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印刷机及用在其上的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31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印刷机及用在其上的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喷墨式印刷头部的印刷机,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在纸带等记录媒体的表面可无空白地涂墨(隙间なく塗りつぶす)的喷墨印刷机。
众所周知,已有各种类型的喷墨印刷机,这些印刷机针对所规定的记录媒体的尺寸分别设定能印刷的范围。通常,规定以记录媒体尺寸的若干内侧内范围作为印刷范围的上、下、左、右边界,各个边界被设定成约3-13mm的范围值。因而,直到记录媒体的边缘也可进行印刷的方法还没有提出。
并且,作为喷墨印刷机,提出了对作为记录媒体的各色纸带进行彩色印刷的小型印刷机。在这种形式的小型喷墨印刷机中,对于喷墨式印刷头部来说,通过从深蓝(C),深红色(M),以及黄色(Y)的各色油墨罐中供给油墨而能在纸带上进行彩色印刷。
对纸带来说,在纸带里侧形成粘着层,并且该粘着层用剥离纸所复盖,印刷后将纸带切断成一定长度,通过将剥离纸剥离而能将其作为标签粘贴到所希望的场所。对这种纸带进行印刷的印刷机被称之为标签印刷机,标签文字处理机等,这些近年来正在市场上出现。
使用这种喷墨印刷机在记录媒体,如纸带上进行无空白地涂墨印刷(满涂墨印刷)的情况下,在纸带的边缘(如宽度方向)上会存在涂墨残点这样的问题。
即,若使印刷头部沿例如纸带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在纸带宽度方向的边缘上进行无涂墨残点(涂り残り)的满涂墨印刷的话,则必须通过印刷头部在贴合到纸带宽度方向的印刷开始侧的边缘端处开始印刷动作,同时在贴合到纸带宽度方向的印刷终了侧停止印刷动作。
然而,驱动印刷头部使其在印刷开始位置正确地开始印刷,或在印刷停止位置正确地停止印刷一般是困难的。这是因为存在着纸带的输送位置在宽度方向稍有不齐,或印刷头部的往复移动与其喷出油墨滴的动作不吻合等影响的缘故。
当不能实现正确的印刷动作,例如,印刷动作的开始比印刷头部处于纸带边缘位置的时刻要晚时,在纸带宽度方向的边部会发生涂墨残点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这些问题,实现在纸带等记录媒体的边缘不发生涂墨残点,可在记录媒体的边缘端的一部分,全幅、全长或全表面上地进行无空白涂墨印刷(以下,这种印刷动作总称为“满涂墨印刷”)的喷墨印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实现在满涂墨印刷时,所喷出的油墨滴附着在导引部件等上,而不污染所输送的记录媒体的喷墨印刷。
再有,本发明提出了适于进行满涂墨印刷的、适用在喷墨印刷机上的记录媒体。
为解决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机中采用了可驱动喷墨式印刷头部在所输送的纸带等记录媒体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的边缘以外的位置处进行印刷动作(以下,有时也以该印刷动作作为“边缘鼓出印刷”)的结构。根据这种结构,通过驱动印刷头部将记录媒体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的印刷动作在成为边缘鼓出印刷状态以前继续进行印刷,就能实现记录媒体的边缘端无涂墨残点的满涂墨印刷。
并且,在本发明中,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采用了在这种边缘鼓出印刷时具有回收印刷头部喷出的油墨滴的油墨回收装置的结构。根据这种结构,所喷出的油墨滴可避免附着到与印刷头部相对置的导引部件等上面,因此,后续的记录媒体不会因附着的油墨滴所污染。
现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机,它由记录媒体供给源,由记录媒体供给源供给的记录媒体输送路线,沿该输送路线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装置,配置在所述输送路线上、且可沿所输送的记录媒体的第1方向往复移动的喷墨式印刷头部,供给该印刷头部油墨的油墨供给装置,以及可将印刷头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印刷范围没定成比记录媒体的边缘端更外侧的范围的印刷驱动控制装置所构成。
