在上壳M1002的后部的上表面上,可按下地设置电源键 E0018和重新记录键E0019,同时,还设置有LED E0020,当按下电 源键E0018时,LEDE0020就亮灯,告诉操作者现在已可以记录。此 外,LEDE0020具有使闪烁的做法或颜色变化,告诉操作者打印机的 故障等种种的显示功能。再有,也可以使蜂鸣器E0021(图7)发出蜂鸣 声。另外,在故障已经解决的情况下,采用按下重新记录键E0019的 办法使之重新进行记录。 [记录动作^f几构I
其次,对收纳、保持在打印机的装置本体M1000内的本实施例 的记录动作机构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动作机构,由自动向装置本体内给送记录纸 P的自动给送部分M3022、从自动给送部分向规定的记录位置每次一 张地导入送出来的记录纸P,同时从记录位置向排出部分M3030导出 记录纸P的搬运部分M3029、对已搬运到记录位置上的记录纸P进行 所希望的记录的记录部分以及进行对上述记录部分的恢复处理的恢复 部分(M5000)构成。
(记录部分)
在这里,对记录部分进行说明。该记录部分,由用滑轴M4021 可移动地进行支持的滑架M4001,和可装卸地装载于该滑架M4001 上的记录头盒H1000构成。
[记录头盒

首先,根据图3到图5,对在记录部分中使用的记录头盒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记录头盒HIOOO,如图3所示,具有贮存墨水的墨 水槽H1卯0、和根据记录信息从喷嘴吐出由该墨水槽H1900供给的墨 水的记录头HlOOl。记录头H1001采用的是对于后边要讲的滑架 M4001可装卸地装载的所谓的盒方式。
在这里所示的记录头盒H1000的情况下,为使之可以进行照片 风格的高画质的彩色记录,作为墨水槽,例如准备有黑色、淡青色、 淡红色、青色,深红色和黄色的各色独立的墨水槽H1卯0,如图4所 示,每一个墨水槽对于记录头H1001都可以自由装卸。
然后,记录头H1001,如图5的分解斜视图所示,由记录元件基 板H1100、第1平板H1200、电布线基板H1300、第2平板H1400、 槽保持器H1500、流路形成构件H1600、过滤器H1700和密封橡胶 H1800构成。
在记录元件基板H1100上,借助于成膜技术形成用来向Si基板 的单侧面上吐出墨水的多个记录元件,和向各个记录元件供给电力的 Al等的电布线,借助于光刻技术形成与该记录元件对应的多个墨水流 路和多个吐出口 H1100T,同时还把用来向多个墨水流路供给墨水的 墨水供给口形成为使得在背面上形成开口 。此外,记录元件基板H1100
焊接固定到第1平板H1200上,在这里形成用来向上述记录元件基板 H1100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口 H1201。此外,把具有开口部分的第2 平板H1400焊接固定到第1平板H1200上,通过该第2平板H1400 把电布线基板H1300保持为使得对于记录元件基板H1100进行电连。 该电布线基板H1300是加上用来向记录元件基板H1100上吐出墨水的 电信号的基板,具有与记录元件基板H1100对应的电布线,和位于该 电布线端部,用来接受来自本体的电信号的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 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被定位固定在后边要讲的槽保持器H1500 的背面一侧。
另一方面,用例如超声波焊接,把流路形成构件H1600固定在 可装卸地保持墨水槽H1900的槽保持器H1500上,形成从墨水槽 H1900到第1平板H1200的墨水流路H1501 。此外,在与墨水槽H1900 啮合的墨水流路H1501的墨水槽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过滤器H1700, 使得可以防止来自外部的灰尘的进入。此外,在与墨水槽H1900之间 的啮合部分处,装设密封橡胶H1800,使得可以防止来自啮合部分的 墨水的蒸发。
此外,如上所述采用用焊接等把由槽保持器H1500、流路形成构 件H1600、过滤器H1700和密封橡胶H1800构成的槽保持器部分,和 由上述记录元件基板HllOO、第1平板H1200、电布线基板H1300和 第2平板H1400构成的记录元件部分结合起来的办法,构成记录头HlOOl。
滑架
其次,参看图2说明装载记录头盒H1000的滑架M4001。 如图2所示,在滑架M4001上,设置有与滑架M4001进行啮合, 用来把记录头H1001引导到滑架M4001上边的规定的装设位置上的 滑盖M4002,与记录头H1001的槽保持器H1500进行啮合,使得把 记录头H1001设置在规定位置上那样地进行推压的头设置操作杆 M4007。
就是说,其构成为头设置操作杆M4007,在对于头设置操作杆 轴可-走转地设置在滑架M4001的上部的同时,在与记录头H1001之 间的啮合部分上,还具备具有弹簧势能的头设置平板(未画出来),借 助于该弹簧力边推压记录头H1001边装设到滑架M4001上。
此外,在滑架M4001的记录头H1001和其它部件之间的啮合部 分上,设置接触柔性印制电缆(参看图7,以下,叫做接触FPC)EOOll, 4吏接触FPC E0011上边的接触部分和i殳置在记录头H1001上的接触 部分(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进行电接触。以便可以进行目的为进 行记录的各种信息的授受和向记录头H1001的电力供给等。
在这里,在接触FPC E0011和接触部分和滑架M4001之间设置 有未画出来的橡胶等的弹性构件,使得借助于该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和 头设置操作杆弹簧所形成的推压力,可以进行接触部分与滑架M4001 之间的确实的接触。此外,上述接触FPCE0011被连接到已装载到滑 架M4001的背面上的滑架基板E0013上(参看图7)。
[扫描器J
本实施形态中的打印机,采用把扫描器装设到滑架M4001上来 取代上边所说的记录头盒HIOOO的办法,也可以用做读取装置。
该扫描器,釆用与打印机一侧的滑架M4001 —起向主扫描方向 移动,在向该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读取取代记录媒体给送的原 稿图象。交互地进行该主扫描方向的读取动作和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 给送动作,就可以读取一张原稿图象信息。 图6(a)和(b)为了说明该扫描器M6000的概略构成上下颠倒地示 出了扫描器M6000。
如图所示,扫描器保持器M6001的形状是大体上的箱形,其内 部收纳有进行读取所需要的光学系统和处理电路等。此外,在把该扫 描器M6000装设到滑架M4001上去时,在面对原稿面的部分上设置 有读取透镜M6006,采用借助于该透镜M6006使来自原稿面的反射 光收敛于内部的读取部分内的办法,就可以读取原稿图象。另一方面, 照明部分透镜M6005在内部具有未画出来的光源,从该光源发出的光 通过透镜M6005向原稿照射。
