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258442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所使用的背光模组。
技术背景背光模组是广泛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电脑键盘、移动电话按键、广告 看板及其它需要光源的装置上,以提供此类装置所需的平面光源。特别是近 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为配合液晶显示装置在功能上及外 观上的要求,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模组设计也日趋多元化。图1所示为传统上使用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示意图。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10、面板30及上盖50。面板30设置于上盖50 及背光模组10之间。上盖50则包覆面板30及背光模组10的部分,且上盖 50具有一与面板30大小相当的开口 (未显示),以供使用者观看面板30所显 示的画面。面板30还包含一向外延伸出上盖50及背光模组10外的软性电 路板31,供与信号源连接之用。背光模组10包含下盖13、光源模组70及导光板11,其中光源模组70 及导光板11均设置于下盖13中。光源模组70包含有底板71及光源73。底 板71通常以软性电路板制成,并裁切为T字形。光源73则设置于底板71 上,并将光线经由导光板11的侧边射入导光板11内。底板71的尾端向外 伸出下盖13外,并与面板30的软性电路板31焊接。信号源即可经由面板 30的软性电路板31传递信号至光源模组70。其中,传统的背光模组的下盖 13为了防止光源散失,仅具有一为了光源模组70的底板71的尾端向外伸出 下盖13外的缺口 (未标示)。而底板71伸出于下盖13外部分的尾端上设有
电性连接点75,供与面板30的软性电路板31于下盖13及上盖50之外电连 接以进行信号传递。以此传统的显示装置而言,由于光源模组70的底板71为T字形的软性 电路板,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需将整片软性电路板加以裁切。然而在整片的软 性电路板上,T字形的几何特性使各个底板71无法紧密的排列,因此在裁切 的过程中势必产生许多废料,进而提高生产成本。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具有较低的生产 成本。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具有较简易的 生产流程。本发明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可简省生产成本。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显示装置包含有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下容纳件与光源模组。下容纳 件具有底部及至少一侧面,其中底部与侧面其中至少一者具有第一开口。光 源模组包含光源及第一电路板。光源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上,并与其耦接进行 信号传递。第一电路板的一部份是曝露于形成于下容纳件底部与侧面其中至 少一者的第一开口中。背光模组还可包含导光板,设置于下容纳件中,并与 光源模组中的光源平行。显示装置还可包含面板及第二电路板。面板设置于下容纳件上,并位于 光源模组上方,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面板中。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一部分 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电连接于光源模组的第一电路板,而第二部分则电连 接于面板。下容纳件上并具有一第二开口。第二电路板的第一部分穿过第一 开口后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而第二部分穿过第二开口后与面板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组装方法。组装方法包含下列 步骤将光源模组放置于下容纳件内,以使得光源模组的部份第一电路板曝 露于底部及侧面其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开口中。将面板放置于下容纳件内。将 第二电路板的第二部份经由下容纳件上的第二开口连接至面板,并将第一部 份经由位于下容纳件的侧面及底部其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开口连接至第一电 路板。根据上述方案,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具有较简易的生产流程。