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和冷却介质更换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82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和冷却介质更换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设备主体和收容该设备主体的壳体、在内部设置有通过使液态冷却介质循环而冷却构成前述设备主体的元件的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该电子设备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
背景技术
历来,投影机用于会议、学会、展示会等中的演示,或家庭中的电影欣赏等。这种投影机在内部具有光源,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该光源所射出的光束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以及配置于该光调制装置的前级和后级,具有进行入射光束的光学变换的多个光学部件的光学装置,由该光学装置形成并放大投影光学像。
近年来,谋求投影机的高辉度化和小型化,设置在投影机内的这些光调制元件和光学部件的高温化显著。这些光调制元件和光学部件不耐热,容易发生热劣化。在光调制元件和光学部件发生热劣化的场合,对形成光学像产生不良影响,有时招致投影机的功能维持上的障碍。因此,历来,一般用由风扇等吹送冷却空气的空冷式的冷却系统。但是,在空冷式中,散热能力有限,并且为了确保送风量,需要使风扇高速旋转或使用大型的风扇,存在着无法适应投影机的低噪声化和小型化这样的问题。因此,开始研究高效率地冷却这些光调制元件和光学部件的其他冷却系统。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冷却系统,在光学部件(偏振板)中具备液冷冷却机构的投影机是公知的(例如,参照文献特开平4-54778号公报)。该文献中所描述的投影机,在光束透过的部分配置有两片透明面板的框体内部,具有填充乙二醇液等冷却介质(冷却液)的液冷冷却机构,把该液冷冷却机构安装于偏振板,来冷却在偏振板中发生的热量。如果用这种投影机,则由于液体与空气相比比热大,热传导率高,所以不仅可以有效地冷却偏振板,而且由于不发生风扇的旋转声和风声,所以可以实现低噪声化。
但是,在文献中所描述的投影机中,由于冷却介质配置于照明光轴上,由透过该冷却介质的光束形成光学像,所以在因冷却介质的时效老化和热劣化等发生变色的场合,或者,在冷却介质中混入杂质的场合等中,存在着冷却介质的变色和混入的杂质影响投影图像这样的问题。因此,产生更换冷却介质的需要,但是为了更换冷却介质,有必要使投影机解体等,存在着冷却介质的更换复杂的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易地更换冷却介质的电子设备和冷却介质更换用盒。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是具有设备主体和收容该设备主体的壳体,在内部设置有通过使液态冷却介质循环而冷却构成所述设备主体的元件的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贮存所述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贮存部;把冷却介质从该冷却介质贮存部引导到成为被冷却对象的元件的第1配管系统;使冷却所述被冷却对象后的冷却介质返回到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的第2配管系统;以及为了使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所述第1配管系统和所述第2配管系统内循环,而设置在所述第1配管系统或所述第2配管系统的中途的介质循环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配管系统和/或所述第2配管系统中,设置有从所述壳体露出到外部、与更换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内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连接的接头。
如果用本发明,则通过使冷却介质更换用盒连接于设在第1配管系统和/或第2配管系统的接头,可以经由接头更换冷却介质贮存部内的冷却介质。此外,由于接头露出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外部,所以可以从壳体外部装设冷却介质更换用盒,没有必要把冷却介质更换用盒装设于电子设备内部,而且,没有必要解体电子设备,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因而,可以构成可以简易地更换冷却介质的电子设备。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第1配管系统或所述第2配管系统中;其中任何一方的接头,是排出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内的冷却介质的排出用接头;任何另一方的接头,是从所述冷却介质更换用盒把新的冷却介质供给到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内的供给用接头。
如果用本发明,则作为接头设有排出冷却介质的排出用接头,和供给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用接头,由此在从排出用接头排出在第1配管系统和第2配管系统中流通的冷却介质时,经由供给用接头可以代替冷却介质把新的冷却介质或空气供给到第1配管系统和第2配管系统。此外,在从供给用接头供给新的冷却介质时,在冷却介质排出时供给的新的冷却介质或空气从排出用接头排出。借此,可以顺利地进行冷却介质从排出用接头的排出,以及,新的冷却介质从供给用接头的供给,并且可以抑制随着冷却介质的排出在第1冷却系统、第2冷却系统和冷却介质贮存部内的压力变化。因而,可顺利地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并且抑制冷却介质更换时的压力变化,可以防止各构件的破损、损伤。
此外,通过分别设置排出用接头与供给用接头,可以一边排出冷却介质,一边把新的冷却介质供给到这些配管系统。在该场合,可以迅速地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排出用接头设置在所述供给用接头的流路上游侧。
如果用本发明,则排出用接头和供给用接头从介质循环装置的压送方向依次配置。借此,在冷却介质的排出时,可以由介质循环装置压送贮存于冷却介质贮存部的冷却介质,从排出用接头排出。此外,与此同时,可以不立即从排出用接头排出新的冷却介质,而是从供给用接头使冷却介质流通到冷却介质贮存部。因而,可以排出填充于这些配管系统和冷却介质贮存部的冷却介质的大致全部,此外,可以把新的冷却介质填充到这些配管系统和冷却介质贮存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所述供给用接头与所述排出用接头之间,设置有被设置在所述第2配管系统中的、能够切换向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的流路与向所述排出用接头的流路的流路切换部;在所述第2配管系统中,设置有检测从所述排出用接头排出的冷却介质的流量的液量检测部;在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上,设置有检测内部的冷却介质的充满状态的充满检测部;具有进行所述介质循环装置的驱动控制和所述流路切换部的切换控制的控制装置,其中,该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如果装设有所述冷却介质更换用盒,则把所述流路切换部设定成向所述排出用接头的流路;驱动所述介质循环装置使所述冷却介质循环;如果由所述液量检测部检测出从所述排出用接头所排出的冷却介质的液量为0,则使所述冷却介质更换用盒的冷却介质循环;如果由所述充满检测部检测出在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内冷却介质充满,则把所述流路切换部设定成向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的流路;停止所述介质循环装置的驱动。
