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外接脚区的电路修补方法

文档序号:278708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面板的外接脚区的电路修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面板损坏时的修补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的外接脚区损坏电路的激光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A与图1B,图1A显示一现有液晶面板一部份的侧剖面图,图1B为现有液晶面板一部份的上视图,其中8-8为形成图一A的剖面线。液晶面板10主要包括一上基板12、一液晶层14以及一下基板16。而若以6-6分隔线区分,则液晶面板10可区分为一画素区11以及一外接脚区13。
在画素区11之中,通常上基板12的下表面会形成有彩色滤光膜层,液晶层14具有许多的液晶分子,而下基板16之上会形成有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用来控制液晶层14的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其中,每一个薄膜晶体管电性连接于一资料线以及一扫描线,用以使得电信号15得以输入至个别的薄膜晶体管。现有的液晶面板10由于其初始设计的不同,上述的该资料线可能设置于该扫描线的上方,或者该资料线亦可能设置于该扫描线的下方。由于在制造过程中,位于下方的导线首先形成于下基板16上,通常被称为第一导线(metal one)162,而位于上方的导线通常被称为第二导线(metal two)164。
此外,在外接脚区13中,如图1A所示,第一导线162形成于下基板16上,介电层163会沉积而覆盖于第一导线162,第二导线164再形成于介电层163上,而在第二导线164上则会沉积一保护层165。在外接脚区13中,通常会对部份的保护层165进行蚀刻,而形成一外接脚开口167,之后在外接脚开口167上沉积金属材料以形成一接脚垫166。接脚垫166用以使得液晶面板10外部的线路或芯片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线164,以供电信号15输入。
以目前的技术而言,液晶面板10的外接脚开口167与接脚垫166大多是以如图1A所示的方式,形成于第二导线164上。而若输入的电信号15预定将提供予第一导线162,则通常会利用形成通孔(via,图1A标号22与24),且之后形成导电金属26的方式,来将第二导线164与第一导线162电性连接。
在液晶面板10的制造过程之中,通常还需要一道裂片步骤,其指将上基板12位于外接脚区13的部份予以移除。上基板12位于外接脚区13的部份俗称为耳料(图1A标号121),将耳料121移除之后才可方便将外部的线路或芯片连接于接脚垫166,而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线164。
以下则叙述本发明欲解决的现有技术问题。如图1A所示,在现有液晶面板10的制造过程中,有时会形成断孔18,断孔18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保护层166上的微粒(particle)所致,在现有的液晶面板10的制程之中,最可能产生微粒的步骤为上述的裂片步骤,耳料121与上基板12分离的部份很容易产生微粒,因此,在裂片步骤之后通常需要对液晶面板10进行清洗。
然而,难免还是会有微粒摩擦或切割保护层166,而形成断孔18,若断孔18的深度深及第二导线164,则会使得第二导线产生断路现象。这样的缺点对于液晶面板10来说是影响极为深远的,由于此断路现象会造成一整条资料线或是一整条扫描线断路,使得多个电性连接于该条资料线或是该条扫描线的薄膜晶体管失去作用。因此在液晶面板10进行显示时,画面上不只是产生暗点而已,而是会产生一整条的暗线。这样的缺陷通常会导致整片液晶面板10予以报废,然而此缺陷通常是在液晶面板10出厂前最后的点灯测试之中才被检验出来,此时液晶面板10已是成品状态,非常不容易进行修补。
由此可知,在外接脚区13由于断孔18所产生的第二导线164的断路现象,事实上即造成了该片液晶面板10成为一无法出货的暇疵品,对于液晶面板10的制造厂商而言,这无疑是造成成本提升,且有碍产业竞争力的重大缺点。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技术所仍然具有的缺点,为本发明主要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外接脚区的电路修补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修补方法,以避免因外接脚区电路的断路现象而造成片显示面板报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在显示面板制程末端施行的电路修补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修补方法,应用于一显示面板的一外接脚区。首先提供显示面板,包括一画素区以及一外接脚区。外接脚区已形成有一第一导线、一介电层、一第二导线、一保护层以及一接脚垫。
第一导线形成于下基板上。介电层沉积而覆盖于第一导线上。第二导线间隔于介电层而设置于第一导线上方。保护层覆盖于第二导线上,且其中部份的保护层具有一外接脚开口以曝露出部份的第二导线。接脚垫由外接脚开口而形成于第二导线上表面,用以结合显示面板外部的线路或芯片,以供一电信号经由第二导线输入显示面板。
