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传动结构的教学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8860发布日期:2019-05-17 19:3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机械传动结构的教学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演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机械传动结构的教学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大中专院校中开展的机械方面的课程,在学习机械设计或机械原理基础课程时,仅仅通过单纯的从书本上来进行讲解,很难让同学更加深刻地对所讲的机械结构进行理解和吸收,同时学生认为机械传动机构的特征较为抽象,难以深刻理解,对于各种传动的特点和优缺点难以清楚的区分,特别是对传动的平稳性、系统的联动性及各种复杂机构的传动特点缺乏相应形象直观的东西来表达,只能抽象的加以理解,导致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更不懂得对它们如何加以区别应用,因而在实践应用中不能正确把握,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机械传动机构的理解和认识,授课教师都会采用演示教具这一较为直观的方法。

现有技术的机械传动演示教具都较为简陋,功能较为单一,通常是以单个机械传动机构形式存在,且传动机构简单,各个传动机构之间无联动性,很难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即使有的教具可同时演示多种机械机构的运动情况,但却存在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制造成本高等缺点。

因此,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机械传动结构的教学演示装置,用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传动结构的教学演示装置,包括了基础的传动结构如,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锥齿轮传动和曲柄滑块传动,还有一些较为常用的复杂传动机构,如行星轮传动、变速传动和单向传动,各个机构进行联动传动,且各个传动机构均可拆卸下来单独观察使用,占用空间小,传动机构类型多,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方案为: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前端滑动配合有可相对于底板向前端滑出的第一底座,底板上表面的后端滑动配合有可相对于底板向后端滑出且置于第一底座右方的第二底座,底板上表面的后端滑动配合有可相对于底板向后端滑出且置于第一底座左方的第三底座,底板上表面的左端滑动配合有只可相对于底板向左端滑出且置于第三底座左方的第四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连接行星轮传动装置,第二底座的上端连接变速传动装置,第三底座的上端连接单向传动装置和锥齿轮传动装置,第四底座的上端连接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和曲柄滑块传动装置,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和第四底座与底板之间均连接有阻止其滑出底板侧壁的卡紧装置;

所述行星轮传动装置后端伸出的行星轮传动输出轴固定连接一驱动齿轮,所述变速传动装置的前端伸出的变速传动驱动轴固定连接一变速传动驱动齿轮,所述单向传动装置的前端伸出的单向传动驱动轴固定连接一单向传动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变速传动驱动齿轮和单向传动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单向传动装置后端伸出的单向传动输出轴与锥齿轮传动装置的前端伸出的锥齿轮传动驱动轴同轴连接,锥齿轮传动装置的左端伸出的锥齿轮传动输出轴安装有一可拆卸的联轴器,锥齿轮传动装置的锥齿轮传动输出轴经联轴器与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右端伸出的蜗轮蜗杆传动驱动轴相连接,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下方输出端铰接曲柄滑块传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行星轮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上端的两平行放置的支架,两组所述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两端伸出支架的纵向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一置于两组支架之间的圆盘,所述圆盘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环形架,所述环形架的内环面开有齿牙,所述第一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圆盘前方且置于环形架内的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环形架的齿牙之间的圆周方向上均布啮合有三个行星轮,还包括同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且置于太阳轮与支架之间的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的三个支脚的后端与三个行星轮前端转动连接的过渡轴分别进行转动连接;

还包括螺纹配合在圆盘前方支架上的外圈卡销,所述环形架的前端开有一与外圈卡销配合的外圈卡销孔,还包括螺纹配合在支架上的内圈卡销,所述三角形支架其中一个支脚的前端开有一与内圈卡销配合的内圈卡销孔,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手柄,第一转轴的后端与行星轮传动输出轴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左右水平设置且相互配合的第一无级变速轮和第二无级变速轮,所述无级变速轮包括相对的第一锥形轮和第二锥形轮,右侧的第一锥形轮外端面同轴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一移动盘,所述活动轴的前端伸出第一移动盘轴向滑动且同轴连接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底座上,右侧的第二锥形轮转动设置在第二底座上,左侧的第二锥形轮外端面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移动盘,左侧的第一锥形轮转动设置在第二底座上,还包括设置在无级变速轮左右两侧的转动连接在第二底座上的导向杆,所述第一移动盘和第二移动盘的两侧分别螺纹配合在与其相对应的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经第一传动机构连接在速度比调节轴上,所述第一驱动轴远离第一移动盘的轴端固定连接一驱动盘,驱动盘上设置有第二转动手柄,左侧的第一锥形轮同轴连接变速传动驱动轴,所述第一无级变速轮与第二无级变速轮之间套连有锥形带。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前端啮合有第一齿轮,配合在同一移动盘上的两个导向杆上的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三齿轮,两第三齿轮之间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同轴连接有转动安装在第二底座上的速度比调节轴,构成导向杆经第一传动机构连接在速度比调节轴上的结构,所述速度比调节轴的后端轴端设置有速度调节手柄。

