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98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图像形成装置都被构成为可以进行各种倍率的变倍复印,因此就需要将可以收纳不同尺寸的记录媒介的供纸卡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里,以能够对其中使用的记录媒介进行切换后来供纸。这时,作为供纸盘的方式,因为较好的是容易地对供纸盘进行记录媒介的装填,并且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两侧不要求有较大的空间,所以一般采用的是将供纸盘从跟前侧推入到后侧并安装在规定的位置里后来对记录媒介进行供纸的跟前侧供纸方式(frontloading)。通常,为了将不同尺寸的记录媒介装填到供纸盘里,带有锁定机构的对记录媒介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制和固定的侧栏(sidefence)被设置在供纸盘内。这里,在补充记录媒介的时候,因为不对设置在供纸盘内的侧栏的锁定进行目视确认,并且不将供纸盘充分拉出到能够解除锁定的位置里,也能够来补充记录媒介,所以用户没有注意到侧栏被锁定住,或不能够目视确认侧栏的锁定后,就会产生不能够补充记录媒介,或不能够将侧栏移动和固定到正确的位置里,或是操作不便等问题。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虽然公开有排纸盘与供纸盘连动后开口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专利文献1),但是,为了排纸盘而拉出供纸盘时会产生摩擦阻力增加,并降低操作性的问题。专利文献I特开2000-2261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对供纸盘内的侧栏的锁定部目视确认后操作,并对记录媒介进行迅速切实的补充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有供纸机构,其收容记录媒介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为可以装卸;规制机构,其被设置在供纸机构内,并带有对记录媒介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制的锁定部;上部罩盖,其被设置为覆盖供纸机构的上方,并被固定为可以在装置本体里转动,在将供纸机构从装置本体拉出到规定位置里时,供纸机构在规定位置处因自重可以向下方转动,而上部罩盖与供纸机构的转动进行连动后向上方转动。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将供纸机构从装置本体拉出到规定位置里时,由于供纸机构在因自重而向下方里转动的同时,上部罩盖(例如排纸机构)向上方里转动,供纸机构和排纸机构之间的间隙增大后,就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对记录媒介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制的规制机构的锁定部后操作,并将记录媒介迅速切实地补充到供纸机构里。另外,由于在规定位置处供纸机构因自重下落后后方抬起,以简单的构成且不需要用户的特别操作,就能够与供纸机构的下落连动地将排纸机构抬起后打开开口。


参照下面对附图详细的说明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公开技术及其特征的完整描述。其中,图I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外观立体说明图。图2所示是该装置的机构部的要部平面说明图。图3所示是将供纸盘拉出一些时的装置的要部的立体图。图4所示是将供纸盘拉出到规定位置里时的装置的要部的立体图。图5所示是供纸盘在规定位置处因自重而下落后,排纸盘与其连动后被抬起时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装置的侧面图。图7所示是图4中被设置在供纸盘的背面的中央里侧里的突起部和与该突起部对应地被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底面部的中央跟前侧里的突出部的卡合状态时的概要侧面图。图8所示是图7的要部放大侧面图。图9对应于图5,所示的是形成在供纸盘的外侧侧面的两侧里的卡止部和形成在装置本体的内侧侧面的两侧里的规制部卡止,并且供纸盘的转动(下落)在该位置处被规制时的样子的概要侧面图。图10所示是用于说明将供纸盘从装置本体取下时的概要侧面图。图11所示是用于实现供纸盘的阶段地转动的突出部和规制部的其他构成的概要侧面图。图12是用于实现供纸盘的阶段地转动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示是设置在装置本体侧里的翻斗式锁定和,设置在供纸盘里的锁定承受部。