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38550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防止色带的褶皱所引起的印刷质量的降低。打印机具备:图像形成部,具有配设了多个加热元件的热敏头,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色带(41)和转印膜,在转印膜上形成图像;以及控制部,控制图像形成部。控制部控制图像形成部,以按照所输入的印刷信息在转印膜上形成印刷图像并在其搬送方向后方形成在宽度方向两侧比印刷图像宽度宽的虚拟图像。在色带(41)上,通过与虚拟图像对应的虚拟印刷区域(Rd)中的墨水脱落的松弛,控制住在与印刷图像对应的印刷区域(Rt)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褶皱(Wr1),在虚拟印刷区域(Rd)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褶皱(Wr2)自身不影响接下来的印刷区域。
【专利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使用色带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广泛已知在转印膜、图像承载体等转印介质、卡、片材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了如下方式:使用色带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图像(镜像)并接下来将形成在转印介质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间接印刷方式、使用色带在记录介质上直接形成图像的直接印刷方式。
[0003]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般具备具有配设了多个加热元件的热敏头和与该热敏头相向配置的压板(platen)(例如压板辊)的图像形成部,在用压板支撑介质(在间接印刷方式中为转印介质、在直接印刷方式中为记录介质)的背面侧(图像形成面的相反面侧)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搬送色带和介质,使对色带压接的热敏头的加热元件选择性地动作(加热控制),从而在介质上形成图像。
[0004]另外,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虽然还有进行利用单色的墨水(例如Bk(黑色)墨水)的印刷的情况,但进行重叠利用多个颜色的墨水的各图像来生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印刷的情况较多。在彩色印刷的情况下,依照对所输入的印刷数据或者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变换而得到的印刷数据(例如Y(黄色)、M(品红色)、C(青色)的每一个的印刷数据),在介质上重叠印刷多个颜色的墨水(例如YMC的墨水)的每一个的图像。因此,在彩色印刷中,使用依照面顺序重复多个颜色的墨水面板以及根据需要重复Bk(黑色)墨水面板的色带。另外,在例如使轮廓变得清楚的情况下、形成Logo/文字等图像的情况下使用Bk墨水。
[0005]但是,在使用色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产生由于在色带中发生的褶皱的影响而使介质上的印刷质量降低的现象。起因于色带的印刷区域的色带搬送方向后端角部的阶梯而发生该褶皱。通常,如果均匀地向色带施加张力,则即使产生这样的阶梯也不会发生褶皱,但如果由于某种的原因而破坏张力平衡,则易于发生起因于阶梯的褶皱。
[0006]如果更具体地说明,则如图17(A)、(B)所示,在图像形成时由于色带41的例如Y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的墨水脱落所致的阶梯起因而发生色带41的褶皱Wr,还波及至接下来的M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因此,在使用形成了褶皱Wr的M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而在介质上形成M墨水的图像时,在介质上由于从Y墨水面板波及的裙皱Wr的影响而产生像素脱落(像素的一部分未被印刷)、像素跳跃(像素的一部分被印刷在与用印刷数据表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在彩色印刷中重叠印刷多个颜色的墨水的每一个的图像,所以如果产生像素脱落、像素跳跃,则导致印刷质量降低。
[0007]另一方面,以往,已知在转印介质上以对印刷图像包围的方式配置虚拟图像的技术(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将虚拟图像配置于印刷图像的两外侧的技术(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0
[0008]【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2-361917号公报(参照图4)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50775号公报(参照图9)

【发明内容】

[0010]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如果将印刷对象置换为卡而关注于色带,则在印刷区域(与介质的印刷图像对应的色带41的区域、参照图18(A)的符号Rt)的上游侧也存在虚拟印刷区域(与介质的虚拟图像对应的色带41的区域、参照图18(A)的符号Rd),所以发生起因于阶梯的褶皱(参照图18(A)的符号ffr),该褶皱波及至印刷区域,导致印刷质量降低。另夕卜,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如果关注于色带,则虚拟印刷区域(参照图18(B)的符号Rd)仅配置于印刷区域(参照图18(B)的符号Rt)的两外侧,所以没有将在搬送方向的先前的面板(在图18(B)中为Y墨水面板)中发生的褶皱控制住的效果,起因于阶梯的褶皱(参照图18(B)的符号ffr)波及至接下来的面板(在图18(B)中为M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与图17所示的情况同样地导致印刷质量降低。
[001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情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色带的褶皱所引起的印刷质量的降低的图像形成装置。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色带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形成部,具有配设了多个加热元件的热敏头,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所述色带和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依照所输入的印刷信息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印刷图像,并且使所述加热元件针对所述色带动作而在所述印刷图像的所述介质的搬送方向后方形成虚拟图像,所述虚拟图像在与所述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两侧比所述印刷图像宽度宽。
[0013]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控制部控制图像形成部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形成印刷图像和虚拟图像。另外,控制部也可以控制图像形成部以使虚拟图像的区域内的像素的灰度值成为相同。既可以是色带具有染料墨水面板和颜料墨水面板的多个颜色的面板,控制部控制图像形成部以通过使加热元件针对墨水面板中的至少颜料墨水面板动作而形成虚拟图像,或者也可以是色带通过按照面顺序重复多个颜色的墨水面板以及根据需要重复Bk(黑色)墨水面板而形成,控制部控制图像形成部以通过使加热元件针对各个墨水面板动作而形成印刷图像以及虚拟图像。进而,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间接以及直接印刷方式这双方的图像形成装置,既可以是介质是膜状中间转印介质,还具备将形成在中间转印介质上的印刷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的转印部,或者也可以是介质是卡状记录介质,图像形成部还具有与热敏头相向配置的压板辊,压板辊的周长比记录介质的长度大,压板辊具有在其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虚拟图像时接受色带的墨水的区域。
