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极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41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源极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并且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
示器的源极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显示技术不断地创新与进步,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 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由于液晶显示器的体积远远小于传统的CRT(阴极射 线管,cathode raytube)显示器,对于生活空间狭小的现代人而言,占用桌面空间小的液晶 显示器的确较为方便。 对于一般的薄膜晶体管液晶(TFT-LCD)显示器而言,其驱动装置主要包含源极驱 动器(source driver或data driver)与闸极驱动器(gate driver或scan driver)两部 分。请参照图l,图1示出了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如图1所示,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子像素主要是由薄膜晶体管TFT、液晶及电容 Cs所构成。其中薄膜晶体管TFT的作用是作为一个开关,并由闸极驱动器依次扫描每一条 扫描线,使其由上而下依次打开。当一整列的薄膜晶体管均打开的同时,即由源极驱动器来 写入数据电压。至于电容Cs与液晶并联则是用来增加电容量,以保持数据电压。
值得注意的是,源极驱动器的作用就是接收高速的数字信号并经过数字模拟转换 及升压(电平转换,level shift)的转换后,将信号送到液晶面板上,但其间的速度要足够 快,否则画面的变换速度将会受到影响。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负载,所以要 在短时间内将液晶面板上的每一个子像素充电(或放电)至所须的电压准位,输出级必须 要有相当大的驱动能力。因此,源极驱动器对于强调高品质、高分辨率及低功率消耗的薄膜 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而言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请参照图2,图2示出了源极驱动器的输出端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源极驱动 器的输出端电路2共包含第一通道(channel) 21至第n通道2n等n个通道,其中第一通道 21对应于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第一数据线Yl ;第二通道21对应于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 的第二数据线Y2 ;依此类推,第n通道2n对应于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第n数据线Yn。以 第一通道21为例,输出缓冲器(outputbuffer)211所驱动的电压在传送至输出垫(output pad) 212之前,会先经过驱动开关213 (由Vs控制)以及另一个电荷分享开关214 (由Vc控 制)。 由于输出缓冲器所输出的选通脉冲输入(STB, strobe input)在每条线上均会产
生脉冲(pulse),在该脉冲周期内,驱动开关将会关闭以隔开输出缓冲器与输出垫(output
pad),同时电荷分享开关将会开启以进行电荷分享。当该脉冲周期结束时,电荷分享开关将
会关闭以结束电荷分享,同时驱动开关则会开启以驱动电压至输出垫。 也就是说,源极驱动器会在该脉冲的上升边缘(rising edge)时进行电荷分享,
因而此时会产生第一瞬时电流;源极驱动器也会在该脉冲的下降边缘(falling edge)时
结束电荷分享并且输出缓冲器开始驱动电压至输出垫,因而此时也会产生第二瞬时电流。因此,传统的源极驱动器由于第一瞬时电流及第二瞬时电流较大而导致其电磁干扰(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的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影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的 正常运作。 为了能够减少传统的源极驱动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现象,目前采用高压的逻辑缓 冲器(logic buffer)来驱动以控制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时 间(rising/falling time),其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 然而,在该驱动方式下,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并非以线性方式变 化,而是在上升/下降边缘的前后区段变化较为缓和,但在中间区段仍变化得非常快,使得 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等效阻值变化剧烈,因而此时将会产生相当大的瞬时电流,分 别如图4(A)及图4(B)所示。 此外,即使降低逻辑缓冲器的驱动能力以加大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 号的上升/下降时间,也只能使得上升/下降边缘的前后区段变化更缓和,但中间区段的变 化还是很快,如图4(C)所示。因此,瞬时电流虽有所下降,但仍无法有效避免电磁干扰现象 的产生。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源极驱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源极驱动装置。当该源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薄膜晶体 管液晶面板时,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的源极驱动装置所产生较大的瞬时电流,并减少瞬时 电流所导致的电磁干扰现象,以确保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FT-LCD panel)能够正常 运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源极驱动装置,包含多个通道以及控制模块,多个通道中的至 少一个通道包含输出垫、以及第一开关单元,输出缓冲单元用于驱动电压信号,第一开关单 元耦接于输出缓冲单元与输出垫之间,当第一开关单元开启时,电压信号即能经由第一开 关单元传送至输出垫;控制模块耦接至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闸极 信号呈现线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源极驱动装置。在该实施例中,该源极驱动 装置包含耦接至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多个通道及控制模块。该多个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 分别对应于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上的数据线。每一个通道包含有输出缓冲器、输出垫、驱动 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在每一个通道中,当输出缓冲器所驱动的电压在传送至输出垫之前, 将会先经过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一个通道中的驱动开关及电 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呈现线性上升或下降,以降低瞬时电流,减少电磁干扰的现象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模块可包含高压逻辑缓冲器。该高压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 的特征在于,在特定接点与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电容,并通过一定电流源来控制对该特定接 点充电/放电的电流,以控制输出端的上升/下降波形为线性。实际上,线性上升/下降波 形的上升/下降斜率与该定电流源及该电容的大小有关。 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包含多个晶体管及第 一电容,第一闸极信号的波形的上升/下降边缘的第一回转率与第一电容以及控制模块的 第一定电流有关。
