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开关门装置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614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开关门装置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开关门装置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文字数码喷印设备打印平台是敞开的且都有安装有雷射感器,雷射传感器安装在机器机架平台的两侧,安装的位置为打印平台和打印头小车的中间间隙处,打印平台移动到打印头小车的下方时要经过雷射传感器的照射,如果超过设定的高度,雷射传感器会给机器的总控制主机发出信号,让打印平台停止移动,由于打印平台是敞开的,在打印过程中,如果有异物掉到台面上,或者操作人员不小心碰到雷射线,打印平台就会停止移动,因而会给喷印造成一定的干扰。

打印头进行喷印时,打印头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打印头上有很多喷孔,且单个喷孔直径只35微米,这样就会对工作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如果空气有一定量的粉尘或其他杂物就容易造成喷孔堵塞,严重地甚至会造成打印头的报废,而打印头的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对打印平台提供一种防护装置,以防止灰尘、异物等落入打印平台内,并防止操作人员误触雷射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开关门装置及打印机,旨在解决需要对打印平台进行防护以防止异物、灰尘等落入打印平台内对喷印造成干扰及对打印头的喷孔造成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开关门装置,其包括左侧门、与所述左侧门对称设置的右侧门、与所述左侧门连接以控制所述左侧门滑移的左侧门控制组件及与所述右侧门连接以控制所述右侧门滑移的右侧门控制组件,所述左侧门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左侧门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一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导轨滑移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左侧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一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平行设于打印机的机架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气缸组件,所述第一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门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右侧门一端连接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一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滑块沿所述第一导轨滑移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右侧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气缸组件,所述第二气缸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一支撑架均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架并排间隔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二支撑架并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缸组件和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为并排倒置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第一活塞杆靠近所述左侧门设置,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第二活塞杆靠近所述右侧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横梁。

具体地,所述两个第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一第二连接横梁。

一种打印机,其包括上述的自动开关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开关门装置,其通过设置左侧门、右侧门,并设置了控制左侧门滑移的左侧门控制组件及控制右侧门滑移的右侧门控制组件,其中左侧门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滑块和左侧门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左侧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一第二导轨上,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平行设于打印机的机架上,即左侧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连接,而左侧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连接,第一支撑架可由一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沿第一导轨滑移,从而实现带动与之连接的左侧门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移,以实现自动开关门,从而通过左侧门和右侧门的防护,可防止灰尘、异物等落入打印平台内,及防止操作人员误触雷射线,且既能在打印平台进行喷印时对其提供防护,喷印完成之后亦不妨碍从打印平台上取出喷印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开关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开关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开关门装置装设于打印平台上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开关门装置的各相关示意图,其包括左侧门1、与左侧门1对称设置的右侧门2、与左侧门1连接以控制左侧门1滑移的左侧门控制组件3及与右侧门2连接以控制右侧门2滑移的右侧门控制组件4,其中,左侧门控制组件3包括第一导轨31、与第一导轨3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32、与第一滑块32和左侧门1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撑架33,第一支撑架33与一驱动第一支撑架33和第一滑块32沿第一导轨31滑移的第一驱动机构34连接,左侧门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5,第二滑块5滑动连接于一第二导轨(图未示出)上,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平行设于打印机的机架上。这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4可带动第一支撑架33和与第一支撑架33连接的第一滑块32可沿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滑移,而第一支撑架33又与左侧门1一端连接,左侧门1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5连接,从而可实现带动左侧门1沿第一导轨31和所述第二导轨滑移,通过控制第一驱动机构34即可实现左侧门1的自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开关门装置,其通过设置左侧门1、右侧门2,并设置了控制左侧门1滑移的左侧门控制组件3及控制右侧门2滑移的右侧门控制组件4,其中左侧门控制组件3包括第一导轨31、与第一导轨3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32、与第一滑块32和左侧门1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撑架33,左侧门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5,第二滑块5滑动连接于一第二导轨上,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平行设于打印机的机架上,即左侧门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32和第二滑块5连接,而左侧门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33连接,第一支撑架33可由一第一驱动机构34带动沿第一导轨31滑移,从而实现带动与之连接的左侧门1沿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滑移,以实现自动开关门,从而通过左侧门1和右侧门2的防护,可防止灰尘、异物等落入打印平台内,及防止操作人员误触雷射线,且既能在打印平台进行喷印时对其提供防护,喷印完成之后亦不妨碍从打印平台上取出喷印介质。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驱动机构34可为一第一气缸组件。所述第一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341和第一活塞杆342,第一支撑架33与第一活塞杆342的端部连接,从而第一支撑架33可随第一活塞杆342的活塞运动而滑移。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同样地,右侧门控制组件4可包括与第一导轨31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41、与第三滑块41和右侧门2一端连接的第二支撑架42,第二支撑架42与一驱动第二支撑架42和第三滑块41沿第一导轨31滑移的第二驱动机构43连接,右侧门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滑块6,第四滑块6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这样,通过第二驱动机构43可带动第二支撑架42和第三滑块41沿第一导轨31滑移,而右侧门2与第二支撑架42和第三滑块41连接,从而可带动右侧门2沿第一导轨31和所述第二导轨滑移,以实现右侧门2的自动开关。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3可为第二气缸组件,具体地,第二气缸组件包括第二气缸431和第二活塞杆432,第二支撑架42与第二活塞杆432的端部连接,从而第二支撑架42可随第二活塞杆432的活塞运动实现滑移。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滑块32和第一支撑架33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架33并排间隔设置,从而可使得左侧门1相对第一导轨31的力矩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可更稳固地沿第一导轨31滑移。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三滑块41和第二支撑架42亦可设置两个,且该两个第二支撑架42并排间隔设置,这样可使得右侧门2更稳固地沿第一导轨31滑移。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二气缸组件和第一气缸组件可为并排倒置设置,第一气缸组件的第一活塞杆342朝向左侧门1,第二气缸组件的第二活塞杆432朝向右侧门2,这样,不仅可减小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同时,还可使得与第一气缸组件连接的左侧门1实现向左移动时为开门状态,与第二气缸组件连接的右侧门2实现向右移动时为开门状态,从而便于左侧门1和右侧门2的快速开启和关闭。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两个第一支撑架33之间设置有一第一连接横梁36。从而可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架33实现联动状态,以使得第一驱动机构34可更稳固地控制左侧门1的开启和关闭。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同样地,两个第二支撑架42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连接横梁44。从而可使得两个第二支撑架42实现联动状态,以使得第二驱动机构43可更稳固地控制右侧门2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其包括上述的自动开关门装置,通过上述自动开关门装置,其可对打印平台进行防护,从而可防止灰尘、异物等落入打印平台内,也可防止操作人员误触机架上的雷射传感器所发出的雷射线而对喷印造成干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