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便携电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33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便携电话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控制视场角范围的视场控制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电子设备、便携电话机。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有具备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的装置,该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 件在设置间隙而相对的一对基板之间封入液晶层,在上述一对基板彼此相对的内面中,在 一个基板的内面互相绝缘地设置用于在上述液晶层中产生与上述基板面实质上平行的方 向的横电场的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将由通过在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 上述横电场控制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区域构成的多个象素在行方向和列 方向呈矩阵状排列。 该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在设置于上述一个基板的内面的第一 电极和第二电极 之间产生与图象数据对应的横电场,通过该横电场在与上述基板面实质上平行的平面内控 制液晶分子取向方位(分子长轴方向),显示图象,因此具有宽视场。 —方面,例如对于安装在便携电话等电子设备中的液晶显示装置,要求能够将其 显示视场转换为宽视场、和除了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者以外的其他人不能看到显示的窄视 场的视场角控制性。 具有上述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的视场控制型液晶显示装置,以往在上述液晶显 示元件的另一个基板,即在与设有用于产生横电场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一个基板相对 的基板的内面,设置与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相对置的第三电极,在上述第一 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与上述第三电极之间,施加与施加在上述第一 电极和第二电极之 间的、对应于图象数据的电压相同的值或者与上述图象数据对应的电压的1/n的值的电 压,使上述横电场的等电位线弯曲,使液晶分子取向为与该等电位线弯曲相应的取向状态, 使显示的视场变窄(日本特开平11-30783号公报)。 但是,上述以前的视场控制型液晶显示装置,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基板的 内面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基板的内面的第三电极之间施加与施加在 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对应于图象数据的电压相同的值或者与上述图象数据对 应的电压的1/n的值的电压,从而使上述横电场的等电位线弯曲,使液晶分子取向为与该 等电位线的弯曲相应的取向状态,使显示视场变窄,因此视场与上述图象数据对应而变动, 不能进行稳定的视场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能够进行稳定的视场控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便携电话机。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晶层相对配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控制单元,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 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及第二控制单元,根据不同于上述图像数据的视场角控制信号,对上 述液晶层的上述液晶分子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进行切换。 优选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液晶层侧的表面形成第一电
极和第二电极,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产生平行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电场;上述第一控
制单元在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电压。 优选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液晶层侧的表面形成第三电
极,在上述第三电极和上述第一电极之间产生电场,在上述第三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
产生电场;上述第二控制单元对上述第三电极施加上述视场角控制信号。 优选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二电极隔着绝缘层配置在与上述第一电极重
叠的位置上,而且上述第二电极形成为梳齿状。 优选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每个象素形成有薄膜晶体管,而且,上述第二电极连
接到上述薄膜晶体管;上述第一电极被设定为在上述各像素间相等的电位。 优选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第三电极跨上述各象素的整个面形成,而且,上
述第三电极被设定为在上述各像素间相等的电位。 优选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液晶层由具有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向列液 晶构成。 本发明的另一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晶层相对配置,其特征 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 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上述控制单元,在宽视场角显示被选择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 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第一倾斜角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 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在窄视场角显示被选择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 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大于第一倾斜角度的第二倾斜角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分子在上述基 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晶层相对配置的液晶显示元 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光源,向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照射光;第一控制单元,将上述液晶层的 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及第二控制单 元,根据不同于上述图像数据的视场角控制信号,对上述液晶层的上述液晶分子相对于上 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进行切换。 