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249698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如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即,从记录头的喷嘴向纸张等的记录介质喷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例如,专利文献I)。在该专利文献I的记录装置中,通过输送驱动辊(驱动辊)的辊要素(驱动卷筒部)和输送从动辊(从动辊)的辊要素(从动卷筒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记录介质)进行夹持,且将所述被记录介质输送至压印板上,并在该压印板上从记录头的喷嘴向被记录介质喷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但是,在专利文献I这样的记录装置中,通常情况下,为了顺利地对被记录介质进 行输送,而通过利用弹簧等向输送驱动辊侧对输送从动辊的支承轴的两端部施力,从而提高两个辊要素对被记录介质的夹持力。而且,在该记录装置中,如专利文献I的图3所示,在与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输送从动辊的辊要素的长度长于被记录介质的览度。因此,对于根据弹簧等的施力而由输送从动辊的辊要素向被记录介质施加的载荷而言,与该输送从动辊的辊要素的中央部相比两端部的载荷较大。因此,被记录介质中的、通过输送从动辊的辊要素而被施加的载荷的分布,根据该被记录介质的宽度而发生变化。而且,由于当在记录装置中所使用的被记录介质的宽度发生变化时,输送驱动辊以及输送从动辊对该被记录介质的输送特性也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相对于被记录介质的记录处理的精度变得不稳定的问题。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2486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点而被实施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向记录区域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发生变化,也能够对该记录介质的输送特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抑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单元,其能够对宽度互不相同的多种记录介质实施在记录区域内的记录处理;输送棍对,其能够在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同时,向所述记录区域对该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所述输送辊对具备驱动辊,其具有驱动卷筒部,且被旋转驱动,所述驱动卷筒部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大宽度,并且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从动辊,其具有从动卷筒部,且随着所述驱动辊的旋转驱动而进行从动旋转,所述从动卷筒部能够通过与所述驱动卷筒部一起而对各种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从动卷筒部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短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小览度。
根据该发明,由于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动卷筒部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短于,能够由记录单元实施记录处理的各种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小宽度,因此无论向记录区域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如何,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输送辊对的夹持位置以及夹持载荷常时为固定。因此,即使向记录区域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发生变化,也能够抑制该记录介质的输送特性发生变化的情况。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所述驱动卷筒部具有高摩擦部,所述高摩擦部用于提高在对各种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时,于该驱动卷筒部与该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高摩擦部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长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大宽度。根据该发明,由于可通过高摩擦部而提高在驱动卷筒部与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因此能够抑制记录介质相对于驱动卷筒部而滑动的现象。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所述高摩擦部以及所述从动卷筒部中的至少一方,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连续。
