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7275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图像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图像记录装置
[0001]本申请主张在2013年12月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 — 252883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上述专利申请公开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沿着传送路径传送片材并进行图像记录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0003]公知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在装置框体的内部设置有传送路径并在沿着传送路径被传送的片材上记录图像。图像记录装置具有:支撑多张片材的供纸盒;以及手动托盘,与供纸盒单独设置,用于将片材向传送路径引导(日本特开2013 - 166623号公报)
[0004]另外,公知一种图像记录装置,为了维护和解决卡纸,规定U形回转传送路径的引导部件由不转动(固定)的引导部件和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引导部件构成。该能够转动的引导部件在沿着转动轴的侧视视角中为大致L字形状。根据该结构,用户使能够转动的引导部件的一部分转动而敞开U形回转传送路径,从而用户能够从外部接触图像记录装置内的U形回转传送路径(日本特开2010 — 173841号公报)。
[0005]在具备上述手动托盘和引导部件(构成U形回转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并且能够转动的引导部件)的图像记录装置中,不能将手动托盘配置在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内,以使转动的引导部件不与手动托盘碰撞。因此,在各部件的设计方面存在限制,存在不能将图像记录装置整体的装置尺寸小型化的问题。
[0006]而且,当缩小可转动的引导部件以使其不与手动托盘碰撞时,担心产生其他问题。缩小可转动的引导部件是指缩小可转动的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的半径。换句话说,缩小转动的引导部件中的从转动中心至最远的部位为止的距离。如上所述,由于转动的引导部件在沿着转动轴的侧视视角中为大致L字形状,因此认为距转动中心最远的部位是指在对被传送的片材进行引导的引导面中的、设置在最前端的部位(当以L字形状的长边的末端为转动中心时,L字形状的短边的末端)。由此,缩小从转动中心至最远的部位的距离是指缩短L字形状的短边的长度,S卩,在图像记录装置的内部规定传送路径的引导部件中的、不转动(固定)的引导部件和可转动的引导部件的接缝在传送路径中变大,担心不能实现片材的顺畅的传送。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对片材传送的影响并且缩小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的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备:第一托盘,载置片材;框体,具有第一传送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具有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侧弯曲的弯曲部分和与该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供送辊,从所述第一托盘沿着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供送片材;传送辊,传送片材,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配置在所述供送辊的传送朝向下游侧;记录部,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配置在所述传送辊的所述传送朝向下游侧,在沿着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延伸部分传送的片材上记录图像;第一引导部件,配置在比所述传送辊靠近所述传送朝向上游侧的位置,规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的外侧,并且能够以所述传送朝向上游侧作为轴并以所述传送朝向下游侧作为转动前端侧而转动,从而能够在规定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引导部件,规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的内侧;以及第三引导部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侧,该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向所述传送朝向突出,能够在该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弯曲外侧的第三位置、和该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比该第三位置靠近弯曲内侧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0009]在第一引导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当从第一托盘向第一传送路径供送片材时,片材沿着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之间、即沿着弯曲部分进行传送。沿着弯曲部分传送的片材的前端与第三引导部件抵接。通过与片材的抵接,第三引导部件维持在第四位置。通过位于第四位置的第三引导部件,片材被引导至比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靠近传送朝向下游侧的位置。
[0010]当第一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通过第三引导部件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转动,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缩小。
[0011]也可以是,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还具备:第二托盘,载置片材;以及第二传送路径,设置于所述框体,并从所述第二托盘延伸,在比所述传送辊靠近所述传送朝向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连接,所述第三引导部件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朝向弯曲内侧的第一面对从所述第一托盘供送的片材进行引导,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朝向弯曲外侧的第二面对从所述第二托盘供送的片材进行引导。
[0012]由此,第三引导部件分别作为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的引导面来发挥功倉泛。
[0013]也可以是,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配置在与所述传送朝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上。
[0014]由此,第三引导部件的重量减轻,第三引导部件能够容易地转动。
[0015]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侧突出而沿所述传送朝向延伸的肋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对应的位置的肋部与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的、位于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对应的位置的两外侧的肋部相比更向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侧突出。
[0016]由此,主要对与第三引导部件抵接的片材的一部分进行引导而传送片材。
[0017]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位于所述传送辊的附近。
[0018]由此,片材与传送辊抵接的位置稳定。
[0019]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通过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抵接而维持在所述第四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且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分离,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比所述第四位置靠近弯曲内侧的第五位置移动。
[0020]由此,当第一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三引导部件位于第五位置,从而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进一步缩小。
[0021]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三引导部件,因此能够减少对片材传送的影响,并且能够缩小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表示可动部为立起状态的复合机的前表面侧的立体图。
[0023]图2是表示可动部为立起状态的复合机的后表面侧的立体图。
[0024]图3是表示引导部件为倒伏状态的复合机的后表面侧的立体图。
[0025]图4是表示打印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0026]图5A、5B是表示引导部件和引导部件的弯曲内侧的立体图。
[0027]图6是表示引导部件和引导部件的弯曲外侧的立体图。
[0028]图7是表示图4中的引导部件附近的放大图。
[0029]图8是表示在图4中记录纸张通过的状态下的引导部件附近的放大图。
[0030]图9是表示在图4中引导部件从立起状态向倒伏状态转动时的引导部件附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适当地改变实施方式。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复合机10被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图1的状态)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7,将设置有开口 13的一侧作为近前侧(前面)来定义前后方向8,从近前侧(前面)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左右方向9。
[0032]〈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0033]如图1?图3所示,复合机10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并具备以喷墨记录方式在记录纸张等片材上记录图像的打印部11。复合机10具有复印功能和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打印部11相当于图像记录装置。
[0034]打印部11具有在前表面形成有开口 13的框体14。在开口 13沿前后方向8可插拔地设置有能够载置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的供送托盘20和排出托盘21。在供送托盘20的下方设置有供送盒30。在供送盒30中能够与供送托盘20相互独立地载置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供送盒30的底面与设置有复合机10的载置面抵接。
[0035]如图4所示,打印部11具备从供送托盘20供送记录纸张的供送部15、从供送盒30供送记录纸张的供送部36、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24、以及传送记录纸张的第一传送棍对54和第二传送棍对55等。
[0036]如图1?图3所示,在打印部11的上部设置有扫描部12。扫描部12的框体16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的尺寸与打印部11的框体14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的尺寸相同。因此,打印部11的框体14和扫描部12的框体16成为一体,形成复合机10的大致正方体形状的外形。扫描部12是平台式扫描仪。另外,由于平台式扫描仪的结构是公知的,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而且,在扫描部12内也可以设置有将多个原稿逐张地分离并传送的自动原稿传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