本发明的便携电话机,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晶层相对配置的液晶显示 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视场选择键;及控制单元,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 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上述控制单元,在由上述视场选择键 选择了宽视场角显示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第一倾斜角度的状 态,将上述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方向; 在由视场选择键选择了窄视场角显示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大 于第一倾斜角度的第二倾斜角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 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
5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 着液晶层相对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宽视场角显示被选择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 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第一倾斜角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 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在窄视场角显示被选择时,以将相对于上述 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大于上述第一倾斜角度的第二倾斜角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 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


图1是具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基板的局 部平面图; 图3是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示出分别设置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一对基板的内面的取向膜的取向处
理方向和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的图;
图5是驱动电路的框图; 图6是产生共用信号和视场控制信号的信号发生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施加在液晶显示元件的扫描信号、共用信号、白数据信号、黑数据信
号、信号电极的白色显示时及黑色显示时的电位、白色显示时的共用电极-信号电极间电
压、以及黑色显示时的共用电极-信号电极间电压的图; 图8是示出在液晶显示元件的对置电极上施加共用信号和反相视场控制信号时 的黑色显示时的共用电极_对置对置电极间电压、和信号电极_对置对置电极间电压的 图; 图9是示出在上述对置电极上施加了共用信号和反相视场控制信号时的白色显
示时的共用电极-对置对置电极间电压、和信号电极-对置对置电极间电压的图; 图10是示出在上述对置电极上施加共用信号和同相视场控制信号时的黑色显示
时的共用电极_对置对置电极间电压、信号电极_对置对置电极间电压的图; 图11是示出在上述对置电极上施加共用信号和同相视场控制信号时的白色显示
时的共用电极_对置对置电极间电压和信号电极_对置对置电极间电压的图; 图12A是表示在上述对置电极上未施加视场控制信号时的一个象素中共用电极
和信号电极之间产生与黑数据信号对应的横电场时的信号供给状态的模式图,图12B是模
式地表示此时液晶分子取向的变化的图; 图13A是表示在上述对置电极上没有施加视场控制信号时的一个象素中共用电 极和信号电极之间产生与白数据信号对应的横电场时信号的供给状态的模式图,图13B是 模式地表示此时液晶分子取向变化的图; 图14A是表示在上述对置电极上施加视场控制信号时的一个象素中共用电极和 信号电极之间产生与黑数据信号对应的横电场时信号的供给状态的模式图,图14B是模式 地表示此时液晶分子取向变化的图; 图15A是表示在上述对置电极上施加视场控制信号时一个象素中共用电极和信 号电极之间产生与白数据信号对应的横电场时信号的供给状态的模式图,图15B是模式地表示此时液晶分子取向变化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基板的局部平面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基板的局部平面图;
图18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15A、15B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具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 备的主视图,图2是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基板的局部平面图;图3是上 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局部断面图。 首先,说明图l所示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是由电话机本体1和盖体2构成的折 叠式便携电话机,上述盖的基端被枢轴支承在上述电话机本体1的前端,可以如图那样在 向电话机本体1外侧张开的打开状态和重叠在上述电话机本体1上的闭合状态开闭转动。 在电话机本体1的前面(盖体2的重叠面)设置有键盘部3和麦克风部4,在上述盖体2的 前面(折叠时与电话机本体1的前面相对的面)设置有显示部5和扬声器部6。
下面,说明液晶显示装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上述便携电话机的 盖体2内与上述显示部5相对配置的液晶显示元件10、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驱动电路 32(参照图5)、配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观察侧的相反侧、朝向上述液晶显示元件 10照射照明光的面光源(图中未示出)。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在设置间隙而相对配置的一对透明基板 ll和12之间,封入了由具有正导电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构成的液晶层13。在上述一对基 板11和12彼此相对的内面中,一个基板例如与观察侧(图3中的上侧)相反侧的基板12 的内面彼此绝缘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透明电极14和第二透明电极15,用于在上述液晶层13 中产生与上述基板11的面实质上平行的方向的横电场。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是具有在行 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和列方向(图2中上下方向)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象素100的 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该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象素100由各个第二透明电极15与上述 第一透明电极14对应的区域、即通过在这些第一透明电极14和各个第二透明电极15之间 产生的上述横电场控制上述液晶层13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区域来定义。该液晶显示 元件IO在另一个基板即观察侧的基板11的内面具有至少与上述多个象素100的各自的整 个区域对应而设置的第三透明电极25。 下面,将上述第一透明电极14称为共用电极,将上述第二透明电极15称为信号电 极,将上述第三透明电极25称为对置电极,将设置有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的一 个基板12称为象素基板,将设置有上述对置电极25的另一个基板11称为对置基板。
