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41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等离子体显
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略写为"面板")的代表性的交流面放电型面板,在 相对配置的前面板与背面板之间具有多个放电单元。 前面板包括前面玻璃基板、多根显示电极、电介质层、以及保护层。各显示电极包 括一对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多根显示电极在前面玻璃基板上相互平行地形成,覆盖这些 显示电极而形成电介质层及保护层。 背面板包括背面玻璃基板、多根数据电极、电介质层、多个隔壁、以及荧光体层。 在背面玻璃基板上平行地形成多根数据电极,覆盖这些数据电极而形成电介质层。在该 电介质层上与数据电极平行地分别形成多个隔壁,在电介质层的表面和隔壁的侧面形成 R(红)、G(绿)及B(蓝)的荧光体层。 然后,相对配置前面板与后面板,使得显示电极与数据电极立体交叉,并且进行密 封,在内部的放电空间封入了放电气体。显示电极与数据电极在相对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面板中,在各放电单元内由于气体放电而产生紫外线,R、G及 B的荧光体由该紫外线激发而发光。由此,进行彩色显示。 作为驱动面板的方法,使用了子场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子场法中,将一个 场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场,在各个子场中通过使各放电单元发光或不发光而进行灰度显示。 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以及维持期间。 在初始化期间中,向各扫描电极施加初始化脉冲,各放电单元中进行初始化放电。 由此,在各放电单元中,形成用于接着的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 在写入期间,向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并且向数据电极施加与要显示的图 像信号对应的写入脉冲。由此,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选择性 地形成壁电荷。 在接着的维持期间,将与要显示的亮度对应的预定次数的维持脉冲,施加到扫描 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由此,在因写入放电而形成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选择性地引起放 电,该放电单元发光。 多根扫描电极由扫描电极驱动电路驱动,多根维持电极由维持电极驱动电路驱
动,多根数据电极由数据电极驱动电路驱动。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6-182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5
然而,如上所述,在写入期间中,向多根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因而,在多个 放电单元中施加有扫描脉冲的顺序较迟的放电单元中,从施加初始化脉冲到施加扫描脉冲 之间的时间较长。 此处,由于初始化放电而形成于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受到为了在其他放电单元中 产生写入放电而向数据电极施加的写入脉冲的影响会逐渐减少。因而,在施加有扫描脉冲 的顺序较迟的放电单元中,在向该放电单元施加扫描脉冲及写入脉冲之前壁电荷会减少, 有时会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不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防止写入放电的放电不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 装置及驱动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用一个场期间包含 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分别在多根第一及第 二扫描电极、多根维持电极以及多根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放电单元,其中,包括第一电路 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 电路在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为了初始化放 电而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 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所述第二电路在所述至少 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从高于第一电位的第三电位下降到高 于第二电位的第四电位的第二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多根第 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 根据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在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 间中,利用第一电路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 形。由此,在第一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该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 量减少。其结果,可以使第一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 状态。 另外,利用第二电路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三电位下降到第四电位的第二 斜坡波形。此处,第二斜坡波形的第三电位高于第一斜坡波形的第一电位,第二斜坡波形的 第四电位高于第一斜坡波形的第二电位。因而,在施加第二斜坡波形时抑制第二扫描电极 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减少。由此,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可以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 电单元中留下足够量的壁电荷。 接着,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利用第一电路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
次施加扫描脉冲。由此,在第一扫描电极上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可以产生写入放电。并
且,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利用第二电路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
扫描脉冲。由此,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可以产生写入放电。 此时,如上所述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留下足够
量的电荷。因而,即使在向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
的壁电荷减少,也能使向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
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其结果,可以防止在写入期间中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
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不良。 另外,此时,即使在写入期间(除了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中由于使第二扫描电极的电位降低而导致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但也可以在第二扫描电极上 的放电单元中留下足够量的电荷。因而,既可以降低写入期间中的第二扫描电极的电位,又 可靠产生写入放电及维持放电。其结果,既可以降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成本,又提高
驱动性能。 (2)也可以是第二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 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前,为了初始化放电而向多根第二扫 描电极施加从第五电位向第六电位下降的第三斜坡波形。 此时,通过施加第三斜坡波形,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 化放电。由此,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减少。其结果,即使在向第二扫描 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没有充分降低时,也能使 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其结果,可以可靠防 止在写入期间中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产生放电不良。 (3)也可以是第三斜坡波形以第一变化率从第五电位下降到第七电位后,以小于 第一变化率的第二变化率从第七电位下降到第六电位。 此时,可以在使第二扫描电极的电位在短时间内从第五电位下降到第七电位后, 为了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而使第二扫描电极的电位从第七电 位向第六电位缓慢下降。由此,可以縮短用于在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所需的时间。其 结果,可以充分确保各子场的维持期间。
(4)也可以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多根第三扫描电极和第三电
路,所述第三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向多根第三扫描电极施加从高于
第一电位的第八电位下降到高于第二电位的第九电位的第四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个子
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为了初始化放电而向多根第三
扫描电极施加从第十电位向第十一电位下降的第五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
期间中,在向第三扫描电极施加第五斜坡波形后,向多根第三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 根据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在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
间中,利用第一电路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第一斜坡波形。由此,在第一扫描电极上的放
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该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减少。其结果,可以使第一扫描
