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122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其通过从液体喷射头对打印纸等目标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来进行记录(印刷)。并且,对于这样的打印机,在进行比较大量的印刷的情况下,要求连续且稳定地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油墨。因此,提出有这样的结构:从油墨的容纳容量比较大的墨盒(液体容纳部)通过油墨供给管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油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登记公告CN2825289Y号公报

在这样的结构的打印机中,墨盒被配置成不妨碍打印机的操作。例如,不将墨盒设置在排出打印纸的方向侧、或进行插拔供给盒(打印纸盒)的操作的一侧即打印机主体的正面侧,所述供给盒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打印纸,墨盒通常被设置在从正面侧观察时为左右方向侧的打印机主体的横向侧。或者设置在与正面侧相反的一侧、即打印机主体的后侧。因此,在打印机主体的基础上设置墨盒所需要的设置面积变大。例如,在将墨盒设置于打印机主体的横向侧的情况下,设置面积在横向上变大,因此存在设置场所受到制约这样的课题。

另外,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墨盒位于远离用于回收从打印机主体排出的打印纸等的用户容易接近的位置、即打印机主体的正面侧的场所。因此,例如在作业员将油墨注入墨盒以形成油墨充满墨盒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业员需要通过将该墨盒从打印机主体的横向侧移动至正面侧来使向墨盒的接近变得容易。此时,在墨盒被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将墨盒从打印机主体卸下这样麻烦的作业。另外,在不卸下墨盒的情况下,需要使打印机主体移动以使墨盒移动到正面侧等的伴随有负荷的作业。

并且,这样的情况并不限于打印机,在如下的记录装置中大致是相同的,该记录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其具有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的液体喷射头;供给盒,其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插拔,且能够容纳目标;以及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能够抑制设置面积的增加,并且能够使液体容纳部容易成为充满记录用液体的状态。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记录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其具有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的液体喷射头;供给盒,其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进行插拔,并且能够容纳所述目标;以及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纳部被设置于所述供给盒。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供给盒的抽出使液体容纳部的至少一部分移动至装置主体外。因此,在接近液体容纳部时,作业员不移动记录装置就能够从可使液体容纳部容易地成为充满记录用液体的状态的供给盒的抽出侧接近液体容纳部,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记录用液体的状态。另外,由于以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与装置主体内的供给盒重合的方式具备液体容纳部,因此,即使具备油墨的容纳容量比较大的液体容纳部,也可以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供给盒具备划分部件,所述划分部件划分出以层叠状态容纳所述目标的容纳区域、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设置区域。

根据该结构,通过划分部件,能够将目标和液体容纳部以它们在供给盒中互不干涉的状态进行容纳和设置。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划分部件将所述容纳区域和所述设置区域划分成在从所述目标的层叠方向观察时互不重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供给盒中容易地使目标的容纳区域和液体容纳部的设置区域在保持互不干涉的状态下扩大。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划分部件将所述容纳区域和所述设置区域划分成在从所述目标的层叠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互相重合,在所述供给盒被插入所述装置主体中的状态下,设置于该供给盒中的所述液体容纳部比容纳于所述供给盒中的所述目标靠所述层叠方向的重力相反方向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供给盒中容易地接近液体容纳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记录用液体的状态。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划分部件将所述容纳区域和所述设置区域划分成在从所述目标的层叠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互相重合,在所述供给盒被插入所述装置主体中的状态下,设置于该供给盒中的所述液体容纳部比容纳于所述供给盒中的所述目标靠所述层叠方向的重力方向侧。

根据该结构,在供给盒中,目标位于液体容纳部的重力相反方向侧,因此,液体向目标侧移动的概率变低。因此,抑制了油墨对容纳于供给盒中的目标的污染。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划分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装备于所述供给盒中。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划分部件在供给盒中移动,能够根据容纳的目标的容积、或设置的液体容纳部的容积,适当地变更容纳区域与设置区域的占有比例。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设置区域中具有收纳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收纳部,所述收纳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装备于所述供给盒中。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液体容纳部的至少一部分移动至装置主体外。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容纳部在所述供给盒中被设置于从所述装置主体抽出的抽出方向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液体容纳部的至少一部分可靠地移动至装置主体外。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第1壳体,其具有所述液体喷射头;和第2壳体,其能够相对于该第1壳体进行装卸,设置有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供给盒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装备于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该结构,在记录装置由能够互相装卸的多个壳体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在各壳体中的任意壳体上具备设置有液体容纳部的供给盒。例如,在将供给盒装备于能够相对于第1壳体进行装卸的第2壳体上的情况下,能够对应于安装的第2壳体,具备能够对第1壳体所具有的液体喷射头供给不同量的液体或不同种类的液体的液体容纳部。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容纳部具备能够注入待容纳到该液体容纳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根据该结构,作业员通过将液体从注入口注入在供给盒中设置的液体容纳部,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液体的状态。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具备液体供给管,该液体供给管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所述液体供给管连接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与所述供给盒的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端部。

