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

文档序号:263924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
本申请是1999年6月1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99111254.7、发明名称为“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方法。
PDP是一种具有典型的较好识别力(即高分辨率)和具有薄而较大显示屏幕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PDP作为一种显示装置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代替CRTs。特别是,人们对表面放电AC型PDP成为适合于高质量数字广播的一种显示装置寄予更高的希望,因为能够将它设计成具有较大的显示屏幕。这就要求表面放电AC型PDP比CRTs具有更高的品质。
可以将高品质的显示器认为是高清晰度的显示器、具有大量灰度比等级的显示器、高发光率的显示器、或高对比度的显示器。通过将象素之间的间距设定成较小值来实现高品质的显示。通过在一帧内增加子区域的数量来实现具有大量灰度比等级的显示。另外,通过增加某种电源所允许的可见光数量或增加维持放电的时间量来实现高发光率的显示。进一步,通过减少来自显示面板表面外来光的反射或减少在黑色显示期间(黑色显示对显示没有贡献)发生的发光量来实现高对比度的显示。
参考在后面“附图简要描述”中将要说明的

图1-图4将描述传统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和传统的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这是为了便于理解传统的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方法中潜在问题。
图1示意性地表示表面放电型PDP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实现了本申请的申请人作为专利提出的一种方法。根据该方法,在显示中包括了由所有维持放电电极定义的行。例如,在1997年6月20日公开的未审批的日本专利公开号为9-160525中已经披露了PDP的结构。
PDP1包括维持放电电极X1到X3(以后简称为X1到X3电极)和Y1到Y3(以后简称为Y1到Y3电极)、寻址电极A1到A4、和阻挡层2。上述的维持放电电极彼此平行并列设置在一个衬底上。寻址电极跨过维持放电电极在另外的衬底上形成。阻挡层2与寻址电极平行设置,这样将放电空间彼此分离。在由互相连接的维持放电电极和横跨维持放电电极的寻址电极定义的区域内形成放电单元。用于产生可见光的磷放置在放电单元内。用于产生放电的气体密封在衬底之间的空间内。在该附图中,为了简明,将维持放电电极彼此平行设置成3行,寻址电极数为4。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PDP中,维持放电是由每一个维持放电电极和在其两侧的维持放电电极所定义的行内引起的。因此由所有电极定义的空间或行(L1至L5)都能用作显示行。例如,X1电极和Y1电极定义一个显示行L1,Y1电极和X2电极定义一个显示行L2。
图2表示图1所示PDP沿寻址电极的剖视图。其表示了前面衬底3、后面衬底4、和由于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的放电D1到D3。实际上,电压作用到Y1电极和X1电极。这引起放电D1。当电压作用到Y1电极和X2电极时,引起放电D2。通过将电压作用到X2电极和Y2电极引起放电D3。因此,电极被用于在其两侧提供显示行。因此,由于减少电极数量能够获得高清晰度的显示器。此外,用于驱动电极的驱动电路的数量也能够因此减少。
图3表示图1所示PDP中使用的一帧的构成。一帧由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两个字段组成。在第一字段期间,奇数行(L1、L3和L5)用作包括在显示中的显示行。在第二字段期间,偶数行(L2、L4)用作包括在显示中的显示行。因此,在一帧期间显示一个屏幕的图象。每个字段包括多个子字段,以预定的比率对这些子字段设定发光等级。在子字段期间根据显示数据有选择地允许构成显示行的单元进行发光。这样,表示了被认为是在象素之间发光度差别的灰度比等级。每个子字段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放电周期。在复位周期期间,单元的状态是一致的,这些单元在紧接前面子字段期间依据显示位置的不同而互相有所不同。在寻址周期期间,写入新的显示数据。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在构成显示行的单元中引起维持放电,以便根据显示数据允许单元进行发光。
图4是有关在图1所示的PDP中执行的传统驱动方法的波形图。图4涉及到了在第一字段内的任何子字段。
在复位周期期间,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复位脉冲电压Vw作用到所有的X电极。在由X电极和邻近的Y电极定义的行内开始放电。结果,在所有的行(L1到L5)内引起第一次放电(复位放电)。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包括正电荷的离子和电子的壁电荷。之后,去掉复位脉冲,电极保持在同样的电位。然后由于在电极上形成的壁电荷产生的电位差引起第二次放电(自清除放电)。同时,由于电极保持在相同的电位,在放电空间内由放电引起的正电荷的离子和电子彼此重新结合。结果,壁电荷消失。在所有显示单元内壁电荷的数量能够与放电相一致(壁电荷的分布是均匀的)。
