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垂直升降礁盘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364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国防科技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垂直升降礁盘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海防御工程建设日趋坚固多样,从最初的散兵坑、暗堡、地道、战壕等,逐步演变成为工程巨大的指挥中心和深海作战堡垒,如法国著名的“马其诺防线”便被外军称为防御工事极品之作,此工程极为浩大,始建于1929年,建成于1936年,全线长达700多公里,共部署344门火炮,建有152个炮塔和1533个碉堡,所建深海坑道全长达100公里,道路和铁路总长450公里,仅土方工程量就达1200万立方米,耗用混凝土约150万立方米,耗用钢铁量达15万吨,工程总造价约50亿法郎,相当于当时的全法国一年财政预算。由于深海工程具有许多无可替代的防护优势,因而愈来愈受到各军事强国的青睐,并紧锣密鼓竞相打造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深海指挥防护工程体系。如今,从世界著名的美国夏延山深海指挥中心,到遍布俄罗斯首都的莫斯科深海指挥中心,再到北约深海战略指挥中心,这些深海工程的倾力构建,就像一场“深海奥林匹克”竞赛,看看谁更深、更强、更坚固。

信息化战争时代,新型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空前发展,深海国防工程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矛与盾的较量在激烈对抗中延续。各军事强国一方面在不遗余力地挖掘深海深度,打造更为先进的深海防护工程;一方面又在不断地研制对深海目标更具杀伤力的新型武器,使得"攻与防、寻与藏、破与钻"的博弈均达到了更高水平,单向透明被喻为现代战争一大特色,而发现即毁灭更堪称高技术战争一大特点,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对信息化战场攻防双方交替演进的最好诠释。据悉,坚硬的礁层可以保护深海目标在硬杀伤中得以生存,面对生化武器攻击也有天然的防御效果,滤毒式通风或氧气再生系统均能保证工程内部空间必要的空气质量。

现代战争是诸军兵种基于信息系统实施的多维一体联合作战。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深海指挥防护工程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功能上由生存向生活转变、由人工指挥向信息化指挥控制转变;防护对象由老三防向新三防拓展、由火力向信息力拓展;保障对象方面由人向人、设备、信息和单一对象向全维保障扩展。为了在高烈度战争中能够谋求生存,深海国防工程往往需要在空间上进行物理分隔,并具备一定的功能转换条件,尤其是指挥防护工程的信息控制平台要能互联互通,形成网阵。以确保能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某个指挥工程被摧毁,也只是整个系统中一个节点被破坏,难以影响整个指挥作战系统有效运行。战争中既要保证生存,又要想方设法能够使战斗力持续再生,是兵家追求的重要作战原则,因此,目前各国在深海国防工程建设中,均高度重视生存与作战的双重作用,并充分运用自动化、智能化先进技术,采取虚实难辨、真伪难寻的综合集成防护措施,以求战时即使是在双方高烈度对抗中,在遭受敌方爆炸、侵彻、震动、空气冲击波和电磁脉冲等各种侵袭与攻击时,仍能够确保人员、装备、系统安然无恙,同时确保战斗力获得持续再生。

本发明的一种可垂直升降礁盘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为一种可垂直升降礁盘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其对于深海保垒的研发是关系到我国边防海上防御工程的重要工程,而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我国青少年进行国防科普教育提供一个现实可靠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有利于增强我国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且本发明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有利于开阔青少年的思路,能通过系统地学习和了解我国国防的智能防御设施,为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培养具有创造和想象力的科研人才队伍,发挥国防建设生力军的作用,也为教育市场提供了一个智能化国防教育模型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垂直升降礁盘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其特征在于:模型包括升降基盘、一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二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导航雷达、升降辅道架、左翼、右翼、一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二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指挥室、驾驶舱、左航空转管机炮、右航空转管机炮、有源相控雷达、左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右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声纳、火控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三号电磁炮发射单元、通讯装置、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左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右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空空导弹发射装置、停机平台、停机平台指挥室、核燃料保护控制装置,所述升降基盘上端从前至后依次设有驾驶舱、声纳、火控雷达、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指挥室、有源相控雷达、升降辅道架、停机平台指挥室和停机平台,所述升降基盘左端设有左翼,所述左翼上端设有左航空转管机炮和天波超视距雷达,所述天波超视距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离层对高频信号的反射作用自上而下进行目标探测的雷达,具大范围的监视能力、防低空突袭、抗隐身以及早期预警作用,其为指挥室提供打击敌方海面、空中、水下远程目标数据的,所述升降基盘右端设有右翼,所述右翼上端设有右航空转管机炮和空空导弹发射装置,所述升降基盘左端后方左侧设有一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和一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所述升降基盘右端后方右侧设有二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和二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左端设有左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所述左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左端设有三号电磁炮发射单元,所述三号电磁炮发射单元前端设有左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所述左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前端设有导航雷达和舰空导弹发射装置,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右端设有右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所述右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右端设有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所述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前端设有右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所述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右端设有核燃料保护控制装置,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前端下方设有指挥室,所述指挥室下端设在升降基盘的上端,所述指挥室的前端设有声纳和火控雷达,其中声纳和火控雷达并列装设在驾驶舱的后端,所述驾驶舱、声纳和火控雷达下端固设在升降基盘的上端,所述的升降基盘是在指挥室下达指令,由驾驶舱调控一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二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一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和二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作升降、进退机动,实现推动升降基盘降落在海上礁盘或从礁盘起飞再潜入水下的,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后端连接升降辅道架,所述升降辅道架上端连接停机平台指挥室,所述停机平台指挥室后端设有停机平台,所述停机平台设在升降基盘的后端上方中间位置,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上端连接有源相控雷达。

