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套射出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365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套射出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指一种笔套射出成型模具。
一般习用的笔套射出成型模由第一顶模、第二顶模、第一底模及第二底模所组成,其第一顶模设有总注料口,第二顶模则容设若干套模,而于第一底模固置心模,第二底模上则设有导料沟槽及入料孔。当其成型时,热熔塑胶料由总注料口经过第二顶模至第二底模之导料沟槽及入料孔,再向上压注入套模与心模之间,冷却成型。脱模时,顶模与底模先行脱离,使心模带着产品与套模分离,而后,第一底模再与第二底模脱离,使产品与心模分离。
然而,习用的笔套射出成型模却因其构造而特具如下缺失由于总注料口在第一顶模上,而入料孔却位于第二底模上,因此其入料行程为由上往下,再由下往上,路径转折大,故需较大的注料压力,进而使套模需要较厚的壁厚以具较高的抗压强度,所以在同面积的情况下,将减少可配置的模位,而减少每次操作的单位产量,为其缺失之一。
由于导料沟槽、入料孔及产品均位于第二顶模与第二底模之间,因此,当其脱模之后,料杆与产品连为一体,所以,尚须一次剥离、砂磨的加工程序,方能取得完整的产品,故加工麻烦、浪费成本则为其另一缺失所在。
另外,整组模具的操作行程,乃由模上的支柱及支柱内的滑杆控制,因此,当使用过久以致产生磨损而欲更换时,却因滑杆置于支柱内,而造成拆装大费周折,甚为不便,而为其又一缺失所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套射出成型模具,其使注料行程直接由上往下,大大减少注料压力,进而使套模壁厚减少,于同样大小的产品要求下,同面积的模具可配置较多的模位,而能提高单位生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套射出成型模具,其脱模之后的产品毋须另行加工,而能减少加工程序,节省工资成本及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套射出成型模具,其使整修、更换时的拆装简便,而更具时效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套射出成型模具包括第一顶模、第二顶模、第一底模及第二底模,其中第一顶模为位于最顶端的平板状模,中央设有一总注料口;总注料口周围设有若干通气孔;其四角落各设一顶柱孔,其内固置向下的角柱;第二顶模则由位于第一顶模下方的两板状模组成,其上板顶部纵横整齐排设若干圆孔,各圆孔内均容置一套模顶塞,该顶塞上贯设三小孔,其中央孔供心模尖端穿设,两侧小孔为入料孔;各入料孔均以一横向导料槽加以连通,各横向导料槽再以中央的纵向导料槽连通;该纵横导料槽于中央与第一顶模的总注料口相通;其下板厚度较厚,其内配合上板圆孔位置对应设置容孔,各容孔内均容设有套模;第二顶模整体亦配合角柱位置设有顶柱孔,并于两侧各设有两底柱孔,且于两侧边亦各设两滑槽;
第一底模位于最底部,其上对应套模位置设置若干心模;其上配合角柱及侧柱位置亦各设四顶柱孔及四底柱孔;于其四底柱孔内固置四侧柱;第二底模则为位于第一底模上方的板状模,其上对应心模位置设有若干退模孔;该退模孔的大小仅容心模通过;其上边亦配合角柱及侧柱位置而设置四顶柱孔、四底柱孔;其两侧边配合四滑槽的位置各设两滑轨。
为确实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诸项目的所需具备的特殊构造及其技术手段,现配合附图详述于后,谨请参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动作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脱模动作剖示图。
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第一顶模1、第二顶模2、第一底模3及第二底模4组成,其中第一顶模1为位于最顶端的平板状模,中央设有一总注料口11,以供热熔塑胶注入成型;总注料口11周围设有若干通气孔12,使热熔塑胶注入时,用以消除模内气泡;其四角落各设有顶柱孔A1,以供角柱B1穿设固定顶模;第二顶模2则由位于第一顶模1下方两板状模组成,其上板21顶部纵横整齐排设若干圆孔210,各圆孔210内均容置一套模顶塞22,该顶塞上贯设三个小孔,其中央孔221供心模30的尖端穿设,两侧小孔作为入料孔222;各入料孔222均以一横向导料槽223加以连通,各横向导料槽223再以中央的纵向导料槽连通;该纵横导料槽于中央与第一顶模1的总注料口11相通,以供注料;其下板23厚度较厚,其内配合上板21的圆孔210位置对应设置容