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4919发布日期:2019-08-24 09:2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显示屏的外观尺寸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手机等移动显示产品,更多的要求具有窄边框高屏占比的显示效果,即,希望显示面板中位于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的尺寸越来越小。

但是,由于非显示区域需要设置大量的走线,导致目前非显示区域的尺寸无法过小,使显示面板的屏占比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减小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域的尺寸,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扇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其中,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的跨压范围小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跨压范围;

所述扇出区的第一边缘的长度大于第二边缘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为所述扇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且,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扇出区包括多条扇出走线,所述扇出走线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相连,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相连;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

可选的,所述跨压范围的最小值为所述数据线上的最小驱动电压,所述跨压范围的最大值为所述数据线上的最大驱动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d1满足2μm≤d1≤3μm;

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d2满足3μm≤d2≤5μm。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还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像素列;其中,所述像素列包括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相连的第一像素列,以及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相连的第二像素列,所述第一像素列仅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至少一列所述第二像素列包括第二颜色子像素和/或第三颜色子像素。

可选的,所述第二像素列包括第二甲像素列和第二乙像素列,所述第二甲像素列和所述第二乙像素列均包括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甲像素列和所述第二乙像素列中,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可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甲像素列、所述第二乙像素列和所述第一像素列依次排布。

可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甲像素列、所述第一像素列和所述第二乙像素列依次排布。

可选的,

所述第二像素列包括第二甲像素列和第二乙像素列,所述第二甲像素列仅包括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乙像素列仅包括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

可选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包括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包括蓝色子像素。

可选的,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像素列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选通单元,所述选通单元包括多个开关和多条开关控制信号线,位于同一个所述选通单元的多个所述开关的第一端与至少两列条所述第二像素列一一对应相连,位于同一个所述选通单元的多个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同一条所述第二扇出走线,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控制信号线一一对应相连。

可选的,至少两列所述第二像素列的像素排布方式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由不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

部分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栅极同层设置;

另一部分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存储电容的其中一个电极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扇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包括驱动芯片,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还与所述驱动芯片相连;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驱动芯片的长度与所述扇出区的第二边缘的长度相等,所述显示区的长度与所述扇出区的第一边缘的长度相等。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减小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这样,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减少后原本用于放置第一扇出走线的空间便可释放出来,以用于隔开第一扇出走线和与其相邻的扇出走线。也就是说,通过减小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能够在保证第一扇出走线和与其相邻的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的基础上,将扇出区的高度减小,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而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将与跨压范围较小的第一数据线相连的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减小,能够将扇出走线线宽变小对传输信号的延迟影响最小化,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其中一条数据线和驱动芯片的连接线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对应的信号时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扇出走线,但这些扇出走线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扇出走线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扇出走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扇出走线,类似地,第二扇出走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扇出走线。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示意图,其中,在将位于显示区1’的多条数据线2’与驱动芯片4’相连时,需要设置连接二者的连接线3’,该连接线3’所在的区域称为扇出区5’。一般来说,由于驱动芯片4’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远小于显示区1’的长度。因此,除靠近显示区1’的中心线10’的数据线2’外,显示区1’中其余的数据线2’与驱动芯片4’之间的连接线3’均具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

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如图1所示,驱动芯片4’的中心一般都对应显示区1’的中心线10’设置。并且,在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确定后,数据线2’和驱动芯片4’上的管脚的数量以及位置一般也不会再做变动。因此,为了保证相邻两条连接线3’不致发生交叠,扇出区5’的高度不能设计的过小。具体的,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连接其中一条数据线2’和驱动芯片4’的连接线3’的放大示意图,该连接线3’的倾斜角度为θ,线宽为d2,连接线3’在驱动芯片4’上的绑定宽度为d1。其中,数据线2’和连接线3’的线宽为各自的径向尺寸。计算可得连接线3’的倾斜角度θ,线宽d2和绑定宽度d1之间满足:

d2=d1sinθ(1)