固定在扫描器保持器M6001的底部的扫描器盖M6003,使得进 行遮光那样地嵌入扫描器保持器M6001内部,并借助于设置在侧面上 的透气窗状的保持部分来提高向滑架M4001的装卸操作性。扫描器保 持器M6001的外型形状与记录头H1001的形状大体上相同,可以用 记录头盒H1000同样的操作对滑架M4001进行装卸。
此外,在扫描器保持器M6001内。除了收纳具有读取处理电路 的基板之外,还把已连接到该基板上的扫描器PCB设置为使得露出到 外部来,在把扫描器M6000装设到滑架M4001上时,扫描器接触PCB M6004与滑架M4001 —侧的接触FPC E0011接触,结果变成为使基 板通过滑架M4001电连到本体一侧的控制系统上。
[打印机的电路构成J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路的构成。 本实施形态的电路,主要由滑架基板(CRPCB)E0013、主PCB(印 制电路板)E0014和电源单元E0015等构成。
在这里,电源单元E0015与主PCB E0014相连,供给各种驱动电源。
此外,滑架基板E0013是已装载到滑架M4001(图2)上的印制基 板单元,除去通过接触FPCEOOll进行与记录头之间的信号的授受之 外,还根据伴随着滑架M4001的移动从编码器传感器E0004输出的 脉冲信号,检测编码器刻度E0005与编码器传感器E0004之间的位置
关系,通过柔性扁平电缆(CRFFC)E0012向主PCB E0014输出其输出信号。
此外,主PCB E0014是专司本实施形态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各部 的驱动控制的印制基板单元,在基板上边具有对纸端检测传感器(PE 传感器)E0007、 ASF(自动给纸装置)传感器E0009、盖传感器E0022、 并行接口(并行I/F)E0016、串行接口(串行I/F)E0017、重新记录键 E0019、 LED E0020、电源键E0018、蜂鸣器E0021等的I/0端口。 此外,还具有这样一些接口除去与构成主要用来使滑架M1400进行 扫描的驱动源的电机(CR电机)EOOOl、构成用来搬运记录媒体的驱动 源的电机(LF电机)E0002、和在记录头的旋转动作和记录媒体的给纸 动作中兼用的电才几(PG电机)E0003相连并控制它们的驱动之外,还与 墨水用尽传感器E0006、 GAP传感器E0008、 PG传感器EOOIO、 CRFFC E0012、电源单元E0015之间进行连接。
图8的框图示出了主PCB E0014的内部构成。在图中,E1001 是CPU,该CPU ElOOl,在内部具有已连接到振荡电路E1005上的 时钟产生器(PCG) E1002,借助于其输出信号E1019产生系统时钟。 此外,通过控制总线E1014连接到ROM E1004和ASIC(专用集成电 路)E1006上,并按照ROM中的程序进行来自ASIC E1006的控制, 来自电源键的输入信号E1017、和来自重新记录键的输入信号E1016、 盖检测信号E1042、头检测信号(HSENS)E1013的状态的检测,此夕卜, 还借助于蜂鸣器信号(BUZ)E1018驱动蜂鸣器E0021,进行连接到内置 的A/D转换器E1003上的墨水用尽检测信号(INKS)ElOll和用热敏电 阻进行的温度检测信号(TH)E1012的状态的检测,同时还进行其它的 各种逻辑运算和条件判断等,专司喷墨记录装置的驱动控制。
在这里,头检测信号E1013是通过柔性扁平电缆E0012、滑架基 板E0013和接触柔性印制电缆E0011从记录头盒H1000输入的头装 载检测信号,墨水用尽检测信号E1011是从墨水用尽传感器E0006输 出的模拟信号,温度检测信号E1012是来自设置在滑架基板E0013 上边的热敏电阻(未画出来)的模拟信号。
E1008是CR电机驱动器,以电机电源(VM)E1040为驱动源,根 据来自ASIC E1006的CR电机控制信号E1036,产生CR电机驱动信 号E1037,驱动CR电机EOOOl。 E1009是LF/PG电机驱动器,以电 机电源E1040为驱动源。根据来自ASIC E1006的脉冲电机控制信号 (PM控制信号)E1033产生LF电机驱动信号E1035,并借助于此驱动 LF电机,同时还产生PG电机驱动信号E1034,驱动PG电机。
E1010是电源控制电路,根据来自ASICE1006的电源控制信号 E1024控制供往具有发光器件的各个传感器等的电源供给。并行I/F E0016,把来自ASIC E1006的并行I/F信号E1030传达给连接到外部 的并行I/F电缆E1031,再把并行I/F电缆E1031的信号传达给ASIC E1006。串行I/FE0017,把来自ASIC E1006的串行I/F信号E1028 传达给连接到外部的串行I/F电缆E1029,再把来自该电缆E1029的 信号传达给ASIC E1006。
另一方面,从电源单元E0015,供给头电源(VH)E1039和电机电 源(VM)E1040、逻辑电源(VDD)E1041。此外,向电源单元E0015输 入来自ASIC E1006的头电源ON信号(VHON)E1022和电机电源ON 信号(VMOM)E1023,分别控制头电源E1039和电机电源E1040的 ON/OFF。从电源单元E0015供给的逻辑电源(VDD)E1041,除去根据 需要进行电压变换之外,还供往主PCBE0014内外的各个部分。
此外,头电源E1039,在主PCB E0014上边进行了平滑化之后 -陂送往柔性扁平电缆EOOll,用来驱动记录头盒HIOOO。
E1007是复位电路,检测逻辑电源电压E1041的降低,向CPU E1001和ASCI E1006供给复位信号(RESET)E1015,进行初始化。
该ASCIE1006是单个芯片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除去通过控制总 线E1014借助于CPU E1001进行控制,输出上边所说的CR电机控制 信号E1036、 PM控制信号E1033、电源控制信号E1024、头电源ON 信号E1022和电机电源ON信号E1023等,进行与并行I/F E0016和 串行I/F E0017的信号的授受之外,还检测来自PE传感器E0007的 PE检测信号(PES)E1025、来自ASF传感器E0009的ASF检测信号
(ASFS)E1026、来自用来检测记录头和记录媒体之间的间隙的传感器 (GAP)E0008的GAP检测信号(GAPS)E1027、来自PG传感器E0010 的PG检测信号(PGS)E1032的状态,通过控制总线E1014把表示该状 态的数据传送给CPUEIOOI,才艮据输入进来的数据,CPUE1001控制 LED驱动信号E1038的驱动,进行LEDE0020的闪烁。
此外,还检测编码器信号(ENC)E1020的状态产生定时信号,并 用头控制信号E1021使用与记录头盒H1000之间的接口 ,控制记录动 作。在这里,编码器信号(ENC)E1020是通过柔性扁平电缆E0012输 入进来的CR编码器传感器E0004的输出信号。此外,头控制信号 E1021经过柔性扁平电缆E0012、滑架基板E0013和接触FPC E0011 供往记录头HIOOO。
