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辐射组件及具有该热辐射组件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08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辐射组件及具有该热辐射组件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热辐射组件及包括该热辐射组件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能够高效地辐射设置在信号传输单元上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的热辐射组件以及包括该热辐射组件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装置是使用气体放电现象显示图像的平板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具有优秀的特征,例如高图像质量、厚度薄、重量轻和广视角同时屏幕大。各种尺寸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大尺寸,通常容易制造。
一般说来,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平行于等离子显示面板设置的框架,安装在框架背部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路单元和容纳等离子显示面板、框架及电路单元的壳体。
在等离子显示面板内,电路单元与等离子显示面板通过信号传输单元如卷带式封装(TCP)或晶粒软膜接合(COF)互相电连接。通过在卷带和封装上安装例如驱动集成电路(IC)等器件形成TCP。通过在形成软性印刷线路板(FPC)的薄膜上安装器件形成COF。TCP和COF是挠性的,每一个TCP和COF上可以安装多个器件。通过在每一个TCP和COF上安装多个器件可以减小电路单元的尺寸。
在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过程中安装在TCP或COF上的电子器件产生高温度热量。如果热量不能充分地辐射,当图像显示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上时电子器件可能不正常地运作并出现问题。当用高清晰(HD)单扫描式方法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时,安装在连接电路单元的寻址驱动器的和寻址电极的TCP或COF上的电子器件产生比平常更高的热量。产生的热量应辐射掉以帮助维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正常功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热辐射组件,该热辐射组件基本上可克服由于相关技术领域的限制和缺点而产生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特征是提供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具有改善的热辐射性能的热辐射组件,以及包括该组件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通过提供可由等离子显示装置使用的用以辐射由信号传输单元产生的热量的热辐射组件可以实现本发明至少一个上述或其它的特征和优点,该信号传输单元将电信号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路单元传输到等离子显示面板并且包括由保护元件覆盖的电子器件。热辐射组件可以包括吸收由电子器件产生并且传输到保护元件上的热量的吸热元件、将热量从等离子显示装置辐射出去的热辐射元件,和将热量从吸热元件传送到热辐射元件上的传热元件。
吸热元件可以包括基底部分。吸热元件和热辐射元件中至少一个包括多个散热片。传热元件可以是热管。热管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吸热元件基底部分到预定深度。散热片是以预定间隔相互平行设置的板状元件。
吸热元件的基底部分、热辐射元件和信号传输单元可以包含共轴形成的孔,使得基底、散热部分和信号传输单元可以通过插入到孔内的螺钉整体地相互连。热辐射元件可以包含多个散热片并且热管可以穿过该多个散热片。热辐射元件可以包括基底部分和多个设置在基底部分上的散热片。所述传热元件的放热部分以预设深度插入到所述热辐射元件的基底部分中并且/或者配置成与所述热辐射元件的基底部分相接触。保护元件可以包含接收电子器件的凹入部分。
通过提供等离子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本发明至少一个上述或其它特征和优点,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支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框架;设置在框架侧部并且产生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信号的电路单元;多个将电信号从电路单元传输至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信号传输单元,各信号传输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其上的电子器件,并且该多个信号传输单元相互分开设置;覆盖电子器件的保护元件;以及热辐射组件。该热辐射组件可以包括吸收由电子器件产生并且传输到保护元件上的热量的吸热元件;将热量从等离子显示装置辐射出去的热辐射元件;以及将热量从吸热元件传送到热辐射元件上的传热元件。


下面通过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示范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显而易见地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在附图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显示了沿图1所示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线II-II的剖面图;图3显示了图1所示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部分透视图;图4显示了图1所示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单元运作的框图;图5显示了使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热辐射组件的示范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于2005年1月1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了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5-0004464号,题为“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热辐射组件及具有该热辐射组件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该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地结合于本文中。