在下面的寻址周期期间,电压-Vy的扫描脉冲连续作用到以Y1电极开始的电极上。电压Va的寻址脉冲根据显示数据作用到寻址电极。结果,开始寻址放电。同时,脉冲电压Vx作用到与Y1电极形成一对在第一字段参加显示的X1电极。已经由寻址电极和Y1电极定义的空间内引起的放电移到X1电极和Y1电极之间的行。因此,在X1电极和Y1电极附近产生需要促使维持放电的壁电荷。与Y1电极成对来定义不包括在显示中的一个行的X2电极上的电位保持在0V。因此,避免在由X2电极定义的行中引起的放电。同样,在奇数Y电极内连续引起寻址放电。
在奇数Y电极内引起的寻址放电完成之后,扫描脉冲作用到Y2电极。同时,脉冲电压Vx作用到与Y2电极成对以便参加显示的X2电极。X3电极没有示出,其同X1电极一样保持在0V。同样,在偶数Y电极内连续引起寻址放电。结果,在整个屏幕内在奇数行内引起寻址放电。
之后,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维持脉冲电压Vs交替作用到X电极和Y电极。同时,设定维持脉冲的相位,以便定义不包括在显示中的一个行的成对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为0V。因此避免在非显示行内引起放电。例如,相互超出相位的维持脉冲作用到在第一字段期间参加显示的成对X1和Y1电极。相反,相互在相位内的维持脉冲作用到定义非显示行的成对Y1和X2电极。因此在第一子字段期间获得了显示。
在图4中,电压Vs是被需要引起维持放电的电压,通常设定在大约170V。另外,电压Vw是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设定为大约350V。扫描脉冲电压-Vy设定为大约-150V,寻址脉冲电压Va设定为大约60V。电压Va和Vy绝对值的和等于或大于放电开始电压,在由寻址电极和每个Y电极定义的空间内以该放电开始电压开始放电。另外,电压Vx设定为大约50V或设定为一个值,该值促使在寻址电极和每个Y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的放电移到由X电极定义的行。该值应该能够产生足够的壁电荷。
然而,根据前述传统的驱动方法,采用了复位放电。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用该开始电压在放电单元内激发放电)的脉冲电压Vx作用到X电极。这导致激烈的放电。由放电引起的光辐射是与图象显示无关的背景光辐射。这导致图象对比度的恶化。
另外,在前述使用由所有维持放电电极定义的行作为显示行的驱动方法中,有这样的可能在所有放电单元内不能引起稳定的复位放电。换句话说,复位脉冲作用到所有X电极是为了引起在所有显示行内的放电。放电开始时间(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在该时间激发放电)随着放电单元到放电单元的不同而不同。存在这样的可能在一些单元内可能不会引起放电。
再参考图2,讨论X2电极。如果首先在X2电极和Y1电极之间的行内引起放电D2,由放电引起的电荷开始要聚集到电极附近。壁电荷产生与电压Vw相反极性的偏压,并且在放电空间内的有效电压下降。特别是,在X2电极上由于电子产生壁电荷。壁电荷引起在放电空间内作用到X2电极电压Vw的有效电压下降。有效电压的降低可能在X2电极和Y2电极之间的行中的放电开始之前。在这样情况下,尽管在X2电极和Y2电极之间的行内不会引起放电,但是复位周期可能结束。如果在一些放电单元内不引起复位放电,单元的状态就不一致。结果,在放电单元内不能引起稳定的寻址放电。这会导致错误的显示。
即使在所有单元内引起复位放电,也可能不会引起接着稳定的发生的自清除放电。由于由复位放电引起的壁电荷产生的电位差而引起自清除放电。自清除放电的程度常常小于复位放电。随放电单元到放电单元特性上的不同,也可能不会引起自清除放电,除非由复位放电引起的壁电荷能够保持完整。否则,当复位放电完成时,可能不会产生足够的壁电荷,可能不会引起自清除放电。结果,在没有经历清除放电的放电单元内通常不会引起接着发生的寻址放电。这会引起错误的显示。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法,可以想到的是提高复位脉冲电压以在所有单元内引起可靠的放电。然而,进一步提高放电电压将增强前述的背景光辐射并使图象对比度恶化。
如果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复位周期移到在放电单元具有壁电荷保持完整的寻址周期,会引起另一个问题。在寻址周期,如上面所提到的,电压Vx作用到定义显示行的X电极。定义非显示行的其它的X电极保持在0V,这样避免重新寻址放电。然而,如果不必要的壁电荷保持完整,在非显示行可能引起放电。
例如,参考图2,扫描脉冲电压-Vy作用到Y1电极。寻址脉冲电压Va作用到寻址电极,因此引起寻址放电。同时,由于电压Vx作用到X1电极,通过要在Y1电极和X1电极之间的行内引起的放电来接续寻址放电。即,引起放电D1。同时,邻近Y1电极的X2电极保持在0V。原则上,能够避免引起放电D2。然而,由于由复位放电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残余电荷的偏转可能引起放电D2。结果,负极性的壁电荷聚集在X2电极上。壁电荷影响接着发生的寻址放电D3。偶然也存在这样的可能由电极引起的不参加显示的错误放电也可能由放电单元到放电单元之间放电开始电压的差而引起。
另外,在每个子字段期间引起的维持放电可能根据维持放电电压Vs或单元的结构扩展。参考图6,当在X1和Y1电极之间和X2和Y2电极之间的行内引起维持放电时,壁电荷在某种程度上聚集在电极Y1和X2上。在每个子字段内在复位周期期间清除这些壁电荷。在寻址电极上形成的壁电荷可能没有被清除而保持完整。壁电荷不影响接着将在字段内(在该字段内X1和Y1电极以及X2和Y2电极之间的行包括在显示中)引起的放电。壁电荷使将在下面字段内(在该字段内Y1和X2电极包括在显示中)引起的寻址放电不稳定。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用该方法能够可靠地引起复位放电和清除放电,而不会使图象对比度恶化,并能够稳定地引起寻址放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平行设置,多个第三电极横跨第一和第二电极设置。另外,由电极相互横跨的区域所定义的放电单元以矩阵的形式设置。