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93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超迅速处理中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另外,本发明涉及以低涂布银量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密度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本发明还涉及在低补充超迅速处理中也可以获得质量高且稳定的图像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彩色感光纸方面数字化也较为显著,其中采用激光扫描曝光的数字化曝光方式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另一方面,作为除了彩色感光纸以外的彩色印刷方式,喷墨方式、升华型方式、彩色电子照相等技术也有所提高,应用该技术的产品也正在普及化。在这些方式中,彩色感光纸在高图像质量、高生产率、以及高图像色牢度方面保持有特定地位。
在数码照相机迅速得到普及的过程中,如果在店面能接收这些电子记录介质并在约几分钟的短时间内廉价地提供高图像质量照片,则彩色感光纸的优越性将日益提高。其中关键是使用小型、廉价、同时生产率高的印刷机,提高彩色感光纸的迅速处理性。
为了提高迅速处理性,从曝光时间的缩短、曝光后开始处理的期间的缩短、从处理到干燥的时间的缩短等角度提出了各种建议。其中对迅速处理性的影响最大的是从处理到干燥的时间的缩短。涂布银量和膜厚的减少对该缩短较为有效,但是这会导致发色密度的下降,因此该问题还有待解决。由于膜厚减少或者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的下降会涉及产生的显影主剂氧化体的影响范围超过发色层的膨润膜厚的问题,所以可引起与色素形成成色剂(以后也称为成色剂)的色素形成反应效率的下降。另外,由于非发色性中间层的防混色剂会消耗显影主剂氧化体,所以其密度梯度将会变大,在发色层中不形成色素的显影主剂氧化体量会增加。
通常在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中,在不同的感色性的乳剂层间设置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以防止颜色混浊。由乳剂层和中间层边界附近的乳剂粒子进行显影时产生的显影主剂氧化体,被相邻的防混色剂消耗的几率较高,从而会成为使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反应效率下降的因素之一。另外,如果防混色剂在处理前移动到其它层,则会引起降低色素形成效率等各种弊病。特别是湿度高的贮存条件会促进防混色剂的层间移动,因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的减少和银涂布量的减少会发生较严重的劣化,所以该问题也有待改善。
因此,有人想到了在含有防混色剂的层和卤化银乳剂层之间设置隔离层(既不含防混色剂也不含卤化银乳剂的亲水性胶质层),并使该隔离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从而作成非感光性色素形成层的方法。作为通过发色层的多层化来提高显影主剂氧化体的反应效率的方法,可列举在乳剂层和防混色层之间设置色增强层(color enhancing layer)的方法(例如参考美国专利5576159号说明书)、使含有成色剂的层和卤化银乳剂层作为不同的层相邻的方法(例如参考特开平4-75055号公报、欧洲专利第0062202号说明书)、组合感光层和非感光性色素形成层而不包含防混色层的方法(例如参考美国专利6268116号说明书)。
另外,作为使防止混色的中间层多层化的方法,可列举设置具有互不相同的防止混色功能的非感光性中间层的方法(例如特开平4-110844号公报)。但是对于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并没有提到。
但是,这些方法在超迅速处理中未必能够满足要求,在高湿度的保存条件下的发色变化、脱银性、干燥性方面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另外,作为减少由乳剂层损失至中间层的显影主剂氧化体的方法,减少乳剂粒子尺寸的方法也较为有效。通过乳剂的微粒子化可使显影主剂氧化体的影响范围变小,并提高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反应效率。
此外,通过降低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水中油滴分散物(乳化物)的粒子尺寸,使其表面积增加,可将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反应速度提高某种程度,该方法也是已知的(T.H.James著“THE THEORY OF THEPHOTOGRAPHIC PROCESS第4版”,350页)。
通常,作为乳化方法一般采用溶解器(dissolver)中的搅拌、使用胶体研磨机等的磨碎等。还有使液流碰撞芒通金属磨损(Menton galling)均化器的墙壁,或者使液流彼此相撞,以通过冲击和分配(share)进行微细化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中存在小于0.1μm的粒子尺寸不能实现微细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特开2001-27795号公报中,记载了使用超高压均化器获得0.1μm以下的粒子尺寸乳化物的分散方法。
这些方法虽对提高减少了涂布银量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的发色密度具有一定效果,但这并不充分。另外当用补充液较少的处理液进行处理时,用减少了涂布银量的感光材料时在时效后的处理中会产生图像不均匀的新的问题。若要建立兼顾环境保护的系统,重要的是控制处理液的补充量,这个问题也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卤化银乳剂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由银产生的发色性能并由此具有可减少涂布银量等优良特性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超迅速处理中也可获得良好的发色密度且相对于涂布银量具有优良的发色效率而且即使在高湿条件下保存时发色密度的变化也较小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第3目的在于提供即使超迅速处理中也具有优良的脱银性、干燥性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第4目的在于提供以低涂布银量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发色密度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第5目的在于提供以较少的补充处理也可以获得高质量且稳定的图像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的记载变得更加清楚。
本发明的上述第1~第3目的可以通过抑制卤化银乳剂层中要与色素形成成色剂反应的显影主剂氧化体不参加反应而进行扩散移动来实现。即,第1种方法是使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卤化银乳剂层相邻。第2种方法是通过介入实质上不含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对于卤化银乳剂层设置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
本发明的上述第1~第5目的可以用以下方法实现。
(1)一种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是具有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选自①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②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及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中的至少一种的层,而且
(a)当具有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时,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
(b)当具有含有该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时,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
(2)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
(3)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具有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感光材料中的银涂布总量为0.5g/m2以下。
(4)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而且感光材料中的银涂布总量为0.5g/m2以下。
(5)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该卤化银乳剂层的银涂布量为0.2g/m2以下而且银/亲水性粘合剂涂布质量比为0.2以上。
(6)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感光材料中亲水性粘合剂涂布总量为6.0g/m2以下,并且含有5×10-5mol/m2以上的防混色剂。
(7)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该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为0.6g/m2以下,并且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对于该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比为1.0以上。
(8)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感光材料中亲水性粘合剂涂布总量为6.0g/m2以下。
(9)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感光材料中的银涂布总量为0.5g/m2以下,而且亲水性粘合剂涂布总量为6.0g/m2以下。
(10)在(9)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与上述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邻的卤化银乳剂层的银涂布量为0.2g/m2以下而且银/亲水性粘合剂涂布质量比为0.2以上。
(11)在(9)或者(10)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感光材料中上述防混色剂的涂布总量为5×10-5mol/m2以上。
(12)在(9)-(11)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与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邻的上述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为0.6g/m2以下,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对于该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比为1.0以上。
(13)在(2)-(5)、(7)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感光材料中亲水性粘合剂涂布总量为6.0g/m2以下。
(14)在(2)、(5)、(7)、(8)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感光材料中银涂布总量为0.5g/m2以下。
(15)在(3)、(4)、(9)-(14)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感光材料中银涂布总量为0.4g/m2以下。
(16)在(2)、(3)、(5)-(7)、(9)-(15)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在卤化银乳剂层的上层和下层与其相邻。
(17)在(2)、(4)、(8)、(9)-(16)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在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的上层和下层与其相邻。
(18)在(2)、(4)、(8)、(9)-(17)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完全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
(19)在(2)、(3)、(5)-(7)、(9)-(18)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与上述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邻的卤化银乳剂层的银涂布量为0.1g/m2以下。
(20)在(2)、(3)、(5)-(7)、(9)-(19)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与上述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邻的卤化银乳剂层的银/亲水性粘合剂涂布质量比为0.25以上。
(21)在(7)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与上述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邻的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为0.4g/m2以上。
(22)在(2)、(3)、(5)-(7)、(9)-(21)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对于与上述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邻的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比为1.4以上。
(23)在(2)-(5)、(7)-(10)、(12)-(22)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防混色剂的总含量为1×10-5mol/m2以上。
(24)在(2)-(23)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防混色剂的总含量为1×10-4mol/m2以上。
(25)在(2)-(24)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卤化银乳剂层包含氯化银含有率为90摩尔%以上的卤化银乳剂。
(下面,将上述(1)-(25)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合并在一起称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26)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介于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卤化银乳剂层之间,而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平均粒子尺寸为0.50μm以下的卤化银粒子。
2)在该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至少含有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该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00nm以下。
(27)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层的卤化银乳剂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层与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A)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平均粒子尺寸为0.35μm以下的卤化银粒子。
2) 在该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含有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该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00nm以下。
(28)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两层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发色性中间层彼此相邻,而且一层非发色性中间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另一层非发色性中间层含有防混色剂,还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B)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平均粒子尺寸为0.45μm以下的卤化银粒子。
2)在该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含有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该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00nm以下。
(29)在(26)或者(27)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卤化银粒子的平均粒子尺寸为0.35μm以下。
(30)在(26)-(28)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为70nm以下。
(31)在(26)-(28)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分散物是使用超高压均化器在200MPa以上进行分散而成的。
(32)在(26)-(28)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分散物是使用超高压均化器在240MPa以上进行分散而成的。
(33)在(26)-(28)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同时满足上述条件1)和2)。
(34)在(26)-(28)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性分散物中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
(35)在(1)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是非感光性的层、至少两层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是非感光性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该非发色性中间层彼此相邻,而且一层非发色性中间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另一层非发色性中间层含有防混色剂,而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C)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平均粒子尺寸为0.40μm以下的卤化银粒子。
2)在该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含有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该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00nm以下。
(36)在(26)或者(28)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条件,还满足选自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a)感光材料中银涂布总量为0.5g/m2以下。
b)感光材料中亲水性粘合剂涂布总量为6.0g/m2以下。
(37)在(27)或者(35)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条件,还满足选自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a)上述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银涂布总量为0.5g/m2以下。
b)上述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亲水性粘合剂涂布总量为6.0g/m2以下。
c)与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是非感光性的层相邻的上述卤化银乳剂层的银涂布量为0.2g/m2以下,而且银/亲水性粘合剂涂布质量比为0.2以上。
d)与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层相邻的上述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为0.6g/m2以下,
而且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层相对于该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之比为1.0以上。
(下面,将上述(1)和(26)-(37)项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合并在一起称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在这里,除非特别声明,否则所谓本发明意味着包括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表示将在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包括。
本发明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优选具有光谱感度不同的至少三层卤化银乳剂层,具体地更优选由感红性卤化银乳剂层、感绿性卤化银乳剂层、感蓝性卤化银乳剂层组成。另外,还可以在包括红外的区域具有三种互不相同的光谱感度。
本发明中并不限制如上所述的各个卤化银乳剂层的各层的涂设顺序。可构成为感蓝性乳剂层与支撑体相邻的标准结构,但感红性乳剂层或者感绿性乳剂层也可以与支撑体相邻。另外离支撑体最远的感光性乳剂层并不只是感红性乳剂层,也可以是感绿性乳剂层或感蓝性乳剂层。
本发明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优选具有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本发明的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优选完全不含有卤化银乳剂,或者在含卤化银乳剂的情况下卤化银相对于1摩尔成色剂为0.1摩尔以下,更优选0.01摩尔以下。