下文将结合附图更完全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示于附图中。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形式具体化和不受在此提出的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的说,提供这些实施例可以清楚完整地公开,并且向那些本领域的熟练者完全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图中,为了显示的清晰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参考标号适合于全文中的元件。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显示了沿图1中所示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线II-II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等离子显示装置100包括可以通过使包含其内的气体放电来显示图像的等离子显示面板110。可将不同类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用作等离子显示面板110。例如,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具有表面放电三电极结构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
如图1至图3所示,等离子显示面板110可以包括前面板120和后面板130。前面板120和后面板130可以彼此相对配置并且在彼此之间限定预定空间。
如图3详细所示的,前面板120包括前基板121,形成在前基板121背面的成对维持电极(sustain electrode)122,覆盖成对维持电极122的前介电层125,以及形成在前介电层125的背面上的保护层126(如MgO层)。各对维持电极122可以包括X电极123和Y电极124。X电极123和Y电极124分别作为公共电极和扫描电极。X电极123和Y电极124可以配置为以它们之间的放电间隙彼此分开。X电极123包括X透明电极123a和连接于X透明电极123a上的X总线电极123b。Y电极124包括Y透明电极124a和连接于Y透明电极124a上的Y总线电极124b。
后面板130包括平行于前基板121设置的后基板131,形成在后基板131前面上的寻址电极132,覆盖寻址电极132的后介电层133,形成在后介电层133上用于限定放电单元格135的阻挡肋134,设置在放电单元格135内的荧光层136,以及填充在放电单元格135内的放电气体。寻址电极132可以沿与成对维持电极12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如图1和图2所示,例如使用铸造或模压方法制造的框架140可以支撑等离子显示面板110和电路单元150。希望框架140由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例如铝制成,以便高效地传输来自等离子显示面板110的热量。希望框架140的边缘向后弯曲以防止框架140弯曲或变形。
如图2所示,使用双面胶带141将等离子显示面板110和框架140彼此相连。高导热性的导热板142设置在离子显示面板110和框架140之间以扩散由等离子显示面板110局部产生的热量。导热板142有助于将等离子显示面板110产生的部分热量传输到框架140。硅玻璃、硅热辐射片、丙烯基热辐射及减压粘胶板、氨基甲酸乙酯基热辐射及减压粘胶板,以及碳板可以用作导热板142。
电路单元150安装在框架140的背部并且包括多个电子元件。电路单元150可以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110。如图4所示,电路单元150包括图像处理器151、逻辑控制器152、寻址驱动器153、X驱动器154、Y驱动器155以及电源156。
图像处理器151可以将外部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生成内部图像信号,例如,8位的红、绿及蓝图像数据、时钟信号、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根据来自图像处理器151的内部图像信号,逻辑控制器152可以产生驱动控制信号SA、SY和SX。寻址驱动器153处理来自逻辑控制器152的驱动控制信号SA、SY和SX中的寻址信号SA以便产生显示数据信号,并且将产生的显示数据信号施加到寻址电极132上。
X驱动器154处理来自逻辑控制器152的驱动控制信号SA、SY和SX中的X驱动控制信号SX,并且将X驱动控制信号SX施加到X电极123上。Y驱动器155处理来自逻辑控制器152的驱动控制信号SA、SY和SX中的Y驱动控制信号SY,并且将Y驱动控制信号SY施加到Y电极124上。电源156产生图像处理器151和逻辑控制器152所需的工作电压,以及寻址驱动器153、X驱动器154和Y驱动器155所需的工作电压,并且可以向它们中的每一个提供适合的电压。
通过信号传输单元,电路单元150可以将电信号传输到等离子显示面板110。信号传输单元可以是软性印刷线路板(FPC)、卷带式封装(TCP)或晶粒软膜接合(COF)。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FPC 160可以设置在框架140的左侧和右侧作为信号传输单元。TCP 170可以通过在配线单元171上安装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172形成。配线单元171可以是带状。TCP 170可以设置在框架140的下部作为信号传输单元。如图1所示,TCP 170可以以它们中间的预定间隔彼此独立地配置在框架140的下部。
在实施例中,以高清晰(HD)单扫描式方法,利用电路单元150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110。TCP 170可以将由电路单元150的寻址驱动器153产生的电信号传输到寻址电极132。TCP 170的配线单元171卷在框架140的下边缘和后面板130的下边缘上。配线单元171的端部可以分别与形成在等离子显示面板110上的寻址电极132连接。配线单元171的另一端部可以与电路单元150的寻址驱动器153连接。电子器件172,例如寻址驱动集成电路(IC),可以安装在TCP 170的各配线单元171上。电子器件172可以设置在与框架140背侧重叠的电路单元171的部分上。
保护元件180相应地覆盖TCP 170的电子器件172。在实施例中,保护元件180与TCP 170一对一地对应设置。在实施例中,公共的保护元件180可覆盖多个TCP 170或者覆盖全部TCP 170。
参考图2和图5,电子器件172从配线单元171向保护元件180突出。保护元件180具有分别接收电子器件172的凹入部分183。保护元件180可以覆盖电子器件172从而保护电子器件172。当保护元件180配置在等离子显示面板110上时,在保护元件180的凹入部分183与电子器件172的相应对面之间存在空间。保护元件180的凹入部分183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例。例如,保护元件180可以具有一起接收两个电子器件的凹入部分。
