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9085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高亮度、低成本的背光模块、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电视影像品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并且整个显示器发展趋势均朝向大尺寸、高分辨率及薄型化。由于以上的趋势确定,使得TFT-LCD及PDP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睬,但PDP因价格仍高于市场可接受的范围,使得TFT-LCD计算机屏幕及电视逐渐地取代传统的CRT屏幕及电视。
TFT-LCD是一种非自发光性显示器,因此需要由外界提供其所需光源。目前所有具自发光特性的TFT-LCD显示器均是以背光模块提供显示器所需要的光源。传统背光模块的架构如图1所示。图1显示的大尺寸显示器用背光模块1由反射膜16、冷阴极灯管15、导光板14、第一扩散膜11、第二扩散膜13、棱镜膜12模块框架17所组成。其中第一扩散膜11置于棱镜膜12之前,棱镜膜12置于第二扩散膜13之前,第二扩散膜13置于导光板14之前。目前背光模块1根据光源提供方式可区分为直下式及侧光式两种。直下式是直接将冷阴极灯管15置于导光板14下方,主要是以穿透方式提供背光模块1所需要光源。侧光式是将冷阴极灯管15置于楔型导光板14的侧面,主要是以反射方式提供所需光源。以上两种背光模块1大多需要一导光板14来使光线分布均匀。一般而言,导光板14依加工方式可区分为印刷式及非印刷式。印刷式主要是以射出或押出工艺所产出的导光板14,再经由网板印刷方式将反射网点印刷在导光板14上。非印刷导光板14一般是以射出方式,制成楔型导光板14或将微结构直接射出成型于导光板14表面上。
随着潮流的演进,大尺寸的桌上型显示器及家用电视逐渐取代小尺寸产品,以计算机屏幕为例,传统的15″、17″CRT屏幕已经慢慢从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15″、17″以上的LCD屏幕。另一方面,随着第五代TFT-LCD工艺的普及,17″以上的LCD屏幕将很快的成为市场主流。如此看来,大尺寸的导光板也必须随着液晶屏幕尺寸的增加而增加。但以目前射出技术来看,局限于模具的保压吨数,似乎15″射出导光板已经是生产极限了。由此可知,为了更大尺寸的导光板势必只能采用押出成型来生产。其中关于背光模块的特性中,背光模块的亮度为一重要的特点,另外如何以更低廉的方式制出相同或更高品质的背光模块及如何提高其制成合格率都是目前量产技术上的重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光扩散功能的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只使用一层扩散膜的背光模块。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导光板内分布有多个高浓度的扩散粒子。
而,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背光模块只使用一层扩散膜,且其导光板内分布有多个高浓度的扩散粒子。
因此,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含一导光基材、及多个扩散粒子,这些扩散粒子分布于该导光板中。
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导光板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将一导光基材与多个扩散粒子混合;熔化该导光基材及这些扩散粒子成一熔状物;以及将该熔状物成型。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该导光板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一棱镜膜,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以及一扩散膜,其设置于该棱镜膜上。
换言之,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块,其结构依序包括一扩散膜、一棱镜膜、一导光板、一冷阴极灯管、一反射膜及一模块框架,其中该扩散膜置于该棱镜膜之前,该棱镜膜置于该导光板之前。在直下式的型态里,该导光板置于该冷阴极灯之前,该冷阴极灯置于该反射膜之前;在侧光式的型态里,该导光板置于反射膜之前,该冷阴极灯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边。该模块框架以反射膜面朝其开口面为方向组装、固定整个背光模块。
如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导光板内含高浓度扩散粒子,因此可达到增亮的效果。又依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使用具有扩散效果的高亮度导光板,因此只需使用一层扩散膜即可达到所需的扩散效果,且因只使用一层扩散膜使得光线的穿透量增加,并降低背光模块的组装复杂度,因此可达到增加亮度、降低成本及提高组装良率的效果。


图1为一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分解图。
图2为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3为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制造方法之流程图。
图4为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分解图。
组件符号说明1传统背光模块11第一扩散膜12棱镜膜13第二扩散膜14导光板15冷阴极灯管16反射膜17模块框架2背光模块21扩散膜22棱镜膜24导光板241导光基材242扩散粒子25冷阴极灯管26反射膜
27模块框架301~303背光模块制造方法之流程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如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24由一导光基材241及多个扩散粒子242所组成。于本实施例中,该导光基材241可由光学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脂基材所构成。该扩散粒子242可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硅胶、环氧树酯或聚氨基甲酸酯等各种有机及无机材料、或是其中两种以上的材料颗粒所构成,其颗粒大小介于5μm至15μm,其在导光板24内的比例系介于0.5%~5%,其比例与扩散粒子242与导光基材241间的折射率及扩散粒子242的形状、大小有关。