倘若第二导线产生断路现象时,则本发明利用一激光束以在介电层形成一贯穿孔,并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经由贯穿孔而熔接,如此一来,电信号35可经由图2A所示的电路径输入显示面板30。其中,该激光束的波长介于例如200奈米(nm)至1200奈米(nm)之间,而该激光束的功率介于例如0.05兆焦耳(mJ)至10兆焦耳(mJ)之间。较佳地,贯穿孔形成于外接脚开口或是接脚垫正下方的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路修补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外接脚区。由于现有的外接脚区的第二导线断路现象所造成的暗线问题,通常都是在显示面板出厂前最后的点灯测试才被检验出来。而本发明利用激光束所进行的电路修补方法,可使已成品的显示面板不需进行拆解,而以激光束来完成电路的修补。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不但易于融入现行的显示面板制造程序之中,更可使得一些可能需要报废的显示面板径行修补,而达到降低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图1A显示一现有液晶面板一部份的侧剖面图;图1B为图1A液晶面板一部份的上视图;图2A显示本发明显示面板一部份的侧剖面图;图2B为图2A显示面板上视图;图3A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侧剖面图;以及图3B为图2A显示面板上视图。
图号说明液晶面板10 画素区11、31、51上基板12、32、52外接脚区13、33、53液晶层14、34电信号15、35、55下基板16、36、56第一导线162、362、562介电层163、363、563 第二导线164、364、564保护层165、365、565 接脚垫166、366、566外接脚开口167、367、567 断孔18、38、58通孔22、24、42、44、62、64 导电金属26、46、66显示面板30、50 贯穿孔39、59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修补方法,应用于一显示面板的一外接脚区(bonding pad region),可参照图2A。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首先提供显示面板30,显示面板30以4-4分隔线区分,包括一画素区31以及一外接脚区33。外接脚区33已形成有一第一导线362、一介电层363、一第二导线364、一保护层365以及一接脚垫366。
第一导线362形成于下基板36上。介电层363沉积而覆盖于第一导线362上。第二导线364间隔于介电层363而设置于第一导线362上方。保护层365沉积而覆盖于第二导线364上,且其中部份的保护层365具有一外接脚开口367以曝露出部份的第二导线364。接脚垫366由外接脚开口367而形成于上述该部份的第二导线364上,用以结合显示面板30外部的线路或芯片,以供一电信号35经由第二导线364输入显示面板30。如图2A所示,电信号35预定经由通孔(via,图2A标号42与44),以及导电金属46,而由第二导线364传边至第一导线362。
倘若第二导线364产生断路现象时,例如,断孔38造成第二导线364产生断路现象,则本发明利用一激光束以在介电层363形成一贯穿孔39,并使第一导线362与第二导线364经由贯穿孔39而熔接,即-贯穿孔39附近的第一导线362或第二导线364会融熔相接而电性连接。如此一来,电信号35可经由图2A所示的电路径输入显示面板30。
其中,该激光束的波长介于例如200奈米(nm)至1200奈米(nm)之间,而该激光束的功率介于例如0.05兆焦耳(mJ)至10兆焦耳(mJ)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该激光束由下基板361的下往上的方向施打,透过透光的下基板361而大体上聚焦于第一导线362,实施上,可将整个显示面板30倒置,而使下基板361的底面朝上,而由上往下施打该电射光束。如此一来,可移除部份的介电层363而形成贯穿孔39,且该激光束的高能量可使得第一导线362或第二导线364的材料融熔,第一导线362或第二导线364的材料原本即具有导电的特性,其融熔后经由贯穿孔39可使得第一导线362与第二导线364产生电性连接。
可参照图2B,图2B为图2A显示面板局部上视图其中,3-3为形成图3A的侧剖面线。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贯穿孔39的孔径介于5微米至15微米。由上视图而言,第二导线364的宽度介于5至15微米;接脚垫366则为宽度介于40至70微米的一矩型。因此,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式,将贯穿孔39形成于外接脚开口367或是接脚垫366的正下方。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亦可将贯穿孔39形成于图2A所示的断孔38与接脚垫366之间,即将该电射光束施打于图2B所示的第二导线364的范围内。比较上述二种实施方式可知,将该激光束施打于外接脚开口367或是接脚垫366的范围内,则因为接脚垫366的宽度大于图2B所示第二导线364的宽度,该激光束施打时会较为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图2A所示的贯穿孔39贯穿接脚垫366、第二导线364、介电层363与第一导线362,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唯一结构。本发明的主要精神是利用该电射光束以移除部份的介电层363,并使得第一导线362或第二导线364的材料可经由形成于介电层363的贯穿孔39熔接,以达成电路修补的目的。因此贯穿孔39并不需完全贯穿接脚垫366、第二导线364、介电层363与第一导线362,只要能贯穿介电层363,使得第一导线362与第二导线364之间有可熔接的通道即可。
图2A与图2B所示的显示面板30可为例如一液晶面板,则其中除下基板36之外,更包含有一液晶层34以及一上基板32。画素区31中,上基板32的下表面会形成有彩色滤光膜层;下基板36上会形成有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用来控制液晶层34的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其中,每一个薄膜晶体管电性连接于一资料线以及一扫描线,用以使得电信号35得以输入至个别的薄膜晶体管。实施上数据线可为第一导线362、扫描线可为第二导线364,或者二者相反。