进一步所述的有源相控雷达是一种具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探测、多目标接战、抗干扰性能好的机载有源相控雷达,其作用是为指挥室提供打击敌方海面、空中、水下近程目标数据的。

进一步所述的停机平台指挥室是指挥军用直升机停泊停机平台的。

进一步所述的指挥室是控制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三号电磁炮发射单元、左航空转管机炮、右航空转管机炮、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左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右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空空导弹发射装置发射的。

进一步所述的导航雷达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字无线电导航雷达。

进一步所述的导航雷达是为升降基盘的驾驶舱导航的。

进一步所述的核燃料保护控制装置是核反应堆的防核泄漏控制系统。

进一步所述的通讯装置是一种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部件装置组成系统的量子通讯装置,可保障指挥室与上级的通讯不会被敌方破译。

本发明一种可垂直升降礁盘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特点在于:其对于深海保垒的研发是关系到我国边防海上防御工程的重要工程,而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有利于增强我国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且本发明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腑视正面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标示说明:

升降基盘1、一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2、二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3、导航雷达4、升降辅道架5、左翼6、右翼7、一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8、二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9、指挥室10、驾驶舱11、左航空转管机炮12、右航空转管机炮13、有源相控雷达14、左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5、右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6、声纳17、火控雷达18、天波超视距雷达19、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0、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1、三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2、通讯装置23、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4、左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5、右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6、空空导弹发射装置27、停机平台28、停机平台指挥室29、核燃料保护控制装置3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1对其说明结构和部件,本发明包括升降基盘1、一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2、二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3、导航雷达4、升降辅道架5、左翼6、右翼7、一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8、二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9、指挥室10、驾驶舱11、左航空转管机炮12、右航空转管机炮13、有源相控雷达14、左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5、右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6、声纳17、火控雷达18、天波超视距雷达19、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0、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1、三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2、通讯装置23、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4、左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5、右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6、空空导弹发射装置27、停机平台28、停机平台指挥室29、核燃料保护控制装置30,所述升降基盘1上端从前至后依次设有驾驶舱11、声纳17、火控雷达18、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1、指挥室10、有源相控雷达14、升降辅道架5、停机平台指挥室29和停机平台28,所述升降基盘1左端设有左翼6,所述左翼6上端设有左航空转管机炮12和天波超视距雷达19,所述天波超视距雷达19是一种利用电离层对高频信号的反射作用自上而下进行目标探测的雷达,具大范围的监视能力、防低空突袭、抗隐身以及早期预警作用,其为指挥室10提供打击敌方海面、空中、水下远程目标数据的,所述升降基盘1右端设有右翼7,所述右翼7上端设有右航空转管机炮13和空空导弹发射装置27,所述升降基盘1左端后方左侧设有一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2和一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8,所述升降基盘1右端后方右侧设有二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3和二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9,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1左端设有左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5,所述左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5左端设有三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2,所述三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2前端设有左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5,所述左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5前端设有导航雷达4和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4,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1右端设有右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6,所述右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6右端设有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0,所述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0前端设有右翼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6,所述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0右端设有核燃料保护控制装置30,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1前端下方设有指挥室10,所述指挥室10下端设在升降基盘1的上端,所述指挥室10的前端设有声纳17和火控雷达18,其中声纳17和火控雷达18并列装设在驾驶舱11的后端,所述驾驶舱11、声纳17和火控雷达18下端固设在升降基盘1的上端,所述的升降基盘1是在指挥室10下达指令,由驾驶舱11调控一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2、二号核动力升降推进器3、一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8和二号核动力进退推进器9作升降、进退机动,实现推动升降基盘1降落在海上礁盘或从礁盘起飞再潜入水下的,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1后端连接升降辅道架5,所述升降辅道架5上端连接停机平台指挥室29,所述停机平台指挥室29后端设有停机平台28,所述停机平台28设在升降基盘1的后端上方中间位置,所述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1上端连接有源相控雷达14。

进一步所述的有源相控雷达14是一种具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探测、多目标接战、抗干扰性能好的机载有源相控雷达,其作用是为指挥室10提供打击敌方海面、空中、水下近程目标数据的。

进一步所述停机平台指挥室29是指挥军用直升机停泊停机平台28的。

进一步所述的指挥室10是控制一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0、二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1、三号电磁炮发射单元22、左航空转管机炮12、右航空转管机炮13、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4、左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5、右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6、空空导弹发射装置27发射的。

进一步所述的导航雷达4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字无线电导航雷达。

进一步所述的导航雷达4是为升降基盘1的驾驶舱11导航的。

进一步所述的核燃料保护控制装置30是核反应堆的防核泄漏控制系统。

进一步所述的通讯装置23是一种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部件装置组成系统的量子通讯装置,可保障指挥室10与上级的通讯不会被敌方破译。

上述所述的一种可垂直升降礁盘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为网络游戏虚拟军事装备道具中的创意动漫军模衍生品模型,采用陶瓷、金属、塑料、PVS材料制作,无任何火药、无任何机械及气体击发装置,无任何实际运用发射装置和功能,整套深海保垒作战平台作为模型装置用于青少年国防科技研究无污染,无公害,非致命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可垂直升降礁盘的深海保垒作战平台模型,虽然参照实施例进行了表述,但是,同行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结构各个细节,可以作出变化和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