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1812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包括打印装置及对由打印装置所打印的片材执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的系统中,能够有效并正确地处理由打印装置所打印的大量打印材料是重要的需求。尤其地,必须要避免受后处理装置的操作的影响而使打印装置的打印速度恶化的情况,并且必须要实现在操作者进行的打印材料处理中难以出现作业错误的操作处理。

在日本特开第2009-269303号专利公报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打印装置的打印处理期间,输入取回在大容量堆叠器装置(其为后处理装置的示例)中包含的打印片材的指令时,将从打印装置排出的片材的排出目的地变更为其他装置。由此,可以继续打印操作,而不会在从大容量堆叠器装置取回打印片材时中断打印装置的打印处理。

在上述包括大容量堆叠器以及打印装置的打印系统中,可以考虑如下情况:在大容量堆叠器中存在打印片材的状态下关闭打印系统的电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次启动打印系统时未移除大容量堆叠器中剩余的打印片材,则在开始打印时,剩余的打印片材和下一个作业中打印的片材将在大容量堆叠器内混合在一起。

存在包括用于防止不同大小的打印片材的混合堆叠的模式的打印系统。然而,即使这种模式有效,在如上述的打印片材剩余的状态下启动打印处理时,如果打印与剩余片材的片材大小相同的片材,则也将发生片材的混合堆叠,并且将不能区分剩余片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即使在打 印片材剩余的情况下启动打印系统时,也可以防止剩余片材和新打印的片材的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在片材上打印图像的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包括:堆叠器,其能够堆叠打印有图像的片材;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在所述堆叠器中堆叠有片材;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启动所述打印装置后进行控制,以便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堆叠器中堆叠有片材而将所述堆叠器中堆叠的片材移动至用户能够接收片材的预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装置能够在片材上打印图像且具有能够堆叠打印有图像的片材的堆叠器,所述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堆叠器中堆叠有片材;以及在启动所述打印装置后进行控制,以便于根据检测到所述堆叠器中堆叠有片材而将所述堆叠器中堆叠的片材移动至用户能够接收片材的预定位置。

凭借本发明,即使在打印片材剩余的情况下启动打印系统时,也可以防止剩余片材和新打印的片材的混合。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用于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用于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配置的剖面图。

图3A至图3F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大容量堆叠器的操作的视图。

图4A至图4F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大容量堆叠器的操作的视图。

图5A至图5F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大容量堆叠器的操作的视图。

图6是用于阐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主控制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用于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操作单元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描述通过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主控制器进行的 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描述通过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主控制器101进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例示用于设置片材排出托盘中的片材的混合堆叠的许可/禁止的画面的示例图,该画面显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操作单元的显示单元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以下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并不是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所必须的。

图1A和图1B是用于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在图1A中,打印系统100包括主控制器101、扫描器装置102以及打印机装置103。主控制器101主要执行作业安排控制。扫描器装置102读取原稿并输出与这些原稿的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打印机装置103执行图像的打印。参照图2详细阐述打印系统100的详细内容。此外,主控制器101经由网络106与PC 105连接。PC 105能够使用PC 105上安装的打印机驱动器(未示出)将作业输入至主控器101中。

图1B是用于示出根据其他实施例的系统的配置的框图,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先前描述的图1A相同的部分,并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图1B中,在PC 105和打印系统100之间连接打印服务器104。首先,打印服务器104接收从与网络106连接的PC 105输入的打印作业,并在执行图像处理之后,打印服务器104经由局域网107将作业输入至主控制器101中。这里,以这样的方式来配置:从网络106来看,打印系统100及打印服务器104共同表现为单一打印装置。

图2是用于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的配置的剖面图。打印系统100包括打印装置、片材进给附属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大容量堆 叠器246和247,以及整理器234)。

附图标记201表示打印装置主体,附图标记202表示图像定影装置。通过打印装置主体201及图像定影装置202,执行在片材(纸张)上的图像的打印。图1A和图1B的打印机装置103包括打印装置主体201及图像定影装置202。作为片材进给装置的大容量片材进给柜220与打印装置主体201的右侧相连。可以将多台片材进给柜220与打印装置主体201相连,此外,在图2中,大容量片材进给柜221被连接到右侧。此外,作为后处理装置的大容量堆叠器246(第一堆叠器)与图像定影装置202的左侧相连。还可以连接多台大容量堆叠器246,此外,在左侧连接大容量堆叠器247(第二堆叠器)。本实施例中的后处理装置的特征控制与大容量堆叠器246和247的控制相关。此外,在大容量堆叠器247的左侧连接整理器234。