在上述象素基板12的内面的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中,共用电极14至少与 上述象素100的整个区域对应而形成。信号电极15在覆盖上述共用电极14而设置的层间 绝缘膜24上,形成为具有比上述象素IOO小的面积的形状,其边缘部15C与上述共用电极 14相对置。 该液晶显示元件10是有源阵列液晶显示元件,在上述象素基板12的内面具有配 置在每个上述矩阵状排列的多个象素100中的有源元件16。该有源元件16具有信号输入电极20和输出电极21、控制上述输入电极20和输出电极21之间的导通的控制电极17,上 述控制电极17在各行与扫描线22连接,上述输入电极20在各列与信号线23连接,上述输 出电极21与上述信号电极15连接。 上述有源元件16是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为TFT),包括形成在上述象素基板12的 基板面上的栅电极(控制电极)17、覆盖上述栅电极17而形成在象素基板12的大致整个 面的栅极绝缘膜18、与该栅电极17相对置形成在该栅极绝缘膜18上的i型半导体膜19、 以及介由n型半导体膜(图中未示出)设置在上述i型半导体膜19的两侧部上的漏电极 (输入电极)20和源电极(输出电极)21。 而且,上述扫描线22在上述象素基板12的基板面上,在每个由排列在上述行方向 上的多个象素100构成的各象素行连接各行的TFT16的栅电极17而形成,上述信号线23 在上述栅极绝缘膜18上,在每个排列于上述列方向上的多个象素IOO构成的各个象素列设 置,与各列的TFT 16的漏电极20连接。 而且,在上述象素基板12的边缘部形成有伸出到上述对置基板11的外侧的端子 排列部(图中未示出),上述扫描线22和信号线23与设置在上述端子排列部的多个扫描线 端子和信号线端子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共用电极14由在上述各个象素行的整个长度设置于上述 栅极绝缘膜18上的透明导电膜14a形成,这些透明导电膜14a分别与设置在上述象素形成 电极基板12的端子排列部的多个共用电极端子连接。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将上述导电膜14a形成为包括与上述象素行的各个象素100 的整个区域分别对应的多个矩形电极部14b、和将这些电极部在其一端侧互相连接的引脚 部14c的形状,但是该导电膜14a也可以形成为在其全长与上述象素100的整个区域对应 的宽度。 而且,上述信号电极15在上述层间绝缘膜24上分别与各象素100对应而设置,由 构图为具有多个梳齿部15b的梳形形状的梳形导电膜15a构成,在连接该梳形导电膜15a 的各个梳齿部15b的基部的一端,与上述TFT16的源电极21连接。 而且,上述层间绝缘膜24在上述象素基板12的大致整个表面,覆盖上述共用电极 14和TFT 16及扫描线23设置,上述梳形导电膜15a在上述层间绝缘膜24上设置的连接孔 (图中未示出)中与上述TFT 16的源电极21连接。 上述梳形导电膜15a具有等间隔形成的4根梳齿部,通过在这4个梳齿部15b和 上述共用电极14之间产生的横电场将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控制为实质上一样的区域形成 一个象素100。 而且,上述梳形导电膜15a的各个梳齿部15b形成为沿相对于液晶显示元件10的 图象的上下方向、即上述图象的纵轴Y向左右任何一个方向以预定角度、例如5。 15°的 角度9倾斜的方向的细长形状,这些梳齿部15b的宽度dl与相邻梳齿部15b之间的d2之 比dl/d2设定为1/3 3/1,最好设定为1/1。 另一方面,上述对置基板11的内面的对置电极25由与上述多个象素100的整个 排列区域相对置的一片膜状的导电膜构成。 而且,所述液晶显示元件10是具有与上述多个象素100每个分别对应的红、绿、蓝 三色的彩色滤光片26R、26G、26B的彩色图象显示元件,上述彩色滤光片26R、26G、26B形成在上述对置基板11的基板面上,在其上形成有上述对置电极25。 而且,在上述对置基板11的内面和上述象素基板12的内面分别设置有覆盖上述 共用电极14、信号电极15及上述对置电极25的水平取向膜27、28,这些取向膜27 、28分别 沿着与上述图象的上下方向的纵轴Y实质上平行的方向,在彼此反方向上被摩擦(取向处 理)。 上述对置基板11和象素基板12介由围绕上述多个象素100的排列区域、即液晶 显示元件10的图象区域的框状的密封件(图中未示出)接合,上述对置电极25在利用上 述密封件的基板接合部,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交叉连接部与设置在上述象素形成电极基板12 的端子排列部的对置电极端子连接。 上述液晶层13被封入上述对置基板11和象素基板12之间的由上述密封元件围 绕的区域,该液晶分子在上述取向膜27、28的取向处理方向(上述纵轴Y的方向)对齐分 子长轴,与上述基板11、 12的面实质上平行地取向。 而且,该液晶显示元件10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取向膜27、28的取向处理方向上对齐 分子长轴、与基板11、12的面实质上平行地进行取向的状态的And(液晶的折射率各向异 性An与液晶层厚度d的积)的值设定为可见光波段的中间波长的1/2的值、大约275nm 附近。 而且,该液晶显示元件10具有夹着上述一对基板11、 12配置的一对偏振片29、30。
图4示出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对置基板11和象素形成电极基板12的取向膜 27、28的取向处理方向(摩擦方向)11a、12a、和上述一对偏振片29、30的透光轴29a、30a 的方向。 如图4所示,上述对置基板11和象素形成电极基板12的取向膜27、28沿着上述 图象的上下方向、即与图象的纵轴Y实质上平行的方向,在彼此反方向上被取向处理,上述 一对偏振片29、30中、观察侧的偏振片29设置成其透光轴29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lla、 12a实质上平行,相反侧的偏振片30设置成其透光轴30a与观察侧的偏振片29的透光轴 29a实质上垂直或者平行。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使上述观察侧偏振片29的透光轴29a与相反侧偏振片30的 透光轴30a相互垂直,使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进行标准黑模式显示。 上述取向膜27、28的取向处理方向(摩擦方向)相对于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 号电极15之间产生的横电场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交叉。 S卩,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产生的横电场是与上述梳形导电膜15a 的各个梳齿部15b的边缘15c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向的电场,如同该实施例所述,将 上述梳形导电膜15a的各个梳齿部15b形成为细长形状,沿着相对于图象的上下方面的纵 轴Y在左右任何一个方向上以预定角度、例如5。 15°的角度e倾斜的方向,将上述取 向膜27、28在实质上平行于上述纵轴Y的方向取向处理。因此,上述取向膜27和28的取 向处理方向相对于上述横电场的方向以上述5。 15°角度倾斜交叉。
而且,该液晶显示元件10具有用于遮蔽来自外部的静电的一张膜状的透明导电 膜31,该静电遮蔽用导电膜31设置在作为观察侧基板的上述对置基板11、和配置于其外面 的观察侧偏振片29之间。 另一方面,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由图5所示的驱动电路32驱动。该驱动电路32
