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装机械印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121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装机械印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印码装置的技术领域,是一种袋装机械印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对水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水泥从生产原物料控制、过程控制到出厂控制、每个环节都必须不容有误,为保证出厂水泥袋装的各项指标合格有效及后期使用追溯,出厂水泥的编号必须完整及符合要求。随着电子产品的工业广泛应用,现在的电子打印机,在水泥袋装环境不是很优越的前提下,使用效果差,维修成本高,比如:喷头堵塞、感应失灵,就会导致出厂水泥袋装印码短期内没有编号和生产日期,发生出厂袋装水泥的质量事故造成客户投诉及质量纠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袋装机械印码装置,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之不足,有效解决了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电子打印机存在喷头易堵塞、感应失灵、工作效率低、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袋装机械印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固定支架、油墨桶、至少设有三个圆孔的支撑板、至少含有一个凹槽的主动轮、机械限位杆、导油管、外周设有毛毡的从动轮、至少一个与主动轮凹槽相配套使用且刻有数字的橡胶模块;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固定支架下方,并贯穿固定支架;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架、输送皮带、输送电机,所述输送支架垂直于固定支架安装,所述输送皮带固定安装在输送支架上,所述输送电机固定安装在输送支架一端下部;所述固定支架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垂直板、第一铰接装置、固定杆、第二铰接装置,所述垂直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端中间位置,第一铰接装置固定安装在垂直板上,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的上面一侧,所述第二铰接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上;所述油墨桶固定放置在固定支架上面;所述支撑板的左端通过第一铰接装置与垂直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右端与主动轮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在一起;所述机械限位杆一端与第二铰接装置相连接,机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通过第二连接轴与支撑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导油管一端与油墨桶相连通,所述导油管的另一端抵在毛毡表面上。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左进一步的优化或/和改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限位杆上设有伸缩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管呈锥形且在导油管的左端设有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在使用时将需要的橡胶模块安装在主动轮的凹槽内,并通过导油管上将油墨引导并浸润从动轮外围的毛毡,开启输送电机将需要印码的水泥袋放置在输送皮带上并与主动轮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且主动轮与输送皮带之间的垂直高度小于水泥袋的厚度,将水泥袋向前输送过程中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在转动过程中将毛毡上的油墨印在事先安装在凹槽内的橡胶模块上,在主动轮转动过程中把需要印刷的内容印在了水泥带上,整个过程方便快捷,适用于水泥及其他袋装需编码的生产企业,利用袋装自身传动进行印码,机构简单,成本底,免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电子喷码机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为支撑板与固定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板与主动轮、从动轮连接侧视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固定支架,2油墨桶,3为支撑板,4为主动轮,5为机械限位杆,6为导油管,7为毛毡,8为从动轮,9为橡胶模块,10为输送支架,11为输送皮带,12为输送电机,13为垂直板,14为第一铰接装置,15为固定杆,16为第二铰接装置,17为第一连接轴,18为第二连接轴,19为截止阀,20为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都是根据说明述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3、4所示,一种袋装机械印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固定支架1、油墨桶2、至少设有三个个圆孔的支撑板3、至少含有一个凹槽的主动轮4、机械限位杆5、导油管6、外周设有毛毡7的从动轮8、至少一个与主动轮4凹槽相配使用且套刻有数字的橡胶模块9;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固定支架1下方,并贯穿固定支架1;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架10、输送皮带11、输送电机12,所述输送支架10垂直于固定支架1安装,所述输送皮带11固定安装在输送支架10上,所述输送电机12固定安装在输送支架10一端下部;所述固定支架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垂直板13、第一铰接装置14、固定杆15、第二铰接装置16,所述垂直板13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1上端中间位置,第一铰接装置14固定安装在垂直板13上,所述固定杆15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1的上面一侧,所述第二铰接装置16固定安装在固定杆15上;所述油墨桶2固定放置在固定支架1上面;所述支撑板3的左端通过第一铰接装置14与垂直板13相连接,所述支撑板3的右端与主动轮4通过第一连接轴17连接在一起;所述机械限位杆5一端与第二铰接装置16相连接,机械限位杆5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轴14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8通过第二连接轴18与支撑板3连接在一起,所述导油管6一端与油墨桶2相连通,所述导油管6的另一端抵在毛毡7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在使用时将需要的橡胶模块9安装在主动轮4的凹槽内,并将通过油管6将油墨引导并浸润从动轮8外围的毛毡7,开启输送电机12将需要印码的水泥袋放置在输送皮带11上并与主动轮4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且主动轮4与输送皮带11之间的垂直高度小于水泥袋的厚度,将水泥袋向前输送过程中带动主动轮4转动,主动轮4转动带动从动轮8转动,从动轮8在转动过程中将毛毡7上的油墨印在事先安装在凹槽内的橡胶模块9上,在主动轮4转动过程中把需要印刷的内容印在了水泥带上,整个过程方便快捷,适用于水泥及其他袋装需编码的生产企业,利用袋装自身传动进行印码,机构简单,成本底,免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电子喷码机维修成本。

下面对上述一种袋装机械打码装置做进一步的优化或/和改进:

如图1、2所示,所述机械限位杆5上设有伸缩装置20。这里设置伸缩装置20是为了适应更多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包装袋的厚度调整主动轮4与输送皮带11之间的垂直净高度,完成不同情况的打码工作。

如图1、2所示,所述导油管6呈锥形且在导油管6的左端设有截止阀19。根据实际需要,将导油管6设置成锥形状,是为了在导油管6向毛毡7输送油墨的过程循序渐进,避免了油墨输送过急毛毡7不能及时吸收造成油墨洒落在输送皮带11上或水泥袋上,造成浪费的同时也影响了水泥袋打码的整齐清析度。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的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