图13所示是对应于供纸盘的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的装置的侧面图。图14所示是对应于供纸盘的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的装置的侧面图。符号说明11记录喷头(图像形成机构)100图像形成装置102供纸盘(供纸机构)103排纸盘(上部罩盖、排纸机构)104侧栏(规制机构) 105关起部106侧栏锁定(锁定部)107突出部109卡止部111规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I及图2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要进行说明。这里,图I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说明图,图2所示是该装置的机构部的平面说明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是串列型喷墨记录装置,在装置本体100的上面侧里设置了可以开关的罩盖101,通过打开该罩盖101就能够对内部的机构部进行操作。机构部如图2所示地,通过横架在左右的主侧板1A、1B里的导向部件3来将打印盒4支持为可以在主扫描方向里自由滑动,并通过主扫描马达5,借助于张架在驱动带轮6和从动带轮7之间的时机轮带来使打印盒4在主扫描方向里移动扫描。在该打印盒4里,将包括作为喷出黄色⑴、青色(C)、品红色(M)、黑色⑷等各色液滴的图像形成机构的液体排出喷头以及将墨水供给到该液体排出喷头里的喷头罐的记录喷头组件(以下简称为“记录喷头”)11中,由多个的喷嘴构成的喷嘴列排列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里,并将液滴排出方向朝向下方地来安装。这些多个的记录喷头11通过被保持在未图示的喷头保持里,经过组件化后被搭载在打印盒4里。
另外,沿着打印盒4的主扫描方向配置了编码器标尺15,在打印盒4 一侧里安装了由读取编码器标尺15的刻度(标尺位置识别部)的透过型光电传感器构成的编码器传感器16,并通过这些读取编码器标尺15和编码器传感器16来构成作为位置检测装置的线型编码器。另一方面,在打印盒4的下方里,配置了作为将未图示的记录媒介在副扫描方向里搬送的搬送机构的搬送带21。该搬送带21是环状轮带,被架设在搬送辊22和张紧辊23之间,搬送辊22借助于时机带32及时机带轮33通过副扫描马达31被转动驱动后在副扫描方向里做环绕移动。更进一步地,在打印盒4的主扫描方向的一方侧里,对记录喷头11进行维持恢复的维持恢复机构41被配置在搬送带21的侧方里。还有,维持恢复机构41包括有例如对记录喷头11的喷嘴面(形成喷嘴的面)进行罩盖的罩盖部件、擦拭喷嘴面的刮擦部件以及排出不用于图像形成的液滴的空排出接受部等。另外,如图I所示地,构成收纳用纸(不仅限于纸,也可以包括OHP等,指的是墨水滴或其他的液体等能够附着的,也被称为被记录媒介、记录媒介、记录纸或记录用纸等。)后将其供纸到搬送带21里的供纸机构的供纸盘102,或构成对通过作为图像形成机构的记录喷头11排出的液滴附着后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介进行排纸的上部罩盖(例如排纸机构)的排纸盘103可以自由装卸地被安装在装置本体100里。排纸盘103被设置在供纸盘102的上方里,可以以被设置在后侧里的轴(未图示)为中心地向上方里转动,还有,为了对应于大尺寸的记录媒介,其延长部可以延长。在如此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以搬送带21将供纸来的记录媒介间歇地搬送,并在使得打印盒4在主扫描方向里移动的同时根据图像信号来驱动记录喷头11后,将液滴排出到停止的记录媒介里后进行I行的记录,然后在将记录媒介搬送规定量后,重复进行下一行记录的动作以在记录媒介上形成图像,并对图像形成后的记录媒介进行排纸。图3至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系列的图,图3所示是将供纸盘102拉出少许时的装置要部的立体图,图4所示是将供纸盘102拉出到规定位置时的装置要部的立体图,图5所示是与在规定位置处因自重落下的供纸盘102连动后,排纸盘103被上推时的装置的立体图,图6所示是图5的装置的侧面图。如图4所示地,当用户将供纸盘102水平地拉出到规定位置里时,通过设置在供纸盘102的背面的中央后侧里的突起部和与该突起部对应地被设置在装置本体100的底面部的中央跟前侧里的突出部的卡止,规定位置就得到划定,供纸盘102就停止在该规定位置处了。在该位置处,排纸盘103不受力,因此排纸盘103不动。在该规定位置中,供纸盘被拉出到用户可以容易地对作为被设置在供纸盘102内的记录媒介的规制机构的侧栏104的锁定部的侧栏锁定106进行目视确认的位置里。然后,只要将例如侧栏锁定106向跟前移动后对其进行解除,侧栏104就能够在记录媒介的宽度方向里移动,并能够获得对应于记录媒介尺寸的位置。在本发明中,侧栏104或侧栏锁定106的构造是任意的,可以采用以往的供纸,在此不赘述。