根据该驱动方法,在复位周期期间,在多个放电单元内壁电荷的分布是一致的。在寻址周期期间,根据显示数据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壁电荷,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在放电单元内(在该单元内在寻址周期期间产生了壁电荷)引起维持放电。该驱动方法包括施加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第一脉冲以便在由第一和第二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第一次放电的步骤,施加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第二脉冲以便在由第一和第二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作为清除放电的第二次放电的步骤。这里,在复位周期期间执行这些步骤。
根据上述驱动方法,能够引起作为复位放电的非常微弱的放电。光辐射量得到限制。不论复位放电如何,图象的对比度不能明显恶化。接着发生的清除放电不是自清除放电,而是由作用一个脉冲电压(在该脉冲电压中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引起的。不论放电单元到放电单元之间特性的差别或残余壁电荷的量如何,都能够引起清除放电。另外,由于放电微弱,发光量受到限制,图象的对比度不会明显恶化。
即使将本发明应用到任何传统的每对维持放电电极提供一个显示行的PDP中,也能表现出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效果。即,本发明并没有局限于PDP中,如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由所有电极定义的行都包括在显示中。
由下面参考附图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特征将更加清楚明了。
图1示意性说明表面放电型PDP的结构;图2是图1所示的PDP沿A1寻址电极的剖视图;图3表示在图1所示的PDP中采用的帧的构成;图4是有关图1所示的PDP中实现的传统驱动方法的波形图;图5是有关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图6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帧的构成;图7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字段复位的波形图;图8是有关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图9是有关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图10是有关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图11是有关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图12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中采用的帧的构成;图13是有关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波形图。
参考附图(图5至13)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5是有关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在图5中,表示了在第一字段内在子字段期间作用到寻址电极、X1电极、Y1电极、X2电极和Y2电极的电压波形。在第一字段内奇数行包括在显示中。子字段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放电周期。以后,将X1和X2电极称为X电极,Y1和Y2电极称为Y电极,将它们所有的称为维持放电电极。
在复位周期期间,寻址电极设成0V,正负极的脉冲作用到维持放电电极。具体来说,电压-Vwx的脉冲作用到X电极,电压Vwy的脉冲作用到Y电极。作用到Y电极的脉冲是平缓的斜坡脉冲,以每单位时间其电压变化达到电压Vwy。结果,在由X电极和Y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第一次微弱放电。
当作为所施加的电压作用与传统的矩形波类似的矩形波时,引起与在放电单元内要作用的以激发放电的放电开始电压Vf之间的差Vw-Vf成正比的激烈的放电。产生过量的壁电荷影响邻近的放电单元。然而,由于采用斜坡脉冲,当所作用的电压超过要作用到每个放电单元的放电开始电压Vf时,每个放电单元开始放电。所引起的放电只是微弱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较小。结果,即使在某个放电单元过早地引起复位放电,复位放电也不会影响邻近的放电单元。另外,由于放电微弱,背景发光也弱。
以后,电压Vex脉冲作用到X电极,电压-Vey脉冲作用到Y电极。作用到Y电极的脉冲是斜坡脉冲,在大小上改变该脉冲每单位时间内其电压值改变来达到电压-Vey。这引起第二次放电,因此,清除了由紧接着前面的放电引起的壁电荷。
当将自清除放电以传统的方式采用时,信据产生的壁电荷的量或放电单元的特性,可能不会引起放电。根据本发明,通过作用电压Vex+Vey强制引起放电。因此可靠地引起清除放电。进一步,由于作用的脉冲是斜坡脉冲,放电微弱。图象的对比度不会恶化,另外,电压Vex+Vey设定成略低于放电开始电压Vf。由第一次放电引起的微小值壁电荷叠加在电压上,因此引起清除放电。
基本上在由X和Y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维持放电。其间寻址电极维持在低于维持放电电压Vs的一个电位。因此在寻址电极上产生正极性的壁电荷。对该实施例中的第一次放电来说,负极性的脉冲作用到X电极。在由寻址电极和X电极定义的空间内引起放电,所释放的电荷叠加在残留在寻址电极上的壁电荷上。结果,残留在X电极上面的寻址电极上的壁电荷被清除。对接着发生的第二次放电来说,负极性的脉冲作用到Y电极。残留在Y电极上面的寻址电极上的壁电荷被清除。