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 另外,利用第二电路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第二斜坡波形。此处,第二斜坡波 形的第三电位高于第一斜坡波形的第一电位,第二斜坡波形的第四电位高于第一斜坡波形 的第二电位。因而,在施加第二斜坡波形时抑制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 减少。由此,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可以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留下足够量的壁电 荷。 另外,利用第三电路向多根第三扫描电极施加从第八电位下降到第九电位的第四 斜坡波形。此处,第四斜坡波形的第八电位高于第一斜坡波形的第一电位,第四斜坡波形的 第九电位高于第一斜坡波形的第二电位。因而,在施加第四斜坡波形时抑制第三扫描电极 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减少。由此,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可以在第三扫描电极上的放 电单元中留下足够量的壁电荷。 接着,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利用第一电路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由此,在第一扫描电极上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可以产生写入放电。
另外,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利用第二电路向多根第二扫描电 极施加第三斜坡波形。由此,可以使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 写入动作的状态。并且,在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第三斜坡波形后,利用第二电路向多根 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由此,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可以产 生写入放电。 另外,在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利用第三电路向多根第三扫描电
极施加第四斜坡波形。由此,在第三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其
结果,可以使第三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并且,
在向多根第三扫描电极施加第四斜坡波形后,利用第三电路向多根第三扫描电极依次施加
扫描脉冲。由此,在第三扫描电极上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可以产生写入放电。 此时,如上所述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在第二及第三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留
下足够量的电荷。因而,即使在向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
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也能使向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
中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 另外,即使在向第一及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第三扫描电极上的放 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也能使向第三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第三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 中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 以上的结果,可以防止在写入期间中在第二及第三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产生 写入放电的放电不良。 (5)也可以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使第一节点的电位变化的电位 控制电路、以及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保持在预定电位差的保持电路,第三电位与第 一电位之差是预定电位差,第四电位与第二电位之差是预定电位差,第一电路包括将多根 第一扫描电极分别选择性地与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连接的多个第一切换电路,第二电路包 括将多根第二扫描电极分别选择性地与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连接的多个第二切换电路,电 位控制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使第一节点的电位从第一 电位下降到第 二电位,多个第一切换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将多根第一扫描电极分 别与第一节点连接,多个第二切换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将多根第二 扫描电极分别与第二节点连接。 此时,利用电位控制电路及保持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向第
一节点提供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形,向第二节点提供从第三电位下降
到第四电位的第二斜坡波形。然后,通过利用多个第一切换电路将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与第
一节点连接,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第一斜坡波形。另外,通过利用多个第二切换电路将
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与第二节点连接,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第二斜坡波形。 这样一来,可以使用通用的电位控制电路及保持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斜坡波形及第
二斜坡波形,并且可以使多个第一切换电路及多个第二切换电路的结构为通用。因而,不会
使驱动装置的电路结构及动作复杂化,就可以分别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及多根第二扫描电
极施加第一斜坡波形及第二斜坡波形。
(6)也可以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 装置还包括使第一节点的电位变化的电位控制电路、以及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保持在预定电位差的保持电路,第三电位与 第一电位之差是预定电位差,第四电位与第二电位之差是预定电位差,第一电路包括将多 根第一扫描电极分别选择性地与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连接的多个第一切换电路,第二电路 包括将多根第二扫描电极分别选择性地与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连接的多个第二切换电路, 电位控制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使第一节点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 位,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多根第 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前,使第一节点的电位从第五电位下降到第六电位,多个第一切 换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将多根第一扫描电极分别与第一节点连接, 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多根第二扫 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前,将多根第一扫描电极分别与第一节点连接,多个第二切换电路在 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将多根第二扫描电极分别与第二节点连接,在所述至 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 加扫描脉冲前,将多根第二扫描电极分别与第一节点连接。 此时,利用电位控制电路及保持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向第
一节点提供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形,向第二节点提供从第三电位下降
到第四电位的第二斜坡波形。然后,通过利用多个第一切换电路将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与第
一节点连接,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第一斜坡波形。另外,通过利用多个第二切换电路将
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与第二节点连接,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第二斜坡波形。 另外,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
后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前,提供从第一节点的第五电位下降到第六电位的第
三斜坡波形。然后,通过利用多个第一切换电路将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与第一节点连接,利用
多个第二切换电路将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与第一节点连接,向多根第一及第二扫描电极施加
第一斜坡波形。 这样一来,可以使用通用的电位控制电路及保持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斜坡波形及第 二斜坡波形,并且可以使多个第一切换电路及多个第二切换电路的结构为通用。因而,不会 使驱动装置的电路结构及动作复杂化,就可以分别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及多根第二扫描电 极施加第一斜坡波形及第二斜坡波形。 (7)也可以是电位控制电路包括连接在接受负的电位的第三节点与第一节点之 间的开关元件;与第一节点连接的齐纳二极管;与齐纳二极管连接的积分电路;以及在所 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多根第二扫描电 极施加扫描脉冲前,通过使开关元件在一定期间导通来使第一节点从第五电位下降到第六 电位的控制电路。 此时,通过将齐纳二极管连接在开关元件与积分电路之间,可以在第三斜坡波形 开始时使电位陡峭下降后,缓慢下降。 (8)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一个场期间包含 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分别在多根第一及第 二扫描电极、多根维持电极以及多根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放电单元,所述驱动方法的特 征在于,包括两个步骤,一个步骤是在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为了初 始化放电而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形,在所述