如果用本发明,则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流路切换部的切换控制,可以分别形成冷却介质的排出时的流路和供给时的流路。此外,通过控制装置进行介质循环装置的驱动控制,可以进行冷却介质的排出和供给。因此,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可以自动地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
在此,通过设置在排出用接头上的液量检测部检测在排出用接头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可以检测出冷却介质的大致全部被排出的状态。此外,通过设置在冷却介质贮存部上的充满检测部,可检测出冷却介质贮存部被新的冷却介质充满的状态。因而,可以可靠地进行冷却介质的排出和供给,而且,由于根据这些液量检测部和充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流路切换部,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且用短时间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
此外,由于在冷却介质更换用盒装设的场合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所以可以防止在内部流通的冷却介质漏出到电子设备外部,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品质。
在本发明中,在前述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是一种投影机,其中成为所述被冷却对象的元件是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并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
如果用本发明,则如前所述,可以简易地更换在投影机内循环的冷却介质。这里,在冷却介质围着光调制装置流通而冷却该光调制装置的场合,冷却介质的劣化会招致由该光调制装置所形成的光学像的劣化。因而,通过构成为能够更换冷却介质,可以防止冷却介质的劣化等引起的光学像的劣化。此外,即使在产生冷却介质的劣化的场合,也可以更换冷却介质,防止冷却效率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是装设于前述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更换内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于露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外部的接头的连接部;与该连接部经由配管连接、贮存从所述电子设备的冷却介质贮存部所吸出的冷却介质的第1贮存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经由另一个配管连接、贮存新供给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冷却介质的第2贮存部。
如果用本发明,则可以用一个冷却介质更换用盒更换在电子设备内循环的冷却介质。也就是说,由于在一个冷却介质更换用盒内,设有冷却介质被排出的第1贮存部和新的冷却介质所被贮存的第2贮存部,所以通过把连接于该第1贮存部和第2贮存部的连接部连接到接头,可以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此外,由于这种冷却介质的更换,通过把冷却介质更换用盒连接于露出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外部的接头来进行,所以可以简化冷却介质的更换操作。


图1是从上方前面侧看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投影机的透视图;图2是从下方背面侧看前述实施形态中的投影机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前述实施形态中的光学单元的构成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前述实施形态中的冷却单元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5是前述实施形态中的箱的上下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前述实施形态中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的概要透视图;图7是表示前述实施形态中的控制部的方框图;图8是表示前述实施形态中的冷却介质的更换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前述实施形态中的冷却介质的排出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前述实施形态中的冷却介质的供给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1.第1实施形态〕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
(1)投影机的主要构成图1是从上方前面侧看根据本发明的投影机1的透视图。图2是从下方背面侧看投影机1的透视图。
如图1或图2中所示,投影机1具有通过注射模塑成形所成形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装壳体2。该外装壳体2是收容形成光学像的光学单元4(图3)、具有进行投影机1的驱动控制的控制部的未画出的控制基板和电源单元、以及冷却投影机1内的构成部件的冷却单元6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具有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这些壳体21、22构成为相互装拆自如。
上壳体21,如图1和图2中所示,包括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上面、侧面、前面、和背面的上面部21A、侧面部21B、前面部21C和背面部21D。
同样,下壳体22包括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下面、侧面、前面、和背面的下面部22A、侧面部22B、前面部22C、和背面部22D。
因而,在长方体状的外装壳体2中,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的侧面部21B、22B彼此连续地连接而构成长方体的侧面部分210,同样,通过前面部21C、22C彼此的连接而构成前面部分220,通过背面部21D、22D彼此的连接而构成背面部分230,由上面部21A构成上面部分240,由下面部22A构成下面部分250。
如图1中所示,在上面部分240处,在其前方侧设有操作面板23,在该操作面板23的附近形成有声音输出用的扬声器孔240A。其中,在操作面板23上,配置着实施起动、调整操作投影机1的各种开关。作为这些开关,设有实施后述的冷却单元6的冷却介质更换处理的冷却介质更换开关23A。
在从前方看右侧的侧面部分210上,形成有跨越两个侧面部21B、22B的开口211。在这里,在外装壳体2内,设有控制投影机1的动作的未画出的控制基板和接口基板52,经由安装于该开口211的接口面板53,装设于控制基板的连接部51B、和装设于接口基板52的连接部52A露出于外部。在这些连接部51B、52A处,外部的电子设备等连接于投影机1。
在前面部分220处,在从前方看的右侧,在前述操作面板23的附近,形成有跨越两个前面部21C、22C的圆形的开口221。对应于该开口221,在外装壳体2内部,配置着投影透镜46。此时,投影透镜46的前端部分从开口221露出于外部,经由作为该露出部分的一部分的柄46A,可手动地进行投影透镜46的聚焦操作。
