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42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矩形的异型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扫描信号线的驱动。
背景技术
特别考虑到搭载于便携设备,提出了使显示部成为与矩形(四边形)不同的圆形、
椭圆形的异型液晶显示面板(例如专利文献1)。
图9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异型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该图表示成为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2张粘合基板中的一方的第1透光性基板111上的结构。显示区域DA为椭圆形。透光性基板111按照显示区域DA的形状,形成矩形基板的角部被切断的多边形,被切断的角部成为组装到手机等时其它构成部件的设置空间。在封入液晶的面上按矩阵状配设多条扫描线&,…,Xn及信号线Yp…,Ym。扫描线&,…,Xn在显示区域DA上在连接基板的一侧端llh和与该一侧端llh相对的一侧端1112的第1方向上延伸。信号线1,…,Ym在显示区域DA上在连接基板的一侧端1113和与该一侧端1113相对的一侧端1114的第2方向上延伸。第1方向与第2方向相互正交。
在一侧端1114形成有载置驱动器LSI的驱动器载置区域121,驱动器LSI与上述
扫描线&,…,Xn和信号线Yp…,Ym连接并输出控制信号,上述扫描线&,…,Xn和信号
线Y1,…,Ym经由显示区域DA外被引导到该驱动器载置区域121。第l透光性基板lll按此方式形成阵列基板。 显示区域DA的各像素是具备像素电极、辅助电容电极、像素晶体管、对置电极及滤色片等的现有结构,与扫描线连接的像素晶体管的个数表示与该扫描线连接的像素数。
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76360号公报(
公开日2006年10月12日)」 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258819号公报(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发明内容
制脾船迪、nl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异型液晶显示面板中,矩形基板的角部被切断,因此需要在显示区域DA与切断面之间的狭窄区域上设置从驱动器载置区域121连接到扫描线&,…,Xn的配线。该配线的数量与显示区域DA的分辩率对应,例如在面板分辩率为VGA的情况下为480条这样大的数量。即使在上述第1方向上按奇数行和偶数行相互相反地从相反方向引导扫描线&,…,Xn,在上述狭窄区域仍然各有多达240条的配线通过。因此,异型液晶显示面板会出现非常难以设置外围配线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减小像素区域外
的外围配线的走线区域的具备非矩形的异型像素区域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具备采用3端子元件作为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像素区域,并且上述像素区域的与各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是按照各上述扫描信号线的设置位置而任意决定的个数,由此使上述像素区域成为非矩形的形状,其特征在于驱动上述扫描信号线的移位寄存器形成于面板基板上的在上述扫描信号线在上述像素区域内延伸的方向上与上述像素区域相邻的区域中。 根据上述发明,在像素区域中,像素区域的与各扫描信号线连接的3端子元件的个数是根据各扫描信号线的设置位置而任意决定的个数,由此使像素区域成为非矩形的形状,而驱动扫描信号线的移位寄存器形成于面板基板上的在扫描信号线在像素区域内延伸的方向上与像素区域相邻的区域中。因此,不需要将扫描信号线从与数据信号线共用的驱动器等与扫描信号线在像素区域中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区域以外的位置引导到像素区域外,而只需从该其它位置将提供给移位寄存器的数条程度的配线引导到移位寄存器即可。
根据以上情况,具有如下效果能实现能减小像素区域外的外围配线的走线区域的、具备非矩形的异型像素区域的显示面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各级沿着相邻的上述像素区域的周缘部分排列,与上述移位寄存器相邻的部分的上述面板基板的周缘呈现反映了上述面板基板的位于上述周缘内侧的上述像素区域的上述周缘部分的弯曲方向的形状。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形成有移位寄存器的区域仅占所需的最小限度的
面积,因而能使显示面板相应地小型化,能够安装到发挥异型特征的设备中。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中包含具有
如下关系的多个级各级结构根据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
数,设定上述3端子元件的从截止期间向导通期间的转变状态和上述3端子元件的从导通