9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另一个步骤是在所
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从高于第一电位的第三电位下
降到高于第二电位的第四电位的第二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
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 根据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在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
间中,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形。由此,在第一
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该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减少。其结果,
可以使第一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 另外,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三电位下降到第四电位的第二斜坡波形。此
处,第二斜坡波形的第三电位高于第一斜坡波形的第一电位,第二斜坡波形的第四电位高
于第一斜坡波形的第二电位。因而,在施加第二斜坡波形时抑制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
元中的壁电荷的减少。由此,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可以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留
下足够量的壁电荷。 接着,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 冲。由此,在第一扫描电极上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可以产生写入放电。并且,在向多根 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由此,在第二扫描 电极上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可以产生写入放电。 此时,如上所述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留下足够 量的电荷。因而,即使在向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 的壁电荷减少,也能使向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 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其结果,可以防止在写入期间中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 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不良。 另外,此时,即使在写入期间(除了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中由于使第二扫描电极 的电位降低而导致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但也可以在第二扫描电极上 的放电单元中留下足够量的电荷。因而,既可以降低写入期间中的第二扫描电极的电位,又 可靠产生写入放电及维持放电。其结果,既可以降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成本,又提高
动作性能。 (9)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其他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分别在多根第一及 第二扫描电极、多根维持电极以及多根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放电单元的等离子体显示面 板;以及用一个场期间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驱动 装置包括第一 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 电路在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 中,为了初始化放电而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 形,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所述第二 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从高于第一电位的第 三电位下降到高于第二电位的第四电位的第二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 中,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
根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在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利用 第一电路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形。由此,在 第一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该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减少。其结果,可以使第一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
另外,利用第二电路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三电位下降到第四电位的第二 斜坡波形。此处,第二斜坡波形的第三电位高于第一斜坡波形的第一电位,第二斜坡波形的 第四电位高于第一斜坡波形的第二电位。因而,在施加第二斜坡波形时抑制第二扫描电极 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减少。由此,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可以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 电单元中留下足够量的壁电荷。 接着,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利用第一电路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
次施加扫描脉冲。由此,在第一扫描电极上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可以产生写入放电。并
且,在向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利用第二电路向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
扫描脉冲。由此,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可以产生写入放电。 此时,如上所述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留下足够
量的电荷。因而,即使在向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
的壁电荷减少,也能使向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中的壁
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其结果,可以防止在写入期间中在第二扫描电极上的
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不良。 另外,此时,即使在写入期间(除了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中由于使第二扫描电极 的电位降低而导致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但也可以在第二扫描电极上 的放电单元中留下足够量的电荷。因而,既可以降低写入期间中的第二扫描电极的电位,又 可靠产生写入放电及维持放电。其结果,既可以降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成本,又提高
动作性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向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 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也能使向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时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 中的壁电荷的量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其结果,可以防止在写入期间中在第二扫描电 极上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不良。 另外,此时,即使在写入期间(除了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中由于使第二扫描电极 的电位降低而导致第二扫描电极上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但也可以在第二扫描电极上 的放电单元中留下足够量的电荷。因而,既可以降低写入期间中的第二扫描电极的电位,又 可靠产生写入放电及维持放电。其结果,既可以降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成本,又提高
动作性能。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部分 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是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子场结构中的驱动波形图。
图5是表示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6是提供给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晶体管的控制信号的详细的时序图。
图7是提供给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晶体管的控制信号的详细的时序图。 图8是提供给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晶体管的控制信号的详细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0是提供给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晶体管的控制信号的详细的
时序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子场结构中的驱动波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 包括其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1)第一实施方式
