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印刷机印刷版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250425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入印刷机印刷版的装置和方法
在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印版库构成的装置,将印刷版输入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特别用于自动或半自动地更换印版,它具有一个印版输入装置。
欧洲专利申请0435410公开了所述类型的装置。它用于自动更换印版。印版库承接已用过的旧版。为了导出用过的印版,在印版滚筒上的版的端被释放,通过印版滚筒的相应转动其版的一部分推入印版库中,该版另一端由印版滚筒的夹持装置释放,借助版导出装置整个印版进入印版库中,然后借助版输入装置使新的将要使用的印版离开印版库,印版的一端首先插入印版滚筒的相应的夹持装置,并被夹持住,通过印版滚筒的转动,印版完全从印版库中被拉出并围绕住印版滚筒的外表面。印版的另一端被夹持并在圆周方向张紧。当取出新印版时,继续叠放在印版库中的其它的新印版的位置将会发生改变,这种位置的改变是人们所不希望的,它可能影响印版的输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装置,它的结构简单紧凑且保证了印版输入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所述印版输入装置包括许多分布设置的且一个接一个地顺序作用的用于印版的(第二)抓持构件。
为了输入新的、将要用的印版,从印版库的盒中取出印版,将其导入到印版筒上,并将其张紧,该过程借助于印版输入装置实现全自动或半自动操作,该装置的优点在于,第二抓持构件并非同时起作用,而是最好在所用印版的长度方向上使第二抓待构件一个接一个地顺序作用,使得准备使用的印版从位于盒内的新印版垛中无问题地被提起,不会因平面位置的原因及所形成的负压而提起或拉出接续的印版。所述的第二抓持构件最好由可起作用的第二吸气构件构成。
如果在第二滑座上设置第二抓持构件则是有益的,所述第二滑座沿第二导向装置运动。此外在印版库内设置一传感器,该传感器监测待用的印版、特别是印版的后边从而确认是否无问题地输入到印版滚筒上。
抓持住新印版前边缘的第二抓持构件在印版导入阶段释放约处于或处于夹持位置的印版或松动地抓持它们,使得在印版前边缘被固定到印版滚筒上之前该印版被抓持住并向前移动。其目的在于,印版在绷紧时印版可以对正。在印版前边缘被夹紧后,印版滚筒转动,新印版从印版库的盒中被完全拉出。不仅是为了印版的对正也是为了它的抽出,所述的用于抓持构件的吸气构件如借助一旁路可以保持小的负压,以便使印版在吸气构件上滑过。
当被卷起的印版的后边缘接近一排吸气装置时,该吸气装置不起作用,所述后边缘滑过卡箍。该印版要输入到如此远外,即,必须要越过最后一排吸气装置。所以,为了避免碰撞它具有一定的刚度,在将印版导入印版滚筒的过程中,其抓持构件与印版面垂直地、可控制地移动,以使它的对印版的后边缘(印版后缘最好是卷起的),可以不产生问题,特别是不产生碰撞。
此外有益的是,印版库具有一个朝着印版滚筒径向压紧的压紧元件,特别是压轮,以便使所导入的印版的后边缘导入到印版滚筒的夹持装置中,通过闭合该夹持装置而使印版固定并被夹住。
此外有益的是采用了向下压紧装置,它对停留在盒中待用的印版的表面垂直加载,以防止印版从盒中向外翻转。在进行自动更换印版后,当印版库再摆回到垂直位置时,所述的印版翻转特别容易产生。
如前所述,在将新的要使用的印版从盒内的一迭印版上提起时,不是同时使印版的整个表面提起,而是这样提起的,即,使得空气可以进入印版之间,避免了印版的“互相粘接”。例如可以首先使位于上排的吸气装置产生吸起作用,然后是中排的吸气装置起作用,最后是下排的吸气装置起作用。此外,用以接纳待用印版的盒最好具有垫片装置,该盒插入到印版库中,所述的垫片位于相邻的印版之间,该垫片防止了在各印版之间形成真空,它们由塑料薄片构成,它们最好固定在盒的止挡座上。在把印版装入盒中时,首先将一个垫片(或多个垫片)压放在盒中,设置在被装入的印版的表面上,而后将接续的新印版放入盒中。该垫片具有这样的柔性,即,在下面的印版拉出时该垫片偏移。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概括地示出了印刷机的印刷机组,其印版库位于起始位置;
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印版库处于中间位置;