期间向截止期间的转变状态中的至少一方的输出阻抗。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像素区域为非矩形的异形,由此即使扫描信号线的配线延迟的大小在扫描信号线彼此之间不同,也能通过设定移位寄存器的各级结构的输出阻抗使级和扫描信号线连接的状态下的整体的配线延迟在扫描信号线彼此之间变得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中包含具有如下关系的多个级各级结构根据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设定上述3端子元件的导通期间和上述3端子元件的截止期间中的至少一方的输出阻抗。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3端子元件的导通期间的级的输出阻抗能继承3端子元件的从截止期间向导通期间的转变状态,并且3端子元件的截止期间的级的输出阻抗能继承3端子元件的从导通期间向截止期间的转变状态,因此当根据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连接的3端子元件的个数来设定3端子元件的导通期间和3端子元件的截止期间中的至少一方的输出阻抗时,能使级和扫描信号线连接的状态下的整体的配线延迟在扫描信号线彼此之间变得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除初级和最终级以外的上述级中包含具有上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述级。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像素区域为非矩形的异形,由此即使扫描信号线的配线延迟的大小在扫描信号线彼此之间不同,也能通过设定移位寄存器的各级结构的输
5出阻抗,使级和扫描信号线连接的状态下的整体的配线延迟在扫描信号线彼此之间变得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具有上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述级中的上述各级结构在级内的规定位置具备如下第1晶体管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越多,所述第1晶体管的沟道宽度越大,以使上述输出阻抗减小。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对于配线延迟较大的扫描信号线,增大第1晶体管的沟道宽度来减小级结构的输出阻抗。因此,能使级和扫描信号线连接的状态下的整体的配线延迟在扫描信号线彼此之间变得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具有上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述级中的上述各级结构在级内的规定位置具备如下第1晶体管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越多,所述第1晶体管的沟道长度越小,以使上述输出阻抗减小。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对于配线延迟较大的扫描信号线,减小第1晶体管的沟道长度来减小级结构的输出阻抗。因此,能使级和扫描信号线连接的状态下的整体的配线延迟在扫描信号线彼此之间变得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上述各级结构是包含作为上述第1晶体管而在向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输出扫描信号的输出部设置的晶体管的结构。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第1晶体管是设置在移位寄存器的级的输出部的晶体管,因此能容易地设定输出阻抗。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输出部具备生成扫描信号的高侧的电压的上拉单元和生成扫描信号的低侧的电压的下拉单元,上述第1晶体管是作为上述上拉单元的晶体管。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第1晶体管是设置在移位寄存器的级的输出部的作为上拉单元的晶体管,因此能容易地设定输出阻抗。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输出部具备生成扫描信号的高侧的电压的上拉单元和生成扫描信号的低侧的电压的下拉单元,上述第1晶体管是作为上述下拉单元的晶体管。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第1晶体管是设置在移位寄存器的级的输出部设置的作为上拉单元的晶体管,因此能容易地设定输出阻抗。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具有上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述级中的上述各级结构在级内的规定位置具备如下第1电容元件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越多,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电容值越大,以使上述输出阻抗减小。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对于配线延迟较大的扫描信号线,增大第1电容元件的电容值来减小级结构的输出阻抗。因此,能使级和扫描信号线连接的状态下的整体的配线延迟在扫描信号线彼此之间变得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移位寄存器的上述各