然后,在寻址周期期间,通过将扫描脉冲连续作用到Y电极引起寻址放电。按照惯例,电压Vx作用到与Y电极成对的X电极(扫描电压已经作用到该电极上),以定义显示行。结果,引起寻址放电。相反,电压-Vux作用到定义非显示行的X电极。这样与Y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受到限制以避免由在非显示行内引起的寻址放电。为了引起寻址放电将扫描脉冲连续作用到奇数的Y电极。之后,为了引起寻址放电将扫描脉冲连续作用到偶数的Y电极。这一过程与传统的方法是相同的。
在寻址周期过去后,开始维持放电周期。维持脉冲交替作用到X电极和Y电极。在已经在寻址周期期间经历过寻址放电的单元内重复引起维持放电。同时,如传统的方法一样确定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以便不会在非显示行内引起维持放电。
参考图5,将在复位周期期间作用的电压-Vwx和Vwy绝对值的和设定为大于放电开始电压的一个值。放电开始电压是这样一个电压,用该电压在X和Y电极定义的行内激发放电。例如,电压-Vwx设定到-130V,电压Vwy设定到220v。对接着发生的清除放电来说,例如,电压Vex设定到60V,电压-Vey设定到-160V。另外,对寻址周期来说,电压Va例如设定到60V,扫描脉冲电压-Vy例如设定到-150V,作用到X电极的电压Vx例如设定到50V,电压-Vux例如设定到-80V。另外,维持脉冲电压Vs例如设定到170V。另外,电压Vex和Vx或-Vey和-Vy可以设定到相同的电压。在这种情况中,电路可以用作公用的,并且能够压缩电路的规格。
图6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帧的构成。与图3所示的差别在于一点在每个字段的开始定义字段复位周期。字段复位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在字段到字段过度的时刻残留在寻址电极上的壁电荷被清除。
图7是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采用的有关字段复位的波形图。在t1时刻,电压-Vy作用到Y电极,电压Vs作用到X2电极。结果,引起放电,产生壁电荷。之后,去掉脉冲,电极的电位保持在相同的值。由于在所产生的壁电荷之间的电位差引起自清除放电,因此壁电荷被清除。类似地,在由电极定义的所有行内在以时刻t2开始以时刻t4结束的4个时刻顺序引起复位放电。可靠地清除了壁电荷。在该实施例中,在时刻t1,在奇数的Y电极和偶数的X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在时刻t2,在奇数的X电极和偶数的Y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在时刻t3,在奇数的X电极和奇数的Y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在时刻t4,在偶数的X电极和偶数的Y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能够任意确定在时刻t1到t4在哪个行内引起放电。
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放电作用到Y电极的脉冲是斜坡脉冲,其电压值变化每单位时间内在大小上发生变化。该脉动波通过构成RC电路能够容易地产生,该RC电路包括与用于输出脉冲的转换装置相连的电阻R和在电极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C。通过由RC电路定义的时刻确定由跟踪斜坡脉冲所绘的曲线。
然而,当采用斜坡脉冲时,每单位时间电压值变化随脉冲的升高或下降而变化。这会引起一个问题即放电的激烈程度随激发放电的时刻而变化。当脉冲饱和接近设定电压时,如果激发放电,能够实现非常微弱的放电。然而,由于随放电单元到放电单元特性的不同,可能在相对早的阶段激发放电,即,可能在相对激烈的脉冲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激发放电。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引起激烈的放电。可能产生较大值的壁电荷。
图8是有关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波形图。该实施例是这样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放电作用到Y电极的脉冲是三角波,其单位时间电压值的变化为常数。根据该实施例,用于产生三角波的电路稍微比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要复杂。然而,由于脉冲的坡度为常数,能够可靠地引起微弱的放电。
图9是有关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图9涉及的是在子字段内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的时刻,在该时刻作用了最后的脉冲,和在下一个子字段内在复位周期期间的时刻。在该实施例中,采用斜坡脉冲(其电压值变化每单位时间变化)作为第一次和第二次放电作用到Y电极的一个脉冲。由这一点来看,第三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是相同的。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由在子字段内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所作用的维持放电脉冲的上升沿到在下一个子字段内复位周期期间脉冲的应用,设计了要经过足够的时间。