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单元以金属氧化物半 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道进一步包含第二开关单 元,耦接至第一开关单元与输出垫间的接点以及共享线,当第一开关单元关闭时,第二开关 单元同时开启以进行电荷分享。 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关单元以金属氧化物半 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也耦接至第二开关单 元,控制模块也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闸极信号呈现线性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包含多个晶体管及第 二电容,第二闸极信号的波形上升/下降边缘的第二回转率与第二电容以及控制模块的第 二定电流有关。 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道通过输出垫耦接至面板上 的多条数据线中的一条数据线,并将电压信号传送至数据线。 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面板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 面板。 相比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通过线性调整的方式将驱动开关及 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调整为线性,使得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边缘呈现线性的变化, 因而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的源极驱动装置所产生较大的瞬时电流,并减少瞬时电流所导致 的电磁干扰现象。 此外,由于源极驱动装置可通过调整定电流及电容的大小来改变闸极信号的上升
/下降边缘的回转率(slew rate),因而也可用于调整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的长短,
且与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负载较无直接关系,较不会受到负载大小的影响。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源极驱动器的输出端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 图4(A)及图4(B)分别示出由图3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对于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
开关的闸极信号的波形所产生的作用。 图4(C)比较了以驱动能力较强的第一高压逻辑缓冲器及驱动能力较弱的第二高 压逻辑缓冲器对于驱动开关的闸极信号的波形所产生的作用。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源极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电路的示意 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高压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 图7(A)及图7(B)分别示出了由图6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对于驱动开关及电荷分
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波形所产生的作用。
5
图8比较了图6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与图3中的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分别对于 驱动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波形所产生的作用。 图9比较了图6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与图3中的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分别对于 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波形所产生的作用。 图10示出了本发明所提出的另一种高压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 图11(A)及图11(B)分别示出了由图10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对于驱动开关及电
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下降波形所产生的作用。 图12比较了图10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与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分别对于驱动开 关的闸极信号的下降波形所产生的作用。 图13比较了图10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与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分别对于电荷分 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下降波形所产生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源极驱动装置。当该源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 时,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的源极驱动装置所产生较大的瞬时电流,并减少瞬时电流所导致 的电磁干扰现象,以确保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正常运作。 接下来,将就本发明所提出的源极驱动装置的构想及原理作简单的介绍。 一般而 言,源极驱动装置的性能好坏主要与其输出缓冲器的驱动能力、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 的等效电阻值以及面板上的RC负载大小等因素有关。