本发明的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优选与至少一个卤化银乳剂层相邻。当卤化银乳剂层与支撑体相邻时,优选与卤化银乳剂层相邻的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为一层并且与卤化银乳剂层的远离支撑体的面相邻。当卤化银乳剂层不与支撑体相邻时,进一步优选与乳剂层相邻的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是至少一层,而且两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的两个面相邻。
在卤化银乳剂层和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中都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例如,感红性卤化银乳剂层含有青色色素形成成色剂,与它相邻的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也含有青色色素形成成色剂。在卤化银乳剂层和与之相邻的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中,色素形成成色剂的种类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更优选相同。同样,在感绿性卤化银乳剂层和与之相邻的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中含有品红色素形成成色剂,在感蓝性卤化银乳剂层和与之相邻的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中含有黄色素形成成色剂。
当本发明中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时,其含量根据该成色剂种类的不同而不同,相对于每1摩尔卤化银优选0.5摩尔~5.0摩尔,更优选0.7摩尔~3.0摩尔。本发明中卤化银乳剂层和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的色素形成成色剂的总含量相对于上述卤化银乳剂层的1摩尔卤化银,优选为2.0~5.0摩尔,更优选2.0摩尔~3.5摩尔。
在卤化银乳剂层和与它相邻的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中含有的成色剂总摩尔量的50%以上优选含在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中,更优选为60%以上。
所谓卤化银乳剂层和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邻,既可以作为明确的另一层进行涂布,也包括在涂布时用同一混合溶液,在涂布后通过分离卤化银乳剂粒子最终集中的情况。
与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邻的卤化银乳剂层的涂布银量优选为0.2g/m2以下,更优选为0.1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g/m2以上、0.1g/m2以下。另外该卤化银乳剂层中银和亲水性粘合剂量的质量比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0.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上、1.0以下。该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优选为0.6g/m2以下,更优选为0.4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g/m2以上、0.3g/m2以下。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对于该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的比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4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以上、5.0以下。在这里,当在一个发色单元中存在两层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时,是指其总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
本发明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优选具有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或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当同时具有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时,优选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
本发明的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称为MCS)和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称为MCN)相邻的单元优选设置在被两层卤化银乳剂层夹持的位置上(这时,优选把MCN设置在离卤化银乳剂层较近的位置上)。该非发色性中间层单元更优选由MCN和MCS组成,且为存在两层MCN并在MCS的上层和下层与之相邻的三层结构。该由两层以上组成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单元更优选在通常由三层组成的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存在于两个不同位置的卤化银乳剂层间。本发明中MCN由于缓和了由乳剂层产生的显影主剂氧化体的浓度梯度,所以具有增加不向其它层扩散而限于乳剂层的显影主剂氧化体的作用。
另外,在非发色性中间层中的所谓中间层一般是设置在两个卤化银乳剂层之间的任何位置上的层,而且并不是含有发色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
作为防混色剂,可以使用公知的防混色剂,可列举例如含有2,5-二-t-辛基氢醌的氢醌类、间苯二酚类、邻苯二酚类、连苯三酚类、氨基苯酚类、苯二胺类、抗坏血酸类、还原酮类、1-苯基-3-吡唑烷酮类、肼或者酰肼类等还原剂和白色成色剂。
更具体说,除了上述2,5-二-t-辛基氢醌,可以优选使用在特开平5-333501号公报中记载的高分子量的氧化还原化合物;在国际公开WO98/33760号小册子、美国专利第4923787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1-苯基-3-吡唑烷酮类和肼类化合物;在特开平5-249637号、特开平10-282615号公报和德国专利第19629142A1号等中记载的白色成色剂。另外,特别是在提高显影液的pH、进行显影迅速化时,优选使用德国专利第19618786 A1号、欧洲专利第839623 A1号、欧洲专利第842975 A1号、德国专利19806846 A1号和法国专利第2760460 A1号的各说明书等中记载的氧化还原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MCN中,所谓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是指每一层中防混色剂的涂布量为1×10mol-5/m2以下。
本发明的感光材料中防混色剂量优选为5×10mol-5/m2以上,更优选1×10mol-4/m2以上5×10mol-3/m2以下。
本发明非发色性中间层的MCS或者MCN的每一层中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优选为0.7g/m2以下,更优选0.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g/m2以上0.4g/m2以下。本发明的由两层以上层组成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的总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在照相结构层中存在两处时,该两处的总量)优选为1.5g/m2以下,更优选为0.2g/m2以上、1.2g/m2以下。在这里总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例如在两个地方各涂设三个层时是六个层的总量。非发色性中间层MCN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优选为0.05g/m2以上,更优选0.1g/m2以上0.4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g/m2以上0.3g/m2以下。
本发明感光材料的亲水性粘合剂总涂布量优选6.0g/m2以下,更优选为5.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g/m2以上5.0g/m2以下。
作为本发明感光材料中使用的亲水性粘合剂通常使用明胶,但是也可以根据需将其它的明胶、明胶衍生物、明胶和其它的高分子的接枝聚合物、明胶以外的蛋白质、糖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均聚物或者共聚物之类的合成亲水性高分子等亲水性胶体与明胶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感光材料中使用的明胶既可以是石灰处理明胶,也可以是酸处理明胶。另外,也可以是把牛骨、牛皮、猪皮等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原料制造的明胶。优选是把牛骨、猪皮作为原料的经石灰处理的明胶。
本发明的感光材料涂布银量优选为0.5g/m2以下,更优选为0.4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5g/m2以下(02g/m2以上0.35g/m2以下)。
本发明感光材料的构成优选为至少一个发色层单元由卤化银乳剂层和与它相邻的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组成,而且具有至少一个由与MCS相邻的MCN组成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单元。更优选这些多层结构的发色层单元和非发色性中间层单元彼此相邻。
下面表示本发明感光材料的构成例,但是并不限于这些。支撑体/BL/YL/MCS/ML/GL/ML/MCS/CL/RL/CL/UV/PC支撑体/BL/YL/MCS/GL/MCS/RL/UV/PC支撑体/BL/MCS/ML/GL/ML/MCS/RL/UV/PC支撑体/BL/MCS/GL/MCS/CL/RL/CL/UV/PC支撑体/BL/YL/MCN/MCS/MCN/ML/GL/ML/MCN/MCS/MCN/CL/RL/CL/UV/PC支撑体/BL/MCN/MCS/MCN/ML/GL/ML/MCN/MCS/MCN/RL/UV/PC支撑体/BL/MCN/MCS/ML/GL/ML/MCS/MCN/RL/UV/PC支撑体/BL/MCN/MCS/MCN/ML/GL/ML/MCS/RL/UV/PC支撑体/BL/YL/MCS/CL/RL/CL/MCS/ML/GL/ML/UV/PC支撑体/BL/YL/MCS/RL/MCS/GL/UV/PC支撑体/BL/MCS/ML/RL/ML/MCS/GL/UV/PC支撑体/BL/MCS/RL/MCS/ML/GL/ML/UV/PC支撑体/BL/YL/MCN/MCS/MCN/CL/RL/CL/MCN/MCS/MCN/ML/GL/ML/UV/PC支撑体/BL/MCN/MC S/MCN/CL/RL/CL/MCN/MCS/MCN/GL/UV/PC支撑体/BL/MCN/MCS/CL/RL/CL/MCS/MCN/GL/UV/PC支撑体/BL/MCN/MCS/MCN/CL/RL/CL/MCS/GL/UV/PC
在上述中,各层表示以下内容。
BL感蓝性卤化银乳剂层
GL感绿性卤化银乳剂层
RL感红性卤化银乳剂层
YL非感光性含黄色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
ML非感光性含品红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
CL非感光性含青色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
MCS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中间层
MCN实质上不含防混色剂的非发色中间层
UV紫外线吸收层
PC保护层
本发明、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将卤化银粒子的粒子尺寸定义为与卤化银粒子等体积的立方体的边长。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将平均粒子尺寸定义为与该粒子尺寸(换算为相同体积立方体边长)的粒子间的数平均。但是这时规定只使用通过显影并与成色剂的反应可以实际上有助于色素形成的卤化银粒子进行平均粒子尺寸的换算,而在该平均尺寸的换算中,实际上不具有感光度的微粒子乳剂等排除在外。
本发明、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感光性卤化银乳剂层中平均粒子尺寸优选为0.50μm以下,更优选为0.4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0μm以下。最优选为0.35μm以下。
本发明、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黄色发色感光性卤化银乳剂层中平均粒子尺寸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如果粒子尺寸过小,则会由于感光度不足或增感色素涂布量的增大而产生素地污染,所以可以在不产生这些问题的范围内自由设定粒子尺寸的下限。作为该下限优选为0.15μm,更优选为0.20μm。
本发明、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品红发色感光性卤化银乳剂层和青色发色感光性卤化银乳剂层的平均粒子尺寸下限也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0.10μm以上。
另外,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卤化银粒子的粒子尺寸分布均匀,粒子尺寸分布优选变动系数(粒子尺寸分布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粒子尺寸的数字)为20%以下、优选15%以下、更优选10%以下的所谓单分散。另外,也可以在同一层中混合使用上述的单分散溶剂,以便得到较宽的宽容度。
在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卤化银粒子尺寸的测量中也可以使用公知的任何方法,但是优选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求出所观察的粒子尺寸的方法。
下面对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水不溶性是指向照相要素中加入所需量的照相用化合物时,即使将涂布组合物稀释到可以涂布的范围的临界浓度,由于对于水的溶解性不足,所以不能作为水溶液向该涂布组合物中加入全部重量。通常指相对于20℃10g水的溶解度为10以下,优选5以下。
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水性分散物的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可列举色素形成成色剂、色素像给与氧化还原化合物、着色抑制剂、防灰雾剂、紫外线吸收剂、褪色抑制剂、防混色剂、造核剂、卤化银溶剂、漂白促进剂、显影剂、滤光用色素和这些的前体、染料、颜料、增感剂、坚膜剂、增白剂、减感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显影主剂氧化体清除剂、媒染剂、消光剂、显影促进剂、显影抑制剂、热熔剂、色调调节剂、润滑剂以及作为用于将这些分散的介质使用的分散用聚合物乳液、水不溶性的无机盐(氢氧化锌等)、膜强度改善剂等,作为记载这些化合物的例子,可列举リサ一チ·デイスクロ-ジヤ-(R.D.)No.17643号、No.18716号、No.307105号、No.40145号等的记载。本发明、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处理的组合物中,对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比例不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2-50质量%、特别优选5-20质量%浓度。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水性分散物最优选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
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水性介质优选含有水溶性保护胶体。作为保护胶体,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可列举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多糖类、酪蛋白、明胶等。特别优选明胶。
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优选含有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作为通常使用的分散助剂,可列举烷基苯氧基乙氧基乙烷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硫酸酯盐、烷基磺酸基琥珀酸盐、N-甲基-N-油烯基牛磺酸钠、萘磺酸的甲醛缩聚物、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硫酸纤维素等阴离子类分散剂;聚氧乙烯烷基醚、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环氧烷的嵌段共聚物等非离子类分散剂;阳离子类分散剂和甜菜碱类分散剂。
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水性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优选为0.1μm(100nm)以下,更优选为70nm以下5nm以上。
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水性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可以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粒子尺寸。当使用明胶作为水性分散物的保护胶体时,可以通过如下方法除去吸附于粒子的明胶,并测定尺寸。
酶处理液的调制
在室温下将水性分散物中使用的0.25g表面活性剂和0.020g市售的蛋白质分解酶(例如和光纯药社制アクチナ-ゼE)溶解于200ml水中。溶解后,用市售的0.2μm水类过滤器进行过滤,调制酶处理液。
尺寸测量液的调制
称量0.25g水性分散物,用40-45℃的2.5ml水溶解。向10ml上述酶处理液中加入1ml该稀释液,在40℃下保温5分钟后,返回到室温。
测定
使用堀场制作所制粒度分析仪LB500(商品名)对尺寸测量液进行测量,测出粒子尺寸。
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水性分散物优选使用高压均化器在200MPa以上进行乳化。更优选为240MPa以上。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乳化中使用的高压均化器,优选使用例如Sugino机械社制Ultimaizer系统HJP-25005(商品名)。该装置可以用液压泵在超高压下输送分散液,并通过0.1mmφ的金刚石制腔室喷嘴进行加速。加速了的分散液可以在液体中彼此对向碰撞。还可以在分散液的出口施加负压。另外,还可以优选使用在特开2001-27795号公报中记载的

图1至图3的分散机或者BEE INTERNATIONAL社制DeBEE2000(商品名)。
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水性分散物,优选使用高压均化器在喷射流内进行微细化。本发明、优选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喷射流是液流,喷射流的初始速度优选为300m/s以上,更优选为400m/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0m/s以上。
下面,对适用本发明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以下有时仅称为“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中作为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优选使用在支撑体上具有至少各一层含有黄色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含有品红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和含有青色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
在本发明中,上述含有黄色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发挥黄色发色层的功能,上述含有品红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发挥品红发色层的功能,上述含有青色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发挥青色发色层的功能。在该黄色发色层、品红发色层和青色发色层中各自含有的卤化银乳剂优选相对于互不相同的波长领域的光(例如蓝色领域、绿色领域和红色领域的光)具有感光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感光材料具有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和/或非发色性中间层,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下述的亲水性胶体层、防光晕层和/或着色层。
本发明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可以用于彩色负片、彩色正片、彩色转印胶片、彩色转印感光纸、彩色感光纸、电影用彩色负片、电影用彩色正片、显示感光材料、彩色校样(特别是数字彩色校样)感光材料等。
本发明适合使用于直接鉴赏用的感光材料,例如彩色感光纸(彩色相纸)、显示感光材料、彩色校样、彩色转印胶片(彩色反转片)、彩色转印感光纸、电影用彩色正片。其中,优选彩色感光纸、彩色转印胶片。
本发明在使用于彩色相纸时,优选适用于在特开平11-7109号公报中记载的感光材料,特别是该公报0071-0087段的记载可直接引入到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在使用于彩色负片时,优选适用特开平11-305396号公报0115-0217段的记载,这些部分可直接引入到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在使用于彩色转印胶片时,优选适用在特开2001-142181号中记载的感光材料,优选适用该说明书0164-0188段的记载和特开平11-84601号公报0018-0021段的记载,这些部分可直接引入到本说明书中。
下面对本发明优选的卤化银感光材料进行详述。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卤化银乳剂中的卤化银粒子,优选实际上具有{100}面的立方体或者14面体的结晶粒子(这些粒子顶点稍微有点圆,也可以具有高次的面)或者8面体的结晶粒子,或者全投影面积的50%以上由{100}面或者{111}面组成的形状比为2以上的平版状粒子。所谓形状比是面积相当于投影面积的圆的直径除以粒子厚度的值。在本发明中,优选适用立方体或者把{100}面作为主平面的平版状粒子或者把{111}面作为主平面的平版状粒子。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卤化银乳剂,可使用氯化银、溴化银、碘溴化银、氯(碘)溴化银乳剂等,但是从迅速处理性的观点来看,优选氯化银含有率为90摩尔%以上的氯化银、氯溴化银、氯碘化银、或者氯溴碘化银乳剂,更优选氯化银含有率为98摩尔%以上的氯化银、氯溴化银、氯碘化银、或者氯溴碘化银乳剂。在这些卤化银乳剂中,优选在卤化银粒子的壳体部分中具有碘化银定域相、优选具有碘氯化银相的乳剂,以使银总摩尔中碘化银的银占0.01-0.50摩尔%,更优选0.05-0.40摩尔%,这是因为这种乳剂可获得高感光度,高照度曝光适宜性优良。另外,特别优选在卤化银粒子的表面上具有溴化银定域相的乳剂,以使银总摩尔中溴化银的银占0.2-5摩尔%,更优选0.5-3摩尔%,这是因为这种乳剂可获得高感光度,而且可使照相性能稳定化。
