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印机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其中一种移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导轨92通过立柱96以及横梁91架设在印版台95以及承印台97上。印头93在印版台95吸取油墨然后沿导轨92移至承印台97上对承印物98进行印刷。而该移印机在印刷作业时,刮刀94沿横梁92往复移动从而在印版台95上反复刮取油墨时会引起部分油墨飞溅至移印机的底座99、支柱96及其他部位,从而造成移印机的脏污;此外油墨亦会飞溅至承物台97及承印物98上,从而造成印刷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油墨飞溅至移印机及承印物的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包括后防护挡板、左侧板、右侧板、左防护挡板、右防护挡板、前限位边条;
所述左侧板以及所述右侧板的第一端分别竖直安装于所述后防护挡板的前面的左右两侧,
所述左防护挡板以及所述右防护挡板分别水平安装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顶面,
所述前限位边条横跨安装于所述左侧板以及所述右侧板的第二端的上面;
所述后防护挡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左防护挡板、所述右防护挡板以及所述前限位边条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置移印机的腔体;
所述后防护挡板的高度高于移印机的印头的运行高度;
所述后防护挡板中部开设有避空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在使用时,将移印机置于空腔内从而使该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罩设在移印机上,可以抵挡刮刀在刮取油墨时所引起的油墨飞溅至移印机上或承印物上,从而避免移印机以及承印物脏污,从而保持了移印机的整洁以及印刷的品质,提高印刷良品率。
说明书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其中一种移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包括后防护挡板1、左侧板21、右侧板22、左防护挡板31、右防护挡板32、前限位边条4;左侧板21以及右侧板22的第一端分别竖直安装于后防护挡板1的前面的左右两侧,左防护挡板31以及右防护挡板32分别水平安装于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的顶面,前限位边条4横跨安装于左侧板21以及右侧板22的第二端的上面;后防护挡板1、左侧板21、右侧板22、左防护挡板31、右防护挡板32以及前限位边条4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置移印机的腔体5;后防护挡板1的高度高于移印机的印头的运行高度;后防护挡板1中部开设有避空位11。
同时参照图1,该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在使用时,将移印机置于空腔5内从而使该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罩设在移印机上,后防护挡板1的高度高于印头93的运行高度;左侧板21、右侧板22、左防护挡板31、右防护挡板32的高度根据印版台95进行设置;避空位11的尺寸设置用于避开印版台95;前限位边条4的底面与印版台95同平或低于,顶面高于印版台95;由此,该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可以抵挡刮刀94在刮取油墨时所引起的油墨飞溅至移印机上或承印物98上,从而避免移印机以及承印物98脏污,从而保持了移印机的整洁以及印刷的品质,提高印刷良品率。
进一步的,该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还包括安装于左防护挡板31下面以及左侧板21内侧的左支撑板61,安装于右防护挡板32下面以及右侧板22内侧面的右支撑板62。该左支撑板61以及右支撑板62的根据移印机的结构进行设置,在不妨碍移印机作业的前提下可使该移印机的整体结构更加坚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的后防护挡板1、左侧板21、右侧板22、左防护挡板31、右防护挡板32、前限位边条4、左支撑板61、右支撑板62之间通过螺丝7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左侧板11以及右侧板22通过活页8与后防护挡板1连接。由于需要对移印机进行维护及保洁,故左侧板11以及右侧板22通过活页8与后防护挡板1连接,如此,将左侧板11以及右侧板22上的螺丝卸下之后,方便将左侧板11以及右侧板22活页8打开,同时亦方便左侧板11以及右侧板22合上。
本实施例中,后防护挡板1、左侧板21、右侧板22、左防护挡板31、右防护挡板32、前限位边条4、左支撑板61、右支撑板62均为黑色电木板。电木板也称作胶木板、酚醛层压纸板,电路板的颜色选用黑色,由此可使该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与移印机的整体颜色一致,使作业区域更加美观整洁,清洁更加方便;借助于电木板的良好机械强度、绝佳的防静电功能、中级电气绝缘性,可使该移印机油墨飞溅防护罩整体更加坚固,同时有效防止电气故障。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