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可简省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 同样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图l 为传统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b为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示意图;图3 为第一实施例中加设反射片的变化实施例示意图;图4 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示意图;图5 为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图6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b为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6c为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b为第三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7c为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图8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b为第四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8c为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图9 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图1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显示装置 113导光板 310底部 350第一开口 500光源模组 530第一电路板 533电性连接点 700面板 721第一部分 800电子设备 900上容纳件 911显示面开口 931第三开口IIO背光模组 300下容纳件 330侧面 370第二开口 510光源 531反射片720第二电路板 722第二部分 810电子装置 910上部 930侧面 940第四开口具体实施方式
图2a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图2b为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示意 图。如图2a所示,背光模组110包含下容纳件300与光源模组500。下容纳 件300具有底部310及至少一侧面330,在本实施例中,侧面330自底部310 的一端向上延伸,但不限于此。底部310与侧面330至少其一具有第一开口 350,例如图2a所示,第一开口 350形成于底部310上;然而在如图2b所 示的变化实施例中,第一开口 350也可形成于侧面330上。也可在底部310
与侧面330同时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 350。下容纳件300,较佳地,为背光 模组110的底座,其材质可为金属(如铝、锡、镁、铁、铜、碳、钨、或 其它材料、或上述的组合)、塑料(如聚酯类、聚烯类、聚酼类、聚苯类、 聚尿素类、聚碳酸类、聚亚醯类、或其它材料、或上述的组合)、上述的组 合、或其它具类似强度及可塑性的材质。
如图2a所示,光源模组500包含光源510及第一电路板530。光源510 设置于第一电路板530上,并与其耦接进行信号传递。光源510较佳地以点 光源的形式存在,例如采用包含有机发光二极管、无机发光二极管、上述的 组合或其它的点光源。其中,该发光二极管(即点光源),包含一组合元件(未 图式)及一透镜(未图式)设置于该组合元件上。该组合元件具有一底材(未图 式)、 一发光本体(例如芯片等,未图式)设置于该底材上及一透光树脂(未图 式)设置于该底材及该发光本体上。 一般而言,为了使发光本体稳固接合于 底材上,较佳地,还包含一接合物(如粘胶等,未图式)设置于发光本体与 底材之间。此外,有时为发光效率,较佳地,底材具有一凹处,则发光本体 设于凹处中,且透光树脂设置于底材及发光本体上,较佳地,透光树脂是实 质上填满凹处,但底材也可不形成凹处。而且为了让发光本体稳固地接合于 凹处中,也可选择性地使用一接合剂(如粘胶等,未图式)设置于发光本体 与底材之间,但也可不使用接合剂(如粘胶等,未图式)设置于发光本体与底材之间。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光源510也可为其它类型的光源,例如电极灯管或表面发射灯源。电极灯管包含有冷阴极灯管、热阴极灯管、外部电 极灯管、平面灯管或上述的组合。表面发射灯源则包含纳米碳管发光光源、 等离子体发光光源或其它灯管。
第一电路板530较佳地由刚性材质所制成,例如印刷电路板,其上具 有复数个电路及/或至少一个芯片,但不限于此。印刷电路板则包含单层板、 双层板、叁层板、或多层板(如4层、5层、6层、7层、8层、9层、10 层等)。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530也可由可挠性材质所制成,