当应用维持脉冲引起维持放电时,随放电的完成,积聚了预定值的壁电荷。当由于放电完成,已经经过了一定的时间时,所产生的壁电荷开始中和存在于放电空间的空间电荷。由于最后维持脉冲的应用已经经过了足够的时间之后,引起复位放电。用这样的方法,能够将维持放电周期结束时残留的壁电荷清除到一定的程度。结果,能够用残留的较少的壁电荷引起接着发生的复位放电。因此能够稳定地引起复位放电。从维持放电脉冲下降沿到下一个复位放电开始的时间t1一定至少大于1μs,或最好是10μs。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对在复位周期期间要引起的第一次放电来说,负极性的脉冲作用到X电极,正极性的脉冲作用到Y电极。同时,作用负极性脉冲的计时不同于作用正极性脉冲的计时。
如关于第一个实施例所提到的那样,负极性脉冲和正极性脉冲同时作用到X电极和Y电极。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采用的是斜坡脉冲,但是,可以引起激烈的放电。在该实施例中,作用到X电极负极性脉冲的计时不同于作用到Y电极负极性脉冲的计时。
如上所述,第一次放电作用到X电极的负极性脉冲具有清除残留在寻址电极上壁电荷的作用。当较早引起清除放电时,随寻址电极上壁电荷清除的同时,在X电极上产生正极性的电荷,负极性的脉冲已经作用到X电极。如果在这个状态下正极性的第二脉冲作用到Y电极,在由X和Y电极定义的行内的有效电压降低以避免激烈的放电。为了仅避免激烈的放电,根据一种方法降低作用到X电极的负极性电压。在这样情况下,在寻址电极下面的空间内引起清除放电变得困难。这是不可取的。
从将脉冲作用到X电极到将脉冲作用到Y电极的延迟时间t2应当至少大约是5μs。
图10是有关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其中仅仅说明了在复位周期期间作用到Y电极电压的波形。作用到Y电极的脉冲是斜波脉冲,其电压值变化每单位时间上变化。
在前述的第一到第三个实施例中,在接续第一次放电的第二次放电的时候,Y电极的电位(该电位已经达到Vwy)降低到0V。之后,作用用于引起第二次放电的脉冲。然而,当Y电极的电位降低到0V时,如果高电压同时作用到电极,可能引起激烈的放电。当对第二次放电来说,将正极性的脉冲作用到X电极和将负极性的脉冲作用到Y电极同时进行时,这意味着高电压同时作用到电极。
根据该实施例,在图10部分“a”的情况中,Y电极的电位没有降低到0V,而是立即作用用于引起第二次放电的脉冲。这能够避免同时将高电压作用到电极。结果,能够避免激烈的放电。
然而,图10部分“a”的情况会引起这样的问题第二次放电需要的时间加长。这是因为使用斜坡脉冲Y电极的电位由Vwy降低到-Vey。为了缩短第二次放电需要的时间,应当增加每单位时间电压值的变化。结果,第二次放电的等级扩大,图形的对比度恶化。
图10部分“b”的情况占有了第一个到第三个实施例和图10部分“a”情况的中间位置。即,已经达到Vwy的Y电极的电位降低到大于0V的一个电位(例如,大约为20V)。之后,作用为斜坡脉冲的负极性脉冲。
例如,通过将Y电极连接到维持放电的电源Vs,将已经达到Vwy的Y电极的电位降低到Vs。进一步,连接到Y电极的电源采集电路用于将Y电极的电位降低到预定的值。采用这个技术很容易。用一个串联谐振电路(该电路包括连接到Y电极(或X电极)的电感器和平板电容)来实现电源采集电路。电源采集电路采集并重新使用作用到电极的维持电压Vs。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维持电压交替作用到X和Y电极。该行动等效于用X和Y电极定义的行实现的平板电容的充电和放电。电源采集电路有效地利用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为了降低在PDP中达到的电源消耗,电压采集电路是不可少的。通过使用电压采集电路,能够降低Y电极的电位而不需增加新的电路。
在Y电极的电位降低到预定的值之后,Y电极连接到用于产生清除斜坡脉冲的传统的电路。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既不会引起激烈的放电,单位时间电压值的变化也不会增加。第二次放电需要的时间仍然能够缩短。
图11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波形图。在该实施例中,当完成第二次放电时,Y电极的电位达到一个高于-Vy(该电压是扫描脉冲电压)的电位。
对于第二次放电要作用到Y电极的斜坡脉冲具有负极性。因此在Y电极上产生正极性的壁电荷。在前述所述的第一到第四个实施例中,Y电极的电位降低到-Vy,该电压是扫描脉冲电压。所产生的壁电荷值相对较大。在接着发生的寻址周期期间,负极性的扫描脉冲作用到Y电极。同时,如果正极性的壁电荷仍然完整,扫描脉冲的有效电压被降低。这会导致阻碍稳定引起寻址放电的可能性。相反,在完成第二次放电时Y电极的电位可能太高(例如,在寻址周期期间Y电极的没有选择的电位为-Vsc)。在这样的情况下,在Y电极上产生负极性的壁电荷。结果,当负极性的扫描脉冲作用到Y电极时,负极性的壁电荷叠加在扫描脉冲上。最后,出现这样的可能性可能在没有作用寻址脉冲的单元内引起放电。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次放电完成时达到的Y电极电位是一个中间值,该值介于在寻址周期期间Y电极选择的电位-Vy和Y电极没有选择的电位-Vsc这两个值中间。因此能够稳定地引起寻址放电。另外,为了确保与传统方法同样的驱动裕度,可以降低寻址脉冲所作用的电压。Y电极要达到的电位应当这样设定,以便在寻址周期期间Y电极由所选择电位-Vy的增量ΔV落在0<ΔV<20V内,或最好接近10v。
图12表示在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中采用的帧的构成。图13是一个第六个实施例的波形图。第六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一点在于采用了与图6一同描述的字段复位周期。第六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采用了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