本发明中的乳剂优选含有碘化银。引入碘化物离子时可以单独加入碘化物盐的溶液,或者也可以在加入银盐溶液和高氯化物盐溶液的同时加入碘化物盐溶液。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以分别加入碘化物盐溶液和高氯化物盐溶液,或者也可以作为碘化物盐和高氯化物盐的混合溶液加入。碘化物盐以如碱或者碱土类碘化物盐等溶解性盐的形式加入。或者也可以通过由美国专利第5389508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有机分子开裂出碘化物离子而引入碘化物。另外作为其它的碘化物离子源,还可以使用微小碘化银粒子。
碘化物盐溶液的加入既可以在形成粒子的一个时期内集中进行,也可以经一定期间进行。若要获得高感光度且低灰雾的乳剂,则应控制向高氯化物乳剂引入碘化物离子的位置。引入碘化物离子时,越在靠近乳剂粒子的内部进行,感光度的增加越小。因此碘化物盐溶液的加入优选由比粒子体积的50%更靠外侧的部分进行,更优选比70%更靠外侧的部分、最优选比80%更靠外侧的部分进行。另外碘化物盐溶液的加入优选在比粒子体积的98%更靠内侧的部分、最优选比96%更靠内侧的部分结束。碘化物盐溶液的加入从粒子表面开始到稍微内侧的位置结束,从而可以获得更高感光度且低灰雾的乳剂。
碘化物离子浓度朝粒子内深度方向的分布可以用蚀刻/TOF-SIMS(Time of Flight-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法,使用例如Phi Evans社制TRIFTII型TOF-SIMS(商品名)测量。对于TOF-SIMS法,具体地记载于日本表面科学会编“表面分析技术选书 二次离子质量分析法”丸善株式会社(1999年发行)。如果用蚀刻/TOF-SIMS法分析乳剂粒子,则即使在粒子的内侧结束加入碘化物盐溶液,也可以分析出碘化物离子向粒子表面的渗出。本发明中的乳剂含有碘化银时,根据蚀刻/TOF-SIMS法的分析,碘化物离子在粒子表面具有最大浓度且碘化物离子浓度向内侧逐渐减小为宜。
本发明感光材料中的乳剂粒子优选具有溴化银定域层。
本发明中的乳剂粒子含有溴化银定域相(localized phase)时,优选使溴化银含有率至少为10摩尔%以上的溴化银定域相在粒子表面外延生长。另外,优选在表层附近具有溴化银含有率在1摩尔%以上的最外层壳体部分。
溴化银定域相中的溴化银含有率优选为1-80摩尔%的范围,最优选5-70摩尔%的范围。溴化银定域相优选由构成本发明中卤化银粒子总银量的0.1-30摩尔%的银构成,更优选由0.3-20摩尔%的银构成。在溴化银定域相中,优选使其含有铱离子等VIII族金属络离子。这些化合物的加入量可根据需要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优选相对于1摩尔卤化银为1×10-9~1×10-2摩尔。
在本发明中,在使卤化银粒子形成和/或生长的过程中加入过渡金属离子,优选在卤化银粒子的内部和/或表面上嵌入金属离子。作为使用的金属离子优选过渡金属离子,其中,还优选铁、钌、铱、锇、铅、镉、或者锌。更优选将这些金属离子作为具有配位基的6配位八面体型络合物使用。当把无机化合物用作配位基时,优选使用氰化物离子、卤化物离子、硫化氰、氢氧化物离子、过氧化物离子、叠氮化物离子、亚硝酸离子、水、氨、亚硝酰离子、或者硫代亚硝酰离子,还优选使其与上述的铁、钌、铱、锇、铅、镉、或者锌中的任何一种金属离子配位使用,还优选将多种配位基用于一个络合物分子中。
其中在本发明的卤化银乳剂中,为了改善高照度倒易律失效(reciprocity failure)问题,特别优选具有至少有一个有机配位基的铱离子。
当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配位基时,作为优选的有机化合物可以举例为主链碳原子数为5以下的链状化合物和/或五员环或者六员环的杂环化合物,这在使用其它过渡金属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进一步优选的有机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把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或者硫原子作为向金属配位的原子的化合物,最优选的是呋喃、噻吩、噁唑、异噁唑、噻唑、异噻唑、咪唑、吡唑、三唑、呋咱、吡喃、吡啶、哒嗪、嘧啶、吡嗪,另外还优选把这些化合物作为基本骨架并将取代基引入于其中的化合物。
特别是,其中,对于铱离子优选的配位基是,在噻唑配位基中的5-甲基噻唑。
作为金属离子和配位基的组合,优选的可列举铁离子以及钌离子和氰化物离子的组合。在这些化合物中氰化物离子优选在向作为中心金属的铁或者钌的配位的配位基数中占半数以上,剩余的配位部位优选用硫化氰、氨、水、亚硝酰离子、二甲基亚砜、吡啶、吡嗪、或者4,4’-二吡啶占据。最优选的是中心金属的6个配位部位全部被氰化物离子占据,形成六氰化铁络合物或者六氰化钌络合物。把这些氰化物离子作为配位基的络合物在粒子形成过程中优选每1摩尔银加入1×10-8摩尔~1×10-2摩尔,最优选加入1×10-6摩尔~5×10-4摩尔。
另外,铱离子上不仅可以使用有机配位基,还优选使用氟化物离子、氯化物离子、溴化物离子、碘化物离子,其中更优选使用氯化物离子或者溴化物离子。作为铱络合物,除了具有上述的有机配位基的物质以外,还可以使用以下具体的化合物。3-、[IrCl6]2-、[IrCl5(H2O)]2-、[IrCl5(H2O)]-、[IrCl4(H2O)2]-、[IrCl4(H2O)2]0、[IrCl3(H2O)3]0、[IrCl3(H2O)3]+、[IrBr6]3-、[IrBr6]2-、[IrBr5(H2O)]2-、[IrBr5(H2O)]-、[IrBr4(H2O)2]-、[IrBr4(H2O)2]0、[IrBr3(H2O)3]0、[IrBr3(H2O)3]+。
这些铱络合物在粒子形成过程中优选每1摩尔银加入1×10-10摩尔~1×10-3摩尔,最优选加入1×10-8摩尔~1×10-5摩尔。当把钌和锇作为中心金属时还优选把亚硝酰离子、硫代亚硝酰离子、或者水分子和氯化物离子作为配位基共同使用。更优选形成五氯亚硝酰络合物、五氯硫代亚硝酰络合物、或者五氯含水络合物,还优选形成六氯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在粒子形成过程中优选每1摩尔银加入1×10-10摩尔~1×10-6摩尔,更优选加入1×10-9摩尔~1×10-6摩尔。
在本发明中上述的络合物优选在形成卤化银粒子时直接加入于反应溶液中,或者加入到用于形成卤化银粒子的卤化物水溶液中、或者除此以外的溶液中,来添加到粒子形成反应溶液中,从而引入到卤化银粒子内。另外还优选组合这些方法而使其含于卤化银粒子内。
当将这些络合物引入卤化银粒子内时,还优选使其均匀存在于粒子内部,还优选如在特开平4-208936号、特开平2-125245号、特开平3-188437号各公报中所公开,仅仅存在于粒子表面层,还优选使络合物仅仅存在于粒子内部而在粒子表面附加不含有络合物的层。另外,还优选如在美国专利第5252451号和美国专利第5256530号说明书中所公开,用将络合物引入于粒子内的微粒子进行物理熟化来对粒子表面相实施改性。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这些方法,也可以将多种络合物引入于一个卤化银粒子内。对含有上述络合物的位置的卤素组成没有特别限制,还优选使氯化银层、氯溴化银层、溴化银层、碘氯化银层、碘溴化物层中的任一个层中含有络合物。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卤化银乳剂中含有的卤化银粒子的平均粒子尺寸(使用面积与粒子的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来规定粒子尺寸,并取其数平均)优选为0.01μm-2μm。
另外,这些粒子尺寸分布优选为变动系数(粒子尺寸分布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粒子尺寸的量)为20%以下、优选15%以下、更优选10%以下的所谓单分散的分布。这时,为了获得较宽的宽容度,还优选在同一层中将上述单分散乳剂混合使用或进行多层涂布。
可以向本发明中使用的卤化银乳剂中加入各种化合物或者其前体等,以便防止在感光材料的制造工序、保存中或者照相处理中产生灰雾,或使照相性能稳定化。作为这些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优选使用上述的特开昭62-215272号公报的第39页-第37页中记载的化合物。另外还优选使用在欧洲专利第0447647号说明书中记载的5-芳基氨基-1,2,3,4-硫代三唑化合物(该芳基残基具有至少一个吸电子基团)。
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卤化银乳剂的保存性,优选使用特开平11-109576号公报中记载的氧肟酸衍生物、特开平11-327094号公报中记载的在与羰基相邻的位置具有两端被氨基或者羟基取代的双键的环状酮类(用通式(S1)表示的化合物,0036-0071段可以并入本说明书中)、特开平11-143011号公报中记载的磺基取代的邻苯二酚和氢醌类(例如,4,5-二羟基-1,3-苯二磺酸、2,5-二羟基-1,4-苯二磺酸、3,4-二羟基苯磺酸、2,3-二羟基苯磺酸、2,5-二羟基苯磺酸、3,4,5-三羟基苯磺酸和这些的盐等)、特开平11-102045号公报的用通式(I)-(III)的任何一个表示的水溶性还原剂。
光谱增感是为了对本发明感光材料中的各层乳剂,在所需的光波长区域赋予光谱感度而进行的。
在本发明的感光材料中,作为在蓝色、绿色、红色领域的光谱增感中使用的光谱增感色素,可以举例为例如记载于F.M.Harmer著Heterocyclic compounds-Cyanine dyes and related compounds(John Wiley& Sons[New York,London]社刊1964年)中的光谱增感色素。
具体的化合物的例子和光谱增感法优选采用记载于上述的特开昭62-215272号公报的第22页右上栏~第38页中的内容。另外,特别是作为氯化银含有率高的卤化银乳剂粒子的感红性光谱增感色素,从稳定性、吸附强度、曝光的温度依赖性等观点出发,非常优选在特开平3-123340号公报中记载的光谱增感色素。
这些光谱增感色素的加入量可根据情况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优选每1摩尔卤化银为0.5×10-6摩尔~1.0×10-2摩尔的范围。更优选是1.0×10-6摩尔~5.0×10-3摩尔的范围。
本发明中使用的卤化银乳剂通常进行化学增感。对于化学增感法,可以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以加入不稳定硫化合物为代表的硫增感、以金增感为代表的贵金属增感、或者还原增感等。
对于化学增感中使用的化合物,优选使用记载于特开昭62-215272号公报的第18页右下栏~第22页右上栏中的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进行金增感。这是因为通过进行金增感,可以在用激光等进行曝光扫描时使照相性能的变化更小。
对本发明中使用的卤化银乳剂进行金增感时,可以使用各种无机金化合物或具有无机配位基的金(I)络合物和具有有机配位基的金(I)化合物。作为无机金化合物,优选使用例如氯化金酸或者其盐,作为具有无机配位基的金(I)络合物,优选使用例如二硫代氰酸金(I)钾等二硫代氰酸金化合物和二硫代硫酸金(I)三钠等二硫代硫酸金化合物等化合物。
作为具有有机配位基的金(I)化合物,可以使用在特开平4-267249号公报中记载的双金(I)中离子杂环类,例如四氟化硼酸金(I)双(1,4,5-三甲基-1,2,4-三唑鎓-3-硫醇盐);在特开平11-218870号公报中记载的有机巯基乙酸金(I)络合物,例如双(1-[3-(2-磺化苯甲酰胺)苯基]-5-巯基乙酸四唑钾)油酸钾(I)五水合物;在特开平4-268550号公报中记载的配位有氮化合物阴离子的金(I)化合物,例如双(1-甲基乙内酰脲)金(I)钠盐四水合物。另外,还可以使用在美国专利第3503749号说明书中记载的金(I)硫醇化合物;在特开平8-69074号、特开平8-69075号、特开平9-269554号各公报中记载的金化合物;在美国专利第5620841号、同5912112号、同5939245号、同5912111号等各说明书中记载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的加入量根据情况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相对于每1摩尔银为5×10-7~5×10-3摩尔,优选是5×10-6~5×10-4摩尔。
另外,也可以使用胶状硫化金,该制造方法记载于ResearchDisclosure,37154、Solid State Ionics第79卷,60-66页,1995年刊,Compt.Rend.Hebt.Seances Acad.Sci.Sect.B第263卷,1328页,1966年刊等中。作为胶状硫化金可以使用各种尺寸,也可以使用粒径50nm以下的物质。加入量根据情况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相对于每1摩尔银金原子为5×10-7~5×10-3摩尔,优选是5×10-6~5×10-4摩尔。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金增感与另外其它的增感法,例如硫增感、硒增感、碲增感、还原增感或者使用金化合物以外的贵金属的增感等组合。
在本发明的感光材料中,为了防止光渗和光晕,或者使安全光(safelight)安全性等提高,优选向亲水性胶体层中加入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337490A2号说明书第27-76页中记载的、通过处理可以脱色的染料(其中还优选氧杂菁(oxonole)染料、菁染料)。另外,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819977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染料也优选加入本发明中。在这些水溶性染料中还存在增加使用量就会导致色分离和安全光安全性恶化的物质。作为可以不使色分离恶化的条件下使用的染料,优选记载于特开平5-127324号、特开平5-127325号、特开平5-216185号各公报中的水溶性染料。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通过处理可以脱色的着色层来代替水溶性染料,或者与水溶性染料组合使用。所使用的通过处理可以脱色的着色层既可以直接与乳剂层相接,也可以配置成通过含有明胶或氢醌等处理防混色剂的中间层与乳剂层相接。该着色层优选设置在发出与着色的颜色相同的原色的乳剂层的下层(支撑体侧)。可以相对于各种原色都分别设置着色层,也可以只任选其中的一部分设置。另外也可以设置对应于多个原色区域进行了着色的着色层。就着色层的光学反射密度而言,优选在曝光中使用的波长区域(在普通的打印机曝光中为400nm-700nm的可见光区域,在扫描曝光的情况下是所使用的扫描曝光光源的波长)中在光密度最高的波长下的光密度值为0.2以上3.0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上2.5以下,特别优选为0.8以上2.0以下。
若要形成着色层,可以适当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如同特开平2-282244号公报3页右上栏~8页中记载的染料、特开平3-7931号公报3页右上栏~11页左下栏中记载的染料,以固体微粒子分散体的状态含于亲水性胶体层的方法;在阳离子聚合物上媒染阴离子性色素的方法;使色素吸附于卤化银等微粒子中而固定于层中的方法;如特开平1-239544号公报中记载的使用胶态银的方法等。作为使色素的微粉末以固体状分散的方法,例如记载于特开平2-308244号公报的第4-13页中,所述方法中含有至少在pH6以下实质上是水不溶性的、而至少在pH8以上实质上是水溶性的微粉末染料。另外,例如,作为在阳离子聚合物上媒染阴离子性色素的方法,记载于特开平2-84637号公报的第18~26页中。作为光吸收剂的胶态银的调制法示于美国专利第2688601号、美国专利第3459563号说明书中。在这些方法中优选含有微粉末染料的方法、使用胶态银的方法等。
当把本发明使用于彩色感光纸时,优选具有至少各一层黄色发色性卤化银乳剂层、品红发色性卤化银乳剂层和青色发色性卤化银乳剂层,通常这些卤化银乳剂层按照离支撑体较近的顺序是黄色发色性卤化银乳剂层、品红发色性卤化银乳剂层和青色发色性卤化银乳剂层。
但是,也可以采取与此不同的层结构。
在本发明的感光材料中,含有黄色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可以设置在支撑体上的任何位置上,但是当在该含有黄色成色剂的层中包含卤化银平板粒子时,优选涂布设置在比含有品红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或者含有青色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中的至少一层离支撑体更远的位置上。另外,从促进发色显影、促进脱银、降低由增感色素产生的残色的观点来看,含有黄色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优选涂布设置在比其它的卤化银乳剂层离支撑体更远的位置上。另外,从降低Blix退色的观点来看,含有青色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优选为位于其它的卤化银乳剂层中央的层,而从减少光退色的观点来看,含有青色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优选为最下层。另外,黄色、品红和青色各发色性层也可以由两层或者三层组成。例如,如在特开平4-75055号、特开平9-114035号、特开平10-246940号各公报、美国专利第5576159号说明书等中所记载,还优选将不含有卤化银乳剂的成色剂层与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设置,作成发色层。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照相用支撑体,可以使用透过式支撑体和反射型支撑体。作为透过式支撑体,优选使用在硝酸纤维素薄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三乙酸纤维素薄膜等透明薄膜,以及2,6-萘二羧酸(NDCA)和乙二醇(EG)的聚酯、NDCA和对苯二甲酸和EG的聚酯等上设置了磁性层等信息记录层的支撑体。本发明中优选反射支撑体(反射型支撑体),作为反射型支撑体特别优选由多层聚乙烯层或聚酯层层叠而成且在这种耐水性树脂层(层叠层)的至少一层中含有氧化钛等白色颜料的反射支撑体。
作为可在本发明中适用的卤化银乳剂及其它的原材料(添加剂等)和照相结构层(层配置等)、以及为了处理该感光材料而使用的处理法和处理用添加剂,优选使用在特开昭62-215272号、特开平2-33144号各公报、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355660A2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特别优选使用在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355660A2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另外,还优选在特开平5-34889号、特开平4-359249号、特开平4-313753号、特开平4-270344号、特开平5-66527号、特开平4-34548号、特开平4-145433号、特开平2-854号、特开平1-158431号、特开平2-90145号、特开平3-194539号、特开平2-93641号各公报、欧洲专利公开第0520457A2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及其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中,对于上述的反射型支撑体和卤化银乳剂、以及在卤化银粒子中掺杂的异种金属离子种、卤化银乳剂的保存稳定剂或者防灰雾剂、化学增感法(敏化剂)、光谱增感法(光谱增感剂)、青色成色剂、品红成色剂、黄色成色剂及其乳化分散法、色象保存性改善剂(着色抑制剂和褪色抑制剂)、染料(着色层)、明胶种、感光材料的层结构和感光材料的被膜pH等,可以特别优选使用在下述表中所示公报的各部分中记载的内容。要素特开平7-104448号特开平7-77775号特开平7-301895号反射型支撑体第7栏第12行~12栏第19行第35栏第43行~44栏第1行第5栏第40行~9栏第26行卤化银乳剂第72栏第29行~74栏第18行第44栏第36行~46栏第29行第77栏第48行~80栏第28行异种金属离子种第74栏第19行~74栏第44行第46栏第30行~47栏第5行第80栏第29行~81栏第6行保存稳定剂或者防灰雾剂第75栏第9行~75栏第18行第47栏第20行~47栏第29行第18栏第11行~31栏第37行(特别是巯基杂环化合物)化学增感法(化学增感剂)第74栏第45行~75栏第6行第47栏第7行~47栏第17行第81栏第9行~81栏第17行光谱增感法(光谱增感剂)第75栏第19行~76栏第45行第47栏第30行~49栏第6行第81栏第21行~82栏第48行青色成色剂第12栏第20行~39栏第49行第62栏第50行~63栏第16行第88栏第49行~89栏第16行黄色成色剂第87栏第40行~88栏第3行第63栏第17行~63栏第30行第89栏第17行~89栏第30行品红成色剂第88栏第4行~88栏第18行第63栏第3行~64栏第11行第31栏第34行~77栏第44行和第88栏第32行~88栏第46行成色剂的乳化分散法第71栏第3行~72栏第11行第61栏第36行~61栏第49行第87栏第35行~87栏第48行色象保存性改善剂(着色抑制剂)第39栏第50行~70栏第9行第61栏第50行~62栏第49行第87栏第49行~88栏第48行褪色抑制剂第70栏第10行~71栏第2行染料(着色剂)第77栏第42行~78栏第41行第7栏第14行~19栏第42行和第50栏第3行~51栏第14行第9栏第27行~18栏第10行明胶种第78栏第42行~78栏第48行第51栏第15行~51栏第20行第83栏第13行~83栏第19行感光材料的层结构第39栏第11行~39栏第26行第44栏第2行~44栏第35行第31栏第38行~32栏第33行感光材料的被膜pH第72栏第12行~72栏第28行扫描曝光第76栏第6行~77栏第41行第49栏第7行~50栏第2行第82栏第49行~83栏第12行显影液中的抗氧化剂第88栏第19行~89栏第22行
此外,作为本发明中可以组合使用的青色成色剂、品红色成色剂及黄色成色剂,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在特开昭62-215272号公报第91页右上栏第4行~121页左上栏第6行、特开平2-33144号公报第3页右上栏第14行~18页左上栏最后一行和第30页右上栏第6行~35页右下栏第11行和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355660A2号说明书第4页第15行~27行、5页第30行~28页最后一行、45页第29行~31行、47页第23行~63页第50行中记载的成色剂。
另外,本发明中也可以加入国际公开WO98/33760号小册中记载的用通式(II)和(III)表示的化合物、特开平10-221852号公报记载的用通式(D)表示的化合物。
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的青色色素形成成色剂(有时仅称为“青色成色剂”),优选使用吡咯并三唑类成色剂,特别优选特开平5-313324号公报记载的用通式(I)或者(III)表示的成色剂和特开平6-347960号公报记载的用通式(I)表示的成色剂以及在这些公报中记载的例示成色剂。另外,还优选酚类、萘酚类的青色成色剂,例如,优选在特开平10-333297号公报中记载的用通式(ADF)表示的青色成色剂。作为上述以外的青色成色剂,还优选欧洲专利第0488248号说明书和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491197A1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吡咯并唑型青色成色剂、美国专利第5888716号说明书中记载的2,5-二酰基氨基苯酚成色剂、美国专利第4873183号、美国专利第4916051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在6位具有吸电子基团、氢键基团的吡唑并唑(pyrazoloazole)型青色成色剂,特别优选特开平8-171185号、特开平8-311360号、特开平8-339060号各公报中记载的在6位具有氨基甲酰基的吡唑并唑型青色成色剂。