在这里,所述第1方向的印刷范围,也即可进行满涂墨印刷的范围是例如与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向直交的该记录媒体的宽度方向。此外,所述第1方向也可以是与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向平行的该记录媒体的长度方向。不言而喻,在设定第一方向的同时,也可以将与其不同的第2方向上的印刷范围设定为在记录媒体边缘端外的位置。例如,若在第1与第2方向直交的方向上设定,则可实现记录媒体的全面的满涂墨印刷。
并且,除了上述构成之外,本发明还采用了具有通过所述印刷头所规定的在记录媒体的边缘端以外的位置处回收由所述印刷头部所喷出油墨滴的油墨回收装置。
这种油墨回收装置与所述印刷头部相对地沿所述输送路线对置着,同时,其在包含比所述印刷头部的记录媒体的边缘端更向外侧的位置的范围内形成。由于进行这种配置,油墨回收装置可配置在导引部件上,该导引部件通过所输送的记录媒体的所述印刷头部而规定印刷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导引部件上的与记录媒体相对的面上设置由不锈钢制的丝网。
并且,油墨回收装置中所回收的油墨变满时,为了不出现满出的油墨不能回收的状态,最好在油墨回收装置中设置用于排出所回收油墨的油墨排出装置。
在对大尺寸记录媒体进行印刷的喷墨印刷机中,在其全宽或全长配置这种油墨回收装置是不经济的,然而这种配置场所又往往是必须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油墨回收装置以与所述印刷头部构成一体地往复运动的方式构成。不言而喻,在小尺寸的记录媒体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
其次,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状纸带作为所述记录媒体,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记录媒体供给源采用能将纸带卷绕成圆筒状而收容的纸带盒,若使该纸带盒相对于印刷机本体可进行拆卸的话,则记录媒体的装卸作业等就变得简单了。
再有,由于该纸带盒中所收容的纸带宽度不同,因而为能确切地设定与其对应的满涂墨印刷的印刷范围,设有用于表示纸带盒中所收容的纸带宽度尺寸的尺寸表示装置,所述印刷驱动装置采用了具有读取由该尺寸表示装置所表示的尺寸的读取装置的这一结构,根据所读取的尺寸可将印刷头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印刷范围设定为从记录媒体的边缘端更向外侧的位置。
另一方面,所述记录媒体可使用透明物,例如,可使用透明的纸带。
例如通过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机在记录媒体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进行无空白涂墨的满涂墨印字的情况下,通过印刷驱动控制装置来设定比记录媒体的宽度或长度要大的印刷范围。因此,通过印刷头部所进行的印刷由到达所输送的记录媒体的印刷开始侧的边缘端之前而开始,在通过了记录媒体的印刷终了侧的边缘端之后停止。由于只在比印刷开始侧的边缘端更靠近自己面前的适当距离的这一位置作为印刷的开始位置,只在通过了印刷终了侧的边缘端一适当的距离成为印刷终了位置,因而在记录媒体的双侧边缘端不会发生涂墨残点现象。
在这里,由印刷头部在记录媒体的靠近自己的一侧以及通过这一侧后的印刷动作时所喷出的油墨滴由油墨回收装置回收。因此,在这种边缘鼓出印刷时所喷出的油墨滴可附着在例如与印刷头部相对置的导引部件的表面上,避免了污染后续记录媒体等不良状态。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喷墨印刷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沿图1印刷机中II-II线剖切的概略断面图。
图3是图1印刷机中主要部件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从图3上侧看去的喷墨印刷机的主要部件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仅仅取出印刷机的纸导引机构的构成图。
图6是图1中的喷墨印刷机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喷墨印刷机主要部件的概略构成图。
图8是显示取出图7中印刷机的油墨回收容器的构成图。
图9是说明图7印刷机印刷动作的说明图。
图10为显示图7中印刷机变形例的喷墨印刷机主要部件的概略构成图。
第1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喷墨印刷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沿该图中II-II线剖切的概略断面图。本实施例的喷墨印刷机1是在用剥离纸复盖的里侧带有粘着层的带子的表面上进行印刷的,称之为“商标印刷”标签文字处理”等形式的印刷机。
