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56969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尤其地,本发明涉及使用薄膜晶体管(TFT) 作为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其中以矩阵的形式配置液晶单元的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是最典型的显示装置
之一。液晶显示装置被提供有扫描线和数据线。用于选择液晶单元的行的扫描信号被提供
给扫描线。数据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液晶单元被配置在扫描线和数据线的各交点处。液
晶单元具有TFT和像素电极。液晶被提供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栅极驱动器IC、数据驱动器IC、信号控制部(T/C)、滤色器、背
光、电源等等。栅极驱动器IC将扫描信号提供给扫描线。数据驱动器IC将数据信号提供
给数据线。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抑制液晶材料的劣化,在每个预定的时段反转被提供给 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包括帧反转驱动、列反转驱动、线反转驱 动、点反转驱动等等。其中驱动相邻的液晶单元使得各自的电压极性彼此相反的点反转驱 动是已知的,以实现高图像质量。 正常排列的液晶面板中的点反转驱动的特点如下。
1.公共电极的电压固定。 2.通过步进扫描(progressive scanning)(非交错扫描)驱动扫描线。 3.在两个相邻的数据线之间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是不同的。 4.在每个水平时段对被提供给各条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 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H10-073843(在下文中被称为专利文献1)公布了点反转驱
动。根据专利文献1,即使两条相邻的数据线之间的电压极性是相同的并且不满足上述所有
的四个特点,通过TFT与扫描线和数据线之间的连接关系也能够实现点反转驱动。为此,其
中液晶单元的电压极性明显不同于右、左、上和下的相邻的液晶单元的电压极性的图案在
下文中被称为点反转图案。 这样,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2006-178461(在下文中被称为专利文 献2)描述了"双扫描线方法"。双扫描线方法是一种用于减少数据驱动器IC的成本的技 术,其中通过减半数据线的数目来减少数据驱动器IC的数目。扫描线的数目加倍,同时由 两个相邻的液晶单元共享一条数据线。尽管扫描线的数目加倍,但是当扫描线驱动电路被 形成在其上形成有液晶单元的基板上时,没有增加成本。 根据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双扫描线方法,在每一个扫描时段,对数据信号的电 压极性进行反转,并从而实现点反转图案。根据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双扫描线方法,在每 一个帧中,对被提供给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并且执行列反转驱动。在列 反转驱动的情况下,由垂直条纹图案引起闪烁。因此,数据线被形成为曲折前行(snake),使 得明显的反转驱动变成列反转驱动和点反转驱动的组合以提高图像质量。
根据在专利文献1和2中描述的技术,同时驱动被配置在两条相邻的数据线之间的两个相邻的液晶单元。这能够抑制如下现象,即,与数据线连接并且首先被驱动的液晶单元受提供给与相同的数据线连接并且稍后被驱动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影响,并且从而改变像素电极的电压。 此外,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H07-295515(在下文中被称为专利文献3)描述了"三扫描线方法"。根据三扫描线方法,滤色器被排列成RGB水平条纹,扫描线的数目被增至三倍,数据线的数目被减少到三分之一,并且数据驱动器IC的数目被减少。
然而,在三扫描线方法的情况下,当扫描线的数目被增加时,对像素电极的写入变得不充分,这使图像质量劣化。存在导致图像质量劣化的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一个扫描时段被减少到三分之一。第二个是三倍的TFT元件被连接至一条数据线并因此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增加。这样,不仅縮短了一个扫描时段,而且增加了寄生电容,这引起数据信号的波形圆整(rounding)、对像素电极的不充分写入以及图像质量的劣化。 在三扫描线方法的情况下,与双扫描线方法相比较,减少数据驱动器IC的数目的
影响更大。然而,不仅引起上述的写入的不充分,而且较高的驱动频率也引起数据驱动器IC
的EMI和热量产生的增加,这些都是副作用。因此,存在对高清晰度显示的限制。 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2008-116964(在下文中被称为专利文献4)公布一种技术,
其中扫描线的数目是3/2倍大,数据线的数目被减少到三分之二,并且数据驱动器IC的数
目被减少。 在双扫描线方法的情况下,与三扫描线方法相比较,抑制了对像素电极的不充分写入的问题。因此,与三扫描线方法相比较,双扫描线方法更有可能实现高清晰度。
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下述要点。 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双扫描线方法的情况下,由诸如青色、洋红、黄色的半色调光栅图案引起垂直不均衡。主要原因是,当没有选择扫描线时,由于生成的TFT的截止漏电流,像素电极的电压发生变化。在滤色器排列是三色(RGB)的垂直条纹排列的情况下,对于共享一条数据线的两个液晶单元的组合可能有三个图案液晶单元R(红)和液晶单元G(绿);液晶单元G和液晶单元B(蓝);以及液晶单元B和液晶单元R。在这里,让我们关注液晶单元G作为示例。存在液晶单元G与液晶单元R共享一条数据线的列和液晶单元G与液晶单元B共享一条数据线的列。因此,如在诸如青色和黄色的半色调光栅图案的情况中一样,当用于液晶单元R的数据信号不同于用于液晶单元B的数据信号时,会引起垂直不均衡。对于液晶单元R和液晶单元B的情况同样适用。如上所述,根据在专利文献l中描述的双扫描线方法,由共享液晶单元的颜色上的不同引起串扰,这是一个问题。
在根据专利文献2的列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方向中产生亮度倾斜(shading),并且引起窗口图案的垂直串扰。至于首先驱动的行中的液晶单元,几乎在所有的时段内,提供与像素电极的电压具有相同的电压极性的数据信号。至于最后驱动的行中的液晶单元,几乎在所有的时段内,提供与像素电极的电压具有相反的电压极性的数据信号。因此,TFT的截止漏电流根据位置而很大地不同,并且没有改进亮度倾斜和串扰。即使能够抑制由于垂直条纹图案导致的闪烁,也不能够仅仅通过使数据线曲折前行来抑制亮度倾斜和串扰,这是一个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4,在一个扫描时段的期间选择两行中的像素。从像素矩阵中同时选择R(红)和G(绿)行,G行和B(蓝)行,以及B行和R行。在三种颜色(R、 G、 B)当中的一种颜色处于非显示电平并且其它的两种颜色是处于中间灰阶电平的垂直条纹图案的情况下,公共电压中的变化是不同的。这引起闪烁和串扰,这是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面板和数据线驱动电路。液晶面板具有液晶单元,该液晶单元以矩阵的形式被配置在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之间的各交点处。数据线驱动电路被构造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多条数据线。数据信号包括六种数据信号与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二数据信号;与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三数据信号;与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四数据信号;与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五数据信号;以及与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六数据信号。数据线驱动电路对六种数据信号进行切换,并且在预定时段期间,相对于多条数据线中的每一条以相同次数提供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预定时段期间,相对于一条数据线以相同次数提供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六种数据信号包括与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二数据信号;与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三数据信号;与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四数据信号;与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五数据信号;以及与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六数据信号。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其长度等于第一预定时段的长度的第二预定时段期间,相对于一条数据线以相同次数提供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 根据本发明,尤其在基于双扫描线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基本上防止了亮度倾斜和串扰,并且能够实现优秀的图像质量。


结合附图,从某些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的框图; 图2示出了第1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3是示出数据线驱动电路的构造的电路图; 图4是用于解释数据线驱动电路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5示出了第2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6示出了第3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7示出了第4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8示出了第5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9示出了第6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10示出了第7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11示出了第9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12示出了第10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13示出了第11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14是关于数据信号的极性的说明图; 图15A是示出数据线驱动电路中的极性切换部的电路图; 图15B是示出数据线驱动电路中的极性切换部的电路图; 图15C是示出数据线驱动电路中的极性切换部的电路图; 图15D是示出数据线驱动电路中的极性切换部的电路图; 图16示出了第12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17A是示出数据线驱动电路中的极性切换部的电路图; 图17B是示出数据线驱动电路中的极性切换部的电路图; 图18示出了第13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19示出了第14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20示出了第15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21是示出第15配置示例中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22示出了第16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图23示出了第17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以及 图24示出了第18配置示例中的排列构造。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在此将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能够使用本发明的教导来完成许多可选的实施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为解释性目的而示出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构造。在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液晶面板2,其中以矩阵的形式配置均包括TFT元件的液晶单元。液晶面板2被进一步提