另外,除了特开平2-33144号公报中记载的二苯基咪唑类青色成色剂,还可以使用在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333185A2号说明书中记载的3-羟基吡啶类青色成色剂(其中,还特别优选作为具体例子列举的成色剂(42)的4当量成色剂上赋予脱氯基而进行2当量化的物质和成色剂(6)和(9))和特开昭64-32260号公报中记载的环状活性甲撑类青色成色剂(其中还特别优选作为具体例子列举的成色剂例3、8、34)、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456226A1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吡咯并吡唑型青色成色剂、欧洲专利0484909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吡咯并咪唑型青色成色剂。
另外,在这些青色成色剂中,特别优选在特开平11-282138号公报中记载的用通式(I)表示的吡咯并唑类青色成色剂,该公报0012~0059段的记载包括例示青色成色剂(1)~(47),可直接适用于本发明,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品红色素形成成色剂(有时仅称为“品红成色剂”),可使用如上述表的公知文献中记载的5-吡唑啉酮类品红成色剂和吡唑并唑类品红成色剂,其中,从色调和图像稳定性、发色性等观点来看,还优选使用如在特开昭61-65245号公报中记载的二级或者三级烷基直接连接在吡唑并三唑环的2、3或者6位的吡唑并三唑成色剂,在特开昭61-65246号公报中记载的在分子内含有磺酰胺基的吡唑并唑成色剂,在特开昭61-147254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烷氧基苯基磺酰胺稳定基(ballastinggroup)的吡唑并唑成色剂和在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226849A号说明书和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294785A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在6位具有烷氧基或芳基氧基的吡唑并唑成色剂。作为品红成色剂特别优选在特开平8-122984号公报中记载的用通式(M-I)表示的吡唑并唑成色剂,该公报0009~0026段可直接适用于本发明,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优选使用欧洲专利第854384号、欧洲专利第884640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在3位和6位都具有空间阻碍基团的吡唑并唑成色剂。
另外,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黄色色素形成成色剂(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仅称为“黄色成色剂”)除了上述表中记载的化合物,还优选使用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447969A1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在酰基上具有3-5员环状结构的酰基乙酰胺型黄色成色剂;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482552A1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具有环状结构的丙二酰替苯胺型黄色成色剂;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953870A1号、953871A1号、953872A1号、953873A1号、953874A1号、953875A1号各说明书等中记载的吡咯-2或者3-基或者吲哚-2或者3-基羰基乙酰替苯胺型成色剂;美国专利第5118599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具有二噁烷结构的酰基乙酰胺型黄色成色剂;特开2002-296740号、特开2002-296741号、特开2002-318443号、特开2002-318442号各说明书等中记载的结合有N-烷基-4-嘧啶酮的乙酰替苯胺型成色剂;特开2003-173007号说明书中记载的结合有1,2,4-苯并噻二嗪-1,1-二氧化物的乙酸酯型和乙酰替苯胺型成色剂。其中,优选使用酰基为1-烷基环丙烷-1-羰基的酰基乙酰胺型黄色成色剂;某酰替苯胺的一方构成吲哚满环的丙二酰替苯胺型黄色成色剂;结合有N-烷基4-嘧啶酮的乙酰替苯胺型黄色成色剂;结合有1,2,4-苯并噻二嗪-1,1-二氧化物的乙酸酯型和乙酰替苯胺型成色剂,特别优选结合有1,2,4-苯并噻二嗪-1,1-二氧化物的乙酸酯型和乙酰替苯胺型成色剂。这些成色剂可以单独或者组合使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成色剂优选在上述表中记载的高沸点有机溶剂的存在下(或者不存在下)通过使其浸渍于可吸附乳液聚合物(例如美国专利第4203716号说明书)中,或者与水不溶性而且有机溶剂可溶性的聚合物一起溶解而使其乳化分散于亲水性胶体水溶液中。可以优选使用的水不溶性而且有机溶剂可溶性的聚合物可列举美国专利第4857449号说明书第7栏~15栏和国际公开WO88/00723号小册子第12页~30页中记载的均聚物或者共聚物。更优选甲基丙烯酸酯类或者丙烯酰胺类聚合物,而从色象稳定性等方面来看,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酰胺类聚合物。
本发明中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使用摩尔吸光系数高的具有三嗪骨架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优选将这些加入到感光性层或/和非感光性中。例如,可以使用特开昭46-3335号、特开昭55-152776号;特开平5-197074号、特开平5-232630号、特开平5-307232号、特开平6-211813号、特开平8-53427号、特开平8-234364号、特开平8-239368号、特开平9-31067号、特开平10-115898号、特开平10-147577号、特开平10-182621号各公报;德国专利第19739797A号、欧洲专利第711804A号说明书和特表平8-50129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的感光材料的粘合剂或者保护胶体,优选使用明胶,但是还可以将除此之外的亲水性胶体单独使用或者与明胶一起使用。在优选的明胶中,作为铁、铜、锌、锰等杂质含有的贵金属优选为5ppm以下,更优选3ppm以下。另外,感光材料中含有的钙量优选为20mg/m2以下,更优选为10mg/m2以下,最优选5mg/m2以下,。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在亲水性胶体层中通过繁值而使图像变差的各种霉和细菌,优选加入如在特开昭63-271247号公报中记载的防菌、防霉剂。另外,感光材料的被膜pH优选为4.0-7.0,更优选为4.0-6.5。
在本发明中,从提高感光材料的涂布稳定性、防止静电产生、调节带电量等观点出发,可以向感光材料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类表面活性剂、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可列举例如特开平5-333492号公报中记载的物质。本发明中还优选使用含有氟原子的表面活性剂。这些含有氟原子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以往公知的其它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优选与以往公知的其它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这些表面活性剂向感光材料中的加入量没有特别地限制,但是通常为1×10-5~1g/m2,优选1×10-4~1×10-1g/m2,更优选1×10-3~1×10-2g/m2。
本发明的感光材料可以通过根据图像信息照射光的曝光工序和使经上述光照射的感光材料显影的显影工序,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感光材料除了用于通常使用负片的打印系统以外,还适合使用于用阴极射线(CRT)的扫描曝光方式。阴极射线管曝光装置与使用激光的装置相比,简便而且是体积小,成本低。另外,光轴和颜色的调整也较容易。作为图像曝光中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可根据需要使用在光谱领域显示出发光特性的各种发光体。可混合使用例如红色发光体、绿色发光体、蓝色发光体中的任何一种或者二种以上。光谱领域并不限于上述的红色、绿色、蓝色,也可使用在黄色、橙色、紫色或者红外领域发光的萤光体。也经常使用将这些发光体混合而发出白色光的阴极射线管。
当感光材料中包括具有不同的光谱感度分布的多个感光性层,且阴极射线管也具有在多个光谱领域发光的萤光体时,也可以一次曝光多种颜色,即向阴极射线管输入多种颜色的图像信号并从管表面使其发光。
也可以采用依次输入每种颜色的图像信号后依次进行各种颜色的发光,并通过将该颜色以外的颜色断开的薄膜进行曝光的方法(表面依次曝光),一般,由于表面依次曝光的方法中可以使用高清晰度的阴极射线管,因此若要达到高图像质量化,就优选使用该方法。
本发明的感光材料上优选采用气体激光器、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把半导体激光器或者将半导体激光器用于激发光源的固体激光器和非线形光学结晶组合使用的第二高谐波发生光源(SHG)等使用单色高密度光的数字扫描曝光方式。为了系统的小型化和降低成本,优选使用半导体激光器、组合半导体激光器或者固体激光器和非线形光学结晶的第二高谐波发生光源(SHG)。特别是,为了设计小型而且廉价、寿命长、稳定性高的装置而优选使用半导体激光器,并优选曝光光源中至少使用一个半导体激光器。
当使用这种扫描曝光光源时,可以根据使用的扫描曝光用光源的波长任意设定本发明的感光材料的光谱感度最大波长。在将半导体激光器用于激发光源的固体激光器或者组合半导体激光器和非线形光学结晶而得到SHG光源中,由于激光的振荡波长可以减为一半,所以可获得蓝色光、绿色光。因此,可以在通常的蓝、绿、红三个波长领域获得感光材料的最大光谱响应。如果把象素密度为400dpi时的象素尺寸定义为曝光时间,则在这种扫描曝光中的优选的曝光时间为1×10-4秒以下,更优选为1×10-6秒以下。从倒易律失效的观点来看,特别优选每个象素的曝光时间为1×10-8秒~1×10-4秒,而且用相邻的光栅间有重叠(优选光栅间的重叠为1/8~7/8,更优选1/5~4/5)的扫描曝光进行曝光。对于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优选的扫描曝光方式,详细地记载于上述表中记载的专利中。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曝光装置,可列举例如Digital mini-labFRONTIER330(商品名,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Lambda 130(商品名,Durst社制)、LIGHTJET 5000(商品名,Gretag社制)等。
本发明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可以与以下公知资料中记载的曝光、显影系统组合使用。作为上述显影系统,可列举特开平10-333253号公报中记载的自动打印以及显影系统、特开2000-10206号公报中记载的感光材料输送装置、特开平11-215312号公报中记载的包括图像读取装置的记录系统、特开平11-88619号以及特开平10-202950号公报中记载的由彩色图像记录方式组成的曝光系统、特开平10-210206号公报中记载的包括远程诊断方式的数字光印系统、以及特开2000-310822号公报中记载的包括图像记录装置的光印系统。
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优选的扫描曝光方式,详细地记载于上述表中记载的公报中。
当将本发明的感光材料进行印相曝光时优选使用美国专利第4880726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带阻滤波器。由此可除去光混色,显著提高色再现性。
在本发明中,如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789270A1号和同0789480A1号说明书中所记载,在赋予图像信息之前,也可以预先将黄色微粒的图案进行预曝光,以实施照相复制限制(copy restraint)。
本发明的感光材料特别优选适用于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通过与芳香族伯胺类彩色显影剂的氧化体进行偶合而形成色素的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感光材料的处理,可以优选适用特开平2-207250号公报第26页右下栏第1行~34页右上栏第9行、以及特开平4-97355号公报第5页左上栏第17行~18页右下栏第20行中记载的处理原材料和处理方法。另外,作为该显影液中使用的防氧化剂,优选使用上述表中记载的公报中公开的化合物。
本发明还优选适用于具有迅速处理适宜性的感光材料。当进行迅速处理时,发色显影时间优选为60秒以下,进一步优选30秒以下6秒以上,更优选20秒以下6秒以上,最优选15秒以下8秒以上。同样地,漂白定影时间优选60秒以下,进一步优选30秒以下6秒以上,更优选20秒以下6秒以上,最优选15秒以下8秒以上。另外,冲洗或者稳定化时间优选30秒以下,更优选15秒以下6秒以上。
另外,所谓发色显影时间是指感光材料进入发色显影液中之后到进入下一个处理工序的漂白定影液中之间的时间。例如,当用自动显影机等处理时,把感光材料浸渍于发色显影液中的时间(所谓液中时间)和感光材料离开发色显影液、在空气中向下一个处理工序的漂白定影浴输送的时间(所谓空中时间)这两者的总和称为发色显影时间。同样地,所谓漂白定影时间是指感光材料进入漂白定影液中之后到进入下一个水洗或者稳定浴中之间的时间。另外,所谓水洗或者稳定化的时间是指感光材料进入水洗或者稳定化液中之后到干燥工序之前位于液中的时间(所谓液中时间)。
在本发明中所谓超迅速处理是指由显影处理开始到干燥共用80秒以内的处理。
作为将本发明的感光材料曝光后进行显影的方法,除了可以使用用含有以往的碱性试剂和显影主剂的显影液进行显影的方法;将显影主剂内置于感光材料中,用不含显影主剂的碱性液等活化剂液进行显影的方法等湿式法,还可以使用不使用处理液的热显影方法等。特别是,活化剂法由于在处理液中不含有显影主剂,所以处理液的管理和操作容易,另外从处理废液时的负荷少、保护环境方面的观点出发也是优选的方法。
在活化剂法中,作为内置于感光材料中的显影主剂或者其前体,优选例如在特开平8-234388号、特开平9-152686号、特开平9-152693号、特开平9-211814号、特开平9-160193号各公报中记载的肼型化合物。
另外,还优选使用减少感光材料的涂布银量而使用过氧化氢的进行图像放大处理(加厚处理)的显影方法。特别优选将该方法用于活化剂法。具体是,优选使用特开平8-297354号公报、特开平9-152695号公报中记载的使用含有过氧化氢的活化剂液的图像形成方法。在上述活化剂方法中,用活化剂液处理后,通常进行脱银处理,但是对于使用低银量的感光材料的图像放大处理方法中,可以省略脱银处理,进行水洗或者稳定化处理等简单方法。另外,用扫描设备等由感光材料读取图像信息的方式中,即使在使用如摄影用感光材料等高银量的感光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需要脱银处理的处理形式。
本发明中使用的活化剂液、脱银液(漂白/定影液)、水洗和稳定化液的处理原材料和处理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或方法。优选使用ResearchDisclosure Item 36544(1994年9月)第536页~第541页、特开平8-234388号公报中记载的材料或方法。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超迅速处理中也可获得良好的发色密度、成色剂相对于涂布银量的发色效率优良、即使在高湿条件下保存发色密度变化也小、而且脱银性和干燥性优良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用低涂布银量也可获得良好的发色密度的、在低补充而且超迅速处理中也可获得高质量且稳定的图像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实施例1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2)、(3)、(4)和(9)的形式的实施例>
(感蓝层乳剂BH-1的调制)
采用向经搅拌的含脱离子明胶的脱离子蒸馏水中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而混合的方法,调制高氯化银立方体粒子。在该调制过程中,加入60%至80%的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Cs2[OsCl5(NO)]。加入80%至9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溴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1.5摩尔%)和K4[Fe(CN)6]。加入83%至8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6]。加入92%至9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5(H2O)]和K[IrCl4(H2O)2]。在加入94%硝酸银后,一边激烈搅拌一边加入碘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0.27摩尔%)。得到的乳剂粒子是边长0.54μm、变动系数8.5%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对该乳剂实施沉淀脱盐处理后,加入明胶和化合物Ab-1、Ab-2、Ab-3和硝酸钙,进行再分散。
化合物Ab-1 化合物Ab-2
化合物Ab-3
在40℃下溶解再分散的乳剂,加入增感色素S-1、增感色素S-2和增感色素S-3,以使光谱增感达到最合适。接着,加入苯硫代硫酸钠、作为硫增感剂的三乙基硫脲、作为金增感剂的化合物-1,进行熟化,以使光谱增感达到最合适。然后,加入1-(5-甲基脲基苯基)-5-巯基四唑、化合物-2、用化合物-3表示的重复单元2或者3为主成分的混合物(末端X1和X2是羟基)、化合物-4和溴化钾,结束化学增感。把由此获得的乳剂作为乳剂BH-1。
增感色素S-1
增感色素S-2
增感色素S-3
化合物-1
化合物-2
化合物-3
化合物-4
(感蓝层乳剂BL-1的调制)
除了在乳剂BH-1的调制中,改变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混合的工序的温度和加入速度,且改变在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的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金属络合物的量以外,与此相同地获得乳剂粒子。该乳剂粒子是边长0.44μm、变动系数9.5%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将该乳剂再分散后,除了由BH-1改变加入的各种化合物的量以外,与此相同地调制乳剂BL-1。
(感绿层乳剂GH-1的调制)
采用向经搅拌的含脱离子明胶的脱离子蒸馏水中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方法调制高氯化银立方体粒子。在该调制过程中,加入80%至9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Ru(CN)6]。加入80%至10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溴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2摩尔%)。加入83%至8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6]和K2[RhBr5(H2O)]。在加入90%硝酸银后,一边激烈搅拌一边加入碘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0.1摩尔%)。另外,加入92%至9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5(H2O)]和K[IrCl4(H2O)2]。得到的乳剂粒子是边长0.42μm、变动系数8.0%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对该乳剂与上述相同地进行沉淀脱盐处理和再分散。
在40℃下溶解该乳剂,加入苯硫代硫酸钠、对戊二酰胺苯二硫醚、作为硫增感剂的硫代硫酸钠5水合物和作为金增感剂的(双(1,4,5-三甲基-1,2,4-三唑鎓-3-硫醇盐)油酸盐(I)四氟硼酸盐),进行熟化,以使化学增感达到最合适。然后,加入1-(3-乙酰胺苯基)-5-巯基四唑、1-(5-甲基脲基苯基)-5-巯基四唑、化合物-2、化合物-4和溴化钾。再在乳剂调制工序的过程中加入增感色素S-4、S-5、S-6和S-7,进行光谱增感。把由此获得的乳剂作为乳剂GH-1。
增感色素S-4
增感色素S-5
增感色素S-6
增感色素S-7
(感绿层乳剂GL-1的调制)
除了在乳剂GH-1的调制中,改变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工序的温度和加入速度,且改变在硝酸银和氯化钠的加入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金属络合物的量以外,与此相同地获得乳剂粒子。该乳剂粒子是边长0.35μm、变动系数9.8%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将该乳剂再分散后,除了由乳剂GH-1改变加入的各种化合物的量以外,与此相同地调制乳剂GL-1。
(感红层乳剂RH-1的调制)
采用向经搅拌的含脱离子明胶的脱离子蒸馏水中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方法调制高氯化银立方体粒子。在该调制过程中,加入60%至8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Cs2[OsCl5(NO)]。加入80%至9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Ru(CN)6]。加入80%至10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溴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1.3摩尔%)。加入83%至8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5(5-methylthiazole)]。在加入88%硝酸银后,一边激烈搅拌一边加入碘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碘化银量为0.05摩尔%的量)。另外,加入92%至9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5(H2O)]和K[IrCl4(H2O)2]。得到的乳剂粒子是边长0.39μm、变动系数10%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乳剂粒子。对得到的乳剂与上述相同地进行沉淀脱盐处理和再分散。
在40℃下溶解该乳剂,加入增感色素S-8、化合物-5、作为硫增感剂的三乙基硫脲和作为金增感剂的化合物-1,进行熟化,以使化学增感达到最合适。然后,加入1-(3-乙酰胺苯基)-5-巯基四唑、1-(5-甲基脲基苯基)-5-巯基四唑、化合物-2、化合物-4和溴化钾。把由此获得的乳剂作为乳剂RH-1。
化合物-5
(感红层RL-1的调制)
除了在乳剂RH-1的调制中,改变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工序的温度和加入速度,且改变在硝酸银和氯化钠的加入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金属络合物的量以外,与此相同地获得乳剂粒子。该乳剂粒子是边长0.29μm、变动系数9.9%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对该乳剂实施沉淀脱盐处理和再分散后,除了由乳剂RH-1改变加入的各种化合物的量以外,与此相同地调制乳剂RL-1。
调制第1层涂布液
