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信号传输膜以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67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和信号传输膜以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一种信号传输膜,以及一种具有该信号传输膜的显示设备。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将驱动信号传送到显示设备的信号传输膜,以及具有该信号传输膜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显示设备,例如,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设备、液晶显示(“LCD”)设备,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EL”)设备将信息处理装置处理的数据转换为图像。
通常,诸如移动式电话,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监测器等电子装置采用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上述的电子装置可以采用液晶显示(“LCD”)装置。
该LCD装置通过利用液晶来显示图像。该LCD装置具有诸如薄的厚度、轻量的结构、低的驱动电压、低的功率消耗等优点。因此,该LCD装置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
LCD设备包括液晶控制部件和光提供部件。该液晶控制部件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该光提供部件为该液晶控制部件提供光。该光提供部件产生的光穿过该液晶控制部件的液晶层。
该液晶控制部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印刷电路板(“PCB”),至少一个带载封装(tape carrier package)(“TCP”)等。该TCP将该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电连接到该PCB的信号线上。具有树脂和在该树脂内的微导电球的各向异性导电膜插入在该TCP和该PCB或该显示面板和该TCP之间。
传统的TCP已经在韩国公开专利公开号2000-0066493(韩国专利申请号1996-13650)中,其名称为“带载封装,包含该带载封装的液晶显示面板组件,包含该液晶面板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其组装方法”(Tape CarrierPackage,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ssemble including the Tape CarrierPackage,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根据上面的传统TCP,合成一体的PCB产生用于显示图像的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并且该栅极驱动信号被施加到形成在该显示面板上的栅极线之一上。
然而,由于其上的电阻引起该传送电源的TCP的信号传送图形使图像失真,并且容易从该显示面板分离,且容易被腐蚀。
该LCD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LCD面板,产生数据驱动控制信号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以驱动该LCD面板的驱动器电路板,以及将驱动器电路板连接到该LCD面板的数据挠性印刷电路(“FPC”)和栅极FPC。该LCD面板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极线,以及多个沿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该LCD面板还包括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其将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数据FPC传送到栅极FPC。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比该栅极线的宽度宽,以便减小电阻。
栅极FPC包括分别电连接到栅极线的栅极信号端子,以及电连接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的栅极驱动端子。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的宽度大于栅极线的宽度,使得该栅极驱动端子的宽度大于该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开门(gate-on)信号Von施加到其上的栅极驱动端子之一具有比该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大五倍的宽度,并且关门信号(gate-off)施加到其上的栅极驱动端子之一具有比该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大二十倍的宽度。
该栅极FPC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连接到该LCD面板。当对该ACF加热并加压以将该栅极FPC电连接到该LCD面板时,即使该驱动端子的宽度比该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更宽,该栅极信号端子和该栅极线之间的电连接也比该栅极驱动端子与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之间的电连接更好。当该电连接被破坏时,电接触部分可能被破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本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局限和不足引起的一个或更多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中,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挠性电路膜以及各向异性导电膜。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栅极线,分别电连接到该栅极线的多个栅极焊盘(pad),传送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以及电连接到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该挠性电路膜包括根据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将栅极驱动信号施加到该栅极线的栅极驱动芯片,分别电连接到该栅极焊盘的多个栅极信号端子,以及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电连接的副端子的栅极驱动端子。