优选的,所述单向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三底座上端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内转动穿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单向传动驱动轴,第二转轴后端固定连接第五齿轮,所述第一支座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自前向后依次同轴固定有置于第一支座后方的第一单向齿轮和第二单向齿轮,所述第二单向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还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支座后端的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啮合第五齿轮和第二单向齿轮,且第一单向齿轮与第二单向齿轮的传动方向相同且大小相同;

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单向传动驱动齿轮前端的第三转动手柄。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轴远离第二单向齿轮的一端同轴连接单向传动输出轴,所述锥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与单向传动输出轴连接的锥齿轮传动驱动轴轴端的第一锥齿轮,所述锥齿轮传动驱动轴转动连接有置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单向齿轮之间的第二支座,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其下方第三底座上端的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的左端转动连接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第三支座左方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四转轴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同轴连接锥齿轮传动输出轴,经可拆卸的联轴器连接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其下方第四底座上端的第四支座,所述第四支座的右端转动穿设有蜗杆,所述蜗杆远离第四支座的一端同轴连接蜗轮蜗杆传动驱动轴,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四底座上端的第五支座,所述第五支座的后端转动连接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还包括固定设置在蜗杆远离可拆卸的联轴器轴端的第四转动手柄。

优选的,所述蜗轮的后端面上铰接曲柄滑块传动装置,所述曲柄滑块传动装置包括铰接在蜗轮前端面的曲柄,所述曲柄的另一端铰接一滑块,还包括固定在其下方第四底座上端的第六支座,所述第六支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长度方向沿水平放置的滑轨,满足滑块可在滑轨内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开在底板侧壁且分别置于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两侧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配合有一旋拧螺栓,所述旋拧螺栓上转动连接有置于旋拧螺栓的旋拧端与底板侧壁之间的卡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传动结构的教学演示装置,各个传动装置之间相互联动,其中还加入了较为复杂的变速传动装置和单向传动装置,加深了学生对此类传动装置的理解,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也可以对单个传动装置分离出来进行单独分析学习,操作简单,不占用空间,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个传动装置联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行星轮传动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变速传动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传动装置、锥齿轮传动装置、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和曲柄滑块传动装置联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行星轮传动装置;3、变速传动装置;4、单向传动装置;5、锥齿轮传动装置;6、蜗轮蜗杆传动装置;7、曲柄滑块传动装置;8、行星轮传动输出轴;9、变速传动驱动轴;10、单向传动驱动轴;11、卡紧装置;12、驱动齿轮;13、变速传动驱动齿轮;14、单向传动驱动齿轮;15、可拆卸的联轴器;16、支架;17、第一转轴; 18、圆盘;19、环形架;20、太阳轮;21、行星轮;22、三角形支架;23、过渡轴;24、外圈卡销;25、外圈卡销孔;26、内圈卡销;27、内圈卡销孔;28、第一转动手柄;29、第一无级变速轮;30、第二无级变速轮;31、第一锥形轮;32、第二锥形轮;33、活动轴;34、第一移动盘;35、第一驱动轴;36、第二移动盘;37、导向杆;38、速度比调节轴;39、驱动盘;40、第二转动手柄;41、锥形带;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第三齿轮;45、第四齿轮;46、速度调节手柄;47、第一支座;48、第二转轴;49、第五齿轮;50、第三转轴;51、第一单向齿轮;52、第二单向齿轮;53、过渡齿轮;54、第三转动手柄;55、第一锥齿轮;56、第二支座;57、第三支座;58、第四转轴;59、第二锥齿轮;60、第四支座;61、蜗杆;62、第五支座;63、蜗轮;64、第四转动手柄;65、曲柄;66、第六支座;67、第三齿轮;68、滑轨;69、螺纹孔;70、旋拧螺栓;71、卡块;401、单向传动输出轴;501、锥齿轮传动驱动轴;502、锥齿轮传动输出轴;601、蜗轮蜗杆传动驱动轴;1001、第一底座;1002、第二底座;1003、第三底座;1004、第四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7,机械传动结构的教学演示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前端滑动配合有可相对于底板1向前端滑出的第一底座1001,底板1上表面的后端滑动配合有可相对于底板1向后端滑出且置于第一底座1001右方的第二底座1002,底板1上表面的后端滑动配合有可相对于底板1向后端滑出且置于第一底座1001左方的第三底座1003,底板1上表面的左端滑动配合有只可相对于底板1向左端滑出且置于第三底座1003左方的第四底座1004,第一支座1001、第二支座1002、第三支座1003、第四支座1004均可相对于其相应的底板1端部滑出,且不能相对于底板1做竖直方向上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底座1001上端连接行星轮传动装置2,第二底座1002的上端连接变速传动装置3,第三底座1003的上端连接单向传动装置4和锥齿轮传动装置5,第四底座1004的上端连接蜗轮蜗杆传动装置6和曲柄滑块传动装置7,所述第一底座1001、第二底座1002、第三底座1003和第四底座1004与底板1之间均连接有阻止其滑出底板1侧壁的卡紧装置11,卡紧装置11用来限制各个底座从底板1的端部滑出,也可以不限制其从底板1的端部滑出,根据需要来决定,各个传动装置可以跟随其下方一体连接的支座而抽离出底板1,从而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单独将传动装置从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研究,更加方便和具有针对性;

