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围结构和汽车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1959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围结构和汽车车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和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前围结构主要功能是隔离发动机舱与乘员舱,负责乘员舱的隔音、隔热及减振;在正面碰撞中,承受发动机舱因撞击而产生的冲击力,保证乘员舱的安全性能;同时确保整车的弯扭刚度和模态。
[0003]现有的前围结构缺乏有效的框架支撑结构,致使前围板侵入量较大,前机舱的碰撞性能不良,且整车弯曲和扭转刚度和模态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前围结构缺乏有效的框架支撑结构,致使前围板侵入量较大,前机舱的碰撞性能不良,且整车弯曲和扭转刚度和模态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其包括左A柱、右A柱、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前风窗横梁组件、前围板、流水槽和前围板加强横梁,所述前风窗横梁组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左A柱,所述前风窗横梁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右A柱,所述前风窗横梁组件的底部与所述流水槽连接,所述前围板与所述流水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位于所述流水槽的下方,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左前纵梁,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右前纵梁。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上设有前副车架左安装点和前副车架右安装点,所述前副车架左安装点靠近所述左前纵梁,所述前副车架右安装点靠近所述右前纵梁。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风窗横梁组件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对接形成连贯的腔体,所述下横梁通过支撑板与流水槽连接。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为内凹的曲面结构。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流水槽包括流水槽本体和自所述流水槽本体的一侧向上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下横梁沿车身横向焊接在一起,所述流水槽本体与所述前围板沿车身横向焊接在一起。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横梁的前部设有与所述上横梁对接的凹槽,所述下横梁的后部设有与流水槽的翻边焊接的延伸部。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上侧、下侧和后部均设有水平翻边,所述支撑板上侧的水平翻边与所述下横梁焊接,所述支撑板下侧和后部的水平翻边与所述流水槽的翻边焊接。
[0012]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其包括前述的汽车前围结构。
[00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和汽车车身,前风窗横梁组件的两端与左A柱、右A柱连接形成连贯结构,前围板加强横梁的两端与左前纵梁、右前纵梁连接形成连贯结构,前围板与流水槽的底部连接,支撑在由左A柱、右A柱、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前风窗横梁组件、流水槽和前围板加强横梁所围成的框架结构中,由此可减少了前围板的侵入量,提升前机舱的碰撞性能,并可提高整车弯曲扭转刚度和模态,提升了 NVH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汽车前围结构的前视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汽车前围结构的后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汽车前围结构的断面图;
[0017]图4是前风窗横梁组件与流水槽、前围板的搭接结构断面示意图。
[0018]其中,1、左A柱;2、右A柱;3、左前纵梁;4、右前纵梁;5、前风窗横梁组件;51、上横梁;52、下横梁;521、凹槽;522、延伸部;6、前围板;7、流水槽;71、流水槽本体;72、翻边;8、前围板加强横梁;9、前副车架左安装点;10、前副车架右安装点;1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其包括左A柱
1、右A柱2、左前纵梁3、右前纵梁4、前风窗横梁组件5、前围板6、流水槽7和前围板加强横梁8,前风窗横梁组件5的一端连接至左A柱I,前风窗横梁组件5的另一端连接至右A柱2,前风窗横梁组件5的底部与流水槽7连接,前围板6与流水槽7的底部连接;前围板加强横梁8位于流水槽7的下方,前围板加强横梁8的一端连接至左前纵梁3,前围板加强横梁8的另一端连接至右前纵梁4。前风窗横梁组件5的两端与左A柱1、右A柱2连接形成连贯结构,前围板加强横梁8的两端与左前纵梁3、右前纵梁4连接形成连贯结构,前围板6与流水槽7的底部连接,支撑在由左A柱1、右A柱2、左前纵梁3、右前纵梁4、前风窗横梁组件5、流水槽7和前围板加强横梁8所围成的框架结构中,由此可减少了前围板6的侵入量,提升前机舱的碰撞性能,并可提高整车弯曲扭转刚度和模态。