将每个副端子电连接到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该各向异性导电膜设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和该挠性电路膜之间以将该挠性电路膜电连接到该液晶显示面板。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另外的示范性实施例中,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挠性电路膜,各向异性导电膜和背光组件。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栅极线,分别电连接到该栅极线的多个栅极焊盘(pad),传送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以及电连接到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该挠性电路膜包括根据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将栅极驱动信号施加到该栅极线的栅极驱动芯片,分别电连接到该栅极焊盘的多个栅极信号端子,以及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电连接的副端子的栅极驱动端子。将每个副端子电连接到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该各向异性导电膜设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和该挠性电路膜之间以将该挠性电路膜电连接到该液晶显示面板。该背光组件设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下方以便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底上使用的挠性电路膜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该挠性电路膜包括栅极信号端子和栅极驱动端子,该栅极驱动端子具有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具有在该第一端子内彼此电连接且彼此分离的多个副端子,其中,该第一端子具有大于该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的第一端子宽度。
因此,具有大于该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的该栅极驱动端子被分成多个副端子,以提高在该液晶显示面板和该挠性电路膜之间的接触的稳定性。
另外,当该栅极驱动端子被分成多个具有不同宽度的副端子时,提高了接触的稳定性且降低了接触电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改进图像显示质量的信号传输膜。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的信号传输膜的显示设备。
在信号传输膜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该信号传输膜包括本体和导电图形。该导电图形形成在该本体上。该导电图形的一部分具有树脂挤出路径。当该信号传输膜与该各向异性导电膜结合时,该部分与包含树脂和微导电球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相接触,使得该树脂通过该树脂挤出路径而被挤出。
在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该信号传输膜包括基底、驱动器集成电路(“IC”)、多个第一导电图形和多个第二导电图形。该基底包括第一外围部分和与该第一外围部分相对的第二外围部分。该驱动器IC设置在基底上。该驱动器IC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一导电图形从该第一外围部分彼此平行地延伸到该第一端子,并分别电连接到该第一端子。该第二导电图形从该第一外围部分彼此平行地延伸到该第二端子,并分别电连接到该第二端子。该第二导电图形具有形成在该第一外围部分处的第一树脂挤出路径。
在再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信号传输膜包括基底、驱动器IC、多个第一导电图形和多个第二导电图形。该基底包括第一外围部分和与该第一外围部分相对的第二外围部分。该驱动器IC形成在基底上。该驱动器IC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一导电图形从该第一外围部分彼此平行地延伸到该第一端子,并分别电连接到该第一端子。该第二导电图形从该第二外围部分彼此平行地延伸到该第二端子,并分别电连接到该第二端子。该第二导电图形具有形成在该第二外围部分处的树脂挤出路径。
在再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设备包括合成一体的印刷电路板、显示面板、信号传输膜和各向异性导电膜。该合成一体的印刷电路板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该显示面板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信号线和具有比该第一宽度大的第二宽度的第二信号线。该信号传输膜包括基膜、第一驱动信号线以及第二驱动信号线。该第一驱动信号线将第一驱动信号传送到第一信号线。该第二驱动信号线将第二驱动信号传送到第二信号线。该第二驱动信号线包括树脂挤出路径。该各向异性导电膜插入在该信号传输膜和该显示面板之间。该各向异性膜包括可回流树脂和微导电球。当该各向异性导电膜与该信号传输膜结合时,该树脂通过该树脂挤出路径被挤出。
在再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该显示设备包括一具有信号提供图形的显示面板、包含导电图形的信号传输膜、形成在至少一个该信号提供图形和导电图形内的树脂挤出路径、以及插入在该信号提供图形的一端部与该导电图形的一端部之间的各向异性导电膜,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包含通过该树脂挤出路径挤出的树脂。
因此,该各向异性导电膜稳定地连接到该信号传输膜。


