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的印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114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胶印机的印刷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具体涉及胶印机的印刷机构。



背景技术:

胶印机是一种平版印刷机,印刷时印刷图文从版滚筒的印版上先印到转印滚筒的橡皮布上,然后再由转印滚筒转印到纸张上。胶印机的印刷机构具有版滚筒、转印滚筒和压印滚筒,三个滚筒配合完成纸张印刷。

卷筒料胶印机是印刷卷筒材料的胶印机,现有的印刷方式是间歇式胶印印刷。即无论印刷品图案长度如何变化,版滚筒与转印滚筒的外径是固定不变的,当印刷品的印刷图案长度变化时,版滚筒的最大可印刷周长与印刷品的印刷图案长度出现不相等,在印刷图案长度小于版滚筒最大可印刷长度时,印刷出来的纸张上相邻两印刷图案之间产生较大的空白(无印刷图案区域),这不利于印刷会造成较大的浪费。为了能够实现较理想的印刷,在版滚筒和转印滚筒上分别设计有缺口,两缺口相应同步设置,当转印滚筒上的缺口朝向压印滚筒时,印刷品(如纸张、薄膜)在前后牵引动力驱动下回退消除纸张上的印刷空白,正向运行则进行印刷,形成一进一退的间歇式印刷方式,这种印刷方式明显的印刷缺陷是:一方面导致印刷速度提不上去,影响印刷效率;另一方面使印刷品受到的张力不平稳,容易产生拉伸变形,影响印刷精度和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更换不同外径的版滚筒和转印滚筒,使版滚筒和转印滚筒的外表面周长(即筒面)与印刷品的印刷图案长度对应,印刷时无需回退,印刷品走料平稳,可提高印刷速度和印刷效率,提高印刷精度和印刷效果的胶印机的印刷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胶印机的印刷机构,包括有版滚筒、转印滚筒和压印滚筒,其特征在于:版滚筒套设在版轴上,转印滚筒套设在转印轴上,压印滚筒在机架上进行转动设置,版滚筒与转印滚筒对应匹配,版滚筒与转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版轴在机架上进行转动设置,转印轴绕其轴心线转动设置,转印轴的轴心线的位置在转印轴运行轨迹上进行调节设置,选用不同规格外径的转印滚筒时,调节转印轴轴心线在转印轴运行轨迹上的位置,使不同规格外径的转印滚筒均与压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

机架上设有曲线槽,曲线槽形成转印轴运行轨迹,转印滚筒的转印轴通过安装座设置在曲线槽上,转印滚筒的转印轴在安装座上转动设置,安装座在曲线槽上位置调节设置。

转印轴运行轨迹为圆弧轨迹,任选三个不同规格外径的转印滚筒,该圆弧轨迹上对应具有转印轴的三个轴心线位置,在三个轴心线位置上的转印滚筒分别与压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

三个不同规格外径分别选取最大外径、最小外径以及中间外径。

压印滚筒在机架上的径向位置进行调节设置。

转印轴设置在摆臂上转动,摆臂在机架上摆动设置,摆臂摆动形成转印轴运行轨迹的圆弧轨迹并且使转印轴的轴心线在该圆弧轨迹上进行位置调节。

摆臂通过摆臂轴设置在机架上摆动,摆臂轴在机架上的径向位置进行调节设置。

摆臂由驱动装置带动在机架上绕摆臂轴进行往复摆动,该驱动装置包括有推杆、顶杆、气缸传动装置和丝杆传动装置,气缸传动装置包括有气缸,丝杆传动装置包括有丝杆、丝母和滑块,丝母设置在滑块上,丝杆由动力源驱动传动丝母带动滑块在机架上升降,推杆铰接在摆臂上,顶杆铰接在滑块上,推杆与顶杆相互铰接,推杆或/和顶杆还与气缸传动连接。

气缸采用双行程气缸或双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杆、顶杆铰接在一起,气缸在气缸座上摆动设置。

机架上设有版滚筒更换口,在版滚筒更换口上配设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内设有轴承与版轴配合;机架上设有转印滚筒更换口,摆臂位于转印滚筒更换口侧部,摆臂上设有第二端盖,第二端盖设置在摆臂的端盖安装口上,第二端盖内设有轴承与转印轴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胶印机的印刷机构可以更换不同外径规格的版滚筒和转印滚筒,实现不同印刷图案长度的印刷,并确保卷筒纸上的印刷图案各单元间连续(空白几乎没有),卷筒纸使用率提升且卷筒纸无需回退,有效提高印刷速度和印刷效率,且不会影响纸张走纸,纸张张力平稳,可提高印刷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