(1-1)面板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略写为面板)10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玻璃制的前面基 板21及背面基板31。在前面基板21及背面基板31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在前面基板21上 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对扫描电极22及维持电极23。各对扫描电极22及维持电极23构成 显示电极。覆盖扫描电极22及维持电极23而形成电介质层24,在电介质层24上形成有保 护层25。 在背面基板31上设置有用绝缘体层33覆盖的多根数据电极32,在绝缘体层33 上设置有井字状的隔壁34。另外,在绝缘体层33的表面及隔壁34的侧面设置有荧光体层 35。然后,相对配置前面基板21与背面基板31,使得多对扫描电极22及维持电极23与多 根数据电极32垂直地交叉,在前面基板21与背面基板31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在放电空间 中,作为放电气体,例如封入了氖与氙的混合气体。此外,面板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如也可 以使用包括条状的隔壁的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沿行方向排列有n根扫描电 极SC1 SCn (图1的扫描电极22)以及n根维持电极SU1 SUn (图1的维持电极23),沿 列方向排列有m根数据电极Dl Dm(图1的数据电极32)。 n是偶数,m是2以上的自然 数。然后,在l对扫描电极SCi(i = 1 n)及维持电极SUi(i = 1 n)与l个数据电极 Dj(j = 1 m)交叉的部分,形成有放电单元DC。由此,在放电空间内形成有mXn个放电 单元。 (1-2)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面板10、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定时发生电路55、以及电源电路(未图示)。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将图像信号sig转换成与面板10的像素数对应的图像数
据,将各像素的图像数据分割成与多个子场对应的多个比特,并将它们输出到数据电极驱 动电路52。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将每个子场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与各数据电极Dl Dm对应
12的信号,基于该信号对各数据电极Dl Dm进行驱动。 定时发生电路55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及垂直同步信号V,产生定时信号,将这些定 时信号向各个驱动电路块(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52、扫描电极驱动电 路53、以及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提供。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基于定时信号,向扫描电极SC1 SCn施加驱动电压波形 (以下,略写为驱动波形),维持电极驱动电路54基于定时信号,向维持电极SU1 SUn施 加驱动波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在初始化期间中,可以选择性地对 扫描电极SC1、 SC3、…、SCn-l和扫描电极SC2、 SC4、…、SCn进行施加不同的驱动波形的
两相驱动动作。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扫描电极SC1SC3.....SCn-l称为第一扫描电极组,将
扫描电极SC2、 SC4.....SCn称为第二扫描电极组。另外,将维持电极SU1、 SU3.....SUn-l
称为第一维持电极组,将维持电极SU2、 SU4.....SUn称为第二维持电极组。并且,将由第
一扫描电极组及第一维持电极组构成的多个放电单元称为第一放电单元组,将由第二扫描
电极组及第二维持电极组构成的多个放电单元称为第二放电单元组。 (1-3)子场结构 接着,说明子场结构。在子场法中,在时间轴上将一个场分割成多个子场,对多个 子场分别设定有亮度权重。 例如,在时间轴上将一个场分割成10个子场(以下,称为第一 SF、第二 SF、…、以 及第十SF),这些子场分别具有1、2、3、6、11、18、30、44、60以及81的亮度权重。 此处,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初始化期间中,对扫描电极SC1、 SC3.....
SCn-l和扫描电极SC2、 SC4.....SCn施加不同的驱动波形。因而,下面以施加在扫描电极
SC1及扫描电极SC2的驱动波形为例,来说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子场结构中的驱动波形。
图4是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子场结构中的驱动波形图。
图4中,示出了第一扫描电极组的1根扫描电极SC1、第二扫描电极组的1根扫描 电极SC2、维持电极SU1 SUn、以及数据电极Dl Dm的驱动波形。另夕卜,图4中,示出了 一个场的从第一 SF的初始化期间至第二 SF的维持期间。 在第一 SF的初始化期间的前半部分中,将数据电极Dl Dm的电位保持在Vda,将 维持电极SU1 SUn保持在0V(接地电位),向扫描电极SC1 SCn施加斜坡波形Ll。
该斜坡波形Ll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正的电位Vscn,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正 的电位(Vsus+Vset)缓慢上升。这样一来,在所有的放电单元中引起第一次微弱的初始化 放电,在扫描电极SC1 SCn上累积负的壁电荷,并且在维持电极SU1 SUn上及数据电极 Dl Dm上累积正的壁电荷。在此,将由在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或荧光体层上等累积的壁电 荷而产生的电压,称为电极上的壁电压。 在接着的初始化期间的后半部分中,将数据电极Dl Dm保持在接地电位,将维持 电极SU1 SUn保持在正的电位Vel,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扫描电极SC1、 SC3、. . . 、 SCn-l) 施加从正的电位(Vsus)向负的电位(-Vad+Vset2)缓慢下降的斜坡波形L2。这样一来,在 第一放电单元组中引起第二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由此,在第一放电单元组中,扫描电极 SCi上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i的壁电压减弱,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也被调整到适合于 写入动作的值。
另一方面,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扫描电极SC2、SC4.....SCn)施加从高于Vsus的
正的电位(Vsus+Vscn)向正的电位(-Vad+Vscn)缓慢下降的斜坡波形L3。 此处,在初始化期间的后半部分中,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的斜坡波形L3与向第
一扫描电极组施加的斜坡波形L2相比,从比该L2要高Vscn的电位下降。由此,防止在第
二放电单元组中产生第二次初始化放电。此时,在第二放电单元组中,保持在第一次初始化
放电结束时的壁电荷的状态。 在第一 SF的写入期间的前半部分中,将维持电极SU1 SUn暂时保持在电位Ve2, 将扫描电极SC1 SCn暂时保持在电位(-Vad+Vscn)。接着,向第一行扫描电极SC1,施加 负的扫描脉冲Pa( = -Vad),并且向数据电极D1 Dm中要在第一行发光的放电单元的数据 电极Dk(k为1 m中的任一个),施加正的写入脉冲Pd( = Vda)。这样一来,数据电极Dk 与扫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成为将外部施加电压(Pd-Pa)与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 及扫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相加后的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 电极SC1之间、以及在维持电极SU1与扫描电极SC1之间,产生写入放电。其结果,在该放 电单元的扫描电极SC1上累积正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1上累积负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 Dk上也累积负的壁电荷。 通过这样,要在第一行发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进行使壁电荷累积在各 电极上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由于未施加写入脉冲Pd的数据电极Dh(h^k)与扫描电极 SC1的交叉部的电压、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不产生写入放电。 在第一放电单元组中,从第一行放电单元至第n-l行放电单元,依次进行以上的 写入动作。之后,将维持电极SU1 SUn保持在电位Vel,向所有的扫描电极SC1 SCn施 加从接地电位向负的电位(-Vad+Vset2)缓慢下降的斜坡波形L4。 此处,在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施加扫描脉冲Pa的期间,不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扫 描脉冲Pa。在该期间中,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壁电荷减少。然而,如上所述,在第二放电单元 组中在初始化期间不会产生第二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因而,在初始化期间结束的时刻,在 第二放电单元组中会保持有比第一放电单元组多得多的壁电荷。因而,在上述期间中,即使 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壁电荷减少,但在第二放电单元组中也能保持足够量的壁电荷。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要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扫描脉冲Pa之前,向扫描 电极SC1 SCn施加从接地电位向负的电位(-Vad+Vset2)缓慢下降的斜坡波形L4。这样 一来,在第二放电单元组中引起第二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由此,在第二放电单元组中,扫 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i的壁电压减弱,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也被调整到 适合于写入动作的值。 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SF的初始化期间中,对属于第一放电单元组的所有 的放电单元进行初始化动作(第一放电单元组的全单元初始化动作);在第一SF的初始化 期间及写入期间中,对属于第二放电单元组的所有的放电单元进行初始化动作(第二放电 单元组的全单元初始化动作)。 在第一SF的写入期间的后半部分(施加上述斜坡波形L4后)中,将维持电极 SU1 SUn再次保持在电位Ve2,将扫描电极SC1 SCn暂时保持在电位(-Vad+Vscn)。接 着,向第二行扫描电极SC2施加负的扫描脉冲Pa,并且向数据电极Dl Dm中要在第二行 发光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k,施加正的写入脉冲Pd。