现参照图1及图2进行说明,喷墨印刷机1具有为整体的正方体形状的机箱101,该机箱上面的前侧一半部分为操作面102。这里配置有各种按键,也含有用于指示印刷动作的印刷按钮103,电源按钮104等。在机箱101的后侧一半部分上安装有开关盖105。为从操作面102侧看到敞开的内部该开关盖105可以其后端为中心的开闭,通过操纵配置在操作面102上的开天盖按钮106,可将该闭锁解除而打开。
当盖105打开时,其内部形成有后述的纸带盒3的装载部23。因此,通过打开该盖,可对纸带盒3进行装卸。盖105上安装有透明的口105a,由此能确认是否装设有纸带盒3。在盖105的邻接位置上配置有通过操作面102上的键而输入的、用于表示文字情报等内容的液晶表示部107。
另一方面,在机箱101的里侧侧面101a上形成纸带排出口101b,印刷后的纸带通过此而排到外部。从这里排出的纸带由纸带排出用导板108导引。并且,在操作面102里侧的机箱101的内部设置有电源部件112,镍电池等电池113等。
图3是装设在机箱101内的喷墨印刷机1主要部分的概略示意图。在该图中,2是用于装设各部件的基架,它被安装在机箱101的底板上。在它的上部配置有纸带盒3、3个油墨罐4(4C,4M,4Y)、以及喷墨式印刷头部5。印刷头部5支承在印刷头部支架6上,印刷头部支架6通过搭接在基架2左右两侧壁21,22之间的丝杠7而支承。支架6通过与丝杠7平行设置的导引轴(图中未示)以不可回转的状态沿左右方向(丝杠的轴线方向)可自由移动地支承着。因此,通过丝杠7的回转,印刷头部支架6以及支承在其上的印刷头部5能沿图中箭头A、B所示的左右方向(第1方向)往复移动。
在印刷头部5的移动范围的中央配置有与印刷头5相对的纸带导引部件8。该纸带导引部件8是与对置在热敏式印字机等其它印刷形式的印刷头部上的印字压板相对立的部件,它由印刷头部规定印刷位置。
在本例中,由该导引部件8构成油墨回收装置。如图5所示,本例中导引部件8的表面由能吸收所通过的油墨的长方形油墨过滤器81形成。该油墨过滤器81可以由例如用不锈钢板制成的网眼过滤器构成。该油墨过滤器81安装在由吸墨材料构成的正方体形状的油墨吸收部82的表面上。因此,附着在导引部器件8表面上的油墨通过油墨过滤器81而被吸收到油墨吸收体82的侧面。
在图3中,在比该导引部件8更靠近侧壁22的侧部位置处还配置有印刷头部间隙机构9,该印刷头部间隙机构(head gap机构)9处于比印刷头部5印刷时往复移动的范围更外侧的位置上。印刷头部5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移动到印刷头部间隙机构9的位置处,并通过该印刷头部的间隙机构9的缝隙面91保持被封闭的状态。在纸带盒3的侧方位置处配置有油墨泵11,它用于在印刷开始前等情况下,通过手动强制地将油墨从油墨罐4供给到对面的印刷头部5中。
图4是从上部看去的图3中喷墨印刷机1的主要构成部分的配置构成示意图。同样参考该图详细地说明本例的喷墨印刷机1主要部分的构成。
首先,纸带盒3具有一有一定厚度的盒体31,和自由回转地装设在该盒体31中的芯轴32,以及卷绕在芯轴32外周的有一定宽度W1的纸带T。盒体31前端面的上半部分朝前方突出,在该部分中形成由PET膜构成的纸带导向件33,以及由用一定的弹性力压向该表面的压纸辊34所构成的输出部。在初期将纸带T的前端设定成夹持在导向件33以及压纸辊34之间的状态。压纸辊34的支承部件35借助于螺旋弹簧36以相对于纸带导向件33能上下移动的状态而支承在盒体31的侧面。并且,该支承部件35与杆37相连结。杆37具有从盒体31上面向外突出的前端面37a。当推压该前端面37a时,使其连动,并使压纸辊34压向纸带导向件33侧。此外,在盒体31的上面形成有用于表示内装纸带T的宽度尺寸的6个表示部38。
在可拆卸地装设这种结构的纸带盒3的喷墨印刷机本体的一侧上形成用于装设该纸带盒3的装设部23。在该装设部23中配置有送纸辊12,它设置在规定纸带盒3的纸带输出部的纸带导向件33的正下方位置处。该辊12为由大直径部分与小直径部分交替形成的形状。并且,如前所述,在纸带盒3的正上方正对着装设部23安装着用于装卸纸带盒的开关盖105。
在本例中,记录媒体供给源基本上由收容纸带T的纸带盒3以及装设纸带盒3的装设部23构成。
如图2中可更清楚地看出,该开关盖105在关闭时,形成了能将从纸带盒的上面突出的杆37的前端面37a压下的推压部105b。并且,在纸带盒3的盒体上面所形成的、用于表示纸带宽度尺寸的表示部38相对置的开关盖105上形成用于对其检查的检查部105C。
接着,说明从纸带盒3中输出的纸带T的输送路线。纸带T通过旋转送纸辊12而输出。在连接到该送纸辊12的小直径外周上的状态下,配置有由PET膜构成的多枚纸带导引片13。通过这些纸带导引片13,纸带T的前方可准确地向着输送方向的前方侧导引。在这些纸带导引片13的输送方向的前方侧配置有不锈钢制的纸带导引件14。通过该导引件14及与其对置的导引件15,纸带T被向着印字位置导引。印刷位置由印刷头部5以及与其对置的导引部件8来规定。导引部件8的表面构成油墨过滤器81,它配置在由吸墨材料所形成的油墨吸收部82的表面上。通过该印刷位置的纸带T一边由压纸辊15压向纸带导引件16侧,一边通过纸带切断位置17而从纸带排出口101b输送到外部。