通过参考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面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LCD”)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LCD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图2中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图4是沿图1中的I-I′线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图1中的第一挠性印刷电路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图5中的部分“B”的放大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图7中的第一挠性印刷电路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再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示出信号传输膜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1是示出图10中的部分“C”的放大视图;图12是示出图10中的部分“D”的放大视图;图13是示出第一树脂挤出路径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4是示出信号传输膜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5是示出描绘图14中的部分“E”的放大视图;图16是示出树脂挤出路径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7是示出设备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8是示出形成在该薄膜晶体管基底上的一像素的电路图;图19是示出图17中的部分“F”的放大视图;图20是示出与栅极带载封装相结合的薄膜晶体管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1是示出与栅极带载封装相结合的一薄膜晶体管基底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图;以及图22是示出与栅极带载封装相结合的薄膜晶体管衬底的再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应当理解,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此处披露的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改变和修改,并且由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彻底和完整,并且通过实例的方式完全地将本发明的概念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而不是限定。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将层、膜和区域的厚度夸大。同样的数字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应当理解,当将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的元件指示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时,其可以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存在插入元件。
图1是示出液晶显示(“LCD”)装置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LCD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图2中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而图4是沿图1中的I-I′线的截面图。
参考图1至4,LCD装置100包括LCD面板200,印刷电路板(“PCB”)300,多个第一挠性印刷电路(“FPC”)400,多个第二FPC500和各向异性导电膜(“ACF”)600。
该液晶面板20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衬底210、彩色滤光衬底220、以及设置在该TFT衬底210和该彩色滤光衬底220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
该TFT衬底21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栅极线GL,例如,从相应于该第一FPC400的TFT衬底210的第一侧到该TFT衬底210的相对的第二侧,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数据线DL,例如,从相应于该第二FPC500的TFT衬底210的第三侧到该TFT衬底210的相对的第四侧。栅极线GL的第一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数据线DL的第二方向。TFT衬底210包括n条栅极线GL和m条数据线DL,其中,‘n’和‘m’为自然数。换句话说,该TFT衬底210包括第1至第n条栅极线GL1至GLn,和第1至第m条数据线DL1至DLm。
TFT衬底210还包括相应于开关装置的多个TFT212和多个像素电极214。每个TFT212和每个像素电极214均设置在由两相邻数据线DL和两相邻栅极线GL限定的区域内。
每个TFT212包括电连接到栅极线GL之一的栅极‘G’,电连接到数据线DL之一的源极‘S’,以及电连接到该像素电极214之一的漏极‘D’。
像素电极214包含光学透明且导电的材料。像素电极214包含,例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
彩色滤光衬底220包括具有多个红色滤光片、多个绿色滤光片和多个蓝色滤光片的彩色滤光层。该彩色滤光衬底220还包括一个形成在彩色滤光层上的公共电极(未示出)。
当将栅极信号施加到栅极‘G’上时,TFT212接通,以将数据信号施加给像素电极214,以在像素电极214和彩色滤光衬底220内的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电场,使得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改变以改变光学透射率。从而,在该LCD面板200上显示图像。
PCB300产生用于控制栅极线GL1,GL2,…,GLn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和用于控制数据线DL1,DL2,…,DLm的数据驱动控制信号。该PCB300通过第二FPC500电连接到LCD面板200。
可以将该m条数据线DL1,DL2,…,DLm分为多个块,并且第二FPC500分别驱动数据线DL1,DL2,…,DLm的每个块。虽然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应用可替换的块的数量,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该数据线DL1,DL2,…,DLm分为六个块,并且六个第二FPC500分别驱动该六个块。
每个第二FPC 500包括将数据驱动信号施加给数据线DL1,DL2,…,DLm的数据驱动芯片510。至少一个第二FPC 500包括用于将该PCB300提供的信号传送到TFT衬底210的信号导线(未示出)。
也将该栅极线GL1,GL2,…,GLn分为多个块,并且第一FPC400分别驱动这些块。在本实施例中,将栅极线GL1,GL2,…,GLn分为四个块,并且四个第一FPC400驱动每个块。每个第一FPC400包括将栅极驱动信号施加给栅极线GL1,GL2,…,GLn的栅极驱动芯片410。
第一和第二FPC400和500可以通过膜上芯片(chip on film)(“COF”)或带载封装(tape carrier package)(“TCP”)而具体化。