在前面部分220处,在前述开口221的对峙侧的位置上,形成排气口222。在该排气口222中形成安全罩222A。
如图2中所示,在背面部分230处,在从背面看的右侧形成矩形的开口部231,设置成从该开口部231露出进线连接器24。
此外,在背面部分230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两个大致圆形的开口部232、233,和由这些开口部232、233夹着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部234。后述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7(图4和图6)与这些开口部232~234连接。在该开口部234的内部,设有检测盒7是否连接的盒检测传感器2341(图7)。该盒检测传感器2341连接于控制部67(图7),构成为如果盒7连接,则向控制部67输出表示连接的电信号。
在下面部分250处,在从下方看的右端侧的中央位置上形成有矩形的开口251。在开口251上,装拆自如地设有覆盖该开口251的灯罩25。通过取下该灯罩25,可容易进行未画出的光源灯的更换。
此外,在下面部分250处,在从下方看的左侧且背面侧的角部,形成向内侧凹入一级的矩形面252。在该矩形面252上,形成有用于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的吸气口252A。在矩形面252上装拆自如地设有覆盖该矩形面252的吸气口罩26。在吸气口罩26上,形成有对应于吸气口252A的开口26A。在开口26A上,设有未画出的空气过滤器,防止尘埃向内部的侵入。
进而,在下面部分250处,在后方侧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构成投影机1的脚部的后脚2R。此外,在下面部22A处的前方侧的左右的角部,分别设有同样构成投影机1的脚部的前脚2F。也就是说,投影机1由后脚2R和两个前脚2F三点支持。
两个前脚2F构成为分别能够在上下方向进退,可以调整投影机1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倾斜(姿势),而调整投影图像的位置。
此外,如图1、2中所示,以跨越下面部分250与前面部分220的方式,在外装壳体2中的前方侧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长方体状的凹部253。在该凹部253上,设有覆盖该凹部253的下侧和前侧的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的盖构件27。通过该盖构件27,在凹部253中收容用于进行投影机1的遥控操作的未画出的遥控器。
(2)光学单元的结构图3是表示光学单元4的构成的示意图。
光学单元4收容于前述外装壳体2内,如图3中所示,是光学上处理从构成光源装置411的光源灯416所射出的光束而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光学像、放大投影该光学像的单元。
该光学单元4具有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色分离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棱镜单元44、投射透镜46以及收容这些光学部件41~44、46的未画出的光学部件用壳体(箱体)。
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是用于基本均一地照明构成棱镜单元44的三个液晶面板441(对红、绿、蓝的色光分别为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光学系统,具有光源装置411、第1透镜阵列412、第2透镜阵列413、偏振变换元件414以及重叠透镜415。
光源装置411,具有作为放射光源的光源灯416、和反射器417,由反射器417反射从光源灯416所射出的放射状的光线而成为平行光线,并使该平行光线而外部射出。光源灯416采用高压水银灯。此外,除了高压水银灯以外,也可以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卤素灯等。此外,反射器417采用抛物面镜。此外,也可以代替抛物面镜采用组合平行化凹透镜和椭圆面镜。
第1透镜阵列412具有从光轴方向看大致矩形的轮廓的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构成。各小透镜把从光源灯416所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各小透镜的轮廓形状设定成为与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形状基本相似。
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与第1透镜阵列412大致同样的构成,具有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构成。该第2透镜阵列413连同重叠透镜415具有使第1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的像在液晶面板441上成像的功能。
偏振变换元件414配置于第2透镜阵列413与重叠透镜415之间。这种偏振变换元件414把来自第2透镜阵列413的光变换成一种偏振光,借此提高棱镜单元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具体地说,由偏振变换元件414变换成一种偏振光的各部分光,由重叠透镜415最终基本重叠于棱镜单元44的液晶面板441上。因为在用调制偏振光类型的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机1中,仅能利用一种偏振光,故来自发出其他种类的随机偏振光的光源灯416的光束的大致一半无法利用。因此,通过用偏振变换元件414,把从光源灯416所射出的光束全都变换成一种偏振光,提高棱镜单元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此外,这种偏振变换元件414,例如在特开平8-304739号公报中作了介绍。
色分离光学系统42具有两个分色镜421、422,和反射镜423,具有由分色镜421、422把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所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R)、绿(G)、蓝(B)三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系统43具有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和反射镜432、434,具有把作为由色分离光学系统42所分离的色光的红色光引到液晶面板441R的功能。
此时,在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1处,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所射出的光束当中,透过红色光成分与绿色光成分,反射蓝色光成分。由分色镜421反射的蓝色光被反射镜423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蓝色用的液晶面板441B。该场透镜418把从第2透镜阵列413所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成相对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设在其他液晶面板441G、441R的光入射侧的场透镜418也是同样的。
此外,透过分色镜421的红色光与绿色光中,绿色光被分色镜422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绿色用液晶面板441G。另一方面,红色光透过分色镜422而通过中继光学系统43,进而通过场透镜418,到达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R。