在打印装置主体201上设置片材进给柜205及206,并作为用于向打印装置进给的标准片材进给单元而进行操作。附图标记207至210是显影单元,包括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Y、M、C及K四站。将这里形成的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11,以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在图2中,中间转印带211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在二次转印位置212处,将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经由片材输送路径204输送的片材上。从打印装置主体201向图像定影装置202输送通过这种方式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并且通过图像定影装置202的定影设备213对片材加热及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片材上。然后,通过输送路径215向排出口217输送经过定影设备213的片材。在为了将图像定影至片材而需要对片材进一步加热及加压的情况下,使用上输送路径向第二定影设备214输送经过了定影设备213的片材,并且在施加额外的热及压力后,通过输送路径216向排出口217输送片材。此外,在图像形成模式是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通过向片材反转路径218输送片材而对片材进行正/反反转后,经由双面输送路径219执行片材的再进给,然后,在转印位置212处对第二面执行打印。

除打印装置主体201的标准片材进给单元205及206之外,还可以从大容量片材进给柜220的三个片材进给柜222、223及224进给片材。通过片材输送路径225及226向打印装置主体201发送从这里进给的片材,并执行打印。此外,在连接了第二台大容量片材进给柜221的情况下,可以从三个片材进给柜229、230及231进给片材。将沿片材输送路径232输送的片材在附图标记233处传到第一台大容量片材进给柜220。大容量片材进给柜220及221具有用于检测重叠输送多张片材的双重进给的功能。然后,当检测到片材的双重进给时,片材输送路径从正常输送路径226切换至输送路径227,并且将双重进给片材排出到排出托盘228。

接下来,将对作为后处理装置的大容量堆叠器246进行说明。

大容量堆叠器246具有如下两个作为片材输出目的地的纸张排出目的地:片材排出托盘250以及配备有升降台248和排出台249的堆叠单元。从图像定影装置202通过排出口217向大容量堆叠器246的片材输送单元输送定影了图像的片材。从片材输送路径251经由输送路径252而行进的片材被堆叠在堆叠单元的升降台248上。在升降台248上没有堆叠片材束的状态下,升降台248处于如图中示出的顶侧位置处。当进行片材束的堆叠时,升降台248下降了与堆叠的片材束对应的高度,并且升降台248受到控制,以使得堆叠的片材束的顶侧位置总是处于特定的高度。如果以这种方式完成片材束的堆叠,或者堆满,则升降台248下降到排出台249的位置。这里,以这种方式来配置升降台248及排出台249:即使它们的高度变得相同,各自的杆(bar)也存在于交替的位置处。因此,当升降台248下降到达比排出台249更低的位置时,将堆叠升降台248上的片材束重新堆叠到排出台249上。随后,将参照图3A至图5F详细阐述此操作。

同时,当向片材排出托盘250排出片材时,从片材输出路径251经由输送路径253向片材排出托盘250输送片材。此外,当向大容量堆叠器246中的后段处的后处理装置输送片材时,经由片材输送路径254输 送片材,并将片材输出至第二台大容量堆叠器247或整理器234。

反转单元255具有用于反转片材的机构。在反转单元255的控制下,基本上以与在输出目的地处的片材相同的方向来控制在排出口217处输入到大容量堆叠器246中的片材的方向。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配置:当在堆叠单元上堆叠片材时,在升降台248上反转并堆叠沿输送路径252而通过的片材。因此,如果反转单元255没有使片材反转,则将在排出口217和升降台248中上下(top-bottom)反转片材。因此,执行控制,以使得在堆叠单元中进行堆叠时,首先在反转单元255中使片材反转而使片材的上下方向在排出口217和升降台248中相匹配。当向片材排出托盘250或后续后处理装置输送片材时,由于因按照堆叠时的状态而排出片材,使得片材的上下方向将与该片材在排出口217中的时间点相同,所以反转单元255不执行片材反转操作。然而,可以执行控制,以便于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反转单元255强制执行反转操作。此外,在反转单元255外设置排出单元,可以在发生诸如卡纸或错误等的异常操作时,尽可能多地向排出单元输送能够被输送的片材。在反转单元255外的排出单元中收集能够被输送的、在反转单元255的输送路径的右侧上保留的片材。