TFT衬底210还包括用于施加PCB300产生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的第一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1和第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2,并且将第一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1和第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2从第二FPC500的信号线提供到第一FPC 400。第一和第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1和GDL2形成在TFT衬底210的角上。通过第一和第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1和GDL2将该PCB 300产生的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依次施加到第一FPC400上。
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包括用于将电连接到栅极线GL1,GL2,…,GLn的TFT212接通的开门信号Von和用于将该TFT212关断的关门信号Voff。该开门信号Von通过第一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1传送,而该关门信号Voff通过第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2传送。
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还可以包括栅极时钟信号PV、输出使能信号OE、扫描开始信号STV等,并且该TFT衬底210由此还可以包括除了该第一和第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1和GDL2之外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以传送上述附加的信号。
第一FPC400通过ACF600电连接到TFT衬底210,在该ACF600处,第一FPC400与TFT衬底210交叠,并且如图4中清楚地示出。TFT衬底210包括多个栅极焊盘215和多个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尽管示出了两个栅极焊盘215和两个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但是应当理解,变换数量的栅极焊盘215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同样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栅极焊盘215分别电连接到栅极线GL1,GL2,…,GLn,而且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电连接到该栅极控制信号线GDL。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包括第一焊盘217和第二焊盘218。第一焊盘217电连接到第一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1,而且第二焊盘218电连接到第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GDL2。
第一FPC400还包括多个栅极信号端子420和多个栅极驱动端子430。尽管描绘了特定数量的栅极信号端子420和栅极驱动端子430,但是应当理解,改变数量的栅极信号端子420和栅极驱动端子430将包含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栅极信号端子420电连接到该TFT衬底210的栅极焊盘215,而栅极驱动端子电连接到该TFT衬底210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栅极驱动端子430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焊盘217的第一端子432,和电连接到第二焊盘218的第二端子434。
在已经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432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副端子432a,而第二端子434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二副端子434a。
ACF600包括用于将TFT衬底210和第一FPC400结合的树脂610和分布在树脂610内的多个导电球620。可以将热固性(thermo setting)树脂用作该树脂610,并且该热固性树脂610在加热和加压时硬化。导电球620彼此电连接,以便当加热和加压树脂610时,将焊盘215、216分别电连接到端子420、430上。
栅极焊盘215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任选地还包括形成在其上的薄膜219。该薄膜219包含光学透明且导电的材料,例如,但不局限于,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该薄膜219保护栅极焊盘215和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
图5是示出图1中第一FPC400的平面图,而图6是示出图5中的部分“B”的放大视图。
参考图4、5和6,第一FPC400包括栅极驱动芯片410和相应于TFT衬底210的栅极焊盘215的栅极信号端子420。每个栅极信号端子420基本上宽度相等,并且栅极信号端子420沿宽度位置的方向以恒定距离排列,也就是,其在每个第一FPC400内均匀地间隔。栅极信号端子420具有第一端子宽度TW1。
每个第一FPC 400还包括相应于TFT衬底210的栅极驱动信号控制焊盘216的栅极驱动端子430。栅极驱动端子430包括用于传送开门信号Von的第一端子432,和用于传送关门信号Voff的第二端子434。第一端子432具有大于该第一端子宽度TW1的第二端子宽度TW2。第一端子432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电连接的第一副端子432a。该第一端子432可以包括一连接部分,该第一副端子432a从该连接部分垂下。尽管描绘了三个第一副端子432a,但是应当理解,任何变换的第一副端子432a数量将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每个第一副端子432a基本上宽度相等。换句话说,每个第一副端子432a具有第三端子宽度TW3。该第一副端子432a沿宽度方向设置在每个该第一FPC400内。在已经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副端子432a的该第三端子宽度TW3,例如,基本上与栅极信号端子420的第一端子宽度TW1相同。
