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环保包装膜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4426发布日期:2019-08-13 19:1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环保包装膜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凹版印刷包装膜的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环保包装膜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越来越关注,食品行业由此提升了一系列的检测标准,食品相关行业也相应提升标准,食品包装业相应要求增加检测项目。我国国标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规定,溶剂残留总量不得超过5mg/㎡,苯类溶剂不得检出(检出限为0.01mg/㎡)。食品接触用材料树脂应符合gb4806.6-2016,食品软包装行业使用的材料尤其液体材料由于很多需要使用一定的稀释溶剂,在生产完成后有微量的残留无法完全挥发,这些稀释剂有一定的气味,在客户使用中为保证产品不被消费者“嫌弃”从而影响自己的销量、信誉,就会要求包装行业消除这种气味。

而作为食品包装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却避免不了使用这些容易产生异味的材料,当过程控制有些微偏差时或是有时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可控制时,就会产生溶剂残留超标,进而产生异味,对户品质量是直接的损害,对企业更是造成了经济损失。显而易见的是,控制了溶剂残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异味问题,而行业内在控制溶剂残留一般都从自身的生产过程例如生产速度、温度等着手,或通过改善生产那环境来改善,这些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起不到根本作用,且由于改变生产工艺也存在降低生产效率或由于使用高温度而产品变形等其他质量问题,改善环境投入成本高,效果也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残留、无异味且加工工艺较为简单的新型环保包装膜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环保包装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1)先选配水性油墨;选用40%水性聚氨酯树脂、20-30%的有机颜料、5-10%无水乙醇、1-2%水性助剂,20-30%离子水;

(2)印刷前进行凹印制版,控制网穴的深度,控制网穴深度在85线/inch-100线/inch,23-28um深;

(3)印刷步骤,其印刷液的配比为:液态原料的使用比例(重量比)为水性环保油墨:无水乙醇:自来水=1:0.5-0.9:0.6-0.8,控制印刷烘箱温度在70-80℃,二段烘箱温度在75-85℃,进排风风速控制在20m/s以上,进排风量控制在≥6000m3/h;

(4)复合步骤:印刷后的膜放置在第一放卷辊上,第一放卷辊上的膜涂布水性粘合剂来进行粘合,再经烘道烘干水分,与第二放卷辊(一般为vmcpp膜、pe膜等材质)进行粘合;烘道烘干的温度控制在一区65℃、二区85℃、三区90℃,其进排风的风速控制在≥20m/s;或在第一放卷辊上的膜涂布使用无溶剂粘合剂来进行粘合。

进一步所述的无溶剂粘合剂的重量比配比为异氰酸酯预聚体:羟基聚氨酯化合物=100:75-80。

进一步所述的水性助剂为byk助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友好环境,其低残留、无异味;适用范围广;采用水性油墨工艺后,溶剂残留检测值均低于0.5mg/㎡,经两段烘箱高温加热后对比溶剂型油墨工艺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溶剂残留比例,且气味明显减少。使用水性油墨印刷,较传统溶剂型油墨印刷,voc排放大幅降低,缓解环境治理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艺加工出的环保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环保包装膜的生产工艺,(1)先选配水性油墨;选用40%水性聚氨酯树脂、30%的有机颜料、5%无水乙醇、1%水性助剂,24%离子水;

(2)印刷前进行凹印制版,控制网穴的深度,控制网穴深度在85线/inch,23um深度;(3)印刷步骤,其印刷液的配比为:液态原料的使用比例(重量比)为水性环保油墨:无水乙醇:自来水=1:0.5:0.6,控制印刷烘箱温度第一段在在70℃,二段烘箱温度在75℃,进排风风速控制在20m/s以上,进排风量控制在≥6000m3/h;(4)复合步骤:印刷后的膜放置在第一放卷辊上,第一放卷辊上的膜涂布水性粘合剂,再经烘道烘干水分,与第二放卷辊(一般为vmcpp膜、pe膜等材质)进行粘合;烘道烘干的温度控制在一区65℃、二区85℃、三区90℃,其进排风的风速控制在20m/s。

本发明工艺所述加工出的环保包装膜的结构是:从上至下依次为:印刷层1,油墨层2,胶水层3,热封层4(参考图1)。

实施例2,

一种新型环保包装膜的生产工艺,(1)先选配水性油墨;选用40%水性聚氨酯树脂、20%的有机颜料、10%无水乙醇、1%水性助剂,29%离子水;(2)印刷前进行凹印制版,控制网穴的深度,控制网穴深度在90线/inch,24um深度;(3)印刷步骤,其印刷液的配比为:液态原料的使用比例(重量比)为水性环保油墨:无水乙醇:自来水水=1:06:0.7,控制印刷烘箱温度第一段在75℃,二段烘箱温度在80℃,进排风风速控制在25m/s以上,进排风量控制在≥6000m3/h;(4)复合步骤:印刷后的膜放置在第一放卷辊上,第一放卷辊上的膜涂布水性粘合剂,再经烘道烘干水分,与第二放卷辊(一般为vmcpp膜、pe膜等材质)进行粘合;烘道烘干的温度控制在一区65℃、二区85℃、三区90℃,其进排风的风速控制在≥20m/s。

实施例3,

一种新型环保包装膜的生产工艺,(1)先选配水性油墨;选用40%水性聚氨酯树脂、20%的有机颜料、8%无水乙醇、2%水性助剂,30%离子水;(2)印刷前进行凹印制版,控制网穴的深度,控制网穴深度在95线/inch,27um深;(3)印刷步骤,其印刷液的配比为:液态原料的使用比例(重量比)为水性环保油墨:无水乙醇:自来水=1:0.9:0.7,控制印刷烘箱温度在80℃,二段烘箱温度在85℃,进排风风速控制在24m/s,进排风量控制在≥6000m3/h;(4)复合步骤:印刷后的膜放置在第一放卷辊上,第一放卷辊上的膜涂布无溶剂粘合剂来进行粘合,(无溶剂粘合剂的重量比配比为异氰酸酯预聚体:羟基聚氨酯化合物=100:75)再经烘道烘干水分,与第二放卷辊(一般为vmcpp膜、pe膜等材质)进行粘合;烘道烘干的温度控制在一区65℃、二区85℃、三区90℃,其进排风的风速控制在≥20m/s。

实施例4,

一种新型环保包装膜的生产工艺,(1)先选配水性油墨;选用40%水性聚氨酯树脂、25%的有机颜料、5%无水乙醇、2%水性助剂,28%离子水;

(2)印刷前进行凹印制版,控制网穴的深度,控制网穴深度在100线/inch,26um深;(3)印刷步骤,其印刷液的配比为:液态原料的使用比例(重量比)为水性环保油墨:无水乙醇:自来水=1:0.8:0.7,控制印刷烘箱温度在70℃,二段烘箱温度在85℃,进排风风速控制在25m/s,进排风量控制在≥6000m3/h;(4)复合步骤:印刷后的膜放置在第一放卷辊上,第一放卷辊上的膜涂布无溶剂粘合剂来进行粘合,(无溶剂粘合剂的重量比配比为异氰酸酯预聚体:羟基聚氨酯化合物=100:80)再经烘道烘干水分,与第二放卷辊(一般为vmcpp膜、pe膜等材质)进行粘合;烘道烘干的温度控制在一区65℃、二区85℃、三区90℃,其进排风的风速控制在≥20m/s。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