根据该结构,在接近液体容纳部时,作业员能够从供给盒的抽出方向接近液体容纳部,而不会受液体供给管妨碍,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液体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记录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所具备的打印纸的排出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打印机所具备的打印纸的供给盒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供给盒中具备的液体容纳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的(a)、(b)是示出液体供给管的配设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液体供给管相对于液体容纳部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液体容纳部位于供给盒内的下方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图8的(a)、(b)是示意性地示出以在打印纸的层叠方向上重合的方式划分出的打印纸的容纳区域和液体容纳部的设置区域的供给盒的立体图。

图9的(a)~(c)是示意性地示出以从打印纸的层叠方向观察时不重合的方式划分出的打印纸的容纳区域和液体容纳部的设置区域的供给盒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增设有具备液体容纳部的供给盒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在液体容纳部具备油墨袋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打印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12:打印机主体(装置主体的一个例子);16:液体喷射头;20:排出部;30:液体容纳部;32:收纳部;33:液量目视确认部;35:注入口;40、40A:供给盒;50:液体供给管;P:打印纸(目标的一个例子);SL:设置区域;SP:容纳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下述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进行说明:该喷墨式打印机具备喷射作为记录用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的液体喷射头,对作为目标的一个例子的打印纸喷射油墨,来印刷(记录)包括文字或图形等在内的图像。

如图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打印机主体12作为装置主体,该打印机主体12构成为包括:在铅直方向上位于重力相反方向(+Z方向)侧的上部侧壳体12A;位于重力方向(-Z方向)侧的下部侧壳体12B;和位于跨越两个壳体12A、12B的位置的盖壳体12C。并且,各壳体12A、12B、12C通过螺钉13等相互连结固定。并且,打印机11在该打印机主体12内具备液体喷射头16、排出打印纸P的排出部20、以及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打印纸P的供给盒40。以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进行插拔的方式具备供给盒40,在该供给盒40中设置有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油墨的液体容纳部30。

液体喷射头16相对于排出部20位于铅直方向的重力相反方向(+Z方向)侧、即上方,对在该液体喷射头16的重力方向(-Z方向)侧即下方被搬送的打印纸P喷射油墨。另外,液体喷射头16能够沿着与打印纸P的搬送方向(+Y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X方向)移动。即,液体喷射头16被安装于滑架15,该滑架15被沿着扫描方向延伸的2个导轨14A、14B支承,且沿着这些导轨14A、14B滑动。因此,随着滑架15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沿扫描方向移动,液体喷射头16沿扫描方向(±X方向)移动。

从像这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液体喷射头16,对沿搬送方向移动的打印纸P适当地喷射油墨,由此对打印纸P进行印刷。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后的打印纸P被从打印机主体12排出时的排出方向是与打印纸P的搬送方向(+Y方向)相同的方向,将该排出方向侧作为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即正面侧。

用于对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的油墨进行供给的多根液体供给管50,与滑架15的、和被2个导轨14A、14B支承的后方侧相反的前方(+Y方向)侧连接。各液体供给管50具有能够变形的弯曲部50R,并经由该弯曲部50R从液体容纳部30向滑架15供给油墨。供给至滑架15的油墨经由设置于滑架15的未图示的油墨流路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1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6根液体供给管50以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与滑架15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相对于排出部20在成为铅直方向的重力方向(-Z方向)侧的下方具备供给盒40。并且,在该供给盒40的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的抽出方向侧设置有液体容纳部30。另外,供给盒40在成为载置面的内底面上以层叠状态载置打印纸P,由此能够将打印纸P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的下侧。并且,容纳的打印纸P借助在打印机主体12中具备的未图示的搬送机构,如图1中以虚线箭头K1所示这样,从供给盒40通过在打印机主体12中设置于液体容纳部30的后方(-Y方向)侧的供给路径KK(参照图6)被供给(输送)至液体喷射头16。

即,供给盒40具备以层叠状态容纳打印纸P的容纳区域SP,并且在容纳区域SP的上方具备液体容纳部30的设置区域SL。在设置区域SL具有收纳液体容纳部30的收纳部32,该收纳部32在供给盒40中被安装成能够沿前后方向(±Y方向)移动。换而言之,收纳部32将容纳区域SP和设置区域SL划分成从打印纸P的层叠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互相重叠。并且,收纳部32作为以下述方式进行划分的划分部件发挥作用:在供给盒40被插入打印机主体12中的状态下,设置于该供给盒40中的液体容纳部30位于比容纳于供给盒40中的打印纸P靠层叠方向的重力相反方向(+Z方向)侧的位置。另外,收纳部32对应于其上下方向(±Z方向)的安装位置来设定容纳区域SP和设置区域SL的占有比例。