仅仅举例,栅极焊盘215可以具有大约50μm的宽度,并且第一焊盘217可以具有大约250μm的宽度,由此相应于栅极焊盘215的栅极信号端子420具有大约50μm的第一端子宽度TW1,而第一端子432具有大约250μm的该第二端子宽度TW2。由此,在本实例中,栅极焊盘215的宽度与第一端子宽度TW1大致相同,并且第一焊盘217的宽度与第二端子宽度TW2大致相同。第一端子432包括每个均具有大约50μm的第三端子宽度TW3的三个第一副端子432a,由此第一副端子432a以大约50μm的距离相间隔。
栅极驱动端子430的第二端子434相应于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的第二焊盘218。第二端子434具有大于第一端子432的第二端子宽度TW2的第四端子宽度TW4。第二端子434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电连接的副端子434a。第二端子434可以包括一连接部分,第二副端子434a从该连接部分垂下。尽管描绘了六个第二副端子434a,但是应当理解,任何变换的第二副端子434a数量将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第二副端子434a沿平行于宽度方向设置在每个第一FPC400内。每个第二副端子434a具有第五端子宽度TW5。第五端子宽度TW5,例如,基本上与栅极信号端子420的第一端子宽度TW1相同,并由此也基本上与第一副端子432a的第三端子宽度TW3相同。
仅仅举例,栅极焊盘215可以具有大约50μm的宽度,并且第二焊盘218可以具有大约550μm的宽度,由此相应于该栅极焊盘215的栅极信号端子420具有大约50μm的第一端子宽度TW1,而且第二端子434具有大约550μm的第四端子宽度TW4。由此,在本实例中,栅极焊盘215的宽度与第一端子宽度TW1大致相同,而且第二焊盘218的宽度与第四端子宽度TW4大致相同。第二端子434包括每个均具有大约50μm的第五端子宽度TW5的六个第二副端子434a,由此第二副端子434a以大约50μm的距离相间隔。
如上所述,当将栅极驱动端子430分为多个副端子432a、434a时,增加了LCD面板200和每个第一FPC400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其中该栅极驱动端子430的每个具有比每个栅极信号端子420的宽度TW1大的宽度TW2、TW4。
图7是示出LCD装置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图,而图8是示出图7中的第一挠性印刷电路700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7-8的实施例的LCD装置除了用第一FPC700取代第一FPC400之外,基本上与图1至6中的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相同的参考数字如在图1-6的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并省略关于上面的元件的更进一步的解释。
参考图7和8,第一FPC700包括分别电连接到TFT衬底210的栅极焊盘215的栅极信号端子720。每个栅极信号端子720具有基本上与其他栅极信号端子720相同的宽度。每个栅极信号端子720具有第一端子宽度TW1。该栅极信号端子720沿宽度方向以均匀距离设置,也就是,栅极信号端子720在第一FPC700内均匀地间隔。
第一FPC700还包括电连接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216的栅极驱动端子730。该栅极驱动端子730包括用于传送该开门信号Von的第一端子732。该第一端子732相应于第一焊盘217。该第一端子732具有大于每个栅极信号端子720的第一端子宽度TW1的第二端子宽度TW2。该第一端子732包括第一副端子732a和第二副端子732b。该第一和第二副端子732a和732b彼此电连接。该第一端子732可以包括一连接部分,第一副端子732a和第二副端子732b从该连接部分垂下。尽管描绘了两个副端子,但是应当理解,任何变换的副端子数量将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该第一副端子732a具有第三端子宽度TW3,而第二副端子732b具有大于第一副端子732a的第三端子宽度TW3的第四端子宽度TW4。例如,第二副端子732b的第四端子宽度TW4,三倍大于第一副端子732a的第三端子宽度TW3。
仅仅举例,栅极焊盘215可以具有大约50μm的宽度,并且第一焊盘217可以具有大约250μm的宽度,由此栅极信号端子720具有大约50μm的第一端子宽度TW1,并且相应于第一焊盘217的第一端子732具有大约250μm的第二端子宽度TW2。由此,在本实例中,栅极焊盘215的宽度与第一端子宽度TW1大致相同,而且第一焊盘217的宽度与第二端子宽度TW2大致相同。第一端子732的第一副端子732a具有大约50μm的第三端子宽度TW3,而第一端子732的第二副端子732b具有大约150μm的第四端子宽度TW4。该第一和第二副端子732a和732b彼此以大约50μm的距离相分离。
栅极驱动端子730还包括用于传送关门信号Voff的第二端子734。该第二端子734相应于TFT衬底210的第二焊盘218。该第二端子734具有大于第一端子732的该第二端子宽度TW2的第五端子宽度TW5。该第二端子734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三副端子734a和第四副端子734b。该第二端子734可以包括一连接部分,第三副端子734a和第四副端子734b从该连接部分垂下。尽管描绘了三个第三副端子734a和三个第四副端子734b,但是应当理解,任何变换的副端子数量将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该第三和第四副端子734a和734b可以互相替换。该第二端子734可以,在一个实例中,包括一连接部分,第三副端子734a、第四副端子734b、第三副端子734a、第四副端子734b、第三副端子734a和第四副端子734b依次从该连接部分延伸。
每个第三副端子734a具有第六端子宽度TW6,而且每个第四副端子734b具有大于该第六端子宽度TW6的第七端子宽度TW7。例如,该第三副端子734a的第六端子宽度TW6,基本上与每个栅极信号端子720的第一端子宽度TW1相同。该第七端子宽度TW7基本上三倍大于第六端子宽度TW6。
仅仅举例,该栅极焊盘215可以具有大约50μm的宽度,并且第二焊盘218可以具有大约850μm的宽度。因此,相应于该栅极焊盘215的栅极信号端子720具有大约50μm的第一端子宽度TW1,并且相应于第二焊盘218的第二端子734具有大约550μm的第五端子宽度TW5。由此,在本实例中,栅极焊盘215的宽度与第一端子宽度TW1大致相同,而且第二焊盘218的宽度与第五端子宽度TW5大致相同。每个第三副端子734a具有大约50μm的第六端子宽度TW6,而且每个第四副端子734b具有大约150μm的第七端子宽度TW7。该第三和第四副端子734a和734b彼此以大约50μm的距离相分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将具有比每个栅极信号端子720的宽度TW1更宽的宽度TW2、TW5的栅极驱动端子730分为具有彼此不同的宽度的至少两个副端子组,例如732a、732b和734a、734b,以通过具有相对较窄的宽度的副端子组,例如732a、734a,提高接触稳定性,并通过具有相对较宽的宽度的副端子组,例如732b、734b,降低接触电阻率。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再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该LCD装置可以包括任何一个LCD面板或者前述的可替换实施例以及背光组件。因此,将省略该LCD面板及其相关元件的进一步的解释。