[0014]根据本发明,控制图像形成部,以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色带和介质,在印刷图像的介质搬送方向后方形成在宽度方向两侧比印刷图像宽度宽的虚拟图像,所以在色带上,通过与虚拟图像对应的色带的虚拟印刷区域中的墨水脱落的松弛,缓和影响而控制住介质的与印刷图像对应的印刷区域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褶皱,并且,虚拟印刷区域在宽度方向两侧比印刷区域宽度宽,所以在虚拟印刷区域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褶皱自身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印刷区域,所以能够得到能够防止色带的褶皱所引起的印刷质量的降低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包括本发明可应用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印刷系统的外观图。
[0016]图2是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图。
[0017]图3是夹送辊(pinchro11er)和膜搬送辊背离、压板辊和热敏头背离的待机位置中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
[0018]图4是夹送辊和膜搬送辊抵接、压板辊和热敏头抵接的印刷位置中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
[0019]图5是夹送辊和膜搬送辊抵接、压板辊和热敏头抵接的搬送位置中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
[0020]图6是说明打印机的待机位置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0021]图7是说明打印机的搬送位置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0022]图8是说明打印机的印刷位置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0023]图9是示出为了将膜搬送辊、压板辊及其周边部分嵌入到打印机而一体化的第I部件的结构的外观图。
[0024]图10是示出为了将夹送辊及其周边部分嵌入到打印机而一体化的第2部件的结构的外观图。
[0025]图11是为了将热敏头嵌入到打印机而一体化的第3部件的外观图。
[0026]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0027]图13是示意地示出在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使用色带的第I面板的Y墨水面板在转印膜上刚刚形成图像之后的色带中产生的褶皱的说明图。
[0028]图1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使用的色带、印刷区域以及虚拟印刷区域的尺寸的说明图。
[0029]图15是本发明可应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图像形成部的说明图,(A)示出在压板辊的第I周域支撑卡的背面侧的同时在卡的图像形成面侧形成图像的状态,(B)示出在压板辊的第2周域接受形成虚拟图像时的色带的墨水的状态。
[0030]图16是示意地说明印刷区域以及虚拟印刷区域的变形例的说明图,(A)示出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B)示出其变形例I,(C)示出其变形例2,(D)示出其变形例3,(E)示出其变形例4,(F)示出其变形例5。
[0031]图17是示意地说明在以往的打印机的色带中发生的褶皱的说明图,(A)示出使用色带的第I面板的Y墨水面板在转印膜上刚刚形成图像之后的色带中产生的褶皱,(B)示出(A)的(B)-(B)线剖面。
[0032]图18是示意地示出在应用了以往技术的情况下的色带中产生的褶皱的说明图,(A)示出应用了专利文献I的技术的情况,⑶示出应用了专利文献2的技术的情况。
[0033]图19是示意地示出在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使用色带的第I面板的Y墨水面板在转印膜中刚刚形成图像之后的色带中产生了的褶皱的说明图。
[0034]图20是示意地示出图13所示的第I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面板的长度的对比说明图,(A)示出一个画面量的长度的差异,(B)示出卷绕到供给卷筒上的新的色带的直径的差异。
[0035]图2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使用的色带、印刷区域以及虚拟印刷区域的尺寸的说明图,(A)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情况,(B)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
[0036]图22是示意地说明印刷区域以及虚拟印刷区域的变形例的说明图,(A)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B)示出其变形例I,(C)示出其变形例2,(D)示出其变形例3,(E)示出其变形例4,(F)示出其变形例5。
[0037](符号的说明(参考))
[0038]1: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40:热敏头;41:色带;45、45A:压板辊(压板);45Aa:第I周域;45Ab:第2周域(接受墨水的区域);46:转印膜(介质、膜状中间转印介质);100:控制部;B1:图像形成部;Ca:卡(介质、卡状记录介质);Rd:虚拟印刷区域;Rt:印刷区域;Wr Jrl、Wr2:褶皱。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卡上印刷记录文字、图像并且对卡进行磁性或者电气性的信息记录的打印机的实施方式。
[0040]〈系统结构〉
[0041 ]如图1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构成了印刷系统200的一部分。即,印刷系统200大致上由上位装置201(例如个人计算机等主机计算机)和打印机I构成。
[0042]打印机I经由省略了图示的接口而与上位装置201连接,能够从上位装置201向打印机I发送印刷数据(或者图像数据)、磁性或者电气性的记录数据等,指示记录动作等。另夕卜,打印机I具有操作面板部(操作显示部)5(参照图12),除了来自上位装置201的记录动作指示以外,还能够实施来自操作面板部5的记录动作指示。
[0043]对上位装置201连接了数字照相机、扫描仪等图像输入装置204、用于向上位装置201输入命令、数据的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203、显示由上位装置201生成的数据等的液晶显示器等监视器202。
[0044]〈打印机〉
[0045]如图2所示,打印机I具有外壳2,在外壳2内具备信息记录部A、印刷部B、介质收容部C、收容部D以及转动部件F。
[0046](信息记录部)
[0047]信息记录部A包括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
[0048](介质收容部)
[0049]介质收容部C以立位姿势排列收纳多张卡,在其前端设置了分离开口7,通过拾取棍19从最前列的卡依次抽取而供给。
[0050](转动部件)
[0051 ]抽取出的空白的卡Ca通过搬入辊22被送到反转部件F。反转部件F包括可转动地被轴支撑到外壳2的转动框架80、和被该框架支撑的2个辊对20、21。另外,辊对20、21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撑到转动框架80。
[0052]在反转部件F转动的外周配置了上述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另外,辊对20、21形成用于朝向这些信息记录部23、24、27中的某一个搬送卡Ca的介质搬送路65,通过这些记录部在卡Ca中磁性或者电气地写入数据。
[0053](印刷部)
[0054]印刷部B在卡Ca的表面和背面形成脸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在介质搬送路65的延长上设置了移送卡Ca的介质搬送路径P1。另外,在介质搬送路径Pl上配置搬送卡Ca的搬送辊29、30,与未图示的搬送马达连结。
[0055]印刷部B具有膜状介质搬送机构,具备针对由该搬送机构搬送的转印膜46通过热敏头40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B1、和接下来通过热辊33在介质搬送路径Pl上的卡Ca的表面转印形成在转印膜46中的图像的转印部B2。
[0056]在印刷部B的下游侧设置了向收容堆叠机60移送印刷后的卡Ca的介质搬送路径P2。在介质搬送路径P2中配置搬送卡Ca的搬送辊37、38,与未图示的搬送马达连结。
[0057]在搬送辊37与搬送辊38之间配置了去卷曲机构36,通过按压保持在搬送辊37、38之间的卡中央部,矫正由热辊33的热转印产生的卷曲。因此,去卷曲机构36构成为能够通过包括未图示的凸轮的升降机构在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移动位置。