接下来,对排出部20、液体容纳部30和供给盒40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排出部20具备:能够从打印机主体12向前方侧(+Y方向侧)拉出的第1支承座21;和能够从该第1支承座21向前方侧拉出的第2支承座22。而且,在该第2支承座22的前方侧端部具备第3支承座23,该第3支承座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以左右方向(±X方向)为轴线的旋转轴23a。并且,排出部20从下方对在印刷后从打印机主体12排出的打印纸P进行支承。

即,对于排出部20,如在图2中以虚线箭头所示这样,首先,第2支承座22从第1支承座21(打印机主体12)向前方滑动移动而被拉出。接下来,第1支承座21与第2支承座22一起向前方滑动移动而被从打印机主体12拉出。进而,第3支承座23以其末端部被从后侧向近前侧提起的方式旋转,从而被从第2支承座22拉出。并且,对于排出部20,在未对打印纸P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这些第1支承座21、第2支承座22、第3支承座23被设定为收纳于打印机主体12内的状态。

另外,如图1、图2所示,排出部20在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形成有排出口25,打印纸P从该排出口25通过打印纸P的排出构件被向排出方向侧即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排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向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侧拉出的各支承座21、22、23的上表面被作为打印纸P的排出区域,从下方支承打印纸P。并且,对于排出部20,在未对打印纸P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这些第1支承座21、第2支承座22、第3支承座23被设定为收纳于打印机主体12内的状态。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主体12内具备排出构件,该排出构件具有将印刷后的打印纸P排出的排出辊27、和被配置成与排出辊27对置的从动辊28这样的辊对。因此,排出部20形成为从该排出构件向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侧具有排出区域。当然,排出构件除了这样的辊对以外还可以采用例如搬送带等其他的结构。

接下来,如图3所示,设置有液体容纳部30的供给盒40被装备成,通过未图示的滑动结构,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下部侧壳体12B)沿前后方向(±Y方向)滑动,并且能够从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正面侧)进行插拔。并且,在要将打印纸P容纳于供给盒40内时,能够将供给盒40从打印机主体12(下部侧壳体12B)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这样向前方抽出,并将打印纸P以层叠状态从液体容纳部30的近前侧容纳于供给盒40的内底面。在容纳打印纸P后,如图1所示这样将供给盒40插入打印机主体12内。

接下来,如图4所示,在供给盒40被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的状态下,液体容纳部30能够沿前后方向(±Y方向)滑动移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形成为装备于供给盒40的上方开口的大致箱状,并且收纳于作为划分设置区域SL和容纳区域SP的划分部件的收纳部32(参照图6)中。在该收纳部32的左右方向(±X方向)的两个侧面,作为移动机构设置有未图示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能够使收纳部32相对于供给盒40沿前后方向(±Y方向)自由地移动。

因此,液体容纳部30能够借助于收纳部32的滑动移动在供给盒40内沿前后方向(±Y方向)滑动移动。通过该滑动移动,液体容纳部30构成为至少一部分被拉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给盒40被从打印机主体12拉出的情况下,液体容纳部30由于该滑动机构的作用而没有与供给盒40一起向前方移动,而是停留在打印机主体12内。当然,液体容纳部30也可以是与供给盒40一起从打印机主体12拉出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打印纸P容纳于供给盒40时,通过滑动机构使拉出的液体容纳部30向后方移动,从而能够使其如图3所示这样位于打印机主体12内。

像这样至少一部分被拉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的液体容纳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收纳互不相同的种类(例如颜色)的油墨的6个液体容纳体31(参照图5(b))。并且,液体容纳部30的这6个液体容纳体31以能够单独分离的状态在成为扫描方向的左右方向(±X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并收纳于收纳部32。另外,各液体容纳体31形成为能够将油墨收纳于内部的、由具有刚性的材料(树脂或金属)形成的大致箱型的容器、即所谓的墨盒。

并且,各液体容纳体31也可以以互相接合的状态收纳于收纳部32。另外,各液体容纳体31不一定容纳互不相同的6种油墨,也可以容纳2种以上且5种以下的油墨。或者,也可以将1种(例如黑色)油墨容纳于多个(在此,最大为6个)液体容纳体31。而且,也可以将容纳有相同种类(例如黑色)的油墨的多个液体容纳体31连接起来而形成为一个液体容纳体31。

另外,液体容纳部30具有能够目视确认在各液体容纳体31中容纳的油墨的液量(余量)的液量目视确认部33。液量目视确认部33是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的能够经由设在收纳部32的前侧面的大致四边形的贯穿孔32H进行目视确认的区域部分,在该液量目视确认部33中,形成为能够对液体容纳体31内的油墨的液面进行目视确认。而且,液体容纳部30在该液量目视确认部33上形成有下限液面线34b和上限液面线34a,该下限液面线34b表示需要向液体容纳体31内注入油墨,该上限液面线34a表示油墨向液体容纳体31内注入的注入限度。