6级结构中,随着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增加,上述各级结
构中包含的所有晶体管的沟道宽度相同或者增加。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能容易地设定输出阻抗。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移位寄存器的上述各
级结构中,随着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增加,上述各级结
构中包含的所有电容元件的电容值相同或者增加。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能容易地设定输出阻抗。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扫描信号的从高向低的下降波形是台阶状的。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能消除在相同的扫描信号线上产生配线延迟的分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向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具有上
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述级分别输入的置位信号是与每个级分别对应而生成的。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能根据各级的输出阻抗来设定置位信号,能使移位
寄存器稳定地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是液晶显示面板。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在具备非矩形的异型像素区域的显示面板中,能减
小像素区域外的外围配线的走线区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显示面板。
根据上述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具备像素区域外的外围配线的走线区域较小的显
示面板,因此能实现将縮小的区域用于装置的其它用途的小型显示装置。 通过以下示出的记载会充分了解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另外,参照附图通过以下说明可以明白本发明的优点。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用等效电路表示图1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像素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移位寄存器的级(stage)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移位寄存器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移位寄存器的级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6是说明像素的吸合现象的波形图,(a)表示扫描信号的配线延迟较小的情况下的吸合电压,(b)表示扫描信号的配线延迟较大的情况下的吸合电压。
图7是表示图1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移位寄存器输出的扫描信号波形的波形图,(a)表示通常波形,(b)表示台阶状下降的波形。 图8是表示非矩形的异型像素区域的形状例的俯视图,(a)到(f)表示各形状例。
图9是表示现有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4 :移位寄存器;AR1 :像素区域;S :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照图1至图8如下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的结构。 液晶显示面板1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是在构成面板基板的TFT基板和对置 基板之间配置有液晶层的结构。图1表示TFT基板2上的结构。 TFT基板2上分为像素区域AR1和外周区域AR2。像素区域AR1是按矩阵状设有 像素PIX…的区域,整体为椭圆形。像素PIX…中也可以包含实际显示中不使用的像素,像 素区域AR1不是必须与在液晶显示面板1被组装到显示装置时的面板开口区域对应。实际 显示中不使用的像素PIX常常作为伪像素等配置在遮光部下。外周区域AR2位于像素区域 AR1周围,具备驱动器3、移位寄存器4、扫描信号线GL…、数据信号线SL…及配线群5。