[0058](收容部)
[0059]收容部D构成为将从印刷部B送来的卡Ca收容到收容堆叠机60。收容堆叠机60构成为通过升降机构61在图2中向下方移动。
[0060](印刷部详情)
[0061 ]接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打印机I的印届Ij部B。
[0062]转印膜46呈现具有比卡Ca的宽度方向稍微大的宽度的带状,是从上到下依次按照容纳色带41的墨水的墨水容纳层、保护墨水容纳层的表面的透明的保护层、用于通过加热来促进将墨水容纳层以及保护层一体地剥离的剥离层、基材(基础膜)的顺序层叠而形成的。
[0063]通过马达Mr2、Mr4的驱动,针对转印膜盒内的旋转的卷取辊轴和抽取辊轴,分别卷取或者抽取转印膜46。即,在转印膜盒内,在卷取辊轴的中心配置了卷取卷筒47,在抽取辊轴的中心配置了供给卷筒48,经由未图示的齿轮对卷取卷筒47传递马达Mr2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齿轮对供给卷筒48传递马达Mr4的旋转驱动力。
[0064]膜搬送辊49是移送转印膜46的主要的驱动辊,通过控制该辊49的驱动,决定转印膜46的搬送量以及搬送停止位置。该膜搬送辊49与未图示的步进马达连结。因此,通过管理向未图示的步进马达输出的脉冲数,控制图像形成部BI中的由热敏头40向转印膜46的印刷开始位置、转印部B2中的转印膜46针对卡Ca的转印位置。另外,在膜搬送辊49的驱动时,马达Mr2、Mr4也驱动,用于将从卷取卷筒47、供给卷筒48的某一方抽取出的转印膜46卷取到另一方,并非使转印膜46成为搬送的主体而驱动。另外,在马达Mr2以及马达Mr4中使用了可正逆转的DC马达。
[0065]在膜搬送辊49的周面配置了夹送辊32a和夹送辊32b。虽然在图2中未示出,夹送辊32a、32b构成为可相对膜搬送辊49前进以及退避,图的状态是通过前进到膜搬送辊49而压接,将转印膜46缠绕到膜搬送辊49。由此,针对转印膜46,正确地搬送与膜搬送辊49的旋转数对应的距离。
[0066]色带41收纳于色带盒42,以架设在对该盒42供给色带41的供给卷筒43与卷取色带41的卷取卷筒44之间的状态下被收容,卷取卷筒44通过马达Mrl的驱动力而旋转,供给卷筒43通过马达Mr3的驱动力而旋转。在马达Mrl以及马达Mr3中使用了可正逆转的DC马达。
[0067]色带41是通过在长度方向上按照面顺序重复Y(黄色)、M(品红色)、C(青色)的墨水面板和Bk(黑色)墨水面板而构成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MC墨水面板中使用了染料墨水,在Bk墨水面板中使用了颜料墨水。另外,对色带41的终端部附加了表示色带41的使用界限的空标志。图2所示的Se2是用于检测该空标志的透射型传感器。
[0068]压板辊45和热敏头40构成了图像形成部BI,在与压板辊45相向的位置配置了热敏头40。热敏头40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加热元件,通过头控制用IC(未图示),依照印刷数据对这些加热元件选择性地进行加热控制,经由色带41在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此时,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色带41和转印膜46。另外,冷却风扇39用于使热敏头40冷却。
[0069]通过剥离滚子25和剥离部件28,从转印膜46剥下向转印膜46的印刷结束了的色带41。剥离部件28固定设置于色带盒42,剥离滚子25在印刷时与剥离部件28抵接而用两者夹持转印膜46和色带41,从而进行剥离。然后,剥离的色带41通过马达Mrl的驱动力被卷取到卷取卷筒44,转印膜46通过膜搬送辊49被搬送至具有压板辊31和热辊33的转印部B2。
[0070]在转印部B2中,转印膜46与卡Ca—起被热辊33以及压板辊31夹持,转印膜46上的图像被转印到卡表面。此时,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转印膜46和卡Ca。另外,热辊33以隔着转印膜46而压接/离开压板辊31的方式被安装到升降机构(未图示)。
[0071]进一步详细说明图像形成部BI的结构及其作用。如图3?图5所示,夹送辊32a、32b分别被夹送辊支撑部件57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支撑,夹送辊支撑部件57转动自如地被插入通过其中央部的支撑杆58支撑。如图10所示,支撑杆58的两端部被架设到在夹送辊支撑部件57中形成的长孔76、77,并且在中间部被固定到托架50的固定部78。另外,长孔76、77相对支撑杆58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维持有空间。由此,能够进行夹送辊32a、32b相对后述膜搬送辊49的调整。
[0072]在支撑杆58上安装了弹簧部件51(51a、51b),夹送辊支撑部件57的安装夹送辊32a、32b的一侧的端部分别与弹簧部件51相接,通过其弹力向膜搬送辊49的方向施力。
[0073]托架50通过凸轮轴承81而与凸轮53的凸轮动作面抵接,构成为根据以通过驱动马达54 (参照图1O)的驱动力转动的凸轮轴82为支点的凸轮53的向箭头方向的转动,相对膜搬送辊49在图中向左右方向移动。因此,在托架50朝向膜搬送辊49前进时(图4以及图5),夹送辊32a、32b对抗弹簧部件51而夹着转印膜46压接到膜搬送辊49,将转印膜46缠绕到膜搬送辊49。
[0074]此时,处于远离成为托架50的转动支点的轴95的位置的夹送辊32b首先压接膜搬送辊49,接下来夹送辊32a压接。这样,将作为转动支点的轴95配置于比膜搬送辊49更上方,从而夹送辊支撑部件57并非平行移动而是在转动的同时与膜搬送辊49抵接,具有相比于平行移动不需要宽度方向的空间的优点。
[0075]另外,夹送辊32a、32b向膜搬送辊49压接时的压接力通过弹簧部件51而相对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成为均匀。此时,在夹送辊支撑部件57的两侧形成长孔76、77而支撑杆58被固定部78固定,所以能够在3个方向上调整夹送辊支撑部件57,通过膜搬送辊49的旋转,不引起歪斜而以正确的姿势搬送转印膜46。另外,此处所称的3个方向的调整是指,(i)为了相对膜搬送辊49使夹送辊32a、32b的轴方向的压接力变得均匀,调整夹送辊32a、32b的轴相对膜搬送辊49的轴的水平方向的平行度;(ii)为了使夹送辊32a对膜搬送辊49的压接力和夹送辊32b对膜搬送辊49的压接力变得均匀,调整夹送辊32a和夹送辊32b相对膜搬送辊49的移动距离;以及(iii)以使夹送辊32a、32b的轴相对膜行进方向成为垂直的方式,调整夹送辊32a、32b的轴相对膜搬送辊49的轴的垂直方向的平行度。
[0076]进而,在托架50中,设置了在托架50朝向膜搬送辊49前进时,与转印膜46的未缠绕到膜搬送辊49的部分抵接的张力承受部件52。
[0077]为了防止由于在夹送辊32a、32b将转印膜46压接到膜搬送辊49时产生的转印膜46的张力从而夹送辊32a、32b分别对抗弹簧部件51的施力而从膜搬送辊49退避,设置了张力承受部件52。因此,以在相比于夹送辊32a、32b更靠近图中左边的位置与转印膜46抵接的方式,在托架50的转动侧端部的前端安装张力承受部件52。图2示出了张力承受部件52与转印膜46抵接的状态。
[0078]由此,能够经由张力承受部件52,通过凸轮53直接挡住由转印膜46的弹性产生的张力。因此,防止由于该张力而夹送辊32a、32b从膜搬送辊49退避从而夹送辊32a、23b的压接力变弱的现象,所以能够维持转印膜46向膜搬送辊49密接的缠绕状态而进行正确的搬送。
[0079]如图9所示,沿着转印膜46的横宽方向配置的压板辊45被以轴71为支点转动自如的一对压板支撑部件72支撑。一对压板支撑部件72支撑压板辊45的两端。压板支撑部件72分别经由弹簧部件99连接到以轴71为共同的转动轴的托架50A的端部。
[0080]托架50A具有基板87和从该基板87向压板支撑部件72的方向折弯而形成的凸轮轴承支撑部85,通过凸轮轴承支撑部85保持凸轮轴承84。在基板87与凸轮轴承支撑部85之间配设了以通过驱动马达54驱动的凸轮轴83为支点转动的凸轮53A,构成为凸轮动作面和凸轮轴承84抵接。因此,当通过凸轮53A的转动而托架50A向热敏头40的方向前进时,压板支撑部件72也移动而压板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
[0081]通过这样在托架50A与压板支撑部件72之间上下配置弹簧部件99和凸轮53A,该压板移动部件能够收纳于托架50A和压板支撑部件72的间隔内。另外,宽度方向能够收纳于压板辊45的宽度内,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0082]另外,凸轮轴承支撑部85嵌合到在压板支撑部件72中形成的穿孔部72a、72b(参照图9),所以即使向压板支撑部件72的方向突出设置凸轮轴承支撑部85,托架50A和压板支撑部件72之间的间隔也不会变宽,在该面中也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0083]压板辊45在压接到热敏头40时,与各个压板支撑部件72连接的弹簧部件99分别以使向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成为均匀的方式作用。因此,在通过膜搬送辊49搬送转印膜46时防止歪斜(斜行),转印膜46的印刷区域不会在宽度方向上偏移,而能够通过热敏头40正确地向转印膜46形成图像。
