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经济学图表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经济学教学中常需要用到多种数据图表,以便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经济图表中蕴含的包括经济走势、行情分析等专业知识。图表通常是由教学者在黑板上画出的,导致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也会引起学生产生乏味、烦躁的心理,影响教学质量,此外,对教学者的体力和健康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学图表教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济学图表教学装置,包括:支架、教学板、饼状图表盘和折线图表盘,所述教学板固定在支架上;所述饼状图表盘和折线图表盘均设置在教学板上,饼状图表盘为圆形,其圆心处固定设置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上安装若干阻尼转轴,阻尼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指针;所述折线图表盘为矩形,其表面设置若干条水平和垂直的通槽,在两条垂直和水平的通槽的交点处设置图钉组件,所述图钉组件包括设置在折线图表盘内侧的限位块、穿插设置在通槽内的连接柱以及设置在连接柱上的螺帽,所述限位块为圆柱形,其直径大于通槽的宽度,所述连接柱固定在限位块上,连接柱上设置外螺纹;螺帽中部开有沿周向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指针和阻尼转轴的数量会至少设置6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力绳在每一条对角线上的数量至少设置3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饼状图表盘的圆周边缘处设置刻度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帽上设置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饼状图表盘可快速绘制出饼状图表,利用折线图表盘可快速绘制出若干幅折线图表,展示效果更加直观,大大提高了在经济学教学中图表绘制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也降低了教学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图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饼状图表盘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经济学图表教学装置,包括:支架1、教学板2、饼状图表盘3和折线图表盘7,所述教学板2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饼状图表盘3和折线图表盘7均设置在教学板2上,饼状图表盘3为圆形,其圆心处固定设置中心柱14,所述中心柱14上安装若干阻尼转轴12,阻尼转轴12上均固定连接指针13,分别转动指针13,相邻的两个指针13间形成的扇形区域便表示一个饼状图数据系列;所述折线图表盘7为矩形,其表面设置若干条水平和垂直的通槽8,将折线图表盘7表面分割为若干正方形区域,在两条垂直和水平的通槽8的交点处设置图钉组件,所述图钉组件包括设置在折线图表盘7内侧的限位块11、穿插设置在通槽8内的连接柱10以及设置在连接柱10上的螺帽9,所述限位块11为圆柱形,其直径大于通槽8的宽度,所述连接柱10固定在限位块11上,连接柱10上设置外螺纹,图钉组件可沿通槽8滑动至任意位置,拧紧螺帽9可使图钉组件固定在该位置,折线图表盘7的两条对角线上分别固定设置一根弹力绳6,利用螺帽9顶住弹力绳6,使弹力绳6呈现出折线,便可快速的形成一幅折线图;螺帽9中部开有沿周向的凹槽91,利用凹槽91顶住弹力绳6可防止弹力绳6脱离。
所述指针13和阻尼转轴12的数量会至少设置6个。
所述弹力绳6在每一条对角线上的数量至少设置3个,可绘制出多组折线图。
所述饼状图表盘3的圆周边缘处设置刻度盘5,可方便确定每个饼状图数据系统的范围大小。
所述螺帽9上设置防滑纹,方便使螺帽9转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