所述行星轮传动装置2后端伸出的行星轮传动输出轴8固定连接一驱动齿轮12,所述变速传动装置3的前端伸出的变速传动驱动轴9固定连接一变速传动驱动齿轮13,所述单向传动装置4的前端伸出的单向传动驱动轴10固定连接一单向传动驱动齿轮14,所述驱动齿轮12分别与变速传动驱动齿轮13和单向传动驱动齿轮14啮合,变速传动驱动齿轮13和单向传动驱动齿轮由驱动齿轮12驱动而完成联动,所述单向传动装置4后端伸出的单向传动输出轴401与锥齿轮传动装置5的前端伸出的锥齿轮传动驱动轴501同轴连接,锥齿轮传动装置5的左端伸出的锥齿轮传动输出轴502安装有一可拆卸的联轴器15,锥齿轮传动装置5的锥齿轮传动输出轴502经联轴器15与蜗轮蜗杆传动装置6的右端伸出的蜗轮蜗杆传动驱动轴601相连接,联轴器15将锥齿轮传动装置5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6联动起来,当需要单独分离出来时,再将联轴器15打开,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6的下方输出端铰接曲柄滑块传动装置7,各个传动装置之间联动传递动力,便于使用者观察各种传动装置之间的联动特性,提供同学们的探索欲望,加深同学们的记忆与理解。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5,所述行星轮传动装置2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1001上端的两平行放置的支架16,两组所述支架16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两端伸出支架16的纵向的第一转轴17,所述第一转轴17转动连接一置于两组支架16之间的圆盘18,所述圆盘18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环形架19,环形架19置于圆盘18前端圆周的边缘上,所述环形架19的内环面开有齿牙,所述第一转轴17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圆盘18前方且置于环形架19内的太阳轮20,所述太阳轮20与环形架19的齿牙之间的圆周方向上均布啮合有三个行星轮21,还包括同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17上且置于太阳轮20与支架16之间的三角形支架22,所述三角形支架22的三个支脚的后端与三个行星轮21前端转动连接的过渡轴23分别进行转动连接,三角形支架22将三个行星轮21连接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且各个行星轮21可在其相应的三角形支架22的支脚上作转动,同时也可经太阳轮20和环形架19的啮合,绕太阳轮20的轴心在太阳轮20与环形架19之间的圆周方向上作转动;

