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顺逆旋转之手电筒型圆珠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840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顺逆旋转之手电筒型圆珠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壳体内设负极或以笔套接负极并可顺逆旋转之手电筒型圆珠笔,系藉旋动笔套即可使笔芯导出或收入,而旋动笔夹即可使灯亮或灯熄者。
由于在许多照明光线不足处仍有必须书写、记载之需求,市场上乃有附具手电筒之笔具或附有笔芯之手电筒出现,并逐渐发展为一独立产品,即,手电筒型圆珠笔。常见之手电筒种类、型态不少,但大致可归为笔芯常露型和同步动作型,前者系笔芯恒露出于笔杆外,操作时仅有灯亮、灯熄之作动,后者则系笔芯之伸收和灯之亮熄同步,伸出则亮,收入则熄,就完全单纯之环境而言,习用品尚堪以担当所赋予功能需求。但,环境亦瞬息万变,人之活动亦同,每每一个人必须在短短十分钟内数度变换其环境,例如,由简报室走至会客厅再走到室外,复又回到较暗之简报室,此时光线照度之变化,一下子由暗至亮、最亮再至暗,如果在这些场合都必须用笔,而又让灯亮着,势必造成浪费,而,如让笔芯都外露,又容易沾污衣物,实亦不合用。此外,习用品之构造多将组件设计为不可拆式,即,产品多为用后即弃式,一旦笔芯或电池耗完即丢弃,而极少数可更换之形态则元件不是不易组配,就是元件太多,成本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顺逆旋转的手电筒型圆珠笔,它可以独立地控制笔芯伸收和灯亮灯熄,而且构造精巧,所需零件少,操作也很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系本实用新型实例一之分解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实例一之立体图;图3A、3B系本实用新型实例一之组合剖视图;图4A、4B、5A、5B、6A、6B、7A和7B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图8系本实用新型实例二之分解图;图9系本实用新型实例二之立体图;
图10A、10B、10C系本实用新型实例二之组合剖视图;
图11A、11B、12A、12B系本实用新型实例二之实施例图;附图部的标号说明如下(1,20)上壳体(2,26)下壳体(3,24)电池(4)凸轮环体(5)卡制体(6,28)灯座(7,30)反射罩(8,31)复位弹簧(9,32)笔芯(10,35)灯泡(11,23)负极弹簧(12)负极导电杆(13,34)凸轮环(14)灯杯(15,36)正极片(16)负极片(17)反射皿(18)笔芯座(19,38)透明前罩(21)笔夹(22,111)笔帽(25)弧槽(或导电弧段)(27)旋顶块(29)固定座(33)凸弧段(36)正极导电片(37)负极导电片。

图1至3A、3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例一系由一上壳体(1)、一下壳体(2)、一电池(3)、一凸轮环体(4)、一卡制体(5)、一灯座(6)、一反射罩(7)、一复位弹簧(8)及一笔芯(9)、一灯泡(10)、一负极弹簧(11)和一负极导电杆(12)等组件所组装成,其中上壳体(1)外设一笔夹(21),而笔帽内则设一L型之前述负极导电杆(12)及一负极弹簧(11),此负极弹簧(11)另端即抵住电池(3)之负极,而负极导电杆(12)下端则顺上壳体(1)管壁内侧延伸下来;又,上、下壳体(1)(2)间系以凹扣槽及凸环互相嵌扣但为可互相枢转者;下壳体(2)之前端为一透明前罩(19);电池(3)之前端肩部抵及一凸轮环体(4)之非凸轮面,而凸轮环体(4)本身可一体制于上壳体(1)内侧下端亦可另制而卡固在上壳体(1)下端和上壳体(1)内侧下端和上壳体(1)一体同步动作;又凸轮环体(4)之凸轮面则抵在灯座(6)上端之凸轮环(13),该灯座(6)之凸轮环(13)亦穿透卡制体(5)而抵于凸轮环体(4)者;卡制体(5)侧嵌固在下壳体(2)内壁之对应嵌孔内(