图9的框图示出了 ASICE1006的内部构成。
在同图中,对于各块间的连接,仅仅示出了记录数据和电机控制 数据等与头和各个部分的机构部件的控制有关的数据流,为了避免图
面上记述的繁杂化,省略了那些与内置于各个块内的寄存器的读写有 关的控制信号和与时钟、与DMA控制有关的控制信号等。
图中,E2002是PLL控制器,如图9所示,借助于从CPUEIOOI 输出的时钟信号(CLK)E2031和PLL控制信号(PLLON)E2033,产生供 往ASIC E1006内的大部分电路的时钟(未画出来)。
此外,E2001是CPU接口(CPUI/F),借助于复位信号E1015、从 CPU E1001输出的软复位信号(PDWN)E2032、时钟信号(CLK)E2031 和来自控制总线E1014的控制信号,进行以下要说明的那种对各个块 的寄存器读写等的控制,和向一部分块进行的时钟的供给、中断信号 的受理等(都未画出来),对CPU E1001输出中断信号(INT)E2034,通知 在ASICE1006内部的中断的产生。
此外,E2005是DRAM,作为记录用的数据緩冲器,具有接收緩 冲器E2010、工作緩冲器E2011、打印緩冲器E2014、展开用数据緩 冲器E2016等的各个区域,同时,作为电机控制用还具有电机控制緩 沖器E2023,此外,作为扫描器动作模式时使用的緩冲器,具有取代
上述各个记录用数据緩冲器使用的扫描器取入緩沖器E2024、扫描器 数据緩冲器E2026、发送緩冲器E2028等的区域。
此外,该DRAME2005,也可以用做CPU E1001的动作所需要 的工作区。就是说,E2004是DRAM控制部分,切换由控制总线进行 的从CPU E1001对DRAM E2005的存取,和从后边要讲的DMA控 制部分E2003对DRAM E2005的存取,以进行向E2005的读写动作。
在DMA控制部分E2003中,受理来自各个块的请求(未画出来) 后,在地址信号或控制信号(未画出来)、写入动作的情况下,就向 DRAM控制部分E2004输出写入数据E2038、 E2041、 E2044、 E2053、 E2055、 E2057等,进行DRAM存取。此外,在读出的情况下,则把 来自DRAM控制部分E2004的读出数据E2040 、 E2043 、 E2045 、 E2051 、 E2054、 E2056、 E2058、 E2059交付给发出请求的块。
此外,E2006是IEEE 1284I/F,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的CPU E1001的控制,除去通过并行I/FE0016,进4亍与未画出来的外部主机 之间的双向通信接口之外,在记录时,还借助于DMA处理把来自并 行I/F E0016的接收数据(PIF接收数据E2036)交付给接收控制部分 E2008,在扫描器读取时则借助于DMA处理把存放在DRAM内的发 送緩冲器E2028内的数据(1284发送数据(RDPIF)E2059)发送给并行 I/F。
E2007是通用串行总线(USB)I/F,除去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 的CPU E1001的控制,通过串行I/F E0017,进行未画出来的与外部 主机之间的双向通信接口之外,在进行印刷时,借助于DMA处理把 来自串行I/F E0017的接收数据(USB接收数据E2037)交付给接收控制 部分E2008,在读取时,则借助于DMA处理,把存放在DRAM E2005 内的发送緩冲器E2028内的数据(USB发送数据(RDUSB)E2058),发送 给串行I/F E0017。接收控制部分E2008把来自1284I/F E2006或 USBI/F E2007之内的被选中的I/F的接收数据(WDIF)E2038,写入到接 收緩沖器控制部分E2039所管理的接收緩冲器写入地址中去。
E2009是压缩/伸长DMA控制器,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的 CPU E1001的控制,从接收緩冲器控制部分E2039所管理的接收緩沖 器读出地址,读出存放在接收緩冲器E2010上的接收数据(光栅数据), 并根据指定该数据(RDWK)E2040的模式进行压缩/伸长,变成为记录 代码串(WDWK)E2041写入到工作緩沖区内。
E2013是记录緩冲器传送DMA控制器,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的CPUE1007的控制,读出工作緩冲器E2011上边的记录代码 (RDWP)E2043,重新排列成适合于要向记录头盒H1000传送的数据 传送顺序那样的打印緩冲器E2014上边的地址后传送(WDWP E2044) 各个记录代码。此外,E2012是工作清除DMA控制器,借助于通过 CPUI/F E2001的CPU E1001的控制,对由记录緩冲传送DMA控制 器E2013进行的传送结束的工作緩冲器上边的区域,反复写入指定的 工作填充数据(WDWF)E2042。
E2015是记录数据展开DMA控制器,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 的CPU E1001的控制,把来自头控制部分E2018的数据展开定时信 号E2050当作触发信号,读出向打印緩冲器上边重新排列地写入的记 录代码和已写入到展开用数据緩冲器E2016上边的展开用数据,把展 开记录数据(RDHDG)E2045当作列緩冲器写入数据(WDHDG)E2047 写入到列緩冲器E2017内。在这里,列緩冲器E2017是暂时性地存放 送往记录头盒HIOOO的传送数据(展开记录数据)的SRAM,借助于记 录数据展开DMA控制器E2015和头控制部分E2018之间的握手信号 (未画出来)由两个块进行共享管理。
E2018是头控制部分,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的CPU E1001 的控制,除去通过头控制信号进行与记录头盒H1000或扫描器之间的 接口之外,还根据来自编码器信号处理部分E2019的头驱动定时信号 E2049,对记录数据展开DMA控制器进行数据定时展开信号E2050 的输出。
此外,在印刷时,根据上述头驱动定时信号E2049,从列緩冲器 中读出展开记录数据(RDHD)E2048,并把该数据作为头控制信号 E1021向记录头盒H1000输出。
此外,在扫描器读取模式中,向DRAM E2005上边的扫描器取 入緩冲器E2024, DMA传送作为头控制信号E1021输入进来的取入 数据(WDHD)E2053。 E2025是扫描器数据处理DMA控制器,借助于 通过CPUI/FE2001的CPUE1001的控制,读出储存在扫描器取入緩 冲器E2024内的取入緩沖器读出数据(RDAV)E2054,向DRAM E2005 上边的扫描器数据緩冲器E2026写入已进行了平均化等的处理的处理 完毕数据(WD A V)E2055 。