根据该发明,能够增大高摩擦部以及从动卷筒部各自与记录介质的接触面积。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各种所述记录介质以其中央部与所述驱动卷筒部的中央部以及所述从动卷筒部的中央部双方相对应的方式而被输送。根据该发明,记录介质的、通过从动卷筒部和驱动卷筒部而被夹持的位置,无论该记录介质的宽度如何,均常时为固定。因此,无论记录介质的宽度如何,均能够平衡性良好且稳定地向记录区域输送该记录介质。本发明的记录方法为如下的记录方法,S卩,在通过驱动辊和从动辊对宽度互不相同的多种记录介质进行并向记录区域进行了输送之后,在该记录区域内通过记录单元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处理,作为所述驱动辊,使用具有驱动卷筒部,且被旋转驱动的辊,所述驱动卷筒部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大宽度,并且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作为所述从动辊,使用如下辊,即,具有能够通过与所述驱动卷筒部一起而对各种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从动卷筒部,且随着所述驱动辊的旋转驱动而进行从动旋转,并且,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从动卷筒部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短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小宽度。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与上述结构的记录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I为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侧面模式图。图2为表示该打印机的通过输送辊对而对纸张进行输送时的状态的模式图。图3为表示该打印机的通过输送辊对而对纸张进行输送时的、纸张的输送误差和纸张的输送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为表示在使输送辊对的从动卷筒部长于纸张的最大宽度的情况下,通过输送辊对而对纸张进行输送时的、纸张的输送误差和纸张的输送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为输送辊对的驱动卷筒部的剖视模式图。图6为表示通过改变例的输送辊对而对纸张进行输送时的状态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为对纸张P实施作为记录处理的印刷的、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述纸张P作为从被卷绕为卷筒状的卷筒纸RP中放卷的长条带状的记录介质。另外,为了易于进行以下的说明,如图I所示,将重力方向设定为下方,而将反重力方向设定为上方。此外,将与上述方向正交的方向,且被馈送的纸张P在印刷时被输送的输送方向设定为前方,而将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设定为后方,而且,当从前侧观察时,将与重力方向以及输送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分别称为右方(纸面近前方向)、左方(纸面纵深方向)。如图I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1具备呈大致长方体状的主体壳体 12。在主体壳体12的后表面上部设置有收纳卷筒纸(连续纸)RP的、呈大致中空圆柱状的纸壳体13,而在主体壳体12的前表面上部设置有呈大致矩形板状的排纸托架14。在主体壳体12内的上部,于前后方向上隔开适当间隔而分别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具有上下一对的棍的棍对15至20,所述上下一对的棍将从被收纳在纸壳体13内的卷筒纸RP中放卷的纸张P朝向该纸张P的输送方向、即前方进行输送。对于各个辊对15至20,从成为纸张P的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后侧朝向成为下游侧的前侧依次设定为,馈送辊对15、输送辊对16、第一中间辊对17、第二中间辊对18、第三中间辊对19、排纸辊对20。各个辊对15至20能够以沿着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而进行旋转。各个辊对15至20中,位于下侧的辊通过驱动电机(省略图示)而分别被旋转驱动,并且位于上侧的辊分别进行从动旋转。而且,从卷筒纸RP中被放卷的纸张P通过辊对15至20的旋转驱动,而在被该辊对15至20夹持的同时,沿着输送路径向排纸托架14被输送。在输送辊对16和第一中间辊对17之间的、纸张P的下侧的位置处,配置有从下侧对该纸张P进行支承的支承台21。另一方面,在输送辊对16和第一中间辊对17之间的、隔着纸张P而与支承台21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作为记录单元的记录头22,所述记录单元从喷嘴(省略图示)向被支承在支承台21上的纸张P喷射油墨,从而实施作为记录处理的印刷。因此,支承台21的上表面上的区域成为作为记录区域的印刷区域。另外,记录头22能够通过所谓的串行式的头、或所谓的行式头式的头而构成,其中,所述串行式的头被搭载于在所输送的纸张P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滑架上,而在所述行式头式的头中,在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而被固定配置的头主体上,以横跨大致纸张宽度的方式而形成有喷嘴。在第一中间辊对17和第二中间辊对18之间的位置处配置有旋转刀23,所述旋转刀23被构成为,以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而被旋转驱动,且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移动。旋转刀23通过在被旋转驱动的同时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按照被印刷在纸张P上的每个图像区域而对该纸张P进行切断。此时,旋转刀23也对如下的区域进行切除,即,对于纸张P的图像区域,存在于输送方向上的端部的不需要的区域。
在主体壳体12的右侧面上,于以从表面稍许凹陷的方式而形成面的凹部24内收纳有切屑容器25,所述切屑容器25承接并储存通过旋转刀23对纸张P的切断而产生的、向重力方向即下侧降落的切断片Pk。此时,切屑容器25位于与纸张P的、通过旋转刀23而被切断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且旋转刀23的下侧。切屑容器25呈上端开口的矩形箱状,且能够从主体壳体12向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右方拉出。切屑容器25的右侧面在凹部24处露出。而且,在切屑容器25的右侧面的上端部设置有,在从主体壳体12拉出该切屑容器25时用于抓握的把手26。在第二中间辊对18和第三中间辊对19之间的位置处配置有干燥机27,所述干燥机27用于使被记录头22印刷且通过旋转刀23而被切断的纸张Ps干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式打印机11的记录头22能够实施对宽度为4英寸、8英寸以及12英寸这三种纸张P的印刷。而且,这些各种宽度的纸张P均以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与各个 辊对15至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相对应的方式而被输送。