以下说明上述的送纸辊12,以及支承印刷头部5的印刷头部支架6的驱动传送系统。如图3及图4所示,送纸电机18安装在基架2的侧壁22的内侧。该电机的输出轴18a通过齿轮组181与送纸辊12的回转轴121的端部相连结。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181具有动力转换功能,在印刷头支架6移动到侧壁22一侧、推压从那里向内部突出的突起182时,动力传送线路被转换,电机18的动力被传送到印刷头部间隙机构9一侧上。这样,在本例中,作为记录媒体一种的纸带的输送装置基本上由送纸辊12,作为动力源的电机18,以及将动力从电机18传送到辊12用的齿轮组181所构成。
另一方面,在基架上的另一侧侧壁21的内侧上设置有印刷头部驱动电动19。该电机的输出轴19a通过由齿轮组构成的减速机构191布与丝杠7的端部相连结。
其次,油墨供给装置基本上由油墨罐4、从油墨罐中向印刷头部5供给油墨用的3根油墨管41(41Y,41M,41C),以及通过手动强制地进行油墨供给的油墨泵11构成。在3个油墨罐4C,4M,4Y中分别贮有氰深蓝色,深红色,黄色的各色油墨,用这些油墨可进行彩色印刷。
在这里,在本实施例的喷墨印刷机1中能装设的纸带T的最大宽度被设定为图4所示的(W)(max)。并且,印刷头部5沿纸带宽度方向(印刷头部5的移动方向)的可能的印刷范围W(P)也设成比该最大纸带宽度W(max)左右稍宽的范围。再有,在该可能印刷的范围下,设置有规定上述导引部件8的表面的丝网过滤器81。
因此,在附图所示的情况下,由于所装设的纸带宽度为W1,因而,印刷头部5的可能印刷范围被设定成包括该范围的范围W(P1)。
装设在纸带盒3上的纸带宽度可通过读取设置在该盒体31上面的6个表示部38而检出。例如,根据各表示部38上的孔是否打开来表示纸带宽度尺寸,检出这些表示部的孔的有无可通过在喷墨印刷机一侧的检出部105C上构成的机械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来进行。
图6是本实施例的喷墨印刷机1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100是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回路,在其输入侧与配置在喷墨印刷机1的操作面102上的按键组所构成的输入部110相连接,并且,与用于检出纸带宽度的检出部105C相连接。在控制回路100的输出侧连接有用于进行各种表示的液晶表示装置等的表示部107、控制印刷头部5印刷动作用的印刷控制器140以及为驱动、控制各个电机18,19用的电机驱动器150、160。根据予先存入到控制回路100的ROM内的控制程序,在该控制回路100的控制下设定与收容在纸带盒3中的纸带宽度相对应的可能印刷范围,以进行下述的满涂墨印字等动作。这样,在本例中,印刷驱动控制装置以控制回路100为中心地构成。
以下说明这种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喷墨印刷机1以油墨在纸带T的整个宽度上进行实地涂墨的满涂墨印刷。在这种情况下,空白不设定在纸带T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而印刷范围设定在比纸带宽度W1宽的范围W(P1)。通过驱动电机18使送纸辊12回转,纸带T从纸带盒3中输出,向着印刷位置传送。纸带T输送的同时,电机19使丝杠7回转,印刷头部支架6使印刷头部5移动。在使印刷头部5沿图中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并到达输送到印刷位置的纸带T的边缘T1的时候,从图4中的T0时刻开始印刷。并且,通过该往复运动使印刷终了的时刻是通过了纸带T的另一侧边缘T2以后的时刻,在图4中是T3时刻。
这样,在本例的喷墨印刷机1中,由于是在比所输送的纸带宽度W1宽的印刷范围下进行印刷,因而在纸带T的边缘T1或T2的部分上不会发生涂墨残点。
当进行这样的印刷时,在纸带T的边缘T1这一侧的印刷动作,以及在通过了纸带T的边缘T2以后的印刷动作中,从印刷头部中喷出的油墨滴不会附着在纸带T上而是飞溅到导引部件8一侧上。在本例中,导引部件8的表面81由于是在整个可能印刷的范围内配置,因而喷出的墨滴不会飞溅到其它部分上和附着在那里,而是附着在导引部件8的表面81上。并且,在本例中,导引部件8由丝网过滤器81,以及与其连接的油墨吸收部82构成。因此,朝向导引部件表面81喷出并附着在那里的油墨滴通过该丝网过滤器81而到达后侧的油墨吸收部82,并在那里被吸收保持。从而,油墨滴被保持附着在导引部件表面上的状态,之后所输送的纸带T不会因墨滴而污染。