例如软性电路板,其上具有复数个电路及/或至少一个芯片。软性电路板则包含单层板、双层板、叁层板、或多层板(如4层、5层、6层、7层、8 层、9层、IO层等)。此外,第一电路板530也可由刚性材质及可挠性材质 组合而成,且二者其上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个芯片且二者皆具有复数个电 路。在图3所示的变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530上,较佳地,还可选择性 地设置有一反射片531、反射层或反射膜于第一电路板530的背面及正面(具 有光源510的面)其中至少一者上,以供反射光源510散射的光线,以提高 光源510的使用效率。本变形实施例,是以反射片531、反射层或反射膜设 置于第一电路板530其中一表面上为例,但不限于此。其中,反射片531的 材质包含金属(如铝、锡、镁、铁、铜、碳、钨、或其它材料、或上述的 组合)、反射性塑料(其主体成份例如为聚酯类、聚烯类、聚酼类、聚苯 类、聚尿素类、聚碳酸类、聚亚醯类、或其它材料、或上述的组合)、或其 它材料、或上述的组合。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反射片531、反射层或反 射膜设置于下容纳件300上,且不形成于第一电路板530的背面及正面(具 有光源510的面)其中至少一者上或反射片531设置于下容纳件300上及第 一电路板的背面及正面(具有光源510的面)其中至少一者上,此时就可选择 性地直接利用容纳件300的材质来当做反射片或反射层,或设置反射片531 于其所述的位置,且其材质如上所述。在图2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以第一电路板530为一长条形的印刷电 路板为实施例,其上设置有复数个实质上呈规则排列(如线形排列)的光源 510,以形成一线形光源。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电路板530上 设置至少一个光源510(如l个、2个、3个、4个、5个、6个、8个、9个等)或者不规则排列(如于数个光源的两两光源之间的间距至少一者不同)、非直线型(即锯齿型、波浪型、或其它排列方式、或上述的组合)、或图案状排列(如星状、圆型、矩型、菱型、交错状、或其它排列方式、或上述的 组合)、或上述的方式组合(如光源个数、规则排列与不规则排列的其中二
者混搭)。又,为了符合一般面板厂的需求可如图2a所示,背光模组110还 可包含导光板113,但也可选择性地的不包含导光板113。导光板113设置 于下容纳件300中,较佳地,与光源模组500中的光源510实质上平行为实 施范例,但不限于此,导光板113也可选择性地不与光源510实质上平行, 例如导光板113与光源510实质上垂直,此时导光板113也称为扩散板、 导光板具有孔洞(未图式)可容纳光源、导光板113与光源510实质上具有高 度差,也即二者实质上平行且实质上垂直、或其它设置方式。因此,以导光 板113与光源模组500中的光源510实质上平行来说明,则导光板113的延 伸平面与光源510发光的方向实质上平行。光源510射出的光线入射于导光 板113后,导光板113即通过反射效应将光线导引分布于其发光的平面上。 此外,在图4所示的变化实施例中,也可以阵列方式(如规则排列、不规 则排列、或上述的组合)在第一电路板530上设置复数个光源510,以形成面 光源。在此变化实施例中,下容纳件300内则不需设置导光板113,但可设 置至少一个光学膜片lll,例如扩散板、扩散片、偏光板、偏光片、增光片、 棱镜片、波长选择片、穿透反射选择片、其它功能光学膜片、或上述的组合。图5所示为图2a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如图5所示,第一电路板 530的至少一部份曝露于形成于下容纳件300底部310上的第一开口 350中。 换言之,第一电路板530的该部分可经由第一开口 350与外部接触。第一电 路板530曝露于第一开口 350的部分,较佳地,包含有至少一个电性连接点 533(如l个、2个、3个、4个、5个等),视其与外部电路耦接的需求来设 计,本实施例以2个电性连接点533为例,但不限于此。如图5所示,电性 连接点533位于下容件300之内,被第一开口 350所曝露,以供与外部元件 进行电连接。换言之,第一电路板530具有电性连接点533的部分并未伸出 下容纳件300之外。第一开口 350的形成方式包含以冲压、破孔、射出成形、 或其它方式形成于下容纳件300的底部310及/或侧面330上。图6a、图6b及图6c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显示 装置100包含背光模组110、面板700及第二电路板720。面板700设置于 下容纳件300上,并位于光源模组500上方,光源模组500所发出的光线进 入面板700中。面板700,依其面板中二相对基板所夹设的具有介电系数的 层来区分(如液晶层、有机发光层、或上述的组合),较佳地,包含有机电 激发光面板(所夹设的为有机发光层)、液晶面板(所夹设的为有机液晶层)、 或上述的组合(所夹设的为有机发光层与液晶层混合)。面板700的上表面及 /或下表面上也可设置至少一个光学膜片,例如扩散板、扩散片、偏光板、 偏光片、增光片、棱镜片、波长选择片、穿透反射选择片、其它功能光学膜 片、或上述的组合。第二电路板720,较佳地,由可挠性材质所制成,例如 软性电路板,其上具有复数个电路及/或至少一个芯片,但不限于此。软性 电路板则包含单层板、双层板、叁层板、或多层板(如4层、5层、6层、7 层、8层、9层、IO层等)。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720也可由刚 性材质所制成,例如印刷电路板,其上具有复数个电路及/或至少一个芯片, 但不限于此。印刷电路板则包含单层板、双层板、叁层板、或多层板(如4 层、5层、6层、7层、8层、9层、IO层等)。此外,第二电路板720也可 由刚性材质及可挠性材质组合而成,且二者其上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个芯 片且二者皆具有复数个电路。又,第一电路板500材质可选择性地与第二电 路板720材质实质上相同或不同。如图6a、图6b及图6c所示,第二电路板720具有第一部分721及第二 部分722。第一部分721电连接于光源模组500的第一电路板530,而第二 部分722则电连接于面板700。第二电路板720,较佳地,以裁切方式形成 第一部分721与第二部分722,此时第一部分721与第二部分722为一体成 形的结构关系;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部分721与第二部分722是分隔 开来的,利用另一电路板来形成第二电路板720,而另一电路板的材质可为 可挠性材质、刚性材质、或上述的组合或第一部分721与第二部分722是分 隔开来的且直接利用结合方式来形成第二电路板720。其中,第一部份721