图3表示的是印版库处于印版更换位置,将所要使用的新印版导入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
图4是对图3的说明,其中印版已绷紧在印版滚筒上;
图5表示印版库回到了起始位置;
图6表示印版库移到中间位置,为的是要接纳已用过的印版;
图7表示印版库处于印版更换位置,用以承接用过的印版;
图8是与图7相应的图示,其中印版已完全处于印版库的盒中;
图9表示印版库又回到了起始位置;
图10是通过印版库的纵向的断面图;
图11是图10中的印版库的纵向断面图,但它表示的是另一个截面;
图12是通过印版库的横截面图;
图13是将用过的印版导入到印版库中的纵向断面示意图;
图14是与图13相应的图示,但它又具有另一块输入的印版;
图15是印版库的纵向断面图,它容纳了完全导入的印版;
图16是与图15相应的图示,在该状态下印版的前边缘输入进印版库的盒中;
图17是印版导出装置区域内的印版库的横截面图;
图18是盒的纵向断面图。
印刷机组2具有一个由印版库4构成的装置,用于进行自动或半自动更换印版,即,将旧的用过的印版导出,而后将新的、要使用的印版输入到印刷机3的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1上。借助印版库4仅仅可输入一块新的、将要使用的印版或仅卸下已用过的印版(见图1至9),当印刷机3具有多个印刷机组2时,所述的印版库4安装在印刷机3的每一印刷机组2上。
如图1所示,印版库4处于起始位置(垂直位置)。在该静止位置印版库4不能翻转(锁定)。只在印版库44处于这种下方的垂直位置时,印刷机才能进行正常运转(印刷作业)。
所述印版库4具有两个接收印版用的长筒5和6,盒7或8从上面推入长筒5和6中(图1)。盒7用于接纳在印刷机3中已用过的旧印版。所构成的盒7可以接纳许多印版,例如接纳5块用过的印版。诸多的印版在盒7的内部形成了印版垛,即每一单块的印版的表面互相邻接。盒8用于接纳新的、待用的印版,它同时可接纳许多块(如5块)印版。这些印版的表面互相邻接。为了取出用过的印版仅需要从接收长筒5中抽出盒7即可。在印刷机3的外面往盒8中装新的、待用的印版,并需要将盒8推入印版库4的接收长筒6中,以便将印版输入到相应的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1上。
下面阐述印版库4的各位置情况,所述的印版库4用于导出或输入印版。待使用的印版9应导入印版滚筒1,因此印版库4如图2所示垂直向上进入中间位置,然后如图3所示偏转成倾斜状态(如呈45°)。借助下文中将要进一步阐述的印版库4的印版输入装置,将待使用的印版输入到印版滚筒1上并将其在滚筒1上绷紧(见图4)。接着印版库4再转到垂直位置,随后再降至低处位置(起始位置),如图5所示。
至此可实施印刷过程,印刷完成后,印版9要离开印版滚筒1,对此,一提升装置再将印版库4提至中间位置(见图、6)。接着印版库偏转至倾斜位置,如图7所示,并通过松脱印版后边缘并向后转动印版滚筒1而使用过的印版10的一部分推入印版库4中(见图7)。
如图8所示,用过的印版10通过在下文中还要进一步说明的印版库4的印版导出装置而被完全推入盒7中。至此印版库4再偏转到垂直位置,然后如图9所示降至起始位置。
为了更换印版,将印版的导出和输入进行组合当然也是可以的,即,首先在倾斜位置由印版库4的接纳用过的印版10,然后把新的、待用的印版输入到印版滚筒1上,随后,印版库4偏转回垂直位置并降至到起始位置。
下面借助图10至12对印版库4的结构作业进一步说明。
由于绘图技术上的原因,图10和11中的印版库4相对图纸的边缘呈水平布置,然而图10和11表示的位置与图3、4、7及8的倾斜位置相对应。
所述印版库是层状的,它具有一外层11,由它接纳盒7。配置在盒7前面的印版导出装置13设置在层12中,在层14中设置盒8。另一层15接纳了印版输入装置16,该装置与盒8的印版9共同作用。
所述的印版导出装置13具有一个第一抓持构件17,它由活动的第一吸气机构18组成。第一吸气机构18的吸气盘19可在向着印版10的方向伸出(为清楚起见,图10和11中只示出了一块印版9或10)。第一吸气机构18设置在第一滑座20上,它沿第一导向装置21运动。如图17所示,该导向装置21具有两个互相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导向件22,它由一导杆223构成。该导杆23由第一滑座20的导向件24以很小的间隙围住。