参考图9,LCD装置800还包括设置在LCD面板200下方的背光组件900,也就是,其朝向TFT衬底210而不是朝向彩色滤光衬底220。该背光组件900为该LCD面板200提供光。该背光组件900包括灯单元910,光学元件920,以及接收容器930。
该灯单元910包括至少一个灯912和灯罩914。灯912产生光,并且灯罩914将灯912产生的光朝向光学元件920反射。该灯单元910设置在接收容器930的边缘部分。
例如,可以将具有圆柱形状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用作灯912。当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灯912时,灯912产生光。灯罩914包含具有相对高的光学反射率的材料。灯罩914包含,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可替换地,灯罩914可以包括具有相对高的反射率的材料的反射层,其涂覆在灯罩914的内表面上。灯罩914将灯罩914接收的光朝向光学元件920反射以提高光利用效率。
该光学元件920包括导光板922、反射片924,以及至少一个光学片926。导光板922将光导向LCD面板200。该反射片924设置在导光板922的下方以将从导光板922泄漏的光朝向导光板922反射。导光板922设置在反射片924和光学片926之间。光学片926提高了从导光板922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
灯单元910设置在导光板922的一侧,由此灯单元910产生的光经过导光板922的一个侧表面进入到该导光板922。进入到导光板922的光穿过导光板922的上表面射出。导光板922任选地具有形成在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上的漫反射图形或棱镜图形,以增加通过该上表面的光量。导光板922包括,例如,具有相对高的光学透射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
反射片924将从导光板922泄漏的光反射回导光板922。反射片924包含,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碳酸酯(“PC”)。
该光学片926提高从导光板922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光学片926包括,例如,提高前视亮度的棱镜片。光学片926还包括,例如,光漫射片。在可替换实施例中,光学片926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光学增强片,或光学片926可以排除在该光学元件920之外。
该接收容器930包括底板932和从底板932的边缘部分延伸的侧壁934。该接收容器930接收灯单元910和光学元件920。
在已经描绘的实施例中,LCD装置800包括,例如,相应于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的背光组件900。可替换地,LCD装置800可以包括具有排列在接收容器930的底板932上方的多个灯的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在该处多个灯彼此平行排列。
LCD装置800还包括用于将LCD面板200固定在LCD装置800之内的顶部机壳950。该顶部机壳950围绕LCD面板200的边缘部分,并且该顶部机壳950与接收容器930结合以将LCD面板200固定到接收容器930。该顶部机壳950保护该LCD面板200。
LCD装置8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该光学元件920和该LCD面板200之间的模框960。该模框960固定该光学元件920的边缘部分,并且将LCD面板200导引到适当位置以固定。
根据此处描述的实施例和可替换的实施例,将具有比每个栅极信号端子,例如420、720更宽的宽度的栅极驱动端子,例如430、730分为多个副端子,以提高LCD面板200与每个第一FPC,例如400、700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另外,当将栅极驱动端子,例如430、730,分为具有不同宽度的多个副端子时,提高了接触的稳定性并且降低了接触电阻。此外,通过为栅极驱动端子,例如430、730,提供多个副端子,从而在副端子之间形成了树脂挤出路径,允许ACF的树脂流入,由此提高了FPC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所描述的该树脂挤出路径包括形成在栅极驱动端子内的槽。该槽将栅极驱动端子分为多个副端子。现在转向一般地参考图10-22,将进一步描述用于提高ACF和信号传输膜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树脂挤出路径的应用。该信号传输膜可以为,例如,上述的FPC,可以通过带载封装将该FPC包含在该处,如下面将要进一步描述的那样。将具有经过该树脂挤出路径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改进连接的该信号传输膜的可替换应用也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内。依照本发明的信号传输膜包括本体和导电图形。
该导电图形形成在该本体上,并且该导电图形与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相接触。该ACF包括可回流树脂和包含在该ACF的树脂内的微导电球。
该导电图形包括树脂挤出路径。该树脂挤出路径设置在与该导电图形的ACF相接触的部分。
每个树脂挤出路径,例如,具有在平面图中不同的形状,并且在导电图形的该部分上以不同方式排列。例如,该树脂挤出路径可以具有槽形(grooveshape)、条纹形开口(stripe shape opening)、叉形(fork shape)、分支形(branchshape)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树脂挤出路径沿垂直于该导电图形的外围部分的方向形成。可替换地,该树脂挤出路径可以相对于该导电图形的外围部分倾斜。
导电图形形成在其上的该本体可以包含柔性材料。
图10是示出信号传输膜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1示出是图10中的部分‘C’的放大视图。图12是示出图10中的部分‘D’的放大视图。
参考图10、11和12,信号传输膜1100包括基底1110、输出线组1120、输入线组1130、驱动器集成电路(“IC”)1140以及旁路线组1150。
该基底1110相应于薄的柔性膜。该基底1110,例如,具有平面图中的矩形形状。因此,该基底1110具有第一侧1113、与该第一侧1113相对且可以平行于该第一侧1113的第二侧1114、第三侧1115、以及与该第三侧1115相对且可以平行于该第三侧1115的第四侧1116。该第一和第二侧1113和1114比该第三和第四侧1115和1116更长。其他形状的基底1110同样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内。该基底1110包括第一面1111和与该第一面1111相对的第二面1112。