另外,液体容纳部30具备分别能够将油墨向各液体容纳体31内注入的6个注入口35。各注入口35是在各液体容纳体31的上表面前端部朝向上方突出的圆筒部36的一端侧的开口。即,各圆筒部36的筒内形成为一端侧与大气连通、另一端侧与液体容纳体31内连通的连通孔,该连通孔的与大气连通的一端侧的开口作为注入口35发挥作用,由此,能够向液体容纳体31内注入油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筒部36形成有能够伸缩的波纹部,通过该波纹部伸缩,注入口35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移位。例如,通过如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使波纹部伸展,由此注入口35能够以远离打印机主体12的方式移位。

并且,虽然在图4中省略了图示,在各液体容纳体31上,根据需要,在注入口35安装有用于防止油墨从注入口35的泄漏或油墨的蒸发的帽。当然,在注入油墨时,将该帽从注入口35卸下。

另外,为了抑制异物附着在注入口35和注入口35的附近,液体容纳部30具备覆盖各液体容纳体31的上表面的第1罩部件37和第2罩部件38。第1罩部件37以覆盖注入口35的方式位于第2罩部件38的前方侧,并且,被装备成能够相对于各液体容纳体31的上表面进行装卸。即,构成为这样的结构:通过如在图4中以实线箭头所示这样卸下第1罩部件37,由此使各液体容纳体31的注入口35露出。

并且,在第2罩部件38上对应于各液体容纳部30的圆筒部36形成有6个大致三角形状的分离壁38a。该分离壁38a以使从注入口35洒落的油墨不流入其他注入口35、或者从注入口35洒落的油墨留在具备该注入口35的圆筒部36的周围的方式抑制了所述油墨的流动。

接下来,参照图5(a)、(b)和图6,对从液体容纳部3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管50的配设状态进行说明。并且,图5(a)以将打印机主体12的上部侧壳体12A去除后的状态对打印机11进行图示,图5(b)以将图5(a)中位于液体容纳部30的上方的构成部件、和第2罩部件38进一步去除后的状态对打印机11进行图示。另外,图6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的状态图示出图5(b)的状态。

如图5(a)、(b)和图6所示,打印机11从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侧壳体12B上具备的液体容纳部30的各液体容纳体31,分别通过液体供给管50向比排出部20靠上方的滑架15(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即,各液体供给管50具有挠性,其一端51a连接于液体容纳部30的与抽出方向(+Y方向)相反的方向(-Y方向)侧的端部,从而与各液体容纳体31连通。并且,液体供给管50在与供给盒40的抽出方向(+Y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X方向)上,在排出部20的外侧配设有从排出部20的下方侧(-Z方向侧)向上方侧(+Z方向侧)供给油墨的大致C字状的弯曲流路部52C。即,关于液体供给管50,其弯曲流路部52C在从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观察时位于排出部20的右方向(+X方向)的外侧,由此,构成为不会与从排出部20排出的打印纸P卡合。

而且,液体供给管50在排出部20的上方被配设成从该弯曲流路部52C向左方向(-X方向)延伸,然后其另一端形成为呈大致半圆形状弯曲的弯曲部50R,并与滑架15连接。因此,从液体容纳部30流出的油墨在位于排出部20的右方向(+X方向)的外侧端部的弯曲流路部52C中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后,进一步在液体供给管50的弯曲部50R中流动而流入滑架15。

其结果是,液体供给管50的弯曲部50R作为一边随着滑架15的移动而改变形成位置一边发生追随变形的变形可动部发挥作用,液体供给管50从液体容纳部30对移动的滑架15供给油墨。供给至滑架15的油墨经由设置于滑架15的未图示的油墨流路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16。这样,在打印机11中,能够从设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侧的液体容纳部30,通过具有挠性的液体供给管50,向设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上部侧的液体喷射头16进行油墨的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从液体容纳部3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管50,其配设的长度大致恒定,与供给盒40的大小无关。例如,即使供给盒40是为了能够供给比较多的张数的打印纸P而使打印纸P的容纳空间在上下方向(±Z方向)的长度较大的厚供给盒40,由于液体容纳部30位于排出部20的紧下侧,因此液体容纳部30和液体喷射头16不会离得很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液体供给管50由能够分离和连接的至少2个管构成。即,如图5(a)、(b)所示,各液体供给管50具有与液体容纳部30连接的上游侧管51和与滑架15连接的下游侧管52,上游侧管51通过设在弯曲流路部52C的上游端的连接部53而能够与下游侧管52分离和连接。并且,在上部侧壳体12A和下部侧壳体12B,分别设置有用于进行上游侧管51和下游侧管52的分离作业或连接作业的开口12K。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图中,省略了上部侧壳体12A的开口12K进行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盖壳体12C覆盖各液体供给管50的弯曲流路部52C,以免其露出。即,盖壳体12C以将分别设置于上部侧壳体12A和下部侧壳体12B的开口12K堵塞的方式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2(例如,参照图1)。并且,在进行上游侧管51与下游侧管52的分离作业或连接作业时,从打印机主体12卸下盖壳体12C,在上游侧管51与下游侧管52的分离作业或连接作业结束后,将盖壳体12C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2。