9产生第一信号(以后称为共用信号),电位在每个象素行分配的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lh变 化,施加在上述共用电极14 ;第二信号(以下称为数据信号),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具有与 图象数据对应的电位差的电位,施加在上述信号电极15 ;第三信号(以下称为视场控制信 号),电位与上述第一信号的电位变化同步变化,而且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和数据信号分别
具有预定电位差的电位,施加在上述对置电极25。上述共用信号是对于每个由排列在行方 向的多个象素100构成的各象素行,依次选择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矩阵状排列的多个象 素100控制上述象素100的点亮的信号。 S卩,该驱动装置32包括第一信号发生电路,产生电位在上述各行的每一个水平 扫描期间lh变化的共用信号;第二信号发生电路,产生在上述各行的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 lh电位变化为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电位具有与图象数据对应的电位差的值的数据信号; 第三信号发生电路,产生电位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的电位变化反相或同相变化的视场控制 信号;选择电路,选择向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对置电极25施加上述视场控制信号。
图5是上述驱动单元32的方框电路图,该驱动单元32包括产生上述共用信号CI 的第一信号发生电路(以下称为共用信号发生电路)33 ;第二信号发生电路(以下称为数 据信号发生电路)34,产生电位变化为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1的电位具有与图象数据对应 的电位差的值的数据信号;扫描信号发生电路36,产生使上述TFT 16的漏电极20和源电 极21之间导通的扫描信号(使TFT 16导通的门信号);第三信号发生电路(以下称为视 场控制信号发生电路)37,产生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1的电位变化、电位反相或者同相变 化的视场控制信号C2 ;显示器RAM 35,存储与图象数据对应的信号数据;以及控制电路38, 供给图象数据和视场选择信号,根据这些信号,控制上述电路33、34、36、37的工作。
上述图象数据从图中未示出的外部电路供给上述控制电路38。此外,上述视场选 择信号根据利用例如设置于图1所示的便携电话机等电子设备的视场选择键7的视场选 择,供给上述控制电路38。 如图5至图11所示,上述共用信号发生电路33接收来自上述控制电路38的时钟 信号,产生电位在上述各行的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lh变化的共用信号Cl,将该共用信号Cl 供给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各个象素行的共用电极14。 另一方面,从外部电路供给到上述控制电路38的图象数据通过该控制电路38传 送到上述数据信号发生电路34,上述数据信号发生电路34根据上述图象数据读出预先存 储在显示器ROM 35中的信号数据,产生电位变化为相对于从上述共用信号发生电路33输 出的共用信号C1的电位具有与上述图象数据对应的电位差的值的数据信号Don/off,在上 述各行的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lh,把所述数据信号Don/off信号供给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 的各个象素列的信号线23。 上述扫描信号发生电路36接收来自上述控制电路38的时钟信号,产生使上述TFT 16的漏电极20和源电极21之间导通的扫描信号,在上述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lh将该扫描 信号Sc顺次供给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各行的扫描线22。 上述视场控制信号发生电路37产生视场控制信号C2,该视场控制信号由如下信 号构成,即,电位相对于从上述共用信号发生电路33输出的上述共用信号Cl的电位变化反 相变化(使共用信号Cl的电位变化的周期反转的信号),而且其电位的绝对值与上述共用 信号C1的电位不同。
并且,上述控制电路38根据供给的上述视场选择信号,在选择宽视场时,停止上 述视场控制信号发生电路37的工作,或者使视场控制信号C2的输出停止,在选择窄视场 时,产生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输出该视场控制信号C2,向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对置电 极25供给。 图7至图11示出分别根据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各个显示方式供给各个电极的 各个信号的电压波形,依次选择液晶显示元件10的全部象素行,用一帧lf表示用于显示一 幅图象的期间,将用象素行数分割上述一帧lf的一个象素行的选择期间以11个水平扫描 期间lh表示。 而且,上述共用信号Cl和视场控制信号C2可以由如图6所示的信号发生电路产 生。即,该信号发生电路的共用信号产生部在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将反转的时钟信号FRP 输入到放大器AMP,调整为任意振幅,用电容器耦合后,输出上述共用信号Cl。视场控制信 号产生部根据选择信号SE选择时钟信号FRP和它的反转信号,输入到放大器AMP,通过该放 大器AMP调整为任意振幅,由电容器耦合后,输出上述共用信号C2。 图7示出通过上述驱动单元32施加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扫描信号Sc、共用 信号C1、用于显示白色的数据信号(下面称为白数据信号)Don及显示黑色的数据信号(下 面称为黑数据信号)Doff、上述白数据信号Don通过TFT16施加的信号电极15的电位(白 色显示时的信号电极电位)Son及上述黑数据信号Doff通过上述TFT16施加的信号电极15 的电位(黑色显示时的信号电极电位)Soff、白色显示时的共用电极-信号电极之间的电压 Cl-Son及黑色显示时的共用电极_信号电极之间的电压Cl-Soff的电压波波形。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液晶显示元件10是标准黑模式的显示元件,上述黑数 据信号Doff是如下信号电位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1的电位的电位差极小、或上述电位差 实质上为0, S卩,电位在信号电极15和共用电极14之间产生液晶分子沿着取向膜27、28的 取向处理方向lla和12a取向的极弱的横电场、或实质上不产生上述横电场。此外,上述白 数据信号Don是如下信号电位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l的电位的电位差足够大,即,在上述 信号电极15和共用电极14之间产生足够强度的横电场。 首先,在向上述对置电极25不施加视场控制信号C2的情况下,在上述液晶显示元 件10向各个电极的上述各个信号的施加状态,将对信号电极15施加信号电极电位Soff的 情况模式地表示于图12A,将此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模式地示于图12B。而且,将在信 号电极15上施加信号电极电位Son的情况模式地表示于图13A,将此时液晶分子的取向变 化表示于图13B。 在上述对置电极25上未施加视场控制信号C2时,即宽视场角显示的情况下,上述 象素100的液晶分子13a仅通过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产生的上述横电场, 在与基板11、12的面实质上平行的面内控制取向方位(分子长轴方向)。在信号电极15 上施加对应于黑色显示的信号电极电位Soff时,即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 产生与如图7所示的共用电极_信号电极之间的电压Cl-Soff相应的极弱的横电场(或者 可以实质上不产生上述横电场)时,如图12A和12B所示,在一对基板11、12的取向膜27、 28的取向处理方向11a、12a对齐分子长轴的状态下,实质上液晶分子不动作。在上述信号 电极15上施加对应于白色显示的信号电极电位Son时,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 之间产生与共用电极_信号电极间电压Cl-Son相应的足够的强度的横电场时,如图13A和13B所示,液晶分子进行在上述横电场的方向对齐分子长轴而取向的动作。 这样,在上述对置电极25未施加视场控制信号C2时,液晶分子13a通过上述第一