供有用于选择液晶单元的行的多条扫描线(G1、G2.....G2n-l、G2n),和要被提供数据信号
的多条数据线(D1、D2.....Dm/2、Dm/2+l)。液晶单元被配置在扫描线和数据线的各交点
处。每个液晶单元均具有像素电极,并且液晶被提供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TFT的栅极电极被连接至扫描线中的一条上。TFT的源极电极被连接至数据线中的一条上。TFT的漏极电极被连接至像素电极。有时,扫描线被称为栅极线,并且数据线被称为源极线。
扫描线被连接至提供扫描信号的扫描线驱动电路5a和5b。因为既不要求电压精度也不要求高速度操作,所以扫描线驱动电路5a和5b可以被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优选的是,为了防止由于扫描信号的波形圆整而导致在水平方向中的亮度倾斜发生,分别被形成在左侧和右侧上的扫描线驱动电路5a和5b同时驱动一条扫描线。 数据线被连接至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驱动电路3a或者3b。图1中所示的是两个数据线驱动电路3a和3b被使用的示例。注意,诸如电源和背光的组件没有被示出。
通过信号控制电路10生成的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扫描线驱动电路5a和5b。水平同步信号Hsync、垂直同步信号Vsync、图像数据DAT、时钟信号CLK等等(未示出)被提供给信号控制部10。信号控制电路10根据各个液晶单元的极性和颜色来执行图像数据的重新排序(reordering),并且然后将图像数据提供给数据线驱动电路3a和3b。同样,信号控制电路10生成诸如RES信号和POL信号的控制信号,并且将它们提供给数据线驱动电路3a和3b。 图1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是RGB垂直条纹排列的WXGA(宽屏扩展图形阵列1280X768像素)。第一方向是垂直方向,并且第二方向是水平方向。第一方向中的有效的液晶单元的垂直数目是768。第二方向中的有效的液晶单元的水平数目是3840(=1280X3)。此外,液晶显示装置l基于双扫描线方法(RGB垂直条纹排列)。为各行提供了两条扫描线。扫描线的总数目是1536,其是除了虚拟(dummy)液晶单元之外的有效液晶单元的垂直数目的两倍。在一行中,两个相邻的液晶单元共享一条数据线。数据线的总数目是1920,其是除了虚拟液晶单元之外的有效液晶单元的水平数目的一半。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液晶单元配置包括虚拟列,所以列的数目是1920+a (a :自然数)。在支持点反转驱动的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的每个中,正极性D/A转换部和负极性D/A转换部在数目上是相同的,并因此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的每个的输出的数目优选为偶数。例如,可以在一个液晶面板中使用均具有962个输出的两个数据线驱动电路3a和3b。 作为三种颜色(R、G、B)和两种电压极性(正极性、负极性)的组合的结果,存在六种数据信号。为了分辨这六种数据信号,每种数据信号被如下的称谓。当与R(红色,红)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数据信号被提供给液晶单元时,数据信号被称为[R,正]信号(或者第一数据信号)。当与R(红色,红)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数据信号被提供给液晶单元时,数据信号被称为[R,负]信号(或者第二数据信号)。当与G(绿色,绿)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数据信号被提供给液晶单元时,数据信号被称为[G,正]信号(或者第三数据信号)。当与G(绿色,绿)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数据信号被提供给液晶单元时,数据信号被称为[G,负]信号(或者第四数据信号)。当与B(蓝色,蓝)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数据信号被提供给液晶单元时,数据信号被称为[B,正]信号(或者第五数据信号)。当与B(蓝色,蓝)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数据信号被提供给液晶单元时,数据信号被称为[B,负]信号(或者第六数据信号)。 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2中,单元排列是RGB垂直条纹排列,第一方向是垂直方向,为每行提供了两条扫描线,并且两个相邻的液晶单元共享一条数据线。相对于每条数据线,在扫描一个块时的预定时段期间,以相同数目的次数提供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个。因此,能够抑制显示不均衡。在下面将会描述液晶单元、数据线以及扫描线的具体的配置示例。
〈第1配置示例> 在下面将会参考图2描述根据第一配置示例的扫描线、数据线和液晶单元的配置。滤色器排列是三种颜色(R、G、B)的垂直条纹排列。为了方便,按照从左侧开始的顺序将附图标记给予液晶单元的每个列。第1列是列Gdl,第2列是列Bdl,第3列是列Rl,第4列是列Gl,第5列是列Bl,...第12列是列R4,第13列是列G4,第14列是列B4,第15列是列Rd2并且第16列是列Gd2。有效的水平液晶单元包括从列Rl到列B4的12列。
通过红色的滤色器来覆盖在列Rl、列R2、列R3以及列R4中的每个液晶单元。通过绿色的滤色器来覆盖在列Gl、列G2、列G3以及列G4中的每个液晶单元。通过蓝色的滤色器来覆盖在列Bl、列B2、列B3以及列B4中的每个液晶单元。左侧和右侧的对应的两列(Gdl、Bdl、Rd2和Gd2)是被遮光的虚拟列。通过红色的滤色器来覆盖的液晶单元在下文中 被称为液晶单元R。通过绿色的滤色器来覆盖的液晶单元在下文中被称为液晶单元G。通 过蓝色的滤色器来覆盖的液晶单元在下文中被称为液晶单元B。 —个像素包括3列(RGB)的三个液晶单元X 1行。根据第一配置中的液晶显示装 置1所示, 一个块包括12列(从列Rl到列B4)和6行(从第1行到第6行)的液晶单元 的组,即,以矩阵的形式配置的4X6个像素。在WXGA的情况下总的存在320X 128个块。
如图2中所示,虚拟列Gdl、Bdl、Rd2以及Gd2被提供在液晶面板2的有效显示区 域的左侧和右侧上。为了分辨块,由图2中的虚线包围的包括列Rl至B4和第1至第6行 的块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块。位于第一块的下面并且包括第7至第12行(未示出)的块 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块。为了说明,图2仅示出作为有效显示区域的第一块,在其两侧放置 虚拟列液晶单元。然而,事实上,有效显示区域由多个块组成,并且在相邻的块之间不存在 虚拟列。 —个块包括许多液晶单元。为了分辨液晶单元,在列Rl和第1行中的液晶单元被 称为液晶单元(Rl, 1),在列Gl和第1行中的液晶单元被称为液晶单元(Gl, 1),在列B 1和 第l行中的液晶单元被称为液晶单元(Bl,l)。对于其它的液晶单元也同样适用。例如,在 列R3和第2行中的液晶单元被称为液晶单元(R3, 2)。 —行中的液晶单元与一对扫描线相连接。为了分辨扫描线,被连接至第1行中的 液晶单元的扫描线被称为扫描线G1和G2。其它的行也同样适用。被连接至第l至第n行 中的液晶单元的各对扫描线是扫描线G1、G2、扫描线G3、G4、...扫描线G2n-l、G2n (n :自然数)。 第1行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Gl、 G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Gdl, 1)、 液晶单元(Gl,l)、液晶单元(B 1,1)、液晶单元(B2,l)、液晶单元(R3,l)、液晶单元(R4,1) 以及液晶单元(G4,1)被连接至扫描线G1。液晶单元(Bdl,l)、液晶单元(Rl,l)、液晶单元 (R2, 1)、液晶单元(G2, 1)、液晶单元(G3, 1)、液晶单元(B3, 1)以及液晶单元(B4, 1)被连接 至扫描线G2。 第1行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2、 D3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Rl、1)和 液晶单元(Gl、1)被连接至数据线D2。液晶单元(Bl、1)和液晶单元(R2、1)被连接至数据 线D3。在一行中,每三列重复地配置RGB液晶单元。在这里,解释了两条数据线D2、 D3和 液晶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且省略了其它的数据线和液晶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解释。
在本实施例中,诸如液晶单元(Gl, 1)和液晶单元(Bl, 1)的被配置在两条相邻的 数据线之间的两个相邻的液晶单元被连接至相同的扫描线。这能够抑制如下的现象,即,首 先驱动的液晶单元的电压被稍后驱动的液晶单元影响,并因此像素电极的电压被改变。换 言之,通过同时驱动分别被连接至不同的数据线的两个相邻的液晶单元,抑制了由于像素 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而导致的串扰。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也描述了此技术。然而, 还存在串扰的其它原因,并因此图像质量不是很好。 根据本实施例,为了减少由于截止TFT时的漏电流导致的串扰和由于像素电极和 数据线之间的耦合电容导致的串扰所引起的垂直不均衡,进一步采用下面的技术。首先,每 条数据线被形成为弯曲前行(曲折前行)。每条数据线的弯曲如下。如图2中所示,在第1 行和第2行之间,将每条数据线向右移位一个液晶单元,并且在第2行和第3行之间,将其进一步向右移位一个液晶单元。在第3行和第4行之间,每条数据线没有进行移位。在第4 行和第5行之间,将每条数据线向左移位一个液晶单元,并且在第5行和第6行之间,将其 进一步向左移位一个液晶单元。在第6行和第7行(第二个块中的第l行)之间,每条数 据线没有进行移位。由此构造的每条数据线与不同列中的相同颜色的液晶单元相连接。