然而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液晶面板,亦可应用于例如一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面板,如图3A,显示面板50为一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面板。显示面板50包括一下基板56以及一上基板52。显示面板50以2-2分隔线区分,包括一画素区51以及一外接脚区53。外接脚区53已形成有一第一导线562、一介电层563、一第二导线564、一保护层565以及一接脚垫566。画素区51中,下基板56上具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结构(图中未示),与第一导线562、第二导线564电性连接。上基板52用以封装该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结构。电信号55原先预定经由通孔(via,图3A标号62与64),以及导电金属66,而由第二导线564传导至第一导线562。
倘若第二导线564产生断路现象时,例如,断孔58造成第二导线564产生断路现象,则本发明利用激光束在介电层563形成一贯穿孔59,并使第一导线562与第二导线564经由贯穿孔59而熔接。如此一来,电信号55可由图3A所示的电路径输入显示面板50。如图3B所示,图3B为图3A显示面板局部上视图,其中,1-1为形成图3A的侧剖面线。由图3B可看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于显示面板50以激光束共形成有五个贯穿孔59,其中具有贯穿孔59的接脚垫566代表其下方的第二导线564被检测出有断路现象,而应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激光束的电路修补。多个贯穿孔59的实施方式主要是为了提高修补的成功率以及日后显示面板50产品的稳定性。
如此说来,本发明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外接脚区的电路修补方法,其中的显示面板并不限制其种类,可为上述的液晶面板、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面板或其它在外接脚区具有上述的电路结构(包含第一导线及位于第一导线上方的第二导线)的显示面板。当位于上方的第二导线产生断路现象时,本发明的方法皆可适用。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路修补方法,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外接脚区。由于现有外接脚区的第二导线断路现象所造成的暗线问题,通常都是在显示面板出厂前最后的点灯测试才被检验出来。而本发明利用激光束所进行的电路修补方法,可使已成品的显示面板不需进行拆解,而以激光束来完成电路的修补。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不但易于融入现行的显示面板制造程序之中,更可使得一些可能需要报废的显示面板径行修补,而达到降低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修补方法,应用于一显示面板的一外接脚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提供该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之该外接脚区已形成有一第一导线、一介电层覆盖于该第一导线上、一第二导线间隔于该介电层而设置于该第一导线上方、以及一保护层覆盖于该第二导线上,其中部份的该保护层具有一外接脚开口以供一电信号经由该第二导线输入该显示面板;以及倘若该第二导线产生断路现象时,利用一激光束以在该介电层形成一贯穿孔,并使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二导线经由该贯穿孔而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激光束的波长介于200奈米至1200奈米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激光束的功率介于10兆焦耳至1000兆焦耳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贯穿孔的孔径介于5微米至15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贯穿孔形成于该外接脚开口的正下方。
6.一种以激光束进行外接脚区的电路修补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基板;一第一导线,形成于该下基板上;一介电层覆盖于该第一导线上,该介电层具有一贯穿孔;以及一第二导线间隔于该介电层而设置于该第一导线上方,其中,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二导线经由该贯穿孔而熔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更包括一保护层覆盖于该第二导线上,其中部份的该保护层具有一外接脚开口以供一电信号经由该第二导线输入该显示面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面板更包括一接脚垫,经由该外接脚开口而形成于该第二导线上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贯穿孔形成于该接脚垫的正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电路修补方法,应用于一显示面板的一外接脚区,该方法首先提供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外接脚区已形成有一第一导线、一介电层覆盖于第一导线上、一第二导线间隔于介电层而设置于第一导线上方、以及一保护层覆盖于第二导线上。一电信号由该保护层的一外接脚开口而经由第二导线输入显示面板。倘若该第二导线产生断路现象时,则利用一激光束以在介电层形成一贯穿孔,并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经由贯穿孔而熔接。
文档编号G02F1/133GK1614466SQ200410096590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日
发明者陈富国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