图7所示是在图4的规定位置中,设置在供纸盘102的背面的中央(与供纸盘102的拉出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后侧里的突起部105和对应于该突起部105而设置在装置本体100的底面部的中央跟前侧里的突出部107卡止状态时的概要侧面图。这里,图7中的供纸盘102的拉出方向是指从左到右侧的方向。另外,如图所示地,在供纸盘102的外侧侧面(与供纸盘102的拉出方向相交的宽 度方向两侧面)的后侧的两侧里形成有卡止部109,对应于该卡止部109地在装置本体100的内侧侧面的跟前侧的两侧里形成有规制部111。图8所示是图7的要部的放大侧面图。如图所示,突起部105从供纸盘102的背面向下方突出,而突出部107从装置本体100的底面向上方突出。由此,在将供纸盘102从装置本体100平直地拉出时,突起部105会与突出部107卡止,并使得供纸盘102在图示的规定位置处停止。这时,供纸盘102从装置本体被充分拉出后,优选的是将突出部107设置在图中右侧的装置本体前面附近(例如是装置本体前面的先端部),以使得用户能够将小尺寸的记录媒介也容易地补充到供纸盘里。这时,由于形成在供纸盘102的外侧侧面的两侧里的卡止部109,和对应于该卡止部109而形成在装置本体100的内侧侧面的两侧里的规制部111之间有间隙,供纸盘102因为突出部107而不能在拉出方向里再移动时,在上下方向里的余量就仅有该间隙的空间大小能够移动。换句话说是,仅有该间隙的空间大小能够使得供纸盘102相对于装置本体100在图中顺时针转动方向里转动。另外,在该规定位置中,供纸盘的重心位于图中右侧接近于用户的装置跟前侧里。由此,如图5、图6所示地,当用户在该规定位置处将手从供纸盘102松开时,即使在没有补给有记录媒介的状态下,供纸盘的前端也会因自重而向下方转动(下落),与此连动地,排纸盘103的侧方底面部分通过供纸盘的侧方后端顶部119被向上推压后,排纸盘103就以转动轴120为中心向上方转动了(被上推)。如此,当供纸盘102因自重而转动时,通过将排纸盘103构成为可以接受供纸盘102来的作用力,就能够利用供纸盘102因自重下落的力来使得排纸盘103向上方转动。由此,使得供纸盘转动时就并不需要用户的特别的操作。这时,因为在供纸盘102向下方里转动以外,排纸盘103还向上方里转动而使得供纸盘102和排纸盘103之间的间隙变大,所以,用户从该较大的间隙中就能够容易地对设置在供纸盘102里的侧栏锁定106进行目视确认,并能够根据记录媒介尺寸来对其操作后迅速且切实地补充记录媒介。另外,像这样通过在将供纸盘102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里或拉出供纸盘102时,形成排纸盘不与供纸盘连动的构成,就能够不增加连动时的多余的负荷,从而确保供纸盘102的良好的操作性。图9对应于图5,显示的是形成在供纸盘102的外侧侧面里的卡止部109和形成在装置本体100的内侧侧面里的规制部111卡止,并且供纸盘102的转动(下落)在该位置处被规制时的概要侧面图。如前所述,由于卡止部109和规制部111之间有间隙,供纸盘102相对于装置本体100虽然仅能够转动该间隙量,但在突起部105和突出部107卡止的状态下,当供纸盘102转动一定程度后因为卡止部109与规制部111卡止,使得供纸盘102在此以上的转动得到规制,所以供纸盘102就在该位置里被锁定了。因此,用户将供纸盘102拉出至不能再平直地拉出的图4、图7、图8所示的规定位置并松开手后,供纸盘虽然因自重而在图5及图9所示的位置处自动地向下方转动,但因为卡止部109和规制部111及突起部105和突出部107的作用,即使松开手之后,供纸盘102也不会进一步地转动或落下。 然而,从图8所示的状态来提起供纸盘102的前端(图8的右侧)时,就如图10所示地,卡止部109的上端会位于规制部111的下端的更下方,进一步地,突起部105的下端会位于突出部107的上面的更上方里。由此,在将供纸盘102从装置本体100取出时,如图10所示地,只要将供纸盘前端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抬起后拉出就可以了。另外,在将供纸盘102插入到装置本体100里时,只要以相反的顺序进行就可以了。图11所示是用于实现供纸盘的阶段地转动的突出部和规制部的其他构成的概要侧面图。在该构成中,在突出部107和规制部111以外,还在供纸盘102的拉出方向(图11中从左向右的方向)里设置了第2突出部116和第2规制部118。第2突出部116被设置在供纸盘102的拉出方向上比突出部107更靠拉出方向跟前侧的装置本体的底面里。而第2规制部118被设置在供纸盘102的拉出方向的跟前侧的装置本体的内侧侧面的两侧里,第2规制部118的下端被配置在高于规制部111的下端的位置里。