因此,如果使用本实施例的喷墨印刷机1可以在纸带的整个宽度范围进行满涂墨印刷,而不会发生涂墨残点,并且不会有油墨滴污染纸带的现象。
在印刷终了之后,支承印刷头部5的印刷头部支架6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返回到图中所示的端部时,装设在支架6上的旋转切断器61被驱动,在该状态下支架6沿箭头A方向移动。由此,纸带T被切断成一定的长度后排到外部。
之后,电机18使辊12反转,使纸带T的前端返回到印刷位置的正前方。并且,支架6移动到另一侧的侧壁22上,将由其侧面形成的突起182压向外侧,由此切断电机18与送纸辊12之间的连结,使辊12停止。除此之外,驱动印刷头部间隙机构9,让印刷头5部处于间隙状态。
再有,为更换纸带盒3,在复盖其装设部23的开关盖105打开的情况下,使位于印刷位置前的前端的纸带T卷回,使该前端返回到规定纸带盒的纸带输出部的压纸辊34与纸带导引件33之间。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例的喷墨印刷机1中,采用了设定比所装设的纸带宽度左右更宽的印刷范围,在对纸带全部宽度进行涂墨印刷的同时,作为导引部件,它在包含可印刷范围的范围内具有可吸收油墨的油墨吸收面。因此,能在纸带的两端部分不产生涂墨残点的情况下进行满涂墨。并且,在从纸带两端以外的位置的印刷中所喷出的油墨滴,由于能由导引部件吸收,从而也不会弄脏所输送的纸带。
再有,在仅仅在纸带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侧进行满涂墨印刷的情况下,以从该边缘这一侧的时刻,或经过了该边缘的时刻进行印刷的方式来设定印刷范围。
并且,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在纸带两端不会发生涂墨残点的情况下进行印刷的动作。勿需说明,也能在纸带的前后边缘不出现涂墨残点的情况下进行印刷。例如,为使纸带的前端也不会发生涂墨残点,纸带的前端在印刷头部到达印刷位置前开始印刷。并且,为使纸带后端上的涂墨残点不会出现,纸带的后端(印刷终了端)在通过了印刷位置以后继续印刷,在印刷终了的位置切断纸带。再有,在该情况下,对于油墨回收装置,采用了在纸带输送方向具有必要宽度的油墨吸收面的装置。
第2实施例图7,8,9为对非常适于广告画等大尺寸记录媒体进行满涂墨印刷的喷墨印刷机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但是,不言而喻,对于前述第1实施例中的纸带等尺寸较小的记录媒体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本例中的喷墨印刷机200除了记录媒体为广告画等的散页,印字头部的印刷头部间隙机构为皮带轮式,以及形成纸导引件的回收装置的结构有所不同外,其余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这些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7所示,在本例的喷墨印刷机200中,从下面支承印刷头部的印刷头部支架202也装设着3色的油墨盒203Y,203M,203C。该支架202的一侧可在支架导板204的表面上沿记录纸205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地支承着。支架202的另一侧可通过与该导板204平行的支架导向轴206而沿同一方向往复移动地支承着。所支承的支架202与跨接在驱动轮207与从动轮208之间的同步皮带209相连结。驱动轮207安装在支架电机210的输出轴上。因此,通过驱动电机210,可使装设在支架202上的印刷头部沿所输送的记录纸205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
与支承印刷头部的支架202相对的、在记录纸205输送方向的这一(上流)侧上配置有送纸辊221以及压向其外周面的一对压纸辊222,223,记录纸205在它们之间经过,朝向印刷头部所确定的印刷位置运送。
在印刷头部的下侧、在至少经过印刷头部往复移动的范围处设置有记录媒体205的导引部件,在该导引部件上配置有油墨回收机构211。如图8所示,该油墨回收机构211具有比记录纸的宽度还要宽大的长方形油墨回收容器212、配置在该容器内的吸墨材料213、以及用于导引所输送的记录纸的多个导向肋板214。油墨回收容器212具有底板212a,从该底板上向上直立的前后左右的侧壁212b,212c,212d,212e,其上侧为开放状态。吸墨材料213在油墨回收容器212的底面212a上沿从其后侧壁212b向左右侧壁212c,212d的方式配置成字状。因此,从由该吸墨材料213的三个内周边,及油墨回收容器的前侧壁212e所围住的底壁212a起,扇形导向肋板214以在宽度方向等节距的形成垂直突出的状态。这些肋板214的上端也比油墨回收容器212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稍微突出,因此,经过该油墨回收容器212上的记录纸205由这些肋板214的上端部分所导引。