与第二部份722的材质可选择性地实质上相同或不同。第二电路板720与面 板700及第一电路板530的电连接方式包含压焊、拉焊、激光点焊、热压合、 或其它电连接方式其中至少一种。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让第二电路板720 与面板700及/或第一电路板530的电连接方式较稳固,较佳地,还可选择 性地使用另一接合物(未图式)设置于接合物与被接合物之间及/或二者之 上,另一接合物的材质包含导电胶、不导电胶包含或不包含导电粒子、双面 胶带、贴布、或其它材质,但不限于此,也可不使用另一接合物。此外,下容纳件300的侧面330上并具有一第二开口 370。第二电路板 720的第一部分721穿过第一开口 350后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30,而第二 部分722穿过第二开口 370后与面板700电连接。如图6a及图6b所示,第 二开口 370形成于具有第一开口 350的不同侧面上。然而在其它变化实施例 中,第二开口 370也可形成于下容纳件300的同一侧面上,或形成于底部310 上。此外,如图6b所示,第二电路板720的第一部分721及第二部分722, 较佳地,实质上部分平行,但不限于此,也可选择性地实质上不平行,例如 第一部分721及第二部分722是分隔开来的,并通过另一电路形成第二电路 板时,则第一部分721及第二部分722是分别形成于另一电路板的相反表面 或是第一部分721及第二部分722分隔开来的,并通过接合方式(如压合、 连接、焊接等)将第二部分722接合于第一部分721的其中一表面上。第一 部分721及第二部分722是实质上朝向同一方向分别伸入第一开口 350及第 二开口 370中。然而在不同变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721及第二部分722也 可以实质上不同角度及/或实质上不同方向分别伸入第一开口 350及第二开 口 370中。图7a、图7b及图7c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较, 此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10还包含上容纳件900。上容纳件900设置于下容纳 件300上,并至少包覆下容纳件300的一部分。上容纳件900并与下容纳件 300共同形成一内部空间,其中第一电路板530即容纳于此内部空间。上容
纳件900包含上部910及侧面930。上部910,较佳地,实质上平行相对于 下容纳件300的底部310,而侧面930则与下容纳件300的侧面330,较佳 地,并列相邻,但不限于此。上容纳件900的侧面930上设有第三开口 931,其中本实施例的下容纳 件300以侧面330上的第一开口 350为实施范例,因此,第三开口 931对应 于下容纳件300侧面330上的第一开口 350。由于第一开口 350与第三开口 931可连通上容纳件900与下容纳件300共同形成的内部空间,因此外部电 路可经由第一开口 350及第三开口 931伸入并与第一电路板530耦接。然而, 在其它实施例中,若下容纳件300所具有的第一开口 350是形成于底部上, 则上容纳件900的侧面930上可选择性地设置有第三开口 931或不设置有第 三开口 931。此外,上容纳件900的上部910设有一显示面开口 911,以曝露出部份 下容纳件300。此外,上容纳件900,较佳地,还可选择性地包含一第四开 口 940以对应于下容纳件300上的第二开口 370,但也可不包含此第四开口 940。如图7a至图7c所示,上容纳件900的第四开口 940形成于具有第三 开口 931的同一侧面930上。然而在其它变化实施例中,第四开口 940也可 形成于上容纳件900的其它侧面上,也就是,第四开口 940可不与第三开口 931设置于同一侧面上。图8a、图8b及图8c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此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OO 包含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10、面板700及第二电路板720。面板700设 置于下容纳件300及上容纳件900之间,并位于光源模组500上方。面板700 具有一显示面710,对应于上容纳件900上部910的显示面开口 911。换言 之,显示面开口 911将面板700的显示面710曝露在上容纳件900的遮蔽范 围外。面板700,依其面板中二相对基板所夹设的具有介电系数的层来区分 (如液晶层、有机发光层、或上述的组合),较佳地,包含有机电激发光面 板(所夹设的为有机发光层)、液晶面板(所夹设的为有机液晶层)、或上述的
