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头驱动装置及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8096发布日期:2020-12-08 13:1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印头驱动装置及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印头驱动装置及热敏打印机。



背景技术:

热敏打印机的打印原理的是通过计算机信号驱动打印头将热量传递到色带的碳粉涂层上,使碳粉涂层热熔融而转移到打印介质上,从而形成文字或图案。为了充分确保打印质量,减少打印头的磨损,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打印头需停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例如:当打印机处于关机复位状态时,打印头需处在最高位置(初始位置),确保与色带分离,从而方便更换色带;当打印机处于等待打印状态时,打印头下压至与色带表面相接触的位置,从而缩短打印头与打印介质之间的距离;当打印机处于打印状态时,打印头下压至最低位置,从而将色带以适当的压力压向打印介质,同时控制打印头发热,使色带发热位置的碳粉涂层转印至打印介质上,进而形成打印图案;打印完成后打印头上升到等待打印位置,以等待下一次打印。

由此可知,驱动打印头上下升降的驱动装置是打印头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现有的打印头的驱动装置大多采用电机驱动或者滑台驱动的方式,这些驱动方式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控制成本高和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弊端。

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且能够精准控制打印头升降动作的打印头驱动装置及热敏打印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印头驱动装置及热敏打印机,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印头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上述第一连接臂铰接于打印机的滑块,并通过上述第一驱动件实现上下摆动;上述第二连接臂铰接于上述第一连接臂,并通过上述第二驱动件实现上下摆动,且第二连接臂固设有打印头。

进一步,上述第一连接臂的固定端铰接于打印机的滑块;上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铰接于上述固定端,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固设有上述打印头。

进一步,上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的缸体固设于上述打印机的滑块,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于上述第一连接臂。

进一步,上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的缸体固设于上述第一连接臂,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于上述第二连接臂。

进一步,上述第一驱动件和/或第二驱动件为电动伸缩杆。

一种热敏打印机,包括机架、滑块、色带、打印头和如上述所述的打印头驱动装置;上述滑块通过一滑动机构可左右滑动地设置于机架;上述打印头通过上述打印头驱动装置可上下摆动地设置于滑块;上述色带通过若干色带轴轮设置于上述机架,并位于打印头和打印介质之间。

进一步,上述打印头通过上述第一驱动件在初始位置和第一高度位置之间来回切换,从而实现打印头与色带的接触或分离,并通过上述第二驱动件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来回切换,从而实现色带与打印介质的接触或分离。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根据打印头的工作特性,设计了具有两级驱动机构的打印头驱动装置,每级驱动机构均配设有独立的驱动件,由此能精准地控制打印头在不同高度位置之间来回切换,有助于提高打印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具有结构优化、操作简单、控制难度低和控制成本低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打印头驱动装置突破性地采用两个气缸迭加推动的方式来实现打印头在不同高度位置之间的切换,并且各气缸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控制精度,有效保障打印头的打印性能和打印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打印机处于复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打印机处于等待打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打印机处于打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滑块;21、滑动机构;3、色带;31、色带轴轮;31、色带压轮;4、打印头;5、打印头驱动装置;51、第一连接臂;52、第二连接臂;53、第一驱动件;54、第二驱动件;a、打印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热敏打印机,包括机架1、滑块2、色带3、打印头4和打印头驱动装置5,滑块2通过一滑动机构21可左右滑动地设置于机架1,打印头4通过打印头驱动装置5可上下摆动地设置于滑块2;色带3通过若干色带轴轮31设置于机架1,并位于打印头4和打印介质a之间。

参照图1、图2和图3,具体地,打印头驱动装置5包括第一连接臂51、第二连接臂52、第一驱动件53和第二驱动件54;第一连接臂51铰接于滑块2,并通过第一驱动件53实现上下摆动;第二连接臂52铰接于第一连接臂51,并通过第二驱动件54实现上下摆动,且第二连接臂52固设有打印头4。本实用新型根据打印头4的工作特性,设计了两级驱动机构,每级驱动机构均配设有独立的驱动件,由此能精准地控制打印头在不同高度位置之间来回切换,有助于提高打印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具有结构优化、操作简单、控制难度低和控制成本低等优点。

参照图1、图2和图3,更具体地,第一连接臂51的固定端铰接于打印机的滑块2;第二连接臂52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臂51的固定端,第二连接臂52的另一端固设有打印头4。如此设计可充分优化打印头驱动装置5的空间,使得第一连接臂51和第二连接臂52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布局更加紧凑。

参照图1、图2和图3,作为优选方案:第一驱动件53为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的缸体固设于滑块2;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于第一连接臂51;第二驱动件54为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的缸体固设于第一连接臂51,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于第二连接臂52。当第一气缸动作时,可推动第一连接臂51上下摆动,从而推动第二连接臂52上下摆动,进而使得打印头4在初始位置和第一高度位置之间来回切换,最终实现打印头4与色带3的接触或分离;当第二气缸动作时,可推动第二连接臂52上下摆动,从而使得打印头4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来回切换,最终实现色带3与打印介质a的接触或分离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件53和第二驱动件54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电动伸缩杆等其他能驱动第一连接臂51和第二连接臂52实现上下摆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突破性地采用两个气缸迭加推动的方式来实现打印头在不同高度位置之间的切换,并且各气缸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控制精度,有效保障打印头的打印性能和打印品质。

参照图1、图2和图3,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方式:

(1)当打印机处于关机复位状态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完全缩回,第一连接臂51收放于滑块2上,第二连接臂52收放于第一连接臂51上,打印头4处于初始位置,色带3不与打印头4或者色带压轮32接触。

(2)当打印机处于等待打印状态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将第一连接臂51顶起,进而通过第二连接臂52将打印头4下压至第一高度位置,使得打印头4与色带3表面相接触,并确保色带3与打印介质a不接触。

(3)当打印机处于打印状态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将第二连接臂52顶起,进而将打印头4从第一高度位置下压至第二高度位置,使得色带3与打印介质a表面相接触;同时控制打印头4发热,使色带3发热位置的碳粉涂层转印至打印介质a上,进而形成打印图案;打印完成后第二气缸缩回,使得打印头4上升到等待打印状态的第二高度位置,以等待下一次打印,以此循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