在第2行中和其下面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在这里,将会解 释四个列R1、G1、B1以及R2,并且因为每三列显示相同的图案,所以将会省略其它列的解 释。通过将第1行中的配置向右移位一个液晶单元来获得第2行中的液晶单元的配置。液 晶单元(Bl,2)和液晶单元(R2,2)被连接至扫描线G3,并且液晶单元(Rl,2)和液晶单元 (Gl,2)被连接至扫描线G4。通过将第2行中的配置向右移位一个液晶单元来获得第3行 中的液晶单元的配置。液晶单元(Rl,3)和液晶单元(R2,3)被连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 单元(Gl,3)和液晶单元(Bl,3)被连接至扫描线G6。 通过将第1至第3行中的配置相对于第3行和第4行之间的中心线作为反转轴进 行镜像反转,而获得第4至第6行中的液晶单元的配置。液晶单元(Gl,4)和液晶单元(Bl, 4)被连接至扫描线G7,并且液晶单元(Rl,4)和液晶单元(R2,4)被连接至扫描线G8。通 过将第4行中的配置向左移位一个液晶单元来获得第5行中的液晶单元的配置。液晶单元 (Rl,5)和液晶单元(Gl,5)被连接至扫描线G9,并且液晶单元(Bl,5)和液晶单元(R2,5) 被连接至扫描线GIO。通过将第5行中的配置向左移位一个液晶单元来获得第6行中的液 晶单元的配置。液晶单元(Rl,6)和液晶单元(R2,6)被连接至扫描线G11,并且液晶单元 (Gl,6)和液晶单元(Bl,6)被连接至扫描线G12。应注意的是,滤色器排列还保持RGB垂直 条纹。 数据线D2、 D3和液晶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Gl, 1) 、 (Rl, 1) 、 (Bl, 2)、 (Gl,2)、 (R2,3)、 (Bl,3)、 (Bl,4)、 (R2,4)、 (Gl,5)、 (Bl,5)、 (Rl,6)以及(Gl,6)被连接 至数据线D2。图2中的阴影部分显示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液晶单元(Bl,l)、 (R2,1)、 (R2,2)、 (G2,2)、 (G2,3)、 (B2,3)、 (B2,4)、 (G2,4)、 (G2,5)、 (R2,5)、 (R2,6)以及 (Bl,6)被连接至数据线D3。尽管在被提供给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和颜色中存 在差异,但是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4和D6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连接关系与上述的液晶单元和 数据线D2之间的连接关系相类似。尽管在被提供给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和颜 色中存在差异,但是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1、D5以及D7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连接关系与上述的 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3之间的连接关系相类似。 在下面将会描述虚拟列中的液晶单元。在第一块中,如果数据线Dl、 D7没有被连 接至虚拟列中的液晶单元,它的寄生电容变得不同于数据线D2至D6中的每一个的寄生电 容。数据线的阻抗的不同导致数据信号的波形的不同,这引起显示不均衡。为了抑制显示不 均衡,每条数据线需要具有相同的阻抗。为此,液晶单元(Gdl,l)、 (Bdl,l)、 (Bdl,2)、 (Rl, 2)、 (Rl,3)、 (Gl,3)、 (Rl,4)、 (Gl,4)、 (Bdl,5)、 (Rl,5)、 (Gdl,6)以及(Bdl,6)被连接至数 据线D1。同样,与数据线D 1的情况一样,虚拟列中的液晶单元被连接至数据线D7。事实 上,液晶面板2由多个块组成。因此,如果第一个块是液晶面板2中最左边的块,则数据线 D7实际上被连接至相邻块(未示出)的有效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单元。 图1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支持点反转驱动。在下面 将会参考图3解释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的构造。图3中所示的是与四条数据线Dl至D4
10相关的部分电路构造。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具有输出正极性数据信号的 正极性驱动部50、输出负极性数据信号的负极性驱动部60、极性切换部70以及输出端子81 至84。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还具有用于图像数据、时钟信号、电源等等的输入端子、时序 控制器、移位寄存器、数据缓冲器、数据锁存器、电平移位器、保护器等等(未示出)。
在振幅调制液晶驱动的情况下,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的驱动部50和60要求具 有高精度,并且因此驱动部50和60被集成在诸如硅基板的半导体基板上。数据线驱动电 路3a、3b的封装可以是C0G(玻璃上芯片)、C0F(覆晶薄膜)、TCP(带载封装)等等。数据 线驱动电路3a、3b的输出端子81至84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分别被连接至数据线Dl至D4。
正极性驱动部50根据图像数据输出正极性数据信号。正极性驱动部50具有正极 性D/A转换器51、开关52、53以及正极性灰阶电压生成部55。开关52被提供在正极性D/ A转换器51和节点pl之间,并且开关53被连接至节点pl与公共线cl之间。
负极性驱动部60根据图像数据输出负极性数据信号。负极性驱动部60具有负极 性D/A转换器61、开关62、63以及负极性灰阶电压生成部65。开关62被提供在负极性D/ A转换器61和节点nl之间,并且开关63被连接至节点nl与公共线cl之间。
为了减少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中的热产生,利用LCD驱动电压的一半来对正极 性驱动部50和负极性驱动部60进行操作。正极性驱动部50使用GND(OV)和Vm(6V)的 电压进行操作。负极性驱动部60使用VNL(-6V)和GND(OV)的电压进行操作。正极性驱动 部50和负极性驱动部60由中间电压元件形成。例如,中间电压元件的击穿电压是7V。基 准电压不限于GND(OV)。例如,基准电压可以是8V。在这样的情况下,正极性驱动部50可 以使用8V和16V进行操作,并且负极性驱动部60可以使用OV和8V进行操作。例如,中间 电压元件的击穿电压是9V。 正极性D/A转换器51和负极性D/A转换器61均具有解码器、灰阶电压选择器和 缓冲放大器。灰阶电压选择器选择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灰阶电压信号。缓冲放大器输出被 阻抗转换的数据信号。正极性D/A转换器51的数目和负极性D/A转换器61的数目分别是 "数据线的数目/2"。注意,数据线驱动电路3a和3b中的每一个只需要具有一个正极性灰 阶电压生成部55和一个负极性灰阶电压生成部65。通过使用深阱或者SOI (绝缘体上硅) 将正极性驱动部50和负极性驱动部60相互电气地隔离。 正极性灰阶电压生成部55通过使用电阻器串电压划分基准电压,来生成正极性 灰阶电压。类似地,负极性灰阶电压生成部65通过使用电阻器串电压划分基准电压,来生 成负极性灰阶电压。 极性切换部70包括多个开关71至74。开关71被提供在节点pl和输出端子81 之间。开关72被提供在节点pl和输出端子82之间。开关73被提供在节点nl和输出端 子81之间。开关74被提供在节点nl和输出端子82之间。极性切换部70能够使用不大 于VNL(-6V)并且不小于VPH(6V)的电压进行操作。例如,极性切换部70可以使用扫描截 止(scanning-off)电压Vgoff (-15V)和扫描进行电压Vgon(20V)进行操作。圆括号中的 电压值仅是例子。极性切换部70由高电压元件形成。例如,高电压元件的击穿电压是13V 或者38V。 与扫描线驱动电路5a和5b的情况一样,极性切换部70可以被形成在液晶面板2 上。当开关71至74中的每一个的导通电阻是Ron时,产生与Ron成比例的热。通过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极性切换部70,能够将产生的热分散在液晶面板2上,并因此能够减少数据 线驱动电路3a、3b的温度的上升。 此外,中和开关(neutralization switch) 4被提供在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的反 侧上的液晶面板2上。中和开关4将数据线相互短路。因此,能够减少用于每个扫描时段 (1G时段)的预充电时间。此外,将预充电时的热量分散在液晶面板2上,并因此能够减少 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中的温度的上升。此外,能够减轻电流在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的 电源线上的集中,并因此能够减少EMI 。 接下来,在下面将会解释驱动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公共电极的方法。在本实施例 中,采用了点反转驱动。即,连续地驱动扫描线(Gl — G2 — G3 — G4. . . G2n-1 — G2n),并且 对公共电极的电压(公共电压)进行固定。相邻的数据线在电压极性方面是不同的。在每 一个扫描时段对被提供给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每一个帧对每个液晶单 元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当两个连续的扫描线(G2i-1, G2i)组成一个扫描组时,在每一个 或者两个帧时段,可以对每个扫描组中的扫描顺序进行颠倒。例如,第一和第二帧时段期间 的扫描顺序是Gl — G2 — G3 — G4. . . G2i-1 — G2i — . . — G2n-1 — G2n,并且第三和第四 帧时段期间的扫描顺序是G2 — Gl — G4 — G3. . . G2i — G2i-1 — . . — G2n — G2n-1。当 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间隔是一个水平时段(在下文中被称为1H时段)时,1G时段等于水 平时段的一半(1/2H时段)。根据本实施例中的液晶单元的配置,明显地,反转图案是点反 转图案。 如果1G时段被縮短,并且用于像素电极的写入时间被縮短,那么由于前面的数据 信号的影响很有可能导致出现串扰。为了减少前面的数据信号的影响,在选择扫描线之前 仅需要将每条数据线的电压设置为相同的电压。为此,在每一个1G时段,将每条数据线预 充电到中间电压。可选地,通过将所有的数据线相互短路,在每一个1G时段,可以将每条数 据线设置为接近中间电压。在每一个1G时段,对每条数据线预充电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与 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的距离来容易地校正灰阶电压。例如,根据与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 的距离校正由灰阶电压生成部55、65生成的灰阶电压。 当在每一个1G时段对数据信号反转时,与列反转驱动的情况相比较,增加了数据 线上的功率消耗。然而,当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被设计为专用于1G反转驱动时,正极性 缓冲放大器是电压上升放大器,并且负极性缓冲放大器是电压下降放大器,这能够简化电 路构造。此外,如果需要除了 1G反转驱动方法之外的驱动方法,那么极性切换部70中的每 个开关需要是转换开关,并且导通电阻需要独立于灰阶电压。然而,在专用于1G反转的情 况下,开关71、72能够是Pch晶体管,并且开关73、74能够是Nch晶体管。这样,在专用于 1G反转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放大器的消耗电流,并且能够减少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的芯 片尺寸。 在下面将会参考图4中所示的时序图描述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的操作。在图4 中,水平同步信号Hsync是用于同步每一个水平时段的控制信号,并且一个水平时段的一 半时间等于一个扫描时段(1G= 1/2H)。极性控制信号POL是用于控制数据信号的电压极 性的信号。复位信号RES是用于预充电数据线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Dl和D2是从数据线 驱动电路3a、3b输出的模拟信号。扫描信号Gl至G6是从扫描线驱动电路5a、5b输出的数 字信号。
当复位信号RES是"H"时,开关52和62被截止,并且开关53和63被导通。当复 位信号RES是"L"时,开关52和62被导通,并且开关53和63被截止。当极性控制信号 POL是"H"时,开关71和74被导通,并且开关72和73被截止。当极性控制信号POL是"L" 时,开关71和74被截止,并且开关72和73被导通。 如图4中所示,在时间tl,所选择的扫描线变成截止电平(Vgoff)。在选择下一条 扫描线之前的时段中,复位信号RES是"H"。当复位信号RES是"H"时,开关52和62被截 止,并且开关53和63被导通,并从而每条数据线被预充电到基准电压。在时间t2,复位信 号RES变成"L",并且极性控制信号POL变成"H"。结果,开关52和62被导通,开关53和 63被截止,并且开关71和74被导通,并且开关72和73被截止。这时,从输出端子81和 83输出正极性数据信号,并且从输出端子82和84输出负极性数据信号。在时间t3,与时 间tl的情况一样,每条数据线被预充电到基准电压。在时间t4,复位信号RES变成"L",并 且极性控制信号POL变成"L"。结果,开关52和62被导通,开关53和63被截止,开关71 和74被截止,并且开关72和73被导通。这时,从输出端子81和83输出负极性数据信号, 并且从输出端子82和84输出正极性数据信号。 被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R1, 1) 、 (G1, 1) 、 (G1, 2) 、 (Bl, 2).....