这样一来,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2的交叉部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2之间、以及在 维持电极SU2与扫描电极SC2之间,产生写入放电。其结果,在该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SC2 上累积正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2上累积负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Dk上也累积负的壁电 荷。 通过这样,要在第二行发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进行使壁电荷累积在各 电极上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由于未施加写入脉冲Pd的数据电极Dh与扫描电极SC2的 交叉部的电压、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不产生写入放电。 在第二放电单元组中,从第二行放电单元至第n行放电单元,依次进行以上的写 入动作,写入期间结束。 在接着的维持期间,使维持电极SU1 SUn返回接地电位,向扫描电极SC1 SCn 施加维持期间的最初的维持脉冲Ps( = Vsus)。此时,在写入期间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 元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成为将维持脉冲Ps( = Vsus)与扫描电极 SCi上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相加后的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扫描 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引起维持放电,放电单元发光。其结果,在扫描电极SCi上累 积负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i上累积正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Dk上累积正的壁电荷。
在写入期间未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不引起维持放电,保持初始化期间结 束时的壁电荷的状态。接着,使扫描电极SC1 SCn返回接地电位,向维持电极SU1 SUn 施加维持脉冲Ps。这样一来,在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由于维持电压SUi与扫描电 极SCi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而再次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引起 维持放电,在维持电极SUi上累积负的壁电荷,在扫描电极SCi上累积正的壁电荷。
之后,相同地通过向扫描电极SC1 SCn和维持电极SU1 SUn交替地施加预先 决定的数量的维持脉冲Ps,从而在写入期间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继续进行维持放 电。 施加维持脉冲Ps后,将维持电极SUl SUn及数据电极Dl Dm保持在接地电位, 在该状态下向扫描电极SC1 SCn施加斜坡波形L5。该斜坡波形L5从接地电位向正的电 位Verase缓慢上升。由此,在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 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产生微弱的消去放电。
其结果,在扫描电极SCi累积负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i累积正的壁电荷。此时, 在数据电极Dk上累积正的壁电荷。之后,使扫描电极SC1 SCn返回接地电位,结束维持 期间中的维持动作。 在第二 SF的初始化期间中,将维持电极SU1 SUn保持在电位Vel,将数据电极
Dl Dm保持在接地电位,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扫描电极SC1、SC3.....SCn-l)施加从接地
电位向负的电位(-Vad+Vset2)缓慢下降的斜坡波形L6。这样一来,第一放电单元组中在 之前的子场(图4中为第一SF)的维持期间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 始化放电。由此,第一放电单元组中在之前的子场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 SCi上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i的壁电压减弱,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也被调整到适合于 写入动作的值。 在之前的子场未引起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放电,保持之前的子场的初 始化期间的结束时的壁电荷的状态不变。
另一方面,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扫描电极SC2、 SC4.....SCn)施加电位Vscn后,
施加从电位Vscn向正的电位(-Vad+Vscn)缓慢下降的斜坡波形L7。此时,在第二放电单元 组中,不仅在之前的子场未引起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即使在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 元中,也不会产生初始化放电。 此时,第二放电单元组中在之前的子场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保持之前 的子场的维持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的状态不变。因而,第二放电单元组中在之前的子场引 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所累积的壁电荷的量,比第一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所累 积的壁电荷的量多得多。 在第二SF的写入期间中,对第一扫描电极组、第二扫描电极组、维持电极SU1 SUn及数据电极Dl Dm施加与第一 SF的写入期间相同的驱动波形。 此时,与第一SF相同,在第二SF的写入期间中的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施加扫描脉冲 Pa的期间,不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扫描脉冲Pa。在该期间中,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壁电荷 减少。然而,如上所述,第二放电单元组中在之前的子场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在 第二SF的初始化期间结束时保持足够量的电荷。因而,在上述期间中即使这些放电单元的 壁电荷减少,但在这些放电单元中也还保持足够量的壁电荷。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要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扫描脉冲Pa之前,向扫描 电极SC1 SCn施加从接地电位向负的电位(-Vad+Vset2)缓慢下降的斜坡波形L8。这样 一来,第二放电单元组中在之前的子场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引起微弱的初始化 放电。由此,第二放电单元组中在前一子场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上 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i的壁电压减弱,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也被调整到适合于写入动 作的值。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 SF的初始化期间中,对第一放电单元组进行选择初 始化动作,在第二SF的写入期间中,对第二放电单元组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另外,所谓选 择初始化动作,是指在之前的子场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选择性地产生初始化放 电的动作。 另外,在第二 SF的维持期间中,与第一 SF的维持期间相同向扫描电极SC1 SCn 和维持电极SU1 SUn交替施加预先决定数量的维持脉冲Ps。由此,在写入期间中,在产生 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进行维持放电。 另外,在第三SF以后的子场中,对第一扫描电极组、第二扫描电极组、维持电极
SU1 SUn及数据电极D1 Dm施加与第二SF相同的驱动波形。 (1-4)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结构 图5是表示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结构的电路图。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包括凍一驱动电路DR1、第二驱动电路DR2、直流电源200、 恢复电路300、二极管DIO、 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略写为晶体管)Q3 Q5、 Q7、以及 NPN双极型晶体管(以下,略写为晶体管)Q6、Q8。 第一驱动电路DR1包括多个扫描ICIOO。多个扫描IC100分别与属于第一扫描电
极组的扫描电极SC1、SC3.....SCn-l连接。图5中,示出了分别与扫描电极SC1、SC3连接
的2个扫描ICIOO。 各扫描IC100连接在节点Nl与节点N2之间。各扫描IC100包括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略写为晶体管)Ql、以及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略写为晶体管)Q2。向 与扫描电极SC1连接的扫描IC100的晶体管Q1、Q2的栅极分别提供控制信号S1、S2。向与 扫描电极SC3连接的扫描IC100的晶体管Q1、Q2的栅极分别提供控制信号S11、S12。
第二驱动电路DR2包括多个扫描IC101。多个扫描IC101分别与属于第二扫描电
极组的扫描电极SC2、 SC4.....SCn连接。图5中示出了分别与扫描电极SC2、 SC4连接的
2个扫描IC101。 各扫描IC101连接在节点Nl与节点N2之间。各扫描IC101包括p沟道场效应晶 体管(以下,略写为晶体管)Q101、以及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略写为晶体管)Q102。 向与扫描电极SC2连接的扫描IC110的晶体管Q101、Q102的栅极分别提供控制信号SlOl、 S102。向与扫描电极SC4连接的扫描IC110的晶体管Q101、Q102的栅极分别提供控制信号 S111、S112。 恢复电路300包括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略写为晶体管)QA、QB、恢复线圈 LA、 LB、恢复电容器CR、以及二极管DA、 DB。 接受电压Vscn的电源端子V10通过二极管D10与节点N3连接。直流电源200连 接在节点Nl与节点N3之间。该直流电源200包括电解电容器,作为保持电压Vscn的浮 动电源而工作。在节点N2与节点N3之间连接保护电阻R1。以下,将节点N1的电位作为 VFGND,将节点N3的电位作为VscnF。节点N3的电位VscnF具有将节点Nl的电位VFGND与 电压Vscn相加后的值。即,成为:VscnF = VFGND+Vscn。 晶体管Q3连接在接受电压(Vset+(Vsus-Vscn))的电源端子Vll与节点N4之间, 向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3。晶体管Q4连接在节点Nl与节点N4之间,向栅极提供控制信号 S4。晶体管Q5连接在节点N1与接受负的电压(-Vad)的电源端子V12之间,向栅极提供控 制信号S5。控制信号S4是控制信号S5的反转信号。 另外,栅极电阻RG及电容器CG与晶体管Q3、Q5连接。另外,栅极电阻及电容器也 与晶体管Q6连接,但省略其图示。 晶体管Q6、Q7连接在接受电压Vsus的电源端子V13与节点N4之间。向晶体管Q6 的基极提供控制信号S6,向晶体管Q7的栅极提供控制信号S7。晶体管Q8连接在节点N4 与接地端子之间,向基极提供控制信号S8。 在节点N4与节点N5之间,串联连接恢复线圈LA、二极管DA、以及晶体管QA,并且 串联连接恢复线圈LB、二极管DB、以及晶体管QB。恢复电容器CR连接在节点N5与接地端 子之间。 (1-5)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动作 图6 图8是提供给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晶体管Ql Q8的控制信号的详细 的时序图。另外,图6是图4的第一 SF的初始化期间中的时序图,图7是图4的第一 SF的 写入期间中的时序图,图8是图4的第二 SF的初始化期间中的时序图。