第一滑座20借助驱动装置25沿第一导向装置21运动。该驱动装置25具有一固定的非磁性管26(例如是铝管),它从印版库4的上边延伸到下边,在管26的内部设有一磁性活塞27,它借助压力介质在管26中来回运动并停止在所需的位置。在第一滑座20上设有一由钢圈29构成的磁性构件28,磁性活塞27的运动具有这样的作用,即,通过钢圈29的磁场而带动滑座20。基于这一结构形成了柔性耦合,此外,滑座20可从印版库的最上所述位置(图10中用实线表示)运动到最下位置(图10中用点划线表示)。
如图17,在驱动装置25的两侧设有吸气构件18,每一吸气构件18固定到杠杆30上,它借助铰链31在向着印版10的方向上偏转。杠杆30的位置由强制控制装置32确定(再见图13),该装置32由与每一杠杆30相连的轮33构成,轮33在位置固定的导轨34上运动。每一导轨34在印版库4的上方区域中具有一上升斜面35(见图13)使得在滑座20于上方位置上动时,轮33行至上升斜面35上,由此,杠杆30以及吸气构件18在向着印版10的方向上偏转。弹簧115起到了使杠杆30复位的作用以及支承上升斜面35上的轮33。
在印版库4的下方区域,在相互相对的两侧安置了可操纵的向下压紧装置36,它们用来在这一区域内给印版10施加作用。此外,在印版库4的下方区域设置有导向辊37,38和39。
下面说明卸版功能,即,将用过的印版10从印版滚筒1上导入到盒7中。对此首先使印版库4进入到必要的倾斜位置,即从图6至图7的位置。然后打开印版滚筒1的后边夹紧装置40,释放在此处被夹紧的、弯卷的印版后边41。由于其固有的弹性,印版10的后端打向导向辊37上(见图13)。而后通过印版滚筒1的向后旋转(沿箭头42的方向)使印版10进入到印版库4中的盒7里。导向辊37、38和39辅助印版10的后边缘导入。可以设置一导轨116,它在印版后边41的空余处滑动。这一导入在图13中用虚线表示,在图14中用实线表示。当印版10的约三分之一导入印版库4中时,位于印版库4内部最下方位置的滑座20的吸气机构18起作用,即,吸气盘19移向所要吸住的印版10并吸住印版10。此时,印版滚筒1继续向后旋转,与此同时滑座20达到上方位置,从而印版10完全被拉入印版库4中。此时印版10的前边缘44也被松开。当滑座20到达印版库4的上端区域时,轮33运行至上升斜面35上,并使杠杆30偏转,因此,如图15所示,被卷起的印版后边41进入盒7的边棱43的下面。然后,压紧装置36向下压印版10的前边缘区域(见图16),使前边44位于比盒7的边棱45低的位置上。通过重力和/或滑座20的移位使前边44由于印版10被拉下而进入盒7的边棱45的下面,由此印版10安全地置于盒7中。特别是当有许多已用过的印版10要置于盒7中时,需要借助滑座的印版10将最后一块被放置的印版10拉下,并用压紧装置36将其按住,这样它才能进入盒7的边棱45之下,因为,在印版的始端有相当大的张力,只靠重力不能把印版10移到这一位置。
采用简单的方法可将用过的印版10从印版库4中取出,即,从设置的接收长筒5中拉出盒7即可。
图18示出了盒7的纵向断面,它有一基底46,在该基底46上接有向上和向下呈U型的边缘区域47、48,上边缘区域47具有U型支脚49,下边缘区域48具有U型支脚50,它构成了盒7的边棱45。U型支脚49的长度X比U型支脚50的长度Y要长。在U型支脚49和50之间的自由距离这样选择,即,首先将一块被移入的印版10移入U型支脚49之下,然后使它向盒7的内部摆动,此时其前边44经过U型支脚50,然后,印版10的前边44移至U型支脚50的下面,由于U型支脚49较长,因而防止了U型支脚49的后柄被提起,从而使印版10可靠地置于盒7内。在将印版9从盒8中取出时采用与此相应的办法,只是盒上带有一后柄棱。但盒8中也可以不采用后柄棱结构。
每一盒7或8在其上部区域具有一手柄51,以简化从印版库4的接收长筒5或6中推入印版和拉出印版过程。此外可借助手柄51将相应的盒7或8方便地送入印刷机。此外每一个盒7或8具有一个特征,特别是颜色特征(例如该颜色可涂于手柄51上),其颜色与印刷机3的印刷机组2有关,例如手柄51采用一种颜色,该颜色与所属印刷机组2的印刷颜色相一致,采用该方法就给定了一种明确的配置。
实际上已涉及了盒8的特点(盒8容纳着新的、待用的印刷版9),尽管下文中还要讨论版9从盒8中取出的问题。许多印版9互相叠放地位于盒8中,因此在取出上面的印版9时可能对紧随其后的印版9来说产生真空。这可能导致无意地同时取出两块印版,因为它们“互相粘在一起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采用了特殊的取出技术,这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讨论,此外还可以在每一印版9之间设置垫片,以避免真空的形成。该垫片最好由塑料薄片构成,它们事先被压放在边缘区域的止挡座中。根据发明目的,进一步的结构是,该垫片由两行单个的薄片组成,在印版装入时两侧的薄片置于两块印版之间。在以前所采用的成行的吸气机构的范围内设置薄片是有益处的。在将印版装入盒8时,在把另一印版9装到已置于盒8之中的印版9上之前,首先压入垫片。该垫片具有这样的柔性,即,在取出下置的印版时垫片偏移。