又,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24制作流程如图3步骤301~30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导光基材241采用光学丙烯酸树脂。该导光板的制作方法如下步骤301中进行材料的定量混合,其是先提供并混合扩散粒子242与导光基材241。其中扩散粒子242的浓度占总混合物的比例的0.1%~20%。扩散粒子242与导光基材241的比例与扩散粒子242与导光基材241间的折射率及扩散粒子242的形状、大小有关。其中扩散粒子242可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硅胶、环氧树酯或聚氨基甲酸酯等各种有机及无机材料、或是其中两种以上的材料颗粒所构成,其大小介于5μm至15μm,且呈现球形、中空球形、不规则形、长条形、三角锥体、立方体或碟形。导光基材241可为丙烯酸树脂颗粒或聚碳酸脂基材所构成。
步骤302中是进行熔融的程序,其是将扩散粒子242与导光基材241的混合物送入干燥桶内以80~130℃干燥之,于2~6小时之后将其导出,并送入押出机的料管内,之后,以温度240~300℃的螺杆将其熔融混炼。
步骤303中是进行成型的程序,其是将熔融后的熔状物经齿轮泵定量稳压,再以T型模头挤出成平板,之后,经由60~120℃冷却滚轮将其压平成连续平板,再经过外观检验、贴膜程序,并将其裁切成1380mm×1100mm尺寸。之后依需求裁切成17″或其它需求的尺寸,并将裁切后的面板经抛光、印刷、油墨干燥,以形成一导光板24。
以下,依据图4来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由于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导光板为前述导光板,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4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的组成包括一导光板24、一反射膜26、一冷阴极灯管25、一棱镜膜22、一模块框架27及一扩散膜21。其中扩散膜21置于棱镜膜22之前,棱镜膜22置于导光板24之前。
在直下式的型态里,导光板24置于冷阴极灯管25之前,冷阴极灯管25置于该反射膜26之前,模块框架27以反射膜26面朝开口面为方向组装,并固定整个背光模块2。导光板24具有一第一表面243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244。
在侧光式的型态里,导光板24置于反射膜26之前,冷阴极灯管25置于导光板24之一侧边,模块框架27以反射膜26面朝开口面为方向组装,并固定整个背光模块2。
经过测试后发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的5点及13点均匀度均在规格75%及85%内,并发现因减少一片扩散膜21使得5点平均辉度提升3~7%。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基材;以及多个扩散粒子,该扩散粒子分布于该导光基材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基材选自由光学丙烯酸树脂及聚碳酸脂基材所构成的群组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粒子选自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硅胶、环氧树酯及聚氨基甲酸酯所构成的群组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粒子的颗粒大小介于5μm至15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粒子的颗粒外观呈球形、或呈不规则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粒子在该导光基材所占的比例为0.5~5%。
7.一种导光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一导光基材与多个扩散粒子混合;熔化该导光基材及这些扩散粒子成一熔状物;以及将该熔状物成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基材选自由光学丙烯酸树脂及聚碳酸脂基材所构成的群组之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粒子选自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硅胶、环氧树酯及氨基甲酸酯所构成的群组之一。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粒子的颗粒大小介于5μm至15μm。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粒子的颗粒外观呈球形、或呈不规则形;该扩散粒子与该导光基材以螺杆加热方式熔化;而该熔状物以T型模头挤出方式定型。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粒子在该导光基材所占的比例为0.5~5%。
13.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该导光板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一棱镜膜,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以及一扩散膜,其设置于该棱镜膜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冷阴极灯管,其邻设于该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上;以及一反射膜,其设置于该冷阴极灯管上平行于该导光板相邻面的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模块框架,其具有一开口部、与该开口部相对的一底部及一容纳空间,该导光板、该棱镜膜、该扩散膜、该冷阴极灯管及该反射膜置于该容纳空间中,该反射膜邻设于该底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冷阴极灯管,其设置于该导光板上垂直于该第一表面的一侧;以及一反射膜,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模块框架,其具有一开口部、与该开口部相对的一底部及一容纳空间,该导光板、该棱镜膜、该扩散膜、该冷阴极灯管及该反射膜置于该容纳空间中,该反射膜邻设于该底部。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膜块,其包括一扩散膜、一棱镜膜、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且,其中分布有多个扩散粒子;棱镜膜设置于该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扩散膜设置于该棱镜膜上。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编号G02F1/13GK1521521SQ03102570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2日
发明者王志鸿, 张仁怀, 林钧瑜 申请人: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