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23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平面显示装置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电视、移动通信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成为信息技术的一大平台。同时,电子产品对平面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要求不断提高,高亮度、轻薄化、低成本、低能耗、高寿命成为背光模组的发展方向。
按照光源放置位置不同,背光模组可以分为直下式与侧置式两种。直下式是指将光源置于导光板正下方,直接照明导光板。此类背光模组的缺点在于厚度比较大,不符合当前消费者对其轻便的需求。而侧置式背光模组一般将光源置于导光板侧面,光线由侧面耦合入导光板,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将根据全反射原理在导光板内传播,当光线遇到导光板表面的微结构(Pattern)时,全反射条件被破坏,光线自导光板正面射出,藉由疏密、大小不同的微结构设计,可以使导光板均匀发光。此侧置式背光模组结构较薄且轻便,适应当前市场需求。
然而,不管背光模组采用何种光源放置,这些光源都局限于一定的发散角,该发散角通常难以完全覆盖导光板的入光面,从而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形成局部暗带。请参阅图1,为含两个点光源11、11’的背光模组10的暗带产生示意图。由于两点光源11、11’的出射光线空间传输都呈一圆锥体分布,该圆锥体具有一定的锥角,即为光源11、11’的光发散角。当该两点光源11、11’的出射光入射至一空间平面,即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2时,该入光面122存在出射光无法到达的区域124、125及126,该区域124、125及126通常被称为暗带区。因而,在背光模组10中,光源11、11’入射至导光板12时,该导光板12中会存在暗带区124、125及126,且由于整个导光板12通常与一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相对应,因而暗带区124、125及126严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与品质。
为消除暗带,通常使入光面或出光面形成一定微结构以期消除暗带,如现有技术通过在入光面设置多个与光源相配合的突起,或者形成多个三角凹槽或空腔,但是,这些方式中光源入射至入光面时仍有暗带区产生,这些微结构仅能减少而无法完全消除暗带的产生,且在导光板制造时需特别设计具有这些微结构的模具或者采用其它制程形成这些微结构,因而给需要这些微结构的导光板的实际制作带来很大困难,并增加整个背光模组的结构复杂度。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消除暗带的产生且结构简单的背光模组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背光模组。
为实现上述内容,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至少一光源以及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与所述入光面相邻接的出光面;该背光模组还包括一设于所述至少一光源发出的光束耦合至入光面的光路中的至少一多次反射装置,用于扩大所述至少一光源的发散角。
其中,所述多次反射装置包括一五角棱镜或一四角棱镜所述多次反射装置具有一接受光源光束的受光面、与其相垂直邻接的垂面以及分别与所述受光面及垂面相邻接的两反射面。
优选地,所述两反射面镀有反射膜。
优选地,所述受光面及垂面与其相邻接的反射面所成夹角分别为112.5°。
优选地,所述两反射面的夹角为45°。
优选地,所述两反射面具有相等的边长。
优选地,所述多次反射装置的高度与导光板的入光面高度相等。
所述多次反射装置的材质选自有机玻璃或石英玻璃。
所述导光板进一步包括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反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邻接的多个侧面。
所述导光板的反光面及多个侧面镀有反射膜。
所述导光板的反光面形成有微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光源发出的光束至导光板内的光路中设置一多次反射装置,使由光源发出的光束分别在多次反射装置内进行多次反射,使光源的发散角相应经过多次放大,从而使得光源的发散角获得充分放大,能消除光束进入导光板后的暗带产生。因而,本实施例用多次反射装置即可完全消除暗带产生,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背光模组的照明亮度,并使其结构简单化。

图1是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暗带产生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侧视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多次反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多次反射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起参阅图2和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0包括两光源21、21’、一导光板22以及与光源21、21’相对应的两多次反射装置。其中,所述多次反射装置采用五角棱镜23、23’,而且两五角棱镜23、23’位于两光源21、21’发出的光束至导光板22内的光路中。
通常,光源21、21’可采用点光源或线光源,如荧光管、冷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等,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发光二极管作为两点光源21、21’。
光源21、21’可位于导光板22同一侧,则两五角棱镜23、23’也分别位于与光源21、21’相对应的同一侧,优选地,五角棱镜23、23’分别具有一与光源21、21’相对的受光面231、231’。通过使该受光面231、231’足够大或尽量靠近光源21、21’,可使得该受光面231、231’基本上能全部接受来自两光源21、21’发出的光束,从而确保光源21、21’发出的光束先进入两五角棱镜23、23’进行多次反射,再耦合入导光板22中,即能通过两五角棱镜23、23’扩大两光源21、21’的发散角。