组合(所夹设的为有机发光层与液晶层混合)。面板700的上表面及/或下表面上也可设置至少一个光学膜片,例如扩散板、扩散片、偏光板、偏光片、 增光片、棱镜片、波长选择片、穿透反射选择片、其它功能光学膜片、或上述的组合。第二电路板720,较佳地,由可挠性材质所制成,例如软性电路 板,其上具有复数个电路及/或至少一个芯片,但不限于此。软性电路板则 包含单层板、双层板、叁层板、或多层板(如4层、5层、6层、7层、8 层、9层、IO层等)。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720也可由刚性材 质所制成,例如印刷电路板,其上具有复数个电路及/或至少一个芯片,但 不限于此。印刷电路板则包含单层板、双层板、叁层板、或多层板(如4 层、5层、6层、7层、8层、9层、IO层等)。此外,第二电路板720也可 由刚性材质及可挠性材质组合而成。又,第一电路板500材质可选择性地与 第二电路板720材质实质上相同或不同。如图8a至图8c所示,第二电路板720具有第一部分721及第二部分722。 第一部分721电连接于光源模组500的第一电路板530,而第二部分722则 电连接于面板700。第二电路板720,较佳地,以裁切方式形成第一部分721 与第二部分722,此时第一部分721与第二部分722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关系; 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部分721与第二部分722是分隔开来的,利用另 一电路板来形成第二电路板720,而另一电路板的材质可为可挠性材质、刚 性材质、或上述的组合或第一部分721与第二部分722是分隔开来的且直接 利用结合方式来形成第二电路板720。其中,第一部份721与第二部份722 的材质可选择性地实质上相同或不同。第二电路板720与面板700及第一电 路板530的电连接方式包含压焊、拉焊、激光点焊、热压合、或其它电连接 方式其中至少一种。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让第二电路板720与面板700及 第一电路板530的电连接方式较稳固,较佳地,还可选择性地使用另一接合 物(未图式)设置于接合物与被接合物之间及/或二者之上,另一接合物的材 质包含导电胶、不导电胶包含或不包含导电粒子、双面胶带、贴布、或其它
材质,但不限于此,也可不使用另一接合物。此外,第二电路板720的第一部分721较佳穿过上容纳件900的第三幵 口 931及下容纳件300的第一开口 350后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30。然而在 不同实施例中,第一部分721也可仅穿过第三开口 931与第一开口 350其中 之一而与第一电路板530电连接;在此情况下,未被穿过的上容纳件900或 下容纳件300并未包覆或遮蔽第一电路板530与第一部分721的连接位置。 此外,第二电路板720的第二部分722穿过上容纳件900的第四开口 940及 下容纳件300的第二开口 370后与面板700电连接。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 第二部分722也可仅穿过第四开口 940与第二开口 370其中之一而与面板700 电连接;在此情况下,未被穿过的上容纳件900或下容纳件300并未包覆或 遮蔽面板700与第二部分722的连接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在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 组装方法包含步骤1010,将光源模组500放置于下容纳件300内,以使得光 源模组500的部份第一电路板530曝露于底部310及/或侧面330上的第一 开口 350中。此步骤较佳将第一电路板510上供电连接的部份曝露于第一幵 口 350中;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不直接曝露第一电路板530上供电连 接的部分,但需在此供电连接的部分与第一开口 350之间预留间隙供第二电 路板720伸入。在变化实施例中,本步骤可选择性地包含设置导光板113及 /或其它光学膜片于下容纳件300中,但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导光板113 及/或其它光学膜片,且此导光板113及/或光学膜片,较佳地,与光源模组 500的光源510实质上平行为实施范例,但不限于此,导光板113也可选择 性地实质上不与光源510平行。因此,以导光板113与光源模组500中的光 源510实质上平行来说明,则光源510发出的光线得以射入导光板113及或 光学膜片中。此外,本步骤,较佳地,也可选择性地包含设置反射片531于 光源模组500的第一电路板530上,供反射光源510散射的光线,以提高光 源510的使用效率,但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反射片531,以下容纳件及/ 或第一电路板来当做反射片。在步骤1030中,将面板700放置于下容纳件300内。下容纳件300,较 佳地,相对于面板700背面。此外,此步骤较佳将面板700上供电连接的部 份曝露于第二开口 370中;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不直接曝露面板700 上供电连接的部分,但需在此供电连接的部分与第二开口 370之间预留间隙 供第二电路板720伸入。在变化实施例中,本步骤也可包含于面板700的上 表面及/或下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光学膜片例如扩散板、扩散片、偏光板、 偏光片、增光片、棱镜片、波长选择片、穿透反射选择片、其它功能光学膜 片、或上述的组合。