第一字段或第二字段过去后,单元内电荷的状态互不相同。这是因为在每字段内达到的单元放电状态互不相同。如果在字段复位周期开始,壁电荷(其极性与所作用的用于执行字段复位脉冲的极性相反)仍然完整,所作用脉冲的有效电压降低。这样使执行稳定的字段复位困难。例如,在图7的例子中,如果Y1电极上正极性的壁电荷保持完整(或X2电极上负极性的壁电荷保持完整),作用到Y1和X2电极的有效电压降低。这样使稳定的放电不可能。在该实施例中,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在字段复位周期之前。活跃地产生壁电荷,该壁电荷的极性与在字段复位周期期间要作用的脉冲的极性相同。
图13是实际的波形图。在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期间,首先负极性的脉冲作用到X1电极,正极性的脉冲作用到Y1电极。作用到X1电极的电压Vwx和作用到Y1电极的电压Vwy之和大于放电开始电压,在每个单元内用该放电开始电压激发放电。结果,在所有的单元内激发放电。同时,作用到Y1电极的脉冲是斜坡脉冲,该斜坡脉冲的电压值变化每单位时间内变化。因此与第一次放电类似在复位周期期间引起放电-微弱的放电。图象对比度的恶化因此能够得到抑制。整个表面放电引起负极性的壁电荷积聚在Y1电极上。然而,所积聚的壁电荷是大量的。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移动到字段复位周期,由于壁电荷的叠加,放电规模变得相当大。负极性的清除脉冲因此作用到Y1电极,因而所积聚的壁电荷的量得到调整。负极性的脉冲是斜坡脉冲,该斜坡脉冲的电压值变化每单位时间内变化。
结果,在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结束时积聚了适当数量的负极性壁电荷。在这样的状态下,当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移动到字段复位周期时,所产生的壁电荷叠加在作用的脉冲上。能够可靠地执行字段复位。
总的来说,根据上述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即正极性的第一脉冲作用到第二电极,负极性的脉冲作用到第一电极。之后,负极性的第二脉冲作用到第二电极,正极性的脉冲作用到第一电极。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第二脉冲被作用而叠加在由第一次放电引起的壁电荷上。通过使用壁电荷的电压能够可靠地引起清除放电。另外,负极性的脉冲作用到第一电极以引起第一次放电,或负极性的第二脉冲作用到第二电极以引起第二次放电。能够顺利地清除在前子字段内在维持放电结束时残留在寻址电极上的壁电荷。
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当由于维持放电周期结束大于至少1μs的时间已经过去时,作用用于引起第一次放电要施加的脉冲。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能够在复位放电之前减少残留的壁电荷。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为了引起第一次放电,在正极性的第一脉冲作用到第二电极之前,将负极性的脉冲作用到第一电极。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能够清除残留在寻址电极上的壁电荷,能够避免第一次放电变得激烈。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其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第一和第二脉冲的每一个都是斜坡脉冲,该斜坡脉冲的电压值变化每单位时间内变化。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当放电开始时间与放电单元的状态不同时,放电强度可以变化。但是,该方法可用相对简单的电路实施。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其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第一和第二脉冲的每一个是三角波,该三角波每单位时间的电压变化为常数。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尽管电路略微复杂,但是能够在所有的放电单元内可靠地引起微弱的放电。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当作用第二脉冲时,作用第一脉冲已经达到第一电位的电极上的电位不会降低到第二电位,该第二电位是作用第一脉冲之前在电极上获得的一个电位。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能够避免第二次放电变得激烈。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借助于作用第一脉冲已经达到第一电位的电极上的电位降低到高于第二电位的第三电位,然后作用第二脉冲。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第二次放电需要的时间短。此外,能够避免第二次放电变得激烈。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态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随作用第二脉冲电极上要达到的电位高于在寻址周期期间在第二电极所选择的电位,低于在寻址周期期间在第二电极没有选择的电位。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在寻址放电之前适当数量的壁电荷能够保持完好。