驱动器3作为IC设置在外周区域AR2中与像素区域AR1的长轴方向的一方侧相 邻的区域。该驱动器3通过配线群5向移位寄存器4输出多个时钟信号、栅极起动脉冲信 号、扫描信号的低(Low)侧的电源电压等用于驱动扫描信号线GL…的多种信号,并且向数 据信号线SL…输出在像素PIX中显示的图像的数据信号。 移位寄存器4以用非晶硅或多硅制作在TFT基板2上的方式设置在外周区域AR2 中与像素区域AR1的短轴方向的一方侧相邻的区域中。该移位寄存器4具备多个与各扫描 信号线GL对应的级S,利用通过配线群5收到的时钟信号的定时,使栅极起动脉冲信号从一 端侧的级向另一端侧的级移位,并且向各扫描信号线输出顺序扫描信号。
在图1中,移位寄存器4例如从靠近驱动器3的一侧起具备S工 S2n的2n个级 S…。这些级S…沿着相邻的像素区域AR1的周缘部分排列。配线群5沿着级S…的排列而 配置在移位寄存器4附近。另外,与移位寄存器4相邻的部分的TFT基板2的周缘呈现反 映了 TFT基板2的处于该周缘内侧的像素区域AR1的周缘部分的弯曲方向的形状,在此如 多边形的边那样呈以折线与像素区域AR1的周缘部分的弯曲相近似的形状。另外,虽然未 图示,TFT基板2 (面板基板)的周缘可以是图9那样的周缘等任意形状。
扫描信号线GL…是向像素PIX提供扫描信号的配线,配置成在像素区域AR1的短 轴方向上延伸。在此扫描信号线GL…的个数是与移位寄存器4的级数相等的2n。数据信 号线SL…是向像素PIX提供数据信号的配线,配置成在像素区域AR2的长轴方向上延伸。
图2表示像素PIX的结构。 像素PIX是与扫描信号线GL和数据信号线SL的交叉部对应设置的,具备TFTll、 液晶电容CL及辅助电容Ccs。 TFT11的栅极(G)与扫描信号线GL连接,源极(S)与数据信 号线SL连接,漏极(D)与像素电极12连接。液晶电容CL是形成在像素电极12和保持相 对电压Vcom的对置电极13之间的电容,辅助电容Ccs是形成在像素电极12和施加相对电 压Vcom等辅助电容电压的电极14之间的电容。另外,像素PIX上还存在形成于像素电极 12和扫描信号线GL之间的寄生电容Cgd。 TFT11是有源矩阵型的像素中的作为有源元件的3端子元件。TFT11在通过扫描 信号线GL向栅极施加使像素PIX处于选择期间的扫描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导通状态,在通过 扫描信号线GL向栅极施加使像素PIX处于非选择期间的扫描信号的情况下成为截止状态。 在TFTll的导通期间,从数据信号线SL通过TFTll的源极和漏极向像素PIX提供数据信号, 在TFTll的截止期间,像素PIX保持上次选择期间提供的数据信号被写入的状态。
从上述像素PIX的结构可知,每个像素PIX中分别设有一个TFT11,各扫描信号线 GL上连接有与其在像素区域AR1中的长度对应的数量的TFT11…。在此,像素区域AR1为 椭圆形,因此越是靠近短轴的扫描信号线GL所连接的TFT的个数越多。这样,在具备非矩 形(四边形)的异型像素区域的显示面板中,各扫描信号线GL连接有与扫描信号线GL的 设置位置对应的个数的TFT。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驱动扫描信号线GL…的移位寄存器4形成于TFT基板 2上的在扫描信号线GL…在像素区域AR1中延伸的方向上与像素区域AR1相邻的外周区域 AR2中。因此,不需要将扫描信号线GL…从与数据信号线SL…共用的驱动器3等在扫描信 号线GL…延伸的方向上与像素区域AR1相邻的区域以外的位置引导到像素区域AR1夕卜,而 是只需从该其它位置将提供给移位寄存器4的数条程度的配线引导到移位寄存器4即可。
根据以上情况,能实现能减小像素区域外的外围配线的走线区域的、具备非矩形 的异型像素区域的显示面板。 下面,图3表示移位寄存器4的第k个级Sk(2《k《2n-l)的结构。其中,初级 的级S工及最终级的级S^是使图3的结构变形的结构,这是与以往相同的方法。
级Sk具备上拉/下拉控制部20、上拉部(上拉单元)21及下拉部(下拉单元)22。
上拉/下拉控制部20将输出控制信号ctl输出到上拉部21和下拉部22。上拉部 21和下拉部22构成向扫描信号线GL输出扫描信号的输出部。在与级Sk连接的像素PIX 的非选择期间,输出控制信号ctl指示向扫描信号线GL输出低(Low)的栅极电压,下拉部 22向扫描信号线GL输出从配线群5提供的扫描信号的低侧的电压Vgl。级Sk利用根据从 配线群5提供的时钟信号CK的定时从前级的级S输出的规定数量的移动信号,生成本级的 触发器所用的置位信号Set。如后面所说明的那样,这与按每个级来设定各级的输出阻抗的 情况相对应,与每个级对应而生成置位信号Set。其具体的结构可由利用逻辑电路、开关元 件的现有结构来实现。关于初级的级S工和最终级的级S^,在与级Sk同样地设定输出阻抗 的情况下,也可以如上所述按照输出阻抗与级单独对应生成置位信号Set,在不与级Sk同样 地设定输出阻抗的情况下,与级Sk分开,与级单独对应生成置位信号Set即可。根据以上 置位信号Set的生成结构,能使移位寄存器稳定地工作。 级Sk利用该置位信号Set来生成向后级输出的移位信号和输出控制信号ctl。输 出控制信号ctl指示向扫描信号线GL输出高(High)的栅极电压,上拉部21向扫描信号线 GL输出从电源电路提供的扫描信号的高侧的电压Vgh。由此,与级Sk连接的像素PIX的选 择期间开始。此后,当从后级的级S输出的规定数量的规定信号作为复位信号Reset输入 到级Sk时,输出控制信号ctl指示向扫描信号线GL输出低的栅极电压,从下拉部22向扫 描信号线GL输出电压Vgl,像素PIX的选择期间结束。此外,复位信号Reset不是必需的。