[0084]在托架50A的基板87中,隔着弹簧部件97设置了支撑剥离滚子25的两端的一对剥离滚子支撑部件88,在托架50A通过凸轮53A的转动而相对热敏头40前进时,剥离滚子25与剥离部件28抵接而将由两者夹持的转印膜46和色带41剥离。剥离滚子支撑部件88也与压板支撑部件72同样地分别设置于剥离滚子25的两端,构成为使针对剥离部件28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变得均匀。
[0085]在托架50A的与轴支59侧的端部相反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了张力承受部件52A。张力承受部件52A被设置成吸收在将压板辊45和剥离滚子25分别压接到热敏头40和剥离部件28时产生的转印膜46的张力。弹簧部件99和弹簧部件97是为了使向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变得均匀而设置的,但为了防止相反地弹簧部件99、97抵挡不住转印膜46的张力而向转印膜46的压接力变弱,通过张力承受部件52A接受来自转印膜46的张力。另外,张力承受部件52A也与上述张力承受部件52同样地固定于托架50A,所以经由托架50A通过凸轮53A接受转印膜46的张力,所以不会抵挡不住转印膜46的张力。由此,热敏头40和压板辊45的压接力、以及剥离部件28和剥离滚子25的压接力被确保,所以能够进行良好的印刷以及剥离。另外,在膜搬送辊49的驱动时不会在转印膜46的搬送量中产生误差,印刷区域的长度量被正确地搬送到热敏头40而能够高精度地印刷。
[0086]凸轮53和凸轮53A被架设了带98(参照图3),通过同一驱动马达54驱动。
[0087]在印刷部B处于图6所示的待机位置时,凸轮53以及凸轮53A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夹送辊32a、32b不压接到膜搬送辊49,另外压板辊45不压接到热敏头40。换言之,在处于待机位置时,压板辊45和热敏头40位于两者离开的离开位置。
[0088]另外,当凸轮53以及凸轮53A连动地旋转而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时,印刷部B转移到图7所示的印刷位置。此时,首先夹送辊32a、32b在膜搬送辊49上缠绕转印膜46,并且张力承受部件52与转印膜46抵接。之后,压板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在该印刷位置中,压板辊45朝向热敏头40移动而夹持压接转印膜46和色带41,剥离辊25与剥离部件28相接。
[0089]在该状态下,当通过膜搬送辊49的旋转而开始转印膜46的搬送时,同时色带41也通过马达Mrl的动作被卷取卷筒44卷取而向相同的方向搬送。在该搬送的期间,在转印膜46中设置的定位用标志通过传感器Sel而移动预定量,在转印膜46到达印刷开始位置的时间点,在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中通过热敏头40进行印刷。特别地,在印刷中,转印膜46的张力变大,所以转印膜46的张力向使夹送辊32a、32b从膜搬送辊46离开的方向、以及使剥离滚子25和压板辊45从剥离部件28和热敏头40离开的方向发挥作用。但是,如上所述,转印膜46的张力由张力承受部件52、52A接受,所以夹送辊32a、32b的压接力不会变弱,能够进行正确的膜搬送,热敏头40和压板辊45的压接力、以及剥离部件28和剥离滚子25的压接力也不会变弱,所以能够进行正确的印刷以及剥离。印刷结束后的色带41从转印膜46被剥下而被卷取到卷取卷筒44。
[0090]通过在膜搬送辊49中设置的编码器(未图示)来检测转印膜46的搬送所致的移动量、即实施印刷的印刷区域的搬送方向的长度,与其对应地,膜搬送辊49的旋转停止,同时,基于马达Mrl的动作的卷取卷筒44的卷取也停止。由此,最初的墨水面板的墨水向转印膜46的印刷区域的印刷结束。
[0091]接下来,当凸轮53以及凸轮53A连动地进一步旋转而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时,印刷部B转移到图8所示的搬送位置,压板辊45向从热敏头40退避的方向回复。在该状态下,依然地,夹送辊32a、32b在膜搬送辊49上缠绕转印膜46,张力承受部件52与转印膜46相接,通过膜搬送辊49的逆向的旋转,转印膜46被逆向搬送至预先决定的印刷准备位置。此时,也通过膜搬送辊49的旋转量掌握转印膜46的移动量,但与实施了印刷的预定区域的搬送方向的长度相比稍长的量被逆向搬送。另外,色带41也通过马达Mr3被卷回预定量,使接下来印刷的墨水的墨水面板在初始位置(出头位置)待机。
[0092]然后,利用凸轮53、53A的控制状态再次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而成为图7所示的印刷位置,使压板辊45压接到热敏头40,膜搬送辊49再次进行向正向的旋转而使转印膜46从印刷准备位置移动到印刷开始位置,进行相对热敏头40的对位(出头),在热敏头40中通过接下来的墨水面板的墨水进行印刷。
[0093]这样,直至利用全部或者预定的墨水面板的墨水的印刷结束为止,反复进行印刷位置和搬送位置中的动作。然后,当利用热敏头40的印刷结束时,将在转印膜46中形成了图像的区域搬送至热辊33,此时凸轮53以及53A移动到图3所示的状态,解除向转印膜46的压接。之后,在通过卷取卷筒47的驱动搬送转印膜46的同时,进行向卡Ca的转印。
[0094]这样的印刷部B被分割为3个部件90、91、92。
[0095]如图9所示,在第I部件90中,在部件框体75上架设了通过马达54(参照图10)的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70,在驱动轴70上安装了膜搬送辊49。在膜搬送辊49的下方配置了托架50A和一对压板支撑部件72,这些部件被架设在部件框体75的两侧板上的轴71转动自如地支撑。
[0096]在图9中,从在压板支撑部件72中形成的穿孔部72a、72b现出作为托架50A的一部分的一对凸轮轴承支撑部85。凸轮轴承支撑部85保持在其后方配置的一对凸轮轴承84。另夕卜,在凸轮轴承84的更后方配置了在插入通过部件框体75的凸轮轴83上安装的凸轮53A。凸轮轴83架设于部件框体75的两侧板。
[0097]上述热敏头40配置于隔着转印膜46和色带41的搬送路径并且与压板辊45相向的位置。如图11所示,热敏头40、与加热有关的部件以及冷却风扇39与第3部件92—体化,与第I部件90相向地配置。
[0098]第I部件90通过可移动的托架50A—并地保持在印刷动作中位置变动的压板辊45、剥离滚子25以及张力承受部件52A,从而这些部件之间的位置调整变得不需要。而且,通过凸轮53的转动使托架50A移动,从而能够使这些部件移动至预定的位置。另外,通过设置托架50A,能够收纳于与固定的膜搬送辊49相同的部件,基于必须高精度地搬送转印膜的膜搬送辊49的搬送驱动部分、和基于压板辊45的转印位置限定部分包含于相同的部件,所以两者之间的位置调整变得不需要。
[0099]如图10所示,在第2部件91中,使安装凸轮53的凸轮轴82插入通过部件框体55,将凸轮轴82连结到驱动马达54的输出轴。另外,第2部件91以与凸轮53抵接的方式将托架50移动自如地支撑在部件框体55上,在托架50上固定设置了转动自如地支撑夹送辊支撑部件57的支撑杆58和张力承受部件52。
[0100]在夹送辊支撑部件57中,在支撑杆58上安装了弹簧部件51a、51b,使其端部分别抵接到支撑夹送辊32a、32b的夹送辊支撑部件57的两端,向膜搬送辊49的方向施力。关于夹送辊支撑部件57,支撑杆58插入长孔76、77中,支撑杆58在中央部被固定支撑于托架50。
[0101]在托架50与夹送辊支撑部件57之间设置了使夹送辊支撑部件57朝向托架50施力的弹簧89。通过该弹簧89,对夹送辊支撑部件57向从第I部件90的膜搬送辊49后退的方向施力,所以在将转印膜盒设置到打印机I时,能够使转印膜46在第I部件90与第2部件91之间容易地通过。
[0102]在第2部件91中,通过托架50A保持根据印刷动作而位置变动的夹送辊32a、32b和张力承受部件52,通过利用凸轮53的转动使托架50A移动,使夹送辊32a、32b和张力承受部件52移动,所以两者之间的位置调整、夹送辊32a、32b和膜搬送辊49之间的位置调整被简化。隔着转印膜46并与第I部件90相向地配置了这样的第2部件91。
[0103]通过这样部件化,第I部件90、第2部件91以及第3部件92还能够与转印膜46、色带41的各盒同样地,分别从打印机I的主体抽出。因此,如果在转印膜46、色带41的消耗所致的盒的更换时这些部件90、91、92也根据需要取出部件,则能够将盒插入时的转印膜46、色带41简单地装到装置内。
[0104]如上所述,通过组合使压板辊45、托架50A、凸轮53A以及压板支撑部件72—体化了的第I部件90、和使夹送辊32a、32b、托架50、凸轮53以及弹簧部件51—体化了的第2部件91,并且与压板辊45相向地配置而组装安装了热敏头40的第3部件92,能够容易并且正确地进行打印机的制造时的装配、维护时的调整。另外,通过一体化从而从装置的拆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为打印机的操作性提高。
[0105]接下来,说明打印机I的控制以及电气系统。如图12所示,打印机I具有进行打印机I整体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100、和从商用交流电源变换为能够对各机构部以及控制部等进行驱动/动作的直流电源的电源部120。
