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45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耗电少、无辐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装置向更轻薄化、大型化发展,伴随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发展对亮度及均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一般需要一背光模组为其提供光源。现有技术背光模组中的光源通常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或角落处,其存在如下不足需附加一光源罩,导致背光模组体积较大。导光板远离光源的部分受光较少,该背光模组难以均匀发光。光源置于导光板外,光利用率较低。以上不足制约液晶显示装置向更轻薄化、大型化发展。
近年来,可改进上述背光模组缺陷的发明不断被提出,其中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可参阅2002年8月30日公开的日本特开2002-245823号公报。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导光板10、一点光源11及光偏转元件12。该导光板10具有一入光面13和一出光面14,点光源11发出的光从该入光面13入射到导光板10中,在导光板10中传导从出光面14出射。该导光板10的底面15设有凹部16,该凹部16与该导光板10之间具有空气层或透明物质层(图未示),该点光源11设置于该凹部16内。
该背光模组100的点光源11设置于该导光板10的底面15的凹部16内,可减小采用该背光模组10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体积,增大有效显示画面,提高光利用率。然而,在该背光模组100中该凹部16与该导光板10之间具有空气层或透明物质层(图未示),点光源11发出的光直接入射到导光板10内,使导光板10与点光源11相对的正上方亮度较高,远离点光源11部分亮度较低,导致该背光模组100亮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光利用率低而且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利用率高而且亮度均匀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点光源及一半穿透半反射膜,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一底面,该底面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自该底面向该导光板内形成一光源存放部,该点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光源存放部内,该半穿透半反射膜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点光源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光源存放部内设置有半穿透半反射膜,可根据需要而设计适当的穿透率及反射率,用以控制与该点光源正上方相对的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从而使亮度均匀化。同时,由于本发明的点光源设置于导光板底面光源存放部内,点光源发出光全部入射到导光板内,提高光源利用率。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背光模组沿III-III方向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同参阅图2及图3,图2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背光模组沿III-III方向的部分剖面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00包括一导光板20、一点光源21及一半穿透半反射膜22。该导光板20包括一出光面25和一底面26,该底面26与该出光面25相对设置,自该底面26向该导光板20内凹进而形成一光源存放部27。该点光源21设置于该导光板20的该光源存放部27内,该半穿透半反射膜22设置于该导光板20与该点光源21之间。
该导光板20是圆形平板状结构,其底面26设有一散射机构28。该光源存放部27是圆柱形凹槽,,设置于底面26中心处,而且其顶部29是弧面。该散射机构28是网点阵列结构,其以该凹槽为中心对称排列。该点光源21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体),其设置于该凹槽内。该半穿透半反射膜22涂覆或粘贴于该凹槽的顶部29。该导光板20的出光面25一侧设置有扩散片24。该底面26一侧设置有一反射片23,该反射片23与该点光源21相对处设置有通孔231。
该半穿透半反射膜22的光线穿透率从其正中心向四周逐渐变大,反射率逐渐减小,其穿透率及反射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值,使得点光源21发出的光从顶部29入射到导光板20内,并使出射的光线亮度均匀。该散射机构28的网点阵列结构用于扩散入射到导光板20内的光线,使光线从导光板20的出光面25更加均匀扩散出射,从而使亮度更加均匀。该凹槽内的点光源21是LED。该反射片23用于反射从点光源21向下发出的光、半穿透半反射膜22反射的光及从导光板20的底面26出射的光,从而可充分利用点光源21发出的光。该反射片23与该点光源21相对处设置的通孔231可将该点光源21发出的热量散发出去,避免背光模组200中的反射片23及扩散片24受热变形。该背光模组200可达到提高光利用率而且亮度均匀的效果。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背光模组300同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的区别在于该光源存放部37的顶部39是倒圆锥面。该倒圆锥面结构可将点光源31发出的光直接向四周反射,减少光损耗。该背光模组300可达到提高光利用率而且亮度均匀化的效果。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背光模组400同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的区别在于该光源存放部47是半球形凹槽。,因此根据需要而适当减少半穿透半反射膜42的使用面积。该背光模组400可提高光利用率、使亮度均匀化,而且成本也得到降低。
请参阅图6,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背光模组500与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50是方形,该导光板50的底面56包括多个光源存放部57,该光源存放部57是凹槽,该多个光源存放部57均匀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该背光模组500适用于较大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该背光模组500的导光板50的底面56具有多个光源存放部57,该多个光源存放部57内分别设有多个点光源51,所以该背光模组500可达到光利用率高、亮度均匀化的效果。
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背光模组600同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的区别在于该光源存放部67是贯通孔,该贯通孔是圆柱形,该半穿透半反射膜62粘贴于该光源存放部67的顶部69。该背光模组600也可达到提高光利用率、亮度均匀化的效果。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如该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还可是椭圆形、菱形等。该贯通孔还可是方形。该凹槽顶部还可是平面。该散射机构还可是沟槽、突起或棱镜阵列等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和一点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一底面,自该底面向导光板内形成一光源存放部,该点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光源存放部内,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膜,该半穿透半反射膜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点光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存放部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底面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底面包括多个光源存放部,该多个光源存放部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存放部是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是圆柱形或半球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顶部是平面、弧面或倒圆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存放部是贯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底面还包括一散射机构,该散射机构是网点、沟槽、突起或棱镜阵列,其以该光源存放部为中心对称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是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菱形平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点光源是LED。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半穿透半反射膜涂覆或粘贴在该光源存放部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出光面一侧设置有扩散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底面一侧设置有反射片,该反射片与该点光源相对处设有通孔。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点光源、一半穿透半反射膜,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该底面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自该底面向导光板内形成一光源存放部,该点光源设置于该光源存放部内,该半穿透半反射膜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点光源之间。本发明可提高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并且使其具有较高的发光均匀度。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667466SQ20041002651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1日
发明者蔡坤荣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