在印版10卸下后应马上将新的待用的印版9张紧在印版滚筒上,所以印版库4停留在倾斜位置,从盒8中取出新印版9。这是通过一个印版输入装置16而完成的。
为了借助印版输入装置16把从盒8中出来的印版9送到印版滚筒1上,印版库4如前面所述位于倾斜位置,在该位置支承辊52支撑在为印滚筒1配置的滚枕53上。印版输入装置16在第二滑座54上具有第二抓持构件55,该抓持构件55同样由可活动的吸气机构56(第二吸气机构)构成。如图10和12所示,该吸气机构四个一行间隔布置,在第二滑座54上形成了三行。也可以是,下面的、最接近印版滚筒1的一行吸气机构56装有4个吸气构件56,其余三行只有三个吸气构件。设置在下方的、为印版滚筒1配置的一行吸气构件56固定在杆57上,杆57可绕轴58摆动。为了操纵杆57设置有压力缸59;此外杆57由弹簧60加载。在印版库4的上方区域设置了一个最好靠光工作的传感器61,它用来监测印版9的位置,特别是印版后边41的位置。在上行和中行吸气构件之间设置了一个可活动的下压装置62,用以给印版9加载。此外,在印版库4的下端具有一可偏离的压紧元件63,它由可径向对着印版滚筒1的方向移动的压紧轮64构成。
第二滑座54借助活塞/缸体元件65沿第二导向装置66(见图12)运动。第二导向装置由固定的成型导轨67构成,滑座54的导向轮68在其中运动。
为了输入印版9,首先可以使最下方的、为印版滚筒1配置的吸气构件56工作。这时杆57处于非偏转位置。而后中间行的吸气构件56起作用,接着上面一行吸气构件56起作用。也可以考虑,例如首先是中间一行的吸气构件起作用,而后是位于边缘的吸气构件起作用。通过不在同一时刻进行工作而是一个接一个地依次进行工作的几行吸气构件而将位于最上面的新印版9提起,从而对位于下面的另一印版9来说不产生真空或只产生极小的真空,因此保证了只提起一块印版9。此外,所述的垫片(塑料薄片)置于每个印版9之间,从而避免了真空的形成。当印版9被提起后,滑座54借助活塞/缸体元件65移向印版滚筒1。此时,印版9的前边44进入印版滚筒1的前边夹紧装置69中,该装置被事先固定到相应的位置。在上述所述的滑座54向前运行时,被卷起的印版后边41在传感器61下面滑过,该传感器记录下印版9的顺序运送情况。当滑座54工作时,在吸气构件56的吸气机的供气系统内接通了一个旁路,因为强大的吸气只是在吸起印版9时才需要。当滑座54接近印版滚筒1到达其最外位置时,下行和中行吸气构件56的吸气机卸压或只保持很小的负压,即印版9只靠上行吸气机构吸住。其目的是使印版9可以更好地对准。然后闭合前边夹紧装置69,紧紧地夹住印版9的前边44。而后该印版滚筒1向前转动,该印版9在印版筒1的外表面上绷紧。吸气构件通过旁路的作用只保持很小的负压,以吸住印版9,而在印版滚筒转动时印版能在吸气构件上移动。在印版后边通过两个上面一行的吸气构件之前,该吸气构件是无压力的,卡箍70用于使弯卷的印版后边在吸气构件上无碰撞地滑过。在印版滚筒1附近,在下面一行吸气构件56区域内的印版9刚性较大,为了使被卷起的印版后边41通过,借助一个或多个压力作用缸59使一个杆57或多个杆57在图10所示的位置摆动,以便使该印版后边41能完好地通过该行吸气构件(所述的杆57由具有铰链的板构成,且整行的吸气构件上都设有杆57)。接着,压紧轮64朝着印版滚筒1径向移动,从而将被卷起的印版后边41压入印版滚筒1的后边夹紧装置40中。闭合后边夹紧装置40,接着,印版通过在印版滚筒1圆周方向的相应偏移而被夹紧,而后该滑座54回到其初始位置,以便在规定的时刻抓取下一块印版9。
该装置回到起始位置,当压力作用缸59卸压时,弹簧60起作用,使所述的一个杆57或多个杆57回到原始位置,接着,下压装置62起作用,使得余下的印版9整齐地在盒8中停留而不能向外翻转,特别是当印版库4摆回到垂直位置时。
如图10所示,上面一行或中间一行吸气构件56设置有弹性的卡箍70,该卡箍的弹性允许吸起待用的印版9,即,在这一过程中,卡箍70不会引起干扰。一旦吸气构件56没有了负压且在印版输入时该印版后边41要在吸气构件56上滑过,则该卡箍70的作用是使被卷起的印版后边41不会在吸气构件56吸气器上绊住。
权利要求
1.由印版库构成的、用于将印版输入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的装置,它特别用于自动更换印版,它具有一印版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版输入装置(16)具有许多分布设置的、一个接一个地起作用的用于印版(9)的(第二)抓持构件(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抓持构件分布设置在待用的印版(9)的长度方向上。