请注意,第二台大容量堆叠器247的配置与上述大容量堆叠器246的配置完全相同。因此,通过附图标记256至263示出的各机构与通过第一台大容量堆叠器246的附图标记248至255各自示出的机构相同,并省略对其的描述。

接下来,将对整理器234进行说明。

在整理器234中,根据用户指定的功能将后处理应用于被打印的片材。更具体地说,存在如下功能:装订(在1位置/2位置处装订)、打孔(2孔/3孔)、骑马钉装订等。整理器234具有片材排出托盘235及236,并且经由片材输送路径241向片材排出托盘235排出片材。在片材输送路径241上,不能执行诸如装订等的处理。当执行诸如装订等的处理时,经由片材输送路径242将片材发送至处理单元243,并且在执行用户指定 的整理功能后,将片材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236。片材排出托盘235及236能够上下移动,并且可以进行操作,以使得片材排出托盘235降低,并从较低的排出口堆叠由处理单元234执行了整理处理的片材。

当通过用户指定来指定插入片材时,可以使得插入器238中设置的插入片材以预定页通过片材输送路径240而插入。当指定骑马钉装订时,在骑马钉处理单元244装订片材的中心部分后折叠片材,并经由片材输送路径245向骑马钉装订托盘237输送折叠的片材。骑马钉装订托盘237具有输送带配置,并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配置:向左侧输送骑马钉装订托盘237上堆叠的骑马钉装订束。

接下来,将简要说明扫描器264(与图1A和图1B中的扫描器装置102对应)及原稿进给器。

扫描器264主要用于复印功能,但在原稿台上设置了原稿,并执行原稿的读取的情况下,在原稿台上设置原稿,并关闭原稿进给器。然后,当打开/关闭传感器检测到原稿台关闭时,扫描器264的外壳中的反射式原稿尺寸检测传感器检测被设置的原稿的尺寸。在尺寸检测后,通过光源照射原稿,并由CCD读取原稿的图像。将通过这种方式读取的图像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执行所需的图像处理后,将其转换为激光记录信号(图像数据)。在随后描述的主控制器101的存储器中存储以这种方式转换的图像数据。

在原稿进给器中设置了原稿并执行了读取的情况下,在原稿进给器的原稿设置单元中正面朝上地放置原稿。然后,用于检测是否存在原稿的传感器检测到设置了原稿,由此,使原稿进给辊及输送带旋转,从而输送原稿,以便在原稿台上的预定位置处设置原稿。此后,与在原稿台上的读取相似地读取图像,并在主控制器101的存储器中存储图像数据。

接下来,将对作为大容量堆叠器246及247的特征操作的排出操作进行描述。

图3A至图5F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大容量堆叠器的操作的视图。本实施例的特征操作与大容量堆叠器246及247的组合操作相关,但是 将首先对多个大容量堆叠器中的一个大容量堆叠器的基本操作进行描述。

图3A至图3C、图4A至图4C及图5A至图5C是从图2的大容量堆叠器的左侧面视角看到的剖面图,而图3D至图3F、图4D至图4F及图5D至图5F是从图2的大容量堆叠器的正面视角看到的剖面图。这里,图3A和图3D是用于描述大容量堆叠器整体概览的视图,图3B和图3E是用于描述大容量堆叠器待机时的状态的视图,而图3C和图3F是用于描述在大容量堆叠器中正在堆叠片材的状态的视图。

升降台248是用于在大容量堆叠器中堆叠片材束的平台。尽管图3A和图3D中图示存在两个平台,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平台。在上面位置处的升降台248a示出了未堆叠片材束时的升降台248的位置,在下面位置处的升降台248b示出了堆叠了片材束3005时的升降台248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在堆叠了片材束3005的状态下,升降台248下降,直到片材束3005的顶侧处于与未堆叠片材束时的升降台248a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为止。排出台249是用于从设备(大容量堆叠器)排出片材束,以将片材束放置在用户能够接收它的状态的平台。在排出台249上没有片材的情况下,排出台249处于被包含在大容量堆叠器内的状态中。然而,当从升降台248重新堆叠片材束时,排出台249的存在/不存在传感器检测到堆叠了片材,排出台249从设备排出(伸出)。