若压缩扇出区5’的高度h,由于数据线2’和驱动芯片4’上的管脚的位置不变,因此,连接线3’的倾斜角度θ将变小。在连接线3’的线宽d2不变时,绑定宽度d1将变大。由于扇出区5’的空间有限,因此,绑定宽度d1变大后势必将压缩相邻两条连接线3’的间距,导致相邻两条连接线3’之间的干扰增大,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扇出区5’的高度h设置的较大,不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和扇出区2。显示区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排布,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10;其中,数据线10包括第一数据线101和第二数据线102,其中,第一数据线101的跨压范围小于第二数据线102的跨压范围。

如图3所示,扇出区2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其中,第一边缘21为扇出区2靠近显示区1的边缘,第二边缘22为扇出区2远离显示区1的边缘。第一边缘21的长度l1大于第二边缘22的长度l2。也就是说,扇出区2的形状为一上底边较长下底边较短的倒梯形。

扇出区2包括多条扇出走线3,扇出走线3包括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位于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之间。第一扇出走线31与第一数据线101相连,第二扇出走线32与第二数据线102相连。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小于第二扇出走线32的线宽。其中,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的线宽为各自的径向尺寸。

若要减小扇出区2的高度,根据前文的推导可知,在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不变时,第一扇出走线31和相邻的扇出走线3之间的间距将受到压缩。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减小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这样,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减少后原本用于放置第一扇出走线31的空间便可释放出来,以用于隔开第一扇出走线31和与其相邻的扇出走线3。也就是说,通过减小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能够在保证第一扇出走线31和与其相邻的扇出走线3之间的间距的基础上,将扇出区2的高度减小,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由于第一数据线101的跨压范围小于第二数据线102的跨压范围,其中,跨压范围的最小值为数据线10上的最小驱动电压,跨压范围的最大值为数据线10上的最大驱动电压。跨压范围越大的数据线,信号延迟的时间越长,因此对其所传输的数据的准确性的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跨压范围越大的数据线,对信号延迟的要求就越高。

具体的,以第一数据线101的跨压范围在4.46v~5.96v,第二数据线102的跨压范围在4.2v~5.96v为例,那么第一数据线101在从最小驱动电压切换至最大驱动电压时,仅需1.5v的电压切换。而第二数据线102在从最小驱动电压切换至最大驱动电压时,需1.76v的电压切换。在电压的切换速率一定时,第一数据线101的电压切换时间小于第二数据线102的电压切换时间。即,在第一数据线101和第二数据线102上的电压均从最小驱动电压向最大驱动电压进行切换时,在任一时刻,第一数据线101上的电压会更加接近于目标值,而第二数据线102上的电压与目标值的差值将较大。也就是说,第一数据线101上的信号延迟时间较短,第二数据线102上的信号延迟时间较长。在第一数据线101和第二数据线102中,如果减小与第二数据线102相连的第二扇出走线32的线宽,第二扇出走线32的阻抗将增大,将导致第二数据线102上的信号延迟时间更长,使本来信号延迟时间就较长的第二数据线102上所传输信号的准确度进一步受到影响。基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减小扇出区高度的基础上,为保证数据线10上传输信号的准确度受到较小影响,选择将与第一数据线101相连的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减小,能够将扇出走线3线宽变小对传输信号的延迟影响最小化,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以分辨率为1080x2160的全高清显示面板(fullhighdefinition,以下简称fhd)产品为例,在将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的线宽均设置为3.5um时,扇出区2的高度约为2300um。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调整为2.5um,能够使扇出区2的高度下降至约1940um。

如图3所示,其中,扇出区2远离显示区1的一侧包括驱动芯片7,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远离显示区1的一端与驱动芯片7相连。在该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时,驱动芯片7通过包括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的扇出走线3向位于显示区1的数据线10提供驱动信号,以使位于显示区1的子像素发光,使该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具体的,如图3所示,沿第一方向x,驱动芯片7的长度与扇出区2的第二边缘22的长度相等,显示区1的长度与扇出区2的第一边缘21的长度相等。

可选的,可以将上述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d1设置为满足2μm≤d1≤3μm;将第二扇出走线32的线宽d2设置为满足3μm≤d2≤5μm,以在减小扇出区2的高度的同时,使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的宽度不致过小,从而保证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上所传递信号的准确性。