此外,在红色光中用中继光学系统43,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其他色光的光路长度要长,故是为了防止光的发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也就是说,是为了使入射于入射侧透镜431的部分光束照原样地传递到场透镜418。此外,虽然在中继光学系统43中,构成为通过三个色光当中的红色光,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蓝色光。
棱镜单元44,用于根据图像信息调制所入射的光束而形成彩色图像,具有被色分离光学系统42所分离的各色光所入射的三个入射侧偏振板442,配置于各入射侧偏振板442的后级的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配置于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后级的射出侧偏振板443,以及作为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十字分色棱镜444。
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用例如多晶硅TFT作为开关元件。
在棱镜单元44中,被色分离光学系统42所分离的各色光,由这三个液晶面板441R、441G、441B,入射侧偏振板442,和射出侧偏振板443根据图像信息调制而形成光学像。
入射侧偏振板442仅使由色分离光学系统42所分离的各色光中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通过,而吸收其他光束,是在蓝宝石玻璃等基板上粘贴偏振膜而形成的。此外,也可以不用基板,而把偏振膜粘贴于场透镜418。
射出侧偏振板443与入射侧偏振板442大致同样地构成,仅使从液晶面板441(441R、441G、441B)所射出的光束当中规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而吸收其他的光束。此外,也可以不用基板,而把偏振膜粘贴于十字分色棱镜444。
这些入射侧偏振板442和射出侧偏振板443,设定成偏振轴的方向相互垂直。
十字分色棱镜444合成从射出侧偏振板443所射出的对各色光所调制的光学像而形成彩色图像。
在十字分色棱镜444中,反射红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与反射蓝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沿着四个直角棱镜的界面大致X字形地设置,由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合成三个色光。这种十字分色棱镜444由光学玻璃构成。
投影透镜46用于放大投影由棱镜单元44的十字分色棱镜444所合成的彩色图像。
(3)冷却单元的结构图4是示意地表示配置于投影机1内的冷却单元6,和连接于该冷却单元6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7的图。
冷却单元6是设在外装壳体2内,使乙二醇溶液等液状的冷却介质循环,由冷却介质冷却配置于投影机1内的需要冷却的部件的冷却系统。
冷却单元6具有冷却作为设在前述光学单元4中的元件的液晶面板441和射出侧偏振板443的冷却装置61,作为暂时贮存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贮存部的箱62,作为使冷却介质在冷却装置61和箱62间循环的介质循环装置的泵63,以及连接这些冷却装置61、箱62和泵63而形成冷却介质流通路径的配管64。
其中,配管64由从箱62把冷却介质引入冷却装置61的第1配管641,和使供给到冷却装置61用于冷却的冷却介质返回到箱62的第2配管642构成。
冷却装置61,如前所述,通过冷却介质冷却液晶面板441和射出侧偏振板443中发生的热量。
该冷却装置61具有连接于第1配管641、中继从泵63所压送的冷却介质的中继构件611,通过从该中继构件611所输送的冷却介质来冷却液晶面板441和射出侧偏振板443的冷却构件612,以及连接这些中继构件611和冷却构件612间的配管613。
其中,配管613由从中继构件611把冷却介质送到冷却构件612的往路侧配管613A,和使供给到冷却构件612中用于冷却的冷却介质返回到中继构件611的复路侧配管613B构成。
中继构件611(省略了详细的图示)是铝制的中空构件,是把从箱62所送出的冷却介质经由第1配管641送到冷却构件612,并且回收被供给用于冷却构件612中冷却的冷却介质而送出到第2配管642的构件。该中继构件611放置于前述十字分色棱镜444上。
冷却构件612,是可热传导地接触配置于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各光束入射面的液晶面板441和射出侧偏振板443(图3),并且由从中继构件611所送来的冷却介质冷却这些液晶面板441和射出侧偏振板443中发生的热量的构件。
从中继构件611经由往路侧配管613A所送来的冷却介质流通在该冷却构件612内部,该冷却介质冷却液晶面板441和射出侧偏振板443后,经由复路侧配管613B送到中继构件611。
图5是箱62的上下方向的剖视图。
箱62暂时贮存冷却介质。在该箱62上,设有作为检测箱62内是否被冷却介质充满的充满检测部的充满检测传感器621(在图5中未画出,参照图7)。该充满检测传感器621与控制部67连接,充满检测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67。
在该箱62的上面上,如图5中所示,连接着从泵63所压送的冷却介质流通的第2配管642,在箱62的底面上,连接着把箱62内的冷却介质送出到冷却装置61的第1配管641。因此,经由第2配管642从泵63所压送来的冷却介质,按图5中箭头A31方向,也就是从箱62上方流入箱62内,经由第1配管641按箭头A4方向,也就是从箱62底部被送出。
通过设置这种箱62,可以确保比为了流通冷却单元6所需的量的冷却介质更多的冷却介质,可以维持在冷却单元6内流通的冷却介质的稳定的供给。此外,由于在该箱62内,供给到冷却装置61中用于冷却的、受热了的冷却介质自然散热,所以可以提高冷却单元6的冷却效率。
泵63用于把冷却介质压送到配管64内,由控制部67控制驱动。该泵63(省略了详细的图示)具有在大致长方体状的铝制的中空构件内配置叶轮的构成。通过这种泵63,强制地使箱62和配管64内的冷却介质循环。
配管64由内部能够流通冷却介质的铝制的管状构件形成,如前所述,由第1配管641和第2配管642构成。此外,配管64除了铝以外,也可以由不锈钢等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或橡胶管等形成。此外,如果采取金属制的管状构件,则由于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散热也在这些配管64的流通中进行,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介质的冷却效率。
其中,在连接冷却装置61和箱62间、把冷却介质从箱62引到冷却装置61的第1配管641的流路中,安装着过滤器65。
过滤器65是用来滤除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杂质的网状的过滤器。该过滤器65装设成能够更换,可以从外装壳体2的未画出的开口取下。
在连接冷却装置61和箱62间、供给到冷却装置61中用于冷却的冷却介质返回到箱62的第2配管642的流路中,除了泵63之外,安装着用于冷却携带热量的冷却介质的散热器66。
在散热器66内(省略了详细的图示)设有连接于第2配管642的大致S字形的铝制的管状构件,能够热传导地接触该管状构件的散热翅片,和安装于该散热翅片的冷却扇。在该管状构件内流通的冷却介质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翅片后,由从冷却扇所送风的冷却空气冷却。借此,可以把在冷却单元6流通的冷却介质保持于低温。
此外,在第2配管642中,设有两个T字管6411、6421。在这些T字管6411、6421当中,在来自泵63的冷却介质压送方向的下游侧,也就是接近箱62一侧,设有T字管6411,在冷却介质压送方向的上游侧,也就是接近泵63一侧,设有T字管6421。