[0106](控制部)
[0107]如图12所示,控制部100具备进行打印机I的整体的控制处理的微型计算机102(以下简称为微型机102)。微型机102包括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以高速时钟动作的CPU、存储了打印机I的程序、后述模式数据等的ROM、作为CPU的工作区发挥作用的RAM以及连接它们的内部总线。
[0108]对微型机102连接了外部总线。对外部总线连接了用于与上位装置201进行通信的省略了图示的接口、临时地储存应在卡Ca上印刷的印刷数据、应在卡Ca的磁条、收容IC中磁性或者电气地记录的记录数据等的缓冲存储器101。
[0109]另外,对外部总线连接了控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的传感器控制部103、包括对各马达供给驱动脉冲、驱动电力的马达驱动器等的致动器控制部104、用于控制向构成热敏头40的发热元件的热能的热敏头控制部105、用于控制操作面板部5的操作显示控制部106以及上述信息记录部A。
[0110](电源部)
[0111]电源部120对控制部100、热敏头40、热辊33、操作面板部5以及信息记录部A等供给动作/驱动电源。
[0112]〈打印机的特点〉
[0113]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的特点。
[0114]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的特点之一在于,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BI,以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色带41和转印膜46而在与转印膜46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两侧在印刷图像的搬送方向后方形成比印刷图像宽度宽的虚拟图像。由此,如图13所示,在色带41上,通过与虚拟图像对应的色带41的虚拟印刷区域Rd中的墨水脱落的松弛,缓和影响而控制住在转印膜46的与印刷图像对应的印刷区域Rt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褶皱ffrl(防止向接下来的M墨水面板的传递),并且,虚拟印刷区域Rd在宽度方向两侧比印刷区域Rt宽度宽,所以在虚拟印刷区域Rd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褶皱Wr2自身不影响接下来的M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图13的虚线所示的区域),所以能够防止色带的褶皱所引起的印刷质量降低。另外,在图13中,将Y墨水面板中的在转印膜46中形成图像(对印刷供给Y墨水面板)的最大区域表示为印刷区域Rt,虚拟印刷区域Rd被表示为呈现矩形形状。另外,在图13中,例示了 Y墨水面板,但关于其他M、C、Bk的墨水面板也是同样的。
[011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的另一特点在于,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BI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形成印刷图像和虚拟图像。通过将热敏头40压接到色带41而连续地使加热元件针对色带41的印刷区域Rt和虚拟印刷区域Rd动作,在转印膜46中利用一连串的动作形成印刷图像和虚拟图像。假设即使在即将进行针对M墨水面板的向印刷区域的印刷之前使用Y墨水面板的虚拟印刷区域Rd而在转印膜46中形成虚拟图像,由于已经通过Y墨水面板印刷后的剥离动作、后述出头动作等将色带41搬送了较长的距离,所以发生起因于阶梯的褶皱而得不到上述褶皱防止的效果。
[0116]进而,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的又一特点在于,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BI以使虚拟图像的区域内的像素的灰度值成为相同(以使虚拟图像成为所谓测试图像)。其原因为,通过使像素成为同一灰度值,在墨水均等地脱落的虚拟印刷区域Rd内控制住图13所示的褶皱Wrl,使褶皱Wr2可靠地在虚拟印刷区域Rd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而不波及到M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作为这样的灰度值,没有特别限制,如果考虑通过在虚拟印刷区域Rd中墨水脱落的松弛来缓和影响而控制住褶皱Wrl的效果,则优选设为高灰度值(例如在使用256灰度(O?255的灰度值)的情况下为127?255的范围的灰度值)。
[0117]〈色带等的尺寸〉
[0118]接下来,为了促进本发明的理解,依照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参考说明在实施例中使用的色带41、印刷区域Rt、虚拟印刷区域Rd等的各尺寸。
[0119]如图14所示,色带41的Y、M、C、Bk的各墨水面板的尺寸被设定为横(搬送方向的长度)112mm、纵(与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长度)60mm,各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的尺寸(对印刷提供的最大尺寸)被设定为横8 6 mm、纵5 5 mm,虚拟印刷区域R d的尺寸被设定为横5mm、纵58mm,各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的后端至面板后端的长度被设定为13mm,各墨水面板的前端至虚拟印刷区域Rd的长度被设定为103mm。印刷区域Rt配置于各墨水面板的中央,各墨水面板的前端至印刷区域Rt的前端以及印刷区域Rt的后端至面板后端各有13mm的间隔。在该间隔的中央形成5mm宽度的虚拟印刷区域Rd。另外,印刷区域Rt、虚拟印刷区域Rd的纵尺寸分别是55mm、58mm,所以虚拟印刷区域Rd的纵尺寸相比于印刷区域Rt的纵尺寸在纵方向(与色带41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各长(宽度宽)1.5_。另外,在实施例中,使用了与转印膜46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是60mm、卡Ca是横85.6mm、纵54mm的例子。
[0120]〈动作〉
[0121]接下来,以微型机102的CPU(以下简称为CPU)为主体,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的印刷例程。另外,为了简化说明,设为将在ROM中储存的程序等在RAM中展开,将构成打印机I的各部件对位到起始(初始)位置的初始设定处理结束,从上位装置201接收完印刷数据(Y、M、C的颜色分量印刷数据以及Bk的印刷数据)以及磁或者电气的记录数据等而进行说明。
[0122](图像形成)
[0123]在印刷例程中,首先,在图像形成部BI中,进行在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中形成印刷图像(镜像)以及在其后方形成虚拟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
[0124]S卩,依照所输入的(在缓冲存储器101中储存的)Y、M、C的颜色分量印刷数据以及Bk的印刷数据,首先,将转印膜46对位到上述印刷开始位置,并且进行色带41的Y墨水面板的出头(将图14所示的“基准”位置搬送至预先决定的位置),用压板辊45支撑转印膜46的背面侦叭图像形成面的相反面侧),同时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色带41和转印膜46,使对色带41压接了的热敏头41的加热元件依照Y的印刷数据选择性地动作,从而在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中形成Y墨水的印刷图像,接下来,通过使热敏头41的加热元件动作,在Y墨水的印刷图像的搬送方向后方形成在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上宽度比印刷图像宽的虚拟图像(在本例子中为矩形形状的测试图像)。另外,CPU经由热敏头控制部105针对每I行线向热敏头40输出Y的印刷数据,从而对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发热元件进行加热控制。
[0125]在转印膜46上,如图14所示,通过Y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的Y墨水,形成Y墨水的印刷图像,通过Y墨水面板的虚拟印刷区域Rd的Y墨水,形成虚拟图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OM中预先储存了虚拟图像的尺寸、位置、灰度值等的默认值,CPU构成为依照该默认值,通过色带41的墨水在转印膜46上形成虚拟图像,但能够通过来自操作面板部5或者上位机器201的由操作人员实施的手动输入来变更虚拟图像的尺寸、位置、灰度值等。