在这里,在油墨回收容器212的底壁212a上设有油墨排出装置,即,连接有油墨吸收管215,它与吸墨材料213的一侧连通。油墨回收管215的另一侧与吸墨泵(图中未示)相连接。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油墨回收机构的本例印刷机中,如图9所示,左右的吸墨材料部分包含所输送的记录纸205两端部分的通过位置,同时,其被设定的宽度包含比所设定的记录纸205的最大宽度W(max)还要大的印刷宽度W(P)。这样,与第1实施例相同地,对于所输送的记录纸205的宽度方向来说,根据从印刷头部到达该记录纸的端部205L之前时开始印刷,在经过了记录纸的端部205R以后仍然继续印刷以在两端进行没有涂墨残点的满涂墨印刷。在进行这种印刷的情况下,未附着在记录纸表面上而飞溅到其里侧的油墨滴到达油墨回收机构211的吸墨材料213的表面,并被吸收到其内部。由此,不会发生弄脏后续的记录纸等的现象。
并且,在本例中,在记录纸205的输送方向的前后端也没有涂墨残点的满涂墨印刷如下所述。印刷头部的印刷位置是图9中P线所示的位置,该印刷位置被设定在吸墨材料上的输送方向的宽度(线L1与L2之间)的几乎中间的位置。记录纸205的前端205F在行至线P的这一位置(上流)时用印刷头部开始印刷。并且,记录纸205的后端205R在通过了线P后继续印刷。通过进行这种印刷,能在记录纸205的前后端(输送方向的下流侧端及上流侧端)不发生涂墨残点地进行满涂墨印刷。并且,即使进行这样的印刷,未附着在记录纸上而飞溅了的油墨滴也可以由其里侧的吸墨材料而全部地捕捉到,并吸收到其内部中。由此,能避免油墨滴附着到不期望附着的部分上并弄脏后续记录纸的这种不良现象。
在这里,本例中的吸墨材料213设置成字状,但勿需说明,也可以在油墨回收容器212的底面的整个部分上设置矩形的吸墨材料213,还可以设置成框状。然而,在本例中由于仅仅是在飞溅油墨滴的部分配置吸墨材料213,其使用量较少,因而是经济的,并且,可以使吸墨材料的设置空间变小。即使是这样少的使用量,如下所述,由于本例中设置有油墨排出装置,因而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即,在本例中,在吸墨材料213中连接有油墨回收管215,它能将在此积存的油墨回收并排除。因而能避免过多的油墨积存到吸墨材料213上,并避免回收效率低等的缺陷。
再有,在本例中,以如下方式检出记录纸205的宽度尺寸,即,在印刷头部支架202的侧面安装反射型光学传感器231。通过该传感器231检出所输送的记录纸的宽度尺寸,或检测记录纸宽度方向通过的位置。根据该检测结果来设定比记录纸的两端范围要宽的印字范围。传感器231设置在支架的两侧,根据两侧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两端位置。或者,在使用一个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印刷前印刷头部支架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来检测出记录纸的两端位置。
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图10示出了上述第2实施例中油墨回收机构的变形例。本例中的油墨回收机构311也由油墨回收容器312,以及配置在其内部的吸墨材料313构成,但其本身通过支架314以与印刷头部支架315为一体地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
即,油墨回收机构311由支架314支承,该支架314由平行延伸的一对导引轴316,317可往复移动地支承着。该支架314与同步皮带318相连结,而同步皮带318跨接在驱动轮319与从动轮320之间。驱动轮319通过减速齿轮组321与支架电机322的输出轴相连结。另一方面,支承印刷头部的印刷头部支架315以与上述第2实施例相同的方式由导板332,导引轴333可往复移动地支承着,于是它与跨接在驱动轮334、从动轮335之间的同步皮带336相连接。驱动轮334通过齿轮组337与上述支架电机322的输出轴相连结。在本例中,通过使两个同步皮带318,336同时驱动而使油墨回收机构311与印刷头部一体地往复移动。在印刷头部支架315与油墨回收机构314之间设置比最大印刷宽度还宽的导引部件361,该导引部件361只在所定的长度内向着记录纸362的传送方向的这一(上流)侧延伸。
这样构成的本例中的油墨回收机构311由于与印刷头部一起移动,因而,正如第2实施例那样,在包含印刷头部往复移动范围的宽度下不必要配置吸墨材料,这样,能使油墨回收机构结构紧凑。特别是在印刷大型广告等宽度超过1米这样的记录纸的喷墨印刷机中,如第2实施例那样,除了在通过其全幅的位置构成油墨回收机构以外,如本例中那样,以与印刷头部成一体移动的方式构成的油墨回收机构,更加有效。