因此,当被拉出的供纸盘102的突起部105首先与突出部107抵接并因自重而转动时,卡止部109就被规制部111规制,并如图所示地划定了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然后,供纸盘102可以被进一步拉出到突起部105和第2突出部116抵接,这里的供纸盘102的卡止部109在被处于更高位置里的第2规制部118规制为止,能够通过自重而以更大的角度来转动,由此就如图所示地划定了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根据该构成,由于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中的供纸盘102以更大的角度来转动,所以就在供纸盘102和排纸盘103之间产生了更大的间隙。由此,通过使得供纸盘102能够以更大的角度来进行第二阶段的转动,用户就能够根据需要来选择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或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这时,为了充分地从装置本体来拉出供纸盘102以使得用户对小尺寸的记录媒介也能够容易地补充到供纸盘里,优选的是将第2突出部116设置在装置本体前面附近,并使得突出部107靠近第2突出部116来设置。还有,在将供纸盘102拉出到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里时,如前所述地,只要将供纸盘前端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抬起后来拉出,就可以使得卡止部109不与规制部111卡合,而且突起部105也不与突出部107卡合。另外,在将供纸盘102插入到装置本体100里时,只要以相反的顺序来进行就可以了。接下来,根据图12至图14来说明用于实现供纸盘的阶段转动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11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没有设置第2突出部116和第2规制部118,但是,突出部107和规制部111等的其他构成都与图7至图10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尺寸小的记录媒介(例如A6尺寸)补充到供纸盘102里时,能够容易地使得供纸盘102和排纸盘103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扩大。一般来说,在将记录媒 介补充到供纸盘里时,由于供纸机构的构造上的原因,是必须将记录媒介碰触到供纸盘的最里侧才能来搬送记录媒介的。因此,为了容易地补充记录媒介,对尺寸小的记录媒介的补充比起对尺寸大的记录媒介(例如A4尺寸)的补充来,以供纸盘102和排纸盘103之间形成更大的间隙为好。于是,如图12、图13所示地,是在装置本体100侧里设置翻斗式(dumper)锁定110,在供纸盘102的侧面里设置锁定承受部112。翻斗式锁定110由固定在装置本体100侧里的销(未图示)和安装在其周围的弹簧(未图示)构成,通过弹簧的施加力而从装置本体内部的两侧向供纸盘102的内侧里突出,并被配置为延伸至供纸盘102的侧面的上部为止。另外,翻斗式锁定110在被施加了与弹簧的施加力相抵抗的外力后会缩回。另外,图13所示是通过突起部105、突出部107、卡止部109及规制部111的供纸盘102的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在该转动位置中,锁定110位于供纸盘102的侧面上部的凹部里,对供纸盘102施加向下的力,并具有划定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的功能。另一方面,对应于翻斗式锁定110的孔形状的锁定承受部112形成在比翻斗式锁定更靠下方的供纸盘102的侧面后端部里。因此,用户在补充小尺寸的记录媒介时,只要从供纸盘的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的图13所示位置开始将供纸盘进一步下压,供纸盘的侧面后端部就会与翻斗式锁定110的弹黃的施加力相抵抗后将其上推。由此就如图14所示地,锁定110 —旦缩回并在供纸盘102的侧面外侧里滑动之后,当供纸盘的锁定承受部112上升到锁定110为止时,锁定110通过弹簧的施加力会再次向供纸盘102的内侧里突出后嵌合到锁定承受部112里,由此,供纸盘的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就得到划定了。在解除该锁定时,只要与嵌合到锁定承受部112里的锁定110的弹簧的施加力相抵抗地将供纸盘前端向上方抬起,不需要多大的力就可以使得供纸盘侧面后端部的锁定承受部112从锁定110脱离。然后,供纸盘就回到对应于图5、图6、图9所示的供纸盘的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的图13所示的位置里了。还有,没有得到记录媒介的补充或补充有记录媒介的供纸盘因自重向下方转动并进入图13所示的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里时,为了不使得供纸盘因自重而自动地进一步移动到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里,弹簧的施加力是可以调节的。