假设输出缓冲器的驱动能力与面板 上的RC负载均固定时,源极驱动装置的性能即主要受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等效电 阻值所影响。 举例而言,当驱动开关具有较小的等效电阻值时,输出缓冲器即能以较大的电流 在较短的输出延迟时间(output delay time)内将面板上的RC负载充电至目标电压值。然 而,较小的驱动开关的等效电阻值将导致较大的瞬时电流而造成较严重的电磁干扰现象。 同样地,较小的电荷分享开关的等效电阻值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电流进行电荷分 享,使得电荷分享的效能提升,因而可省下更多的电力使IC温度降低。但随之而来的较大 的瞬时电流也导致较严重的电磁干扰现象。 —般而言,无论是驱动开关或电荷分享开关大多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 管(例如CM0S或N/PM0S)来实现,因而其等效电阻值与晶体管的宽长比(W/L)的大小以及 其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的长短有关。举例而言,当某开关的晶体管的宽长比越大时, 该开关的等效电阻值即越小,使得很大的瞬时电流将会产生而导致严重的电磁干扰现象。 反之,若某开关的晶体管的宽长比越小,该开关的等效电阻值即越大,因而瞬时电流将会变 小,连带使得电磁干扰现象大幅减少。 此外,由于闸极信号在未完全上升至高准位或完全下降至低准位时,开关的等效 电阻值将会随着闸极信号的变动而变化,若某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较长,该 开关的等效电阻值的变化较为缓慢,使得瞬时电流较小,连带使得电磁干扰现象较不明显。 反之,若某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较短,开关的等效电阻值的变化较为迅速,使 得瞬时电流较大,因而将会导致严重的电磁干扰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到输出延迟时间及省电(IC温度)等重要规格的限制,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晶体管的宽长比能够调变的范围的确相当有限。因此,通过控制开
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来减少电磁干扰现象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然而,在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如图3所示)的驱动方式下,驱动开关及电荷分
享开关的闸极信号并非呈现线性变化,而是在上升/下降边缘的前后区段变化较缓,但在
中间区段仍变化得非常快,使得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等效阻值变化剧烈,因而仍将
产生相当大的瞬时电流,如图4(A)及图4(B)所示。即使降低逻辑缓冲器的驱动能力(例
如以驱动能力较弱的第二高压逻辑缓冲器取代原本驱动能力较强的第一高压逻辑缓冲器)
以延长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仍只会使得上升/下降边缘的前后区段变化更缓和,中
间区段的变化还是很快,因而电磁干扰现象仍无法有效解决,如图4(C)所示。 为了有效地减少传统的源极驱动装置所产生的电磁干扰现象,本发明提出一种新
的源极驱动装置,希望通过新的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控制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
闸极信号呈现线性上升或下降的现象,使得瞬时电流能够降低,连带减少源极驱动装置所
产生的电磁干扰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是一种源极驱动装置。请参照图5,图5示出了该 源极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电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假设源极驱动装置5的输出端电路总 共包含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及第三通道53等三个耦接至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8的通 道、共享线54以及控制模块55,其中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及第三通道53分别对应于 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8上的第一数据线81、第二数据线82及第三数据线83。
实际上,源极驱动装置5的通道数目与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8上的数据线数目有 关,并不以此例为限。至于源极驱动装置5的其他部分由于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且为本领 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因而在此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道51包含有第一输出缓冲器511、第一输出垫512、第一驱 动开关513及第一电荷分享开关514 ;第二通道52包含有第二输出缓冲器521、第二输出垫 522、第二驱动开关523及第二电荷分享开关524 ;第三通道53包含有第三输出缓冲器531、 第三输出垫532、第三驱动开关533及第三电荷分享开关534。其中第一电荷分享开关514、 第二电荷分享开关524及第三电荷分享开关534均耦接至共享线54上。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驱动开关513、第二驱动开关523及第三驱动开关533分别耦 接至控制模块55且由控制电压Vs (1) 、Vs (2)及Vs (3)所控制,而控制电压Vs (1) 、Vs (2)及 Vs(3)由控制模块55(例如本发明所提出的新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所输出,用于 控制第一驱动开关513、第二驱动开关523及第三驱动开关533的闸极信号呈现线性变化。 至于第一电荷分享开关514、第二电荷分享开关524及第三电荷分享开关534也分别耦接 至控制模块55且由控制电压Vc(1)、 Vc(2)及Vc(3)所控制,而控制电压Vc (1) 、 Vc (2)及 Vc(3)也由控制模块55所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通道的输出缓冲器所驱动的电压在传送至该通道的输出垫之 前,将会先经过该通道的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试以第一通道51为例,第一输出缓冲 器511所驱动的第一电压在传送至第一输出垫512之前,将会先经过第一驱动开关513及 第一电荷分享开关514。 当第一输出缓冲器511所输出的第一闪控输入信号产生脉冲时,在该脉冲周期 内,第一驱动开关513将会关闭以隔开第一输出缓冲器511与第一输出垫512,同时,第一电
7荷分享开关514将会开启以进行电荷分享。因此,在该脉冲周期内第一输出缓冲器511无 法驱动电压至第一输出垫512,而是进行电荷分享的程序以节省电力并降低IC的温度。