接着在步骤1050中,则将第二电路板720的第二部份722经由下容纳 件300上的第二开口 370连接至面板700,并将第一部份721经由位于下容 纳件300的侧面330或底部310的第一开口 350连接至第一电路板530。第 二电路板720与面板700及第一电路板530的电连接方式包含压焊、拉焊、 激光点焊、热压合、或其它电连接方式其中至少一种。在其它实施例中,为 了让第二电路板720与面板700及/或第一电路板530的电连接方式较稳固, 较佳地,还可选择性地使用另 一接合物(未图式)设置于接合物与被接合物之 间及/或二者之上,另一接合物的材质包含导电胶、不导电胶包含或不包含 导电粒子、双面胶带、贴布、或其它材质,但不限于此,也可不使用另一接 合物。在图10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在于将面板700放 置于下容纳件300内之后包含步骤1070,设置上容纳件900于下容纳件300 上,并使上容纳件900上的第三开口 931及第四开口 940分别对应于下容纳 件300上的第一开口 350及第二幵口 370。通过此对应关系,上容纳件900 与下容纳件300间的内部空间可与外部连通。此外,进一步使上容纳件900 的上部910具有一显示面幵口 911对应于面板700的显示面710,以曝露出 部份面板700达成影像显示的目的。
接着,步骤1090包含使第二电路板720的第二部份722经由下容纳件 300的第二开口 370及上容纳件900的第四开口 940连接至面板700。步骤 1091包含使第一部份722经由上容纳件900的第三开口 931及下容纳件300 侧面330或底部310的第一开口 350连接至第一电路板530。本发明还包含一种电子设备800。在图11所示的第七实施例中,电子设 备800内设有上述的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包含背光模组110及面板 700。电子设备800并设有一与显示装置100电性连接的电子元件810。电子 元件810包括如控制元件、操作元件、处理元件、输入元件、存储元件、 驱动元件、发光元件、保护元件、感测元件、侦测元件、或其它功能元件、 或上述的组合。而电子设备的类型包括可携式产品(如手机、摄影机、照相 机、笔记型电脑、游戏机、手表、音乐播放器、电子信件收发器、地图导航 器、数字相框、或类似的产品)、影音产品(如影音放映器或类似的产品)、 屏幕、电视、看板(室内/室外)、投影机内的面板等。再者,本发明上述实 施例的面板的类型,若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则其类型包含穿透型、半穿透 型、反射型、垂直配向型(VA)、水准切换型(IPS)、多域垂直配向型(MVA)、 扭曲向列型(TN)、超扭曲向列型(STN)、图案垂直配向型(PVA)、超级图案垂 直配向型(S-PVA)、先进大视角型(ASV)、边缘电场切换型(FFS)、连续焰火 状排列型(CPA)、轴对称排列微胞型(ASM)、光学补偿弯曲排列型(OCB)、超 级水准切换型(S-IPS)、先进超级水准切换型(AS-IPS)、极端边缘电场切换 型(UFFS)、高分子稳定配向型、双视角型(dual-view)、三视角型 (triple-view)、或其它型面板、或上述的组合。此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开口的形状,皆以矩型及/或长方型为 范例,但除了上容纳件900所具有一暴露出面板的开口仅能以矩型或长方型 为例之外,其余开口型状,可变还为实质上呈圆型、实质上呈菱型、实质上 呈梯型、实质上呈椭圆型、实质上呈锯齿状、实质上呈波浪状、实质上呈三 角型、实质上呈五边型、实质上呈六边型、或其它多边型、或上述的组合。
再者,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下容纳件暴露出部份第一电路 板要与第二电路板的接合处的孔洞,皆以一个孔洞为范例,但不限于此,可 选择性地依接合处的电路线/电路垫多少来设计其个数及其孔洞尺寸。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 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 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背光模组,包含一下容纳件,具有一底部及至少一侧面,其中,该底部及该侧面的至少 一者具有一第一开口;以及一光源模组,设置该下容纳件内,且该光源模组包含一设置有至少一光源的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电性连接点;其中该第一开 口曝露容纳于该下容纳件中该第一电路板的部分及该部分上的该至少一电 性连接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还包含一导光板,设置于下 容纳件内,且与该光源模组的该光源平行。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还包含一反射片,设置于该 光源模组的该第一电路板上。
4. 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 一面板,设置于该下容纳件上;以及一第二电路板,具有一第一部份透过该侧面及该底部其中至少一者的该 第一开口连接至该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部份透过该下容纳件上的一第二开 口连接于该面板。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开口,位于与该第一 开口相同的该下容纳件的该侧面上。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开口,位于与该第一 开口不相同的该下容纳件的另一侧面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还包含一上容纳件,设置于该 下容纳件上,且其具有一上部及至少一侧面,其中,该侧面具有一与该第一 开口对应的第三开口及该上部具有一显示面开口,以曝露出部份该下容纳 件。