如图14所示,在供纸盘的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中,供纸盘的转动角度要大于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的图6所示的转动角度。因此,就在供纸盘102和排纸盘103之间形成了更大的间隙,用户就能够对设置在供纸盘102内的侧栏104的侧栏锁定106进行目视确认并根据需要来解除锁定后对侧栏进行操作,并且,即使是在对小尺寸的记录媒介进行补充的时候,也能够使得记录媒介容易地碰触到供纸盘的最里侧里。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供纸盘102的自重的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是通过突起部105、突出部107、卡止部109及规制部111来划定的,通过用户对供纸盘102进一步下压后的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是通过翻斗式锁定110及锁定承受部112来划定的。这时,仅通过图9所示的突起部105和突出部107的卡合或图13所示的供纸盘102的侧面的上部与锁定110的抵接来划定供纸盘102的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的同时,通过在卡止部109和规制部111之间预留卡止部109能够在图中顺时针方向里进一步转动的间隙,因用户的进一步下压而导致的第二阶段的转动就变为可能,从而能够通过翻斗式锁定110和锁定承受部112的卡合,以及/或者卡止部109和规制部111的卡合来划定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翻斗式锁定110及锁定承受部112也可以代替图7至图1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卡止部109及规制部111、118。这时,没有记录媒介补充的供纸盘在通过突起部105或突出部107、116的卡合而划定的规定位置中,只要调节弹簧的施加力就可以在通过锁定110及锁定承受部112的卡合的第一阶段的转动位置里因自重而自动地移动了。另外,这时,通过在锁定承受部112的下方里设置第2锁定承受部(未图示),不仅是通过锁定Iio及锁定承受部112的卡合而形成供纸盘102的第一阶段的转动,由于用户的进一步的下压,还能够实现通过锁定110和第2锁定承受部112的卡合而形成的供纸盘 102的第二阶段的转动。另外,在本发明中,与供纸盘102连动的排纸盘103在规定位置处的供纸盘102的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的转动位置中,以排纸盘被构成为能够到达与装置本体100抵接的最大转动位置里为好。在该最大转动位置中,因为从抵接在装置本体100里的排纸盘103产生了将供纸盘102向下按压的力,所以就能够防止因供纸盘102的重量而对突起部105、突出部107、116、卡止部109、规制部111、118、锁定110、锁定承受部112等施加所需以上的力后导致该部分的破损,或者是供纸盘102的万一落下。另外,当用户将供纸盘拉出到图4、图7及图8所示的规定位置里时,虽然采用的是使得设置在供纸盘102内的侧栏104的侧栏锁定106能够来到用户可以目视确认的位置里的构成,但为了在大尺寸的记录媒介里印刷而延长排纸盘时,侧栏锁定106的目视确认就会变得困难。于是,优选的是以透明的部件(例如是塑料)来形成排纸盘延长部114,以期在这种延长排纸盘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对侧栏104及侧栏锁定106进行目视确认并操作。以上,通过图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突起部、突出部、卡止部、规制部、翻斗式锁定、锁定承受部等的位置或数量进行适当的变更。毋庸赘言,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既可以是电子照相方式或孔版印刷机,也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其中多个功能的复合机。