传热介质190可以设置在电子器件172和凹入部分183之间。更具体的是,传热介质190可以设置在电子器件172和凹入部分183的相应对面之间。传热介质190有助于将由电子器件172产生的热量传输到各保护元件180上。传热介质190有助于防止电子器件172的损坏。实施例中,传热介质190可以是能够传输热量的液体或者凝胶。可以使用导热膏作为传热介质190。导热膏可以通过在液体矿油中添加金属皂和少量水并且混合金属皂、水和液体矿油至预定粘度的胶态制成。导热膏可以包括合成油,如硅油代替矿油。
可以在保护元件180的各凹入部分183和电子器件172之间完全填充液态或凝胶类传热介质190。电子器件172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介质190传输至各保护元件180。传热介质190具有粘度是所希望的,这有助于当等离子显示装置100垂直定位时将传热介质190保持在凹入部分183和各电子器件172之间。
图5显示了热辐射组件200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热辐射组件200可以相应地设置在保护元件180上。如图5所示,热辐射组件200包括吸热元件210、热管220和热辐射元件230。实施例中,保护元件180与吸热元件210一体形成。
吸热元件210吸收电子器件172产生的并通过传热介质190传输到相应保护元件180的热量。吸热元件210将吸收的热量传输到热管220。吸热元件210包括基底211和散热片212。散热片212是矩形平板状。散热片212可以配置在基底211上,它们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吸热元件210的基底211配置在相应保护元件180上。吸热元件210的基底211有助于将从各保护元件180吸收的部分热量经热管220传输到热辐射元件230。吸热元件210的散热片212有助于将无法通过热管220传输的热量辐射到等离子显示面板110外。散热片212有助于提高热交换面积以提高传热效率。
在各热辐射组件200中可以包含一支或多支热管220(如两支热管)。热辐射元件230与吸热元件210分开设置。热管220可连接吸热元件210和热辐射元件230中相应的一些。热管220将热量从吸热元件210传输到热辐射元件230。实施例中,其它公知的传热器件可以用于代替热管220或结合热管220使用。
图6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示范性热管。图7显示了沿图6所示热管的VII-VII线的剖面图。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使用直热管或弯曲热管。弯曲热管的功能和直热管相同。如图6和图7所示,热管220可包括限定密封空间的主体220a,主体220a包括作为冷凝段222的部分和作为蒸发段221的部分。毛细管220b容纳在主体220a限定的空间内。在主体220a限定的密闭空间内提供工作液体220c。毛细管220b配置在外管220a内,以便有助于通过毛细作用将工作液体220c从热管220的冷凝段222移动至热管220的蒸发段221。毛细管220b可以是网状形式。热管220中使用的工作液体220c可以是甲醇、乙醇或蒸馏水。实施例中,工作液体220c可以是在室温或室温以下易蒸发的液体。实施例中,工作液体220c可以是当相变时吸收能量的液体。
实施例中,当蒸发段221受到高温影响时(例如,当蒸发段221与热元件接触时),工作液体220c在作为蒸发段221的热管220的部分蒸发。例如,由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110产生的热量使基底211受热时,蒸发段221的工作液体220c将从液相转变成气相。当工作液体220c从液转变成气相时,工作液体220c吸热。随后,蒸发的工作液体220c将填充毛细管220b的中空部分并且从蒸发段221传送到冷凝段222。在冷凝段222,其温度低于蒸发段的温度,蒸发的工作液体220c将冷凝。随着工作液体220c冷凝,工作液体220c将释放其在蒸发段221处从液相转变成气相所获得的热量。在冷凝段222从气相转变成液相的工作液体220c经毛细管220b的毛细作用从冷凝段222传送到蒸发段221。此过程重复进行并且将热量从基底211传送到热辐射元件230。热管220的传热率大约是10,000W/mk,大约比铜的传热率大2000倍。
实施例中,具有高传热率的热管220的一侧插入到吸热元件210的基底211的侧面到预设深度。热管220的插入深度可以变化设定。如图2所示,希望热管220尽可能深地插入基底211内。通过增加热管插入基底211的深度可以提高吸热元件210的基底211和热管的蒸发段221之间的热交换面积。热管220插入基底211的部分作为蒸发段221。
热管220的另一端部与热辐射元件230热连接。热辐射元件230包括以预设间隔相互平行配置地矩形板状元件235。在各板状元件235上形成一个或多个孔235a,以使热管220可以穿过板状元件235。热管220的冷凝段222与热辐射元件230协同工作,以便辐射工作液体220c从气相转换成液相时所释放的热量。热辐射元件230有助于提高热管220的冷凝段222的热辐射面积,并且因此经热管220从吸热元件210传送的热量可以通过热辐射元件230从等离子显示装置100辐射出去。热辐射元件230可以与热管220一体形成。
如下文所述,具有上述示范性结构的热辐射组件200可以与框架140接合。可以在TCP 170上形成一个或多个孔170a。孔170a对称地形成在接近电子器件172的侧表面的TCP 170上。热辐射组件相应地包括位于覆盖TCP 170的相应电子器件172的保护元件180上的孔180a,和/或位于吸热元件210上的孔211a。吸热元件210上所设的孔211a可以形成在基底211上。实施例中,孔211a形成在散热片212各侧的基底211上。基底211上的孔211a从包括散热片212的基底211一侧向面对保护元件180的基底211一侧延伸。在TCP170、保护元件180和吸热元件210的基底211上可以相应同轴地设置孔170a、180a和211a。突出部145设置在框架140与TCP 170的孔170a相对应的位置上。突出部145包括位于其内的螺纹,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突出部145有助于在远离支架140预定距离处支撑TCP170。螺钉195插入孔170a、180a和211a,并且与突出部145连接以便将TCP 170、保护元件180和热辐射组件200连接到框架140上。
图8显示了使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热辐射组件300的另一实施例。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热辐射元件330。如上文所述,热管220可以是直热管或弯曲热管。热辐射组件300包括吸热元件210、热管220及热辐射元件330。热辐射元件330包括基底311及散热片312。散热片312是矩形板状。散热片312以预定间隔配置在基底311上。热管220的端部以预定深度插入热辐射元件330的基底311。热管220插入的预设深度是可以变化设置的。希望热管220尽可能深地插入基底311。可以通过将热管220插入基底311更深来增加吸热元件310的基底311和热管220之间的传热面积。热管220插入基底211的部分作为蒸发段221。在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热管220和热辐射元件330间的接触面积来增强热辐射组件300的传热效率。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热辐射组件300冷却TCP 170时,可以高效辐射安装在TCP 170上的电子器件172产生的热量。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提供了具有改善的热辐射效率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以便辐射信号传输单元的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