当该脉冲周期结束时,第一电荷分享开关514将会关闭以结束电荷分享的程序, 同时,第一驱动开关513则会开启使得第一输出缓冲器511能够驱动电压至第一输出垫512 并通过第一输出垫512传送至第一数据线81。 同样地,在第二通道52中,第二输出缓冲器521所驱动的第二电压在传送至第二 输出垫522之前,也会先经过第二驱动开关523及第二电荷分享开关524。在第二输出缓冲 器521所输出的第二闪控输入信号所产生的脉冲周期内,第二驱动开关523将会关闭以隔 开第二输出缓冲器521与第二输出垫522,同时,第二电荷分享开关524将会开启以进行电 荷分享。当该脉冲周期结束时,第二电荷分享开关524将会关闭以结束电荷分享的程序,同 时,第二驱动开关523则会开启以驱动电压至第二输出垫522并传送至第二数据线82。至 于第三通道53的情形也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 以第一通道51为例,源极驱动装置5会在第一闪控输入信号所产生的该脉冲的上 升边缘时进行电荷分享,因而此时将会产生第一瞬时电流;源极驱动装置5也会在该脉冲 的下降边缘时结束电荷分享。此时,由于第一输出缓冲器511开始驱动电压至第一输出垫 512,因而也会产生第二瞬时电流。 然而,不同于传统的源极驱动器由于较大的第一瞬时电流及第二瞬时电流而导致 严重的电磁干扰现象,甚至影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的正常运作,本发明针对控制模 块55提出一种崭新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通过该电路结构所产生的控制电压控 制各个驱动开关及各个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呈现线性上升或下降,以降低瞬时电流, 减少电磁干扰的现象发生。接下来,将针对本发明所提出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进 行介绍。 请参照图6,图6示出了一种高压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当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 开关均由NM0S实现时,该电路结构用于控制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 波形能够呈现线性上升的情况,分别如图7(A)及图7(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该电路结构 并不会将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下降波形改变为线性。
在该电路结构中,由于在接点VP及输出端OUT之间设置有电容Cr,并且通过定电 流源Ir来控制对接点VP放电的电流,因而能使得输出端OUT的上升波形变成线性,其上升 斜率与定电流源Ir及电容Cr的大小有关,也即上升波形的回转率。举例而言,当定电流源 Ir越大或电容Cr越小时,其上升斜率即越陡;当定电流源Ir越小或电容Cr越大时,其上 升斜率即越缓。 此外,通过该电路结构,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线性上升波形的回转率。举 例而言,若使用者的最主要考虑的因素为减少电磁干扰现象,则线性上升波形的回转率越 低越好,也即线性上升波形越平缓越好,此时即可通过降低定电流源Ir或增大电容Cr来实 现。然而,若使用者希望的是输出延迟时间越短,则线性上升波形的回转率自然越高越好, 也即线性上升波形越陡峭越好,此时即可通过增大定电流源Ir或减少电容Cr的电容值来 实现。 请参照图8,图8比较了图6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与图3中的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 器分别对于驱动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波形所产生的作用。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由于控制驱动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波形呈现线性上升,因此所产生的瞬时
电流明显地小于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此外,在达到目标电压的过程中,对应于本发明的
高压逻辑缓冲器的V' (Yl)曲线明显比对应于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V(Y1)曲线较为平
缓,较无前后区段变化较缓和,但在中间区段仍变化得非常快的现象发生。 请参照图9,图9比较了图6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与图3中的传统的高压逻辑缓
冲器分别对于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波形所产生的作用。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
明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由于控制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波形呈现线性上升,因此所
产生的瞬时电流明显比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较小。此外,在达到目标电压的过程中,对应
于本发明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V' (Yl)曲线明显比对应于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V(Y1)
曲线较为平缓,较无前后区段变化较缓和,但在中间区段仍变化得非常快的现象发生。
请参照图10,图IO示出了本发明所提出的另一种高压逻辑缓冲器的电路结构。当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由PM0S实现时,该电路结构可用于控制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下降波形能够呈现线性下降,分别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该电路结构并不会同时将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上升波形也改变为线性。 在该电路结构中,由于在接点VN及输出端OUT之间设置有电容Cr,并且通过定电流源Ir来控制对接点VN充电的电流,因而能使得输出端OUT的下降波形变成线性,其下降斜率与定电流源Ir及电容Cr的大小有关,也即下降波形的回转率。举例而言,当定电流源Ir越大或电容Cr越小时,其下降斜率即越陡;当定电流源Ir越小或电容Cr越大时,其下降斜率即越缓。 此外,通过该电路结构,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线性下降波形的回转率。举例而言,若想要减少电磁干扰现象,则线性下降波形越平缓越好,因而可通过降低定电流源Ir或增大电容Cr来实现;若想要输出效率更快,则线性下降波形越陡峭越好,因而可通过增大定电流源Ir或减少电容Cr的电容值来实现。 请参照图12,图12比较了图10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与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分别对于驱动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下降波形所产生的作用。如图12所示,由于根据本发明的高压逻辑缓冲器能够控制驱动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下降波形为线性,因而其所产生的瞬时电流明显比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较小。此外,在达到目标电压的过程中,假设输出延迟时间相同,对应于本发明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V' (Yl)曲线明显比对应于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V(Y1)曲线较为平缓,较无前后区段变化较缓和,但在中间区段仍变化得非常快的现象发生。 