E2027是扫描器数据压缩DMA控制器,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的CPUE1001的控制,读出扫描器数据緩沖器E2026上边的处 理完毕数据(RDYC)E2056,进行压缩,把(WDYC)E2057写入传送到发 送緩冲器E2028。
E2019是编码器信号处理部分,除去接受编码器信号(ENC),根 据由CPU E1001决定的模式,输出头驱动定时信号E2049之外,还 把与从编码器信号E1020得到的滑架M4001的位置和速度有关的信 息存放到寄存器中,提供给CPUEIOOI。 CPUE1001根据该信息,决 定CR电机EOOOl的控制中的各种参数。此外,E2020是CR电机控 制部分,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的CPU E1001的控制,输出CR 电才几控制信号E1036。
E2022是传感器信号处理部分,除去接受从PG传感器EOOIO、 PE传感器E0007、 ASF传感器E0009、和GAP传感器E0008等输出 的各个检测信号E1033、 E1025、 E1026、 E1027,根据由CPUEIOOI 的控制决定的模式,把这些传感器信号传达给CPUEIOOI之外,还对 LF/PG电机控制用DMA控制器E2021输出传感器检测信号E2052。
LF/PG电机控制用DMA控制器E2021,除去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的CPU E1011的控制,从DRAM E2005上边的电机控制緩冲 器E2023中读出脉冲电机驱动表(RDPM)E2051,输出脉冲电机控制信 号E1033之外,在有些动作模式下,还把上述传感器检测信号作为控 制的触发信号输出脉冲电机控制信号E1033。
此外,E2030是LED控制部分,借助于通过CPUI/F E2001的CPUE1001的控制,输出LED驱动信号E1038。此外,E2029是端口 控制部分,借助于通过CPUI/FE2001的CPUE1011的控制,输出头 电源ON信号E1022、电机电源ON信号E1023和电源控制信号E1024。 [打印机的动作
其次,根据图10的流程图说明以上那样地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 喷墨打印机的动作。
当把装置本体1000连接到AC电源上时,首先,在步骤S1中, 进行第1初始化处理。在该初始化处理中,进行本装置的ROM和RAM 的检查等的电路系统的检查,确认本装置在电学方面是否可以正常地 动作。
其次,在步骤S2中,进行设置在装置本体M1000的上壳M1002 上的电源键E0018是否变成为ON的判断,在电源键E0018已被按下 的情况下,就转移到其次的步骤S3,在这里进行第2初始化处理。
在该第2初始化处理中,进行本装置的各种驱动机构和记录头的 检查。就是说,在进行各种模式的初始化或头信息的读入时,确认装 置是否可以正常地动作。
其次,在步骤S4中进行事件等待。就是说,对于本装置,监视 来自外部I/F的指令事件,归因于使用者操作产生的面板键事件和内 部的控制事件,当这些事件发生后,就执行与该事件对应的处理。
例如,在步骤S4中,在接收到来自外部I/F的印刷指令事件的 情况下,就向步骤S5转移,在同一步骤中,在发生了因使用者的操作 而产生的电源键事件的情况下,就转移到步骤SIO,在同一步骤中, 在发生了其它的事件的情况下,就向步骤S11转移。
在这里,在步骤S5中,解析来自外部I/F的印刷指令,判断指 定的纸别、纸尺寸、印刷品质和给纸方法等,并把表示该判断结果的 数据存储到本装置内的RAM E2005内,向步骤S6前进。
接着,在步骤S6中,借助于在步骤S5中指定的给纸方法开始给 纸,把纸送到记录开始位置,向步骤S7前进。
在步骤S7中,进行记录动作。在该记录动作中,先把从外部I/F
送出来的记录数据暂时存放到记录緩冲器中,接着驱动CR电机E0001 开始盒M4001向主扫描方向的移动,同时向记录头H1001供给已存 放在打印緩冲器E2014内的记录数据进行1行的记录,当1行的量的 记录数据的记录动作结束后,驱动LF电机E0002,使LF辊子M3001 旋转向副扫描方向送纸。然后,反复执行上述动作,当来自外部I/F 的1页的量的记录数据的记录结束后,向步骤S8前进。
另外,用通过外部I/F的主装置的打印机驱动器,进行要在图12 以后说明的伴随有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被记录材料的端部记录中使用 的吐出口的限制的记录数据处理或由掩模处理形成的记录数据的产 生,此外,伴随有上述吐出口限制的被记录材料的搬运控制,可以用 步骤S7的记录控制进行。
在步骤S8中,驱动LF电机E0002,驱动排纸辊子M2003反复 送纸一直到被判断为纸已完全从本装置送出来为止,在结束的那一时 刻,将变成为纸已被完全地排纸到排纸托盘M1004a上边的状态。
在步骤S9中,判断要记录的所有页的记录动作是否已结束,在 仍剩有要记录的页的情况下,就返回到步骤S5,以下,反复进行上边 所说的从步骤S5到步骤S9的动作,在结束了应进行记录的所有页的 记录动作的时刻,结束记录动作,然后,向步骤S4转移,等待其次的 事件。
另一方面,在步骤SIO中进行打印机结束处理,停止本装置的动 作。即,在为了切断各种电机和头等的电源而转移到可以切断电源的 状态之后,切断电源,向步骤S4前进,等待其次的事件。
此外,在步骤S11中,进行上述之外的其它的事件处理。例如, 进行与来自本装置的各种面板键或外部I/F的返回指令或内部性地发 生的返回事件等对应的处理。例外,在处理结束后,向步骤S4前进, 等待其次的事件。
另外,可以有效地利用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是利用电热变换体所 产生的热能形成使液体产生膜沸腾的气泡的形态。
<实施形态1>
以下,参看图l到图10,说明如以上那样说明的本实施形态的喷
墨打印机的无边缘记录(无空白记录)的第1实施形态。
图11的侧视图示出了本实施形态的打印机中的被记录材料搬运 路径之内可以进行记录头扫描的一部分区域。该图示出了在被记录材 料p的后端进行无边缘记录的状态。另外,由以下的说明可知,本实 施形态的无边缘记录可以应用而与是否为被记录材料的后端或前端无 关。从这一点可知,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端部, 指的就是被记录材料的前端或后端的记录区域中的任何一者。
如图ll所示,在压纸巻筒凸缘M3003上i殳置切口 M3004。该切 口 M3004在记录头H1001的扫描方向(垂直于图的方向)上延伸,而且, 在该切口内部设置墨水吸收体。借助于此,在借助于记录头H1001的 扫描对被记录材料P的端部附近的端部区域进行记录时,因从被记录 材料中露出来而吐出来的墨水的大部分,都可以被切口内部设置的墨 水吸收体吸收。