[0021]前围板加强横梁8上设有前副车架左安装点9和前副车架右安装点10,前副车架左安装点9靠近左前纵梁3,前副车架右安装点10靠近右前纵梁4,将前副车架的安装点设于前围板加强横梁8上,极大地提高了前副车架安装点的刚度。
[0022]本实施例的前风窗横梁组件5包括上横梁51和下横梁52,上横梁51和下横梁52对接形成沿车身横向连贯的腔体,由此极大地提高了整车弯扭刚度和模态,下横梁52通过支撑板11与流水槽7焊接。在本实施例中,上横梁51和下横梁52均为内凹的曲面结构,相互对接形成横向连贯的腔体。
[002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流水槽7包括流水槽本体71和自流水槽本体71的一侧向上延伸的翻边72,翻边72向上延伸与下横梁52沿车身横向焊接在一起,流水槽本体71与前围板6沿车身横向焊接在一起,这是因为:由于前风窗横梁组件5设于前围结构的内部,本实施例将下横梁52与流水槽7的翻边72沿车身横向焊接在一起形成组件后,并将流水槽本体71与前围板6沿车身横向焊接在一起,使得流水槽7不与夹具和焊枪产生干涉,由此降低了焊接工艺操作难度,其搭接精度高。
[0024]由于汽车前风窗横梁相对于前围板6在X向(车身纵向)的距离越大,越易造成前风窗横梁的结构不稳定、易变形,本实施例的下横梁52的下方设有流水槽7,下横梁52的下部通过支撑板11与该流水槽7连接,本实施例的前风窗横梁组件5通过增加支撑板11与流水槽7连接,提高了横梁与流水槽7的搭接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横梁与流水槽7的焊接质量以及前风窗玻璃的安装精度。
[0025]下横梁52的前部设有与上横梁51对接的凹槽521,下横梁52通过该凹槽521与上横梁51对接形成连贯的腔体,下横梁52的后部设有与流水槽7的翻边72焊接的延伸部522,该延伸部522的底部与流水槽7的翻边72焊接。本实施例的支撑板11竖直设置,为了提高焊接质量,支撑板11的上侧、下侧和后部均设有水平翻边72,支撑板11上侧的水平翻边72与下横梁52焊接,支撑板11下侧和后部的水平翻边72与流水槽7的翻边72焊接。
[002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其包括上述的汽车前围结构。
[002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前围结构和汽车车身,具有以下优点:
[0028]1、该前风窗横梁组件与左右前纵梁、左右A柱等形成连贯结构,减小了前围板侵入量,提升了前机舱的碰撞性能;提高了整车弯曲和扭转刚度和模态,提升了 NVH性能;
[0029]2、该前围板结构焊接工艺易操作,搭接精度高;
[0030]3、前围板加强横梁的结构极大提高了前副车架安装点刚度。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A柱、右A柱、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前风窗横梁组件、前围板、流水槽和前围板加强横梁,所述前风窗横梁组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左A柱,所述前风窗横梁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右A柱,所述前风窗横梁组件的底部与所述流水槽连接,所述前围板与所述流水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位于所述流水槽的下方,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左前纵梁,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右前纵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上设有前副车架左安装点和前副车架右安装点,所述前副车架左安装点靠近所述左前纵梁,所述前副车架右安装点靠近所述右前纵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横梁组件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对接形成连贯的腔体,所述下横梁通过支撑板与流水槽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为内凹的曲面结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包括流水槽本体和自所述流水槽本体的一侧向上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下横梁沿车身横向焊接在一起,所述流水槽本体与所述前围板沿车身横向焊接在一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的前部设有与所述上横梁对接的凹槽,所述下横梁的后部设有与流水槽的翻边焊接的延伸部。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上侧、下侧和后部均设有水平翻边,所述支撑板上侧的水平翻边与所述下横梁焊接,所述支撑板下侧和后部的水平翻边与所述流水槽的翻边焊接。8.—种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和汽车车身,前风窗横梁组件的两端与左A柱、右A柱连接形成连贯结构,前围板加强横梁的两端与左前纵梁、右前纵梁连接形成连贯结构,前围板与流水槽的底部连接,支撑在由左A柱、右A柱、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前风窗横梁组件、流水槽和前围板加强横梁所围成的框架结构中,由此可减少了前围板的侵入量,提升前机舱的碰撞性能,并可提高整车弯曲扭转刚度和模态,提升了NVH性能。
【IPC分类】B62D25/14
【公开号】CN205273627
【申请号】CN201520996666
【发明人】戴太亮, 吴纯福, 曾鑫, 褚安华, 耿富荣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