孔230,各容孔230内均容设有套模24,以供注料成型;第二顶模2整体亦配合角柱B1位置设有顶柱孔A1,供角柱B1穿设定位;并于两侧各设有两底柱孔A2,以供侧柱B2贯穿;且于两侧边亦各设两滑槽A3,供滑轨B3活动于其中;第一底模3位于最底部,其上对应套模24位置设置若干心模30;其上配合角柱B1及侧柱B2位置亦各设四顶柱孔A1及四底柱孔A2;于其四底柱孔A2内固置四侧柱B2,以供底模活动的定位;第二底模4则为位于第一底模3上方的板状模,其上对应心模30位置设有若干退模孔40;该退模孔40的大小仅容心模30通过,以提供精确的产品尺寸;其上边亦配合角柱B1及侧柱B2位置而设置四顶柱孔A1、四底柱孔A2;其两侧边配合四滑槽A3的位置各设两滑轨B3,以供控制调节第二顶模2与第二底模4的活动冲程。
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当其组合时,如
图1、2所示,四角柱B1固置于第一顶模1的顶柱孔A1内;套模顶塞22设置于第二顶模2的上板21的圆孔210内;套模24则容设于第二顶模2的下板23的容孔230内;心模30固置于第一底模3上,且侧柱B2固置于第一底模3的底柱孔A2内;同时滑轨B3亦固定于第二底模4侧面,最后将四元件组合为一整体,使角柱B1贯穿于所有顶柱孔A1,侧柱B2穿设于所有底柱孔A2内,滑轨B3亦定位于各滑槽A3内,而心模30容设于套模24内,且心模30的尖端穿设于套模顶塞22的中央孔221内。
当其进料时,如图3所示,先将热熔塑胶由总注料口11注入,经纵横导料槽导引至入料孔222,由笔套尖端开始压注于心模30与套模24之间,冷却成型;脱模时,如图4所示,第一顶模1与第二顶模2间的行程距离(即脱模时拉开的距离)由角柱B1控制,并以侧柱B2作为第一底模3与第二底模4行程距离的调节,而第二顶模2与第二底模4则由滑轨B3定位行程距离;由于导料槽223形成的料杆位于第二顶模2上方,而成型后的产品在第二顶模2下方,且料杆与产品间仅靠两入料孔222内极少的塑料连结,因此,产品在模具拉开时,即与料杆脱离,而完成脱模程序。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组置及其操作,显而易知,其特具如下优点由其导料槽、入料孔设于第二顶模上,使其注料行程直接由上往下,大大减少注料压力,进而使套模壁厚减少,于同样大小的产品要求下,同面积的模具可配置较多的模位(根据试作结果,为习用配置量的四倍),而能提高单位生产量,为其设计的主要特点所在。
其次,由其导料槽、入料孔位于第二顶模上,而产品却由第二底模处脱模,因此,脱模之后,产品与导料槽形成的料杆亦同步脱离,毋须另行加工,而能减少加工程序,节省工资成本及时间,而为其设计的又一特点所在。
另外,由其第二顶模侧的滑槽配合第二底模的滑轨构造以取代习用支柱内的滑杆构造,使其整修、更换时的拆装简便,而更具时效性,则为其设计的再一特点所在。
综上论述,本实用新型由其构造、组置及其操作方式而特具产量增加、节省工资及时间、易于整修及拆装简便等诸大优点,且于申请前并未见有类似公开。
权利要求一种笔套射出成型模具,其包括第一顶模、第二顶模、第一底模及第二底模,其特征在于第一顶模为位于最顶端的平板状模,中央设有一总注料口;总注料口周围设有若干通气孔;其四角落各设一顶柱孔,其内固置向下的角柱;第二顶模则由位于第一顶模下方的两板状模组成,其上板顶部纵横整齐排设若干圆孔,各圆孔内均容置一套模顶塞,该顶塞上贯设三小孔,其中央孔供心模尖端穿设,两侧小孔为入料孔;各入料孔均以一横向导料槽加以连通,各横向导料槽再以中央的纵向导料槽连通;该纵横导料槽于中央与第一顶模的总注料口相通;其下板厚度较厚,其内配合上板圆孔位置对应设置容孔,各容孔内均容设有套模;第二顶模整体亦配合角柱位置设有顶柱孔,并于两侧各设有两底柱孔,且于两侧边亦各设两滑槽;第一底模位于最底部,其上对应套模位置设置若干心模;其上配合角柱及侧柱位置亦各设四顶柱孔及四底柱孔;于其四底柱孔内固置四侧柱;第二底模则为位于第一底模上方的板状模,其上对应心模位置设有若干退模孔;该退模孔的大小仅容心模通过;其上边亦配合角柱及侧柱位置而设置四顶柱孔、四底柱孔;其两侧边配合四滑槽的位置各设两滑轨。
专利摘要一种笔套射出成型模具,其包含由角柱和侧柱相贯连的第一、二顶模及第一、二底模;第一顶模上设总注料口;第二顶模的上板顶部设若干容置有套模顶塞的圆孔,并以纵横导料槽贯通,顶塞上贯设供心模尖端穿设的中央孔及两入料孔,其下板内对应圆孔位置设置容设有套模的容孔,且上、下板两侧边各设两滑槽;最底部的第一底模内对应套模位置固设若干心模;其上方的第二底模内对应心模位置设若干仅容心模通过的退模孔,且其两侧边设有配合滑槽的滑轨。
文档编号B43K19/00GK2217518SQ95201400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9日
发明者施铭通 申请人:长联模具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