该导光板22具有一入光面220以及一与所述入光面220相邻接的出光面222,此时,两光源21、21’相对于入光面220置于同一侧。该导光板22的材质可选自透明聚合树脂,具体可选自下列材料合成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非晶质环烯烃系聚合物、聚丙烯、聚乙烯或热塑性聚酯等。
为增加导光板22的出光均匀性及光能利用率,可进一步在导光板22的反光面224上形成微结构228,包括沟槽或网点结构,沟槽可采用V型槽、U型槽、凹槽等结构,本实施例采用V型槽。这些微结构228互相平行于入光面220。微结构228的深度一般不超过100微米,并且,可按距离光源越远分布越密集的顺序排列。此外,在导光板22的反光面224及与该反光面相邻接的侧面226上镀反射膜,可防止光束从导光板22的反光面224与侧面226漏出。
该五角棱镜23、23’可选用有机玻璃或石英玻璃等透明材料。优选地,该五角棱镜23、23’的部分外表面镀有反射膜230、230’,用于反射光源21、21’发出的光束,例如铝膜或铜膜,也可在其外表面贴靠反射镜片,使得光源21、21’发出的光束能在五角棱镜23、23’内部经过多次反射,即可扩大光源21、21’的发散角,从而消除暗带产生。如图3所示,光源21、21’发出的光束经过五角棱镜两次以上反射后,其发散角度大大增加,然后发散的光束再耦合至入光面220,此时,入光面220不再有暗带产生,即能使光束从整个出光面222均匀射出,提高背光模组20的亮度。
请一起参阅图4和图5,为本实施例采用的五角棱镜23立体示意图及平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五角棱镜23采用截面为五边形的棱柱,除具有一受光面231外,还具有一与该受光面相垂直邻接的垂面232,该垂面232与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0相对。另外,五角棱镜23还具有分别与受光面231及垂面232相邻接的反射面233、234,用于反射来自光源21的光束。优选地,反射面233、234的夹角为45°,与相邻接的受光面231或垂面232的夹角θ分别为112.5°,而且,受光面231与垂面232的边长L1、L2最好相等,以及两反射面233、234的边长L3、L4也最好相等,当两反射面233、234的边长L3、L4相对延伸至足够长时,如图5中虚线所示,该五角棱镜变为四角棱镜,此四角棱镜的光学效果等同于五角棱镜23。五角棱镜23的柱高H与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0高度h相适应,例如H≥h(请结合参阅图3)。当光束进入五角棱镜23时,其将在五角棱镜23内发生多次反射,直到从五角棱镜23射出,再进入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0(图未示)。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20通过在光源21、21’发出的光束至导光板22内的光路中设置五角棱镜23、23’,使由光源21、21’发出的光束分别于五角棱镜23、23’内进行多次反射,可使由光源21、21’发散角相应经过多次扩大,最终使两光源21、21’的发散角获得充分放大,以消除光束耦合入导光板时形成的暗带。因而,本实施仅需利用五角棱镜23、23’即可完全消除暗带,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背光模组20的照明亮度,并使其结构简单化。
但是,本技术方案的背光模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例如,当仅采用一光源时,也只需一与其相对应的多次反射装置,且多次反射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五角棱镜形状,还可替代以由多个棱镜片组合而成的中空透明棱柱形状,只要能使进入棱镜内的光束进行多次反射,以扩大光源的发散角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光源和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与所述入光面相邻接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设于所述至少一光源发出的光束耦合至入光面的光路中的至少一多次反射装置,用于扩大所述至少一光源的发散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反射装置包括一五角棱镜或四角棱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反射装置具有一接受光源光束的受光面、与其相垂直邻接的垂面以及分别与所述受光面及垂面相邻接的两反射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反射面镀有反射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面及垂面和与其相邻接的反射面所成夹角分别为112.5°。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反射面的夹角为45°。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反射面具有相等的边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反射装置的高度与导光板的入光面高度相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反射装置的材质选自有机玻璃或石英玻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进一步包括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反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邻接的多个侧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反光面及多个侧面镀有反射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反光面形成有微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至少一光源和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与该入光面相邻接的出光面。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设在该至少一光源发出的光束耦合至入光面的光路中的至少一多次反射装置,通过该多次反射装置,可扩大该光源的发散角,从而能消除光源进入导光板时产生的暗带,增加背光模组的亮度,并使其结构简单化。
文档编号G02F1/13GK1896831SQ20051003604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
发明者邱文赐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