在T字管6411上所形成的三个支管当中,两个连接于第2配管642,还有一个支管连接于露出于在前述外装壳体2上所形成的开口部232的接头6412。该接头6412是用于在冷却介质的更换时供给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用接头。
同样,在T字管6421上所形成的三个支管当中,两个连接于第2配管642,还有一个支管连接于露出于开口部233的接头6422。该接头6422是用于在冷却介质的更换时排出在冷却单元6内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排出用接头。在该排出用接头6422上设有作为检测在该排出用接头6422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液量的液量检测部的液量检测传感器6422B(图7)。该液量检测传感器6422B电连接控制部67,液量检测传感器6422B的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67。
在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用接头6422上连接冷却介质更换用的盒7。在这些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用接头6422上,设有盒7的锁定机构6412A、6422A(图7),以使得在冷却介质的更换中不取下盒7。盒7由这些锁定机构6412A、6422A的锁定、解锁基于从控制部67所输出的电信号来进行。
此外,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用接头6422由连接器等构成,以便仅在盒7连接的场合下冷却介质的流通成为可能。
进而,在第2配管642中的T字管6411和T字管6421之间,设有作为切换第2配管642内的冷却介质的流通路径的流路切换(开关)部的阀643。该阀643连接控制部67,可由该控制部67控制阀643的打开和关闭,来切换第2配管642中的冷却介质的流路。
通过用这种冷却单元6,冷却介质像以下这样循环。
也就是说,在正常的状态下,从泵63压送到第2配管642内的冷却介质,在图4中箭头A1方向上流通,到达T字管6421。这里,在盒7未连接的场合,排出用接头6422和供给用接头6412成为关闭状态,此外,由于阀643打开,所以冷却介质在箭头A2、A3方向上流通,向箱62流通。
向箱62流通的冷却介质,如图5中箭头A31所示,从箱62上部流入箱62内后,从箱62底部在图4和图5中箭头A4方向上被送出,在第1配管641内流通而到达冷却装置61。
到达冷却装置61的冷却介质从中继构件611经由往路侧配管613A被送出到冷却构件612,冷却液晶面板441和射出侧偏振板443后,经由复路侧配管613B,再次返回到中继构件611,在第2配管642内按箭头A5方向流通。该冷却介质被散热器66冷却后,再次返回到泵63。
这样一来,冷却单元6使冷却介质循环,由设在该循环路径中的冷却装置61冷却液晶面板441和射出侧偏振板443。
图6是经由开口部232、233连接于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用接头6422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7的概要透视图。
盒7在冷却介质的更换时,在冷却单元6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经由排出用接头6422排出,并且经由供给用接头6412供给新的冷却介质。
该盒7,如图4和图6中所示,具有两个箱71、72,从盒7露出的连接部73,连接该连接部73和箱71、72的配管74、75,切换这些配管74、75的流路的切换部76,以及控制该切换部76进行的流路切换的控制部77。
箱71、72是收容于盒7内的、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中空构件。其中,箱71相当于第2贮存部,是用于在冷却介质的更换时,贮存供给到投影机1内的冷却单元6的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用箱。此外,箱72相当于第1贮存部,是排出冷却单元6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排出用箱。
在供给用箱71上形成两个开口部。具体地说,在供给用箱71的底面上,形成开口部712,此外,在供给用箱71的上面上,形成开口部711。
同样,在排出用箱72上也形成两个开口部。具体地说,在对着供给用箱71的排出用箱72的侧面的对峙侧的侧面下方形成开口部721,此外,在排出用箱72的上面上形成开口部722。
连接部73露出于盒7外部,由连接前述供给用接头6412的第1连接部731,和连接排出用接头6422的第2连接部732构成。
配管74是连接第1连接部731与供给用箱71和排出用箱72的铝制的管状构件。该配管74具有T字管741,第1供给用配管742,和第2供给用配管743。
其中,T字管上形成的三个支管当中,一个连接于第1连接部731,一个连接于第1供给用配管742,还有一个连接于第2供给用配管743。第1供给用配管742,一端连接于T字管741,另一端连接于在供给用箱71的底面上所形成的开口部712。此外,第2供给用配管743,同样,一端连接于T字管741,另一端连接于排出用箱72的开口部722。
配管75具有与配管74同样的构成,连接第2连接部732、供给用箱71和排出用箱72。
也就是说,配管75具有T字管751、第1排出用配管752、和第2排出用配管753。该T字管751上构成的三个支管当中,一个与第2连接部732连接,另一个和与排出用箱72的开口部721连接的第1排出用配管752连接,还有一个与连接供给用箱的开口部711的第二排出用配管753连接。
此外,配管74、75也可以由铝以外的金属,合成树脂和橡胶等构成。
切换部76,如前所述,用于切换配管74、75内的流通路径,由配管74、75上分别各设置两个的阀761、762、763、764构成。其中,阀761设在构成配管74的第1供给用配管742上,阀762设在第2供给用配管743上。此外,阀763设在构成配管75的第1排出用配管752上,阀764设在第2排出用配管753上。
该切换部76与控制部77电连接,基于来自控制部77的电信号,控制各阀761~764的打开和关闭的切换。
控制部77与控制投影机1的冷却单元6的控制部67(图7)电连接,接受从控制部67所输出的阀开闭信号,进行切换部76的各阀761~764的打开和关闭的切换控制。此外,在该控制部77上组装有存储器772(图7),在冷却介质的更换时,进行该存储器772的读写。也就是说,在存储器772中,在盒77未使用状态的场合,写入未使用情况的数据,在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后,该存储器772写入使用完毕的情况的数据。此外,该存储器772也可以由可以区别未使用和使用完毕的状态的开关等构成。
此外,控制部77露出于盒7外部,具有连接于控制部67的端子771。该端子771插入在投影机1的外装壳体2上所形成的开口部234,与配置于该开口部234内的未画出的连接器连接。该连接器与控制部67连接,借此,控制部67和控制部77经由连接器和端子771连接。
如果用这种冷却介质更换用盒7,则供给用箱71和排出用箱72设在一个盒7内,此外,由于这些从供给用箱71所供给的新的冷却介质的流路,和向排出用箱72所排出的冷却介质的流路分别连接于不同的连接部731、732,所以不因供给和排出的一方的处理而占有流路,可以实现冷却介质的顺利的流通。
此外,由于这种在一个盒7中设有供给用箱71和排出用箱72,所以可以通过把该盒7装设于投影机1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因而,可以容易地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
图7是表示控制冷却介质更换时的动作的控制部67的构成的方框图。
控制部67作为控制冷却单元6的冷却动作的控制装置,设在控制投影机1的动作的未画出的控制基板上。
该控制部67具有介质更换控制部671、泵驱动控制部672、阀开闭控制部673、和锁定机构控制部674。此外,该控制部67经由配置于开口部234内部的未画出的连接器和设在盒7上的端子771与控制部77连接。