在图6 图8的最上部,用实线表示扫描电极SC1的电位的变化,用点划线表示扫 描电极SC2的电位的变化。此外,图6 图8中,未示出提供给恢复电路300的控制信号 SA、 SB。 在图6的第一 SF的初始化期间的开始时刻tO,控制信号Sl、 S2、 SlOl、 S102、 S4、 S7、 S8处于高电平,控制信号S3、 S5、 S6处于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l、 QlOl、 Q3、 Q5、 Q6截止,晶体管Q2、 Q102、 Q4、 Q7、 Q8导通。因而,节点Nl变为接地电位(0V),节点N3的电位 VscnF变为Vscn。另外,由于晶体管Q2、102导通,所以扫描电极SC1、 SC2的电位变为了接 地电位。 在时刻tl,控制信号S1、S2、S101、S102变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Q101导通, 晶体管Q2、Q102截止。因而,扫描电极SC1、SC2的电位上升到Vscn。 在时刻t2,控制信号S7、S8变为低电平,晶体管Q7、Q8截止。由此,通过包括与晶 体管Q3连接的栅极电阻RG及电容器CG的RC积分电路,节点Nl的电位VFGND缓慢上升到 (Vset+(Vsus-Vscn)。另外,节点N3的电位VscnF缓慢上升至(Vsus+Vset)。此时,由于晶 体管Q1、Q101导通,所以扫描电极SC1、SC2的电位缓慢上升到(Vsus+Vset)。
在时刻t3,控制信号S3变为低电平,控制信号S6、 S7变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 Q3截止,晶体管Q6、 Q7导通。其结果,节点Nl的电位VFGND下降到Vsus,节点N3的电位 VscnF下降到(Vscn+Vsus)。此时,由于晶体管Ql、 Q101导通,所以扫描电极SC1、 SC2的电 位下降到(Vscn+Vsus)。 在时刻t4,控制信号Sl、 S2变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l截止,晶体管Q2导通。 此时,由于节点Nl的电位VFGND的电位变为Vsus,所以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下降到Vsus。 另一方面,由于晶体管Q101维持导通的状态,晶体管Q102维持截止的状态,所以扫描电极 SC2的电位维持在(Vscn+Vsus)。 在时亥lj t5,控制信号S4、 S6、 S7变为低电平,控制信号S5、 S8变为高电平。由此, 晶体管Q4、 Q6、 Q7截止,晶体管Q5、 Q8导通。其结果,通过包括与晶体管Q5连接的栅极电 阻RG及电容器CG的RC积分电路,节点Nl的电位VFGND向(-Vad)缓慢下降。另外,节点 N3的电位VscnF的电位向(-Vad+Vscn)缓慢下降。此时,由于晶体管Q2、 Q101导通,所以 扫描电极SC1的电位向(-Vad)缓慢下降,扫描电极SC2的电位向(-Vad+Vscn)缓慢下降。 在时刻t6,控制信号Sl、S2变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导通,晶体管Q2截止。其结果, 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上升至(-Vad+Vscn)。此时,由于晶体管QIOI维持导通的状态,所以扫 描电极SC2的电位下降到(-Vad+Vscn)。 在图7的第一 SF的写入期间的时刻t8,控制信号S1、S2变为高电平。由此,晶体 管Ql截止,晶体管Q2导通。此时,由于节点Nl的电位VFGND变为(-Vad),所以扫描电极 SC1的电位下降到(-Vad)。另一方面,由于晶体管Q101维持导通的状态,晶体管Q102维持 截止的状态,所以扫描电极SC2的电位维持在(-Vad+Vscn)。 在时刻t9,控制信号Sl、 S2变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l导通,晶体管Q2截 止。此时,由于节点N3的电位VscnF变为(-Vad+Vscn),所以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上升到 (-Vad+Vscn)。由于晶体管Q101维持导通的状态,晶体管Q102维持截止的状态,所以扫描 电极SC2的电位维持在(-Vad+Vscn)。 在时刻tlO,控制信号S4变为高电平,控制信号S5变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4导 通,晶体管Q5截止。其结果,节点Nl的电位VFGND上升到接地电位,节点N3的电位VscnF 上升到Vscn。另外,控制信号S1、S2、S102、S101变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Q101截止, 晶体管Q2、Q102导通。因而,扫描电极SC1、SC2的电位下降到接地电位。
在时刻tll,控制信号S4变为低电平,控制信号S5变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4 截止,晶体管Q5导通。其结果,通过包括与晶体管Q5连接的栅极电阻RG及电容器CG的RC积分电路,节点Nl的电位VFGND向(-Vad)缓慢下降。另外,节点N3的电位VscnF的电位 向(-Vad+Vscn)缓慢下降。此时,由于晶体管Q2、Q102导通,所以扫描电极SC1、SC2的电位 向(-Vad)缓慢下降。 在时刻tl2,控制信号Sl、 S2、 SlOl、 S102变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l、 Q101导 通,晶体管Q2、Q102截止。此时,由于节点N3的电位VscnF变为(-Vad+Vscn),所以扫描电 极SC1、 SC2的电位上升到(-Vad+Vscn)。 在时刻tl3,控制信号SlOl、 S102变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01截止,晶体管 Q102导通。此时,由于节点Nl的电位VFGND变为(-Vad),所以扫描电极SC2的电位下降 到(-Vad)。由于晶体管Q1、Q2的状态维持,所以扫描电极SC1的电位维持在(-Vad+Vscn)。 在时刻t14,控制信号SlOl、 S102变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01导通,晶体管Q102截 止。此时,由于节点N3的电位VscnF变为(-Vad+Vscn),所以扫描电极SC2的电位上 升到(-Vad+Vscn)。由于晶体管Ql、 Q2的状态维持,所以扫描电极SC1的电位维持在 (-Vad+Vscn)。 在图8的第二 SF的初始化期间开始时刻tl5,控制信号S3、S5、S6处于低电平,控 制信号S1、S2、S101、S102、S4、S7、S8处于高电平。由此,晶体管Q1、Q101、Q3、Q5、Q6截止, 晶体管Q2、Q102、Q4、Q7、Q8导通。因而,节点Nl的电位VFGND变为接地电位,节点N3的电 位VscnF变为Vscn。另外,由于晶体管Q2、 Q102导通,所以扫描电极SC1、 SC2的电位变为 了接地电位。 在时刻t16,控制信号S101、 S102变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101导通,晶体管 Q102截止。此时,由于节点N3的电位VscnF变为Vscn,所以扫描电极SC2的电位上升到 Vscn。由于晶体管Q1、Q2的状态维持,所以扫描电极SC1的电位维持在接地电位。
在时刻tl7,控制信号S4、S7变为低电平,控制信号S5变为高电平。由此,晶体管 Q4、 Q7变为截止,晶体管Q5变为导通。其结果,通过包括与晶体管Q5连接的栅极电阻RG 及电容器CG的RC积分电路,节点Nl的电位VFGND向(-Vad)缓慢下降。另外,节点N3的 电位VscnF向(-Vad+Vscn)缓慢下降。此时,由于晶体管Q2、Q101变为导通,所以扫描电极 SC1的电位向(-Vad)缓慢下降,扫描电极SC2的电位向(-Vad+Vscn)缓慢下降。
在时刻tl8,控制信号S1、S2变为低电平。由此,晶体管Ql导通,晶体管Q2截止。 其结果,扫描电极SC1的电位上升至(-Vad+Vscn)。此时,由于晶体管Q101维持导通的状 态,所以扫描电极SC2的电位下降到(-Vad+Vscn)。
(1-6)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SF的初始化期间中,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 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用于初始化的第二次微弱放电。因而,在第一SF的写入期间的开始时 刻,可以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累积足够量的电荷。 此时,即使在各放电单元中累积的壁电荷在向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施加 扫描脉冲Pa之前已减少,但也可以防止因在第二放电单元组中产生的壁电荷的减少而导 致的放电不良。 另外,在第二 SF的初始化期间中,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用于 初始化的微弱放电。因而,在第二 SF的写入期间的开始时刻,可以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 放电单元中累积足够量的电荷。由此,与上述情况相同,可以防止因在第二放电单元组中产生的壁电荷的减少而导致的放电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写入期间中在对第一放电单元组施加扫描脉冲Pa结束 后,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预定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放电。由此,在将要向第二放电单元组 的各放电单元施加扫描脉冲Pa之前,可以使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为适合于写入 动作的状态。其结果,可以可靠防止因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产生的壁电荷的 减少而导致的放电不良。 另外,即使在写入期间(除了施加扫描脉冲Pa的期间)中,由于使扫描电极SC2、
SC4.....SCn(第二放电单元组)的电位(-Vad+Vscn)降低而导致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
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但也可以在各放电单元中留下足够量的电荷。因而,由于可以降低
写入期间中的扫描电极SC2、SC4.....SCn的电位,所以可以降低电源端子V10接受的电压
Vscn。由此,可以降低面板10的驱动成本,并且可以提高面板10的动作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直流电源200来将节点N1与节点N3之间的电位差保
持为一定。并且,利用晶体管Ql、 Q2,将扫描电极SC1、 SC3.....SCn-l选择性地与节点Nl
或者节点N2连接;利用晶体管Q101、Q102,将扫描电极SC2、 SC4.....SCn选择性地与节点
Nl或者节点N2连接。由此,向扫描电极SC1、 SC3.....SCn-l及扫描电极SC2、 SC4.....