图3为图1中B-B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方式中胶印机的印刷机构,包括有版滚筒1、转印滚筒4和压印滚筒2,通过三个滚筒配合实现纸张印刷。版滚筒1套设在版轴16上,转印滚筒套4设在转印轴21上,因此可以在轴更换不同外径规格的版滚筒和转印滚筒。轴和滚筒之间设置定位销和缺口进行相互定位配合,确保轴与滚筒之间无相对滑动。也可以在滚筒内孔设置弹性层,在轴上设置气孔,通过气源、气阀控制气孔吹气,滚筒套设在轴上时,轴气孔将吹气涨开滚筒内孔的弹性层,滚筒套设到位后,停止气孔吹气,滚筒内孔弹性层收缩抱紧在轴。

压印滚筒2在机架上进行转动设置,压印滚筒配置电机19(如伺服电机)驱动进行转动,版滚筒1与转印滚筒4对应匹配,即转印滚筒4的筒面对应匹配版滚筒1上的图案单元N倍,N为正整数,优选一倍或二倍,以便印刷图案转移。比如版滚筒1与转印滚筒4规格(一般指外径)相同或略微偏差,转印滚筒4的筒面刚好能够对应匹配版滚筒1上的一个图案单元(一倍关系);或者使转印滚筒4筒面(即外表面周长)对应二个的版滚筒上的图案单元(二倍关系)。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倍关系,将选用规格相同的版滚筒与转印滚筒。

版滚筒1与转印滚筒4保持压接对滚,版滚筒上的图案将转印到转印滚筒上,版轴16在机架3上进行转动设置,版轴16配置电机13(如伺服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版轴上的版滚筒进行转动。转印轴21绕其轴心线转动设置,转印轴21配置电机20(如伺服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转印轴21上的转印滚筒4进行转动,转印轴21的轴心线的位置在转印轴运行轨迹40上进行调节设置,选用不同规格外径的转印滚筒时,调节转印轴21轴心线在转印轴运行轨迹40上的位置,使不同规格外径的转印滚筒4均与压印滚筒2保持压接对滚。转印滚筒与版滚筒外径对应匹配,并保持压接对滚,同时转印滚筒与压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因此印刷不同长度的图案时,就可以更换相对应的版滚筒和转印滚筒,再调节转印轴的轴心线位置,让转印滚筒与版滚筒保持压接对滚、转印滚筒与压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卷筒纸上的印刷图案各单元间连续,卷筒纸使用率提升且卷筒纸无需回退,有效提高印刷速度和效率,且纸张张力平稳,走料稳定。

机架3上设有曲线槽,如在机架3的墙板上开设曲线槽,曲线槽形成转印轴运行轨迹,转印滚筒的转印轴21通过安装座设置在曲线槽上,转印滚筒的转印轴在安装座上转动设置,安装座在曲线槽上位置调节设置,通过调整安装座在曲线槽上的位置调节转印轴轴心线在转印轴运行轨迹上的位置。

将转印轴运行轨迹40设置为圆弧轨迹,任取三个不同规格外径的转印滚筒,该圆弧轨迹上相对应具有转印轴的三个轴心线位置,即三个轴心线位置对应三个不同规格外径的转印滚筒的安装位置,在三个轴心线位置上的转印滚筒分别与压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理想状态为保持外切)。三个轴心线位置刚好能够确定圆弧轨迹,圆弧轨迹上确保三个规格的转印滚筒能够与版滚筒以及压印滚筒保持保持压接对滚。圆弧轨迹上分别在这三个轴心线位置的附近的其它位置,通过施加不同压力,也能够让其它规格(任取三个规格之外)外径的转印滚筒与压印滚筒和版辊筒保持压接对滚。三个不同规格外径可以分别选取最大外径、最小外径以及中间外径,比如245mm、145mm、200mm。

压印滚筒2在机架3上的径向位置进行调节设置,即能够改变调整压印滚筒2在机架上径向位置。在压印滚筒初始位置处,初始位置是指在压印滚筒进行位置调整之前,位于三个轴心线位置上的转印滚筒分别与初始位置处压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调节设置可以将压印滚筒2的中心转轴设置在偏心轴套23上,通过调整偏心轴套在机架上的位置从而对压印滚筒进行径向位置调节。将转印轴运行轨迹40设置为圆弧轨迹,很难确保除圆弧轨迹的三个轴心线位置之外的转印轴上的转印滚筒同时与版滚筒以及压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通过对压印滚筒进行径向外置调节,则可以确保各个滚筒之间压接对滚。