依次进行描述,图3B和图3E示出了待机状态下的大容量堆叠器。这里,由于升降台248上没有堆叠片材,所以升降台248停在上升到最高的位置处(与图3A的附图标记248a对应),所述最高是达到输出到堆叠单元的片材输送路径的排出口的位置。此外,排出台249处于被包含在设备中的状态。

图3C和图3F示出了在打印装置的打印操作期间,大容量堆叠器接收到从打印装置排出的片材并堆叠它们的状态。当进行片材束的堆叠时,在使得升降台248下降,以便于使片材束的顶侧与堆叠单元的排出口的位置相匹配的同时,连续地执行打印装置的打印操作。

图4A和图4D是用于描述在大容量堆叠器中,完成对升降台248的片材堆叠或堆满的状态的视图。图4B和图4E是用于描述从升降台248至排出台249的片材束的重新堆叠的视图,图4C和图4F是用于描述通过排出台249从设备排出片材束的状态的视图。

图4A和图4D示出了完成升降台248上的片材束的堆叠的时间点,或其检测到堆满的时间点。将完成片材束的堆叠的时间点设想为将片材束的取回设置为与作业的完成相匹配的时候。因此,并不意味着此状态使片材束达到大容量堆叠器中能够堆叠的最大量。检测到堆满时的时间点意味着已达到能够被堆叠的最大量,并且不能再堆叠更多的片材。请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当并不特别关系到是片材束堆叠完成还是堆满时,将其描述为堆叠完成。

当进入图4A和图4D中示出的状态时,确定升降台248上堆叠片材的操作不能再继续。然后,转换至图4B和图4E中示出的片材束重新堆叠操作。这里,使升降台248降低至排出台249的位置。这里,如图4E中所示,使升降台248降低,直到升降台248与排出台249处于相同高度为止。此时,因为在交替位置处存在平台248和249的杆,所以他们不会互相撞击/妨碍。当升降台248到达比排出台249的位置更低的位置时,进入将升降台248上堆叠的片材束重新堆叠到排出台249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图4C中所示,通过将排出台249从设备排出,可以向堆叠器的外部输出排出台249上堆叠的片材束。

图5A和图5D是用于描述在大容量堆叠器中,在排出台249从设备伸出的同时升降台248处于返回原始位置的过程中的状态的视图。图5B和图5E是用于描述升降台248返回到最高位置,从而能够堆叠片材的状态的视图。图5C和图5F是用于描述在排出台249从设备伸出的状态下,在升降台248上堆叠后续片材束的状态的视图。

如图4C所示,当进入排出台249从设备伸出的状态中时,升降台248再次经过如图5A和图5D中示出的上升操作。然后,在图5B和图5E中,当升降台248返回到能够堆叠后续片材的原始位置时,打印装置 恢复打印操作。当以这种方式对打印装置所打印的片材进行堆叠操作时,进入图5C和图5F中示出的状态。在进入图4A至图5B中示出的状态期间,处于不能在升降台248上堆叠片材的状态,即,大容量堆叠器不能接收并堆叠打印片材的状态,并且此间隔大约持续数十秒。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的主控制器101的配置的框图。

控制模块601主要包括CPU 602、总线控制器603及各种接口(I/F)电路。CPU 602及总线控制器603控制设备的整体操作,并且CPU 602基于经由ROM I/F 605从ROM 604读取的程序执行控制操作。此外,这些程序中描述了用于解释从PC 105接收到的PDL(页面描述语言)代码数据以及提取光栅图像数据的操作,并通过软件处理前述操作。总线控制器603控制从各I/F输入的数据的数据传输,并对总线冲突期间的调停、DMA数据传输等执行控制。

DRAM 606通过DRAM I/F 607与控制模块601连接,并且DRAM606用作CPU 602操作的工作区、用作存储图像数据的区域等。编解码器608以诸如MH/MR/MMR/JBIG/JPEG等的格式来压缩在DRAM 606中存储的光栅图像数据,并相应地将被压缩及存储的代码数据解压为光栅图像数据。SRAM 609用作用于编解码器608的临时工作区。编解码器608经由I/F 610与控制模块601连接,并通过总线控制器603控制、通过DMA执行与DRAM 606的数据传输。

图形处理器624对DRAM 606中存储的光栅图像数据执行诸如图像旋转、图像放大/缩小、颜色空间转换及二值化等的处理。SRAM 625用作图形处理器624的临时工作区。图形处理器624经由I/F与控制模块601连接,并且通过总线控制器603控制、通过DMA执行与DRAM 606的数据传输。网络控制器(NTC)611通过I/F 613与控制模块601连接,并通过连接器612与外部网络连接。常用的网络是以太网(注册商标)。

