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飞墨的上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03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飞墨的上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止飞墨的上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印刷设备中,均是将印刷版辊直接的浸入油墨盆上,其转动印刷时油墨飞溅大,油墨浪费大,高速印刷时飞墨更加明显,浪费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飞墨的上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飞墨的上墨装置,包括机架、油墨盆、递墨辊机构、防飞墨机构,所述递墨辊机构包括设置于油墨盆上方的递墨辊,所述递墨辊由一转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防飞墨机构包括油墨盒、挡墨板、分流板,所述油墨盆向下开口并罩在递墨辊上,所述油墨盒上设有进墨口,所述挡墨板在油墨盆的内壁并位于油墨盆的内壁与递墨辊之间,所述挡墨板与进墨口对应并与油墨盆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分流板位于挡墨板下方,油墨从进墨口进入油墨盒,经挡墨板遮挡后流至分流板分流后进入油墨盆。

所述递墨辊机构通过一翻转机构设置在油墨盆上方。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气缸,所述递墨辊两端通过一转臂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翻转气缸的缸体枢接在机架上,所述翻转气缸的顶杆铰接至转臂上。

还包括油墨小车,所述机架通过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油墨小车上,所述机架和小车上分别设置有能够支撑油墨盆的支撑结构。

所述机架包括两个分别通过直线滑轨机构滑动设置在油墨小车上的升降板,所述油墨盆两侧设置有端板,所述升降板内侧突出设置有垫座,所述端板上设置有与垫座对应的支撑位。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摇手、蜗轮减速机、同步轴及两个设置在同步轴两端的的齿轮,所述摇手通过一支撑座固定在油墨小车上,所述蜗轮减速机固定至油墨小车上,所述摇手通过蜗轮减速机带动同步轴及齿轮转动,所述升降板上配置有与齿轮啮合的直齿条。

所述油墨盆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件,所述油墨小车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定位件对应的卡口。

所述油墨盆还配置有油墨箱,所述油墨盆底部设置有回流口,所述油墨箱配置有一油墨泵,所述油墨泵的输出口通过一出墨管连接至进墨口,所述出墨管上设置有一取样管及连接至油墨箱内的回流管,所述回流口通过一回收管连接至回流管。

所述油墨盆底部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挂板,每一挂板上配置有两个挂孔,所述油墨箱两侧分别配置有两个能够挂装在挂孔上的挂装柱。

所述油墨盒开口的上侧转动设置有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防止飞墨的上墨装置,包括机架、油墨盆、递墨辊机构、防飞墨机构,所述递墨辊机构包括设置于油墨盆上方的递墨辊,工作时,递墨辊部分浸入油墨盆的油墨内,所述递墨辊由一转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防飞墨机构包括油墨盒、挡墨板,所述油墨盆向下开口并罩在递墨辊上,所述油墨盒上设有进墨口,所述挡墨板在油墨盆的内壁并位于油墨盆的内壁与递墨辊之间,所述挡墨板与进墨口对应并与油墨盆的内壁具有间隙,油墨从进墨口进入油墨盒,经挡墨板遮挡后进入油墨盆,本实用新型通过递墨辊将油墨传递至印刷版辊上,同时在递墨辊设置油墨盒防止递墨辊飞墨,通过挡墨板防止油墨直接的冲击在递墨辊上,保证递墨辊沾墨均匀,同时避免造成溅墨,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了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墨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油墨盆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油墨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飞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飞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防飞墨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递墨辊机构与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递墨辊机构与升降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油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图1至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防止飞墨的上墨装置,包括机架、油墨盆1、递墨辊机构、防飞墨机构3,所述递墨辊机构包括设置于油墨盆1上方的递墨辊21,工作时,递墨辊21部分浸入油墨盆1的油墨上,所述递墨辊21由一转动机构驱动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211,电机211通过万向联轴器212及传动齿轮机构带动递墨辊21转动沾墨,将油墨传递至印刷版辊,优选的,所述递墨辊机构通过一翻转机构设置在油墨盆1上方,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气缸22,所述递墨辊21两端通过一转臂23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翻转气缸22的缸体枢接在机架上,所述翻转气缸22的顶杆铰接至转臂23上,通过翻转气缸22即可带动递墨辊21绕移动转臂23转动,以调整递墨辊21的位置,达到最佳的吸墨和递墨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递墨辊将油墨传递至印刷版辊上,使得印刷版辊高速转动印刷时性能稳定,提高了印刷质量,并有效减少飞墨。

如图所示,所述防飞墨机构3包括油墨盒31、挡墨板32、分流板33,所述油墨盆1向下开口并罩在递墨辊21上,所述油墨盒31上设有进墨口311,所述挡墨板32在油墨盆1的内壁并位于油墨盆1的内壁与递墨辊21之间,所述挡墨板32与进墨口311对应并与油墨盆1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分流板33位于挡墨板32下方,油墨从进墨口311进入油墨盒31,经挡墨板32遮挡后流至分流板33分流后进入油墨盆1,通过油墨盒31防止递墨辊21飞墨,通过挡墨板32防止油墨直接的冲击在递墨辊21上,避免造成溅墨,且经分流板33均匀分散油墨,保证递墨辊沾墨均匀,提高印刷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油墨盒31两端用过连接件固定在递墨辊21两端,所述油墨盒31开口的上侧转动设置有盖板34,盖板34上还配置有提手341,方便揭开盖板34清理防飞墨机构3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配置有油墨小车4,所述机架通过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油墨小车4上,所述机架和小车上分别设置有能够支撑油墨盆1的支撑结构,使得上墨装置能够方便移动上墨,方便现场6S管理。

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两个分别通过直线滑轨机构91滑动设置在油墨小车4上的升降板92,所述油墨盆1两侧设置有端板11,所述升降板92内侧突出设置有垫座93,所述端板11上设置有与垫座93对应的支撑位111,所述油墨盆1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件12,所述油墨小车4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定位件12对应的卡口41。

如图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摇手51、蜗轮减速机52、同步轴53及两个设置在同步轴53两端的的齿轮54,所述摇手51通过一支撑座55固定在油墨小车4上,所述蜗轮减速机52固定至油墨小车4上,所述摇手51通过蜗轮减速机52带动同步轴53及齿轮54转动,所述升降板92上配置有与齿轮54啮合的直齿条56,手摇摇手51即可带动油墨盆1升降,当升降机构下降至低位时,油墨盆1通过定位件12与卡口41配合支撑放置在油墨小车4上,方便油墨小车4移动,当需要上墨时,手摇摇手51带动升降板92移动,当升降板92上升至一定位置后,垫座93顶压支撑位111,通过升降板92支撑油墨盆1,同时通过升降机构将油墨盆1升至上墨位置进行上墨,该油墨盆与油墨小车的分离方式简单易操作,方便现场的6S管理。

优选的,所述油墨盆1还配置有油墨箱6,所述油墨盆1底部设置有回流口10,所述油墨箱6配置有一油墨泵61,所述油墨泵61的输出口通过一出墨管62连接至进墨口311,所述出墨管62上设置有一取样管63及连接至油墨箱6内的回流管64,所述回流口10通过一回收管65连接至回流管64,回流管64上设有单向阀,防止油墨从回流管64进入油墨盆1,通过取样管63可以定期的检测油墨箱6内的油墨是否符合标准,以便及时更换油墨。

优选的,所述油墨盆1底部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挂板13,每一挂板13上配置有两个挂孔131,所述油墨箱6两侧分别配置有两个能够挂装在挂孔131上的挂装柱60,通过该结构,能够在拆除油管后方便的分离或组合油墨箱6与油墨盆1,使用更为的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