[0126]在转印膜46上形成Y墨水的印刷图像以及虚拟图像,并通过剥离滚子25和剥离部件28将色带41和转印膜46剥离之后,将转印膜46逆向搬送至上述印刷准备位置。接下来,使转印膜46从印刷准备位置移动到印刷开始位置,并且进行色带41的M墨水面板的出头,与利用Y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以及虚拟图像的形成的情况同样地,在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中,依照M的印刷数据进行M墨水的印刷图像,接下来,通过使热敏头41的加热元件动作,在M墨水的印刷图像的搬送方向后方形成比M墨水的印刷图像宽度宽的虚拟图像,直接将色带41和转印膜46剥离。以下,同样地,进行利用C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以及虚拟图像的形成和剥离、利用Bk的印刷数据的印刷图像以及虚拟图像的形成和剥离。
[0127]通过该图像形成处理,在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中重叠利用色带41的Y、M、C以及Bk墨水的印刷图像而形成彩色印刷图像(镜像)XPU控制驱动膜搬送辊49的未图示的步进马达,以使Y、M、C以及Bk墨水各自的印刷图像针对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重叠、即使得各个印刷图像的印刷开始位置成为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中形成了卡Ca的一面侧的图像之后,在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区域中形成另一面侧的图像。
[0128](卡搬送)
[0129]与该图像形成处理并行地,CPU从介质收容部C抽取卡Ca,根据接收到的磁或者电气的记录数据,在通过构成信息记录部A的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接触式IC记录部27中的任意一个进行了针对卡Ca的记录处理之后,将卡Ca搬送到转印部B2。
[0130](转印)
[0131]接下来,在转印部B2中,进行对卡Ca转印在转印膜46中形成的彩色印刷图像的转印处理。CPU在该转印处理中进行控制,以使卡Ca和在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或者接下来的区域)中形成的图像同步地到达转印部B2。另外,CPU进行控制以在卡Ca的一面中转印了图像之后,将卡Ca搬送到转动部件F侧并使卡Ca旋转180°,在卡Ca的另一面中转印另一面用的图像。
[0132](卡排出)
[0133]接下来,在通过去卷曲机构36矫正了在热辊33的热转印中产生的卡Ca的卷曲之后,朝向收容堆叠机60排出卡Ca,结束印刷例程。
[0134]〈效果等〉
[0135]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的效果等。
[0136]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中,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BI,以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色带41和转印膜46,在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两侧在印刷图像的搬送方向后方形成比印刷图像宽度宽的虚拟图像。因此,如图13所示,在色带41上,通过与虚拟图像对应的色带41的虚拟印刷区域Rd中的墨水脱落的松弛,缓和影响而控制住在转印膜46的与印刷图像对应的印刷区域Rt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褶皱Wrl,并且,虚拟印刷区域Rd在宽度方向两侧比印刷区域Rt宽度宽,所以在虚拟印刷区域Rd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褶皱自身不影响接下来的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所以能够防止色带的褶皱所引起的印刷质量降低。
[013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中,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BI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连续地)形成印刷图像和虚拟图像。例如,在即将进行针对M墨水面板的向印刷区域Rt的印刷之前使用Y墨水面板的虚拟印刷区域Rd而在转印膜46中形成虚拟图像的情况下,已经通过Y墨水面板印刷后的剥离动作、出头动作等将色带41搬送了较长的距离而发生起因于阶梯的褶皱,相对于此,在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形成印刷图像和虚拟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发挥上述褶皱防止效果。
[0138]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中,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BI以使虚拟图像的区域内的像素的灰度值成为相同。因此,如图13所示,在墨水均等地脱落的虚拟印刷区域Rd内控制住褶皱Wrl,能够使褶皱ffr2可靠地在虚拟印刷区域Rd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而不会波及到接下来的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
[013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间接印刷方式的打印机I,但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直接印刷方式的打印机。图15示出使用了这样的直接印刷方式的打印机的图像形成部的一个例子。该打印机的图像形成部具有配设了多个加热元件的热敏头40以及与热敏头40相向配置的压板辊45A,通过压板辊45A支撑卡Ca的背面侧,同时,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色带41和卡Ca,而在卡Ca的图像形成面侧直接形成利用色带41的各墨水的图像。
[0140]此处应关注的点在于,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作为介质使用转印膜46的情况下,能够用转印膜46接受虚拟图像(在转印膜46中形成虚拟图像),但在直接转印方式的情况下,无法用作为介质的卡Ca接受虚拟图像(虚拟印刷区域Rd的墨水)。因此,压板辊45A的周长被设定成比卡Ca的搬送方向的长度大,压板辊45A具有用于支撑在其周面搬送的卡Ca的背面侧的第I周域45Aa、和用于接受色带41的虚拟印刷区域Rd的墨水的第2周域(区域)45Abo
[0141]进而,在压板辊45A的辊轴上嵌装了未图示的编码器,控制部100参照从编码器输出的信息,进行卡Ca的前端和第I及第2周面的对位的控制。即,进行控制使得如图15(A)所示,在卡Ca中形成利用各墨水面板的墨水的印刷图像时,用压板辊45A的第I周域45Aa支撑卡Ca的背面侧,同时在卡Ca的图像形成面侧形成图像,如图15(B)所示,在压板辊45A的第2周域45Ab中接受各墨水面板的虚拟印刷区域Rd的墨水。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还具有对在压板辊45A的第2周域45Ab中接受到的墨水进行清洁的清洁辊(未图示),控制部100也可以参照从未图示的编码器输出的信息进行控制,以使清洁辊抵接到第2周域45Ab或者从第2周域45Ab退避。
[01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按照面顺序重复了Y、M、C、Bk的墨水面板的色带4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单色印刷的情况下使用单色(例如Bk)的色带,或者在彩色印刷的情况下除了Y、M、C、Bk以外还使用金、银的墨水面板,进而,也可以具有覆盖卡Ca的表面的保护层的面板。另外,也可以使用按照面顺序重复了二色的墨水面板的色带。
[0143]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Y、M、C、Bk的各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虚拟印刷区域Rd的墨水在转印膜46中形成印刷图像、虚拟图像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多个颜色的墨水面板中的印刷区域Rd的墨水未被使用的墨水面板中不发生褶皱,所以关于该墨水面板,无需使用虚拟印刷区域Rt的墨水在转印膜46上形成虚拟图像。