通用高速总线615与用于连接扩展板的扩展连接器614以及I/O控制器616连接。常用的通用高速总线是PCI总线。在I/O控制器616中, 包括用于传输/接收与扫描器装置102及打印机装置103的CPU的控制命令的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617的2个通道。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617经由I/O总线618与扫描器I/F电路626及打印机I/F电路630连接。

面板I/F 621连接图7中示出的控制面板701。面板I/F 621与显示控制器(LCDC)620连接,并具有用于执行显示控制面板701的显示单元705(图7)的画面的I/F,以及用于执行硬键及触摸面板键输入的键输入I/F。

实时时钟模块(RTC)622用于更新/保存由打印系统100管理的日期及时间,并且通过备用电池623支持实时时钟模块(RTC)622。E-IDE接口639用于连接外部存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经由I/F 639连接硬盘驱动器638,硬盘驱动器638执行将图像数据存储至硬盘640以及从硬盘640读取图像数据的操作。连接器627及632分别与扫描器装置102及打印机装置103相连接,并配设有异步串行I/F(628及633)以及音频I/F(629及634)。

扫描器I/F 626经由连接器627与扫描器装置102连接,并通过扫描器总线641与控制模块601连接。扫描器I/F 626具有将预定处理应用于从扫描器装置10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功能,并还具有用于向扫描器总线629输出控制信号的功能,该控制信号是基于从扫描器装置102发送的音频控制信息而生成的。通过总线控制器603控制从扫描器总线629向DRAM 606的数据传输。

打印机I/F 630经由连接器632与打印机装置103连接,并通过打印机总线631与控制模块601连接,并且打印机I/F 630将预定处理应用于从控制模块601输出的图像数据,并输出至打印机装置103。此外,打印机I/F 630具有用于向打印机总线631输出控制信号的功能,该控制信号是基于从打印机装置103发送的音频控制信号而生成的。通过总线控制器603控制向打印机装置103传输提取到DRAM 606中的光栅图像数据,并通过DAM执行经由打印机总线631及音频I/F 634向打印机装置103的传输。

配置SRAM 636,以便于即使通过备用电池供给的电力而对打印系统100执行电源关闭,也能够保持存储内容,并且SRAM 636经由总线635与I/O控制器616连接。此外,类似地,EEPROM 637也经由总线635与I/O控制器616连接。

接下来,将对用于执行各种设置的控制面板701进行描述。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控制面板701的配置的俯视图。

控制面板701包括液晶显示单元705、贴附至液晶显示单元705的触摸面板、以及多个硬键。经由前述面板I/F 621将通过触摸面板或硬键输入的信号传送至CPU 602。液晶显示单元705显示从面板I/F 621发送的图像数据。在液晶显示单元705上,显示针对打印系统100的操作的功能的显示、图像数据等。

复位键702用于取消用户设置的设置值等。在使操作中的作业停止时使用停止键703。数字小键盘704是用于执行数值输入(诸如数值型的数(numeric number)的输入)的键。液晶显示单元705具有触摸面板功能,并显示各种操作画面。在这些画面上存在许多用于执行各种设置的触摸面板按钮。开始键706是用于使诸如通过扫描器装置102读取原稿等的作业开始的键。清除键707是用于清除设置等的键。此外,初始设置/注册按钮708、用于执行节能的按钮、用于显示主菜单的按钮、可以配置针对各用户的定制画面的快捷菜单按钮以及用于显示设备状态的状态监视器按钮被配设为硬件。

第一实施例

图8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的主控制器101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在ROM 604中存储用于执行此流程图的程序,并通过CPU 602执行此程序,从而实现此流程图中示出的处理。

通过打开打印系统100的电源来启动此处理,首先,在步骤S801中,CPU 602执行启动处理。接下来,处理进入步骤S802,CPU 602经由打印机IF 630获取大容量堆叠器246的状态。这里,大容量堆叠器246的 状态的获取是与大容量堆叠器相关的信息(诸如大容量堆叠器246中是否存在片材束等)以及升降台248及排出台249的状态的获取。接下来,处理进入步骤S803,CPU 602基于步骤S802中获取的信息确定大容量堆叠器246的堆叠单元中是否存在片材束。如果确定不存在片材束,则处理完成,而如果确定存在片材束,则处理进入步骤S804。