该基底1110,例如,由于矩形膜形状而具有四个外围部分。该四个外围部分,以下,称作第一外围部分1111a、第二外围部分1111b、第三外围部分1111c和第四外围部分1111d。该第一外围部分1111a与该第二外围部分1111b相对,而且该第三外围部分1111c与该第四外围部分1111d相对。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外围部分1111a、1111b、1111c和1111d分别相应于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1113、1114、1115和1116。该输出线组1120设置在该基底1110的第一面1111上,并且该输出线组1120具有,例如,256条输出线1122,为了简化并没有描绘所有的输出线。
每条输出线1122具有条纹形状并且从该第一面1111的第一外围部分1111a朝向第二外围部分1111b延伸。每条输出线1122具有第一端部1120a和与该第一端部1120a相对的第二端部1120b。该信号输出线1122的每个第一端部1120a与该第一外围部分1111a相邻。该信号输出线1122的每个第二端部1120b设置在该基底1100的第一面1111的中心部分。
该信号输出线1122可以朝向该第一面1111的中心部分弯曲。换句话说,将每条信号输出线1122的第一端部1120a延伸以与该第三和第四侧1115和1116平行,并且然后朝向设置在该第一面1111的中心部分的驱动器IC1140弯曲。该驱动器IC1140可以纵向地平行于该第一和第二侧1113和1114地延伸,以便该输出线1122连接到最靠近第一侧1113的驱动器IC1140的侧面。
用于显示图像的驱动信号通过该信号输出线1122施加到该显示面板。
该输入线组1130设置在基底1110的第一面1111上。该输入线组1130具有多条输入线1131。
每条输入线1131具有条纹形状并且从该第一面1111上的第一外围部分1111a朝向面对该第四侧1116的驱动器IC1140的侧面延伸。
该输入线组1130和该输出线组1120彼此分离以避免在输入线组1130和输出线组1120之间造成电短路。
每条信号输入线1131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每条输入线1131的第一端部与该第一外围部分1111a相邻设置。该信号输入线1131的每个第二端部设置在基底1110的第一面1111的中心部分,使得该第二端部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一面1111的中心部分的驱动器IC1140上,如驱动器IC1140最靠近第四侧1116的侧面。
将外部PCB产生的驱动信号通过该输入线1131施加到设置在该基底1100上的驱动器IC1140上。该驱动信号包括具有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和具有比该第一电压电平更低的第二电压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例如,该第一驱动信号可以相应于电源信号,而该第二驱动可以相应于时间信号。
信号输入线1131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和第二信号输入线1133。该第一驱动信号通过该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施加到该驱动器IC1140上。该第二驱动信号通过该第二信号输入线1133施加到该驱动器IC1140上。该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具有第一宽度,并且每个第二信号输入线1133具有小于该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该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的第一端部尖端分叉以形成叉形。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延伸到连接到驱动器IC1140的第二端部的的部分并不尖端分叉,并因此具有比每个第二信号输入线1133的第二宽度大的第一宽度。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的每个尖头可以具有与每条第二信号输入线1133的第二宽度相同的宽度。
该旁路线组1150设置在信号传输膜1100的基底1110的第一面1111上。当至少两个信号传输膜1100电耦合到显示面板时,驱动信号从一个信号传输膜通过旁路线组1150和该显示面板传送到另一个信号传输膜。
旁路线组1150具有多个旁路线1151。该旁路线组1150包括第一旁路线1152和第二旁路线1153。该旁路线组1150与该输出线组1120和该输入线组1130相分离,以避免在其间产生电短路。例如,旁路线组1150的旁路线1151首先从与该第四外围部分1111d相邻的第一外围部分1111a的第一副部分朝向该第二外围部分1111b延伸。其次,该旁路线1151延伸使得该旁路线1151基本上平行于该第二侧1114并设置在该驱动器IC1140和该第二侧1114之间。再次,该旁路线1151从相邻的第二外围部分1111b朝向与第三外围部分1111c相邻的第一外围部分1111a的第二副部分延伸。
该第一旁路线1152具有第一端部1152a和与该第一端部1152a相对的第二端部1152b。该第一旁路线1152的该第一和第二端部1152a和1152b与该基底1110的第一外围部分1111a相邻设置。
具有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施加到该第一旁路线1152,而且具有第二电压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施加到第二旁路线1153。
第一旁路线1152的第一宽度在平面图内大于每条第二旁路线1153的第二宽度。第一旁路线1152的第一和第二端部1152a和1152b尖端分叉以形成叉形。延伸与第二外围部分1111b相邻的第一旁路线1152的中心部分并不尖端分叉,并因此具有大于每条第二旁路线1153的第二宽度的第一宽度。在第一和第二端部1152a和1152b内第一旁路线1152的每个尖头可以具有与每条第二旁路线1153的第二宽度相同的宽度。
驱动器IC1140设置在基底1110的第一面1111上。驱动器IC1140包括多个第一凸起1141和多个第二凸起1142,或者称为第一和第二套端子1141和1142。在将第一和第二凸起1141和1142设置在驱动器IC1140的下表面,并由此夹入驱动器IC1140和基底1110的第一面1111之间时,为了方便起见,第一和第二凸起1141和1142描绘于图1中。驱动信号通过信号输入线1131施加到驱动器IC1140的第二凸起1142。第二凸起1142电连接到信号输入线1131。驱动器IC1140处理信号输入线1131提供的驱动信号。第一凸起1142电连接到信号输出线1122。处理后的驱动信号通过驱动器IC1140的第一凸起1141施加到信号输出线1122。
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如在前和后面的图中所示)插入在信号传输膜1100和形成在显示面板上的信号线的一部分之间。该ACF包含具有弹性特性的树脂以及与该树脂相混合的微导电球。