根据本发明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平行设置,多个第三电极跨过第一和第二电极而设置。由电极相互跨过的区域定义的放电单元是以矩阵形式设置的。根据该驱动方法,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彼此临时分开。在第一字段内,由第二电极和为了显示而邻近第二电极一侧的第一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在第二字段内,在由第二电极和为了显示而邻近第二电极另一侧第一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第一和第二字段的每一个都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维持放电周期。复位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在多个显示单元内壁电荷的分布是一致的。寻址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根据显示数据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壁电荷。维持放电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在寻址周期期间产生壁电荷的放电单元内引起维持放电。在复位周期期间,通过作用一个脉冲(该脉冲所作用的电压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引起放电。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在显示中包括由所有维持放电极定义的行。能够引起作为复位放电的微弱放电。要产生的壁电荷的数量受到限制。所产生的壁电荷不影响邻近的显示行。另外,由于放电微弱,光的辐射量受到限制。不论复位放电如何,图象的对比度不会显著恶化。
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通过作用脉冲引起放电之后,作用第二脉冲(在该脉冲中作用的电压随时间而变化)以引起清除放电。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清除放电不是自清除放电,而是由应用一个其中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脉冲引起的。不论放电单元到放电单元之间特性有何差别,也不论残留壁电荷数量的多少,都能可靠地引起清除放电。另外,由于放电是微弱的,光辐射量受到限制。不管清除放电如何,图象的对比度不会明显恶化。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在第一字段内在寻址周期期间,第一极性的脉冲作用到第一电极中的一些电极上,第二极性的脉冲作用到第一电极的另一些电极上,第二极性的扫描脉冲连续作用到第二电极上。在第二字段内在寻址周期期间,第一极性的脉冲作用到第一电极的另一些电极上,第二极性的脉冲作用到第一电极的一些电极上,第二极性的扫描脉冲连续作用到第二电极上。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在显示中包括了由所有维持放电电极定义的行。在寻址周期期间出现的非显示行之间的电位差受到限制,因而能够避免错误放电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典型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平行设置,多个第三电极跨过第一和第二电极而设置。由电极相互跨过的区域定义的放电单元是以矩阵形式设置的。根据该驱动方法,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彼此临时分开。在第一字段内,由第二电极和为了显示而邻近第二电极一侧的第一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在第二字段内,在由第二电极和为了显示而邻近第一电极另一侧的第一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第一和第二字段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字段复位周期和多个子字段。每个子字段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放电周期。字段复位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引起放电以清除在前字段结束时残留的壁电荷。复位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在多个放电单元内壁电荷的分布是一致的。寻址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根据显示数据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壁电荷。维持放电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在寻址周期期间产生壁电荷的放电单元内引起维持放电。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在显示中包括了由所有维持放电电极定义的行。能够清除在前字段结束时残留的壁电荷。