在搬运路径中,在压纸巻筒凸缘M3003的上流一侧,设置目的 为使之产生推压搬运辊子M3001和把被记录材料推压到该辊子上的 搬运力的夹送辊子M3002。此外,在下流一侧,则与排纸辊子M2003 同样地设置目的为使之产生搬运力的齿轮M2004。在用把要用记录头 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夹在中间地设置的这一对辊子双方保持被记录材 料P时,就可以确保其搬运精度在恒定精度以上。在本说明书中,把 在被记录材料中可以确保规定的该恒定以上的搬运精度的区域叫做 '通常区域,。与此相对,在该被记录材料P仅仅用搬运辊子M3001 进行保持,未用排纸辊子M2003进行保持的状态,就是说在对被记录 材料的顶端部分进行记录时,或反过来,如同图所示,在对仅仅用排 纸辊子M2003进行保持的后端部分进行记录时,搬运精度就会降低。 在本说明书中,把该区域叫做'低精度区域,。此外,对于被记录材 料P的端部的记录来说,存在着与上述低精度区域同样搬运精度低, 且为了进行无边缘记录有可能使被记录材料P露出来后吐出墨水的区 域。在本说明书中把该区域叫做'端部区域,。详细地说,作为该端
部区域,包括从记录媒体的端部向外侧露出来的区域(第1部分)和比
上述端部还往内侧的被记录材料上边的区域(第2区域)。
以上的区域(通常区域、低精度区域、端部区域),具体地说,借
助于所谓的出头处理或驱动以被记录材料的顶端检测为基准的搬运辊
子M3001的搬运电机的旋转量,对于记录头H1001的每一个区域的
边界位置或区域宽度进行管理。特别是端部区域在被记录材料的端部
处于对记录头H1001的规定位置上时,被规定为把在该端部位置上搬
运误差和被记录材料的尺寸误差的误差量加到搬运方向上流一侧和下
流一侧上的尺寸的区域。另外,分别加到上流一侧和下流一侧的误差
量不必相等,例如,有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会相应于在该打印机中可
以产生的搬运误差或要使用的被记录材料的尺寸误差而不同。
至于无边缘记录,在要被搬运的被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就是
说在记录头的扫描方向上,也需要使被记录材料露出来后吐出墨水。
为此,在图11中虽然未画出来,但是在压纸巻筒中,在要被搬运的被
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的与端部对应的位置上也要设置墨水吸收体。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于记录数据,要额外地制作在该宽度方向
上露出来后进行记录的量的记录数据。另外,也可以作成为使得可以
从被记录材料中露出来后进行记录那样地,仅仅扩大数据。另一方面,
对于搬运方向的无边缘记录来说,与上边所说的端部区域对应的记录 数据如下所述。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特别是 对于对上边所说的通常区域③、低精度区域②、和端部区域①的各个 区域进行记录的每一种情况来说,都示出了记录头H1001的吐出口的 使用范围(用白色以外的斜线等表示的部分)。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于各个区域中的同一象素列, 使记录头扫描2次以便用2次记录头的扫描,完成对同一象素列的记 录的所谓2通道的多通道记录。因此,在这里,要作成为使得要用不 同的吐出口记录同一象素列,且在扫描与扫描之间向搬运方向搬运被 记录材料,对于上述同一象素列用不同的吐出口进行应对。
另外,在图中,虽然说明的是每进行一次扫描都要变化记录头的
位置,但是,为了简化图示等的目的,实际上记录头H1001的搬运方 向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被记录材料P则向被记录材料搬运方向(与记录 头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一个用图的斜线等表示的吐出口的使 用范围量。
由图12可知,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每一个区域中,都要使被记 录材料的搬运量和在记录头的 一次扫描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使用吐 出口范围)不同。具体地说,相对于在进行通常区域③的记录时,把在 一次扫描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当作全部吐出口个数,在进行端部区域 ①的记录时,把在一次扫描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定为全部吐出口个数 的1/4。即,与对通常区域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比较,对端部区域①进 行记录的情况下,在一次扫描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减少了。此外,如 果着眼于在扫描与扫描间执行的被记录材料的一次搬运量来考虑,则 通常区域③中的搬运量变成为相当于吐出口列的整个范围的1/2宽度 的量,相对于此,在端部区域①中的搬运量变成为相对于吐出口列的 整个范围的1/8的宽度。即,端部区域①中的搬运量,变成为通常区 域③中的搬运量的1/4,与该使用吐出数的减少相对应,搬运量也减少 了。
如上所述,在端部区域中采用减少在一次扫描中使用的吐出口个 数的办法,减少在一次扫描中因被记录材料向一侧露出来而吐出的墨 水量本身,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进行飞散或浮游而未被捕捉到切口 内的墨水吸收体内的墨水雾的量。这对于例如打印机的压纸巻筒等的 各个要素的尺寸、位置关系等是特别有效的,因为在飞散开来的墨水 或浮游着的墨水雾是那种用比较短的时间附着在这些要素上的墨水或 墨水雾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减少飞散量本身,因而是特别有效的。
然而,墨水雾并不是仅仅在端部区域上发生,在通常区域上也会 发生。因此,人们推测如果重视墨水雾的减少,则在进行通常区域 的记录时,理想的构成是也要使用与在端部区域的记录时使用的吐出 口个数同等的吐出口个数。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却不采用这样的
构成,而采用与在通常区域的记录时使用的吐出口个数比较,减少在 端部区域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的构成。其理由如下。