本申请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尽管使用了具体术语,但是仅应以一般性和描述性意思而非限制性地使用及解释这些术语。因此,那些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阐明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使用的用于辐射信号传输单元产生的热量的热辐射组件,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将电信号从驱动等离子面板的电路单元传输到等离子显示面板并且包括由保护元件覆盖的电子器件,所述热辐射组件包括吸收由所述电子器件产生并传输到所述保护元件上的热量的吸热元件;将热量从所述等离子显示装置辐射出去的热辐射元件;以及将热量从所述吸热元件传送到所述热辐射元件上的传热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元件包括基底部分,以及所述吸热元件和所述热辐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散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元件是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一部分以预设深度插入到所述吸热元件的基底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是以预设间隔相互平行配置的板状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元件的基底部分、热辐射元件和信号传输单元包括共轴形成的孔,以便通过插入所述孔的螺钉将所述基底、所述热辐射元件和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彼此整体地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元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吸热元件的基底部分上的散热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元件包括多个散热片,所述热管穿过所述多个散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元件包括基底部分和设置在所述基底部分上的多个散热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元件的放热部分以预设深度插入到所述热辐射元件的基底部分中并且/或者配置成与所述热辐射元件的基底部分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包括接收所述电子器件的凹入部分。
12.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支撑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侧部并产生驱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信号的电路单元;多个将所述电信号从所述电路单元传输到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上的信号传输单元,各信号传输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配置于其上的电子器件,并且所述多个信号传输单元彼此分开配置;覆盖所述电子器件的保护元件;以及热辐射组件,其包括吸收由所述电子器件产生并传输到所述保护元件上的热量的吸热元件;将热量从所述等离子显示装置辐射出去的热辐射元件;以及将热量从所述吸热元件传输到所述热辐射元件上的传热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元件包括基底部分,以及所述吸热元件和所述热辐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散热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元件是热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一部分以预设深度插入到所述吸热元件的基底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是以预设间隔彼此平行配置的板状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元件的基底、所述热辐射元件和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包括共轴形成的孔,以便通过插入所述孔的螺钉使所述基底、所述热辐射元件和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彼此整体地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元件的散热片配置在所述吸热元件的基底部分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穿过所述热辐射元件的散热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元件包括基底部分和设置在所述基底部分上的多个散热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元件的放热部分以预设深度插入到所述热辐射元件的基底部分中并且/或者配置成与所述热辐射元件的基底部分相接触。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包括接收所述电子器件的凹入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使用的用于辐射信号传输单元产生的热量的热辐射组件,该信号传输单元将电信号从驱动等离子面板的电路单元传输到等离子显示面板并且包括由保护元件覆盖的电子器件。热辐射组件包括吸热元件、热辐射元件及传热元件。吸热元件可吸收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并传输到保护元件。热辐射元件将热量从等离子显示装置辐射出去。传热元件将热量从吸热元件传送到热辐射元件。
文档编号G09F9/00GK1809262SQ2005101378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8日
发明者裵成元, 金基正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