接下来,参照图1、图3和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即在从液体容纳部3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油墨用尽等情况下向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注入(补充)油墨的注入动作进行说明。该注入动作由被委托注入油墨的委托人或打印机11的用户等油墨的注入作业员(仅称作“作业员”)进行。

这样,如图3所示,在向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注入油墨时,作业员先将供给盒40从打印机主体12内向成为前方(+Y方向)侧的正面侧以预先确定的最少拉出量以上的移动量拉出。在该拉出作业中,在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通常,确保了为了容纳打印纸P而拉出的供给盒40所占有的拉出空间。因此,作业员在具有该拉出空间的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前方侧)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进行供给盒40的拉出作业。并且,对于供给盒40的最少拉出量在后面进行叙述。

如图4所示,接下来,作业员利用设置于收纳部32的滑动机构将位于打印机主体12内的液体容纳部30与收纳部32一起从打印机主体12向前方(+Y方向)侧拉出。例如,作业员利用供给盒40被拉出而形成的液体容纳部30(收纳部32)的下侧空间,把持液体容纳部30的前方部分将其拉出。

此时,拉出的液体容纳部30在已经被拉出的供给盒40内移动,因此,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前方侧)进行液体容纳部30的拉出作业。并且,通过该作业员的拉出作业,至向前方移动的收纳部32(液体容纳部30)与供给盒40抵接为止的期间,液体容纳部30的至少一部分以位于打印机主体12外的方式被拉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容纳部30的一部分的第1罩部件37以位于打印机主体12外的方式被拉出。因此,在收纳部32与供给盒40抵接的状态下,成为液体容纳部30的第1罩部件37被拉出至打印机主体12的外侧的状态的、供给盒40的移动量为最少拉出量。当然,供给盒40被作业员以该最少拉出量以上的移动量拉出。

接下来,作业员将像这样拉出至打印机主体12的外侧的液体容纳部30的第1罩部件37打开,使注入口35露出,并且,根据需要使圆筒部36的波纹部伸长而使注入口35向上方移位。然后,作业员将油墨从像这样露出或移位了的注入口35注入液体容纳体31,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在该油墨注入时,作业员能够通过设在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的液量目视确认部33来确认注入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中的油墨的液量。因此,作业员能够容易地将油墨注入直至表示油墨向液体容纳部30的各液体容纳体31注入的注入限度的上限液面线34a。

如图1所示,像这样充满油墨的液体容纳部30与容纳有打印纸P的供给盒40一起被向打印机主体12内推入而插入。其结果是,打印机11成为从供给盒4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打印纸P和油墨的可印刷状态。并且,该可印刷状态下的打印机11在沿铅直方向与供给盒40重合的位置具备被推入打印机主体12中的液体容纳部30。因此,液体容纳部30以从打印机主体12的铅直方向观察的面积、即打印机主体12在设置打印机11时所占有的面积的增加得到了抑制的状态装备于打印机1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通过抽出供给盒40,能够使液体容纳部30的至少第1罩部件37向打印机主体12外移动。因此,在接近液体容纳部30时,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供给盒40的抽出侧接近液体容纳部30,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另外,由于液体容纳部30被设置于供给盒40,因此,通过供给盒40的插入,液体容纳部30在打印机主体12内被设置于沿铅直方向与供给盒40重合的位置,其结果是,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得到抑制。

(2)通过划分容纳区域SP和设置区域SL的收纳部32,能够将打印纸P和液体容纳部30以它们在供给盒40中互不干涉的状态容纳和设置于供给盒40。

(3)由于能够容易地接近在供给盒40中比打印纸P靠上方侧的液体容纳部30,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记录用油墨的状态。

(4)通过在供给盒40中移动收纳部32的安装位置,由此,能够根据例如容纳的打印纸P的容积(打印纸尺寸或张数)、或设置的液体容纳部30的容积,来适当地变更容纳区域SP和设置区域SL的占有比例。

(5)通过在供给盒40中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具备的收纳部32,能够使液体容纳部30的至少一部分移动至装置主体外。

(6)液体容纳部30在供给盒40中被设置在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的抽出方向侧(前方侧),因此,能够使液体容纳部30的至少一部分(第1罩部件37)可靠地移动至打印机主体12外。另外,还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液体容纳部30内的油墨容纳量(油墨余量)。

