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变凹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965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裂变凹印装置。



背景技术:

裂变(皱纹)作为一种表面整饰效果,在高档包装印刷市场的应用越来越广,而裂变(皱纹)印刷在凹印领域的应用却相对滞后,凹印具有套印精准、效率较丝网印刷高等优势,在烟包凹印中的应用可行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由于丝印在印刷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常见的问题,比如丝印网纱消耗大,丝网版印刷时局部张力不同,导致单个小拼套印不准,拼版版面大时局部印刷不够厚实,丝印速度2500张/时,速度慢,效率较低,同时人工强度大,主要由人工收纸,也容易产生收纸倒置,易产生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变凹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裂变凹印装置,包括单凹机、裂变灯管、干燥灯管、印版模具、过道、收纸装置和给纸装置;所述单凹机安装在收纸装置和给纸装置之间的过道上,单凹机在给纸到收纸方向上依次设有裂变灯管和干燥灯管;所述给纸装置上设有印版模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道的宽度为2-3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裂变灯管和干燥灯管之间的距离为1-3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裂变灯管和干燥灯管的功率高于给纸装置上的丝印灯管功率的两倍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工艺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节约加工成本,减少人工和资源浪费现象,可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并且质量稳定,效率提升速度快,耐印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凹机、2-裂变灯管、3-干燥灯管、4-过道、5-印版模具、6-收纸装置、7-给纸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裂变凹印装置,包括单凹机1、裂变灯管2、干燥灯管3、印版模具5、过道4、收纸装置6和给纸装置7;所述单凹机1安装在收纸装置6和给纸装置7之间的过道4上,收纸装置6和给纸装置7分别实现收纸和给纸动作,单凹机1在给纸到收纸方向上依次设有裂变灯管2和干燥灯管3;所述给纸装置7上设有印版模具5。

所述过道4的宽度为2-3米。

所述裂变灯管2和干燥灯管3之间的距离为1-3米。

所述裂变灯管2和干燥灯管3的功率高于给纸装置7上的丝印灯管功率的两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要求裂变凹印装置能到达丝印网布250目的印刷效果,这就需要对裂变凹印装置的印版模具进行测试:

印版模具网穴形状测试:使用电子雕刻和激光蚀刻两种方式制作印版模具,观察不同网点形状的印刷效果与丝印印刷效果,确定印版模具制作的方式和网穴形状,并根据网点形状及其贮墨量和实际效果的测试,选择激光蚀刻制作印版模具;

印版模具网孔深度测试:在印版模具网穴形状测试的基础上,确定网穴形状和印版模具制作方式后,选择不同深度网孔进行印刷实际测试,选择最接近或者最类似丝印效果的网孔进行深入修正,直到达到丝印效果要求,通过测试35、40、45、50、55微米深度的网穴印刷效果,与丝印250目效果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该效果的网穴深度,微调后制作模具印版,再根据凹印油墨的印刷适性选择合适的粘度(2#察恩杯粘度值28-29秒)进行效果最终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过道长度增加,单凹机1上安装裂变灯管2和干燥灯管3以实现裂变凹印装置的连续工作,工作时,给纸装置7给纸并通过印版模具5印刷图案,之后纸张经过单凹机1,在裂变灯管2和干燥灯管3的作用下实现裂变和干燥,由于过道4宽度的增加和裂变灯管2和干燥灯管3的高功率,印刷后的图案能实现充分的裂变和干燥,干燥完成后进入收纸装置,完成印刷。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