另外,图3中的信号系统是一个例子,可以是任意的。 在图3中,上拉部21和下拉部22分别由n沟道型TFT构成。上拉部21的TFT的 漏极与电压Vgh的电源连接,上拉部22的TFT的源极与电压Vgl的电源连接。电压Vgh的 电源也可以是时钟信号的电源。上拉部21的源极和下拉部22的漏极相互连接,其连接点 与扫描信号线GL连接。在该情况下,当输出控制信号ctl指示向扫描信号线GL输出高的 栅极电压时,使上拉部21的TFT为导通状态并且使下拉部22的TFT为截止状态。另外,当 输出控制信号ctl指示向扫描信号线GL输出低的栅极电压时,使上拉部21的TFT为截止状态并且使下拉部22的TFT为导通状态。 作为移位寄存器4的具体结构,例如图4所示,可以采用专利文献2的图6所示的 结构。 在图4中,级SRQ SRC193分别与移位寄存器4的各级S相当。另夕卜,时钟信号 CK、 CKB与从驱动器3经过配线群5向移位寄存器4提供的相互反相的时钟信号相当。开 始信号ST与从驱动器3经过配线群5向移位寄存器4提供的起动脉冲信号相当。级的输 出信号0UL、0UL、…输出到所连接的扫描信号线GL。 另外,作为图4的移位寄存器的各级的结构,例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专利文献2 的图7所示的结构。上拉单元180与上述上拉部21相当,下拉单元182与上述下拉部22 相当。图5的上拉单元180和下拉单元182以外部分与上述上拉/下拉单元控制部20相 当。另外,图5的电容C是自举电容,在源极输入为AC的情况下有效。在上拉部21的漏极 的电位发生变化时,经过自举电容C,栅极电位会变化。在从截止期间向导通期间转变时,栅 极电位会变高。电容越大则栅极电位越大,因此输出阻抗变小。 在此,说明像素区域AR1呈现非矩形的异型形状对显示质量带来的影响。在从移 位寄存器4的各级S输出的扫描信号的波形接近由高和低形成的理想的矩形脉冲的情况 下,如图6的(a)的虚线所示,扫描信号陡峭地下降。此时,像素PIX的TFT11从导通状态 向截止状态转移,即从导通期间向截止期间转变,不过,如图2所示,在像素PIX中在像素电 极12和扫描信号线GL之间存在寄生电容Cgd,因此会产生在TFTll的截止前后像素电极电 位发生改变的所谓吸合现象(pull-in effect)。 当以吸合电压AV表示此时的像素电极电位的改变量时,像素电极电位在TFTll 的截止后成为从截止前降低了 AV的值。图6的(a)用实线表示此情况。在像素区域AR1 中扫描信号线GL越长,扫描信号线GL的配线电阻和配线电容与扫描信号线GL所连接的 TFT11的栅极电容的总和所造成的配线延迟越大。因此,与扫描信号线GL的长度大致成比 例的扫描信号线GL所连接的TFTll的个数表示该扫描信号线GL的配线延迟的大小。若配 线延迟大,则扫描信号如图6的(b)所示,成为下降较大地钝化的波形。此时,与图6的(a) 相比,吸合电压AV随着配线延迟的增加而变小。因此,在图像区域AR1内,对于相同数据 信号会在像素电极电位上产生面内分布,显示质量会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与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11的个数,即按照配线延 迟的大小,来决定移位寄存器4的各级S的结构。特别是移位寄存器4的各级结构,成为按 照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ll的个数来设定输出阻抗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如 果使初级和最终级的级结构与其它级S的级结构相比因信号输入输出的方式相异而不同, 也可以将除初级和最终级以外的级S的各级结构设为按照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 TFT11的个数来设定输出阻抗的结构。 并且,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ll的个数越多, 构成各级结构的输出部的上拉部21的晶体管(第1晶体管)的沟道宽度越大。使构成上 拉部21的晶体管的沟道宽度变大,由此会使在从TFTll的截止期间向导通期间的转变状态 中,构成上拉部21的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变小,即输出阻抗变小。 因此,按照扫描信号线GL的配线延迟来设定上拉部21的沟道宽度,就能使上拉部 21和扫描信号线GL的串联电路整体的配线延迟乃至扫描信号的上升波形在扫描信号线GL彼此之间变得一致。此外,也可以在上拉部21以外的级内规定位置具备第1晶体管来将输 出阻抗设定得较小,其中,与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ll的个数越多所述第1晶体管的沟 道宽度越大。 用调整上述上拉部21的沟道宽度的结构,能使扫描信号的上升波形在扫描信号 线GL彼此之间变得一致,因此能在扫描信号线GL彼此之间统一对像素PIX的显示数据的 写入开始定时,即使是非矩形的异形显示装置,也与矩形的显示装置同样,能对与各扫描信 号线连接的像素PIX…进行基于相同的1个水平期间的扫描信号的均匀的顺序扫描。