3.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抓持构件成行地设置。
4.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抓持构件(55)由可活动的第二吸气构件(56)构成。
5.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抓持构件(55)设置在一个(第二)滑座(54)上,该滑座沿一个(第二)导向装置(66)运。
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传感器(61),它监测待用的印版(9),特别是监测印版(9)的后边(41),进而确认印版是否无问题地输入到印版滚筒(1)上。
7.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版(9)的前边(44)被夹紧到印版滚筒(1)上之前,抓持印版(9)前边(44)的(第二)抓持构件(55)放开大约处于或处于夹紧位置的印版(9)。
8.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印版(9)的前边(44)进行夹紧,抓待印版(9)后边(41)的抓持构件(55)继续抓持住待用的印版(9)。
9.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印版(9)输入到印版滚筒(1)上时,抓持印版(9)前边(44)和抓持构件(55)与印版垂直地可控制地移动,它们对印版(9)的后边(41)特别产生碰撞。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个朝着印版滚筒(1)径向压动的压紧元件(63),特别是压紧轮(64),以便将事先卷起的印版后边(41),导入到印版滚筒(1)的夹紧装置(后边夹紧装置40)中。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待输入的印版(9)从插入在印版库中的盒(8)中取出,该盒(8)中可接纳许多印版(9)。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下压装置(62),它对待用的印版(9)的表面垂直加载,以避免印版从所述盒(8)中向外翻转。
13.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接纳待用印版(9)的盒(8)具有垫片装置,它们设置在相邻的印版(9)之间。
14.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片由塑料薄片构成。
15.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固定在盒(8)的止挡座上。
1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由两行独立的薄片构成,它们设置在盒的边缘区域,该两侧的薄片位于两印版之间。
17.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设置在前行吸气构件的两侧。
18.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8)具有一标志,特别是颜色标志,它与印刷机组(2)有关,特别是与印刷机组(2)印刷的颜色有关,该标志的颜色与所述印刷的颜色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印刷版库构成的装置,用以把印刷版输入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特别用于自动更换印版,它具有一印版输入装置,其特征是印版输入装置(16)具有许多分布设置的、一个接一个地起作用的用于印版(9)的(第二)抓持构件(55)。
文档编号B41F27/12GK1071370SQ92110438
公开日1993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12日
发明者赫尔曼·拜西尔, 彼得·特奥巴尔德·巴尔泽, 迪特尔·豪克, 鲁道夫·胡森劳夫, 赫尔穆特·弗里特里希·耶格尔, 汉斯-乔治·雅恩, 罗伯特·米勒, 安东·罗迪, 尼古劳斯·施皮格 申请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