(7)作业员通过将油墨从注入口35注入在供给盒40中设置的液体容纳部30,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8)在接近液体容纳部30时,作业员能够从供给盒40的抽出方向接近液体容纳部30,而不会受液体供给管50妨碍,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下面这样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收纳部32可以是在供给盒40没有从打印机主体12拉出的状态下能够向前方滑动移动的结构。即,可以构成为,不将供给盒40从打印机主体12拉出,就能够将液体容纳部30拉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液体容纳部30至少能够拉出至可向注入口35进行油墨的注入作业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给盒40不一定是将打印纸P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的下侧的结构。例如,可以是这样的结构:收纳部32将容纳区域SP和设置区域SL划分成从打印纸P的层叠方向观察,至少一部分互相重合。并且,在供给盒40被插入打印机主体12中的状态下,设置于该供给盒40中的液体容纳部30比容纳于供给盒40中的打印纸P靠层叠方向的重力方向侧(下方侧)。参照附图,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供给盒40中,作为划分部件,设置有载置板42,该载置板42具有用于将打印纸P载置于其上方的载置面,在该载置板42的下侧设置有液体容纳部30。即,在供给盒40内,通过载置板42将其上侧区域划分为打印纸P的容纳区域SP,将其下侧区域划分为液体容纳部30的设置区域SL。并且,液体容纳部30在供给盒40中被配置在供给盒40的抽出方向(+Y方向)侧的端部、且被配置在容纳于供给盒40中的打印纸P的下方(-Z方向)。并且构成为,收纳部32的贯穿孔32H经由设在供给盒40的前表面的贯穿孔41以能够从前方目视确认的方式露出。因此,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比液体容纳部30靠上方(+Z方向)的位置形成有从供给盒4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

根据本变形例,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3)起到了以下的效果。

(9)由于在供给盒40中打印纸P位于液体容纳部30的重力相反方向侧,因此,油墨向打印纸P侧移动的概率变低。因此,抑制了容纳于供给盒40中的打印纸P被油墨污染的情况。另外,由于不需要设置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因此,在供给盒40中允许的液体容纳部30的占有区域(容纳区域SP)能够在供给盒40的插拔方向(±Y方向)上形成得比上述实施方式大。

并且,虽然在本变形例中省略了图示,但是,在载置板42上,在位于第1罩部件37的上方的区域部分形成有能够从液体容纳部30卸下第1罩部件37的开口部。并且,构成为能够经由该开口部向液体容纳部30注入油墨。另外,由于液体容纳部30被配置在供给盒40的下方,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如在图7中以虚线所示,弯曲流路部52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长。另外,覆盖该变长的弯曲流路部52C的盖壳体12C也成为上下变长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划分部件可以采用收纳部32或载置板42以外的结构。参照示意图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8(a)、(b)示意性地所示,在供给盒40中具备对供给盒40内的区域进行分隔的分隔板45。该分隔板45作为下述这样的划分部件发挥作用:在成为打印纸P的层叠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将供给盒40内的区域划分为打印纸P的容纳区域SP和液体容纳部30的设置区域SL这2个区域。

即,如图8(a)所示,分隔板45的上侧的空间区域被作为液体容纳部30的设置区域SL,液体容纳部30被载置于分隔板45的上表面而被容纳。因此,分隔板45作为载置液体容纳部30的载置部件发挥作用。另外,分隔板45的下侧的空间区域被作为打印纸P的容纳区域SP。并且,容纳于该容纳区域SP中的打印纸P被如箭头K1所示这样从后方送出至供给路径KK。

并且,分隔板45以至少一部分能够向容纳区域SP侧的相反侧的上方移动的状态装备在供给盒40中。根据这样的结构,作业员在将打印纸P容纳于供给盒40中时抬起分隔板45,从而能够在其与供给盒4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打印纸P的间隙。

另外,分隔板45以在插入打印机主体12中的状态下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装备,如在图8(a)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可以是能够向前方移动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在注入油墨时,能够将载置于该分隔板的上表面的液体容纳部30移动至打印机主体12外。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不移动分隔板45,通过拉出供给盒40将液体容纳部30移动至打印机主体12外。

或者,如图8(b)所示,可以构成为,将分隔板45的上侧的空间区域作为打印纸P的容纳区域SP,打印纸P被载置于分隔板45的上表面而被容纳。在该结构中,可以与上述变形例中的载置板42相同地使分隔板45的上表面作为打印纸P的载置面发挥作用。另外,该分隔板45的下侧的空间区域被作为液体容纳部30的容纳区域SP。在这种情况下,分隔板45以至少其一部分能够向上方移动的状态装备于供给盒40,作业员在向液体容纳部30注入油墨时抬起该分隔板45,由此在其与供给盒40之间形成用于注入油墨的间隙。