另外,各级结构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ll的个数 越多,构成输出部的下拉部22的晶体管(第1晶体管)的沟道宽度越大。加大构成下拉 部22的晶体管的沟道宽度,会使在从TFTll的导通期间向截止期间的转变状态中,构成下 拉部22的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变小,即输出阻抗变小。从上拉/下拉控制部20向下拉部22 的栅极输出固定的电压,而此时下拉部22在线形区域的漏极、源极之间的某个电压的点成 为导通状态。此后,随着扫描信号线GL侧放电,下拉部22的漏极电位降低,漏极、源极间电 压变小,结果是下拉部22的工作点在线形区域内逐渐向沟道电阻增加的方向移动。在此期 间,由于沟道宽度越大越会在线形区域的上方侧工作,因此下拉部22会在沟道电阻尽可能 小的区域工作,输出阻抗变小。 在调整上述下拉部22的沟道宽度的结构中,能在扫描信号线GL彼此之间使扫描 信号的下降波形变得一致,因此能在扫描信号线GL彼此之间使吸合电压AV变得一致,提 高显示质量。 因此,根据扫描信号线GL的配线延迟来设定下拉部22的沟道宽度,由此能使下拉 部22和扫描信号线GL的串联电路整体的配线延迟乃至扫描信号的下降波形在扫描信号线 GL彼此之间变得一致。此外,也可以在下拉部22以外的级内的规定位置具备如下第1晶体 管来将输出阻抗设定得较小,其中,与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ll的个数越多所述第1晶 体管的沟道宽度越大。 能够至少进行上拉部21的上述沟道宽度设定和下拉部22的上述沟道宽度设定中 的至少一方。另外,上述上拉部21和下拉部22的动作如下在进行了 TFT11的从截止期间 向导通期间的转变之后,上拉部21的晶体管在保持转变期间最后的自身的导通状态的情 况下经过TFT11的导通期间,并且,在进行了 TFT11的从导通期间向截止期间的转变之后, 下拉部22的晶体管在保持转变期间最后的自身的导通状态的情况下经过TFTll的截止期 间。因此,在TFT11的导通期间和截止期间,只要在级间使上拉部21和下拉部22的各晶体 管的栅极、源极间电压相同,级彼此之间的输出阻抗的大小关系就与对应于沟道宽度的大 小关系的此前各自的转变状态相同。由此,在上拉部21在TFT11的导通期间向TFT11持续 施加导通电压的情况下、在下拉部22于TFT11的截止期间向TFT11持续施加截止电压的情 况下,也可以如下构成移位寄存器4的各级结构在TFTll的导通期间和截止期间中的至少 一方中,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ll的个数越多,输出阻抗设定得越小。
另外,也可以是使像素PIX的TFT11在低电平的扫描信号下成为导通状态,在高电 平的扫描信号下成为截止状态的结构,因此也可以将下拉部22用作在TFT11的导通期间向 TFT11施加导通电压的装置,将上拉部21用作在TFT11的截止期间向TFT11施加截止电压 的装置。
11
另外,也可以考虑如下结构在TFT11的从截止期间向导通期间的转变状态中,上
拉部21和下拉部22两者的晶体管成为导通状态。当使流过上拉部21的电流分流到下拉
部22侧和扫描信号线GL侦U,则流向扫描信号线GL侧的电流会随着下拉部22的沟道电阻
而变化。因此,例如,只要将上拉部21的晶体管尺寸设定为在级间固定,如下设定下拉部22
的晶体管尺寸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11的个数越多的级,晶体管尺寸越小、输
出阻抗设定得越小,向扫描信号线GL侧流动的电流就会增加。为减小晶体管尺寸而减小沟
道宽度。此外,为将输出阻抗设定得较小,也可以增加下拉部22的沟道长度。 另外,也可以与上述记载分开或者与上述记载同时,如下设定移位寄存器4的各
级结构在级内的规定位置具备第1电容元件从而将输出阻抗设定得较小,其中,与对应的
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ll的个数越多所述第1电容元件电容值越大。 也可以随着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11个数增多,移位寄存器4的各级
结构中包含的所有晶体管的沟道宽度相同或增加。 另外,也可以随着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TFT11个数增多,移位寄存器4 的各级结构中包含的所有电容元件的电容值相同或增加。 另外,上述配线延迟在扫描信号线GL彼此之间是不同的,不过,即使在相同的扫 描信号线GL上,也会由于电阻量和电容量的分布而使信号延迟出现分布。在像素区域AR1 中位于离移位寄存器4的级S的输出部较近的距离的像素PIX中,扫描信号的波形接近图6 的(a)的情况,因此会产生图6的(a)所示的大小的吸合电压AV。另一方面,在像素区域 AR1中位于离移位寄存器4的级S的输出部较远的距离的像素PIX中,扫描信号线GL的配 线延迟会造成影响,扫描信号存在接近图6的(b)那样的波形的倾向。此时,与图6的(a) 相比,吸合电压AV随着上述距离的增加而变小。因此,在相同的扫描信号线GL上,对于相 同的数据信号,像素电极电位会出现面内分布,显示质量降低。 因此,与图7的(a)那样使得移位寄存器4的各级S输出的扫描信号的波形从电压 Vgh直接上升到电压Vgl的通常的波形相对,如图7的(b)的波形al那样使从移位寄存器 4的各级S输出的扫描信号的波形预先钝化,使得在下降期间的前半部分的期间Tl中从电 压Vgh倾斜,并且在使电压降低到中途后使电压降低到电压Vgl等台阶状地下降。由此,在 相同的扫描信号线GL上的任意位置扫描信号的下降波形都会大致一致,可使吸合电压A V 一致。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可与光源单元、控制电路、电源单元等一起收纳在机箱中作 为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1具备非矩形的图像区域AR1,由此只要切断面板基板的角部等 不要的部分就能在切除位置配置用于构成显示装置的其它部件。