将34g黄色成色剂(ExY-1)、1g色像稳定剂(Cpd-1)、1g色像稳定剂(Cpd-2)、8g色像稳定剂(Cpd-8)、1g色像稳定剂(Cpd-18)、2g色像稳定剂(Cpd-19)、15g色像稳定剂(Cpd-20)、1g色像稳定剂(Cpd-21)、15g色像稳定剂(Cpd-23)、0.1g添加剂(ExC-1)、1g色像稳定剂(UV-2)溶解于23g溶剂(Solv-4)、4g溶剂(Solv-6)、23g溶剂(Solv-9)和60ml醋酸乙酯中,在含有4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270g的20质量%明胶水溶液中用高速搅拌机(溶解器)将该溶液乳化分散,加入水,从而调制900g的乳化分散物A。
另一方面,将上述乳化分散物A和上述乳剂BH-1、BL-1混合溶解,调制成为后述组成的第1层涂布液。乳剂涂布量表示银量换算涂布量。
第2层~第7层用的涂布液也用与第1层涂布液相同的方法调制。作为各层的明胶固化剂,使用1-羟基-3,5-二氯-s-三嗪钠盐(H-1)、(H-2)、(H-3)。另外,在各层中加入Ab-1、Ab-2、以及Ab-3,以使各自总量达到15.0mg/m2、60.0mg/m2、5.0mg/m2和10.0mg/m2。
(H-1)坚膜剂
(H-2)坚膜剂
(H-3)坚膜剂
向第2层、第4层和第6层加入1-(3-甲基脲基苯基)-5-巯基四唑,以使其量分别为0.2mg/m2、0.2mg/m2、0.6mg/m2。向感蓝性乳剂层和感绿性乳剂层中,相对于每1摩尔卤化银分别加入1×10-4摩尔、2×10-4摩尔4-羟基-6-甲基-1,3,3a,7-四氮杂茚(tetrazaindene)。向感红性乳剂层中加入0.05g/m2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胶乳(质量比1∶1,平均分子量200000-400000)。向第2层、第4层和第6层中分别加入6mg/m2、6mg/m2、18mg/m2邻苯二酚-3,5-二磺酸二钠。向各层中根据需要加入聚苯乙烯磺酸钠,调节涂布液的粘度。另外,为了防止光渗,加入以下染料(括号内表示涂布量)。
支撑体
聚乙烯树脂层叠纸
(层结构)
以下示出了在上述支撑体上涂布设置的各层的结构。数字表示涂布量(g/m2)。卤化银乳剂表示银换算涂布量。
第1层(感蓝性乳剂层)
乳剂(BH-1和BL-1的5∶5混合物(银摩尔比)) 0.16
明胶1.32
黄色成色剂(Ex-Y)0.34
色像稳定剂(Cpd-1) 0.01
色像稳定剂(Cpd-2) 0.01
色像稳定剂(Cpd-8) 0.08
色像稳定剂(Cpd-18) 0.01
色像稳定剂(Cpd-19)0.02
色像稳定剂(Cpd-20)0.15
色像稳定剂(Cpd-21)0.01
色像稳定剂(Cpd-23)0.15
添加剂(ExC-1) 0.001
色像稳定剂(UV-A) 0.01
溶剂(Solv-4) 0.12
溶剂(Solv-6) 0.02
溶剂(Solv-9) 0.12
第2层(第一防混色层)
明胶 0.78
防混色剂(Cpd-4) 0.05
色像稳定剂(Cpd-5) 0.006
色像稳定剂(Cpd-6) 0.05
色像稳定剂(Cpd-7) 0.006
防腐剂(Ab-2) 0.006
色像稳定剂(UV-A) 0.06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4
溶剂(Solv-8) 0.04
第3层(感绿性乳剂层)
乳剂(GH-1和GL-1的1∶3混合物(银摩尔比))0.12
明胶 0.95
品红成色剂(ExM) 0.12
紫外线吸收剂(UV-A)0.03
色像稳定剂(Cpd-2) 0.01
色像稳定剂(Cpd-6) 0.08
色像稳定剂(Cpd-7) 0.005
色像稳定剂(Cpd-8) 0.01
色像稳定剂(Cpd-9) 0.01
色像稳定剂(Cpd-10)0.005
色像稳定剂(Cpd-11)0.0001
色像稳定剂(Cpd-20)0.01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6
溶剂(Solv-6) 0.03
溶剂(Solv-9) 0.08
第4层(第二防混色剂)
明胶 0.65
防混色剂(Cpd-4) 0.04
色像稳定剂(Cpd-5) 0.005
色像稳定剂(Cpd-6) 0.04
色像稳定剂(Cpd-7) 0.005
防腐剂(Ab-2) 0.006
色像稳定剂(UV-A) 0.05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3
溶剂(Solv-8) 0.03
第5层(感红性乳剂层)
乳剂(RH-1和RL-1的4∶6混合物(银摩尔比))0.10
明胶 1.11
青色成色剂(ExC-1) 0.11
青色成色剂(ExC-2) 0.01
青色成色剂(ExC-3) 0.04
色像稳定剂(Cpd-1) 0.03
色像稳定剂(Cpd-7) 0.01
色像稳定剂(Cpd-9) 0.04
色像稳定剂(Cpd-10)0.001
色像稳定剂(Cpd-14)0.001
色像稳定剂(Cpd-15)0.18
色像稳定剂(Cpd-16)0.002
色像稳定剂(Cpd-17)0.001
色像稳定剂(Cpd-18)0.05
色像稳定剂(Cpd-19)0.04
色像稳定剂(UV-5) 0.10
溶剂(Solv-5) 0.10
第6层(紫外线吸收层)
明胶 0.34
紫外线吸收剂(UV-B)0.24
化合物(S1-4) 0.0015
溶剂(Solv-7) 0.11
第7层(保护层)
明胶 0.82
添加剂(Cpd-22)0.03
液体石蜡 0.02
表面活性剂(Cpd-13)0.02
以下表示本实施例和之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化合物。
(Ex-Y)
(ExM)品红成色剂


的40∶40∶20的混合物(摩尔比)
(ExC-1)青色成色剂
(ExC-2)青色成色剂
(ExC-3)青色成色剂
(Cpd-1)色像稳定剂
数均分子量60,000
(Cpd-2)色像稳定剂
(Cpd-3)色像稳定剂
(Cpd-4)防混色剂
(Cpd-5)色像稳定剂
(Cpd-6)色像稳定剂
数均分子量600m/n=10/90
(Cpd-7)色像稳定剂 (Cpd-8)色像稳定剂
(Cpd-9)色像稳定剂(Cpd-10)色像稳定剂
(Cpd-11)
(Cpd-12)
(Cpd-13)表面活性剂
(a)/(b)/(c)の 6∶2∶2混合物(摩尔比)
(Cpd-14) (Cpd-15)
(Cpd-16) (Cpd-17)
(Cpd-18)
(Cpd-19)
(Cpd-20)(Cpd-21)
(Cpd-22)
x∶y=5∶1(质量比)
(Cpd-23)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
KAYARAD DPCA-30
(Solv-1-) (Solv-2)
(Solv-4)
(Solv-3)
O=P(OC6H13(n))3 (Solv-6) C8H17CH=CHC8H16OH
(Solv-5)(Solv-7)
(Solv-8)(Solv-9)
(S1-4)
(UV-1)紫外线吸收剂
(UV-2)紫外线吸收剂 (UV-3)紫外线吸收剂
(UV-4)紫外线吸收剂
(UV-5)紫外线吸收剂
UV-AUV-1/UV-4/UV-5=1/7/2的混合物(质量比)
UV-BUV-1/UV-3/UV-4/UV-5=1/3/5/1的混合物(质量比)
把如上所述地制作的试样规定为试样101。
试样101的总涂布明胶量为5.97g/m2,总涂布银量为0.38g/m2。试样102~104的制作
以下示出了在与试样101相同的支撑体上涂布设置的各层的结构。数字表示涂布量(g/m2)。卤化银乳剂表示银换算涂布量。
第1层(感蓝性乳剂层)与试样101相同
第2层(第一防混色层)
除了把防混色剂Cpd-4规定为0.8倍量以外,与试样101的第一防混色层相同。
第3层(第一品红成色剂层)
明胶0.32
品红成色剂(ExM) 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 0.01
色像稳定剂(Cpd-2)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 0.027
色像稳定剂(Cpd-7)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 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 0.033
溶剂(Solv-3)0.02
溶剂(Solv-4)0.04
溶剂(Solv-6)0.017
溶剂(Solv-9)0.027
第4层(感绿性乳剂层)
乳剂(GH-1和GL-1的1∶3混合物(银摩尔比)) 0.12
明胶0.31
品红成色剂(ExM) 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 0.01
色像稳定剂(Cpd-2)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 0.027
色像稳定剂(Cpd-7)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 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 0.033
溶剂(Solv-3)0.02
溶剂(Solv-4)0.04
溶剂(Solv-6)0.017
第5层(第二品红成色剂层)
明胶0.32
品红成色剂(ExM) 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 0.01
色像稳定剂(Cpd-2)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 0.027
色像稳定剂(Cpd-7)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 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 0.033
溶剂(Solv-3)0.02
溶剂(Solv-4)0.04
溶剂(Solv-6)0.017
溶剂(Solv-9)0.027
第6层(第二防混色层)
除了把防混色剂Cpd-4规定为0.8倍量以外,与试样101的第二防混色层相同。
第7层(感红性乳剂层)与试样101的感红性乳剂层相同
第8层(紫外线吸收层)与试样101的紫外线吸收层相同
第9层(保护层) 与试样101的保护层相同
接着说明试样103的层结构。
第1层(感蓝性乳剂层)与试样101相同
第2层(第一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0.20
防腐剂(Ab-2)0.002
第3层(第一防混色层)
明胶0.38
防混色剂(Cpd-4) 0.043
色像稳定剂(Cpd-5) 0.006
色像稳定剂(Cpd-6) 0.05
色像稳定剂(Cpd-7) 0.006
防腐剂(Ab-2)0.004
色像稳定剂(UV-A)0.06
溶剂(Solv-1)0.03
溶剂(Solv-2)0.03
溶剂(Solv-5)0.04
溶剂(Solv-8)0.04
第4层(第一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0.20
防腐剂(Ab-2)0.002
第5层(感绿性乳剂层)与试样101的感绿性乳剂层相同
第6层(第二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0.16
防腐剂(Ab-2)0.002
第7层(第二防混色层)
明胶 0.33
防混色剂(Cpd-4) 0.034
色像稳定剂(Cpd-5)0.005
色像稳定剂(Cpd-6)0.04
色像稳定剂(Cpd-7)0.005
防腐剂(Ab-2) 0.004
色像稳定剂(UV-A) 0.05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3
溶剂(Solv-8) 0.03
第8层(第二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16
防腐剂(Ab-2) 0.002
第9层(感红性乳剂层) 与试样101的感红性乳剂层相同
第10层(紫外线吸收层)与试样101的紫外线吸收层相同
第11层(保护层) 与试样101的保护层相同
接着说明试样104的层结构。
第1层(感蓝性乳剂层) 与试样101的感蓝性乳剂层相同
第2层(第一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20
防腐剂(Ab-2) 0.002
第3层(第一防混色层)
明胶 0.38
防混色剂(Cpd-4) 0.031
色像稳定剂(Cpd-5)0.006
色像稳定剂(Cpd-6)0.05
色像稳定剂(Cpd-7)0.006
防腐剂(Ab-2) 0.004
色像稳定剂(UV-A) 0.06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4
溶剂(Solv-8) 0.04
第4层(第一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20
防腐剂(Ab-2) 0.002
第5层(第一品红成色剂层)
明胶 0.32
品红成色剂(ExM)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 0.01
色像稳定剂(Cpd-2)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 0.027
色像稳定剂(Cpd-7)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 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 0.033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4
溶剂(Solv-6) 0.017
溶剂(Solv-9) 0.027
第6层(感绿性乳剂层)
乳剂(GH-1和GL-1的1∶3混合物(银摩尔比)) 0.12
明胶 0.31
品红成色剂(ExM)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 0.01
色像稳定剂(Cpd-2)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0.027
色像稳定剂(Cpd-7)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 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 0.033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4
溶剂(Solv-6) 0.017
第7层(第二品红成色剂层)
明胶 0.32
品红成色剂(ExM) 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 0.01
色像稳定剂(Cpd-2)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0.027
色像稳定剂(Cpd-7)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 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 0.033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4
溶剂(Solv-6) 0.017
溶剂(Solv-9) 0.027
第8层(第二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16
防腐剂(Ab-2) 0.002
第9层(第二防混色层)
明胶 0.33
防混色剂(Cpd-4) 0.025
色像稳定剂(Cpd-5)0.005
色像稳定剂(Cpd-6)0.04
色像稳定剂(Cpd-7)0.005
防腐剂(Ab-2) 0.004
色像稳定剂(UV-A) 0.05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3
溶剂(Solv-8) 0.03
第10层(第二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16
防腐剂(Ab-2) 0.002
第11层(感红性乳剂层)与试样101的感红性乳剂层相同
第12层(紫外线吸收层)与试样101的紫外线吸收层相同
第13层(保护层) 与试样101的保护层相同
试样102、103、104的总明胶涂布量和总银涂布量与试样101相同。
(试样105-107的制作)
除了在试样101-103中,将三层感光性乳剂层的银涂布量增至1.45倍而制作总银涂布量为0.55g/m2的试样以外,与试样101-103相同地制作各个试样105-107。
(试样108-111的制作)
除了在试样101-104中,将三层感光性乳剂层的银涂布量减至0.79倍而制作总银涂布量为0.30g/m2的试样以外,与试样101-104相同地制作各个试样108-111。
另外试样105-111的防混色层中,使防混色剂Cpd-4的涂布量达到最优化,以调整发色层间的色浊度。
将上述试样101加工为127mm宽的辊状,使用Digital mini-labFRONTIER350(商品名,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曝光标准的照相图像。然后在下述的处理工序中,进行连续处理(运行试验),直到发色显影补充液的容量变为发色显影槽容量的两倍。根据处理液组成和工序时间不同的两个处理过程,评价感光材料。
其中之一是特开平4-75055号实施例1中记载的显影处理(I)(与特开平4-110844号说明书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显影处理(I)相同)(由显影开始到干燥需80秒),并把其规定为处理A。另一个是下述中所示的处理B。
(处理B)
把使用以下的运行(running)处理液的处理规定为处理B。
处理工序 温度 时间 补充量*
发色显影 45.0℃ 13秒 35ml
漂白定影 40.0℃ 13秒 30ml
冲洗1 45.0℃ 4秒-
冲洗2 45.0℃ 4秒-
冲洗3** 45.0℃ 3秒-
冲洗4** 45.0℃ 5秒121ml
干燥 80℃ 12秒
在处理B中由显影开始到干燥所需时间是54秒。
(注)
*每1m2感光材料的补充量
**在冲洗3中安装富士胶片(株)制冲洗系统RC50D(商品名),由冲洗3取出冲洗液并用泵向逆浸透设备(RC50D)输送。将由同一个槽输送的透过水供给至冲洗4,浓缩液返回冲洗3。调整泵压,以使向逆浸透设备的透过水量维持50-300ml/min,温度调节循环是1天10小时。冲洗为由1至4的四槽逆流方式。
处理液的组成如下。
[槽液] [补充液]
水 800ml 800ml
萤光增白剂(FL-3) 4.0g8.0g
残色减少剂(SR-1) 3.0g 5.5g
三异丙醇胺 8.8g 8.8g
对甲苯磺酸钠 10.0g 10.0g
乙二胺四乙酸 4.0g 4.0g
亚硫酸钠 0.10g 0.10g
氯化钾 10.0g -
4,5-二羟基苯
-1,3-二磺酸钠 0.50g 0.50g
二钠-N,N-双
(磺酸酯乙基)羟基胺 8.5g 14.0g
4-氨基-3-甲基-N-乙基-N-
(β-甲磺酰胺乙基)苯胺
·3/2硫酸盐·一水合物 46 7.0g19.0g
碳酸钾 26.3g 26.3g
加水后总量 1000ml 1000ml
pH(25℃,用硫酸和KOH调整) 10.25 12.6 [槽液] [补充液]
水 800ml 800ml
硫代硫酸铵(750g/L) 107ml 214ml
琥珀酸 29.5g 59.0g
乙二胺四乙酸铁(III)铵 47.0g 94.0g
乙二胺四乙酸 1.4g 2.8g
硝酸(67%) 17.5g 35.0g
咪唑 14.6g 29.2g
亚硫酸铵 16.0g 32.0g
焦亚硫酸钾 23.1g 46.2g
加水后总量 1000ml 1000ml
pH(25℃,用硝酸和氨水调整) 6.00 6.00 [槽液] [补充液]
氯化三聚异氰酸钠 0.02g 0.02g
脱离子水(电导率5μS/cm以下) 1000ml 1000ml
pH(25℃) 6.56.5
FL-1
FL-2
FL-3
SR-1
试样的评价
涂布后在25℃、相对湿度55%下将试样101-111的感光材料保存7天,之后进行以下评价。
(发色性、高湿保存时的发色性变化)
在进行曝光前,在-20℃下保存7天(保存1)和30℃、相对湿度70%下保存7天(保存2)的两个保存条件下准备各试样。
对各试样用以下的曝光装置进行绿色光的灰度曝光,结束曝光5秒后进行上述三种处理。作为使用的曝光装置的激光光源,可以使用通过具有波导状的转换领域结构的LiNbO3的SHG结晶对半导体激光器(振荡波长约940nm)进行波长变换后取出的约470nm的蓝色激光器、通过具有波导状的转换领域结构的LiNbO3的SHG结晶对半导体激光器(振荡波长约1060nm)进行波长变换后取出的约530nm的绿色激光器和波长约650nm的红色半导体激光器(日立型No.HL6501MG)。三种颜色的激光分别通过多面反射镜沿相对于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便可以在试样上依次进行扫描曝光。可利用珀尔帖(peltier)元件将温度保持恒定,由此抑制由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的光量变化。有效的波束直径是80μm,扫描间距是42.3μm(600dpi),每一象素的平均曝光时间是1.7×10-7秒。为了抑制因温度产生的光量变化,半导体激光器中使用珀尔帖元件将温度保持恒定。
对进行曝光的试样101-111,实施上述的处理B。
测量处理后的品红色反射密度,并由相对于感绿性层的特性曲线求出品红密度的最大发色密度Dmax。另外求出保存1和保存2试样的Dmax的差并作为ΔDmax。ΔDmax(M)的值越小越优选。
(脱银性)
在处理B中在赋予灰度的条件下进行实地曝光,然后进行处理A和处理B。将得到的试样在室温置于二甲基甲酰胺∶水=85∶15溶液中12小时,以便除去有机色素、着色物。观察残存于试样中的源于银的污染,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官能评价。
○几乎没有残留银的污染。
△残留少量污染。
×有污染,不能使用。
把以上的结果归纳起来示于表2中。表中防混色层的Cpd-4的涂布量是,把试样101规定为100时,相对于该值的两层防混色层中Cpd-4的涂布量总和。试样No.明胶涂布量(g/m2)银涂布量(g/m2)多层化的层防混色剂层的Cpd-4的涂布量Dmax高湿保存后的ΔDmax脱银性处理B处理A处理B 101 5.97 0.38无100 2.11-0.10 ○ ○ 102 5.97 0.38品红发色层80 2.15-0.05 ○ ○ 103 5.97 0.38防混色层85 2.16-0.04 ○ ○ 104 5.97 0.38品红发色层防混色层61 2.200 ○ ○ 105 5.97 0.55无120 2.20-0.06 △ × 106 5.97 0.55品红发色层87 2.20-0.04 △ × 107 5.97 0.55防混色层90 2.20-0.03 △ × 108 5.97 0.30无85 1.99-0.12 ○ ○ 109 5.97 0.30品红发色层63 2.05-0.04 ○ ○ 110 5.97 0.30防混色层65 2.06-0.04 ○ ○ 111 5.97 0.30品红发色层防混色层55 2.180 ○ ○
在试验105、106、107中,因品红发色层、或者防混色层的多层化,提高了发色密度,高温保存后照相性变化也变小,但是效果较小,且在超迅速处理中存在脱银性的问题。就涂布银量少的试样102、103而言,超迅速处理中脱银性也良好,并提高了银量的平均发色密度。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3)的形式,可以获得脱银性和相对于银的发色效率这两者都优良的感光材料。
另外,可知相对于试样102、103,将品红发色层、防混色层这两者多层化的试样104中,高温保存后照相性变化变得比单独的多层化小。另外就涂布银量少的试样111而言,超迅速处理的发色密度、高温保存后的照相性变化效果都变大,当涂布银量少时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2)的形式特别有效。
实施例2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5)的形式的实施例>
(试样201的制作)
以下表示在与试样101相同的支撑体上涂布设置的各层的结构。数字表示涂布量(g/m2)。卤化银乳剂表示银换算涂布量。
接着说明试样201的层结构。
第1层(感蓝性乳剂层)与试样101的感蓝性乳剂层相同
第2层(第一防混色层)
明胶 0.78
防混色剂(Cpd-4) 0.05
色像稳定剂(Cpd-5)0.006
色像稳定剂(Cpd-6)0.05
色像稳定剂(Cpd-7)0.006
防腐剂(Ab-2) 0.006
色像稳定剂(UV-A) 0.06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4
溶剂(Solv-8) 0.04
第3层(感红性乳剂层)
乳剂(RH-1和RL-1的4∶6混合物(银摩尔比))0.10
明胶 1.11
青色成色剂(ExC-1) 0.11
青色成色剂(ExC-2) 0.01
青色成色剂(ExC-3) 0.04
色像稳定剂(Cpd-1) 0.03
色像稳定剂(Cpd-7) 0.01
色像稳定剂(Cpd-9) 0.04
色像稳定剂(Cpd-10)0.001
色像稳定剂(Cpd-14)0.001
色像稳定剂(Cpd-15)0.18
色像稳定剂(Cpd-16)0.002
色像稳定剂(Cpd-17)0.001
色像稳定剂(Cpd-18)0.05
色像稳定剂(Cpd-19)0.04
色像稳定剂(UV-5) 0.10
溶剂(Solv-5) 0.10
第4层(第二防混色剂)
明胶 0.65
防混色剂(Cpd-4) 0.04
色像稳定剂(Cpd-5) 0.005
色像稳定剂(Cpd-6) 0.04
色像稳定剂(Cpd-7) 0.005
防腐剂(Ab-2) 0.005