另外,分隔板45以在插入打印机主体12中的状态下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装备,如在图8(b)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可以是在印刷时位于供给盒40内的后方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在注入油墨时,能够使分隔板45位于比注入口35靠后方的位置。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不移动分隔板45,就能够例如从设在供给盒40的前方的开口部将液体容纳部30向打印机主体12外拉出。

或者,如图9(a)、(b)、(c)中示意性地所示,装备于供给盒40的分隔板45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其将容纳区域SP和设置区域SL分隔(划分)成从打印纸P的层叠方向观察时互不重合。

例如,如在图9(a)中以阴影线区域所示,可以构成为,在供给盒40被插入打印机主体12中的状态下,分隔板45将供给盒40的左右方向(±X方向)两侧的端部区域和前侧的端部区域分隔成液体容纳部30的设置区域SL。在该结构中,在从成为打印纸P的层叠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容纳打印纸P的容纳区域SP被设置在形成为C字状的设置区域SL的内侧。并且,容纳于该容纳区域SP中的打印纸P被如箭头K1所示这样从后方送出至供给路径KK。

或者,如在图9(b)中以阴影线区域所示,可以构成为,在供给盒40被插入打印机主体12中的状态下,分隔板45将供给盒40的左右方向(±X方向)两侧各自的端部区域分隔成液体容纳部30的设置区域SL。在该结构中,在从成为打印纸P的层叠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容纳打印纸P的容纳区域SP被设置在被2个设置区域SL夹住的区域。

或者,如在图9(c)中以阴影线区域所示,可以构成为,在供给盒40被插入打印机主体12中的状态下,分隔板45将供给盒40的前方向(+Y方向)的端部区域分隔成液体容纳部30的设置区域SL。在该结构中,在从成为打印纸P的层叠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容纳打印纸P的容纳区域SP被设置在设置区域SL的后方。

并且,如在图9(a)、(b)、(c)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优选的是,液体容纳部30在各个分隔板45的结构中形成为能够从设置区域SL向供给盒40的前方移动的结构。这样,不移动供给盒40就能够在向液体容纳部30注入油墨时将注入口35容易地拉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根据该变形例、即将容纳区域SP和设置区域SL分隔(划分)成从打印纸P的层叠方向观察时互不重合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2)、(6)~(8)的基础上,还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12)例如通过增大供给盒4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由此,在供给盒40中,能够容易使打印纸P的容纳区域SP和液体容纳部30的设置区域SL在保持互不干涉的状态下扩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这样的结构:打印机主体12具有:第1壳体,其具有液体喷射头16;和第2壳体,其能够相对于该第1壳体进行装卸,设置有液体容纳部30的供给盒40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装备于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至少一方。参照附图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作为第2壳体的下部侧壳体12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备于作为第1壳体的上部侧壳体12A。并且,在上部侧壳体12A上,且在排出部20的紧下侧,以能够相对于上部侧壳体12A进行插拔的方式装备有可容纳打印纸P的供给盒40A。因此,即使没有安装下部侧壳体12B,打印机11也能够进行对打印纸P的印刷动作,下部侧壳体12B作为根据需要而安装的所谓增设单元发挥作用。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增大下部侧壳体12B的例如上下方向的长度、即厚度,由此能够将油墨的容纳容量比较大的液体容纳部30设置于供给盒40。并且,通过像这样将具备油墨的容纳容量大的液体容纳部30的下部侧壳体12B作为增设单元安装于上部侧壳体12A,由此能够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比较大量的油墨。或者,下部侧壳体12B也能够将油墨的种类(例如颜色或溶质材料等)不同的液体容纳部30设置于供给盒40。

并且,由于液体容纳部30被配置于作为增设单元发挥作用的下部侧壳体12B,因此液体供给管50的弯曲流路部52C如在图10中以虚线所示这样从下部侧壳体12B朝向上部侧壳体12A进行配设。因此,覆盖弯曲流路部52C的盖壳体12C也以位于跨越上部侧壳体12A和作为增设单元的下部侧壳体12B的位置的状态被装备。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相对于下部侧壳体12B,进一步在其下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备其他壳体(未图示)作为增设单元。在这种情况下,上部侧壳体12A和下部侧壳体12B作为第1壳体发挥作用,在下部侧壳体12B的下侧安装的其他壳体作为第2壳体发挥作用。并且,在像这样将多个增设单元以重叠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侧而成为所谓的多级单元的状态进行安装的情况下,优选在各增设单元设置有供给路径KK,所述供给路径KK用于将从在其下侧的增设单元中具备的供给盒40供给的打印纸P向液体喷射头16进行输送。另外,这样的结构是优选的:供给盒40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装备于作为第2壳体的多个增设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上。