图1虚线)并与下壳体(2)一体动作,而卡制体(5)内部中央嵌设一L型正极片(15)并恒顶着电池(3)之正极头,卡制体(5)内部一侧则更设一ㄇ型负极片(16)使可抵触于前述负极导电杆(12);另,灯座(6)则于其前端设一灯杯(14),灯杯(14)为反射质制成,中央部位嵌设着灯泡(10),而灯泡(10)之正、负极分别可和前述正极片(15)及负极片(16)于灯泡(10)和卡制体(5)相对上、下位移时,仍相抵着;同时,反射罩(7)设有一不透光之反射皿(17),笔芯座(18)则卡着笔芯(9)使同步上下移动,而反射罩(7)除反射皿(17)外具为透明材质如PC塑胶所制成。
又,如图所示,复位弹簧(8)一端抵在下壳体(2)内侧壁之环阶,另一端则抵在反射罩(7)前,使之可连带推顶凸轮环体(4)者;此外,反射罩(7)除反射皿(17)之材质均必为透明、透光,包括下壳体(2)之内侧壁亦同为透光材料。
请参考图4A至图7B,本实例操作时,系四段循环可动操控,其中,第一段为灯泡(3)熄着而笔芯(9)伸出,第二段即为笔芯出而灯亮,第三段则为灯泡(3)为亮而笔芯收,第四段则为灯熄及笔芯亦收回者;但此四段可循环操作,亦可反向循环操作。
由图4及另参见
图1、3可知,当笔芯(9)伸出时,即凸轮环体(4)之凸轮形态部分对顶灯座(6)上之凸轮环(13),使灯座(6)被迫下移而导出笔芯(9);至于灯亮、灯熄则取决于负极导电杆(12)是否触及负极片(16)。
在凸轮环体(4)对应灯座(6)之凸轮环环(13)而互顶时,可藉设于两者相互靡擦面上之小凸粒及小凹坑,而于操作之四段位置对应卡位,并让消费者(使用者)在操作中易于感觉到。
由以上之描述可知本实例之构造简单,组件少、易操作,同一操作动作却可得四段开关,堪称实用。
如图8至
图10C所示,本实例二包括了一上壳体(20)、一笔夹(21)、一笔帽(22)、一负极弹簧(23)、一电池(24)、一下壳体(26)、一旋顶块(27)、一灯座(28)、一固定座(29)、一反射罩(30)、复位弹簧(31)、一笔芯(32)、一灯泡(35)、一正极导电片(36)及一负极导电片(37)等组件,其中下壳体(20)下段一侧另设有一弧槽(25)(或导电弧段),另再于旋顶块(27)之下凸设一凸轮环体(33),而灯座(28)上侧设凸轮环(34),其组配形态如下笔帽(22)下段具阳螺纹,而阳螺纹上段有一小段未具螺纹之杆体,藉之,可将笔夹(21)枢接于上壳体(20)上,且以笔帽(22)同时螺固负极弹簧(23),使电池(24)之负极可经负极弹簧(23)、笔帽(22)、而至笔夹(21)及其下端之凸点;上壳体(20)内装电池(24)等组件后再套入旋顶块(27),并使其凸弧段(33)向下;又,旋顶块(27)中空可让电池(24)之正极置入,且旋顶块(27)一侧凸出二凸点而可卡在上壳体(20)上之弧槽(25)两侧;灯座(28)在灯泡(35)固嵌其内后,罩套反射罩(30)及笔芯(32)和复位弹簧(31)后,置入下壳体(26)内,且复位弹簧(31)下卡顶在下壳体(26)之内壁环阶上,上可抵住反射罩(30);下壳体(26)之前端则接一透明前罩(38);固定座(29)以其凸柱中空处容嵌正极导电片(36),而以其侧偏小穿通孔容嵌负极导电片(37);正、负极导电片(36)、(37)下端延伸适长;固定座(29)下外侧设有阳螺纹可和下壳体(26)上之阴螺纹螺合;固定座(29)在其中空内弧槽穿贯灯座(28)之凸轮环(34)后,和下壳体(26)螺固之,同时使正、负极导电片(36)(37)下端恒和灯泡(35)之两接脚抵接,负极导电片(37)之上端并容露于上壳体(20)之弧槽(25)内;上壳体(20)和下壳体(26)此时可互相挤套扣入而互相枢接,即,上壳体(20)以一倒扣环槽,而下壳体(26)以一凸环,并利用塑胶材质之挠性而弹卡入,且可相对枢转;拆换电池(24)时亦必须稍用力拆剥之;此时正极导电片(36)则恒抵在电池(24)之正极上;操作时请参见