(Rl,6)、以及(Gl,6)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分别将[G,负] 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B,正]信号按照该顺 序提供给被连接至扫描线Gl至G6的液晶单元(G1, 1) 、 (Rl, 1) 、 (Bl,2) 、 (Gl,2) 、 (R2,3)以 及(Bl,3)。同样,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分别将[B,负]信号、[R,正]信号、[G,负]信号、 [B,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G,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被连接至扫描线G7至G12 的液晶单元(Bl,4)、 (R2,4)、 (Gl,5)、 (Bl,5)、 (Rl,6)以及(Gl,6)。 这样,在选择了扫描线Gl至G6时的3H时段期间,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提供六 种数据信号(第一至第六数据信号)中的每一个一次。同样,在选择了扫描线G7至G12时 的3H时段期间,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提供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个一次。这就是说,对 于一个块,在6H时段期间,数据线驱动电路3a、3b以相同的次数(2次)提供六种数据信号 (第一至第六数据信号)中的每一个。尽管[颜色,极性]信号的顺序不同,但是对于其它 的数据线D1、D3至D7也同样适用。这就是说,在6H时段期间,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被 以相同的次数(2次)提供给每条数据线。 如上所述,在当驱动一个块时的预定时段期间,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线驱动电路3a、 3b以相同的次数提供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结果,根据每个液晶单元的电压极性和颜 色的漏电流之和变得均匀。因此,抑制显示不均衡。此外,由于在每一个1G时段,对被提供 给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所以能够抑制窗口图案的垂直串扰和垂直方向 中的亮度倾斜。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水平串扰的主要原因是公共电压的波动。在每一个扫描时段 对公共电压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的线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扫描时段期间,从每条 数据线中提供具有相同的极性的数据信号。因此,公共电压变得不稳定,并且水平串扰有可 能出现。在点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扫描时段期间,正极性数据信号的电压电平的总 和与负极性数据信号的电压电平的总和大约相同,并且由此公共电压变得稳定。根据本实 施例,六种数据信号(第一至第六数据信号)被提供给被连接至一个块中的一条数据线的六个液晶单元。因此,公共电压是稳定的,并且能够抑制水平串扰。 在基于双扫描线方法的液晶面板中,由于像素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串扰、由于 像素电极和数据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的串扰、由于TFT的截止漏电流的串扰、由于公共电压 的波动的串扰等等导致显示不均衡。然而,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全部抑制串扰的成因,并且 能够实现优秀的图像质量。
〈第2配置示例〉 让我们关注图2中的数据线D2。对于液晶单元(Gl, 1)、液晶单元(Gl,2)以及液 晶单元(B 1,2),沿着液晶单元的两侧形成数据线D2。另一方面,对于液晶单元(Rl,l)、和 液晶单元(R2,3),仅沿着液晶单元的一侧形成数据线D2。因此,相对于数据线,耦合电容在 前面的液晶单元和后面的液晶单元中是不同的。 在第2配置示例中,消除了上述在耦合电容中的不同。图5示出第2配置示例,其 是图2的修改示例。根据第2配置示例,为了使数据线和每个液晶单元之间的耦合电容相 等,将虚拟线添加至数据线。具体地,虚拟线被添加至在第O行(虚的)、第1行、第3行、第 4行、第6行以及第7行(第二个块中的第l行)中数据线没有弯曲的部分。此外,为了平 衡栅极线和第1行中的虚拟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影响,提供平行于扫描线G1的虚拟扫描线 G0。虚拟扫描线被添加至一个液晶面板的顶部和底部。
〈第3配置示例〉 图6示出第3配置示例,其是图2的变化中的一个。第3配置示例与图2的不同 之处在于,一个块包括12列X 12行的液晶单元,并且在一半的行中,(即,第2行、第3行、 第6行、第7行、第10行以及第11行中),TFT位置相对于液晶单元而相反。根据第3配置 示例,即使当在每一个1G时段对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时,也能够实现2H1V点反转 图案。 关于第2行中的四个液晶单元(Rl,2)、 (Gl,2)、 (Bl,2)以及(R2,2),液晶单元 (Rl,2)和(Gl,2)被连接至扫描线G3,并且液晶单元(Bl,2)和(R2,2)被连接至扫描线G4。 关于第3行中的四个液晶单元(Rl,3)、 (Gl,3)、 (Bl,3)以及(R2,3),液晶单元(Gl,3)和 (Bl,3)被连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单元(Rl,3)和(R2,3)被连接至扫描线G6。关于第6 行中的四个液晶单元(Rl,6)、 (Gl,6)、 (Bl,6)以及(R2,6),液晶单元(Gl,6)禾P (Bl,6)被 连接至扫描线G11,并且液晶单元(Rl,6)和(R2,6)被连接至扫描线G12。
图6中的阴影部分显示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对于第1至第6行,提供
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Rl,l)、 (Gl,l)、 (Gl,2)、 (Bl,2).....(Rl,6)以及(Gl,
6)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数据线驱动电路分别将[G,负]信号、[R,正]信号、[G, 负]信号、[B,正]信号、[B,负]信号以及[R,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被连接至扫描线 Gl至G6的液晶单元(Gl,l)、 (Rl,l)、 (Gl,2)、 (Bl,2)、 (Bl,3)以及(R2,3)。同样,数据线 驱动电路分别将[B,负]信号、[R,正]信号、[G,负]信号、[B,正]信号、[G,负]信号以 及[R,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被连接至扫描线G7至G12的液晶单元(Bl,4)、 (R2,4)、 (Gl,5)、 (B 1,5)、 (Gl,6)以及(Rl,6)。 关于第7行中的四个液晶单元(Rl,7)、 (Gl,7)、 (Bl,7)以及(R2,7),液晶单元 (Rl,7)和(R2,7)被连接至扫描线G13,并且液晶单元(Gl,7)和(Bl,7)被连接至扫描线 G14。关于第IO行中的四个液晶单元(Rl,lO)、 (Gl,lO)、 (Bl,lO)以及(R2,10),液晶单元(Rl,lO)和(R2,10)被连接至扫描线G19,并且液晶单元(Gl,lO)和(Bl,lO)被连接至扫描 线G20。关于第ll行中的四个液晶单元(Rl,ll)、 (Gl,ll)、 (Bl,ll)以及(R2,ll),液晶单 元(Bl,ll)和(R2,ll)被连接至扫描线G21,并且液晶单元(Rl,ll)和(Gl,ll)被连接至扫 描线G22。 至于第7至第12行,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R1,7)、(G1,7)、(G1,
S)、(B1,8).....(Rl,12)以及(Gl,12)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数据线驱动电路分
别将[R,负]信号、[G,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B,正]信 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被连接至扫描线G13至G18的液晶单元(Rl,7) 、 (Gl, 1) 、 (Bl,8) 、 (Gl, S)、(R2,9)以及(Bl,9)。同样,数据线驱动电路分别将[R,负]信号、[B,正]信号、[B,负] 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G,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被连接至扫描线G19 至G24的液晶单元(R2, 10) 、 (Bl, 10) 、 (Bl, 11) 、 (Gl, 11) 、 (Rl, 12)以及(Gl, 12)。
关于从第1到第12行的一个块,在12H时段期间,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被提 供给数据线D2四次。对于其它的数据线同样适用。在当驱动一个块时的12H时段期间,六
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被以相同的次数(四次)提供给每条数据线。将一个块设计为具有12行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在四行上连续相同的极性。例如,在
图6中的列Rl的情况下,从第1行到第12行的液晶单元的电压极性是"++-++--++--"。
在列Gl的情况下,从第1行到第12行的液晶单元的电压极性是"一++--++--++"。如果一
个块由六行组成,并且在垂直方向中重复地出现极性图案"一++—",那么垂直的两个块的
极性图案变成"一++—一++—",即在四个连续的行上显示相同的极性。在第3配置示例中,液晶单元的TFT位置被更改。因此,即使当在每一个1G时段
对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时,也能够实现2H1V点反转图案。〈第4配置示例〉 图7示出液晶单元的TFT位置与图2的情况相反的示例。在第1行中,液晶单元 (Rl,l)、液晶单元(R2,1)以及液晶单元(G2,1)被连接至扫描线G1,并且液晶单元(Gl,l)、 液晶单元(Bl,l)以及液晶单元(B2,1)被连接至扫描线G2。在第2行中,液晶单元(Rl,2)、 液晶单元(Gl,2)、液晶单元(G2,2)以及液晶单元(B2,2)被连接至扫描线G3,并且液晶单 元(Bl,2)和液晶单元(R2,2)被连接至扫描线G4。在第3行中,液晶单元(Gl,3)、液晶单 元(B 1,3)以及液晶单元(B2,3)被连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单元(Rl,3)、液晶单元(R2, 3)以及液晶单元(G2,3)被连接至扫描线G6。
〈第5配置示例〉 图8示出弯曲方向与图2中所示的示例相比较是相反的示例。在第1行中,液晶单 元(Bl,l)和液晶单元(R2,1)被连接至数据线D2,并且液晶单元(B2,1)和液晶单元(G2, 1)被连接至数据线D3。在第2行中,液晶单元(Bl,2)和液晶单元(Gl,2)被连接至数据线 D2,并且液晶单元(R2,2)和液晶单元(G2,2)被连接至数据线D3。在第3行中,液晶单元 (Rl,3)和液晶单元(Gl,3)被连接至数据线D2,并且液晶单元(R2,3)和液晶单元(Bl,3) 被连接至数据线D3。 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分别将[B, 正]信号、[R,负]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正]信号以及[G,负]信号按照该 顺序提供给液晶单元(B1,1)、(R2,1)、(B1,2)、(G1,2)、(R1,3)以及(Gl,3)。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分别将[B,负]信号、[G,正]信 号、[R,正]信号、[G,负]信号、[R,负]信号以及[B,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液晶单元 (B2, 1) 、 (G2, 1) 、 (R2,2) 、 (G2,2) 、 (R2,3)以及(Bl,3)。
〈第6配置示例〉 图9示出共享一条数据线的液晶单元的不同组合的示例。在每个块中,添加一条 数据线,并且添加两个虚拟列。在第1行中,液晶单元(Bdl, 1)(未示出)和液晶单元(Rl, 1)被连接至数据线D2,并且液晶单元(Gl,l)和液晶单元(Bl,l)被连接至数据线D3。在 第2行中,液晶单元(Rl,2)和液晶单元(Gl,2)被连接至数据线D2,并且液晶单元(Bl,2) 和液晶单元(R2,2)被连接至数据线D3。在第3行中,液晶单元(Gl,3)和液晶单元(Bl,3) 被连接至数据线D2,并且液晶单元(R2,3)和液晶单元(G2,3)被连接至数据线D3。
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分别将[B, 正]信号(未示出)、[R,负]信号、[R,正]信号、[G,负]信号、[G,正]信号以及[B,负] 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液晶单元(Bdl,l)、 (Rl,l)、 (Rl,2)、 (Gl,2)、 (Gl,3)以及(Bl,3)。 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分别将[B,负]信 号、[G,正]信号、[R,负]信号、[B,正]信号、[G,负]信号以及[R,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 供给液晶单元(Bl,l)、 (Gl,l)、 (R2,2)、 (Bl,2)、 (G2,3)以及(R2,3)。
〈第7配置示例〉 图10示出数据线没有弯曲的示例。在第1行中,液晶单元(Rl,l)和液晶单元(Gl, 1)被连接至数据线D2,并且液晶单元(Bl,l)和液晶单元(R2,1)被连接至数据线D3。在第 2行中,液晶单元(Gl,2)和液晶单元(Bl,2)被连接至数据线D2,并且液晶单元(R2,2)和 液晶单元(G2,2)被连接至数据线D3。在第3行中,液晶单元(B 1,3)和液晶单元(R2,3) 被连接至数据线D2,并且液晶单元(G2,3)和液晶单元(B2,3)被连接至数据线D3。
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分别将[G, 负]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B,正]信号按照该 顺序提供给液晶单元(G1,1)、(R1,1)、(B1,2)、(G1,2)、(R2,3)以及(Bl,3)。提供给被连接 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分别将[B,正]信号、[R,负]信 号、[R,正]信号、[G,负]信号、[G,正]信号以及[B,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液晶单元 (Bl, 1) 、 (R2, 1) 、 (R2,2) 、 (G2,2) 、 (G2,3)以及(B2,3)。
〈第8配置示例〉 —个块中,数据线可以以下述方式弯曲。在这里,L是O或者自然数,并且K二 3L+2。数据线可以向右移位一个液晶单元K次,然后保持一次没有移位,然后向左移位一个 液晶单元K次,然后保持一次没有移位。然而,如果K较大,那么通过信号控制部10的图像 数据的重新排序变得复杂。因此,对于信号控制部10来说优选1( = 2的情况。此外,从抑 制虚拟列的数目的观点看来优选K = 2的情况。 作为另一个弯曲图案,数据线可以在垂直方向中延伸两个液晶单元,然后在第2 行和第3行之间和在第4行和第5行之间向右移位一个液晶单元,并且然后在第8行和第 9行之间和在第10行和第11行之间向左移位一个液晶单元。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一个像素包括除了液晶单元RGB之外的液晶单元W(白色,白),并且具有四种颜色(RGBW)的2X2排列。液晶单元W意味着不具有滤色器的液晶单元。因