上述显示区中还设置有多个与数据线相连的像素列,多个像素列沿第一方向x排布,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像素列中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像素列4包括与第一数据线101相连的第一像素列41,以及与第二数据线102相连的第二像素列42,第一像素列41仅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61,至少一列第二像素列42包括第二颜色子像素62,至少还一列第二像素列42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63。

或者,如图3所示,在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中,至少一列第二像素列42包括第二颜色子像素62和第三颜色子像素63。

在将至少一列第二像素列42设置为包括第二颜色子像素62和第三颜色子像素63时,如图3所示,可以将第二像素列42设置为包括第一子像素列421和第二子像素列422,其中,第一子像素列421和第二子像素列422均包括交替排列的第二颜色子像素62和第三颜色子像素63。并且,第一子像素列421和第二子像素列422中,沿着第一方向x上的子像素的颜色不同。例如,以图3中位于第一行的子像素为例,第一子像素列421中的子像素为第二颜色子像素62,第二子像素列422中的子像素为第三颜色子像素63。

示例性的,在设置第一子像素列421和第二子像素列422时,如图3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一子像素列421、第一像素列41和第二子像素列422依次排布。如图3所示的排布方式可以称为子像素渲染(subpixelrendered,以下简称spr)排布。在该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时,位于第一子像素列421或第二子像素列422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可以和相邻的第一像素列41中的第一颜色子像素61组成一个像素单元用于显示。本发明实施例在减小扇出区2的高度的基础上,通过采用spr排布,同时匹配相应的像素驱动算法,可以在不增加工艺复杂度的同时,在子像素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感官分辨率。

在设置第一子像素列421和第二子像素列422时,除图3所示的排布方式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如图5所示的排布方式,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子像素列421,第二子像素列422和第一像素列41依次排布。在该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时,可以将位于同一行的三个颜色不同的第一颜色子像素61、第二颜色子像素62和第三颜色子像素63组成一个像素单元用于显示。

由于第二像素列42上形成有交替排列的第二颜色子像素62和第三颜色子像素63,因此,第二数据线102的跨压范围的最小值即为第二颜色子像素62和第三颜色子像素63中驱动电压的最小值,第二数据线102的跨压范围的最大值即为两种颜色的子像素中驱动电压的最大值。与第二数据线102相比,第一像素列41仅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61。以第一颜色子像素61的跨压范围为4.46v~5.96v,第二颜色子像素62的跨压范围为4.46v~5.96v,第三颜色子像素63的跨压范围为4.2v~5.96v为例,此时,连接第二颜色子像素62和第三颜色子像素63的第二数据线102的跨压范围即为4.2v~5.96v,而仅连接第一颜色子像素61的第一数据线101的跨压范围即为4.46v~5.96v,因此,第一数据线101上的跨压范围较小,即,第一数据线101上的信号延迟时间较短,第二数据线102上的信号延迟时间较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选择将与跨压范围较小的第一数据线101相连的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减小,能够将扇出走线3线宽变小对传输信号的延迟影响最小化,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显示面板除了图3和图5所示的像素排布外,还可采用如图4所示的像素排布,如图4所示,第二像素列42包括第一子像素列421和第二子像素列422,第一子像素列421仅包括第二颜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列422仅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63。,与第一颜色子像素61相连的第一数据线101上的跨压范围较小,与第二数据线102相比,第一数据线101上信号的延迟时间相对较短。由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选择将与第一数据线101相连的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减小,能够将扇出走线3线宽变小对传输信号的延迟影响最小化,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可选的,上述第一颜色子像素61包括绿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62包括红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63包括蓝色子像素。目前,在采用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分别形成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时,绿色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高于红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因此,在将绿色子像素单独形成第一像素列41时,与第一像素列41相连的第一数据线101的跨压范围会比连接第二颜色子像素62和第三颜色子像素63的第二数据线102的跨压范围小。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可以将上述第二扇出走线32的数量设置为小于第二像素列42的数量。以图6为例,其中,第二扇出走线32为两条,第二像素列42的数量为4列。本发明实施例如此设置能够减少扇出走线3的数量,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扇出区2的高度,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如此设置,还能减小驱动芯片7上的管脚数量,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7的生产成本。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可以在该显示面板还中设置多个选通单元5,利用该选通单元5将多条第二数据线102和一条第二扇出走线32相连,以减少第二扇出走线32的数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选通单元以连接多条第一数据线101和一条第一扇出走线31,在上述减小第一扇出走线31的线宽的基础上,还能够减小第一扇出走线31的数量,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扇出区2的高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示例性的,上述选通单元包括多个开关和多条开关控制信号线,位于同一个选通单元的多个开关的第一端与至少两列第二像素列一一对应相连,位于同一个选通单元的多个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同一条第二扇出走线,开关的控制端与开关控制信号线一一对应相连。