接下来,对输送辊对16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如图2所示,向印刷区域对纸张P进行输送的输送辊对16具备通过驱动电机(省略图示)而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30、和随着该驱动辊30的旋转驱动而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31。驱动辊30具备驱动旋转轴32、和被设置在该驱动旋转轴32上且能够与纸张P接触的圆筒状的驱动卷筒部33。驱动卷筒部33由金属等具有刚性的材料构成。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驱动卷筒部33的长度稍微长于,能够由喷墨式打印机11实施印刷的各种纸张P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大宽度M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英寸)。在驱动卷筒部33的表面(圆周面)上,以在左右方向上连续的方式形成有高摩擦部34,所述高摩擦部34用于提高在对纸张P进行输送时,在该驱动卷筒部33与该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高摩擦部34通过耐磨损性颗粒和覆盖层构成,其中,所述覆盖层使该耐磨损性颗粒均匀地分散,并且在该颗粒的驱动卷筒部33的径向上的顶端侧的一部分露出于表面的状态下,牢固地对该耐磨损性颗粒进行保持。作为耐磨损性颗粒,可以使用氧化铝或碳化硅等的陶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耐磨损性颗粒,采用了氧化铝。另一方面,作为覆盖层,可使用包括涂料在内的涵义上的粘合剂。具体而言,作为覆盖层,可采用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室温固化型丙烯类粘合剂、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类粘合剂、双液反应型环氧树脂类粘合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覆盖层,采用了室温固化型丙烯类粘合剂。而且,被形成在驱动卷筒部33的表面上的高摩擦部34的、左右方向上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Dl稍微长于纸张P的最大宽度M。从动辊31具备从动旋转轴35 ;圆筒状的从动卷筒部36,其被设置在该从动旋转轴35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且能够通过与驱动卷筒部33—起而对纸张P进行夹持。从动卷筒部36由聚氨酯橡胶等的柔性材料形成,且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延伸。从动旋转轴35的两端部通过一对线圈弹簧37,从而常时朝向驱动辊30侧即下侧被施力。因此,各个线圈弹簧37的施力作为由从动卷筒部36和驱动卷筒部33产生的夹持力而对纸张P进行作用。此时,各个线圈弹簧37不会阻碍从动旋转轴35的旋转。从动卷筒部36的左右方向上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D2稍微短于,能够由喷墨式打印机11的记录头22实施印刷的各种纸张P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小宽度N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英寸)。另外,在图2中,用实线描绘了最小宽度N的纸张P,且用双点划线描绘了最大宽度M的纸张P。接下来,对喷墨式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那么,当各个辊对15至20被旋转驱动时,首先,从卷筒纸RP中被退绕下来的纸张P通过馈送辊对15,而向输送辊对16被馈送。被馈送至输送辊对16的纸张P通过在被该输送辊对16夹持的同时,向支承台21的上表面上的区域、即印刷区域被输送,且承接从记录头22喷射的油墨,从而被实施印刷。此时,纸张P以在左右方向上,其中央部与驱动卷筒部33的中央部以及从动卷筒部36的中央部双方相对应的方式而被输送。而且此时,由于从动卷筒部36的左右方向上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D2稍微短于纸张P的最小宽度N,因此无论使用的纸张P的宽度如何,输送辊对16对纸张P的夹持位置以及夹持载荷均为固定。
因此,由输送辊对16而产生的、相对于向印刷区域的纸张P的输送量的纸张P的输送误差,如图3所示的波形所表示的那样,在所有宽度的纸张P中基本为固定。因此,由于即使向印刷区域输送的纸张P的宽度发生变化,该纸张P的输送特性(输送误差)基本上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各种宽度的纸张P之间印刷精度较为稳定。并且,当如现有方式那样,使输送辊对16中的从动卷筒部36的左右方向上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D2稍微长于纸张P的最大宽度M时,由于从动旋转轴35的两端部通过各个线圈弹簧37而向驱动辊30侧被施力,因此输送辊对16对纸张P的夹持位置以及夹持载荷根据该纸张P的宽度而发生变化。即,基于各个线圈弹簧37的施力而通过从动卷筒部36施加于纸张P的载荷的分布,根据该纸张P的宽度而发生变化。其结果为,由输送辊对16而产生的、相对于向印刷区域的纸张P的输送量的纸张P的输送误差,如图4所示的波形所表示的那样,在最小宽度N的纸张P (在图4中由实线表示的波形)和最大宽度M的纸张P (在图4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波形)之间发生变化。SP,对于波形而言,在最小宽度N的纸张P和最大宽度M的纸张P之间,振幅和相位均产生差,其中,所述波形表示,由输送辊对16而产生的、相对于向印刷区域的纸张P的输送量的纸张P的输送误差。因此,由于当向印刷区域输送的纸张P的宽度发生变化时,该纸张P的输送特性(输送误差)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存在印刷精度变得不稳定的问题。此外,在一般情况下,如图5所示,驱动卷筒部33 (驱动辊30)在加工上,其截面形状不会相对于旋转中心S而成为正圆。S卩,由于驱动卷筒部33的旋转中心S偏心,因此例如使驱动卷筒部33旋转角度Θ时的纸张P的输送量会根据距旋转中心S的距离而发生变化。S卩,当使驱动卷筒部33旋转角度Θ时,驱动卷筒部33的圆周面上的、距旋转中心S的距离相对较近的位置处的输送量LI少于,驱动卷筒部33的圆周面上的、距旋转中心S的距离相对较远的位置处的输送量L2。因此,为了消除这种输送量的误差,在通常情况下,考虑到驱动卷筒部33的旋转中心S的偏心而对驱动辊30的旋转驱动进行精密地控制,以使驱动卷筒部33对纸张P的输送量在整个圆周上为固定。