为没有滤色器导致光透射高,所以能够降低白背光的亮度,以实现低功率消耗。 让我们考虑WXGA (1280 X 768像素)。第一方向是垂直方向,并且第二方向是水平
方向。第一方向中的有效的液晶单元的垂直数目是1536 ( = 768 X 2),并且第二方向中的
有效的液晶单元的水平数目是2560( = 1280X2)。由于在液晶面板2中一行被提供有两
条扫描线,所以扫描线的数目是3072,其是有效液晶单元的垂直数目的两倍。由于相邻的
液晶单元共享一条数据线,所以数据线的数目是1280,其是有效液晶单元的水平数目的一
半。根据本实施例,在驱动一个块时的预定时段期间,以相同的次数将八种数据信号中的每
一种提供给每条数据线。〈第9配置示例〉 在下面将会参考图11描述第9配置示例。在第9配置示例中,一个像素具有在奇 数编号的行中的液晶单元R、G和偶数编号的行中的液晶单元B、W的2X2排列。组成一个 像素的四个液晶单元都被连接至相同的数据线。在第9配置示例中,将液晶单元的行从左
边开始称为第1列、第2列.....第8列。例如,为了分辨液晶单元,第3列和第2行中的液
晶单元被称为液晶单元(3, 2)。在图11中,液晶单元(l,l)是R(红色,红),液晶单元(2, 1)是G(绿色,绿),液晶单元(1,2)是W(白色,白),并且液晶单元(2,2)是B(蓝色,蓝)。 不必说,颜色配置不限于此。 图11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在第1行中,液晶单元(2,
1) 、液晶单元(3,1)、液晶单元(6,1)以及液晶单元(7,1)被连接至扫描线G1,并且液晶单 元(1,1)、液晶单元(4,1)、液晶单元(5,1)以及液晶单元(8,1)被连接至扫描线G2。在第 2行中,液晶单元(1,2)、液晶单元(4,2)、液晶单元(5,2),以及液晶单元(8, 2)被连接至扫 描线G3,并且液晶单元(2,2)、液晶单元(3,2)、液晶单元(6, 2)以及液晶单元(7, 2)被连接 至扫描线G4。第3行与第2行相类似,并且第4行与第1行相类似。 数据线与液晶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2,1)、 (l,l)、 (1,2)、 (2, 2)、 (1,3)、 (2,3)、 (2,4)以及(1,4)被连接至数据线D1。液晶单元(3, 1) 、 (4, 1) 、 (4,2)、 (3,
2) 、 (4, 3)、 (3, 3)、 (3, 4)以及(4, 4)被连接至数据线D2。数据线D3与数据线Dl相类似, 并且数据线D4与数据线D2相类似。 在每一个1G时段,对被提供给每条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数 据线Dl和D4在电压极性方面是相同的。数据线D2和D3在电压极性方面与数据线Dl 和D4相反。在图11中,被提供给数据线D 1和D4中的每一条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 是"+—-+-+-",并且被提供供给数据线D2和D3中的每一条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是 "—-+-+-+"。在每一个帧对每个液晶单元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在第9配置示例中,八种 数据信号(四种颜色和两种极性)被提供给每条数据线。因此,与图2的情况相同,能够抑 制垂直串扰。同样在第9配置示例中,关于六种数据信号(RGB和两种极性),在当驱动一个 块时的预定时段期间,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被相同次数地提供给每条数据线。
在第9配置示例中,在第4列和第5列中的液晶单元之间和在第8列和第9列中 的液晶单元之间的电压极性是相同的,其不是点反转图案。然而,当仅关注相同的颜色时, 它与1H2V点反转图案是等价的。 —行包括两种颜色的液晶单元。关于一行,在一个扫描时段中选择四个液晶单元第一液晶单元,为其提供[第一颜色,正极性]信号;第二液晶单元,为其提供[第一颜色,
负极性]信号;第三液晶单元,为其提供[第二颜色,正极性]信号;以及第四液晶单元。为
其提供[第二颜色,负极性]信号。因此,与图2的情况一样,能够抑制水平串扰。 根据第9配置示例,如上所述,在预定时段期间,2K种(K种颜色和两种极性的组
合)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被以相同的次数提供给每条数据线。因此,即使在双扫描线方法
的情况中也能够抑制垂直串扰。《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改进上述专利文献4中的串扰的技术。让我们考虑具有 RGB水平条纹排列的WXGA (1280X768像素)。第一方向是水平方向,并且第二方向是垂直 方向。第一方向中有效液晶单元的水平数目是1280,并且第二方向中的有效液晶单元的垂 直数目是2304(二 768X3)。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为一列提供两条数据线。数 据线的总数目是2560,其是有效液晶单元的水平数目的两倍。根据本实施例,在当驱动一个
块时的预定时段期间,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被以相同次数提供给每条数据线。
〈第10配置示例〉 图12示出第10配置示例中的液晶单元、数据线以及扫描线的配置。如在第10配 置示例中所示,两个相邻的液晶单元共享一条扫描线。因此,扫描线的总数目是1153(= 1152+1 =有效液晶单元的垂直数目的一半+1)。此外,每条扫描线被形成为弯曲前行(曲 折前行)。 一个块包括由虚线围绕的6列X12行的液晶单元。在WXGA的情况下,整体上存 在214X192个块。为了简化,在第一个块的顶部和底部上示出虚拟液晶单元(阴影部分)。 虚拟液晶单元被遮光。 为了分辨由虚线包围的块中的液晶单元,与上述配置示例中的一样,例如,第1列 中的液晶单元被称为液晶单元(l,Rl)、 (l,Gl)、 (l,Bl)、 (1,R2)、 (1,G2)、 (1,B2)...。
关于由图12中的虚线包围的块,第1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1、D2之间的连接 关系如下。液晶单元(1, Gl) 、 (1, R2) 、 (1, B2) 、 (1, G3) 、 (1, R4)以及(1, B4)被连接至数据 线Dl。液晶单元(1, Rl) 、 (1, Bl) 、 (1, G2) 、 (1, R3) 、 (1, B3)以及(1, G4)被连接至数据线 D2。 第1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G2至G7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1, Rl) 和液晶单元(l,Gl)被连接至扫描线G2。液晶单元(l,Bl)和液晶单元(1,R2)被连接至扫 描线G3。液晶单元(1, G2)和液晶单元(1, B2)被连接至扫描线G4。液晶单元(1, R3)和 液晶单元(1, G3)被连接至扫描线G5。 在图12中的虚线包围的块被驱动时的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l的液晶 单元(1, Gl) 、 (1, R2) 、 (1, B2) 、 (1, G3) 、 (1, R4)以及(1, B4)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 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G,正]信号、[R,负]信号、[B,正]信号、[G,负]信号、 [R,正]信号以及[B,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1。在相同的块被驱动时的时段 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l,Rl)、 (l,Bl)、 (1,G2)、 (1,R3)、 (1, B3)以及 (1, G4)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R,负]信号、[B,正] 信号、[G,负]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以及[G,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 D2。 这样,六种数据信号被提供给像素。因此能够根据颜色来抑制公共电压中的变化。
下述配置示例(第11至第18配置示例)是用于改进上述专利文献4中的串扰的其它示例。让我们考虑具有RGB水平条纹排列的WXGA(1280X 768像素)。第一方向是水平方向,并且第二方向是垂直方向。第一方向中的有效液晶单元的水平数目是1280,第二方向中的有效液晶单元的垂直数目是2304 ( = 768 X 3)。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为一列提供两条数据线。数据线的总数目是2560,其是有效液晶单元的水平数目的两倍。扫描线的总数目是2304,其等于除了虚拟液晶单元的有效液晶单元的垂直数目。[OH8]〈第11配置示例〉 图13示出第11配置示例中的液晶单元、数据线以及扫描线的配置。根据本配置
示例,扫描线驱动电路在1G时段中同时驱动两条扫描线。此外,扫描线驱动电路在每两个
帧对扫描顺序进行改变。 一个块包括由虚线包围的2列X12行的液晶单元。 关于由图13中的虚线包围的块,第1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1、D2之间的连接
关系如下。液晶单元(1, Rl) 、 (1, Bl) 、 (1, G2) 、 (1, R3) 、 (1, B3)以及(1, G4)被连接至数据
线Dl。液晶单元(1, Gl) 、 (1, R2) 、 (1, B2) 、 (1, G3) 、 (1, R4)以及(1, B4)被连接至数据线D2。 第1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G1至G1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l,Rl)被连接至扫描线G1,液晶单元(l,Gl)被连接至扫描线G2,并且液晶单元(l,Bl)被连接至扫描线G3。液晶单元(1,R2)被连接至扫描线G4,液晶单元(1,G2)被连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单元(1, B2)被连接至扫描线G6。液晶单元(1, R3)被连接至扫描线G7,液晶单元(1, G3)被连接至扫描线G8,并且液晶单元(1, B3)被连接至扫描线G9。液晶单元(1, R4)被连接至扫描线G10,液晶单元(1,G4)被连接至扫描线G11,并且液晶单元(1,B4)被连接至扫描线G12。 在虚线包围的块被驱动时的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1的液晶单元(1,Rl) 、 (1, Bl) 、 (1, G2) 、 (1, R3) 、 (1, B3)以及(1, G4)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B,正]信号以及[G,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1。在相同的块被驱动时的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1, Gl) 、 (1, R2) 、 (1, B2) 、 (1, G3) 、 (1, R4)以及(1, B4)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G,负]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B,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2。
图14示出在与帧切换相对应地改变扫描顺序的情况下的电压极性中的变化。在第11配置示例中,两个接两个地驱动扫描线,并且在每两个帧对扫描顺序进行变化。如图14中所示,在第一和第二帧中,在第一扫描时段中同时选择扫描线Gl和扫描线G2,在第二扫描时段中同时选择扫描线G3和扫描线G4,并且在第三扫描时段中同时选择扫描线G5和扫描线G6。另一方面,在第三和第四帧中,在第一扫描时段中同时选择扫描线GO和扫描线G1,在第二扫描时段中同时选择扫描线G2和扫描线G3,并且在第三扫描时段中同时选择扫描线G4和扫描线G5。 在第一帧期间被提供给液晶单元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与图13中的情况相同。如图14中所示,在第二帧中,将[R,负]信号、[B,正]信号以及[G,负]信号按照该顺序分别提供给第1列中被连接至数据线D1的液晶单元(1,R1)、(1,B1)以及(1,G2),并且将[G,正]信号和[R,负]信号按照该顺序分别提供给第1列中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1,Gl)和(1, R2)。在第三帧中,将[R,正]信号、[B,负]信号以及[G,正]信号按照该顺序 分别提供给第1列中被连接至数据线Dl的液晶单元(1, Rl) 、 (1, Bl)以及(1, G2),并且将 [B,正]信号和[G,负]信号以及[R,正]信号按照该顺序分别提供给第1列中被连接至数 据线D2的液晶单元(1, B0)、 (1, Gl)以及(1, R2)。在第四帧中,将[R,负]信号、[B,正] 信号以及[G,负]信号按照该顺序分别提供给第1列中被连接至数据线D1的液晶单元(1, Rl)、 (l,Bl)以及(1,G2),并且将[B,负]信号和[G,正]信号以及[R,负]信号按照该顺 序分别提供给第1列中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1, BO) 、 (1, Gl)以及(1, R2)。
例如,让我们关注每个帧中的第一扫描时段(图14中用[1]表示)。在第一和第 二帧中同时选择行R1和行G1,并且在第三和第四帧中选择行B0(虚拟)和行R1。 S卩,行Rl 受到第三和第三帧中的行BO的蓝色影响和受到第一和第二帧中的行G1的绿色影响。对于 其它的行也同样适用。因此能够根据第ll配置示例来根据颜色对串扰的偏差进行平均。
图15A至图15D示出根据本示例的数据线驱动电路中的极性切换部70。具体地, 图15A至图150示出具有通过0/^转换生成的极性"+-+-"的数据信号的重新排序中的切 换状态。图15八示出当将具有极性"+—-"的数据信号分别输出至数据线01、02、03以及 D4时的切换状态(状态-A)。图15B示出当将具有极性"-+—"的数据信号分别输出至数 据线Dl、 D2、 D3以及D4时的切换状态(状态_B)。图15C示出当将具有极性"++—"的数 据信号分别输出至数据线D1、D2、D3以及D4时的切换状态(状态-C)。图15D示出当将具 有极性"一++"的数据信号分别输出至数据线D1、D2、D3以及D4时的切换状态(状态-D)。 第11配置示例中的极性切换部70在第一和第二帧期间的每一个扫描时段,在状态-A和状 态-B之间进行切换,并且还在第三和第四帧期间的每一个扫描时段,在状态-C和状态-D 之间进行切换。
〈第12配置示例〉 图16示出第12配置示例。关于由虚线包围的2列X12行的块,图16中所示的 示例与图13中所示的示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了第2列中的TFT位置。图17A和图17B 示出根据本示例的数据线驱动电路中的极性切换部70。图17A示出当将具有极性"+—+" 的数据信号分别输出至数据线Dl、 D2、 D3以及D4时的切换状态(状态-E)。图17B示出 当将具有极性"—+-"的数据信号分别输出至数据线D1、D2、D3以及D4时的切换状态(状 态-F)。 根据图16中所示的本配置示例,极性切换部70在第一和第二帧期间的每一个扫 描时段,在状态-E和状态-F之间进行切换,并且还在第三和第四帧期间的每一个扫描时 段,在状态-C和状态-D之间进行切换。如果数据线D2和D3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大,并且数 据线D2和D3之间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不同,那么寄生电容的消耗电流增加。因此,在本 配置示例中,为了减少消耗电流,将相同极性的数据信号提供给数据线D2和D3。重复块的 配置。相同极性的数据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4和D5。