8. —种显示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一面板,设置于该上容纳件及该下容纳件之间;以及 一第二电路板,具有一第一部份及一第二部份,其中该第一部份透过该 下容纳件的该底部的该第一开口或透过该上容纳件的该侧面的该第三开口 与该下容纳件的该侧面的该第一开口连接至该第一电路板,以及该第二部份 透过该上容纳件上的一第四开口及该下容纳件的一第二开口连接于该面板。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四开口,位于与该第三 开口相同的该上容纳件的该侧面上。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四开口,位于与该第三 幵口不相同的该上容纳件的另一侧面上。
11. 如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光学膜片,设置于该面板的上、下表面的至少一者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电路板及该第二电 路板的材质,包含刚性材质、可挠性材质、或上述的组合。
13. —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该显示装置包含一背光模组、 一面板以 及一第二电路板,该背光模组包含一下容纳件以及一光源模组,该下容纳件 具有一底部及至少一侧面,其中该底部及该侧面的至少一者具有一第一开 口,该光源模组包含一第一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光源设置该第一电路板上,该 第一电路板上并设置有至少一电性连接点,该第二龟路板具有一第一部份及一第二部份,该方法包含将该光源模组放置于该下容纳件内,以使得容纳于该下容纳件中该第一电路板的部分及该部分上的该至少一电性连接点曝露于该第一开口中; 将该面板放置于该下容纳件内;以及将该第二电路板的该第二部份经由该下容纳件上的一第二开口连接至 该面板及该第一部份经由该下容纳件的该第一开口连接至该第一电路板的 该至少一电性连接点。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还包含设置一导光板于下容纳件中,且与该光源模组的该光源平行。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还包含设置一反射片 于该光源模组的该第一电路板上。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还包含设置一光学膜片 于该面板的上、下表面的至少一者上。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还包含提供一上容纳 件于该下容纳件上,该上容纳件具有一上部及至少一侧面,其中,该侧面具 有一第三开口与该下容纳件的该第一幵口对应以及一第四开口对应于该下 容纳件上的该第二开口,该上部具有一显示面开口,以曝露出部份该面板。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其中,该第二电路板 的该第二部份经由该下容纳件的该第二开口及该上容纳件的该第四开口连 接至该面板以及该第一部份经由该上容纳件的该第三开口及该下容纳件的 该第一开口连接至该第一电路板。
19. —种电子设备,包含如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显示装置。
20. —种电子设备的组装方法,包含如权利要求13或17所述的显示装 置的组装方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所使用的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包含有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下容纳件与光源模组。下容纳件具有底部及至少一侧面,其中底部与侧面其中至少一者具有第一开口。光源模组包含光源及第一电路板。光源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上,并与其耦接进行信号传递。至少一部份的第一电路板曝露于下容纳件上的第一开口中。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前述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组装方法。本发明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较简易的生产流程。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122715SQ200710147799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9日
发明者张哲志, 赵志忠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