如上所述,在恰好使用与在端部区域的记录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 同等的少的吐出口个数进行通常区域的记录的形态的情况下,从减少 墨水雾的观点来看,也许确实很好。然而,在该形态下,由于在通常 区域中使用吐出口个数也少,故记录速度会令人遗憾地变慢。记录速 度在打印机中是一个重要因素,故不想使之极力降低。另一方面,从 记录速度的观点来看,理想的是与通常区域和端部区域中的任何一方 都无关地尽可能多地使用吐出口进行记录,但是,在该情况下,却会 招致墨水雾的增加。由以上可知,若重视墨水雾的减少而使用少的使 用吐出口个数进行记录,则记录速度会减少一个与该减少量相应的量, 另一方面,如果重视记录速度而用多的使用吐出口个数进行记录,则 会与该增多的量相对应地增加墨水雾,所以这些墨水雾的減少和记录 速度的提高处于一种相互妥协折中的关系,因此,人们认为要同时满 足墨水雾的减少和记录速度的提高这两个相反的事项是困难的。
但是,本发明人等,着眼于同时解决充分地减少墨水雾而不使记 录速度极力降低这一相反的课题,使高画质化和高速化并存是必要的 这一点,为了同时解决上述相反的课题而进行了锐意研究。其结果是
发现首先,如上所述,由于在进行端部区域记录时发生的墨水雾量 是多量的,故产生了采用降低墨水雾的对策的必要性,相对于此,由 于在进行通常区域的记录时发生的墨水雾量是少量的,故也可以不采 用任何降低墨水雾的对策。这样一来,在不需要采用降低墨水雾的对 策的通常区域中,就作成为不极力减少在记录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以 便不会极力降低记录速度,另一方面,在需要釆用降低墨水雾对策的 端部区域中,则减少在记录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以便充分地减少墨水 雾。倘采用这样的本实施形态的构成,由于可以充分地抑制成为问题 的端部区域的墨水雾,故可以抑制在含有端部区域和通常区域的记录 区域全体区域中的墨水雾。此外,在端部区域中,由于吐出口限制, 故尽管记录速度会某种程度地变慢,但是,由于在通常区域中不存在
吐出口限制,故记录速度不会下降,作为全体记录速度也可以不太降 低。即,若用本实施形态,则可以同时解决充分地降低地墨水雾而不 会极力降低记录速度这一相反的课题。
另外,在图12中,不仅端部区域①,在低精度区域②中,与通 常区域③比较,所使用的吐出口个数也减少了(整个吐出口个数的 1/2),其目的是采用减少搬运量的办法,来减少搬运误差的大小本身。 借助于此,就可以减少在该低精度区域中形成的墨水点的位置偏差。
此外,在上述的情况下,虽然在低精度区域②和端部区域①中使 用吐出口个数和搬运量不同,但是,它们也可以是相同的。就是说,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端部区域①的1次扫描中的使用吐出口个数和搬 运量,只要比通常区域③中的使用吐出口个数和搬运量少即可,与低 精度区域②中的使用吐出口个数和搬运量可以与端部区域①中的对应 的量相同。
此外,图示的例子是与在被记录材料的顶端的无边缘记录方法有 关的例子,例如在图中,如果把搬运方向定为相反,把被记录材料的 顶端定为后端,则即便是在后端也可以同样地实施,这是可以容易地 理解的。
倘采用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形态,由于与比较难于发生墨水雾的
通常区域比较,在墨水雾比较易于发生的端部区域中,也形成了限制
使用吐出口个数(使用吐出口范围)的这样的构成,故可以充分地减少 墨水雾而不会极力降低记录速度。
(实施形态1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形态1的情况下,与在通常区域中在一次扫描中吐出 的墨水量比较,为了减少在端部区域中的 一 次扫描中吐出的墨水量, 与通常区域比较,减少了在端部区域中的一次扫描中的使用吐出口个 数。因此,在这时,要实施的是对各个区域中的同一象素列,使记录 头扫描2次,用2次记录头的扫描,完成对同一象素列的记录的、所 谓2通道的多通道记录。即,无论是在端部区域中还是在通常区域中 都变成为相同的2通道记录。
然而,也可以采用与在通常区域中的通道个数比,增多在端部区 域中的通道个数的办法来实现。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在通常区域 中,与在一次扫描中吐出的墨水量比较,为了减少在端部区域中在一
次扫描中吐出的墨水量,作成为这样的构成i)在端部区域中的每一 次扫描的使用吐出口个数都要比通常区域减少,同时,ii)在端部区域 中的同 一象素列的完成所需要的通道个数与通常区域比要使之增加。
在这里,对本变形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对于上述i)的 使用吐出口个数(使用吐出口范围)的限制来说,可以与上述实施形态1 同样,把在端部区域中的使用吐出口个数限制为通常区域的使用吐出 口个数的1/4。其次,对于上述ii)来说,作成为使得用2个通道完成 通常区域内的同一象素列,使得用4个通道完成端部区域内的同一象 素列。这可以釆用把在端部区域①中的搬运量作成为通常区域③中的 搬运量的1/8的办法实现。另外,在该形态的情况下,既可以把低精 度区域②中的通道个数定为与通常区域③同样的2个通道,也可以定 为与端部区域①同样的4个通道。
此外,还可以构成为使得随着变成为通常区域③、低精度区域②、 端部区域①,通道个数增多。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得在通常区域② 中变成为2个通道,在低精度区域②中变成为4个通道,在端部区域 ①中则变成为8个通道。
倘釆用以上所说明的变形例的构成,由于除去在端部区域中使用 吐出口个数减少之外通道个数已增多,故可以使在端部区域中的一次 扫描中的吐出墨水量进一步减少,借助于此,就可以效率更好地抑制 在端部区域中的墨水雾的发生。 <实施形态2>
本实施形态,是与其它的区域比较,减少在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 扫描次数以缩短端部区域的记录所需要的时间的实施形态。借助于此, 在与扫描次数更多的情况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尽管作为整体吐出的量 是相同的,但是,在端部区域的记录中,在使被记录材料露出来后吐 出的墨水所形成的墨水雾等,作为全体进行浮游的时间得以缩短,此
外,在这样的墨水雾进行浮游的空间内可以缩短被记录材料的停留时 间。
图13,是说明本实施形态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如图所示,通常 区域③和低精度区域②用4次扫描完成记录,相对于此,在端部区域 ①中,则用2次扫描完成该区域的记录。在同图所示的例子中,在端 部区域进行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当于4次扫描的时间,变成为在其 它的区域的同 一大小的区域进行记录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该结果表 明,浮游着的墨水雾等,由于例如记录头的扫描所产生的气流的影响 而进一步扩散的机会或墨水雾等附着于被记录材料上的机会将与此相 应地减少。特别是由于被记录材料会因摩擦等带电,另一方面,墨水 雾等也会带有少量的电荷,所以被静电吸引而附着的情况很多,但是, 如上所述,由于可以采用減少端部区域的扫描次数的办法,缩短被记 录材料在墨水雾浮游着的空间内的停留时间,故可以减少墨水雾向被 记录材料的附着。