色像稳定剂(UV-A) 0.05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3
溶剂(Solv-8) 0.03
第5层(感绿性乳剂层)
乳剂(GH-1和GL-1的1∶3混合物(银摩尔比)) 0.12
明胶 0.95
品红成色剂(ExM) 0.12
紫外线吸收剂(UVA)0.03
色像稳定剂(Cpd-2)0.01
色像稳定剂(Cpd-6)0.08
色像稳定剂(Cpd-7)0.005
色像稳定剂(Cpd-8)0.01
色像稳定剂(Cpd-9)0.01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5
色像稳定剂(Cpd-11) 0.0001
色像稳定剂(Cpd-20) 0.01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6
溶剂(Solv-6) 0.03
溶剂(Solv-9) 0.08
第6层(紫外线吸收层)
明胶 0.34
紫外线吸收剂(UV-B) 0.24
化合物(S1-4) 0.0015
溶剂(Solv-7) 0.11
第7层(保护层)
明胶 0.82
添加剂(Cpd-22) 0.03
液体石蜡 0.02
表面活性剂(Cpd-13) 0.02
(试验202的制作)
除了将试样201第3层的明胶设定为0.39g/m2,将第一和第二防混色层的Cpd-4涂布量最优化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202。
(试验203的制作)
除了在试样201中涂布设置由以下所示的(1)~(3)的3层组成的青色发色层代替第3层,将第一和第二防混色层的Cpd-4涂布量最优化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203。
(1)(第一青色成色剂层)
明胶 0.22
青色成色剂(ExC-1)0.022
青色成色剂(ExC-2)0.002
青色成色剂(ExC-3)0.008
色像稳定剂(Cpd-1)0.006
色像稳定剂(Cpd-7)0.002
色像稳定剂(Cpd-9)0.008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02
色像稳定剂(Cpd-14) 0.0002
色像稳定剂(Cpd-15) 0.036
色像稳定剂(Cpd-16)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7) 0.0002
色像稳定剂(Cpd-18) 0.01
色像稳定剂(Cpd-19) 0.008
色像稳定剂(UV-5) 0.02
溶剂(Solv-5) 0.02
(2)(感红性乳剂层)
乳剂(RH-1和RL-1的4∶6混合物(银摩尔比)) 0.10
明胶 0.67
青色成色剂(ExC-1)0.066
青色成色剂(ExC-2)0.006
青色成色剂(ExC-3)0.024
色像稳定剂(Cpd-1)0.018
色像稳定剂(Cpd-7)0.006
色像稳定剂(Cpd-9)0.024
色像稳定剂(Cpd-10)0.0006
色像稳定剂(Cpd-14)0.0006
色像稳定剂(Cpd-15)0.108
色像稳定剂(Cpd-16)0.0012
色像稳定剂(Cpd-17)0.0006
色像稳定剂(Cpd-18)0.03
色像稳定剂(Cpd-19)0.024
色像稳定剂(UV-5) 0.06
溶剂(Solv-5) 0.06
(3)(第二青色成色剂层)
明胶 0.22
青色成色剂(ExC-1) 0.022
青色成色剂(ExC-2) 0.002
青色成色剂(ExC-3) 0.008
色像稳定剂(Cpd-1) 0.006
色像稳定剂(Cpd-7) 0.002
色像稳定剂(Cpd-9) 0.008
色像稳定剂(Cpd-10)0.0002
色像稳定剂(Cpd-14)0.0002
色像稳定剂(Cpd-15)0.036
色像稳定剂(Cpd-16)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7)0.0002
色像稳定剂(Cpd-18)0.01
色像稳定剂(Cpd-19)0.008
色像稳定剂(UV-5) 0.02
溶剂(Solv-5) 0.02
(试验204的制作)
除了在试样203中涂布设置由以下所示的(4)~(6)的3层组成的青色发色层代替第3层,另外将第一和第二防混色层的Cpd-4涂布量最优化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204。
(4)(第一非发色性青色成色剂层)
明胶 0.36
青色成色剂(ExC-1) 0.014
青色成色剂(ExC-2) 0.002
青色成色剂(ExC-3) 0.005
色像稳定剂(Cpd-1) 0.01
色像稳定剂(Cpd-7) 0.003
色像稳定剂(Cpd-9) 0.013
色像稳定剂(Cpd-10)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4)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5)0.059
色像稳定剂(Cpd-16)0.0006
色像稳定剂(Cpd-17)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8)0.016
色像稳定剂(Cpd-19)0.013
色像稳定剂(UV-5) 0.03
溶剂(Solv-5) 0.03
(5)(感红性乳剂层)
乳剂(RH-1和RL-1的4∶6混合物(银摩尔比)) 0.10
明胶 0.39
青色成色剂(ExC-1)0.038
青色成色剂(ExC-2)0.004
青色成色剂(ExC-3)0.014
色像稳定剂(Cpd-1)0.01
色像稳定剂(Cpd-7)0.004
色像稳定剂(Cpd-9)0.014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4)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5) 0.062
色像稳定剂(Cpd-16) 0.0008
色像稳定剂(Cpd-17)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8) 0.018
色像稳定剂(Cpd-19) 0.014
色像稳定剂(UV-5) 0.04
溶剂(Solv-5) 0.04
(6)(第二非发色性青色成色剂层)
明胶 0.36
青色成色剂(ExC-1)0.014
青色成色剂(ExC-2)0.002
青色成色剂(ExC-3)0.005
色像稳定剂(Cpd-1)0.01
色像稳定剂(Cpd-7)0.003
色像稳定剂(Cpd-9)0.01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4)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5) 0.059
色像稳定剂(Cpd-16) 0.0006
色像稳定剂(Cpd-17)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8) 0.016
色像稳定剂(Cpd-19) 0.013
色像稳定剂(UV-5) 0.03
溶剂(Solv-5) 0.03
(试验205-207的制作)
除了在试样201中,将感红性乳剂层的银涂布量规定为0.24g/m2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205。
除了在试样203和204中,将感红性乳剂层的银涂布量规定为0.24g/m2以外,相同地制作各试样206和207。
(感光材料的评价)
根据实施例1,测量进行了红色光曝光并实施了处理B的试样的青色密浓度。
试样201-207各试样的青色浓度Dmax(C)和高湿保存后的ΔDmax示于表3中。
另外将各试样两个防混色层中Cpd-4的涂布量的总和,用把试样201设定为100时的相对值表示。试样No. 感红性乳剂层防混色剂层的Cpd-4的涂布量Dmax(C)(处理B)高湿保存后的ΔDmax 银涂布量 (g/m2) 明胶涂布 量(g/m2) 银/亲水性 粘合剂比青色发色层的多层化的有无 201 0.10 1.11 0.09无100 2.03-0.16 202 0.10 0.39 0.26无112 1.87-0.23 203 0.10 0.67 0.15有84 2.15-0.11 204 0.10 0.39 0.26有70 2.22-0.02 205 0.24 1.11 0.21无118 2.20-0.18 206 0.24 0.67 0.36有104 2.22-0.15 207 0.24 0.39 0.62有97 2.22-0.12
感红性乳剂层的银涂布量相同的试样201、203、204中,乳剂层的银/亲水性粘合剂比按该顺序增大,乳剂粒子集中于青色发色层的中央平面。在试样204中,可以降低Cpd-4涂布量,使高湿保存后的ΔDmax变小的效果非常大,而且即使在超迅速处理中也可以获得良好的Dmax。
另外,即使乳剂层的银/亲水性粘合剂比在0.2以上,在构成为多层结构的乳剂层的银涂布量超过0.2g/m2的试样207中,也不可能降低Cpd-4涂布量,高湿保存后的ΔDmax改善效果也不够充分。
实施例3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7)的形式的实施例>
(试样301的制作)
除了在试样204中,使第3层和第5层的青色成色剂层(即,(4)(第一非发色性青色成色剂层)和(6)(第二非发色性青色成色剂层))的明胶涂布量各自为0.305g/m2,使第4层的感红性乳剂层(即,(5)(感红性乳剂层))的明胶涂布量为0.50g/m2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301。
(感光材料的评价)
根据实施例2,测量进行了红色光曝光并实施了处理B的试样的青色密度。求出试样301和201、203、204各试样的青色密度Dmax(C)和高湿保存后的ΔDmax。
把获得的结果归纳起来示于表4中。 试样 No. 明胶涂布量(g/m2) 青色成色剂层 的明胶涂布量 比*青色发色层的多层化的有无Dmax(C)(处理B)高湿保存后的ΔDmax 总计 感红性 乳剂层 非感光性含青 色成色剂层 201 5.97 1.11 0 0无2.03-0.16 203 5.97 0.67 0.44 0.66有2.15-0.11 204 5.97 0.39 0.72 1.85有2.22-0.02 301 5.97 0.50 0.61 1.22有2.20-0.06
注*“青色成色剂层的明胶涂布量比”是指相对于感红性乳剂层的明胶涂布量的非感光性的含有青色成色剂的层的明胶涂布量之比。
如果比较把青色发色层设定为3层的试样203、204、301,则可知非发色性青色成色剂层的明胶涂布量的总和大于感红性乳剂层的明胶涂布量的、明胶涂布量比为1.0以上的试样204在高湿保存后的变化最小。
实施例4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8)的形式的实施例>
(试样401的制作)
以下表示在与试样101相同的支撑体上涂布设置的各层的结构。数字表示涂布量(g/m2)。卤化银乳剂表示银换算涂布量。
除了在试样201中进行以下的改变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401。
将试样201第二层的防混色层改变为由以下所示的(1)~(3)的3层组成的单元。
(1)(第一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20
防腐剂(Ab-2) 0.0025
(2)(第一防混色层)
明胶 0.38
防混色剂(Cpd-4) 0.031
色像稳定剂(Cpd-5)0.006
色像稳定剂(Cpd-6)0.05
色像稳定剂(Cpd-7)0.006
色像稳定剂(UV-A) 0.06
防腐剂(Ab-2) 0.004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4
溶剂(Solv-8) 0.04
(3)(第一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20
防腐剂(Ab-2) 0.0025
另外将第四层的防混色层改变为由以下所示的(4)~(6)的3层组成的单元。
(4)(第二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16
防腐剂(Ab-2) 0.002
(5)(第二防混色层)
明胶 0.33
防混色剂(Cpd-4) 0.025
色像稳定剂(Cpd-5)0.005
色像稳定剂(Cpd-6)0.04
色像稳定剂(Cpd-7)0.005
色像稳定剂(UV-A) 0.05
防腐剂(Ab-2) 0.003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3
溶剂(Solv-8) 0.03
(6)(第二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16
防腐剂(Ab-2) 0.002
(试样402的制作)
除了在试样401中,把第一防混色层的明胶涂布量规定为0.28g/m2,把第一非发色中间层的明胶涂布量规定各为0.25g/m2,把第二防混色层的明胶涂布量规定为0.25g/m2,把第二非发色中间层的明胶涂布量规定各为0.2g/m2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402。
(试样403的制作)
除了在试样401中,把所有的亲水性胶体层的明胶涂布量一律设定为1.17倍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403。
(感光材料的评价)
根据实施例3,评价各试样的青色密度的Dmax(C)和高湿保存后的ΔDmax。
(干燥性)
刚通过超迅速处理B实施处理之后进行观察、触诊,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干燥性的评价。对试样401~403和201进行评价。
○充分干燥。
×有湿气,未干。
把结果归纳起来示于表5中。试样No.明胶涂布量(g/m2)防混色层的多层化的有无Dmax(C)(处理B)高湿保存后的ΔDmax干燥性 总计 防混色层 非发色中间层201 5.97 1.43 0无2.03-0.16 ○401 5.97 0.71 0.72有2.15-0.02 ○402 5.97 0.53 0.90有2.23-0.01 ○403 6.98 0.88 0.89有2.13-0.02 ×
可知把防混色层设定为3层结构的试样401和402在超迅速处理中 的发色性、高湿保存后的变化、干燥性都优良。另一方面,虽然防混色层为3层结构而明胶涂布量超过6.0g/m2的试样403存在干燥性问题。
实施例5
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6)的形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试样501和502的制作)
在实施例2的试样204中,将防混色剂Cpd-4的第2层和第6层(即,第一防混色层和第二防混色层)的总涂布量改变为2.7×10-4mol/m2~3×10-5mol/m2来制作试样501,全部除去第2层和第6层的防混色剂Cpd-4来制作试样502。试样501的第2层和第6层中的涂布量为试样204的0.11倍。
(试样503的制作)
除了在试样204中,将所有的亲水性胶体层的明胶涂布量一律设定为1.17倍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503。
(感光材料的评价)
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4,评价各试样的青色密度Dmax(C)、高湿保存后的ΔDmax、干燥性。
另外用以下的方法评价色浊度。
对各试样进行蓝色和绿色曝光,并进行显影处理B。测量黄色发色部在黄色密度1.5的曝光量下的青色密度,求出色浊度D(C/Y)。同样地测量品红发色部在品红密度1.5的曝光量下的青色密度,求出色浊度D(C/M)。
把结果归纳起来示于表6中。 试样 No. 明胶涂 布量 (g/m2)多层化的层Cpd-4涂布量mol/m2Dmax高湿保存后的ΔDmax色浊度 干燥性处理B D(C/Y)D(C/M) 处理B 204 5.97青色发色层2.7×10-42.22-0.02 0.15 0.18 ○ 501 5.97青色发色层3.0×10-52.310 0.38 0.40 ○ 502 5.97青色发色层02.310 0.38 0.40 ○ 503 6.98青色发色层2.7×10-42.25-0.01 0.18 0.15 ×
青色发色层为3层结构的试样501和502的Dmax(C)、高湿保存后的变化是优选的,但是由于防混色剂Cpd-4少于5×10-5mol/m2,所以存在色浊度大的问题。另外,就明胶涂布量大于6.0g/m2的试样503而言,干燥性变差,不适于超迅速处理。可知满足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6)的形式的结构的试样204在表6所有的试验项目中都显示出了优良的结果。
实施例6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2)~(12)的形式的实施例>
试样601的制作
以下表示在与试样101相同的支撑体上涂布设置的各层的结构。数字表示涂布量(g/m2)。卤化银乳剂表示银换算涂布量。
第1层(感蓝性乳剂层)
乳剂(BH-1和BL-1的5∶5混合物(银摩尔比))0.16
明胶 0.56
黄色成色剂(Ex-Y) 0.17
色像稳定剂(Cpd-1) 0.005
色像稳定剂(Cpd-2) 0.005
色像稳定剂(Cpd-8) 0.004
色像稳定剂(Cpd-18)0.005
色像稳定剂(Cpd-19)0.01
色像稳定剂(Cpd-20)0.08
色像稳定剂(Cpd-21)0.005
色像稳定剂(Cpd-23)0.08
添加剂(ExC-1) 0.0005
色像稳定剂(UV-A) 0.005
溶剂(Solv-4) 0.06
溶剂(Solv-6) 0.01
溶剂(Solv-9) 0.06
第2层(非感光性黄色成色剂层)
明胶 0.56
黄色成色剂(Ex-Y) 0.17
色像稳定剂(Cpd-1) 0.005
色像稳定剂(Cpd-2) 0.005
色像稳定剂(Cpd-8) 0.004
色像稳定剂(Cpd-18)0.005
色像稳定剂(Cpd-19)0.01
色像稳定剂(Cpd-20)0.08
色像稳定剂(Cpd-21)0.005
色像稳定剂(Cpd-23)0.08
添加剂(ExC-1) 0.0005
色像稳定剂(UV-A) 0.005
溶剂(Solv-4) 0.06
溶剂(Solv-6) 0.01
溶剂(Solv-9) 0.06
第3层(第一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17
色像稳定剂(Cpd-5)0.002
色像稳定剂(Cpd-6)0.02
色像稳定剂(Cpd-7)0.002
防腐剂(Ab-2) 0.001
色像稳定剂(UV-A) 0.02
溶剂(Solv-1) 0.01
溶剂(Solv-2) 0.01
溶剂(Solv-5) 0.01
溶剂(Solv-8) 0.01
第4层(第一防混色层)
明胶 0.32
防混色剂(Cpd-4) 0.031
色像稳定剂(Cpd-5)0.004
色像稳定剂(Cpd-6)0.03
色像稳定剂(Cpd-7)0.003
防腐剂(Ab-2) 0.004
色像稳定剂(UV-A) 0.03
溶剂(Solv-1) 0.02
溶剂(Solv-2) 0.02
溶剂(Solv-5) 0.02
溶剂(Solv-8) 0.02
第5层(第一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17
色像稳定剂(Cpd-5)0.002
色像稳定剂(Cpd-6)0.02
色像稳定剂(Cpd-7)0.002
防腐剂(Ab-2) 0.001
色像稳定剂(UV-A) 0.02
溶剂(Solv-1) 0.01
溶剂(Solv-2) 0.01
溶剂(Solv-5) 0.01
溶剂(Solv-8) 0.01
第6层(第一非发色性品红成色剂层)
明胶 0.27
品红成色剂(ExM) 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 0.01
色像稳定剂(Cpd-2)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0.027
色像稳定剂(Cpd-7)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 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 0.033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4
溶剂(Solv-6) 0.017
溶剂(Solv-9) 0.027
第7层(感绿性乳剂层)
乳剂(GH-1和GL-1的1∶3混合物(银摩尔比)) 0.12
明胶 0.26
品红成色剂(Ex-M) 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 0.01
色像稳定剂(Cpd-2)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0.027
色像稳定剂(Cpd-7)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0.033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4
溶剂(Solv-6) 0.017
第8层(第二非发色性品红成色剂层)
明胶 0.27
品红成色剂(Ex-M) 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0.01
色像稳定剂(Cpd-2)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 0.027
色像稳定剂(Cpd-7)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0.033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4
溶剂(Solv-6) 0.017
溶剂(Solv-9) 0.027
第9层(第二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14
防混色剂(Cpd-4) 0.006
色像稳定剂(Cpd-5) 0.001
色像稳定剂(Cpd-6) 0.01
色像稳定剂(Cpd-7) 0.001
防腐剂(Ab-2) 0.002
色像稳定剂(UV-A) 0.02
溶剂(Solv-1) 0.01
溶剂(Solv-2) 0.01
溶剂(Solv-5) 0.01
溶剂(Solv-8) 0.01
第10层(第二防混色层)
明胶 0.28
防混色剂(Cpd-4) 0.012
色像稳定剂(Cpd-5)0.003
色像稳定剂(Cpd-6)0.02
色像稳定剂(Cpd-7)0.002
防腐剂(Ab-2) 0.004
色像稳定剂(UV-A) 0.03
溶剂(Solv-1) 0.02
溶剂(Solv-2) 0.02
溶剂(Solv-5) 0.02
溶剂(Solv-8) 0.02
第11层(第二非发色中间层)
明胶 0.14
防混色剂(Cpd-4) 0.006
色像稳定剂(Cpd-5)0.001
色像稳定剂(Cpd-6)0.01
色像稳定剂(Cpd-7)0.001
防腐剂(Ab-2) 0.002
色像稳定剂(UV-A) 0.02
溶剂(Solv-1) 0.01
溶剂(Solv-2) 0.01
溶剂(Solv-5) 0.01
溶剂(Solv-8) 0.01
第12层(第一非发色性青色成色剂层)
明胶 0.29
青色成色剂(ExC-1)0.014
青色成色剂(ExC-2)0.002
青色成色剂(ExC-3)0.005
色像稳定剂(Cpd-1)0.01
色像稳定剂(Cpd-7)0.003
色像稳定剂(Cpd-9)0.01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4)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5) 0.059
色像稳定剂(Cpd-16) 0.0006
色像稳定剂(Cpd-17)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8) 0.016
色像稳定剂(Cpd-19) 0.013
色像稳定剂(UV-5) 0.03
溶剂(Solv-5) 0.03
第13层(感红性乳剂层)
乳剂(RH-1和RL-1的4∶6混合物(银摩尔比)) 0.10
明胶 0.32
青色成色剂(ExC-1)0.038
青色成色剂(ExC-2)0.004
青色成色剂(ExC-3)0.014
色像稳定剂(Cpd-1)0.01
色像稳定剂(Cpd-7)0.004
色像稳定剂(Cpd-9)0.014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4)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5) 0.062
色像稳定剂(Cpd-16) 0.0008
色像稳定剂(Cpd-17)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8) 0.018
色像稳定剂(Cpd-19) 0.014
色像稳定剂(UV-5) 0.04
溶剂(Solv-5) 0.04
第14层(第二非发色性青色成色剂层)
明胶 0.29
青色成色剂(ExC-1)0.014
青色成色剂(ExC-2)0.002
青色成色剂(ExC-3)0.005
色像稳定剂(Cpd-1)0.01
色像稳定剂(Cpd-7)0.003