圆弧轨迹可以为在机架上设置圆弧槽的形式。本实施例中,将以摆臂5、24的形式,具体为,将转印滚筒的转印轴21设置在摆臂5、24(分左右摆臂)上转动,转印轴21绕其轴心线转动,摆臂5、24在机架3上摆动设置,摆臂5、24摆动形成圆弧轨迹,即转印轴运行轨迹40,通过摆动使转印轴21的轴心线在该圆弧轨迹上进行位置调节。

采用摆臂形式形成的圆弧轨迹同样存在三个轴心线位置刚好能够确定圆弧轨迹,圆弧轨迹上至少确保三个规格的转印滚筒能够与版滚筒以及压印滚筒保持保持压接对滚(理想状态为保持外切),至少能够实现三个规格的调节。三个规格的附近也能够通过压力调节保持压接对滚,但是圆弧轨迹上的其它位置的转印轴上的转印滚筒难以同时与版滚筒以及压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为确保各个滚筒之间压接对滚,除了对压印滚筒在机架上的径向位置进行调节设置外,也可以对圆弧轨迹进行调节设置,调节设置还能改变调节滚筒间的印刷压力大小。比如,摆臂5、24通过摆臂轴22设置在机架3上摆动,摆臂轴22在机架3上的径向位置进行调节设置,即能够改变调整摆臂轴22在机架上径向位置,在摆臂轴22初始位置处,初始位置是指在摆臂轴进行位置调整之前,位于三个轴心线位置上的转印滚筒分别与压印滚筒保持压接对滚,通过对摆臂轴的径向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圆弧轨迹进行位置调节。调节设置可以将摆臂轴设置在偏心轴套上,通过调整偏心轴套在机架上的位置从而对摆臂轴进行径向位置调节。

摆臂5、24由驱动装置带动在机架3上绕摆臂轴进行往复摆动,该驱动装置可以直接采用气缸顶推摆臂或采用丝杆配电机驱动摆臂摆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将采用如下结构:该驱动装置包括有推杆6、顶杆8、气缸传动装置和丝杆传动装置,气缸传动装置包括有气缸,丝杆传动装置包括有丝杆11、丝母和滑块9,丝母设置在滑块9上,丝杆11由动力源12(如伺服电机、力矩电机)驱动传动丝母带动滑块9在机架上升降,机架上设置导轨7供滑块进行升降,推杆6铰接在摆臂5上,顶杆8铰接在滑9块上,推杆与顶杆相互铰接,推杆与气缸传动连接或者顶杆与气缸传动连接或者推杆和顶杆之间的铰接点与气缸传动连接,由气缸配合驱动推杆和顶杆动作。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工作时,动力源12驱动丝杆,丝杆11传动丝母带动滑块9在机架上升降,滑块将通过顶杆、推杆以及气缸配合带动摆臂来回摆动,初步到位后,动力源停止驱动丝杆,气缸通气源加压顶住摆臂,通过气缸的气压变化调节,能够调节摆臂上转印滚筒保持与压印滚筒和版滚筒压接对滚的压力。当丝杆传动装置的滑块通过丝杆和丝母升降锁定在机架上后,能避免印刷时转印滚筒跳动、抖动,避免出现墨杠现象。气缸采用双行程气缸或双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杆、顶杆铰接在一起,气缸在气缸座上摆动设置,气缸采用双行程气缸或双气缸能够进行双行程工作,双行程中可以设置一个小行程,可以在进行摆臂小行程摆动,将转印滚筒与其它两滚筒分开,进行检修或调试等。图中采用双气缸25、26。

机架3上设有版滚筒更换口,在版滚筒更换口上配设第一端盖17,第一端盖17内设有轴承18与版轴16配合;机架3上设有转印滚筒更换口15,摆臂5位于转印滚筒更换口15侧部,本实施例中为外侧,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内侧。摆臂5上设有第二端盖27,第二端盖设置在摆臂的端盖安装口上,第二端盖27内设有轴承10与转印轴21配合,还可以在墙板上设有槽供摆臂上的转印轴活动。本实施例中摆臂5、24分设在机架墙板的左右两侧,版滚筒更换口、转印滚筒更换口均位于右侧的机架墙板上,右侧摆臂5上设置端盖安装口供第二端盖27安装。以摆臂为例进行换滚筒工作说明,换滚筒的时候,摆臂摆动至转印滚筒更换口的位置,将右侧摆臂上的第二端盖拆下与转印轴分离,拆下分离后摆臂再摆动让出转印滚筒更换口的位置,就可以将转印轴上的转印滚筒进行更换,更换完后摆臂摆动至转印轴处重新将第二端盖装上与转印轴配合;另外墙板上第一端盖打开,从版滚筒更换口处将版滚筒从版轴上拆下进行更换,更换后再将第一端盖重新装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