图14A到14D示出了在端部区域的规定宽度上进行记录的情况 下,多通道记录的通道个数与全体的扫描次数(时间)之间的关系。如 同图所示,可以理解多通道记录的通道个数越增加,端部区域的记录 所需要的时间也将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也和实施形态l同样,在低精度区域② 中,为了减小点偏差要进行减小要使用的吐出口的范围的控制。
<实施形态3>
本实施形态,是对于端部区域的多通道记录,釆用使用与在通常 区域或低精度区域中使用的掩模不同的掩模的办法,来减少浮游着的 墨水雾的量的实施形态。
图15是说明本实施形态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如同图所示,各 个区域(通常区域、低精度区域、端部区域)都进行4通道的多通道记 录。但是,在端部区域①的区域中,要使目的为产生要使用的吐出范 围的记录数据的掩模处理,与低精度区域②或通常区域③的处理不同。 另夕卜,图16是用来把记录数据分配给2次扫描的挖空掩模,其构成为
使得可以100%补全上记录区域,使得在第1个通道中使用的掩模(图 16A)和在第2个通道中使用的掩模(图16B)互相补全。此外,图17也 是用来把记录数据分配给2次扫描的挖空掩模。在这里,仅仅示出了 在第l个通道中使用的掩模,在第2通道中使用的掩模虽然被省略了, 但是,在第2通道中使用的掩模,理所当然地变成为与在第1个通道 中使用的掩模互相补全关系。
具体地说,在低精度区域②或通常区域③中,如图16A和图16B 所示,基本上,使得用与一个墨水点对应的一个象素(在图中,与l点 的量xl点的量的最小的正方形对应的区域)的单位分散给2次扫描进 行记录那样地使用掩模(同图为了简化图示起见,示出了 2通道记录时 的掩模)。对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17所示,在一次的扫描中, 用比一个象素还大的例如8个象素单位(与8个象素x8个象素构成的 正方形对应的区域的单位)进行记录。此外,要使用可以飞散到2次扫 描中去的那样的掩模,倘采用本掩模处理,则采用以8个象素为最小 单位进行掩模处理以产生记录数据的办法,以它为基础的墨水吐出, 与图16所示的掩模处理的情况比较,可以增加在极其附近进行飞翔的 墨水滴的个数,归因于该墨水滴的集团所形成的气流的影响等将产生 彼此吸引的作用。结果是可以使飞散着或浮游着的墨水或墨水雾的量 减少。
另外,在通常区域或低精度区域中,当出于减少墨水雾的浮游量 的目的增大簇大小(掩模的最小单位)时,由于有时候会在记录图象上 出现因进行往复扫描而产生的颜色不均匀或粒状感,故要使用一个象 素单位或与之接近的最小单位的掩模。
另外,在上述中,虽然用正方形对图17所示的那种用同一通道 使墨水可以集中地向规定区域吐出的掩模簇大小(掩模最小单位)进行 管理,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长方形进行管理。就是说, 在上述中,虽然把与由8象素x8象素构成的正方形对应的区域作为掩 模的最小管理单位,但是,例如也可以把由2象素x4象素构成的长方 形对应的区域作为掩模的最小管理单位。 倘采用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形态,由于其构成为使得与通常区域 比,在墨水雾比较易于发生的端部区域中,使用最小管理单位大小的 掩模,用同一通道使墨水集中地吐出到规定区域上,故可以减少在端 部区域中的墨水雾。
<实施形态4>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在端部区域的多通道记录中使用的掩模是 这样的掩模被记录的图象向着端部浓度渐渐地变低,而且,作为全 体浓度也将变低。
具体地说,在对于端部区域进行4通道的多通道记录的情况下, 对于与该端部区域对应的数据,使用这样的掩模第一个扫描的掩模 的填空系数为1/8,第2个扫描的填空系数为1/6,第3个扫描的填空 系数为1/4,第4个扫描的填空系数同样为1/4,作为全体,是填空系 数不足100%,(在这里,填空系数为(l/8+l/6+l/4+l/4)xl00-约79%), 而且,在各个扫描中的填空系数在端部方向上减少。
如上所述,可以采用不完全补全端部区域的多通道记录的办法, 减少在端部区域中吐出的墨水量,与在实施形态1中所说明的同样, 使得可以减少浮游着的墨水雾等的量。此外,由于使用的是填空系数 向着端部逐渐减少的掩模,故还可以减少露出来后吐出的可能性更高 的墨水吐出量,同样,还使得减少浮游着的墨水雾等的量成为可能。
另外,作为掩模,即便是在端部区域均等地进行挖空的掩模而不 是向着端部填空系数逐渐减少的掩模,只要是作为全体未进行完全地 补全的掩模,作为全体也可以得到使吐出墨水量减少的效果。
此外,上迷的掩模处理的结果,虽然可以考虑在端部加上泼墨等 级,但是,通常,与露出来后进行墨水吐出有关的端部区域的宽度, 如上述那样设想一个搬运精度或被记录材料尺寸的误差的最坏的状态
进行决定,这样的状态的发生率低,因此,可以说上述那样的等级记 录几乎不会发生。此外,端部区域的填空系数,就是说即便是假定墨 水注入量已象上述那样地跌落到约79%,从记录图象整体来看,可以 说也不那么显眼。
<实施形态5>
本实施形态,基本上与实施形态l同样,是采用减少在端部区域 使用的吐出口个数的办法,来减少墨水雾等的量的实施形态。除此之 外,还使得在多通道记录中使用的掩模图形与在通常区域或低精度区 域的掩模图形相同或类似。
图18示出了记录控制不同的区域,具有被记录材料顶端一侧的 端部区域(上端区域①),同样地顶端一侧的低精度区域(低精度上端区 域②)、通常区域③、被记录材料后端一侧的低精度区域(低精度下端 区域④)和后端 一侧的端部区域(下端区域⑤)。
在这些区域中,在通常区域和低精度区域中,使用减少在多通道 记录的各个扫描中在进行记录的区域的端部吐出的墨水量,而且,在 在该区域进行记录的全部的通道中可以完全地补全的那种掩模,就是 说,使用填空系数向着端部逐渐减少的那种掩模。
另一方面,在端部区域中,与实施形态1同样在减少使用吐出口 个数的同时,使要使用的掩模的填空系数分布与上述通常区域等相同 或者类似。借助于此,在图18所示的①到⑤的各个区域的切换部分前 后,就可以防止浓度差等的产生。 <实施形态6>
本实施形态也与上述的实施形态5同样以减少使用吐出口个数为 基础,使得与在图18所示的区域①到⑤中所使用的掩模相同或者类 似。具体地说,在通常区域或低精度区域中使用实施形态3所示的集 中点尺寸(簇尺寸)分布的掩模。
当掩模的簇尺寸变化后,由注入颜色顺序引起的往复不均匀等颜 色调配将发生变化,取决于被记录材料的种类,有时候这种变化会显 著地表现出来。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端部区域的记录中,除去 减少使用吐出口个数之外,还要使要使用的掩模的蔟尺寸与通常区域 或低精度区域相同或类似。借助于此,在各个区域的切换部分等中就 可以作成为使得不发生明显的颜色调配或浓度的差异。