[0144]另外,在染料墨水面板和颜料墨水面板中,起因于墨水的粒径,压倒性地在颜料墨水面板中更易于发生起因于阶梯的褶皱。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Bk的墨水面板中使用了颜料墨水,所以即使仅在使用例如Bk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的Bk墨水而在转印膜46中形成印刷图像的情况下使用Bk墨水面板的虚拟印刷区域Rd的Bk墨水在印刷图像的搬送方向后端形成虚拟图像,在防止色带的褶皱所引起的印刷质量降低方面仍起到相当好的效果。另外,有时在上述多个颜色的墨水面板中也使用颜料墨水,所以在使用颜料墨水的墨水面板而在转印膜46中形成印刷图像的情况下,同样地也可以使用颜料墨水的墨水面板的虚拟印刷区域Rd的墨水来形成虚拟图像。因此,也可以色带具有染料墨水面板和颜料墨水面板的多个颜色的面板,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部BI以通过使加热元件针对墨水面板中的至少颜料墨水面板动作来形成虚拟图像。
[0145]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色带41的各墨水面板中使印刷区域Rt和虚拟印刷区域Rd离开并将虚拟印刷区域Rd设为矩形形状的例子(参照图16(A)),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使印刷区域Rt和虚拟印刷区域Rd连续(参照图16(B)、(C)、(E)、(F)),或者将虚拟印刷区域Rd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为弧状(参照图16(D)?(F))。另外,在使印刷区域Rt和虚拟印刷区域Rd连续的情况下,也可以新生成将在转印膜46中形成的印刷图像和虚拟图像设为一体的一个印刷数据。这样的新的印刷数据既可以在上位机器201侧生成,或者也可以在打印机1(控制部100)侧生成。
[0146]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虚拟印刷区域Rd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固定为恒定值(在实施例中为58mm、参照图14)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印刷数据而变动。例如,也可以针对Y墨水面板的虚拟印刷区域Rd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参照Y以及M的印刷数据,判断Y墨水面板以及M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的墨水被供给印刷的宽度在Y墨水和M墨水中的哪一个中更长,相比于长的一方的宽度在宽度方向两侧增大预定长度(例如1.5_),或者,参照Y、M、C、Bk的印刷数据,相比于Y、M、C、Bk的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的墨水被供给印刷的宽度最长的墨水的宽度,在宽度方向两侧增大预定长度。
[014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图像形成部BI中在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中形成了卡Ca的一面侧的图像之后,在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区域中形成另一面侧的图像,在转印部B2中在卡Ca的一面中转印了图像之后,将卡Ca搬送到转动部件F侧而使卡Ca旋转180°,在卡Ca的另一面中转印另一面用的图像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图像形成部BI中在转印膜46的预定区域中形成卡Ca的一面侧的图像、并在转印部B2中在卡Ca的一面中转印图像之后,或者在转印中,在图像形成部BI中在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区域中形成另一面侧的图像,并且在卡Ca的一面中转印图像之后将卡Ca搬送到转动部件F侧而使卡Ca旋转180°,在转印部B2中在卡Ca的另一面中转印另一面用的图像。
[0148]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上位机器201接收(输入)印刷数据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打印机I是能够与USB、存储卡等外部存储装置连接的结构的情下,也可以通过读取在外部存储装置中储存的信息来取得印刷数据。另外,在打印机I构成了局域网的一员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上位机器以外的与局域网连接的个人计算机输入。进而另夕卜,也可以代替印刷数据而从上位机器201接收图像数据。在该情况下,将在打印机I侧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印刷数据即可。
[014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色带盒4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能够应用于不使用盒的类型的色带。
[0150]以上以防止在图像形成部BI中的色带41中发生的褶皱所致的印刷质量的降低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色带41和转印膜46都是膜状,在发生墨水脱落(色带41的情况)、图像脱落(转印膜46的情况)所致的起因于阶梯的褶皱这一点是共同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不会使在转印部B2中在转印膜46的转印区域(转印印刷图像的区域)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褶皱波及到转印膜46的接下来的区域,在这一点也有优点。
[0151]但是,作用/效果的点与上述色带41的情况稍微不同。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部BI中,通过虚拟印刷区域Rd中的墨水脱落的松弛,控制住在印刷区域Rt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色带41的褶皱WrI (参照图13),相对于此,在转印部B2中,通过以层叠在转印膜46上的方式形成的虚拟图像(严格而言是在转印膜46的容纳层中吸收以及堆积了的虚拟图像的墨水),控制住由于将转印区域转印到卡Ca而从转印膜46脱落从而在转印区域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的(转印膜41的)褶皱。另外,在色带41中,由于虚拟印刷区域Rd的墨水脱落而在虚拟印刷区域Rd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发生褶皱Wr2(参照图13),相对于此,仅在转印膜46上以层叠的方式形成虚拟图像(在转印时,虚拟图像不从转印膜46脱落),所以在形成了虚拟图像的转印膜46的搬送方向后端角部中不发生或者不易发生起因于阶梯的褶皱。
[0152]因此,在权利要求书中,还能够包括“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形成部,具有配设了多个加热元件的热敏头,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色带和转印介质,依照所输入的印刷信息,在所述转印介质上形成印刷图像;转印部,具有第I旋转体和与该第I旋转体相向配置的第2旋转体,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所述转印介质和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将在所述转印介质上形成的印刷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和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转印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在所述转印介质上形成的印刷图像的所述转印介质的搬送方向后方形成虚拟图像,并且控制所述转印部以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仅将在所述转印介质上形成的印刷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所述虚拟图像在与所述转印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所述转印介质的宽度方向两侧比所述印刷图像宽度宽”。另外,“第I旋转体”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例示为热辊(发热旋转体)33,“第2旋转体”被例示为压板辊31。
[0153]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I个墨水面板内设置了印刷区域Rt和虚拟印刷区域Rd的方式,但也可以如以下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那样,在跨越印刷图像的搬送方向后方的墨水面板的位置形成虚拟图像。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仅虚拟印刷区域Rd的配置不同,所以省略说明共同的部件、动作以及效果等。