还包括螺纹配合在圆盘18前方支架16上的外圈卡销24,所述环形架19的前端开有一与外圈卡销24配合的外圈卡销孔25,还包括螺纹配合在支架16上的内圈卡销26,所述三角形支架22其中一个支脚的前端开有一与内圈卡销26配合的内圈卡销孔27,所述第一转轴1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手柄28,第一转轴17的后端与行星轮传动输出轴8同轴连接,当我们需要观察行星轮传动装置2中行星轮21的传动特性时,将外圈卡销24通过在前方支架16上的旋拧,将外圈卡销24卡在环形架19前端的外圈卡销孔25内,用来限制环形架19的运动,转动第一转动手柄28,使太阳轮20转动,此时行星轮21在绕太阳轮20转动的同时,其自身也在进行转动,当需要观察环形架19的传动特性时,将外圈卡销24旋拧出外圈卡销孔25,将内圈卡销26旋拧进支脚前端的内圈卡销孔27,此时三个行星轮21绕太阳轮20的转动收到限制,转动第一转动手柄28,与行星轮21外圈啮合的环形架19做转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行选择。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4及附图6,所述变速传动装置3包括左右水平设置且相互配合的第一无级变速轮29和第二无级变速轮30,所述无级变速轮包括相对的第一锥形轮31和第二锥形轮32,右侧的第一锥形轮31外端面同轴连接有活动轴33,所述活动轴33转动连接有第一移动盘34,所述活动轴33的前端伸出第一移动盘34轴向滑动且同轴连接有第一驱动轴35,第一驱动轴35转动连接在第二底座1002上,右侧的第二锥形轮32转动设置在第二底座1002上,左侧的第二锥形轮32外端面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移动盘36,左侧的第一锥形轮31转动设置在第二底座1002上,还包括设置在无级变速轮左右两侧的转动连接在第二底座1002上的导向杆37,所述第一移动盘34和第二移动盘36的两侧分别螺纹配合在与其相对应的导向杆37上,所述导向杆37经第一传动机构连接在速度比调节轴38上,所述第一驱动轴35远离第一移动盘34的轴端固定连接一驱动盘39,驱动盘39上设置有第二转动手柄40,左侧的第一锥形轮31同轴连接变速传动驱动轴9,所述第一无级变速轮29与第二无级变速轮30之间套连有锥形带41,该锥形带41的两斜面分别于第一锥形轮31和第二锥形轮32相配合,第一锥形轮31和第二锥形轮32上可以圆周均布有多个沿着其斜面延伸的第一啮合齿,锥形带31的两斜面上设有与第一啮合齿相啮合的第二啮合齿,将第一锥形轮31和第二锥形轮32设置为齿带轮,将锥形带设置成齿带,使得两者配合的时候不会打滑,保证了传动的稳固性;

由于右侧第一锥形轮31和第二锥形轮32相对设置,其把锥形带41挤压在两者之间,因此当右侧的第一锥形轮31被变速传动驱动齿轮13驱动时也带动第二锥形轮24转动,右侧的两个锥形轮的转动经锥形带41带动左侧两的锥形轮转动。当需要调节变速驱动齿轮13与驱动盘39之间的速度比时,旋转速度比调节轴38,经动力轴经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导向杆旋转,由于导向杆与第一移动盘34和第二移动盘36螺纹配合,因此当导向杆转动时,带动第一移动盘34和第二移动盘36同时向前或向后移动,第一移动盘34带动右侧的第一锥形轮31向前或向后移动,第二移动盘36带动左侧的第二锥形轮32向前或向后移动,当右侧的第一锥形轮和左侧的第二锥形轮24同时向前移动时,变速驱动齿轮13与驱动盘39之间的速度比减小,当右侧的第一锥形轮23和右侧的第二锥形轮24同时向后移动时,变速驱动齿轮13与驱动盘39之间的速度比增大。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结合附图6,所述导向杆37前端啮合有第一齿轮42,配合在同一移动盘上的两个导向杆37上的两个第一齿轮42之间啮合有第二齿轮43,所述第二齿轮43同轴连接有第三齿轮44,两第三齿轮44之间啮合有第四齿轮45,所述第四齿轮45同轴连接有转动安装在底座10上的速度比调节轴38,构成导向杆37经第一传动机构连接在速度比调节轴38上的结构,所述速度比调节轴38的后端轴端设置有速度调节手柄46。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4及附图7,所述单向传动装置4包括固定在第三底座1003上端的第一支座47,所述第一支座47内转动穿设有第二转轴48,所述第二转轴48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单向传动驱动轴10,单向传动驱动轴10为动力输入端,第二转轴48后端固定连接第五齿轮49,所述第一支座47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50,所述第三转轴50自前向后依次同轴固定有置于第一支座47后方的第一单向齿轮51和第二单向齿轮52,所述第二单向齿轮52与第五齿轮49啮合,还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支座47后端的过渡齿轮53,所述过渡齿轮53啮合第五齿轮49和第二单向齿轮52,且第一单向齿轮51与第二单向齿轮52的传动方向相同且大小相同,第一单向齿轮51在与过渡齿轮53啮合,但是不与第五齿轮49啮合,第五齿轮49的厚度较厚,过渡齿轮53在轴向方向上只啮合了第五齿轮49的一半,另一半与第二单向齿轮52啮合,且第二单向齿轮52置于过渡齿轮53的后方,当第五齿轮49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单向齿轮52处于空转的状态,第五齿轮48驱动过渡齿轮53带动第一单向齿轮51顺时针转动,由于单向齿轮单向传递动力的特性,第一单向齿轮51带动单向传动输出轴401顺时针转动输出,当第五齿轮49逆时针转动时,第五齿轮48驱动过渡齿轮53带动第一单向齿轮51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单向齿轮处于空转的状态,第二单向齿轮52经第五齿轮49驱动,进行顺时针转动,此时带动单向传动输出轴401顺时针转动输出,即单向传动输出轴401的输出方向与输入端的转动方向无关,与单向齿轮传递动力的方向有关;