请参照图13,图13比较了图10中的高压逻辑缓冲器与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分别对于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下降波形所产生的作用。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由于控制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的下降波形为线性,因而其产生的瞬时电流明显比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较小。此外,在达到目标电压的过程中,对应于本发明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V' (Yl)曲线明显比对应于传统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V(Y1)曲线较为平缓,较不会和现有技术一样出现前后区段变化较缓和,但中间区段仍变化相当快的现象。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源极驱动装置通过线性调整的方式将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调整为线性,使得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边缘呈现线性的变化,因而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的源极驱动装置所产生较大的瞬时电流,并减少瞬时 电流所导致的电磁干扰现象。 此外,由于源极驱动装置可通过调整定电流及电容的大小来改变闸极信号的上升 /下降边缘的回转率,因而也可用于调整闸极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的长短,且与薄膜晶体 管液晶面板的负载较无直接关系,较不会受到负载大小的影响。 通过以上优选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 并非以上述所披露的优选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 能将各种改变及等同安排涵盖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 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等同安排。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1 2n :第一通道至第n通道 212 :输出垫 214 :电荷分享开关 51 :第一通道 53 :第三通道 8 :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 82 :第二数据线




















2:输出端电路 211 :输出缓冲器 213 :驱动开关 5 :源极驱动装置 52 :第二通道
54
81 :第一数据线 83 :第三数据线 512 :第一输出垫 514:第一电荷分享开关
522 :第二输出垫 524:第二电荷分享开关 532 :第三输出垫 534:第三电荷分享开关 TFT :薄膜晶体管
IN :输入端
Cr、Cs :电容
511 :第一输出缓冲器 513 :第一驱动开关 521 :第二输出缓冲器
523 :第二驱动开关
531 :第三输出缓冲器
533 :第三驱动开关
55 :控制模块 VP、 VN :接点 OUT :输出端 Ir :定电流源
Yl Yn :第一数据线至第n数据线
Vs、Vs' 、Vs(1) Vs(n):控制驱动开关的控制电压
Vc、Vc' 、Vc(1) Vc(n):控制电荷分享开关的控制电压
V'(Yl):对应于传统高压逻辑缓冲器的充/放电曲线 V(Y1):对应于本发明的高压逻辑缓冲器的充/放电曲线。
10
权利要求
一种源极驱动装置,包含多个通道,所述多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通道包含输出垫;输出缓冲单元,用于驱动电压信号;以及第一开关单元,耦接于所述输出缓冲单元与所述输出垫之间,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开启时,所述电压信号即能经由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传送至所述输出垫;以及控制模块,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闸极信号呈现线性变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含多个晶体管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闸极信号的波形的上升/下降边缘的第一回转率与所述第一电容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定电流有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来实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通道进一步包含第二开关单元,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输出垫间的接点以及共享线,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关闭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同时开启以进行电荷分享。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来实现。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也耦接至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控制模块也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闸极信号呈现线性变化。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含多个晶体管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二闸极信号的波形上升/下降边缘的第二回转率与所述第二电容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定电流有关。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通道通过所述输出垫耦接至面板上的多条数据线中的一条数据线,并将所述电压信号传送至所述数据线。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源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面板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源极驱动装置。该源极驱动装置包含多个通道及控制模块。这些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包含输出缓冲器、输出垫、驱动开关及电荷分享开关。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一个通道中的驱动开关或电荷分享开关的闸极信号呈现线性变化。由此,可降低该源极驱动装置所产生的瞬时电流以减少电磁干扰现象发生。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739961SQ20081017355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6日
发明者左克扬, 梁彦雄, 苗惠雯, 赵晋杰, 陈怡成 申请人: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