介质更换控制部671与前述冷却介质更换开关23A、盒检测传感器2341、液量检测传感器6422B和充满检测传感器621连接,接受从这些开关23A和传感器2341、6422B、621所输出的电信号,在冷却介质更换时,把泵63的驱动信号、阀64的开闭信号、锁定机构6412A、6422A的锁定、解锁信号和盒7的阀761~764的开闭信号,分别输出到泵驱动控制部672、阀开闭控制部673、锁定机构控制部674、和前述盒7的控制部77。
泵驱动控制部672基于来自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的泵驱动信号控制泵63的驱动。
阀开闭控制部673基于来自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的阀开闭信号进行阀643的开闭控制,切换第2配管642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通路径。
锁定机构控制部674基于来自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的锁定、解锁信号进行锁定机构6412A、6422A中的盒7的锁定和解锁的切换控制。
(4)冷却介质的更换处理图8是表示冷却介质更换时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此外,图9是表示冷却介质更换时进行的冷却介质排出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该冷却介质更换时的冷却介质供给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以下,就冷却单元6和冷却介质更换用盒7的冷却介质更换处理的程序,基于图8~图10进行说明。
冷却介质更换处理因前述冷却介质更换开关23A的输入产生的电信号被输入于介质更换控制部671而开始。此时,可以显示冷却介质正在更换中的情况的消息,也可以经由未画出的扬声器输出表示该情况的语音。
在冷却介质更换处理(处理S1)中,如图8中所示,首先,由盒检测传感器2341进行盒7的检测(处理S11)。此后,介质更换控制部671判定盒检测传感器2341的检测结果(处理S12),在盒7未装设的场合,结束冷却介质更换处理。此时,可以作为投影图像显示盒7未装设的情况的消息,也可以作为语音输出。
在装设有盒7的场合,锁定盒7(处理S13),以避免在冷却介质的更换中盒7脱落,或被使用者取下而造成冷却介质从排出用接头6422漏出。通过如下进行该处理,即基于从介质更换控制部671所输出的锁定信号,锁定机构控制部674使锁定机构6412A、6422A作动而将盒7设置成锁定状态。
接着,进行取得记录于盒7的控制部77的存储器772中的数据(信息)的处理(处理S14)。控制部77取得存储器772中的数据,经由端子771,输出到介质更换控制部671,在介质更换控制部671对所输出的数据的进行判定(处理S15)。在该处理中,判定所连接的盒7是否未使用,是否使用完毕。在盒7使用完毕的场合,解除盒7的锁定(处理S17),冷却介质更换处理结束。此时,也可以作为图像和/或语音表示输出盒7使用完毕的情况的消息。此外,在盒7未使用的场合,进行排出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排出处理(处理S2)。
在冷却介质排出处理(处理S2)中,如图9中所示,首先进行冷却单元6的阀643的切换控制(处理S21)。在该处理中,基于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的开闭信号,阀开闭控制部673关闭阀643。
接着,进行盒7的阀761~764的切换控制(处理S22)。在该处理中,基于从介质更换控制部671所输出的电气信号,盒7的控制部77使全都关闭的阀761~764当中的阀761、764关闭并打开阀762、763。在该状态下,经由泵驱动控制部672驱动泵63(处理S23)。
借此,如图4中所示,由于阀643关闭,所以T字管6421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成为箭头B1方向,进而,盒7的配管75的T字管751中的流通方向成为箭头C1方向,因此在冷却单元6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经由排出用接头6422排出到排出用箱72内。此外,由于盒7的配管74的T字管741中的流通方向成为箭头C3方向,进而,第2配管642的T字管6411中的流通方向成为箭头B2方向,因此停留于排出用箱72的空气经由供给用接头6412供给到第2配管642内。
这里,由于冷却介质经由在排出用箱72的下方所形成的开口部721排出,封入在排出用箱72内的空气从在排出用箱72的上面形成的开口部722供给到供给用接头6412,所以可以防止排出到排出用箱72内的冷却介质再次经由供给用接头6412供给到第2配管642。
因而,由于可以排出冷却单元6的冷却介质,并且可以代替冷却介质而供给空气,所以可以防止构成冷却单元6的各构件内被减压,可以防止起因于减压的破损、损伤。
接着,如图9中所示,由设在排出用接头6422上的液量检测传感器6422B,检测在排出用接头6422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液量(处理S24)。该检测结果输出到介质更换控制部671,来判定冷却介质的液量(处理S25)。这里,在排出用接头6422中流通的冷却介质不为0的场合,就认为是冷却介质的排出正在继续,重复处理S24和处理S25。此外,在排出用接头6422中流通的冷却介质为0的场合,就认为是冷却介质的排出结束,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经由泵驱动控制部672停止泵63的驱动(处理S26)。此外,这里,由于箱62的与第1配管641的连接部分在箱62的底面上形成,所以只要箱62内的冷却介质的没有大致全部流出,排出用接头6422处的液量就不为0。此外,在该排出用接头6422处的液量为0的场合,可以认为冷却单元6内的冷却介质基本全部排出。如此,由于可以检测冷却介质的排出的结束,所以可以可靠地进行冷却介质的排出,此外,可以迅速地进行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处理。
冷却介质的排出结束后,如图8中所示,进行从盒7把新的冷却介质供给到冷却单元6的冷却介质供给处理(处理S3)。
在冷却介质供给处理(处理S3)中,如图10中所示,首先,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经由阀开闭控制部673关闭设在第2配管642上的阀643(处理S31)。通常,即使不实施该处理S31,在冷却介质更换时,阀643也通过前述处理S21被关闭着。
此后,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经由盒7的控制部77打开阀761、764,关闭阀762、763(处理S32)。在该状态下,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经由泵驱动控制部672驱动泵63(处理S33)。
借此,如图4中所示,由于设在盒7的配管74上的T字管741中的流通方向成为箭头C4方向,此外,第2配管642的T字管6411中的流通方向成为箭头B2方向,所以供给用箱71内的新的冷却介质沿图4中箭头C4、B2方向和图5中箭头A31方向流通,被贮存于箱62内。此外,如图4中所示,在第2配管642的T字管6421中,新的冷却介质或在前述冷却介质排出处理(处理S2)中所供给的排出用箱72的空气,由于阀643被关闭、盒7的阀764被打开,而沿箭头B1和C2方向流通,返回到供给用箱71。
这里,由于从在供给用箱71的底面上所形成的开口部712供给新的冷却介质,所以可以利用贮存于供给用箱71内的新的冷却介质的大致全部。此外,与此同时,代替冷却介质在冷却单元6中流通的空气,经由在供给用箱71的上面形成的开口部711,供给到供给用箱71。借此,可以从供给用箱71可靠地供给新的冷却介质。
因而,由于在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时,可以防止构成冷却单元6的各构件内被加压,所以与前述冷却介质的排出时同样,可以防止各构件的破损、损伤。