但是,由于这种纸张P的输送量也会根据因纸张P的宽度的不同所产生的纸张P的输送特性而产生误差,因此必须针对纸张P的每种宽度而对驱动辊30的旋转驱动的控制进行补正。而且,由于当如现有方式那样,对于向印刷区域输送的纸张P的每种宽度,这些纸张P的输送特性发生变化时,必须针对纸张P的每种宽度而分别对这种补正值进行设定,因此对于输送辊对16对纸张P的输送状态的、调节工序的负担将增大。关于这一点,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向印刷区域输送的纸张P的宽度发生变化,该纸张P的输送特性基本上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无论纸张P的宽度的种类如何,只需设定一种上述的补正值即可,所以能够降低对于输送辊对16对纸张P的输送状态的、调节工序的负担。接下来,在印刷区域中被实施了印刷的纸张P通过第一中间辊对17而朝向第二中间辊对18被输送。此时,纸张P通过旋转刀23从而按照被印刷的每个图像区域沿着左右方向被切断。而且此时,纸张P的图像区域中的、存在于输送方向的端部处的不需要的区域也通过旋转刀23而被切断。该被切断了的纸张P的切断片Pk降落而被收纳于切屑容器25内。接下来,通过旋转刀23而按照被印刷的每个图像区域所切断的纸张Ps,通过第二 中间辊对18而朝向第三中间辊对19被输送。此时,纸张Ps的印刷面侧通过干燥机27而被干燥。接下来,通过干燥机27而被干燥了的纸张Ps在通过第三中间辊对19而朝向排纸辊对20被输送之后,通过排纸辊对20而被排出到排纸托架14上。根据以上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I)由于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从动卷筒部36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D2短于,能够由记录头22实施印刷的各种纸张P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小宽度N,因此无论向印刷区域输送的纸张P的宽度如何,输送辊对16对纸张P的夹持位置以及夹持载荷常时成为固定。因此,即使向印刷区域输送的纸张P的宽度发生变化,也能够抑制该纸张P的输送特性发生变化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在各种宽度的纸张P之间,使印刷精度稳定。此外,由于即使向印刷区域输送的纸张P的宽度发生变化,该纸张P的输送特性基本上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无论纸张P的宽度的种类如何,只需设定一种用于消除纸张P的输送误差的、驱动辊30的旋转驱动控制的补正值即可,所以能够降低对于输送辊对16对纸张P的输送状态的、调节工序的负担。(2)由于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驱动卷筒部33的高摩擦部34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Dl长于,能够由记录头22实施印刷的各种纸张P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大宽度M,因此无论纸张P的宽度如何,均能够通过高摩擦部34而充分地提高在纸张P和驱动卷筒部33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因此,能够抑制纸张P相对于驱动卷筒部33滑动的现象。其结果为,尤其是,虽然在纸张P通过旋转刀23而被切断时,左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该纸张P,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高摩擦部34,而有效地抑制该纸张P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偏移的现象。因此,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对纸张P进行输送。(3)由于高摩擦部34以及从动卷筒部36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连续,因此能够增大高摩擦部34以及从动卷筒部36各自与纸张P的接触面积。(4)由于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各个宽度的纸张P以其中央部与驱动卷筒部33的中央部以及从动卷筒部36的中央部双方相对应的方式而分别被输送,因此纸张P中的、通过从动卷筒部36和驱动卷筒部33而被夹持的位置与该纸张P的宽度无关,而能够常时为固定。因此,无论纸张P的宽度如何,均能够平衡性良好且稳定地向印刷区域输送该纸张P。
改变例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所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从动卷筒部36可以以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非连续的方式,设置在从动旋转轴35上。 ·高摩擦部34可以以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非连续的方式,形成在驱动卷筒部33的表面(圆周面)上。·形成于驱动卷筒部33的表面上的高摩擦部34的左右方向上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D1,并不一定要长于纸张P的最大宽度M。高摩擦部34的左右方向上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Dl也可以在纸张P的最大宽度M以下。·在驱动卷筒部33的表面上并不一定要形成高摩擦部34。·高摩擦部34可以通过使驱动卷筒部33的表面粗糙化、或者在驱动卷筒部33的 表面上卷绕橡胶等的方式而形成。 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各个宽度的纸张P并不一定要以其中央部与驱动卷筒部33的中央部以及从动卷筒部36的中央部双方相对应的方式分别被输送。·作为记录介质不仅可以使用卷筒纸(连续纸)RP,也可以使用单页纸。·在喷墨式打印机11中,记录介质也可以为塑料薄膜、布、金属箔等。