色像稳定剂(Cpd-9)0.01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4)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5) 0.059
色像稳定剂(Cpd-16) 0.0006
色像稳定剂(Cpd-17)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8) 0.016
色像稳定剂(Cpd-19) 0.013
色像稳定剂(UV-5) 0.03
溶剂(Solv-5) 0.03
第15层(紫外线吸收层)
明胶 0.29
紫外线吸收剂(UV-B) 0.24
化合物(S1-4) 0.0015
溶剂(Solv-7) 0.11
第16层(保护层)
明胶 0.70
添加剂(Cpd-22) 0.03
液体石蜡 0.02
表面活性剂(Cpd-13)0.02
试样601的总银涂布量为0.38g/m2,总明胶涂布量为5.08g/m2。
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4,对试样601在迅速处理B中的发色性、高湿保存后的变化、脱银性、干燥性进行评价,且都得到了优良的结果。
实施例7
表示对本发明的感光材料在保存后的超迅速处理中产生的处理不均进行改善。
除了使试样201各层的明胶涂布量一律定为1.17倍而设为6.98g/m2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701。另外,除了使试样201各层的明胶涂布量一律定为0.85倍而设为5.08g/m2以外,相同地制作试样702。
使用上述实施例的下述表7中示出的试样进行实验。
准备将涂布后在25℃、相对湿度55%下保存7天的试样再在30℃、相对湿度50%下保存30天的试样。使用用数字摄像机记录的数字信息对各试样进行上述曝光,然后进行超迅速处理B。各制成10张彩色正片,通过目视观察彩色正片的不均匀,并进行如下评价。
A几乎没有密度不均匀,非常好。
B稍微能看到密度不均匀的试样在10张中有1-3张。
C能清晰地看到密度不均匀的试样在10张中有1-3张,彩色正片质量差。
D在大部分的试样中可清晰地看到密度不均匀,作为彩色正片质量是不允许的。
把结果归纳起来并示于下述表7中。
另外,就属于非超迅速处理的处理A的评价结果而言,所有试样都是评价A。
表7 试样No. 明胶涂布量 (g/m2)银涂布量(g/m2)多层化的层 保存后的处 理不均匀1015.970.38无C1025.970.38品红发色层A1035.970.38防混色层A1045.970.38品红发色层防混色层A1055.970.55无A1065.970.55品红发色层A1075.970.55防混色层A1085.970.33无D1095.970.33品红发色层A1105.970.33防混色层A1115.970.33品红发色层防混色层A2015.970.38无C2035.970.38青色发色层A2045.970.38青色发色层A7016.980.38无A7025.080.38无D6015.080.38黄色发色层品红发色层青色发色层防混色层A
在没有对发色层或防混色层实施多层化的试样中,银量或者明胶量多的不适合超迅速处理的试样中没有出现处理不均匀的问题(试样105相对于试样101,试样701相对于试样201),而银量或者明胶涂布量较少的适合超迅速处理的试样中处理不均匀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试样108、702)。
本发明的发色层或者防混色层的多层化有助于改善超迅速处理时的处理不均匀。
实施例8
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感蓝层乳剂Bm-1的调制)
使用向经搅拌的含脱离子明胶的脱离子蒸馏水中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方法调制高氯化银立方体粒子。在该调制过程中,加入60%至8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Cs2[OsCl5(NO)]。加入80%至9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溴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1.5摩尔%)和K4[Fe(CN)6]。加入83%至8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6]。加入92%至9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5(H2O)]和K[IrCl4(H2O)2]。在加入94%硝酸银后,一边激烈搅拌一边加入碘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0.27摩尔%)。得到的乳剂粒子是边长0.54μm、变动系数8.5%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对该乳剂进行沉淀脱盐处理后,加入明胶和化合物Ab-1、Ab-2、Ab-3、Ab-4和硝酸钙,进行再分散。
(Ab-1防腐剂(Ab-2)防腐剂
(Ab-3)防腐剂
(Ab-4)防腐剂
R1 R2a -CH3 -NHCH3b -CH3 -NH2c -H-NH2d -H-NHCH3
a、b、c、d的1∶1∶1∶1的混合物(摩尔比)
在40℃下溶解再分散的乳剂,加入增感色素S-1、增感色素S-2和增感色素S-3,以使光谱增感达到最合适。接着,加入苯硫代硫酸钠、作为硫增感剂的三乙基硫脲、作为金增感剂的化合物-1,进行熟化,以使化学增感达到最合适。然后,加入1-(5-甲基脲基苯基)-5-巯基四唑、化合物-2、用化合物-3表示的重复单元(n)2或者3为主成分的化合物(末端X1和X2是羟基)、化合物-4和溴化钾,结束化学增感。把由此获得的乳剂作为乳剂Bm-1。
增感色素S-1
增感色素S-2
增感色素S-3
化合物-1 化合物-2
化合物-3化合物-4
(感蓝层乳剂Bm-2的调制)
除了在乳剂Bm-1的调制中,改变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工序的温度和加入速度,且改变在硝酸银和氯化钠的加入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金属络合物的量以外,相同地获得乳剂粒子。该乳剂粒子是边长0.44μm、变动系数9.5%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将该乳剂再分散后,除了由Bm-1改变加入的各种化合物的量以外,相同地调制乳剂Bm-2。
(感蓝层乳剂Bm-3的调制)
除了在乳剂Bm-1的调制中,改变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工序的温度和加入速度,且改变在硝酸银和氯化钠的加入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金属络合物的量以外,相同地获得乳剂粒子。该乳剂粒子是边长0.35μm、变动系数10.7%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将该乳剂再分散后,除了由Bm-1改变加入的各种化合物的量以外,相同地调制乳剂Bm-3。
(感绿层乳剂Gm-1的调制)
使用向经搅拌的含脱离子明胶的脱离子蒸馏水中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方法调制高氯化银立方体粒子。在该调制过程中,加入80%至9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4[Ru(CN)6]。加入80%至10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溴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2摩尔%)。加入83%至8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6]和K2[RhBr5(H2O)]。在加入90%硝酸银后,一边激烈搅拌一边加入碘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0.1摩尔%)。另外,加入92%至9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5(H2O)]和K[IrCl4(H2O)2]。得到的乳剂粒子是边长0.40μm、变动系数7.7%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对该乳剂与上述相同地进行沉淀脱盐处理和再分散。
在40℃下溶解该乳剂,加入苯硫代硫酸钠、对戊二酰胺苯二硫醚、作为硫增感剂的硫代硫酸钠5水合物和作为金增感剂的(双(1,4,5-三甲基-1,2,4-三唑鎓-3-硫醇盐)油酸盐(I)四氟硼酸盐),进行熟化,以使化学增感达到最合适。然后,加入1-(3-乙酰胺苯基)-5-巯基四唑、1-(5-甲基脲基苯基)-5-巯基四唑、化合物-2、化合物-4和溴化钾。再在乳剂调制工序的过程中加入增感色素S-4、S-5、S-6和S-7,进行光谱增感。把由此获得的乳剂作为乳剂Gm-1。
增感色素S-4
增感色素S-5
增感色素S-6
增感色素S-7
(感红层乳剂Rm-1的调制)
使用向经搅拌的含脱离子明胶的脱离子蒸馏水中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方法调制高氯化银立方体粒子。在该调制过程中,加入60%至8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Cs2[OsCl5(NO)]。加入80%至9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4[Ru(CN)6]。加入80%至100%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溴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为1.3摩尔%)。加入83%至8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5(5-methylthiazole)]。在加入88%硝酸银后,一边激烈搅拌一边加入碘化钾(相对于形成的每1摩尔卤化银的碘化银量为0.05摩尔%)。另外,加入92%至98%硝酸银的过程中,加入K2[IrCl5(H2O)]和K[IrCl4(H2O)2]。得到的乳剂粒子是边长0.41μm、变动系数10.2%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乳剂粒子。对得到的乳剂与上述相同地进行沉淀脱盐处理和再分散。
在40℃下溶解该乳剂,加入增感色素S-8、化合物-5、作为硫增感剂的三乙基硫脲和作为金增感剂的化合物-1,进行熟化,以使化学增感达到最合适。然后,加入1-(3-乙酰胺苯基)-5-巯基四唑、1-(5-甲基脲基苯基)-5-巯基四唑、化合物-2、化合物-4和溴化钾。把由此获得的乳剂作为乳剂Rm-1。
增感色素S-8
化合物-5
(乳化分散物Bv-1的调制)
将34g黄色成色剂(ExY-1)、1g色像稳定剂(Cpd-1)、1g色像稳定剂(Cpd-2)、8g色像稳定剂(Cpd-8)、1g色像稳定剂(Cpd-18)、2g色像稳定剂(Cpd-19)、15g色像稳定剂(Cpd-20)、1g色像稳定剂(Cpd-21)、15g色像稳定剂(Cpd-23)、0.1g添加剂(ExC-1)、1g色像稳定剂(UV-A)溶解于23g溶剂(Solv-4)、4g溶剂(Solv-6)、23g溶剂(Solv-9)和60ml醋酸乙酯中(定为溶解液1),在含有4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270g、20质量%明胶水溶液中用高速搅拌乳化机(溶解器)将该溶液乳化分散,加入水,从而调制900g的乳化分散物Bv-1。平均粒子尺寸是140nm。
(乳化分散物Bv-2的调制)
在含有4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270g、20质量%明胶水溶液中加入混合上述溶解液1,加入水而调制成为900g的粗分散液。使用Sugino机械社制Ultimaizer系统HJP-25005(商品名)将该粗分散液乳化分散。这时用液压泵以150MPa的压力输送分散液,并使之通过0.1mmφ的金刚石制腔室喷嘴(chamber nozzles)。将通过喷嘴后的分散液在40℃下进行冷却,同时重复进行5次,由此调制乳化分散物Bv-2。平均粒子尺寸是100nm。
(乳化分散物Bv-3的调制)
在含有8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270g、20质量%明胶水溶液中加入混合上述溶解液1,加入水而调制成为900g的粗分散液。使用Sugino机械社制Ultimaizer系统HJP-25005将该粗分散液乳化分散。这时用液压泵以210MPa的压力输送分散液,并使之通过0.1mmφ的金刚石制腔室喷嘴。将通过喷嘴后的分散液在40℃下进行冷却,同时重复进行5次。平均粒子尺寸是80nm。
(乳化分散物Bv-4的调制)
在含有8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270g、20质量%明胶水溶液中加入混合上述溶解液1,加入水而调制成为900g的粗分散液。使用Sugino机械社制Ultimaizer系统HJP-25005将该粗分散液乳化分散。这时用液压泵以245MPa的压力输送分散液,并使之通过0.1mmφ的金刚石制腔室喷嘴。将通过喷嘴后的分散液在40℃下进行冷却,同时重复进行5次。平均粒子尺寸是60nm。
(试样801的制作)
调制第一层涂布液
一方面,将上述乳化分散物Bv-1和上述乳剂Bm-1混合溶解,调制成为后述组成的第一层涂布液。乳剂涂布量表示银量换算涂布量。
第二层~第七层用的涂布液也用与第一层涂布液相同的方法调制。作为各层的明胶固化剂,使用1-羟基-3,5-二氯-s-三嗪钠盐(H-1)、(H-2)、(H-3)。另外,在各层中加入Ab-1、Ab-2、Ab-3以及Ab-4,使总量各为15.0mg/m2、60.0mg/m2、5.0mg/m2和10.0mg/m2。
(H-1)坚膜剂 (H-2)坚膜剂 (H-3)坚膜剂
加入1-(3-甲基脲基苯基)-5-巯基四唑,使在第二层、第四层和第六层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2mg/m2、0.2mg/m2、0.6mg/m2。在感蓝性乳剂层和感绿性乳剂层中,相对于每1摩尔卤化银分别加入1×10-4摩尔、2×10-4摩尔4-羟基-6-甲基-1,3,3a,7-四氮杂茚。向感红性乳剂层中加入0.05g/m2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乳胶(质量比1∶1,平均分子量200000-400000)。向第二层、第四层和第六层中分别加入6mg/m2、6mg/m2、18mg/m2邻苯二酚-3,5-二磺酸二钠。根据需要向各层中加入聚苯乙烯磺酸钠,调节涂布液的粘度。另外,为了防止光渗,加入以下染料(括号内表示涂布量)。
(2mg/m2)
(3mg/m2)
(10mg/m2)
(16mg/m2)
支撑体
聚乙烯树脂层叠纸
(层结构)
以下示出了在上述支撑体上涂布设置的各层的结构。数字表示涂布量(g/m2)。卤化银乳剂表示银换算涂布量。
第1层(感蓝性乳剂层BL-1)
乳剂(Bm-1) 0.16
明胶 1.32
黄色成色剂(Ex-Y) 0.34
色像稳定剂(Cpd-1)0.01
色像稳定剂(Cpd-2)0.01
色像稳定剂(Cpd-8) 0.08
色像稳定剂(Cpd-18)0.01
色像稳定剂(Cpd-19)0.02
色像稳定剂(Cpd-20)0.15
色像稳定剂(Cpd-21)0.01
色像稳定剂(Cpd-23)0.15
添加剂(ExC-1) 0.001
色像稳定剂(UV-A) 0.01
溶剂(Solv-4) 0.12
溶剂(Solv-6) 0.02
溶剂(Solv-9) 0.12
使用了乳化分散物Bv-1。
第2层(第一防混色层MCS1-1)
明胶 0.78
防混色剂(Cpd-4) 0.05
色像稳定剂(Cpd-5) 0.006
色像稳定剂(Cpd-6) 0.05
色像稳定剂(Cpd-7) 0.006
防腐剂(Ab-2) 0.006
色像稳定剂(UV-A) 0.06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4
溶剂(Solv-8) 0.04
第3层(感绿性乳剂层GL-1)
乳剂(Gm-1)0.12
明胶 0.95
品红成色剂(ExM) 0.12
紫外线吸收剂(UV-A)0.03
色像稳定剂(Cpd-2) 0.01
色像稳定剂(Cpd-6)0.08
色像稳定剂(Cpd-7)0.005
色像稳定剂(Cpd-8)0.01
色像稳定剂(Cpd-9)0.01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5
色像稳定剂(Cpd-11) 0.0001
色像稳定剂(Cpd-20) 0.01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6
溶剂(Solv-6) 0.03
溶剂(Solv-9) 0.08
第4层(第二防混色层MCS2-1)
明胶 0.65
防混色剂(Cpd-4) 0.04
色像稳定剂(Cpd-5)0.005
色像稳定剂(Cpd-6)0.04
色像稳定剂(Cpd-7)0.005
防腐剂(Ab-2) 0.006
色像稳定剂(UV-A) 0.05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3
溶剂(Solv-8) 0.03
第5层(感红性乳剂层RL-1)
乳剂(Rm-1) 0.10
明胶 1.11
青色成色剂(ExC-1)0.11
青色成色剂(ExC-2)0.01
青色成色剂(ExC-3)0.04
色像稳定剂(Cpd-1)0.03
色像稳定剂(Cpd-7) 0.01
色像稳定剂(Cpd-9) 0.04
色像稳定剂(Cpd-10)0.001
色像稳定剂(Cpd-14)0.001
色像稳定剂(Cpd-15)0.18
色像稳定剂(Cpd-16)0.002
色像稳定剂(Cpd-17)0.001
色像稳定剂(Cpd-18)0.05
色像稳定剂(Cpd-19)0.04
色像稳定剂(UV-5) 0.10
溶剂(Solv-5) 0.10
第6层(紫外线吸收层UV-1)
明胶 0.34
紫外线吸收剂(UV-B)0.24
化合物(S1-4) 0.0015
溶剂(Solv-7) 0.11
第7层(保护层PC-1)
明胶 0.82
添加剂(Cpd-22)0.03
液体石蜡 0.02
表面活性剂(Cpd-13)0.02
(Ex-Y)
(Ex-M)品红成色剂


的40∶40∶20的混合物 (摩尔比)
(ExC-2)青色成色剂
(ExC-3)青色成色剂
(Cpd-1)色像稳定剂
数均分子量60,000
(Cpd-2)色像稳定剂
(Cpd-3)色像稳定剂
n=7~8(平均值)
(Cpd-4)色像稳定剂
(Cpd-5)色像稳定剂
(Cpd-6)色像稳定剂
数均分子量600,m/n=10/90
(Cpd-7)色像稳定剂 (Cpd-8)色像稳定剂
(Cpd-9)色像稳定剂 (Cpd-10)色像稳定剂
(Cpd-11)
(Cpd-12)
(Cpd-13) (a)/(b)/(c)的6∶2∶2的混合物(摩尔比)
(Cpd-14) (Cpd-15)
(Cpd-16) (Cpd-17)
(Cpd-18)
(Cpd-19)
(Cpd-20)
(Cpd-21)
(Cpd-22)
(质量比)
(Cpd-23)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
KAYARAD DPCA-30
(Solv-1) (Solv-2)
(Solv-3) (Solv-4)
(Solv-5)
(Solv-6)(Solv-7)
C8H17CH=CH(CH2)8OH
(Solv-8)(Solv-9)
(S1-4)
UV-A(UV-1)/(UV-4)/(UV-5)=1/7/2的混合物(质量比)
UV-B(UV-1)/(UV-2)/(UV-3)/(UV-4)/(UV-5)
=1/1/2/3/3的混合物(质量比)
(UV-1) (UV-2)
(UV-3) (UV-4)
(UV-5)
把如上所述地制作的试样规定为试样801。
试样801的总涂布明胶量为5.97g/m2,总涂布银量为0.38g/m2。
以下表示构成用于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试样的各层的内容。与上述相同,数字表示涂布量(g/m2)。卤化银乳剂表示银换算涂布量。
第一防混色层MCS1-2
除了把防混色剂Cpd-4设为0.04g/m2以外,与试样801的MCS1-1相同。
第一防混色层MCS1-3
明胶 0.39
防混色剂(Cpd-4) 0.04
色像稳定剂(Cpd-5) 0.006
色像稳定剂(Cpd-6) 0.05
色像稳定剂(Cpd-7) 0.006
防腐剂(Ab-2) 0.004
色像稳定剂(UV-A) 0.06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4
溶剂(Solv-8) 0.04
第一防混色层MCS1-4
除了把防混色剂Cpd-4设为0.02g/m2以外,与试样801的MCS1-1相同。
第二防混色层MCS2-2
除了把防混色剂Cpd-4设为0.03g/m2以外,与试样801的MCS2-1相同。
第二防混色层MCS2-3
明胶 0.33
防混色剂(Cpd-4) 0.03
色像稳定剂(Cpd-5) 0.005
色像稳定剂(Cpd-6)0.04
色像稳定剂(Cpd-7)0.005
防腐剂(Ab-2) 0.004
色像稳定剂(UV-A) 0.05
溶剂(Solv-1) 0.03
溶剂(Solv-2) 0.03
溶剂(Solv-5) 0.03
溶剂(Solv-8) 0.03
第一非发色中间层MCN1-1
明胶 0.195
防腐剂(Ab-2) 0.002
第二非发色中间层MCN2-1
明胶 0.16
防腐剂(Ab-2) 0.002
感蓝性乳剂层BL-2
除了把BL-1的银涂布量设定为0.13g/m2以外,与BL-1相同。
感蓝性乳剂层BL-3
乳剂(Bm-1) 0.13
明胶 0.66
黄色成色剂(Ex-Y) 0.17
色像稳定剂(Cpd-1)0.005
色像稳定剂(Cpd-2)0.005
色像稳定剂(Cpd-8)0.004
色像稳定剂(Cpd-18) 0.005
色像稳定剂(Cpd-19) 0.01
色像稳定剂(Cpd-20) 0.08
色像稳定剂(Cpd-21) 0.005
色像稳定剂(Cpd-23) 0.08
添加剂(ExC-1)0.0005
色像稳定剂(UV-A) 0.005
溶剂(Solv-4) 0.06
溶剂(Solv-6) 0.01
溶剂(Solv-9) 0.06
黄色成色剂层YL-1
明胶 0.66
黄色成色剂(Ex-Y) 0.17
色像稳定剂(Cpd-1) 0.005
色像稳定剂(Cpd-2) 0.005
色像稳定剂(Cpd-8) 0.004
色像稳定剂(Cpd-18)0.005
色像稳定剂(Cpd-19)0.01
色像稳定剂(Cpd-20)0.08
色像稳定剂(Cpd-21)0.005
色像稳定剂(Cpd-23)0.08
添加剂(ExC-1) 0.0005
色像稳定剂(UV-A) 0.005
溶剂(Solv-4) 0.06
溶剂(Solv-6) 0.01
溶剂(Solv-9) 0.06
感绿性乳剂层GL-2
除了把GL-1的银涂布量设定为0.10g/m2以外,与GL-1相同。
感绿性乳剂层GL-3
乳剂(Gm-1)0.10
明胶 0.31
品红成色剂(Ex-M) 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0.01
色像稳定剂(Cpd-2)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 0.027
色像稳定剂(Cpd-7)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0.033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4
溶剂(Solv-6) 0.017
品红成色剂层ML-1
明胶 0.32
品红成色剂(Ex-M) 0.04
紫外线吸收剂(UV-A)0.01
色像稳定剂(Cpd-2)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6) 0.027
色像稳定剂(Cpd-7) 0.0017
色像稳定剂(Cpd-8)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9) 0.0033
色像稳定剂(Cpd-10)0.0017
色像稳定剂(Cpd-11)0.000033
色像稳定剂(Cpd-20)0.033
溶剂(Solv-3) 0.02
溶剂(Solv-4) 0.04
溶剂(Solv-6) 0.017
溶剂(Solv-9) 0.027
感红性乳剂层RL-2
除了把RL-1的银涂布量设定为0.08g/m2以外,与RL-1相同。
下面与试样801一同表示试样802~805的层结构。
层结构种类层结构A层结构B层结构C1层结构C2层结构D1试样801试样802试样803试样804试样805 第1层BL-1BL-2BL-2BL-2BL-3 第2层MCS1-1MCS1-2MCN1-1MCS1-4YL-1 第3层GL-1GL-2MCS1-3MCS1-3MCS1-2 第4层MCS2-1MCS2-2MCN1-1GL-2GL-2 第5层RL-1RL-2GL-2MCS2-2MCS2-2 第6层UV-1UV-1MCS2-2RL-2RL-2 第7层PC-1PC-1RL-2UV-1UV-1 第8层--UV-1PC-1PC-1 第9层--PC-1-- 银总涂布量(g/m2)0.380.310.310.310.31 明胶总涂布量(g/m2)5.975.975.976.365.97
(试样806~822的制作)