<其它的实施形态>
也可以把上边所说的实施形态1和3或实施形态2和3组合起来, 用这种办法,也可以减少浮游着的墨水雾等的量或墨水雾等的附着量。
此外,在实施形态1到3的每一个实施形态中,也可以把低精度 区域②的记录控制作成为与端部区域①或通常区域③的记录控制共通 使用。
<此外的实施形态>
本发明如上所述,既可以应用于由多个设备(例如,主计算机、 接口设备、读出机、打印机等)构成的系统,也可以应用于由一个设备 (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构成的装置。
此外,在图12到图18中,使得实现上边所说的实施形态的功能 那样地,使得各种设备进行动作那样地,向与各种设备相连的装置或 系统内的计算机,供给目的为实现上述实施形态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 代码,使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CPU或MPU)按照所存放的程序使上 迷各种设备动作,借助于此实施的处理,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畴之内。
此外,在该情况下,结果变成为上述软件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上 边所说的实施形态的功能,而该程序代码本身以及用来把该程序代码 供给计算机的手段,例如存放这样的程序代码的记录媒体,构成本发明。
作为存放这样的程序代码的记录媒体,例如,可以使用软盘(注 册商标)、硬盘、光盘、光磁盘、CD-ROM、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 ROM等。
此外,归因于实现计算机所供给的程序代码,不仅可以实现上边 所说的实施形态的功能,该程序代码还可以与在计算机中正在工作着
的os(操作系统)或者其它的应用软件等一起实现上边所说的实施形 态的功能,在该情况下的程序代码,不言而喻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 形态中。
再有,下述情况也理所当然地包括在本发明内所供给的程序代 码,在被存放在计算机功能扩展板或已连接到计算机上的功能扩展单 元所具备的存储器内之后,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该功能扩展板或
功能扩展单元所具备的CPU等进行实际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借助
于该处理,实现上边所说的实施形态的功能。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倘采用本发明,在为了进行所谓的无边缘记 录,在包括被记录材料中的比其搬运方向的端部还往外侧的区域和比 上述端部更处于内侧的区域的端部区域上进行记录时,与端部区域以 外的区域(例如,通常区域)比较,由于要吐出的墨水量减少,故可以 减少在端部区域中因从被记录材料中溢出而吐出的墨水量本身。此外, 若采用别的形态,由于比起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来,对上述搬运方向 的规定的宽度的记录头的扫描次数减少,故可以缩短因被记录材料停 留在端部区域内而发生的墨水雾附着于被记录材料上的时间。此外, 如果采用另外的实施形态,由于用来产生使在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多 次的扫描各自的吐出数据的掩模,与在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 边进行记录时在每一次扫描中使用的掩模不一样,例如,使得比起该 掩模来掩模的最小单位更大,故在端部区域中在使被记录材料露出来 后吐出的墨水变成为恒定的块吐出,借助于此,就可以减少飞散着的 墨水或浮游着的墨水雾的量。
其结果是在进行无边缘记录时,可以减少由可以在装置内飞散、 浮游着的墨水雾等引起的装置的各个要素或被记录材料的被弄脏等等。
权利要求
1.一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个吐出口的记录头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料的动作,边对上述被记录材料的同一区域使上述记录头进行多次扫描以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包括位于上述被记录材料搬运方向的端部外侧的区域和位于上述端部内侧的被记录材料上边的区域的端部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使用既是用来产生上述多次扫描中每一次扫描的吐出数据,又是与对上述端部区域以外的被记录材料上边的区域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使用的掩模不同的掩模,产生上述端部区域中的每一次扫描的吐出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在上述端部区域中使 用的掩模,其最小单位比在上述端部区域以外的记录中使用的掩模的 最小单位大。
3. —种边反复进行使具有用来吐出墨水的多个吐出口的记录头 对被记录材料进行扫描的动作和搬运上述被记录材料的动作,边对上 述被记录材料的同 一 区域使上述记录头进行多次扫描以进行记录的喷 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包括位于上述被记录材料搬运方向的端部外侧的区域和位下,使用既是用来产生上述多次扫描中每一次扫描的吐出数据的掩模,下使;的掩模不;的掩模,产生上述端部区域中每一次扫描"吐出k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在喷墨打印机中,在进行无边缘记录时,抑制由在装置内飞散、浮游着的墨水雾等引起的被记录材料的污点等的发生。具体地说,在用无边缘记录对被记录材料(P)的端部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对于该端部来说,用在每一次的扫描中都使用比在其它的区域(②、③)中使用的吐出口个数少的吐出口进行已考虑到搬运误差等的规定端部区域(①)的记录。借助于此,可以减少在一次扫描中归因于使被记录材料P露出来而吐出的墨水所产生的墨水雾的量。
文档编号B41J2/21GK101200140SQ200710143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0日
发明者今野裕司, 增山充彦, 小笠原隆行, 川床德宏, 枝村哲也, 田鹿博司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