[0154]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I个墨水面板内设置了印刷区域Rt和虚拟印刷区域Rd,所以一个画面(Y、M、C、Bk的墨水面板)量的色带的长度变长,存在导致色带的大径化的担心,所以存在改善的余地。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跨越墨水面板的位置设为虚拟印刷区域Rd(参照图19、图20),相比于第I实施方式能够缩短一个画面量的色带的长度,能够防止色带的大径化。图20(A)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面板的一个画面量的长度的差异的图,图20B是示出在卷绕到供给卷筒43(参照图2)的第I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新的色带的直径的差异的图(Φ1〈Φ2)。附带地,第I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色带41具有500画面量的墨水面板,第I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I个墨水面板的长度的差是(第I实施方式的墨水面板的横尺寸112mm-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面板的横尺寸98mm) =14mm(参照图21A、B、另外关于第I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墨水面板的详情将后述),1个画面中的长度的差成为其4倍的56mm,色带整体中的长度的差成为其2000倍的28000mm(28m)ο
[0155]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21B所示,色带41的Y、M、C、Bk的各墨水面板的尺寸被设定为横9 8mm、纵60mm,各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的尺寸(对印刷提供的最大尺寸)被设定为横86mm、纵55mm,虚拟印刷区域Rd的尺寸被设定为横5mm、纵58mm,各墨水面板的印刷区域Rt的后端至面板后端的长度被设定为6 mm,各墨水面板的前端至虚拟印刷区域R d的长度被设定为95.5mm。印刷区域Rt配置于各墨水面板的中央,各墨水面板的前端至印刷区域Rt的前端以及印刷区域Rt的后端至面板后端各有6mm的间隔。在跨越墨水面板的位置的中央形成虚拟印刷区域Rd。因此,虚拟印刷区域Rd是在邻接的墨水面板之间跨越各2.5mm形成的,并且呈现以邻接的墨水面板的边界线为中心对称的形状。另外,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地,印刷区域Rt、虚拟印刷区域Rd的纵尺寸分别是55mm、58mm,所以虚拟印刷区域Rd的纵尺寸相比于印刷区域Rt的纵尺寸在纵方向(与色带41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各长(宽度宽)1.5mm。另外,使用了与转印膜46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是60mm、卡Ca是横85.6mm、纵54mm的例子。
[0156]在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中,如在图20以及图21中与参考例对比所示,通过将跨越墨水面板的位置设为虚拟印刷区域Rd,能够将一个画面量的色带的长度缩短,能够实现色带41的成本的降低化,并且能够防止色带的大径化,能够实现色带盒42的小型化、甚至打印机I整体的小型化。另外,不仅如此,相比于第I实施方式,在转印膜46的一个画面量中使用的长度也变短,转印膜46的运行成本的降低化也能够实现。
[0157]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印刷区域Rt和虚拟印刷区域Rd离开并将虚拟印刷区域Rd设为矩形形状的例子(参照图22A),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使印刷区域Rt和虚拟印刷区域Rd连续(参照图22B、22C、22E、22F)、或者将虚拟印刷区域Rd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为弧状(参照图22D?22F)。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虚拟印刷区域Rd的形状设为以邻接的墨水面板的边界线为中心对称的形状的例子(参照图22A),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以邻接的墨水面板的边界线为中心而非对称的形状。另夕卜,在使印刷区域Rt和虚拟印刷区域Rd连续的情况下,也可以新生成将在转印膜46中形成的印刷图像和虚拟图像设为一体的一个印刷数据。这样的新的印刷数据既可以在上位机器201侧生成,或者,也可以在打印机1(控制部100)侧生成。
[0158]另外,本申请通过参照而要求来自在此引用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5年071794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5年071795号的优先权。
【主权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色带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部,具有配设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热敏头,按照相同的速度搬送所述色带和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依照所输入的印刷信息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印刷图像,并且使所述加热元件针对所述色带动作而在所述印刷图像的所述介质的搬送方向后方形成虚拟图像, 所述虚拟图像在与所述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两侧比所述印刷图像宽度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形成所述印刷图像和所述虚拟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使所述虚拟图像的区域内的像素的灰度值成为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带具有染料墨水面板和颜料墨水面板的多个颜色的面板,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通过使所述加热元件针对所述墨水面板中的至少所述颜料墨水面板动作而形成所述虚拟图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带是通过按照面顺序重复多个颜色的墨水面板以及根据需要重复Bk黑色墨水面板而形成的,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通过使所述加热元件针对各个所述墨水面板动作而形成所述印刷图像以及所述虚拟图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是膜状中间转印介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将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上形成的所述印刷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的转印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是卡状记录介质,所述图像形成部还具有与所述热敏头相向配置的压板辊,所述压板辊的周长比所述记录介质的长度大,所述压板辊具有在其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所述虚拟图像时接受所述色带的墨水的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带由多个颜色的墨水面板构成,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在跨越所述印刷图像的所述介质的搬送方向后方的墨水面板的位置形成所述虚拟图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使以邻接的所述墨水面板的边界线为中心对称地形成所述虚拟图像。
【文档编号】B41J2/32GK106004073SQ20161019547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金亲大介
【申请人】立志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