通过在试样802中,使用下述表9中所示的层结构、乳剂、乳化分散物,与试样802相同地制作各试样。
还有,替换乳剂,使银量达到乳剂Bm-1的1倍量,也把乳化分散物替换为等重量。把这些试样归纳起来记载于下述表9中。
将上述试样801加工为127mm宽的辊状,使用Digital mini-labFRONTIER350(商品名,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曝光标准的照相图像。然后在下述的处理工序中,进行连续处理(运行试验),直至发色显影补充液的容量变为发色显影槽容量的两倍。根据处理液组成和工序时间不同的两种处理评价感光材料。
处理工序 温度时间 补充量*
发色显影 45.0℃ 17秒 35ml
漂白定影 40.0℃ 17秒 30ml
冲洗1 45.0℃ 4秒-
冲洗2 45.0℃ 4秒-
冲洗3** 45.0℃ 3秒-
冲洗4** 45.0℃ 5秒121ml
干燥 80℃15秒
由显影开始到干燥所需时间是65秒。
(注)
*每1m2感光材料的补充量
**在冲洗3中安装富士胶片(株)制冲洗系统RC50D(商品名),由冲洗3取出冲洗液并用泵向逆浸透设备(RC50D)输送。将由同一个槽输送的透过水供给至冲洗4,浓缩液返回冲洗3。调整泵压,以使向逆浸透设备的透过水量维持50-300ml/min,温度调节循环是1天10小时。冲洗为由1至4的四槽逆流方式。
处理液的组成如下。[槽液][补充液]
水 800ml 800ml
萤光增白剂(FL-3)4.0g 8.0g
残色减少剂(SR-1)3.0g 5.5g
三异丙醇胺 8.8g 8.8g
对甲苯磺酸钠10.0g10.0g
乙二胺四乙酸4.0g 4.0g
亚硫酸钠0.10g0.10g
氯化钾 10.0g-
4,5-二羟基苯
-1,3二磺酸钠 0.50g0.50g
二钠-N,N-双
(磺酸酯乙基)羟基胺 8.5g 14.0g
4-氨基-3-甲基-N-乙基-N-
(β-甲磺酰胺乙基)苯胺
·3/2硫酸盐·一水合物 7.0g 19.0g
碳酸钾 26.3g26.3g
加水后总量 1000ml 1000ml
pH(25℃,用硫酸和KOH调整) 10.2512.6[槽液] [补充液]
水 800ml800ml
硫代硫酸铵(750g/L) 107ml214ml
琥珀酸 29.5g59.0g
乙二胺四乙酸铁(III)铵 47.0g94.0g
乙二胺四乙酸1.4g 2.8g
硫酸(67%) 17.5g35.0g
咪唑14.6g29.2g
亚硫酸铵16.0g32.0g
焦亚硫酸钾 23.1g46.2g
加水后总量 1000ml 1000ml
pH(25℃,用硝酸和氨水调整) 6.00 6.00 [槽液] [补充液]
氯化三聚异氰酸钠 0.02g 0.02g
脱离子水(电导率5μS/cm以下) 1000ml1000ml
pH(25℃) 6.5 6.5
FL-1
FL-2
FL-3
SR-1
试样的评价
涂布后在25℃、相对湿度55%下将试样801-822的感光材料保存7天,之后进行以下评价。
(发色性)
对各试样用以下的曝光装置进行蓝色光的灰度曝光,结束曝光5秒后进行上述三种处理。作为使用的曝光装置的激光光源,可以使用通过具有波导状的转换领域结构的LiNbO3的SHG结晶对半导体激光器(振荡波长约940nm)进行波长变换后取出的约470nm的蓝色激光器、通过具有波导状的转换领域结构的LiNbO3的SHG结晶对半导体激光器(振荡波长约1060nm)进行波长变换后取出的约530nm的绿色激光器和波长约650nm的红色半导体激光器(日立型No.HL6501MG)。三种颜色的激光分别通过多面反射镜沿相对于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便可以在试样上依次进行扫描曝光。可利用珀尔帖(peltier)元件将温度保持恒定,由此抑制由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产生的光量变化。有效的波束直径是80μm,扫描间距是42.3μm(600dpi),每一象素的平均曝光时间是1.7×10-7秒。为了抑制因温度产生的光量变化,半导体激光器中使用珀尔帖元件将温度保持恒定。
对进行曝光的试样801-822,进行上述处理。
测量处理后的黄色反射密度,求出黄色密度的最大发色密度。
(保存后的处理不均匀)
准备将涂布后在25℃、相对湿度55%下保存7天的试样再在30℃、相对湿度50%下保存30天的试样。使用用数字摄像机记录的数字信息对各试样进行上述曝光,除了上述处理,还使用把发色显影浴的补充量设定为45mL/m2的新准备的运行处理液,在两个处理条件(发色显影液的补充量45、35mL/m2)下进行处理。每个条件各制成10张彩色正片,通过目视观察彩色正片的不均匀,如下进行评价。
A几乎没有密度不均匀,非常好。
B稍微能看到密度不均匀的试样在10张中有1-3张。
C能清晰地看到密度不均匀的试样在10张中有1-3张,彩色正片质量差。
D在大部分的试样中可清晰地看到密度不均匀,作为彩色正片质量是不允许的。
(脱银性)
在赋予灰度的条件下进行均匀曝光,然后在上述处理中把漂白定影浴的处理时间设定为10秒。将得到的试样在室温置于二甲基甲酰胺∶水=85∶15溶液中12小时,以除去有机色素、着色物。观察来自于残存于试样中的银的污染,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官能评价。
○几乎没有残留银的污染。
△残留有少量污染。
×有污染,不能使用。
试样801是“△”,但是银涂布量低的试样802~822都是“○”。
通过低银涂布量可以进一步缩短处理时间。
发色性和保存后的处理不均匀的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9中。
试样No. 层结构种类 第1层的乳剂 (平均尺寸,μm) 黄色成色剂乳化物 (平均尺寸,μm) 银总涂布量 (g/m2) 发色性保存后的处理不均匀 补充量 45ml/m235ml/m2801ABm-1(0.54)Bv-1(140)0.382.22AB802BBm-1(0.54)Bv-1(140)0.311.99BC803C1Bm-1(0.54)Bv-1(140)0.312.04BC804C2Bm-1(0.54)Bv-1(140)0.312.03BC805D1Bm-1(0.54)Bv-1(140)0.312.03BC806BBm-2(0.44)Bv-1(140)0.312.01BC807BBm-3(0.35)Bv-1(140)0.312.03BD808BBm-1(0.54)Bv-2(100)0.312.00BC809BBm-1(0.54)Bv-3(80)0.312.02BC810BBm-1(0.54)Bv-4(60)0.312.04BC811BBm-3(0.35)Bv-4(60)0.312.06BD812C1Bm-2(0.44)Bv-1(140)0.312.12AB813C1Bm-3(0.35)Bv-1(140)0.312.16AB814C1Bm-1(0.54)Bv-2(100)0.312.12AB815C1Bm-1(0.54)Bv-3(80)0.312.17AB816C1Bm-1(0.54)Bv-4(60)0.312.19AB817C1Bm-3(0.35)Bv-4(60)0.312.22AA818C2Bm-3(0.35)Bv-1(140)0.312.06BC819C2Bm-1(0.54)Bv-4(60)0.312.07BC820D1Bm-3(0.35)Bv-1(140)0.312.17AB821D1Bm-1(0.54)Bv-4(60)0.312.17AB822D1Bm-3(0.35)Bv-4(60)0.312.20AA
如果银涂布量由试样801下降至试样802,则发色性和处理不均匀会变差。通过降低层结构C1或者D1、卤化银乳剂或者黄色成色剂乳化物的粒子尺寸,在发色性方面分别具有效果,但是并没有看到处理不均匀的改善效果。可知在层结构C1或者D1中降低了乳剂或者乳化物的粒子尺寸的试样而言,与层结构B相比,提高发色性的效果非常大。另外,就这些本发明的组合试样而言,在处理不均匀方面也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对处理不均匀产生效果的原因尚不明显,但是可推测为在上述组合中显影主剂氧化体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有关联。乳剂和乳化物两者尺寸较低的情况下,无论在发色性方面还是在处理不均匀方面效果都最大。
在特开平4-110844号公报中公开的由多层组成的防混色层,如果使防混色剂少的层与乳剂层相邻,则具有一定效果,但是与本发明的乳剂和乳化物组合使用时未能获得密度的显著提高。另外在处理不均匀方面也不能获得效果。可知,有效的是如同本发明使不含防混色剂的中间层与乳剂层相邻的方法。
实施例9
(乳剂、乳化物的调制)
除了在实施例8的乳剂Gm-1的调制中,改变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工序的温度和加入速度,且改变在硝酸银和氯化钠的加入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金属络合物的量以外,相同地获得乳剂粒子Gm-2和Gm-3。这些乳剂粒子的尺寸示于下述表10中。乳剂平均尺寸(边长,μm)变动系数(%)Gm-10.407.7Gm-20.558.2Gm-30.319.3
根据实施例8的乳化物Bv-1的溶解液1,准备适量混合了品红成色剂(Ex-M)、色像稳定剂(Cpd-2、Cpd-6、Cpd-7、Cpd-8、Cpd-9、Cpd-10、Cpd-11、Cpd-20)、紫外线吸收剂(UV-A)、溶剂(Solv-3、Solv-4、Solv-6、Solv-9)的醋酸乙酯溶液,在含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明胶溶液中进行乳化分散,与Bv-1相同地获得乳化分散物Gv-1。另外与乳化物Bv-3、Bv-4相同地使用Ultimaizer系统,调制与上述品红成色剂乳化物Gv-1组成相同的乳化物Gv-2、Gv-3。
在下述表11中示出了这些乳化物Gv-1~Gv-3的平均粒子尺寸和Ultimaizer系统的压力条件。乳化物平均尺寸(nm)乳化装置(压力)Gv-1120溶解机Gv-280Ultimaizer系统(210MPa)Gv-355Ultimaizer系统(245MPa)
(试样901-914的制作)
使用上述乳剂和乳化物,调制各层的涂布液。使用实施例8中所示结构的层与试样802相同地制作试样901-914。替换乳剂,以使银换算量达到1倍量,替换乳化物,以使成色剂量达到1倍量。另外除了实施例8的层结构以外,重新使用下表中所示的层结构C3和D2。使用的乳剂、乳化物、层结构示于下述表12中。层结构种类层结构C3层结构D2第1层BL-2BL-2第2层MCN1-1MCS1-2第3层MCS1-3ML-1第4层MCN1-1GL-3第5层GL-2ML-1第6层MCN2-1MCS2-2第7层MCS2-3RL-2第8层MCN2-1UV-1第9层RL-2PC-1第10层UV-1-第11层PC-1-银总涂布量(g/m2)0.310.31明胶总涂布量(g/m2)5.975.97
(感光材料的评价)
根据实施例8,测量进行了绿色曝光处理的试样的红色反射密度。另外,保存后的处理不均匀也与实施例8相同地进行评价。
如下述表13中所示,可知由于乳剂和乳化物的尺寸的下降、层结构C3或者D2的组合,发色性的提高幅度非常大,而且也较大地改善了保存后的处理不均匀。
因此,在品红发色层中也具有较大的效果。
试样No.层结构种类 感绿性层的乳剂 (平均尺寸,μm)品红成色剂乳化物(平均尺寸,nm) 银总涂布量 (g/m2)发色性 保存后的处理不均匀补充量45ml/m2补充量35ml/m2802BGm-1(0.40)Gv-1(120)0.311.85BC901C3Gm-1(0.40)Gv-1(120)0.311.90BB902D2Gm-1(0.40)Gv-1(120)0.311.88BC903BGm-2(0.55)Gv-1(120)0.311.81BC904BGm-3(0.31)Gv-1(120)0.311.88BD905BGm-1(0.40)Gv-2(80)0.311.87BC906BGm-1(0.40)Gv-3(55)0.311.88BC907C3Gm-2(0.55)Gv-1(120)0.311.82BC908C3Gm-3(0.31)Gv-1(120)0.311.94BB909C3Gm-1(0.40)Gv-2(80)0.311.93AB910C3Gm-1(0.40)Gv-3(55)0.311.99AB911C3Gm-3(0.31)Gv-3(55)0.312.15AA912D2Gm-3(0.31)Gv-1(120)0.311.93AB913D2Gm-1(0.40)Gv-3(55)0.311.93AB914D2Gm-3(0.31)Gv-3(55)0.312.12.AA
(实施例10)
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感红层乳剂Rm-2的调制)
除了在乳剂Rm-1的调制中,改变同时加入硝酸银和氯化钠并进行混合的工序的温度和加入速度,且改变在硝酸银和氯化钠的加入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金属络合物的量以外,相同地获得乳剂粒子。该乳剂粒子是边长0.29μm、变动系数9.9%的单分散立方体碘溴氯化银粒子。将该乳剂再分散后,除了由Rm-1改变加入的各种化合物的量以外,相同地调制乳剂Rm-2。
(乳化物Rv-1的调制)
根据实施例8的乳化物Bv-1的溶解液1,准备适量混合了青色成色剂(ExC-1、ExC-2、ExC-3)、色像稳定剂(Cpd-1、Cpd-7、Cpd-9、Cpd-10、Cpd-14、Cpd-15、Cpd-16、Cpd-17、Cpd-18、Cpd-19、UV-5)、溶剂(Solv-5)的醋酸乙酯溶液,在含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明胶溶液中进行乳化分散,与Bv-1相同地获得乳化分散物Rv-1。乳化分散物Rv-1的平均粒子尺寸是150nm。实施例8的RL-1、RL-2使用该乳化物Rv-1。
(乳化物Rv-2的调制)
另外与乳化物Bv-4相同地使用Ultimaizer系统,调制在245MPa的压力下与上述青色成色剂乳化物Rv-1相同组成的乳化物Rv-2。乳化分散物Rv-2的平均粒子尺寸是60nm。
(试样1001的制作)
使用以下表14的层结构、乳剂、乳化物,与试样802相同地制作试样1001。层构成乳剂(平均尺寸,μm) 乳化物(平均尺寸,nm)第1层BL-3Bm-3(0.35) Bv-4(60)第2层YL-1- Bv-4(60)第3层MCN1-1- -第4层MCS1-3- -第5层MCN1-1- -第6层CL-1- Rv-2(60)第7层RL-3Rm-2(0.29) Rv-2(60)第8层CL-1- Rv-2(60)第9层MCN2-1- -第10层MCS2-3- -第11层MCN2-1- -第12层ML-1- Gv-3(55)第13层GL-4Gm-3(0.31) Gv-3(55)第14层ML-1- Gv-3(55)第15层UV-1- -第16层PC-1- -银总涂布量(g/m2)0.31- -明胶总涂布量(g/m2)5.97- -
新层的构成如下。
感绿性乳剂层GL-4
除了将GL-3的银涂布量设定为0.10g/m2以外与GL-3相同。
感红性乳剂层RL-3
乳剂(Rm-2) 0.08
明胶 0.32
青色成色剂(ExC-1) 0.038
青色成色剂(ExC-2) 0.004
青色成色剂(ExC-3) 0.014
色像稳定剂(Cpd-1) 0.01
色像稳定剂(Cpd-7) 0.004
色像稳定剂(Cpd-9) 0.014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4)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5) 0.062
色像稳定剂(Cpd-16) 0.0008
色像稳定剂(Cpd-17) 0.0004
色像稳定剂(Cpd-18) 0.018
色像稳定剂(Cpd-19) 0.014
色像稳定剂(UV-5) 0.04
溶剂(Solv-5) 0.04
青色成色剂层CL-1
明胶 0.29
青色成色剂(ExC-1) 0.014
青色成色剂(ExC-2) 0.002
青色成色剂(ExC-3) 0.005
色像稳定剂(Cpd-1) 0.01
色像稳定剂(Cpd-7) 0.003
色像稳定剂(Cpd-9) 0.013
色像稳定剂(Cpd-10)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4)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5) 0.059
色像稳定剂(Cpd-16) 0.0006
色像稳定剂(Cpd-17) 0.0003
色像稳定剂(Cpd-18) 0.016
色像稳定剂(Cpd-19) 0.013
色像稳定剂(UV-5) 0.03
溶剂(Solv-5) 0.03
根据实施例8,对试样1001进行关于发色性(黄色、青色、品红色密度)和保存后的处理不均匀的评价,结果都获得了优良的结果。试样No.发色性保存后的处理不均匀黄色品红色青色补充量45mL/m2 补充量 35mL/m210012.222.212.32A A
以上与该实施方式一起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我们不特别指定,说明中的任何细节部分都不能限定我们的发明,并可以在不违反附加的技术的范围中所示的发明宗旨和范围下广泛地进行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是具有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选自①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②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及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中的至少一种层,而且
(a)当具有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时,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
(b)当具有含有该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时,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该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具有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感光材料中的银涂布总量为0.5g/m2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而且感光材料中的银涂布总量为0.5g/m2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该卤化银乳剂层的银涂布量为0.2g/m2以下而且银/亲水性粘合剂涂布质量比在0.2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感光材料中亲水性粘合剂涂布总量为6.0g/m2以下,并且含有5×10-5mol/m2以上的防混色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该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为0.6g/m2以下,并且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相对于该卤化银乳剂层的亲水性粘合剂涂布量比为1.0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感光材料中亲水性粘合剂涂布总量为6.0g/m2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感光材料中的银涂布总量为0.5g/m2以下,而且亲水性粘合剂涂布总量为6.0g/m2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介于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卤化银乳剂层之间,而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平均粒子尺寸为0.50μm以下的卤化银粒子,
2)在该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含有至少一种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该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00n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而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A)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平均粒子尺寸为0.35μm以下的卤化银粒子,
2)在该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含有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该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00n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两层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该非发色性中间层彼此相邻,而且一方非发色性中间层中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另一方非发色性中间层中含有防混色剂,还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B)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平均粒子尺寸为0.45μm以下的卤化银粒子,
2)在该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含有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该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00n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一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卤化银乳剂层、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层、至少两层非发色性中间层组成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层与卤化银乳剂层相邻,该非发色性中间层彼此相邻,而且一方非发色性中间层中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另一方非发色性中间层中含有防混色剂,而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C)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平均粒子尺寸为0.40μm以下的卤化银粒子,
2)在该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中,含有水不溶性照相用化合物的水性分散物,该分散物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00nm以下。
全文摘要
一种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是具有至少一层卤化银乳剂层的卤化银彩色照相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选自①至少一层实质上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②至少一层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及至少一层实质上不含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中的至少一种层,而且(a)当具有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时,该非感光性的含有色素形成成色剂的层与该卤化银乳剂层相邻,(b)当具有含有该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和实质上不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时,该含有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与该实质上不含有该防混色剂的非发色性中间层相邻。
文档编号G03C7/30GK1617045SQ200410092388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0日
发明者樱泽守, 荒河纯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