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45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和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透光率较高的导光板和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必须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亮度充分而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导光板是背光模组的关键组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光学设计,使导光板能引导光源发出的光转换成亮度与色度均可达一定要求的面光源。
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1包括一导光板10、一设置在该导光板10下方的光源19和一设置在该导光板10上方的扩散板18。其中导光板10通常由单一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制成,而一般PMMA的透光率为91%~92%,虽可作为透光组件来使用,但其透光率相对较低,导致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光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导光板透光率较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率较高的导光板。
为克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光利用率较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利用率较高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一本体和一增透膜,该本体包括一入光面和一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该增透膜至少位于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一上,该增透膜的厚度为59.44nm~95nm。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位于该导光板上方的扩散板和一位于该导光板下方的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本体和一增透膜,该本体包括一与该光源相对的入光面和一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该增透膜位于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一上,该增透膜的厚度为59.44nm~95nm。
该增透膜是二氧化硅薄膜或者氟化镁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由于其本体的出光面与入光面至少其中之一镀有一定厚度的增透膜,该增透膜通常是二氧化硅薄膜或者氟化镁薄膜。采用电子蒸镀的方式将二氧化硅薄膜或者氟化镁薄膜镀在本体的出光面和入光面至少其中之一上,实际上形成了光射出或者进入本体的界面,由于该界面可减少反射光,从而减少光的损失,可有效增加透光率。当该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均镀有一定厚度的氟化镁薄膜时,其透光率更高。因而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可大大提高。

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2包括一导光板20、一位于该导光板20下方的光源29和一位于导光板20上方的扩散板28。其中该导光板20包括一本体200和一增透膜25,该本体200包括一与该光源29相对的入光面21和一与该入光面21相对的出光面22,该增透膜25形成于该入光面21上。
该本体200是厚度为0.85mm的平板形PMMA,增透膜25是厚度为67.22nm的二氧化硅(SiO2)薄膜。该二氧化硅薄膜采用电子蒸镀方式形成在该导光板20的出光面22上。该光源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发光两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或者其它光源。以350nm、550nm、750nm、800nm波长的光测试可知,该导光板20的透光率分别可达92.14%、93.18%、93.08%、93.05%。与导光板10相比,导光板20的透光率明显提高。以人眼最为敏感的波长为550nm的光为例,导光板20的透光率较导光板10提高了约1.18%~2.18%,采用该导光板20的背光模组2的光利用率相应提高。
该增透膜25也可以镀在该本体200的入光面21上以增加该导光板20的透光率。
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该背光模组3包括一导光板30、一位于导光板30上方的扩散板38和一位于该导光板30下方的光源39。其中,该导光板30包括一本体300和两增透膜35、36,该本体300包括一与该光源39相对的入光面31和一与该入光面31相对的出光面32,该增透膜35、36分别位于该入光面31和该出光面32上,该增透膜35、36均为厚度为59.44nm的二氧化硅薄膜,采用电子蒸镀方式形成在该入光面31和出光面32上。以350nm、550nm、750nm、800nm波长的光测试可知,该导光板30的透光率分别可达93.37%、93.43%、93.65%、93.38%。。与导光板20相比,导光板30的透光率更高,采用该导光板30的背光模组3的光利用率更高。
该导光板30的两增透膜35、36还可以分别为二氧化硅薄膜(厚度为63.65nm)和氟化镁薄膜(厚度为67.52nm),以350nm、550nm、750nm、800nm波长的光测试可知,其透光率分别为95.15%、94.84%、94.13%、93.99%;该导光板30的两增透膜35、36还可以为二氧化硅薄膜(厚度为59.44nm)与氟化镁薄膜(厚度为67.52nm)。以350nm、550nm、750nm、800nm波长的光测试可知,该导光板30的透光率分别可达93.94%、94.08%、94.79%、95.16%。
该导光板30的两增透膜35、36还可以是厚度分别为67.52nm和62.67nm的氟化镁薄膜,以350nm、550nm、750nm、800nm波长光测试可知,该导光板30的透光率分别可达94.39%、94.60%、95.80%、97.04%。与导光板10相比,该导光板30的透光率更高,以人眼最为敏感的550nm光为例,对于该导光板30,其550nm光的透光率可达到95.80%,比现有技术导光板10的透光率提高2.80%~3.80%,比导光板20的透光率提高2.62%,从而采用该导光板30的背光模组3的光利用率更高。
试验表明,在现有技术导光板出光面和入光面之一上镀以厚度为59.44nm~95nm的增透膜,可使得该导光板的透光率大幅提高,从而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膜组的光利用率更高。导光板的形状不限于平板形,也可以是楔形导光板或者其他形状的导光板。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包括一入光面和一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包括一增透膜,该增透膜至少位于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一上,该增透膜的厚度为59.44nm~95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增透膜是氟化镁薄膜或者二氧化硅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本体是PMMA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是平板形导光板或者楔形导光板。
5.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位于该导光板上方的扩散板和一位于该导光板下方的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包括一与该光源相对的入光面和一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包括一增透膜,该增透膜位于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一上,该增透膜的厚度为59.44nm~95n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是冷阴极荧光灯或者发光二极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增透膜是氟化镁薄膜或者二氧化硅薄膜。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本体是PMMA材料。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是平板形导光板或者楔形导光板。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位于该导光板上方的扩散板和一位于该导光板下方的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本体和一增透膜,该本体包括一与该光源相对的入光面和一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该增透膜至少位于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一上,该增透膜的厚度为59.44nm~95nm。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670586SQ20041002660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6日
发明者吕昌岳, 李青谚, 陈杰良, 余泰成, 林志泉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