再有,在本例中,最好吸墨材料313借助于油墨回收管341由油墨回收泵342吸收,从而能回收到油墨罐343中。
其它的实施形式在以上各实施例中,由于都是进行彩色印刷,因而设置有储存深蓝色、深红色、黄色这3色油墨的3个油墨罐。然而,本发明并不只限定于彩色印刷机中,也可适用于例如仅仅设置黑色油墨罐,或者仅仅设置1色油墨的喷墨印刷机中,这点勿需再加说明。并且,在进行彩色印刷的情况下,作为上述各实施例的替代物,除了使用深蓝色、深红色、黄色这三种颜色的油墨外,也可以再使用白色油墨。若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媒体的底色在白色以外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再现各色地良好地印刷。
即,混合深蓝色、深红色、黄色的颜色只能是赤、绿、青、黑,除此之外的颜色通过高频振动(デイザ)法来表现色彩层次,因此,此色在通常的印刷中与要表现的色彩相比逊色的情况较多,色彩的再现性较差。并且,在对底色不是白色的记录媒体进行印刷时,能通过混合3色来印刷黑色字,但使用深蓝色、深红色、黄色这3色却不能再现白色字。若在这三色油墨中加入白色油墨的话,则可避免这种缺陷。
另一方面,对于记录媒体来说,并没有特别地提及其底色。基本上哪种颜色的记录媒体都可在本发明的印刷机中使用。在上述这种设置了深蓝色、深红色、黄色以及白色这四色油墨的喷墨印刷机的情况下,若用透明的记录媒体,例如透明带,则由于能再现整个色彩,因而是令人满意的。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喷墨印刷机是在设定超越纸带等记录媒体的宽度或长度的印刷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满涂墨印刷的。因此,能实现在记录媒体的边缘端无涂墨残点的满涂墨印刷。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具有对在记录媒体的边缘端以外位置处进行印刷时所喷出的油墨滴加以回收的油墨回收机构,因而印刷时所喷出的油墨滴被附着到导引部件等上,能避免污染后续记录媒体等的缺陷。
并且,若采用油墨排出装置排出油墨回收装置所回收油墨的结构的话,则在油墨回收装置所回收的油墨充满时,能避免满出的油墨不能回收的缺陷。
再有,若采用油墨回收装置与印刷头部一体移动的结构的话,则在对大尺寸的广告等记录媒体进行印刷的喷墨印刷机中,具有不必配置贯穿记录媒体全幅或长度范围的这种油墨回收装置的优点。
另一方面,若采用纸带作为记录媒体,使纸带以纸带盒的形式相对喷墨印刷机本体侧可拆卸安装的结构的话,则具有能简单地装设所希望颜色及宽度的纸带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配置有用于对收容在纸带盒的盒体等中纸带的宽度尺寸加以表示的尺寸表示装置,根据该装置,能简单地设定与所装设的纸带相对应的印刷宽度。
并且,记录媒体若采用透明物,如透明带的话,则具有能提高满涂墨印刷的色彩再现性。
符号的说明1……喷墨印刷机2……基架3……纸带盒38……纸带宽度的表示部4……油墨罐5……喷墨式印刷头部6……印刷头部支架7……丝杠8……导引部件81……丝网过滤器82……油墨吸收部120……带宽的检出部T……纸带(记录媒体)W1……纸带宽度W(P1)……满涂墨印刷时的印刷范围200……喷墨印刷机211……油墨回收机构212……油墨回收容器213……吸墨材料215……油墨回收管205……记录纸311……油墨回收机构314……油墨回收机构的支架341……油墨回收管342……油墨回收泵343……油墨罐P……印刷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媒体供给源,由该记录媒体供给源所供给的记录媒体的输送路线,沿该输送路线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路线上,且可沿所输送的记录媒体的第1方向往复移动的喷墨式印刷头部,将油墨供给到该印刷头部上的油墨供给装置,以及印刷驱动控制装置,它可将所述印刷头一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印刷范围设定成比记录媒体的边缘更向外侧的位置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驱动控制装置还可将比记录媒体的边缘更向外侧的位置设定为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的印刷范围。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方向是与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向相正交的该记录媒体的宽度方向。