从以上所述还可以有许多的改良和变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1年6月7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127138,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供纸机构,其收容记录媒介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为可以装卸; 规制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供纸机构内,并带有对所述记录媒介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制的锁定部; 上部罩盖,其被设置为覆盖所述供纸机构的上方,并被固定为可以在装置本体里转动, 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供纸机构从所述装置本体拉出到规定位置里时,所述供纸机构在该规定位置处因自重可以向下方转动,而所述上部罩盖与所述供纸机构的转动进行连动后向上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 图像形成机构,其在通过所述供纸机构搬送来的所述记录媒介里形成图像,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部罩盖是排纸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 所述上部罩盖可以转动的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纸机构在被拉出后转动时,其与所述上部罩盖抵接的位置位于比所述轴更靠拉出方向的跟前侧里。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纸机构的背面里设置有突起部,并对应于该突起部而在装置本体的底面里设置有至少ー个的突出部,通过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突出部的卡合,所述供纸机构的所述规定位置就得到划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供纸机构的外侧侧面的两侧里形成有卡止部,并对应于该卡止部而在装置本体的内侧侧面的两侧里形成有至少ー个的规制部,当所述供纸机构转动时,该卡止部与该规制部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卡合到所述突出部里时,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规制部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纸机构可以阶段性地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供纸机构的拉出方向里被多个地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底面里,所述规制部在所述供纸机构的拉出方向里被多个地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内侧侧面的两侧里,从装置本体前面来看时,位于跟前侧里的规制部要比位于里侧的规制部被配置在更高的位置里。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了划定所述供纸机构的转动位置而在装置本体侧里设置了锁定部件,用于接受该锁定部件的至少ー个的锁定承受部被设置在所述供纸机构的侧面里。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供纸机构向下方转动,且所述上部罩盖向上方转动时,用户能够目视确认所述规制机构的所述锁定部。
11.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将所述供纸机构如下地从装置本体拉出,即,在将所述供纸机构从装置本体平直地拉出时,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突出部卡合,而在将所述供纸机构抬起后从装置本体拉出吋,所述突起部不和所述突出部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罩盖在所述规定位置处与所述供纸机构的转动进行连动后转动,并与装置本体抵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对供纸盘内的侧栏的锁定部目视确认后操作,并对记录媒介进行迅速切实的补充图像形成装置(100),其包括供纸机构(102),其收容记录媒介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为可以装卸;规制机构(104),其被设置在供纸机构内,并带有对记录媒介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制的锁定部(106);上部罩盖(103),其被设置为覆盖供纸机构的上方,并被固定为可以在装置本体里转动,在将供纸机构从装置本体拉出到规定位置里时,供纸机构在规定位置处因自重可以向下方转动,而上部罩盖与供纸机构的转动进行连动后向上方转动。
文档编号B41J13/08GK102848743SQ2012101830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7日
发明者国冈聪志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