SCn施加共同或者不同的驱动波形。这样一来,不会使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结构及动作 复杂化,就可以容易向扫描电极SC1、SC3、. . . 、SCn-l及扫描电极SC2、SC4、. . . 、SCn施加共 同或者不同的驱动波形。由此,可以降低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制造成本。
(2)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结构的电路图。图9所示的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与图5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不同点如以下所述。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齐纳二极管ZD连接在晶体管Q5的栅极与节点Nl之间。 图10是在第一 SF的写入期间中提供给本实施方式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晶 体管Q1 Q8的控制信号的详细的时序图。在图10的最上部,用实线表示扫描电极SC1的 电位的变化,用点划线表示扫描电极SC2的电位的变化。另外,图10中,示出了从图7的时 刻t10到时刻t14所对应的期间的时序图。 图10的时序图与图7的时序图的不同点如以下所述。如图IO所示,在本实施方 式中,在时刻tll控制信号S5变为高电平、晶体管Q5导通时,扫描电极SC1、 SC2从接地电 位下降齐纳电压Vzd的量。之后,扫描电极SC1、SC2的电位从(-Vzd)向(-Vad)缓慢下降。
此时,扫描电极SC1、 SC2的电位在比时刻t12之前的时刻tl2a到达(-Vad)。因 而,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可以縮短用于向扫描电极SC1、 SC2 施加斜坡波形所需的时间。由此,可以充分确保用于施加维持脉冲Ps的时间。其结果,可 以充分提高面板10的亮度。 另夕卜,优选的方案是齐纳电压Vzd设定为电压Vad以下的电压。此时,在第二放电 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可以防止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2的交叉部的电压超过放电开 始电压。由此,既可以縮短第二放电单元的初始化所需的时间,又可以可靠对第二放电单元 组进行初始化。 另外,更优选的方案是齐纳电压Vzd根据面板10的特性来进行最佳设定。由此,
20可以最大限度确保维持期间,可以最大限度施加维持脉冲Ps。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是以施加斜坡波形L4(图4)时为例,说明了设置齐纳二极管
ZD时的效果,但在第二SF以后的写入期间中,向扫描电极SCl SCn施加斜坡波形L8时也
具有同样的效果。 (3)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可以对第一扫描
电极组(扫描电极SC1 、SC4.....SCn-2)、第二扫描电极组(扫描电极SC2、SC5、…、SCn-l)、
以及第三扫描电极组(扫描电极SC3、SC6、…、SCn)进行用于初始化放电而施加不同的驱 动波形的三相驱动动作。此处,n是3的倍数。另外,将与扫描IC100或者扫描IC110相同 的扫描IC与扫描电极SC3、 SC6、…、SCn连接。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子场结构中的驱动波形图。另外,图 11中,示出了第一扫描电极组的1根扫描电极SC1、第二扫描电极组的1根扫描电极SC2、第 三扫描电极组的1根扫描电极SC3、维持电极SU1 SUn、以及数据电极Dl Dm的驱动波 形。另外,图11中,示出了一个场的从第一SF的初始化期间至第二SF的维持期间。另外, 图11所示的斜坡波形Ll L8与图4的斜坡波形Ll L8相同。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扫描电极组上的放电单元称为第一放电单元组,将 第二扫描电极组上的放电单元称为第二放电单元组,将第三扫描电极组上的放电单元称为 第三放电单元组。 在第一 SF的初始化期间中,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施加斜坡波形Ll、 L2。由此,在第 一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产生2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其结果,第一放电单元组的各 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被调整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 另一方面,向第二及第三扫描电极组施加斜坡波形L1、L3。此时,在第二及第三放 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第二次的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因而,可以在第二及第三放 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保持足够量的壁电荷。 在写入期间中,向第一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SC1、SC4.....SCn-2依次施加扫描
脉冲Pa。由此,在第一放电单元组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 在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施加扫描脉冲Pa后,将斜坡波形L4施加在第一及第二扫描
电极组。由此,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产生第二次的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其结
果,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被调整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向第三扫描电极组施加电位Vscn后,施加与图4的斜坡波形L7相同
的斜坡波形L9。此时,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第二次的微弱的初始化放
电。因而,可以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保持足够量的壁电荷。 在向第一及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斜坡波形L4后,向第二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
SC2、SC5、…、SCn-l依次施加扫描脉冲Pa。由此,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
中,产生写入放电。 在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扫描脉冲Pa后,将与斜坡波形L4相同的斜坡波形L10 施加在扫描电极SC1 SCn。由此,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产生第二次的微弱 的初始化放电。其结果,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被调整为适合于写入 动作的状态。
之后,向第三放电单元组的扫描电极SC3、SC6、…、SCn依次施加扫描脉冲Pa。由 此,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 另外,在第二SF的初始化期间中,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施加斜坡波形L6。由此,在第 一放电单元组中在之前的子场(图11中为第一SF)的维持期间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 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其结果,第一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被调整 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向第二及第三扫描电极组施加电位Vscn后,施加斜坡波形L7 。此时, 在第二及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因而,可以在第二及 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保持足够量的壁电荷。 在写入期间中,向第一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SC1、SC4.....SCn-2依次施加扫描
脉冲Pa。由此,在第一放电单元组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 在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施加扫描脉冲Pa后,将斜坡波形L8施加在第一及第二扫描
电极组。由此,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其结果,第二
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被调整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向第三扫描电极组施加电位Vscn后,施加与斜坡波形L7相同的斜坡
波形Lll。此时,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因而,可以
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保持足够量的壁电荷。 在向第一及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斜坡波形L8后,向第二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 SC2、SC5、…、SCn-l依次施加扫描脉冲Pa。由此,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 中,产生写入放电。 在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扫描脉冲Pa后,将与斜坡波形L8相同的斜坡波形L12 施加在扫描电极SC1 SCn。由此,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 放电。其结果,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量被调整为适合于写入动作的状 态。 之后,向第三放电单元组的扫描电极SC3、SC6、…、SCn依次施加扫描脉冲Pa。由 此,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被选择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SF的初始化期间中,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 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用于初始化的第二次微弱放电。因而,在第一SF的写入期间的开始时 刻,可以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累积足够量的电荷。 此时,即使在各放电单元中累积的壁电荷在向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施加 扫描脉冲Pa之前已减少,但也可以防止因在第二放电单元组中产生的壁电荷的减少而导 致的放电不良。 另外,在第一SF的写入期间中,直到向第一及第二放电单元组施加扫描脉冲Pa结 束为止,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用于初始化的第二次的微弱放电。
此时,即使在各放电单元中累积的壁电荷在向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施加 扫描脉冲Pa之前已减少,但也可以防止因在第三放电单元组中产生的壁电荷的减少而导 致的放电不良。 另外,在第二 SF的初始化期间中,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用于 初始化的微弱放电。因而,在第二 SF的写入期间的开始时刻,可以在第二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累积足够量的电荷。由此,可以防止因在第二放电单元组中产生的壁电荷的减 少而导致的放电不良。 另外,在第二SF的写入期间中,直到向第一及第二放电单元组施加扫描脉冲Pa结 束为止,在第三放电单元组的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用于初始化的微弱放电。由此,可以防止 因在第三放电单元组中产生的壁电荷的减少而导致的放电不良。
以上的结果,可以可靠防止在各放电单元中产生放电不良。
(4)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中,作为开关元件,使用了 n沟道FET 和p沟道FET,但开关元件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各电路中,也可以使用p沟道FET或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 来替代n沟道FET,也可以使用n沟道FET或IGBT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来替代p沟道 FET。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第一SF中进行全单元初始化动作,但也可以在第 一 SF中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在第二 SF以后中的任意一个SF进行全单元初始化动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所有的子场中进行两相驱动动作或者三相驱动动 作,但也可以在个或者多个子场中不进行两相驱动动作或者三相驱动动作。例如,可以在第 一 SF中不进行两相驱动动作或者三相驱动动作,也可以在第二 SF以后中的任意一个子场 不进行两相驱动动作或者三相驱动动作。 另外,在不进行两相驱动动作或者三相驱动动作的子场中,为了初始化放电而进 行对扫描电极SCI SCn施加相同驱动波形的单相驱动动作。详细而言,例如,在图4的初 始化期间向扫描电极SCI施加的驱动波形施加在扫描电极SCI SCn。 另外,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将扫描电极SC1、 SC3.....SCn-1作为第
一扫描电极组,将扫描电极SC2、 SC4.....SCn作为第二扫描电极组,但也可以将扫描电极
SCI SCn/2作为第一扫描电极组,将扫描电极SCn/2+1 SCn作为第一扫描电极组。另 外,此时,维持电极SU1 SUn/2成为第一维持电极组,维持电极SUn/2+1 SUn成为第二 维持电极组。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是将扫描电极SC1、 SC4.....SCn-2作为第一扫描
电极组,将扫描电极SC2、SC5、…、SCn-l作为第二扫描电极组,将扫描电极SC3、SC6、…、 SCn作为第三扫描电极组,但也可以将扫描电极SCI SCn/3作为第一扫描电极组,将扫描 电极SCn/3+1 SC2n/3作为第二扫描电极组,将扫描电极SC2n/3+l SCn作为第三扫描 电极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扫描电极SCl SCn分割为第一及第二扫描电极组 或者第一 第三扫描电极组,将面板10的所有的放电单元分割为第一及第二放电单元组 或者第一 第三放电单元组,但也可以将扫描电极SCI SCn分割为4个以上的扫描电极 组,将面板10的所有的放电单元分割为4个以上的放电单元组。 另外,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扫描电极SC1、