电极14和第二电极15之间产生的横电场,在与上述基板11、12的面实质上平行的面内改
变取向方位,可以进行与And的视场依存性小的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10的视场特性对
应的宽视场显示。 然后,窄视场角显示在对置电极25上施加上述共用信号Cl和反相的视场控制信号C2 ,将在信号电极15上施加信号电极电位Sof f (黑色显示)时的各信号的电压波形模式地示于图9,将此时的对液晶显示元件的各个电极的信号施加状态模式地示于图14A,将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模式地示于图14B。而且,将在信号电极15上施加信号电极电位Son(白色显示)时各信号的电压波形模式地示于图9,将此时的对液晶显示元件的各电极的信号施加状态模式地示于图15A,将此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模式地示于图15B。
在上述对置电极25上施加视场控制信号C2时,即窄视场角显示的情况下,通过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产生的上述横电场、以及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上述对置电极25之间及上述信号电极15和上述对置电极25之间分别产生的上述纵电场,上述象素100的液晶分子13a动作。在信号电极15上施加与图8所示的黑色显示对应的信号电极电位Soff时,如图14A和14B所示,液晶分子通过纵电场取向为相对于上述基板11、 12的面倾斜立起的状态,由于横电场很弱,在一对基板11、12的取向膜27、28的取向处理方向11a、12a上对齐分子长轴的状态下,其分子长轴的方位实质上不变化。在上述信号电极15上施加与图9所示的白色显示对应的信号电极电位Son时,如图15A和15B所示,液晶分子通过上述强的横电场取向为,在该横电场的方向上对齐分子长轴、且相对于上述基板11、12的面倾斜立起的状态。 这样,在上述对置电极25上施加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上述对置电极25之间以及上述信号电极15和上述对置电极25之间分别产生上述纵电场时,上述液晶分子13a在相对于上述基板11、12的面倾斜立起的取向状态下,通过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产生的上述横电场,取向为在上述横电场的方向上对齐分子长轴,所以通过上述液晶分子13a的立起,液晶显示元件10的And的视场依存性增大。
因此,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正面方向(液晶显示元件10的法线附近的方向)看到的显示能够得到与不产生上述纵电场时的显示几乎不变化的对比度良好的显示。与此相比,从相对于上述正面方向斜向倾斜的方向上看,由于上述And的较大的视场依存性,产生与从正面方向看时不同的延迟,几乎不能辨认显示。因此,能够以充分的对比度辨认显示的视场成为正面方向的狭窄的范围,能够进行由液晶显示装置使用者之外的其他人不能看到显示的窄视场显示。 S卩,该液晶显示装置彼此绝缘地设置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一个基板12的内面用于产生横电场多个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在另一个基板11的内面至少与多个象素100各自的整个区域对应而设置对置电极25,上述多个象素由通过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产生的上述横电场控制液晶层13的液晶分子13a的取向状态的区域来定义。并且,通过上述驱动装置32,对上述对置电极25有选择施加视场控制信号C2,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的电位与施加在上述共用电极14的共用信号C1的电位变化同步变化,而且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1的电位、及上述信号电极15的信号电极电位Son、Soff分别具有预定电位差。这样,进行宽视场显示和窄视场显示。利用该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根据上述图象数据可以进行视场变动少而稳定的视场控制。 如上所述,该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上述驱动单元32,向互相绝缘地设置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象素基板12的内面的多个共用电极14供给电位在上述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lh变化的共用信号Cl,通过上述TFT向上述信号电极15有选择地供给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l具有与图象数据相对应的电位差的电位的数据信号Don、 Doff,从而向上述信号电极15提供Son、 Soff的电位。这样,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产生与上述图象数据对应的横电场,即与上述共用电极_信号对置电极间电压Cl-Son、Cl-Soff对应的横电场,通过该横电场在实质上与上述基板11、12的面平行的面内控制上述多个象素100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分子长轴的方向)后显示图象,能够进行与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10的视场特性对应的宽视场显示。 而且,该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上述驱动装置32,向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上述共用电极14供给上述共用信号Cl,通过上述TFT选择性地向上述信号电极15供给数据信号Don、Doff。这样,向上述信号电极15供给Son、 Soff的电位,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产生强度与上述图象数据对应、即强度与上述共用电极-信号对置电极间电压Cl-Son、Cl-Soff对应的横电场。与此同时,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对置基板12的内面与上述多个象素100的整个区域对应而设置的对置电极25上供给视场控制信号C2,该视场控制信号C2的电位与上述共用信号Cl的电位变化同步变化,而且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l以及数据信号分别具有预定的电位差。这样,能够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上述对置电极25之间以及上述信号电极15和上述对置电极25之间分别产生与上述共用信号Cl和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的电位差、以及上述信号电极电位Son、 Soff和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的电位差相应的纵电场。即,通过上述横电场控制上述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来显示图象,而且通过上述纵电场使上述液晶分子相对于上述基板11、 12的面倾斜立起取向,通过限制视场角,进行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者之外的其他人不能看到的窄视场显示。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示出通过视场控制信号C2采用电位与共用信号Cl反相变化的信号,能够减小从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元件的电源装置输出的电压的绝对值的大小的实施例。