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像区域AR1为椭圆形的情况,但是非矩形的异型图 像区域AR1的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可以列举图8的(a)所示的圆形形状、图8的 (b)所示的半圆形、破缺的半圆形、图8的(c)所示的圆环形状、图8的(d)所示的半圆环形 状、图8的(e)所示的用直线或曲线将长方形等矩形的一部分角部倾斜切断后的形状、图8 的(f)所示的六边形、八边形等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形状等。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仅在与扫描信号线GL延伸的方向的一方侧与图像区域 AR1相邻的区域中设置有移位寄存器,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与扫描信号线GL延伸的方 向上与图像区域AR1相邻的两侧的区域中分别设置移位寄存器。在该情况下,能够对每个
12扫描信号线GL分别决定对应的移位寄存器,使得奇数行和偶数行对应的移位寄存器不同。
另外,除了按奇数行和偶数行将移位寄存器分开以外,也可以是从两侧的移位寄存器以相 同的定时向各扫描信号线GL输入相同的信号的结构。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列举了TFT作为像素PIX的3端子元件,但不限于此,也 可以采用普通MOS晶体管等其它3端子元件。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列举了采用液晶作为显示介质的情况,但不限于此,通 常能应用于EL显示单元等以矩阵配线驱动的显示介质中。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采用n沟道型TFT作为移位寄存器4的级S的输出部,
但也可以用P沟道型TFT、 pn双极性的TFT等任意极性来构成输出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S卩,将在
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适当变更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所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
的技术范围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具备采用3端子元件作为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 像素区域,并且上述像素区域的与各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是按照各上 述扫描信号线的设置位置任意决定的个数,由此在上述像素区域为非矩形的形状的显示面 板中,驱动上述扫描信号线的移位寄存器形成于面板基板上的上述扫描信号线在上述像素 区域内延伸的方向上与上述像素区域相邻的区域中。 根据以上情况,具有能实现能减小像素区域外的外围配线的走线区域的、具备非 矩形的异型像素区域的显示面板的效果。 详细说明发明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
或实施例只不过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
容,不应当仅限于该具体例而狭义地解释,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所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
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普遍适用于显示装置。
1权利要求
一种显示面板,具备采用3端子元件作为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像素区域,并且上述像素区域的与各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是根据各上述扫描信号线的设置位置而任意决定的个数,由此使上述像素区域成为非矩形的形状,所述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驱动上述扫描信号线的移位寄存器形成于面板基板上的、在上述扫描信号线于上述像素区域内延伸的方向上与上述像素区域相邻的区域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各级沿着相邻的上述像素区域的周缘部分排列,与上述移位寄存器相邻的部分的上述面板基板的周缘呈现反映了上述面板基板的位 于上述周缘内侧的上述像素区域的上述周缘部分的弯曲方向的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中包含具有如下关系的多个级各级结构根据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 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设定上述3端子元件的从截止期间向导通期间的转变状态和上述3端子元件的从导通期间向截止期间的转变状态中的至少一方的输出阻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中包含具有如下关系的多个级各级结构根据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设定上述3端子元件的导通期间和上述3端子元件的截止期间中的至少一方的输出阻抗。