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干燥双面喷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221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干燥双面喷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风干燥双面喷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喷码印刷一般是将喷码机改装在印刷机内,在印刷过程中进行喷码,这样的结构大多为单面喷码,但现有包装袋为实现多重防伪的目的一般会在袋体的内外均喷印防伪码,这样就需要对制袋材料进行二次喷码,导致生产时间延长,成本增加,另外在袋体材料上喷码后,由于油墨并未干燥而直接收卷极易破坏已喷印的标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干燥双面喷码装置,该装置可对包装袋袋体材料进行双面喷码,且不会破坏已破坏的标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热风干燥双面喷码装置,包括机架及热风干燥箱,所述机架两端分别设置有送料辊和出料辊,所述送料辊和出料辊输送有制作包装袋的袋体材料,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支架组和第一凹槽,所述支架组沿袋体材料的输送方向布置,支架组上固设有压板组和上喷码机,所述压板组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分别置于袋体材料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压板靠近送料辊的一端开有斜口,上压板上设置有上喷墨孔,所述上喷码机的安装高度高于上压板,且上喷码机的喷码头正对上喷墨孔,所述下压板上开设有下喷墨孔,所述机架正对下喷墨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下喷码机,所述下喷码机的喷码头正对下喷墨孔,所述热风干燥箱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热风干燥箱与袋体材料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缺口,袋体材料贯穿热风干燥箱,机架下方设置有热风干燥箱的配电箱。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风干燥双面喷码装置,所述上压板上设置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自上喷墨孔处沿袋体材料输送方向延伸,所述下压板上设置下凹槽,所述下凹槽自下喷墨孔处沿袋体材料输送方向延伸。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风干燥双面喷码装置,所述上凹槽与上喷墨孔同宽,所述下凹槽与下喷墨孔同宽。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风干燥双面喷码装置,所述热风干燥箱包括下箱体和一侧边与下箱体铰接的上箱体,所述下箱体与袋体材料垂直的侧壁上开设缺口,下箱体内设置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上设置有下风孔,所述下隔板远离袋体材料的一侧设置有风扇,下隔板朝向袋体材料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电热管,所述上箱体内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上隔板上开设有上风孔,上隔板远离袋体材料的一侧设置有风扇,上隔板朝向袋体材料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电热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的机架尾部设置有气胀收卷轴,袋体材料在送料辊、出料辊及气胀收卷轴间传送,上喷码机和下喷码机分别用于对袋体材料的上下表面进行喷码,为避免在喷码过程中袋体材料发生抖动导致喷码效果不佳,本实用新型在袋体材料的上、下方设置压板组,压板组的上、下压板间存在一间距,该间距与袋体材料的厚度相适应,即可方便袋体材料通过,又避免袋体材料发生抖动,为避免喷印后的标码与压板组接触而破坏标码,在上、下压板上分别开设上凹槽和下凹槽,这样压板就不会接触标码部分,从而避免破坏标码,已喷码的袋体材料进入热风干燥箱内进行干燥,所述红外电热管加热干燥箱内的空气,然后由风扇将热空气吹向袋体材料进行干燥,为控制干燥箱内的温度,箱体内可设置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的上喷码机和下喷码机分别在袋体材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喷码,为保证喷码质量,设置压板组,同时在上、下压板上分别开设上凹槽和下凹槽,避免袋体材料上的标码与压板接触而破坏标码,该喷码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干燥箱的设置可快速有效地干燥标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热风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风干燥双面喷码装置,包括机架1及热风干燥箱2,所述机架1两端分别设置有送料辊3和出料辊4,所述送料辊3和出料辊4输送有制作包装袋的袋体材料5,所述机架1上依次设置有支架组6和第一凹槽7,所述支架组6沿袋体材料5的输送方向布置,支架组6上固设有压板组8和上喷码机9,所述压板组8包括上压板81和下压板82,所述上压板81和下压板82分别置于袋体材料5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压板81靠近送料辊3的一端开有斜口812,上压板81上设置有上喷墨孔811,所述上喷码机9的安装高度高于上压板81,且上喷码机9的喷码头正对上喷墨孔811,所述下压板82上开设有下喷墨孔821,所述机架1正对下喷墨孔82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10,所述第二凹槽10内设置下喷码机11,所述下喷码机11的喷码头正对下喷墨孔821,所述热风干燥箱2设置在第一凹槽内7,热风干燥箱2与袋体材料5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缺口12,袋体材料5贯穿热风干燥箱2,机架1下方设置有热风干燥箱的配电箱21。

所述上压板81上设置有上凹槽813,所述上凹槽813自上喷墨孔811处沿袋体材料5输送方向延伸,所述下压板82上设置下凹槽822,所述下凹槽822自下喷墨孔821处沿袋体材料5输送方向延伸。

所述上凹槽813与上喷墨孔811同宽,所述下凹槽822与下喷墨孔821同宽。

所述热风干燥箱2包括下箱体22和一侧边与下箱体22铰接的上箱体23,所述下箱体22与袋体材料5垂直的侧壁上开设缺口12,下箱体22内设置下隔板24,所述下隔板24上设置有下风孔25,所述下隔板24远离袋体材料5的一侧设置有风扇28,下隔板24朝向袋体材料5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电热管29,所述上箱体23内设置有上隔板26,所述上隔板26上开设有上风孔27,上隔板26远离袋体材料5的一侧设置有风扇28,上隔板朝向袋体材料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电热管29。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