接着,如图10中所示,由液量检测传感器6422B检测在排出用接头6422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处理S34)。该检测结果被输出到介质更换控制部671,并基于该检测结果判定冷却介质的流量,判定是否有冷却介质的流通(处理S35)。这里,在未检测出排出用接头6422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通的场合,也就是冷却介质的流量为0的场合,就认为是配管64内未填充有新的冷却介质,为了继续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重复处理S34和S35。此外,在检测出冷却介质的流通的场合,也就是冷却介质的流量超过0的场合,就认为是从供给用接头6412所供给的新的冷却介质到达第2配管642的排出用接头6422,进行到下一个处理。
接着,由设在箱62上的充满检测传感器621,进行箱62内的冷却介质的充满检测(处理S36)。该检测结果输出到介质更换控制部671,判定箱62是否被冷却介质所充满(处理S37)。在此,在箱62未被充满的场合,就认为是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尚未结束,重复处理S36和处理S37。此外,在检测出箱62充满的场合,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经由控制部77使盒7的阀761~764全都关闭(处理S38),此外,经由阀开闭控制部673打开冷却单元6的阀643(处理S39),停止泵63的驱动(处理S40)。此后,把设在盒7的控制部77上的存储器772更新成表示使用完毕的数据(信息)(处理S41)。
此外,处理S34、35S,与处理S36、S37,也可以是顺序相反。也就是说,也可以先实施处理S36、S37之后,再实施处理S34、S35。
借此,由于由液量检测传感器6422B检测排出用接头6422中的新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此外,由充满检测传感器621检测箱62内被新的冷却介质充满的情况,所以可以确认冷却单元6内的冷却介质的更换情况。因而,可以迅速结束冷却介质的供给处理。此外,通过把存储器772更新成表示使用完毕的数据(信息),即使在使用完毕的盒7再次被装设的场合,也能够不进行更换处理,并可以使使用者知道使用完毕这一情况。
冷却介质供给处理(处理S3)结束后,介质更换控制部671,再次使泵63驱动,确认在冷却单元6中的冷却介质的循环是否没有异常(处理S16)。这里,在冷却介质的循环中发生异常的场合,也可以作为图像和/或语音输出表示该情况的消息。此后,介质更换控制部671经由锁定机构控制部674解锁锁定机构6412A、6422A,使盒7的取下成为可能(处理S17)。
到此,冷却介质的更换处理结束。
这种冷却介质的更换处理,可以在安装盒7,冷却介质更换开关23A被输入后,由介质更换控制部671自动地进行。也就是说,分别经由泵驱动控制部672,阀开闭控制部673,锁定机构控制部674和盒7的控制部77,通过介质更换控制部671控制泵63、阀643、锁定机构6412A、6422A和盒7的阀761~764,由此可以在更换在冷却单元6内循环的冷却介质与冷却介质更换用盒7的新的冷却介质。因而,不需要使用者的特别的操作,可以简单地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
〔2.实施形态的变形〕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形态,在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也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分别设有供给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冷却介质的排出用接头6422,但是也可以采取由一个接头进行冷却介质的排出和供给的构成。在该场合,如果在配管64上设置空气流通但是冷却介质不流通的开口,则可以防止在冷却介质的更换时冷却单元6内成为减压或加压状态。此外,如果采取在冷却单元6上分别设置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用接头6422,在冷却介质的排出时使封入盒7的排出用箱72的空气流通到冷却单元6内,在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时使所流通的空气流通到供给用箱71内的构成,则可以可靠地抑制加压减压引起的冷却单元6的破损、损伤。此外,不仅可以降低冷却介质的漏出的危险性,而且可以防止冷却介质更换后的空气混入。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采取把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用接头6422设在第2配管642上的构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取把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用接头6422分别设在第1配管641上的构成。此外,也可以是把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用接头6422中的其中一方设在第1配管641上,把另一方设在第2配管上的构成。也就是说,不限定供给用接头6412和排出用接头6422的配置位置。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采取把排出用接头6422设在从泵63的冷却介质压送方向的上游侧,把供给用接头6412设在下游侧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使各自的配置位置相反。也就是说,也可以把供给用接头6412设在上游侧,把排出用接头6422设在下游侧。此外,如果采取把排出用接头6422设在上游侧,把供给用接头6412设在下游侧的前述实施形态的构成,则因为在冷却介质的排出时,冷却介质所排出的流路与代替冷却介质流通的空气的流通路径不重复,此外在冷却介质的供给时,空气流通的流路与所供给的新的冷却介质的流通路径不重复,故可以顺利地进行冷却介质的更换。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采取在排出冷却介质后,供给新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更换处理顺序,但是也可以采用同时进行冷却介质的排出与供给的处理顺序。此外,如果采取排出在冷却单元6中循环的冷却介质后供给新的冷却介质的顺序,则可以可靠地更换使用过的冷却介质与新的冷却介质。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在由液量检测传感器6422B检测出新的冷却介质到达排出用接头6422,由充满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箱62充满后立即停止,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经过一段时间停止。此外,也可以在新的冷却介质的供给开始后不久,排出到排出用箱72。在该场合,由于用新的冷却介质洗净冷却单元6内部,所以可以可靠地用新的冷却介质更换使用过的冷却介质。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冷却装置61冷却液晶面板441和射出侧偏振板443,但是也可以作冷却其他构件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作冷却光源装置411等构成光学单元4的其他光学部件,控制基板和电源单元的构成。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从泵63的压送方向依次按箱62、过滤器65、冷却装置61、散热器66的顺序配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顺序。例如,泵63与箱62的配置位置也可以相反。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冷却介质的更换在冷却介质更换开关23A被输入的场合开始,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盒检测传感器2341检测到冷却介质更换用盒7的装设的场合开始。此外,也可以弄成不设置冷却介质更换开关23A,而投影确定投影机1的设定等的菜单画面,从该菜单画面所显示的项目中选择,由此开始冷却介质的更换。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仅举出用三个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是也可适用于用四个或四个以上液晶面板的投影机。