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除初级和最终级以外的上述级中包含具有上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 述级。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具有上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述级中的上述各级结构在级内的规定位置具备如下第1晶体管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越多,所述第1晶体管的沟道宽度越大,以使上述输出阻抗减小。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具有上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述级中的上述各级结构在级内的规定位置具备如下第1晶体管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越多,所述第1晶体管的沟道长度越小,以使上述输出阻抗减小。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上述各级结构包括设置在向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输出扫描信号 的输出部的晶体管作为上述第1晶体管。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部具备生成扫描信号的高侧的电压的上拉单元和生成扫描信号的低侧的电 压的下拉单元,上述第1晶体管是作为上述上拉单元的晶体管。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部具备生成扫描信号的高侧的电压的上拉单元和生成扫描信号的低侧的电 压的下拉单元,上述第1晶体管是作为上述下拉单元的晶体管。
11. 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具有上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述级中的上述各级结构在级内的规定位置具备如下第1电容元件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越多,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电容值越大,以使上述输出阻抗减小。
12.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位寄存器的上述各级结构中,随着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增加,上述各级结构中包含的所有晶体管的沟道宽度相同或者增加。
13.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位寄存器的上述各级结构中,随着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增加,上述各级结构中包含的所有电容元件的电容值相同或者增加。
14. 根据权利要求3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扫描信号的从高向低的下降波形是台阶状的。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向上述移位寄存器的具有上述关系的上述多个上述级分别输入的置位信号是分别与每个级对应而生成的。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是液晶显示面板。
17.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1),具备采用3端子元件作为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型像素区域(AR1),并且上述像素区域(AR1)的与各扫描信号线(GL)连接的上述3端子元件的个数是根据各上述扫描信号线(GL)的设置位置而任意决定的个数,由此使上述像素区域(AR1)呈现非矩形的形状,其中,驱动上述扫描信号线(GL)的移位寄存器(4)形成于面板基板上的在上述扫描信号线(GL)在上述像素区域(AR1)中延伸的方向上与上述像素区域(AR1)相邻的区域中,由此实现能减小像素区域外的外围配线的走线区域的、具备非矩形的异型像素区域的显示面板。
文档编号G09F9/30GK101779227SQ20088010282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4日
发明者堀内智, 小笠原功, 山田崇晴, 泽田裕宣, 藤原敏昭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