〈第13配置示例〉 图18示出第13配置示例。在第13配置示例中,一个块包括2列X12行。关于 由图18中的虚线包围的块,第1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1、D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 晶单元(1, Rl) 、 (1, Gl) 、 (1, Bl) 、 (1, R4) 、 (1, G4)以及(1, B4)被连接至数据线Dl。液晶 单元(1, R2) 、 (1, G2) 、 (1, B2) 、 (1, R3) 、 (1, G3)以及(1, B3)被连接至数据线D2。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3、D4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2, Rl)、 (2, Gl) 、 (2, Bl)、(2, R4) 、 (2, G4)以及(2, B4)被连接至数据线D3。液晶单元(2, R2) 、 (2, G2) 、 (2, B2) 、 (2,R3) 、 (2, G3)以及(2, B3)被连接至数据线D4。 第1和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Gl至G1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l,Rl)和液晶单元(2,Rl)被连接至扫描线G1,液晶单元(l,Gl)和液晶单元(2,Gl)被连接至扫描线G2,并且液晶单元(1, Bl)和液晶单元(2, Bl)被连接至扫描线G3。液晶单元(1,R2)和液晶单元(2,R2)被连接至扫描线G4,液晶单元(1,G2)和液晶单元(2,G2)被连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单元(1, B2)和液晶单元(2, B2)被连接至扫描线G6。液晶单元(1,R3)和液晶单元(2,R3)被连接至扫描线G7,液晶单元(1,G3)和液晶单元(2,G3)被连接至扫描线G8,并且液晶单元(1, B3)和液晶单元(2, B3)被连接至扫描线G9。液晶单元(1, R4)和液晶单元(2, R4)被连接至扫描线G10,液晶单元(1, G4)和液晶单元(2, G4)被连接至扫描线G11,并且液晶单元(1,B4)和液晶单元(2,B4)被连接至扫描线G12。
六条连续的扫描线组成一个扫描组。具体地,从扫描线Gl到扫描线G6的六条连续的扫描线被称为第一扫描组。从扫描线G7到扫描线G12的六条连续的扫描线被称为第二扫描组。类似地,从扫描线G(6i-5)至扫描线G6i的六条连续的扫描线被称为第i个扫描组。在这里,i是自然数。当液晶面板2具有与WXGA相对应的像素时,i是不小于l并且不大于384的自然数。 在图18的右端示出扫描顺序。在第13配置示例中,同时选择一个扫描组中的相同颜色的两条扫描线。在第一扫描时段中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l和G4,在第二扫描时段中驱动与绿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2和G5,并且在第三扫描时段中驱动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3和G6。在第四扫描时段中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7和GIO,在第五扫描时段中驱动与绿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8和Gll,并且在第六扫描时段中驱动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9和G12。关注于颜色,此扫描顺序被表示为"RR — GG — BB"。在第13配置示例中,采用了点反转驱动,并且在每一个扫描时段对数据线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这样,通过在每三个扫描时段对数据线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来实现像素反转驱动。 在驱动通过虚线包围的2列X12行的块时的六个扫描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 1的液晶单元(1, Rl) 、 (1, Gl) 、 (1, Bl) 、 (1, R4) 、 (1, G4)以及(1, B4)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R,正]信号、[G,负]信号、[B,正]信号、[R,负]信号、[G,正]信号以及[B,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1。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1,R2)、 (1,G2)、 (1,B2)、 (1,R3)、 (1,G3)以及(1,B3),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R,负]信号、[G,正]信号、[B,负]信号、[R,正]信号、[G,负]信号以及[B,正]信号。 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2, Rl) 、 (2, Gl) 、 (2, Bl) 、 (2, R4) 、 (2, G4)以及(2,B4),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R,负]信号、[G,正]信号、[B,负]信号、[R,正]信号、[G,负]信号以及[B,正]信号。至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4的液晶单元(2,R2)、(2,G2)、(2,B2)、(2,R3)、(2,G3)以及(2, B3),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R,正]信号、[G,负]信号、[B,正]信号、[R,负]信号、[G,正]信号以及[B,负]信号。 在上述解释中,扫描顺序是"RR — GG — BB"。扫描顺序还能够是"BB — GG — RR"、"BR — GG — RB"、"RB — GG — BR"等等。
〈第14配置示例〉 图19示出第14配置示例。关于由图19中的虚线包围的块,第1列中的液晶单 元和数据线D1、D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l,Rl)、 (1, 1)、 (1,G2)、 (1,G3)、 (1, R4)以及(1, B4)被连接至数据线Dl。液晶单元(1, Gl) 、 (1, R2) 、 (1, B2) 、 (1, R3) 、 (1, B3) 以及(1,G4)被连接至数据线D2。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3、D4之间的连接关系如 下。液晶单元(2, Rl) 、 (2, Bl) 、 (2, G2) 、 (2, G3) 、 (2, R4)以及(2, B4)被连接至数据线D3。 液晶单元(2, Gl) 、 (2, R2) 、 (2, B2) 、 (2, R3) 、 (2, B3)以及(2, G4)被连接至数据线D4。
第1和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Gl至G1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 (l,Rl)和液晶单元(2,Rl)被连接至扫描线G1,液晶单元(l,Gl)和液晶单元(2,Gl)被连 接至扫描线G2,并且液晶单元(1, Bl)和液晶单元(2, Bl)被连接至扫描线G3。液晶单元 (1,R2)和液晶单元(2,R2)被连接至扫描线G4,液晶单元(1,G2)和液晶单元(2,G2)被连 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单元(1, B2)和液晶单元(2, B2)被连接至扫描线G6。液晶单元 (1,R3)和液晶单元(2,R3)被连接至扫描线G7,液晶单元(1,G3)和液晶单元(2,G3)被连 接至扫描线G8,并且液晶单元(1, B3)和液晶单元(2, B3)被连接至扫描线G9。液晶单元 (1, R4)和液晶单元(2, R4)被连接至扫描线G10,液晶单元(1, G4)和液晶单元(2, G4)被 连接至扫描线G11,并且液晶单元(1,B4)和液晶单元(2,B4)被连接至扫描线G12。
在图19的右端示出扫描顺序。在第14配置示例中,同时选择一个扫描组中的相 同颜色的两条扫描线。在第一扫描时段中,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l和G4,在第二扫 描时段中,驱动与绿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2和G5,并且在第三扫描时段中,驱动与蓝色相关 联的扫描线G3和G6。在第四扫描时段中,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7和G10,在第五扫 描时段中,驱动与绿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8和Gll,并且在第六扫描时段中,驱动与蓝色相关 联的扫描线G9和G12。在第14配置示例中,采用了点反转驱动,并且在每三个扫描时段对 数据线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这样,通过在每一个扫描时段对数据线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 来实现像素反转驱动。 在驱动通过虚线包围的2列X12行的块时的六个扫描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 据线D 1的液晶单元(1, Rl) 、 (1, Bl) 、 (1, G2) 、 (1, G3) 、 (1, R4)以及(1, B4)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R,正]信号、[B,正]信号、[G,正]信号、 [G,负]信号、[R,负]信号以及[B,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1。对于被连接至 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l,Gl)、 (1,R2)、 (1,B2)、 (1,R3)、 (1,B3)以及(1,G4),按照如下顺 序分别提供[G,负]信号、[R,负]信号、[B,负]信号、[R,正]信号、[B,正]信号以及[G, 正]信号。 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2, Rl) 、 (2, Bl) 、 (2, G2) 、 (2, G3) 、 (2, R4)以 及(2,B4),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R,负]信号、[B,负]信号、[G,负]信号、[G,正]信号、 [R,正]信号以及[B,正]信号。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4的液晶单元(2,G1)、(2,R2)、(2, B2)、(2,R3)、(2,B3)以及(2, G4),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正]信号、[R,正]信号、[B, 正]信号、[R,负]信号、[B,负]信号以及[G,负]信号。 在上述解释中,扫描顺序是"RR — GG — BB"。扫描顺序还能够是"BB — GG — RR"、 "BR — GG — RB"、"RB — GG — BR"等等。
〈第15配置示例〉
图20示出第15配置示例。关于由图20中的虚线包围的块,第1列中的液晶单 元和数据线D1、D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l,Rl)、 (l,Bl)、 (1,G2)、 (1,R3)、 (1, B3)以及(1, G4)被连接至数据线Dl。液晶单元(1, Gl) 、 (1, R2) 、 (1, B2) 、 (1, G3) 、 (1, R4) 以及(1,B4)被连接至数据线D2。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3、D4之间的连接关系如 下。液晶单元(2, Rl) 、 (2, Bl) 、 (2, G2) 、 (2, R3) 、 (2, B3)以及(2, G4)被连接至数据线D3。 液晶单元(2, Gl) 、 (2, R2) 、 (2, B2) 、 (2, G3) 、 (2, R4)以及(2, B4)被连接至数据线D4。
第1和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Gl至G1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 (l,Rl)和液晶单元(2,Rl)被连接至扫描线G1,液晶单元(l,Gl)和液晶单元(2,Gl)被连 接至扫描线G2,并且液晶单元(1, Bl)和液晶单元(2, Bl)被连接至扫描线G3。液晶单元 (1,R2)和液晶单元(2,R2)被连接至扫描线G4,液晶单元(1,G2)和液晶单元(2,G2)被连 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单元(1, B2)和液晶单元(2, B2)被连接至扫描线G6。液晶单元 (1,R3)和液晶单元(2,R3)被连接至扫描线G7,液晶单元(1,G3)和液晶单元(2,G3)被连 接至扫描线G8,并且液晶单元(1, B3)和液晶单元(2, B3)被连接至扫描线G9。液晶单元 (1, R4)和液晶单元(2, R4)被连接至扫描线G10,液晶单元(1, G4)和液晶单元(2, G4)被 连接至扫描线G11,并且液晶单元(1,B4)和液晶单元(2,B4)被连接至扫描线G12。
在图20的右端示出扫描顺序。在第15配置示例中,扫描线选择如下。对于具有 高亮度的绿色,同时选择一个扫描组中的绿色的两条扫描线。然而,对于红色和蓝色,同时 选择一条蓝色的扫描线和一条红色的扫描线。在第一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绿色相关联 的扫描线G2和G5。在第二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3和与红色相关 联的扫描线G4。在第三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l和与蓝色相关联的 扫描线G6。在第四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绿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8和G11。在第五扫描时 段中,同时驱动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9和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IO。在第六扫描时段 中,同时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7和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12。关注于颜色,此扫描 顺序被表示为"GG — BR — RB"。在第15配置示例中,实现2H1V(H :水平,V :垂直)点反转 图案,并且在每一个扫描时段对数据线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 在驱动通过虚线包围的2列X12行的块时的六个扫描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 据线D 1的液晶单元(1, G2) 、 (1, B 1) 、 (1, Rl) 、 (1, G4) 、 (1, B3)以及(1, R3)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G,正]信号、[B,负]信号、[R,正]信号、 [G,负]信号、[B,正]信号以及[R,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 1。对于被连接至 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l,Gl)、 (1,R2)、 (1,B2)、 (1,G3)、 (1,R4)以及(1,B4),按照如下顺 序分别提供[G,负]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B, 正]信号。 至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2, G2) 、 (2, Bl) 、 (2, Rl) 、 (2, G4) 、 (2, B3)以 及(2,R3),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负]信号、[B,正]信号、[R,负]信号、[G,正]信号、 [B,负]信号以及[R,正]信号。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4的液晶单元(2,G1)、(2,R2)、(2, B2)、(2,G3)、(2,R4)以及(2, B4),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正]信号、[R,负]信号、[B, 正]信号、[G,负]信号、[R,正]信号以及[B,负]信号。 在上述解释中,扫描顺序是"GG — BR — RB"。扫描顺序还能够是相反的 ("RB — BR — GG")等等。