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转用于具备喷出微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从丝状拖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并且,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或者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示例,可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液晶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作为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可以为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对用于液晶显示器、EL (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而使用,并喷射作为样本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并且,还可以为以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仪器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被应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上述这些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符号说明11…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6…输送棍对;
22…作为记录单元的记录头;30…驱动辊;31···从动辊;33…驱动卷筒部;34…高摩擦部;36…从动卷筒部; P…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记录单元,其能够对宽度互不相同的多种记录介质实施在记录区域内的记录处理;输送棍对,其能够在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同时,向所述记录区域对该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所述输送棍对具备 驱动辊,其具有驱动卷筒部,且被旋转驱动,所述驱动卷筒部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大宽度,并且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 从动棍,其具有从动卷筒部,且随着所述驱动棍的旋转驱动而进行从动旋转,所述从动卷筒部能够通过与所述驱动卷筒部一起而对各种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 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从动卷筒部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短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小宽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卷筒部具有高摩擦部,所述高摩擦部用于提高在对各种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时,于该驱动卷筒部与该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高摩擦部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长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大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摩擦部以及所述从动卷筒部中的至少一方,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连续。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各种所述记录介质以其中央部与所述驱动卷筒部的中央部以及所述从动卷筒部的中央部双方相对应的方式而被输送。
5.一种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驱动辊和从动辊对宽度互不相同的多种记录介质进行夹持并向记录区域进行了输送之后,在该记录区域内通过记录单元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处理, 作为所述驱动辊,使用具有驱动卷筒部,且被旋转驱动的辊,所述驱动卷筒部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大宽度,并且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 作为所述从动辊,使用如下辊,即,具有能够通过与所述驱动卷筒部一起而对各种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从动卷筒部,且随着所述驱动辊的旋转驱动而进行从动旋转,并且,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从动卷筒部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短于,能够由所述记录单元实施所述记录处理的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小宽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单元,其能够对宽度不同的多种记录介质实施在记录区域内的记录处理;输送辊对,其能够在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同时,向所述记录区域对该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所述输送辊对具备驱动辊,其具有驱动卷筒部,所述驱动卷筒部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于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大宽度;从动辊,其具有从动卷筒部,所述从动卷筒部能够通过与所述驱动卷筒部一起而对各种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所述从动卷筒部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短于各种所述记录介质的各个宽度中的最小宽度。
文档编号B41J11/00GK102815099SQ2012101821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6日
发明者山谷啓介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