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以两个选通单元5,两条开关控制信号线ckh1和ckh2,且每个选通单元5包括两个开关51为例,第一个和第三个开关51的控制端与开关控制信号线ckh1相连,第二个和第四个开关51的控制端与开关控制信号线ckh2相连,且这四个开关51分别与四列第二像素列42一一对应相连。第一个和第二个开关51属于同一个选通单元5,这两个开关51的第二端连接至同一条第二扇出走线32。第三个和第四个开关51属于同一个选通单元5,这两个开关51的第二端连接至同一条第二扇出走线32。

下面结合图8,图8是图7所对应的信号时序图,对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在该显示面板进行工作时,在任意一条栅线gi的开启时间内:

在第1时段t1,在开关控制信号线ckh1输出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第一个和第三个开关51导通,从而使由驱动芯片(图7未示出)输出的信号通过第二扇出走线32传输至与这两个开关51相连的第二数据线102,即,向与上述栅线gi和对应的第二数据线102相连的子像素充电。

在第2时段t2,在开关控制信号线ckh2输出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第二个和第四个开关51导通,从而使由驱动芯片(图7未示出)输出的信号通过第二扇出走线32传输至与开关51相连的第二数据线102,即,向与上述栅线gi和对应的第二数据线102相连的子像素充电。

然后,再扫描下一行的栅线gi+1,ckh1和ckh2按照上述顺序依次输出控制信号,直至这一帧图像显示完毕。然后,继续从第一条栅线扫描至最后一条栅线,在其中每条栅线的开启时间内,继续按照上面的时序进行工作。

示例性的,上述开关51可以包括pmos管或nmos管,当选用pmos管时,上述开关控制信号线ckh1-ckh2输出低电平信号控制开关51导通;当选用nmos管时,上述开关控制信号线ckh1-ckh2输出高电平信号控制开关51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开关控制信号线ckh1和ckh2输出控制信号的时序可以不限于ckh1、ckh2的顺序,也可以按照ckh2、ckh1的顺序。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与同一个选通单元5相连的至少两列第二像素列42的像素排布方式设置为相同。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两列第一子像素列421连接至同一个选通单元5,两列第二子像素列422连接至同一个选通单元5。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开关51属于同一个选通单元5,这两个开关51的第二端连接至同一条第二扇出走线32。第二个和第四个开关51属于同一个选通单元5,这两个开关51的第二端连接至同一条第二扇出走线32。以与两列第一子像素列421相连的选通单元5为例,其中,第一行子像素均为第二颜色子像素62。因此,在开关控制信号线ckh1输出控制信号时,驱动芯片输出使第一列第一子像素列421中的第二颜色子像素62发光的信号,然后,在开关控制信号线ckh2输出控制信号时,驱动芯片输出的信号无需经过过大的切换,即可输出使第二列第一子像素列421中的第二颜色子像素62发光的信号,因此,第二扇出走线32上传输的信号也无需经过太大的跳变,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设置于不同的金属层,即,采用不同的金属层图案化形成上述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扇出区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在将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设置于不同的金属层时,可以将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设置为交叠,以减少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所占用的扇出区2的空间。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在将第一扇出走线31和第二扇出走线32设置于不同的金属层时,二者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30。

可选的,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上述部分扇出走线3可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另一部分扇出走线3可与存储电容的其中一个电极同层设置,以简化工艺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