4.按照权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方向是与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向平行的该记录媒体的长度方向。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回收所喷出油墨滴的油墨回收装置,该油墨滴是在所述印刷头部通过的记录媒体的边缘以外的位置处由所述印刷头部所喷出的。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回收装置与所述印刷头部相对地沿所述输送路线对置着,同时,该装置所形成的范围包含了比由所述印刷头部所确定的记录媒体的边缘端更向外侧位置的范围。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回收装置是配置在规定所输送的记录媒体的所述印刷头部的印刷位置的导引部件内。
8.按照权利要7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引部件上与所述记录媒体相对的面上设置不锈钢制成的丝网。
9.按照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设有用于排出所回收油墨的油墨排出装置。
10.按照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回收装置与所述印刷头部成为一体地移动。
11.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媒体为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状纸带,所述记录媒体供给源是将纸带卷成圆筒状收容的纸带盒,该纸带盒相对印刷机本体是可拆卸的。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带盒还具有用于表示所收容的纸带宽度尺寸的尺寸表示装置,所述印刷驱动控制装置具有通过该尺寸表示装置读取所表示的宽度尺寸的读取装置,根据所读取的宽度尺寸将所述印刷头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印刷范围设定成比记录媒体的边缘更外侧的位置上。
13.用于喷墨印刷机中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该喷墨印刷机具有记录媒体供给源,由该记录媒体供给源供给的记录媒体的输送路线,沿该输送路线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路线上,且可沿所输送的记录媒体的第1方向往复移动的喷墨式印刷头部,将油墨供给到该印刷头部上的油墨供给装置,以及印刷控制装置,它可将所述印刷头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印刷范围设定成比记录媒体的边缘更向外侧的位置上,所述记录媒体是透明的。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它是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状透明带。
15.一种记录媒体供给源,其特征在于,它是用于喷墨印刷机的,该喷墨印刷机具有记录媒体供给源,由该记录媒体供给源所供给的记录媒体的输送路线,沿该输送路线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路线上、且可沿所输送的记录媒体的第1方向往复移动的喷墨式印刷头部,将油墨供给到该印刷头部上的油墨供给装置,以及印刷控制装置,它可将所述印刷头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印刷范围设定成比记录媒体的边缘更向外侧的位置上,所述记录媒体供给源可将作为所述记录媒体的一定宽度的长条状透明带以卷绕成圆筒状的形式收容,同时,所述记录媒体供给源是相对喷墨印刷机可拆卸的纸带盒。
全文摘要
喷墨印刷机的印刷位置由与喷墨式印刷头部相对的导引部件来规定。在导引部件上设油墨回收装置,其具有包含了所输送纸带宽度范围的丝网过滤器及在里侧的油墨吸收面。在对纸带满涂墨印刷中,将印刷范围设定成比纸带宽还宽,可在纸带两端无涂墨残点地满涂墨印刷。在纸带两端以外的部分进行边缘鼓出印刷时,从印刷头部中喷出的油墨滴能通过导引部件表面上的丝网过滤器吸收到油墨吸收部中并保持在其内部,即使满涂墨印刷也不会使油墨滴弄脏纸带表面。
文档编号B41J19/18GK1134360SQ9512029
公开日1996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1日
发明者松桥邦彦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