在下面将会参考图21中所示的时序图来描述第15配置示例的操作。在图21中,水平同步信号Hsync是用于同步每一个水平时段的控制信号,并且一个水平时段的三分之二等于一个扫描时段(1G = 2/3H)。数据信号Dl和D2是从数据线驱动电路输出的模拟信号。扫描信号G1至G6是从扫描线驱动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 如图21中所示,在第一扫描时段中,扫描线G2和G5被驱动,并且扫描信号G2和G5被导通。[G,正]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1,并且[G,负]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2。在第二扫描时段中,扫描线G3和G4被驱动,并且扫描信号G3和G4被导通。[B,负]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1,并且[R,正]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2。在第三扫描时段中,扫描线G1和G6被驱动,并且扫描信号Gl和G6被导通。[R,正]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l,并且[B,负]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2。 在第四扫描时段中,扫描线G8和G11被驱动,并且扫描信号G8和G11被导通。[G,负]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1,并且[G,正]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2。在第五扫描时段中,扫描线G9和G10被驱动,并且扫描信号G9和G10被导通。[B,正]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l,并且[R,负]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2。在第六扫描时段中,扫描线G7和G12被驱动,并且扫描信号G7和G12被导通。[R,负]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l,并且[B,正]信号被提供给数据线D2。〈第16配置示例〉 图22示出第16配置示例。对于由图22中的虚线包围的块,第1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1、D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l,Rl)、 (l,Gl)、 (l,Bl)、 (1,R3)、 (1,G3)以及(1, B3)被连接至数据线Dl。液晶单元(1, R2) 、 (1, G2) 、 (1, B2) 、 (1, R4) 、 (1, G4)以及(1,B4)被连接至数据线D2。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3、D4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2, Rl) 、 (2, Gl) 、 (2, Bl) 、 (2, R3) 、 (2, G3)以及(2, B3)被连接至数据线D3。液晶单元(2, R2) 、 (2, G2) 、 (2, B2) 、 (2, R4) 、 (2, G4)以及(2, B4)被连接至数据线D4。
第1和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Gl至G1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l,Rl)和液晶单元(2,Rl)被连接至扫描线G1,液晶单元(l,Gl)和液晶单元(2,Gl)被连接至扫描线G2,并且液晶单元(1, Bl)和液晶单元(2, Bl)被连接至扫描线G3。液晶单元(1,R2)和液晶单元(2,R2)被连接至扫描线G4,液晶单元(1,G2)和液晶单元(2,G2)被连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单元(1, B2)和液晶单元(2, B2)被连接至扫描线G6。液晶单元(1,R3)和液晶单元(2,R3)被连接至扫描线G7,液晶单元(1,G3)和液晶单元(2,G3)被连接至扫描线G8,并且液晶单元(1, B3)和液晶单元(2, B3)被连接至扫描线G9。液晶单元(1, R4)和液晶单元(2, R4)被连接至扫描线G10,液晶单元(1, G4)和液晶单元(2, G4)被连接至扫描线G11,并且液晶单元(1,B4)和液晶单元(2,B4)被连接至扫描线G12。
在图22的右端示出扫描顺序。在第16配置示例中,扫描线选择如下。对于具有高亮度的绿色,同时选择一个扫描组中的绿色的两条扫描线。然而,对于红色和蓝色,同时选择一条蓝色的扫描线和一条红色的扫描线。在第一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绿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2和G5。在第二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6和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1。在第三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4和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3。在第四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绿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8和G11。在第五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12和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7。在第六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10和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9。在第16配置示例 中,实现2H1V点反转图案,并且在每一个扫描时段对数据线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
在驱动通过虚线包围的2列X12行的块时的六个扫描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 据线Dl的液晶单元(1, Gl) 、 (1, Rl) 、 (1, Bl) 、 (1, G3) 、 (1, R3)以及(1, B3)的数据信号的 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G,正]信号、[R,负]信号、[B,正]信号、 [G,负]信号、[R,正]信号以及[B,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l。对于被连接至 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1,G2)、 (1,B2)、 (1,R2)、 (1,G4)、 (1,B4)以及(1,R4),按照如下顺 序分别提供[G,负]信号、[B,正]信号、[R,负]信号、[G,正]信号、[B,负]信号以及[R, 正]信号。 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2, Gl) 、 (2, Rl) 、 (2, Bl) 、 (2, G3) 、 (2, R3)以 及(2,B3),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负]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 [R,负]信号以及[B,正]信号。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4的液晶单元(2,G2)、(2,B2)、(2, R2)、(2,G4)、(2,B4)以及(2, R4),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正]信号、[B,负]信号、[R, 正]信号、[G,负]信号、[B,正]信号以及[R,负]信号。 在上述解释中,扫描顺序是"GG — RB — BR"。扫描顺序还能够是相反的 ("BR — RB — GG")等等。
〈第17配置示例〉 图23示出第17配置示例。第17配置示例是第15和第16配置示例的修改示例。 在第17配置示例中,一个块也包括2列X12行。第1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1、D2之 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1, Rl) 、 (1, Bl) 、 (1, G2) 、 (1, R3) 、 (1, B3)以及(1, G4)和虚 拟液晶单元(1, G0)被连接至数据线Dl。液晶单元(1, Gl) 、 (1, R2) 、 (1, B2) 、 (1, G3) 、 (1, R4)以及(1,B4)和虚拟液晶单元(l,RO)和(l,BO)被连接至数据线D2。第2列中的液晶 单元和数据线D3、 D4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2, Rl) 、 (2, Bl) 、 (2, G2) 、 (2, R3)、 (2, B3)以及(2, G4)和虚拟液晶单元(2, G0)被连接至数据线D3。液晶单元(2, Gl) 、 (2, R2) 、 (2, B2) 、 (2, G3) 、 (2, R4)以及(2, B4)和虚拟液晶单元(2, R0)禾P (2, B0)被连接至数 据线D4。 第1和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Gl至G1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 (l,Rl)和液晶单元(2,Rl)被连接至扫描线G1,液晶单元(l,Gl)和液晶单元(2,Gl)被连 接至扫描线G2,并且液晶单元(1, Bl)和液晶单元(2, Bl)被连接至扫描线G3。液晶单元 (1,R2)和液晶单元(2,R2)被连接至扫描线G4,液晶单元(1,G2)和液晶单元(2,G2)被连 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单元(1, B2)和液晶单元(2, B2)被连接至扫描线G6。液晶单元 (1,R3)和液晶单元(2,R3)被连接至扫描线G7,液晶单元(1,G3)和液晶单元(2,G3)被连 接至扫描线G8,并且液晶单元(1, B3)和液晶单元(2, B3)被连接至扫描线G9。液晶单元 (1, R4)和液晶单元(2, R4)被连接至扫描线G10,液晶单元(1, G4)和液晶单元(2, G4)被 连接至扫描线G11,并且液晶单元(1,B4)和液晶单元(2,B4)被连接至扫描线G12。虚拟液 晶单元(1, R0)和虚拟液晶单元(2, R0)被连接至虚拟扫描线Gdl。虚拟液晶单元(1, G0) 和虚拟液晶单元(2,G0)被连接至虚拟扫描线Gd2。虚拟液晶单元(l,BO)和虚拟液晶单元 (2,B0)被连接至虚拟扫描线Gd3。 在图23的右端示出扫描顺序。在第17配置示例中,在每两个帧对同时选择的扫描线的组合进行变化。就是说,第一和第二帧中的扫描顺序不同于第三和第四帧中的扫描顺序。在第一和第二帧中,在第一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2和G5进行驱动,在第二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3和G4进行驱动,并且在第三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l和G6进行驱动。此外,在第四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8和Gl 1进行驱动,在第五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9和G10进行驱动,并且在第六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7和G12进行驱动。另一方面,在第三和第四帧中,在第一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d2和G2进行驱动,在第二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d3和Gl进行驱动,并且在第三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dl和G3进行驱动。此外,在第四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5和G8进行驱动,在第五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6和G7进行驱动,并且在第六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4和G9进行驱动。此外,在第七扫描时段驱中,对扫描线Gll和G14进行驱动,在第八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12和G13进行驱动,并且在第九扫描时段中,对扫描线G0和G15进行驱动。 对于第一帧,并且在驱动2列X 12行的块时的从第一至第六扫描时段的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l的液晶单元(1, G2) 、 (1, Bl) 、 (1, Rl) 、 (1, G4) 、 (1, B3)以及(1,R3)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G,正]信号、[B,负]信号、[R,正]信号、[G,负]信号、[B,正]信号以及[R,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l。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1, Gl) 、 (1, R2) 、 (1, B2) 、 (1, G3) 、 (1, R4)以及(1, B4),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负]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B,正]信号。在第二帧中,与第一帧相比较,对所有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