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字段复位周期包括四个周期。在四个周期中的一个周期期间,在由第一偶数电极和第二奇数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在另一个周期期间,在由第一奇数电极和第二偶数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在又一个周期期间,在由第一奇数电极和第二奇数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在又一个周期期间,在由第一偶数电极和第二偶数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放电。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能够可靠地清除在电极上、特别是在寻址电极上产生的壁电荷。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即在字段复位周期期间引起的放电伴随有自清除放电。由壁电荷产生的电位差引起自清除放电。在通过将脉冲作用到电极引起复位放电之后,借助于电极上设定到相同值的电位产生壁电荷。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引起复位放电之后,通过自清除放电能够稳定地清除壁电荷。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是这样的即,第一和第二字段的每一个在字段复位周期之前包括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产生壁电荷叠加在字段复位周期期间释放的电荷上。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不论在紧接前面字段结束时获得的放电单元的状态如何,都能够稳定地实现字段复位。
进一步,最好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包括作用第一脉冲的步骤,在该第一脉冲中作用的电压随时间而变化,以引起放电;和作用第二脉冲的步骤,在该第二脉冲中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以便调整借助于第一脉冲产生的壁电荷的数量。在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期间执行这两个步骤。
根据上述的驱动方法,能够以适当的数量剩留叠加在字段复位周期期间所释放电荷上的壁电荷。因此在字段复位电荷调节周期内引起的放电是微弱的放电。
如上面所解释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典型的实施例,图象对比度的恶化能够得到抑制。此外,能够在所有的显示行内可靠地引起复位放电和接着发生的清除放电。结果,在复位周期期间所有单元的状态能够可靠地一致。最后,能够稳定地引起寻址放电,错误显示能够得到避免。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执行一个复位放电、一个用于写入一个显示数据的寻址放电、和一个用于根据所述显示数据使发光的维持放电,所述复位放电包括由一个第一脉冲所引起的第一次放电和由一个第二脉冲引起的第二次放电,其中在该第一脉冲中被施加的电压在一个第一方向上随时间变化,在该第二脉冲中被施加的电压在一个第二方向上随时间变化;其中所述第二脉冲在第一脉冲上升和下降之后被施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脉冲在第一脉冲下降之后、但在所述第一脉冲的被施加电压达到在施加所述第一脉冲之前的电位之前,被施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脉冲在第一脉冲下降之后、并且所述第一脉冲的被施加电压达到施加所述第一脉冲之前的电位之后被施加。
4.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执行一个复位放电、一个用于写入一个显示数据的寻址放电、和一个用于根据所述显示数据使发光的维持放电,所述复位放电包括由一个第一脉冲所引起的第一次放电和由一个第二脉冲引起的第二次放电,其中在该第一脉冲中被施加的电压在一个正方向上随时间变化,在该第二脉冲中被施加的电压在一个负方向上随时间变化;其中所述第一次放电由施加在一个第二电极上的所述第一脉冲引起,所述第一脉冲从一个预定电位以正方向上升,而与所述第二电极平行放置的一个第一电极被设置在一个比所述预定电位低的电位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平行设置,多个第三电极跨过第一和第二电极而设置,电极相互跨过的区域定义的放电单元是以矩阵形式设置的。根据该驱动方法,复位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在多个放电单元内壁电荷的分布是一致的。寻址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根据显示数据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壁电荷。维持放电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在寻址周期期间产生壁电荷的单元内引起维持放电。根据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包括施加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第一脉冲以便在由第一和第二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第一次放电的步骤,和施加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第二脉冲以便在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作为清除放电的第二次放电的步骤。在复位周期期间执行这些步骤。
文档编号G09G3/291GK1516092SQ2004100013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8日
发明者濑户口典明, 晴, 浅生重晴, 一, 金泽义一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