在步骤S804中,CPU 602基于步骤S802中获取的信息确定大容量堆叠器246的排出台249是否处于被排出至大容量堆叠器246的外部的状态中。如果大容量堆叠器246的排出台249处于从设备排出的状态中,则堆叠单元中存在片材束,因此,可以认为大容量堆叠器246内部(升降台248上)也存在片材束。换言之,可以认为状态是如图5C中那样的。因此,处理进入步骤S806,CPU 602向控制面板701显示大容量堆叠器246堆满了,并完成处理。

同时,当在步骤S804中确定大容量堆叠器246的排出台249未被排出到大容量堆叠器246的外部时,处理进入步骤S805。在步骤S805中,CPU 602确定状态是大容量堆叠器246的升降台248上存在片材束(例如,图3C或图4A中的状态)。然后,CPU 602经由打印机IF 630指示使大容量堆叠器246执行排出处理。由此,如图4B和图4C中所示,在使升降台248上的片材束移动至排出台249后,大容量堆叠器246将片材束排出至大容量堆叠器246的外部。请注意,此时,即使在升降台248未堆满的情况下,也通过使升降台248降低而将升降台248上的片材束移动至排出台249。然后,通过使排出台249从设备排出,可以将打开系统的电源前而在大容量堆叠器246中剩余的片材输出到大容量堆叠器246的外部。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实施例,即使在打开电源前在大容量堆叠器中存在片材束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用户没有注意到堆叠器中的片材束而开始作业时,防止用户的打印材料与剩余的打印材料在堆叠器中混合。

请注意,对大容量堆叠器24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类似地,该说明可以在大容量堆叠器247的情况中执行。

第二实施例

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针对在打印系统启动时在大容量堆叠器中存在片材束的情况的排出处理。相比之下,在第二实施例中,将对根据用户设置来执行排出处理的情况的操作进行说明。请注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的配置与主控制器101的硬件配置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的主控制器101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在ROM 604中存储用于执行此流程图的程序,并且通过CPU 602执行此程序,从而实现此流程图中示出的处理。

通过打开打印系统100的电源来启动处理。步骤S901和步骤S902的处理与图8的步骤S801和步骤S802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接下来,处理进入步骤S903,CPU 602获取用户模式的信息。这里,获取的用户模式的信息是表示用户经由图10中示出的操作画面设置的在片材排出托盘中混合堆叠片材的许可/禁止。

图10是例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00的控制面板701的显示单元705上显示的、用于设置在片材排出托盘中混合堆叠片材的许可/禁止的画面的示例图。

在图10的画面中,当用户选择打开(ON)按钮1001时,在大容量堆叠器、后处理装置等上许可混合堆叠不同尺寸的片材。同时,当用户选择关闭(OFF)按钮1002时,在大容量堆叠器、后处理装置等上禁止混合堆叠不同尺寸的片材(不可混合堆叠)。请注意,在SRAM 609中将用户选择结果存储为标志(当许可混合堆叠时是“ON”)。

在步骤S904中,CPU 602基于步骤S903中获取的信息确定是否许可混合堆叠不同尺寸的片材。换言之,在图10的画面中,通过前述标志来确定用户是否选择了ON按钮1001。这里,当确定标志是ON时,即,许可混合堆叠不同尺寸的片材,处理完成。

同时,在步骤S904中,当CPU 602确定未许可混合堆叠不同尺寸的 片材时(标志是“OFF”),处理进入步骤S905,CPU 602基于步骤S902中获取的信息来确定大容量堆叠器的堆叠单元中是否存在片材束。这里,步骤S905至步骤S908的处理与前述图8的步骤S803至步骤S806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上所述,通过第二实施例,即使在打开电源前在堆叠器中存储了片材束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用户没有注意到堆叠器中的片材束而开始作业时,防止用户的打印材料和剩余打印材料在堆叠器中混合。此外,同时,如果用户许可不同尺寸的片材的混合堆叠,则可以在许可与剩余打印材料混合堆叠的状态下执行打印。

请注意,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对堆叠器与打印装置连接的打印系统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当然还可以将此应用于具有堆叠器的打印装置。

此外,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对作为后处理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大容量堆叠器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例如,在基于先前的作业而打印的片材剩余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此应用于诸如装订设备或折叠设备等的后处理装置。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权利要求的范围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及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