此外,虽然作为光调制装置使用了液晶面板441,但是也可以采用使用了微镜的器件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
进而,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对液晶面板,使用了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不同的透过型液晶面板,但是也可以使用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液晶面板。
再有,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仅举出从观察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投式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从与观察屏幕的方向的相反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式的投影机。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以具有冷却单元6的投影机1作为电子设备举例表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采用于其他电子设备,特别是使用半导体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采用于个人计算机的CPU的冷却装置。此外,如果像前述实施形态那样,把本发明采用于投影机的液冷冷却系统,则即使在冷却介质在液晶面板等光调制装置的光束透过区域流通的场合,也可以通过冷却介质的更换消除冷却介质的劣化引起的投影图像的劣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是具有设备主体和收容该设备主体的壳体,在内部设置有通过使液态冷却介质循环而冷却构成所述设备主体的元件的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贮存所述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贮存部,把冷却介质从该冷却介质贮存部引导到成为被冷却对象的元件的第1配管系统,使冷却所述被冷却对象后的冷却介质返回到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的第2配管系统,以及为了使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所述第1配管系统和所述第2配管系统内循环,而设置在所述第1配管系统或所述第2配管系统的中途的介质循环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配管系统和/或所述第2配管系统中,设置有从所述壳体露出到外部、与更换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内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连接的接头。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第1配管系统或所述第2配管系统中;其中任何一方的接头,是排出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内的冷却介质的排出用接头;任何另一方的接头,是从所述冷却介质更换用盒把新的冷却介质供给到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内的供给用接头。
3.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用接头设置在所述供给用接头的流路上游侧。
4.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给用接头与所述排出用接头之间,设置有被设置在所述第2配管系统中的、能够切换向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的流路与向所述排出用接头的流路的流路切换部,在所述第2配管系统中,设置有检测从所述排出用接头排出的冷却介质的流量的液量检测部,在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上,设置有检测内部的冷却介质的充满状态的充满检测部,具有进行所述介质循环装置的驱动控制和所述流路切换部的切换控制的控制装置,其中,该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如果装设有所述冷却介质更换用盒,则把所述流路切换部设定成向所述排出用接头的流路,驱动所述介质循环装置使所述冷却介质循环,如果由所述液量检测部检测出从所述排出用接头所排出的冷却介质的液量为0,则使所述冷却介质更换用盒的冷却介质循环,如果由所述充满检测部检测出在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内冷却介质充满,则把所述流路切换部设定成向所述冷却介质贮存部的流路,停止所述介质循环装置的驱动。
5.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是一种投影机,其中成为所述被冷却对象的元件是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并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
6.一种冷却介质更换用盒,是装设于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上、更换内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于露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外部的接头的连接部;与该连接部经由配管连接、贮存从所述电子设备的冷却介质贮存部所吸出的冷却介质的第1贮存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经由另一个配管连接、贮存新供给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冷却介质的第2贮存部。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设备主体和收容该主体的壳体(2)、在内部设置有通过使液态冷却介质循环而冷却主体构成元件的冷却装置(61)的电子设备(1),具有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冷却介质贮存部(62);把冷却介质从该贮存部(62)引导到冷却对象元件的第1配管系统(641);使进行冷却后的介质返回到该贮存部(62)的第2配管系统(642);以及为了使冷却介质在该贮存部(62)、第1、2配管系统(641、642)内循环,而设置在第1配管系统(641)或第2配管系统(642)中的介质循环装置(63),其中,在第1配管系统(641)和/或第2配管系统(642)中,设置有从壳体(2)露出到外部、与更换该贮存部内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更换用盒(7)连接的接头(6412、6422)。
文档编号G03B21/16GK1677221SQ20051005999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日
发明者北林雅志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