根据本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效果(1)~(8)的基础上,还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13)在打印机11由能够互相装卸的多个壳体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在各壳体中的任意壳体上具备设置有液体容纳部30的供给盒40。例如,在将供给盒装备于能够相对于第1壳体进行装卸的第2壳体的情况下,能够对应于安装的第2壳体,具备能够对第1壳体所具有的液体喷射头供给不同量的液体或不同种类的液体的液体容纳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可以具有这样的液体容纳体31:该液体容纳体31具有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的墨盒以外的结构。例如,作为液体容纳体31,可以形成为这样的油墨袋39,该油墨袋39能够将油墨容纳在由刚性较低的具有挠性的片部件形成的袋部(包)内。参照附图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示出了这样的结构:形成一个油墨袋39,来代替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正面侧观察时位于左方向(-X方向)的2个液体容纳体31。即,在该变形例中,液体容纳部30从1个油墨袋39和4个液体容纳体31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当然,也可以是将各液体容纳体31全都替换为油墨袋39的结构。

如本变形例这样,在液体容纳部30中,以油墨袋39构成液体容纳体31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在收纳部32的前侧面设置的大致长方形的贯穿孔32H目视确认油墨袋39的袋部的形状。即,通过对以瘪下的方式变化的袋部的变化形状进行目视确认,能够认识到在油墨袋39中容纳的油墨的减少情况。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大致长方形的贯穿孔32H作为液量目视确认部33发挥作用。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对于目视确认到油墨用尽这一情况的油墨袋39,进行使其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的作业。关于该作业,在油墨袋39上设置有可注入油墨的注入口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将油墨从该注入口注入袋部内。或者,在没有设置可将油墨注入油墨袋39的注入口的情况下,使液体供给管50的连接脱开,将油墨袋39替换为充满油墨的状态的其他油墨袋39,然后再次连接液体供给管50(上游侧管51)。当然,优选的是,在进行这些作业时,作业员将液体容纳部30(油墨袋39)从打印机主体12向正面侧拉出来进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管50不一定连接于液体容纳部30的与供给盒40的抽出方向(+Y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端部。例如,液体供给管50的一端51a可以相对于液体容纳部30在重力方向(-Z方向)侧连接。或者,例如在液体容纳部30由一个液体容纳体31形成的情况下,液体供给管50的一端51a可以相对于液体容纳部30在右方向(+X方向)侧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具备可进行油墨的注入的注入口35。例如,在液体容纳部30如上述变形例那样由油墨袋39构成的情况下,对于油墨用尽的油墨袋39,不向袋部内注入油墨,而是更换为充满油墨的状态的新的油墨袋39。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液体容纳部30不需要具备油墨的注入口3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给盒40不一定在这样的状态下被插入打印机主体12中:油墨被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且在该供给盒40中容纳有打印纸P。例如,在打印机11中将打印纸P从供给盒40之外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打印纸P未容纳于供给盒40中、且油墨被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的状态下,将所述供给盒40插入打印机主体12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在供给盒40中装备于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的抽出方向(+Y方向)侧。例如,液体容纳部30可以在供给盒40内装备于与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Y方向)侧。总之,只要液体容纳部30位于供给盒40内,就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增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液体容纳部30能够通过滑动机构而移动至可使第1罩部件37移动至打印机主体12外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是借助于收纳部32的移动而移动的结构,所述收纳部32通过滑动机构而移动。例如,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在液体容纳部30设置有移动机构,不经由收纳部32,直接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在供给盒40上具备液体容纳部30的收纳部3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供给盒40上不一定具备能够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的移动机构。例如,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向液体容纳部30注入油墨的注入口35随着供给盒40的抽出而能够移动至打印机主体12的外侧的情况下,无需在供给盒40内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具备能够对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的油墨的量进行目视确认的液量目视确认部33。例如,在下述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液量目视确认部33:在打印机11中,能够计算从液体喷射头16喷射的油墨消耗量,且能够利用该计算出的油墨消耗量,将液体容纳部30内的油墨的余量通知给用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注入口35不一定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移位。例如,如果即使不使注入口35移位也能够从注入口35注入油墨,则无需使注入口35移位。

·液体喷射头16并不限定于沿着与打印纸P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与滑架15一起往复移动来喷射油墨的所谓的串行式喷头类型。即,可以是下述这样的所谓的行式喷头类型:其形成为长度尺寸与打印纸P的宽度尺寸相对应的整体形状,在以其长度方向沿着与打印纸P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方式被固定配置的状态下,从设置成遍及其长度方向的大致整体的多个喷嘴向介质喷射液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记录装置。并且,作为从记录装置以微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滴状、在线状上带有尾巴的形状。另外,关于在此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记录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胶体、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另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态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中而成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油墨或液晶等。在此,油墨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以及凝胶体油墨、热熔油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记录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存在喷射下述这样的液体的记录装置:该液体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场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镜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或色材等材料。另外,也可以是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活体有机物的记录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的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记录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而且,也可以是对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以精确定位的方式喷射润滑油的记录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在基板上的记录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记录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