但是,上述电源装置能够产生高电压的情况下,视场控制信号C21可以采用电位与共用信号C1同相变化的信号。 该情况下,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上述对置电极25上供给与上述共用信号C1同相的视场控制信号C21。此时的黑色显示时(施加信号电极电位Soff时)的共用电极-信号电极间电压Cl-Soff、共用电极-对置电极间电压Cl-C2、信号电极-对置电极间电压Soff-C2示于图10,白色显示时(施加信号电极电位Son时)的共用电极-信号电极间电压Cl-Son、共用电极-对置电极间电压Cl-C2、信号电极-对置电极间电压Son-C2示于图11。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也与上述实施例相同,通过横电场控制上述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显示图象,而且通过纵电场使上述液晶分子相对于上述基板11、12的面倾斜立起取向,能够进行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者之外的其他人不能看到的窄视场显示。 这样,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上述驱动装置32具有如下结构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对置电极25上选择性地施加视场控制信号C2,该视场控制信号C2的电位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l的电位变化反相变化;或者,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对置电极25上选择性地
13施加视场控制信号C21,该视场控制信号C21的电位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I的电位变化同相变化,而且其电位的绝对值与上述共用信号C1的电位不同。因此,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对置电极25之间、以及上述信号电极15和上述对置电极25之间分别产生与上述共用信号Cl和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C21的电位差、以及上述信号电极电位Son、Soff和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的电位差相应的纵电场,能够进行上述窄视场的显示。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驱动装置32包括以下单元第一信号发生单元,产生电位在每个上述各行选择期间变化的共用信号Cl ;第二信号发生单元,产生数据信号Don、Doff,该数据信号用于向第二电极提供在每个上述各行选择期间电位变化为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1的电位具有与图象数据对应的电位差的值的电位;第三信号发生单元,产生,电位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l的电位变化反相或者同相变化的视场控制信号C2、 C21 ;选择电路,选择向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对置电极25施加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因此,能够向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共用电极14供给上述共用信号C1,向上述信号电极15提供信号电极电位Son、 Soff ,向上述对置电极25有选择地施加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
而且,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将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做成具有多个有源元件(TFT)16的有源阵列液晶显示元件,上述有源元件配置在上述每个象素中,具有信号输入电极(漏电极)20和输出电极(源电极)21、控制上述输入电极20和输出电极21之间的导通的控制电极,上述控制电极在各行与扫描线连接,上述输入电极20在各列与信号线23连接,上述输出电极21与上述共用电极15连接。并且,如图5所示,上述驱动单元32包括以下电路共用信号发生电路33,产生电位在每个上述各行选择期间变化的共用信号C1,将该共用信号Cl供给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共用电极14 ;数据信号发生电路34,产生数据信号Don、Doff ,将该数据信号Don、Doff供给上述信号线23,该数据信号向上述第二电极提供在每个上述各行选择期间电位变化为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l的电位具有与图象数据对应的电位差的值的电位;扫描信号发生电路36,产生在上述一个水平扫描期间lh中使选择行的上述有源元件16的输入电极20和输出电极21之间导通的扫描信号Sc,将该扫描信号Sc供给上述扫描线22 ;视场控制信号发生电路37,产生视场控制信号C2,该视场控制信号C2的电位相对于上述共用信号Cl的电位变化反相或同相变化;控制电路38,控制这些电路33、34、36、37的工作;以及根据来自外部的视场选择信号选择向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对置电极25供给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C21的单元。并且,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上述共用电极14上施加共用信号Cl,在信号线上供给黑数据信号Doff 、白数据信号Don,向上述信号电极15供给信号电极电位Soff、Son,向上述对置电极25有选择地施加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能够在充分宽的范围进行稳定的视场控制。 而且,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一个基板12的内面的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中,使上述共用电极14至少与上述象素100的整个区域对应而形成,使上述信号电极15在覆盖上述共用电极14的层间绝缘膜24上具有比上述象素A小的面积,而且在边缘部15c形成为与上述共用电极14相对置的形状。因此,上述共用电极14与上述信号电极15的边缘部15c对应的部分和上述共用电极14之间产生上述横电场,通过该横电场使液晶分子13a的取向方位变化,显示良好的图象,而且通过在上述对置电极25上施加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在上述象素100的大致整个区域产生上述纵电场,使上述液晶分子13a在上述象素100的大致整个区域倾斜立起取向,能够进行更稳定的视场控制。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上述信号电极15由构图为具有多个梳齿部的梳形形 状的梳形导电膜15a形成,在上述象素100的多处,即上述梳形导电膜15a的各梳齿部两侧 的边缘部15c分别产生上述横电场,在上述象素100的大致整个区域使液晶分子13a的取 向方位变化,能够显示更好的图象。 即,上述共用电极14至少与上述象素100的整个区域对应而形成,上述信号电极 15在覆盖上述共用电极14的层间绝缘膜24上,形成为面积比上述象素100小的形状,在 其边缘部15c与上述共用电极14相对置。因此,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 通过与上述共用信号Cl、和对应于上述白色显示的信号电极电位Son的电位差对应的电压 Cl-Son,在与上述信号电极15的边缘部15c对应的部分(信号电极15的边缘部和与共用 电极14的上述信号电极15的边缘对应的部分之间)产生与上述象素基板12的面实质上 平行的方向的横电场。通过该横电场液晶分子13a在上述横电场的方向上对齐分子长轴后 取向,受这些液晶分子13a的动作的影响,位于上述信号电极15的梳齿部15b的中央部的 液晶分子13a和上述梳齿部15b之间的中央的上述共用电极14上的液晶分子13a也同样 取向。 