SC3.....SCn-l)施加斜坡波形L4、L8(图4),但也可以不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施加斜坡波形
L4、L8。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是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扫描电极SC1、SC4.....SCn-2)施加斜坡波形L4、 L8、 L10、 L12(图11),但也可以不向第一扫描电极组施加斜坡波 形L4、L8、L10、L12。另外,是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扫描电极SC2、 SC5、、 SCn-1)施加斜 坡波形LIO、 L12 (图11),但也可以不向第二扫描电极组施加斜坡波形LIO、 L12。
(5)权利要求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各要素的对应关系 下面,说明权利要求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各要素的对应关系的例子,但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下述例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扫描电极SC1、 SC3、 ... 、 SCn-l和扫描电极SC1、 SC4、...、
SCn-2是多根第一扫描电极的例子,扫描电极SC2、SC4.....SCn和扫描电极SC2、SC5、…、
SCn-l是多根第二扫描电极的例子,扫描电极SC3、 SC6、…、SCn是多根第三扫描电极的例 子。 另外,电位Vsus及接地电位是第一电位的例子,电位(-Vad+Vset2)是第二电位的 例子,斜坡波形L2及斜坡波形L6是第一斜坡波形的例子,扫描IC100是第一电路的例子, 电位(Vsus+Vscn)及电位Vscn是第三电位的例子,电位(-Vad+Vscn)是第四电位的例子, 斜坡波形L3及斜坡波形L7是第二斜坡波形的例子,扫描IC110是第二电路的例子。
另外,接地电位是第五电位的例子,电位(-Vad+Vset2)是第六电位的例子,斜坡 波形L4及斜坡波形L8是第三斜坡波形的例子,接地电位是第七电位的例子。
另夕卜,电位(Vsus+Vscn)及电位Vscn是第八电位的例子,电位(-Vad+Vscn)是第 九电位的例子,斜坡波形L3及斜坡波形Lll是第四斜坡波形的例子,接地电位是第十电位 的例子,电位(-Vad+Vset2)是第十一电位的例子,斜坡波形L10及斜坡波形L12是第五斜 坡波形的例子,扫描IC100或者扫描IC110是第三电路的例子。 另夕卜,扫描电极驱动电路53的除了第一及第二驱动电路DR1、DR2以及恢复电路的 电路是电位控制电路的例子,直流电源200是保持电路的例子,节点Nl是第一节点的例子, 节点N2是第二节点的例子,晶体管Ql、 Q2是第一切换电路的例子,晶体管QlOl、 Q102是第 二切换电路的例子,电源端子V12是第三节点的例子,晶体管Q5是开关元件的例子,定时发 生电路55是控制电路的例子。 作为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也可以采用具有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或功能的其它 各种要素。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各种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用一个场期间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分别在多根第一及第二扫描电极、多根维持电极以及多根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在所述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为了初始化放电而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所述第二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所述初始化期间中,向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从高于所述第一电位的第三电位下降到高于所述第二电位的第四电位的第二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所述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且向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前,为了初始化放电而向所述多根第二 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五电位向第六电位下降的第三斜坡波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斜坡波形以第一变化率从所述第五电位下降到第七电位后,以小于所述第一变化率的第二变化率从所述第七电位下降到所述第六电位。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根第三扫描电极和第三电路,所述第三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所述初始化期间中,向所述多根第三扫描电极施 加从高于所述第一电位的第八电位下降到高于所述第二电位的第九电位的第四斜坡波形, 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所述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为 了初始化放电而向所述多根第三扫描电极施加从第十电位下降到第十一电位的第五斜坡 波形,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第三扫描电极施加所述第五斜坡波形 后,向所述多根第三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使第一节点的电位变化的电位控制电路、以及使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保持在预定电位差的保持电路,所述第三电位与所述第一电位之差是所述预定电位差,所述第四电位与所述第二电位 之差是所述预定电位差,所述第一电路包括将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分别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节点及所述第 二节点连接的多个第一切换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包括将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分别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节点及所述第 二节点连接的多个第二切换电路,所述电位控制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使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从所 述第一电位下降到所述第二电位,所述多个第一切换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将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 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切换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将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 极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使第一节点的电位变化的电位控制电路、以及使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保持在预定电位差的保持电路,所述第三电位与所述第一电位之差是所述预定电位差,所述第四电位与所述第二电位 之差是所述预定电位差,所述第一电路包括将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分别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节点及所述第 二节点连接的多个第一切换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包括将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分别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节点及所述第 二节点连接的多个第二切换电路,所述电位控制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使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第一 电位下降到所述第二电位,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 极施加扫描脉冲后且向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前,使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从 所述第五电位下降到所述第六电位,所述多个第一切换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将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 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 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且向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前,将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 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切换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将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 极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 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且向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前,将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 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位控制电路包括连接在接受负的电位的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开关元件; 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齐纳二极管; 与所述齐纳二极管连接的积分电路;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且向 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前,通过使所述开关元件在一定期间导通,来使所述 第一节点从所述第五电位下降到所述第六电位的控制电路。
8. —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一个场期间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 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分别在多根第一及第二扫描电极、多 根维持电极以及多根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有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个步骤是在所述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为了初始化放电而向 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个 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以及另一个步骤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所述初始化期间中,向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加从高于所述第一电位的第三电位下降到高于所述第二电位的第四电位的第二斜坡波形, 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所述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 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
9.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在多根第一及第二扫描电极、多根维持电极以及多根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具 有放电单元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及用一个场期间包含多个子场的子场法来驱动等离子 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在所述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中,为了初始化放电而 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下降到第二电位的第一斜坡波形,在所述至少一 个子场的写入期间中,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所述第二电路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所述初始化期间中,向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施 加从高于所述第一电位的第三电位下降到高于所述第二电位的第四电位的第二斜坡波形, 在所述至少一个子场的所述写入期间中,在向所述多根第一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后,向 所述多根第二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
全文摘要
在第一SF的初始化期间中,向属于第一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施加从第一电位(Vsus)下降到第二电位(-Vad+Vset2)的第一斜坡波形(L2)。另一方面,向属于第二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施加从高于所述第一电位(Vsus)的第三电位(Vsus+Vscn)下降到高于所述第二电位(-Vad+Vset2)的第四电位(-Vad+Vscn)的第二斜坡波形(L3)。另外,在所述第一SF的写入期间中,在向属于所述第一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Pa)后,向属于所述第二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依次施加下降到所述第二电位(-Vad+Vset2)的第三斜坡波形(L4)及扫描脉冲(Pa)。
文档编号G09G3/288GK101772794SQ20088010222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8日
发明者中田秀树, 庄司秀彦, 折口贵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