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模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38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模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计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模拟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在生产及教学的过程中,都需要对船舶的动力部分进行模拟实验。现在实验条件下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从而检测尾轴及尾轴承的各参数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船舶的尾轴尺寸有一定的系列,如450mm、500mm等,如果针对一个尺寸做一台尾轴模拟平台显然是不可能的。如何通过最简单的方法使尾轴模拟平台有一定的通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前端支撑及后端支撑的改进,使装置的通用性大大提高,性价比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模拟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模拟器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面安装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通过连接器连接尾轴,底座上有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端支撑及后端支撑,所述前端支撑及后端支撑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对所述尾轴进行定位;

所述前端支撑和后端支撑的结构完全一致,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下座,所述下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座内;

上座,所述上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通过定位螺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座的两侧加工燕尾,所述支撑座的两内侧加工燕尾槽与所述燕尾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燕尾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燕尾的长度,使下部存有一定的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座的上面两侧对称加工内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座的中心内孔处安装下轴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座的上面安装定位钉,所述定位钉的位置在所述下座的中心线两侧不对称,所述定位钉的上部加工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座的下平面加工定位孔与所述定位钉匹配,所述上座的内孔安装上轴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对前端支撑及后端支撑的改进,使下座与支撑座的结合变为活动式的,当尾轴的轴径改变时,只要更换下座及与下座配合的上座即可,使装置的通用性大大提高,性价比突出。

2.下座与支撑座的结合利用燕尾槽结构,定位准确,结合力大,同时下部存有一定的间隙,使装配时存气,存油或少量的垃圾。

3.下座的上面两侧对称加工内螺纹孔,使安装时可以旋合吊钩,方便安装。

4.定位钉的位置在下座的中心线两侧不对称,使安装时上座不会错位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模拟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图3为部件下座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转动机构;3、连接器;4、前端支撑;5、尾轴;6、后端支撑;7、下座;8、燕尾槽;9、燕尾;10、下轴瓦;11、内螺纹孔;12、上座;13、定位螺栓;14、上轴瓦;15、定位钉;16、定位孔;17、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船舶模拟器装置,包括:底座1,其上面安装转动机构2,转动机构2通过连接器3连接尾轴5,底座上有数据采集装置;前端支撑4及后端支撑6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1上,对尾轴5进行定位;前端支撑4和后端支撑6的结构完全一致,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的支撑座17;下座7安装在支撑座17内;上座12安装在支撑座17上,通过定位螺栓13固定。当尾轴的轴径改变时,只要更换下座及与下座配合的上座即可。下座7的两侧加工燕尾9,支撑座17的两内侧加工燕尾槽8与燕尾9匹配,提高安装精度。燕尾槽8的长度大于燕尾9的长度,使下部存有一定的间隙,使装配时存气,存油或少量的垃圾。下座7的上面两侧对称加工内螺纹孔11,安装时可以加装吊钩。下座7的中心内孔处安装下轴瓦10。下座7的上面安装定位钉15,定位钉15的位置在下座7的中心线两侧不对称,安装时上座不会错位安装。定位钉15的上部加工倒角,方便上座的安装时导向。上座12的下平面加工定位孔16与定位钉15匹配,上座12的内孔安装上轴瓦14,与下座的下轴瓦组合成一付轴瓦。

通过对前端支撑及后端支撑的改进,使下座与支撑座的结合变为活动式的,当尾轴的轴径改变时,只要更换下座及与下座配合的上座即可,使装置的通用性大大提高,性价比突出。下座与支撑座的结合利用燕尾槽结构,定位准确,结合力大,同时下部存有一定的间隙,使装配时存气,存油或少量的垃圾。下座的上面两侧对称加工内螺纹孔,使安装时可以旋合吊钩,方便安装。定位钉的位置在下座的中心线两侧不对称,使安装时上座不会错位安装。

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具体使用时:当模拟的尾轴的轴径发生变化时,只要选配不同孔径的上座及下座进行安装即可。检测时,通过安装其他的检测仪器就可以检测尾轴的一些参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