图11A至
图12B所示,但,仍请搭配图8、10A、10B、10C;当整个旋动上壳体(20)(相对旋动下壳体(26)亦可)时,旋顶块(27)相对于灯座(28)而旋转,故其上之凸弧段(33)即可旋顶出灯座(28)上之凸轮环(34),从而顶出灯座(28)及其下之笔芯(32);注意此时正、负极导电片(36)(37)之下段仍和灯泡(35)之两接脚(亦即两极)接触,但如笔夹(21)之下端未接触及负极导电片(37)之上端,即,位于弧槽(25)内者,则灯泡(35)仍不会导亮,因之,灯泡(35)之亮熄控制不受笔芯(32)操作之影响,而,两者之操作除可个别独立外,亦可重叠操作,即同时亮灯出笔,或同时熄灯收笔;易言之,本实用新型组合操作之后可有四段之变化;较之习用实有较多之选择,而可适应多种场合。
除前述之外,就本实例之构造的操作组合而言,堪称精巧、少零件、操作方便之实用新型,而,其中之弧槽(25)更进一步可利用涂料之空白(未涂)而为一弧段导电段(当单套为轻金属壳体时),亦可为一自外向内插嵌之导电片(当笔套为塑胶时)等之变化,然此,仍皆在本实用新型之精神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顺逆旋转之手电筒型圆珠笔,包括一上壳体、一下壳体、一电池、一凸轮环体、一卡制体、一灯座、一透明反射罩、一复位弹簧、一笔芯、一灯泡、一负极弹簧和一负极导电杆等组件所构成,其中上壳体上端内抵前述负极导电杆之型之水平段,再抵及一负极弹簧,且抵于电池后,而,上壳体可和下壳体相枢接,下壳体之前段则接一透明前罩,其特征在于前述凸轮环体之非凸轮形态面抵于电池之前端肩部,而其凸轮形态则下抵于前述灯座上端之凸轮环,而灯座之凸轮环系穿透前述卡制体之内部空间而突于外,且卡制体除已固设在下壳体内壁上外,另于中央及一侧分别设置一正极片或负极片,其中正极片恒抵着电池正极,负极片则可嵌在卡制体一侧并可在上、下壳体相对旋转时接触导前述负极导电杆时为导通态;前述正、负极片则可恒和灯座中央嵌固之灯泡两支脚分别接触,进而为通路;而灯座前端除固嵌一反射罩外,更由透明反射罩前端设一笔芯座,而复位弹簧抵及透明反射罩下端及下半壁内侧面,又,卡制体可和下壳体固接连动,藉之,当旋动上、下壳体时即可迅速产生前述四个动作。
2.如权利要求1的可顺逆旋转之手电筒圆珠笔,其特征在于,其中灯座除内设一灯杯容置灯泡外,其下段为一灯光反射锥镜,而透明反射罩之笔芯座反面则设有一不透明之反射皿,该反射皿可将灯泡之灯光反射至反射锥镜,再反射透过透明反射罩及透明前罩而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顺逆旋转之手电筒型圆珠笔,其特征在于上壳体上端可以笔帽将笔夹与之枢接,电池之正极恒抵一灯泡之接脚,负极则抵接在导电弹簧上,笔帽杆身下段设有阳螺纹,而上段则无,藉之可穿枢笔夹并螺固于上壳体上端且同时螺接导电弹簧,使电池之负极可经导电弹簧、笔帽而至笔夹,而笔夹则可相对上壳体而枢转;上壳体下段则设有一弧槽,使灯泡之另一接脚或其延伸之导电片容设其内而可和笔夹之下端导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可顺逆旋转之手电筒型圆珠笔,其特征在于,其上壳体之弧槽亦可为一和灯泡另一接脚导通之导电弧段。
专利摘要一种可顺逆旋转之手电筒型圆珠笔,系以一上壳体内装一电池并可枢扣下壳体而使上、下壳体可相对枢转,而利用上壳体内之凸轮环体顶动对应之凸轮体,且可依序产生伸出笔芯灯不亮、出笔芯同时灯亮、收笔芯而灯亮及收笔芯灯亦熄等四段接续动作,并可循环作动或逆向作动;复令一笔夹下端之突粒弹滑于上滑槽之弧槽内而和其内之导电片导接、或导电弧段导接,并使伸出笔芯和灯之开关分别操作。
文档编号B43K7/00GK2150061SQ9224222
公开日1993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24日
发明者侯先德 申请人:赢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