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单向传动驱动齿轮14前端的第三转动手柄54,第三转动手柄54在单向传动装置4随第三底座1003分离时,可通过转动第三转动手柄54来进行动力输出,方便省力,单向传动装置4的传动特性分析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加深了学生对此类传动装置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4及附图7,所述第三转轴50远离第二单向齿轮52的一端同轴连接单向传动装置输出轴401,所述锥齿轮传动装置5包括与单向传动输出轴401连接的锥齿轮传动驱动轴501轴端的第一锥齿轮55,所述锥齿轮传动驱动轴501转动连接有置于第一锥齿轮55和第二单向齿轮52之间的第二支座56,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其下方第三底座1003上端的第三支座57,所述第三支座57的左端转动连接第四转轴58,所述第四转轴58同轴固定连接有置于第三支座57左方的第二锥齿轮59,所述第二锥齿轮59与第一锥齿轮55啮合,第四转轴58远离第二锥齿轮59的一端同轴连接锥齿轮传动输出轴502,经可拆卸的联轴器15连接蜗轮蜗杆传动装置6,可拆卸的联轴器15将蜗轮蜗杆传动装置6和锥齿轮传动装置5分开,方便两者分开观察和研究各自的传动特性。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4及附图7,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6包括固定连接在其下方第四底座1004上端的第四支座60,所述第四支座60的右端转动穿设有蜗杆61,所述蜗杆61远离第四支座60的一端同轴连接蜗轮蜗杆传动驱动轴60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四底座1004上端的第五支座62,所述第五支座62的后端转动连接蜗轮63,所述蜗轮63与蜗杆61啮合;还包括固定设置在蜗杆61远离可拆卸的联轴器15轴端的第四转动手柄64,第四转动手柄64的设置方便当蜗轮蜗杆传动装置6和曲柄滑块传动装置7随第四支座1004分离出来时,方便通过转动第四转动手柄64进行动力输入,方便观察传动特性。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4及附图7,所述蜗轮63的后端面上铰接曲柄滑块传动装置7,所述曲柄滑块传动装置7包括铰接在蜗轮63前端面的曲柄65,所述曲柄65的另一端铰接一滑块66,还包括固定在其下方第四底座1004上端的第六支座67,所述第六支座6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长度方向沿水平放置的滑轨68,满足滑块66可在滑轨68内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

实施例九,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4,所述卡紧装置11包括开在底板1侧壁且分别置于第一底座1001、第二底座1002、第三底座1003、第四底座1004两侧的螺纹孔69,所述螺纹孔69内螺纹配合有一旋拧螺栓70,所述旋拧螺栓70上转动连接有置于旋拧螺栓70的旋拧端与底板1侧壁之间的卡块71,当我们需要卡紧第一底座1001、第二底座1002、第三底座1003和第四底座1004时,限制其相对于底板1滑出时,将卡块转动至底座对应底板1出口的一端,旋拧螺栓70,此时卡块71牢牢卡在相应底座的出口端,限制其相对于底板1的滑动,此时实现各个传动装置的整体联动,当我们需要其中一个传动装置时,将其下的底座相应底板1两侧的螺栓70旋拧开,转动卡块71的位置,使其不限制底座的移动,抽出所需传动装置下方的底座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我们需要观察整体联动特性时,卡紧第一底座1001、第二底座1002、第三底座1003和第四底座1004时,限制其相对于底板1滑出时,将卡块转动至底座对应底板1出口的一端,旋拧螺栓70,时卡块71牢牢卡在相应底座的出口端,限制其相对于底板1的滑动,此时实现各个传动装置的整体联动,转动第一转动手柄28,整个系统联合传动,观察联动特性,当我们只需要观察其中一个传动装置时,将其下的底座相应底板1两侧的螺栓70旋拧开,转动卡块71的位置,使其不限制底座的移动,抽出所需传动装置来进行观察分析,且每单个传动装置都有输入手柄,转动输出手柄来进行传动特性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传动结构的教学演示装置,各个传动装置之间相互联动,其中还加入了较为复杂的变速传动装置和单向传动装置,加深了学生对此类传动装置的理解,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也可以对单个传动装置分离出来进行单独分析学习,操作简单,不占用空间,方便携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