而且,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一对基板11、 12的内面分别形 成限定无电场时的液晶分子13a的取向方向的水平取向膜27,28,而且夹着上述一对基板 11、12配置一对偏振片29、30,如图4所示,将上述一对基板11、12的内面的上述取向膜27、 28,分别沿着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图象的上下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向,在彼此反方向 上进行了取向处理。并且,上述一对偏振片29、30中,观察侧的偏振片29设置成其透光轴 29a与上述取向膜27、28的取向处理方向11a、12a实质上平行,上述观察侧相反侧的偏振 片30设置成其透光轴30a与上述观察侧的偏振片29的透光轴29a实质上垂直。因此,能 够控制上述图象的左右方向的视场,因此,能够进行相对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法线分 别在左右方向倾斜大致相同角度的视场范围的宽视场显示、和将该视场范围从左右方向縮 小大致相同角度的窄视场显示。 而且,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可以是与上述观察侧相反侧的偏振片30设置成使其 透光轴30a与上述观察侧的偏振片29的透光轴29a实质上平行的标准白模式的显示元件, 这种情况下,将上述取向膜27、28分别沿着与上述图象的上下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向在彼 此反方向上进行取向处理,使上述观察侧的偏振片29的透光轴29a与上述取向膜27、28的 取向处理11a、12a实质上平行,从而能够控制上述图象的左右方向的视场。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由上述梳形导电膜15a构成 的信号电极15的各个梳齿部15b,形成为沿相对于上述图象的上下方向向左右任何一个方 向以预定的角度、例如5。 15°的角度e倾斜的方向的细长形状,将上述取向膜27、28 在与上述图象的上下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向进行取向处理,使上述液晶分子13a工作,以 便从无电场时的取向状态变化为通过上述横电场的产生围绕一个方向改变方位,能够显示 亮度均匀的图象,上述无电场时的取向状态是在相对于上述取向膜27、28的取向处理方向 11a、12a、即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信号电极15之间产生的横电场的方向以预定的角度e 倾斜交叉的方向上对齐分子长轴进行取向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基板的局部平面图。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对应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符号,并对相同部分省略说 明。 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元件10的象素形成电极基板12的内面的信 号电极15由构图为具有多个狭缝115c的形状的狭缝形成导电膜115a形成,其他结构与第 一实施例相同,所述狭缝沿相对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图象的上下方向、即上述图象的 纵轴Y,在左右任何一个方向上以预定的角度、例如5。 15°的角度e倾斜的方向。
该液晶显示装置将液晶显示元件10的象素形成电极基板12的内面的第二电极 115由上述狭缝形成导电膜115a形成,因此,可以将从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32通过有源元 件(TFT) 16向上述信号电极115供给数据信号Don、 Doff能够几乎不产生电压下降而供给 所有上述信号电极115,能够使上述信号电极115的各部分的电压实质上均匀。因此,上述 象素100的多个部位,即与上述多个狭缝115c的两侧边缘部分别对应的部分产生强度均 匀的横电场,在上述象素100的大致整个区域对液晶分子13a的取向方位实质上均匀地进 行控制,能够显示更好的图象。而且,通过对上述对置电极25施加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 C21,从而能够使至少与上述象素100的整个区域对应的、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上述对置电 极25之间产生的上述纵电场的强度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对置电极25之间的大致整个区 域均匀。并且,使在上述共用电极14和由上述狭缝形成导电膜115a形成的上述信号电极 115之间产生的上述纵电场的强度在上述信号电极115和对置电极25之间的大致整个区域 均匀,能够进行更稳定的视场控制。 [owe](第三实施方式) 图17和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基板的局部平面图 和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局部断面图。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对应的部分在 图中标注相同符号,并对相同部分省略说明。 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将液晶显示元件10的象素形成电极基板12的内面的共 用电极214和信号电极215在沿上述基板12的面的方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在该实施例中, 上述共用电极214由构图为具有多个梳齿部214b的梳形形状的第一梳形导电膜214a形 成,该梳齿部214b沿相对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图象的上下方向、即上述图象的纵轴Y, 在左右任何一个方向上以5。 15°的角度e倾斜的方向,将上述信号电极15由构图为 具有与上述第一梳形导电膜214a的多个梳齿部214b分别隔开间隔邻接的多个梳齿部215b 的梳形形状的第二梳形导电膜215a形成,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而且,形成上述共用电极214的上述第一梳形导电膜214a形成为在每个象素行将 与该行的多个象素100对应的梳形导电膜214b彼此结为一体的形状,这些各行的梳形导电 膜214a在其端部一起连接。 而且,形成上述信号电极215的上述第二梳形导电膜215a分别与各象素100对应 而设置,分别与形成在上述象素形成电极基板12的内面的多个有源元件(TFT)16连接。
而且,上述第一梳形导电膜214a和第二梳形导电膜215a的各个梳齿部214b和 215b形成为沿相对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图象的上下方向、即上述图象的纵轴Y,在左 右任何一个方向上,以5。 15°的角度9倾斜的方向的细长形状。这些梳齿部214b、215b 的宽度d3和d4、与上述第一梳形导电膜214a的梳齿部214b和第二梳形导电膜215a的梳 齿部215b之间的间隔d5之比d5/d3以及d5/d4设定为1/3 3/1,最好设定为1/1。
而且,形成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一对基板11、 12的内面的取向膜27, 28,分别 沿着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图象的上下方向(图象的纵轴Y)实质上平行的方向、在彼 此反方向上被取向处理,一对偏振片29、30中,观察侧的偏振片29配置成使其透光轴与上 述取向处理实质上平行,相反侧的偏振片30配置成使其透光轴与上述观察侧的偏振片29 的透光轴实质上垂直或平行。 该液晶显示装置将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象素形成电极基板12的内面的共用电 极214和信号电极215在沿着上述基板12的面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因此在这些电极 214和215相互对置的边缘部之间产生上述横电场。通过该横电场使液晶分子13a的取向 方位变化显示图象,并且对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对置基板11的内面至少与上述象素100 的整个区域对应而设置的对置电极25有选择地施加上述视场控制信号C2、 C21,能够进行 稳定的视场控制。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上述共用电极214由构图为具有多个梳齿部214b的梳形形 状的第一梳形导电膜214a形成,上述信号电极215由构图为具有与上述第一梳形导电膜 214a的多个梳齿部214b分别隔开间隔而邻接的多个梳齿部215b的梳形形状的第二梳形导 电膜215a形成,因此,在上述象素100的多个部位产生上述横电场使液晶分子13a的取向 方位变化,能够显示很好的图象。