对于第三帧,并且在从第一到第九扫描时段的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 1的液晶单元(1, G0) 、 (1, Rl) 、 (1, Bl) 、 (1, G2) 、 (1, R3) 、 (1, B3) 、 (1, G4) 、 (1, R5)以及(1,B5)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G,负]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B,正]信号、[G,负]信号、[R,正]信号以及[B,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1。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l,Gl)、(l,BO)、 (l,RO)、 (1,G3)、 (1,B2)、 (1,R2)、 (1,G5)、 (1,B4)以及(1, R4),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负]信号、[B,正]信号、[R,负]信号、[G,正]信号、[B,负]信号、[R,正]信号、[G,负]信号、[B,正]信号以及[R,负]信号。在第四帧中,与第三帧相比较,对所有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 对于第一帧,并且在从第一至第六扫描时段的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2, G2) 、 (2, Bl) 、 (2, Rl) 、 (2, G4) 、 (2, B3)以及(2, R3)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G,负]信号、[B,正]信号、[R,负]信号、[G,正]信号、[B,负]信号以及[R,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1。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4的液晶单元(2, Gl) 、 (2, R2) 、 (2, B2) 、 (2, G3) 、 (2, R4)以及(2, B4),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正]信号、[R,负]信号、[B,正]信号、[G,负]信号、[R,正]信号以及[B,负]信号。在第二帧中,与第一帧相比较,对所有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 对于第三帧,并且在从第一到第九扫描时段的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2, G0) 、 (2, Rl) 、 (2, Bl) 、 (2, G2) 、 (2, R3) 、 (2, B3) 、 (2, G4) 、 (2, R5)以及(2,B5)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G,正]信号、[R,负]信号、[B,正]信号、[G,负]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B,正]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1。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4的液晶单元(2,Gl)、(2, BO) 、 (2, RO) 、 (2, G3) 、 (2, B2) 、 (2, R2) 、 (2, G5) 、 (2, B4)以及(2, R4),按照如下顺序分
别提供[G,正]信号、[B,负]信号、[R,正]信号、[G,负]信号、[B,正]信号、[R,负]信
号、[G,正]信号、[B,负]信号以及[R,正]信号。在第四帧中,与第三帧相比较,对所有的
电压极性进行反转。〈第18配置示例> 图24示出第18配置示例。第18配置示例是第15配置示例的修改示例,它是相对 于数据线D2和D3之间的中心线来作为反转轴,通过将第2列进行镜像反转而获得。第18 配置示例在TFT位置方面不同于第15配置示例。对于由图24中的虚线包围的块,第1列 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1、D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l,Rl)、 (l,Bl)、 (1,G2)、 (1, R3) 、 (1, B3)以及(1, G4)被连接至数据线Dl。液晶单元(1, Gl) 、 (1, R2) 、 (1, B2) 、 (1, G3) 、 (1, R4)以及(1, B4)被连接至数据线D2。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D3、 D4之间 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2, Gl) 、 (2, R2) 、 (2, B2) 、 (2, G3) 、 (2, R4)以及(2, B4)被连接 至数据线D3。液晶单元(2, Rl) 、 (2, Bl) 、 (2, G2) 、 (2, R3) 、 (2, B3)以及(2, G4)被连接至 数据线D4。 第1和第2列中的液晶单元和扫描线Gl至G1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液晶单元 (l,Rl)和液晶单元(2,Rl)被连接至扫描线G1,液晶单元(l,Gl)和液晶单元(2,Gl)被连 接至扫描线G2,并且液晶单元(1, Bl)和液晶单元(2, Bl)被连接至扫描线G3。液晶单元 (1,R2)和液晶单元(2,R2)被连接至扫描线G4,液晶单元(1,G2)和液晶单元(2,G2)被连 接至扫描线G5,并且液晶单元(1, B2)和液晶单元(2, B2)被连接至扫描线G6。液晶单元 (1,R3)和液晶单元(2,R3)被连接至扫描线G7,液晶单元(1,G3)和液晶单元(2,G3)被连 接至扫描线G8,并且液晶单元(1, B3)和液晶单元(2, B3)被连接至扫描线G9。液晶单元 (1, R4)和液晶单元(2, R4)被连接至扫描线G10,液晶单元(1, G4)和液晶单元(2, G4)被 连接至扫描线G11,并且液晶单元(1,B4)和液晶单元(2,B4)被连接至扫描线G12。
在图24的右端示出扫描顺序。在第18配置示例中,扫描线选择如下。对于具有 高亮度的绿色,同时选择一个扫描组中的绿色的两条扫描线。然而,对于红色和蓝色,同时 选择一条蓝色的扫描线和一条红色的扫描线。在第一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绿色相关联 的扫描线G2和G5。在第二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3和与红色相关 联的扫描线G4。在第三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l和与蓝色相关联的 扫描线G6。在第四扫描时段中,同时驱动与绿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8和G11。在第五扫描时 段中,同时驱动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9和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IO。在第六扫描时段 中,同时驱动与红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7和与蓝色相关联的扫描线G12。在第18配置示例 中,实现2H1V点反转图案。 在驱动通过虚线包围的2列X12行的块时的六个扫描时段中,提供给被连接至数 据线D 1的液晶单元(1, G2) 、 (1, Bl) 、 (1, Rl) 、 (1, G4) 、 (1, B3)以及(1, R3)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和颜色如下。如所示,数据线驱动电路将[G,正]信号、[B,负]信号、[R,正]信号、 [G,负]信号、[B,正]信号以及[R,负]信号按照该顺序提供给数据线D1。对于被连接至 数据线D2的液晶单元(l,Gl)、 (1,R2)、 (1,B2)、 (1,G3)、 (1,R4)以及(1,B4),按照如下顺 序分别提供[G,负]信号、[R,正]信号、[B,负]信号、[G,正]信号、[R,负]信号以及[B, 正]信号。
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3的液晶单元(2, Gl) 、 (2, R2) 、 (2, B2) 、 (2, G3) 、 (2, R4)以 及(2,B4),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正]信号、[R,负]信号、[B,正]信号、[G,负]信号、 [R,正]信号以及[B,负]信号。对于被连接至数据线D4的液晶单元(2,G2)、(2,B1)、(2, R1)、(2,G4)、(2,B3)以及(2, R3),按照如下顺序分别提供[G,负]信号、[B,正]信号、[R, 负]信号、[G,正]信号、[B,负]信号以及[R,正]信号。 与第18配置示例的情况一样,通过镜像反转第13配置示例而获得的配置示例,通 过镜像反转第14配置示例而获得的配置示例,通过镜像反转第16配置示例而获得的配置 示例等等也是可能的。 显然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条件 下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以矩阵的形式被配置在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的各交点处的液晶单元;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被构造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所述多条数据线,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包括六种数据信号,包括与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一数据信号;与所述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二数据信号;与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三数据信号;与所述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四数据信号;与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五数据信号;以及与所述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六数据信号,其中,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六种数据信号进行切换,并且在预定时段期间,相对于所述多条数据线中的每一条以相同次数提供所述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n是自然数,第一方向中的所述液晶单元的数目是n,并且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 述多条扫描线的至少任何一方的数目是2n。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垂直方向,所述多条扫描线的数目是2n,并且颜色排列是垂直条 纹排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被配置在所述多条数据线当中的两条相邻的数据线之间的两个相邻的液晶单元 被连接至相同的扫描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每一个扫描时段对被提供给所述每条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电压极性进行反转。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液晶面板进一步具有被遮光的虚拟液晶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中的液晶单元的所述数目是除了所述虚拟液晶单元之外的有效 液晶单元的数目,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中的所述有效液晶单元的数目是所述n。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垂直方向,所述多条扫描线的数目是2n,并且四种颜色排列是 2X2排列。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包括八种数据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至第六数据信号;与第四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七数据信号;以及 与所述第四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八数据信号,其中,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八种数据信号进行切换,并且在预定时段期间,相对于所述多条数据线中的每一条以相同次数提供所述八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水平方向,所述多条数据线的数目是2n,并且颜色排列是水平条 纹排列。
10. —种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在第一预定时段期间,相对于一条数据线以相同次数提供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 其中,所述六种数据信号包括与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一数据信号; 与所述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二数据信号; 与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三数据信号; 与所述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四数据信号; 与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五数据信号;以及 与所述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六数据信号;在第二预定时段期间,相对于所述一条数据线以相同次数提供所述六种数据信号中的 每一种,所述第二预定时段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时段的长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具有被配置在数据线和扫描线的各交点处的液晶单元;和数据线驱动电路。六种数据信号包括与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一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二数据信号;与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三数据信号;与第二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四数据信号;与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正极性的第五数据信号;以及与第三颜色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负极性的第六数据信号。数据线驱动电路在预定时段期间,相对于每条数据线以相同次数提供六种数据信号中的每一种。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726898SQ20091020736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桥本义春 申请人: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