权利要求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晶层相对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控制单元,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及第二控制单元,根据不同于上述图像数据的视场角控制信号,对上述液晶层的上述液晶分子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进行切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基板的上述液晶层侧的表面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述第一电极和第 二电极产生平行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电场;上述第一控制单元在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 电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液晶层侧的表面形成第三电极,在上述第三电极和上述第一电 极之间产生电场,在上述第三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场; 上述第二控制单元对上述第三电极施加上述视场角控制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电极隔着绝缘层配置在与上述第一电极重叠的位置上,而且上述第二电极形 成为梳齿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象素形成有薄膜晶体管,而且,上述第二电极连接到上述薄膜晶体管; 上述第一电极被设定为在上述各像素间相等的电位。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跨上述各象素的整个面形成,而且,上述第三电极被设定为在上述各像 素间相等的电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层由具有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向列液晶构成。
8. —种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晶层相对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单元,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 上述控制单元,在宽视场角显示被选择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第一倾斜角 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 的方向;在窄视场角显示被选择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大于第一倾 斜角度的第二倾斜角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 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方向。
9. 一种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晶层相对配置的液晶显示元件,其 特征在于,具有光源,向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照射光;第一控制单元,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及第二控制单元,根据不同于上述图像数据的视场角控制信号,对上述液晶层的上述液 晶分子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进行切换。
10. —种便携电话机,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晶层相对配置的液晶显示元件, 其特征在于,具有视场选择键;及控制单元,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 图像数据的方向; 上述控制单元,在由上述视场选择键选择了宽视场角显示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 控制为第一倾斜角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 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方向;在由上述视场选择键选择了窄视场角显示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 控制为大于上述第一倾斜角度的第二倾斜角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 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方向。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话机本体,配置有键盘部;及 盖体,搭载有上述液晶显示元件; 上述视场选择键配置于上述盖体。
12. —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 晶层相对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宽视场角显示被选择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第一倾斜角 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 数据的方向;在窄视场角显示被选择时,以将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为大于上述第 一倾斜角度的第二倾斜角度的状态,将上述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 制为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便携电话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隔着液晶层相对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控制单元,将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在上述基板的平面上的取向方向,控制为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方向;及第二控制单元,根据不同于上述图像数据的视场角控制信号,对上述液晶层的上述液晶分子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平面的倾斜角度进行切换。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739979SQ20091012692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1日
发明者小林君平, 指田英树, 荒井则博, 西野利晴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