ACF插入在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和显示面板的信号线之间的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粘接强度。ACF插入在第二信号输入线1133和显示面板的信号线之间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粘接强度。
第一粘接强度相应于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和显示面板的信号线之间的第一接触面积,而第二粘接强度相应于第二信号线1133与显示面板的信号线之间的第二接触面积。当第一接触面积大于第二接触面积时,第二粘接强度大于第一粘接强度。
ACF的第三部分插入在第一旁路线1152和显示面板的信号线之间并具有第三粘接强度。ACF的第四部分插入在第二旁路线1153和显示面板的信号线之间并具有第四粘接强度。
第三粘接强度相应于第一旁路线1152和显示面板的信号线之间的第三接触面积,而第四粘接强度相应于第二旁路线1153与显示面板的信号线之间的第四接触面积。当第一旁路线1152的第三接触面积大于第二旁路线1153的第四接触面积时,第三粘接强度大于第四粘接强度。
参考图11,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132a形成在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的第一端部,由此沿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132a挤出ACF的树脂。具体的,该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132a可以形成在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的侧部。该ACF的树脂通过第一树脂路径1132a迅速地挤出,使得显示面板的信号线和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通过该ACF的微球彼此电连接。
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132a,例如,沿第一输入信号线1132的纵向延伸以形成叉形。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132a沿垂直于第一外围部分1111a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该第一输入信号线1132的第一端部末端分叉以形成叉形,且该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132a也由此叉形化,并且为了允许该树脂流入而包含了该第一输入信号线1132的第一端部的叉形的尖头之间的空间。
参考图12,旁路线组1150的第一旁路线1152设置在第一外围部分1111a上并具有形成在第一端部1152a的第二树脂挤出路径,由此挤出该ACF内的树脂。形成在第一端部1152a的第二树脂挤出路径设置在第一旁路线1152的侧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152a可以为叉形,由此提供互补的(complimentarily)叉形第二树脂挤出路径,以使该树脂在该叉形第一端部1152a的尖头之间流动。ACF中的该树脂沿第一端部1152a处的第二树脂挤出路径在外部挤出,以使ACF的该树脂中的微球电连接到旁路线组1150的第一旁路线1152。
在第一端部1152a的第二树脂挤出路径沿垂直于第二外围部分1111b的方向形成,并且在第一端部1152a的第二树脂挤出路径具有叉形以迅速地挤出ACF的该树脂。尽管描述了叉形,然而用于第二树脂挤出路径的其他形状也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内。另外,可以在第一旁路线1152的第二端部1152b形成类似于第二树脂挤出路径的第三树脂挤出路径。
图13是可在信号传输膜1100上的输入线组1130的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内利用的第一树脂挤出路径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参考图13,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132b相对于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的纵向形成锐角。也就是,第一套路径可以从面向第二信号输入线1133的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的一侧锐角地延伸,并且第二套路径可以从面向第二旁路线1153的第一信号输入线1132的第二侧锐角地延伸。于是,树脂挤出路径1132b具有分支形状。因此,ACF的树脂可以通过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132b挤出。可替换地,第一树脂挤出部分1132b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排列。
图14是示出信号传输膜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参考图14,信号传输膜1200包括基底1210,输出线1220,输入线1230,以及驱动器IC1240。
基底1210,例如,包括具有薄的厚度的柔性电路板。在本示范性描述的实施例中,基底1210具有基本上矩形膜形状,尽管其他形状也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内。
基底1210包括第一面1211,第二面1212,以及多个第一至第四侧面1213、1214、1215和1216。
当基底1210具有所示的矩形膜形状时,该基底1210具有四个外围部分。将该基底1210的四个外围部分定义为第一外围部分1211a、第二外围部分1211b、第三外围部分1211c和第四外围部分1211d。该第一外围部分1211a和该第三外围部分1211c分别与该第二外围部分1211b和该第四外围部分1211d相对。
输出线1220设置在基底1210的第一面1211上。输出线1220从第一外围部分1211a朝向设置在基底1210的中心部分处的驱动器IC1240延伸。该驱动器IC1240可以越过基底1210的中心部分纵向地延伸以便基本上平行地位于第一和第二侧面1213、1214之间。信号输出线1220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外围部分1211a相邻设置,并且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设置在第一面1211的中心部分。
尽管为了简便起见仅描绘了输出线1220的一部分,在基底1210上可以形成256个单元的输出线1220,并且该输出线1220基本上彼此平行。输出线1220的第一端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外围部分1211a设置,同时输出线1220的第二端部连接到驱动器IC1240。
输入线1230设置在基底1210的第一面1211上。信号输入线1230具有条纹形状且从第二外围部分1211b朝向驱动器IC1240延伸。输入线1230彼此相分离且与输出线1220相分离以避免在输入线1230和输出线1220之间发生电短路。
驱动器IC1240通过输入线1230接收诸如PCB的外部装置提供的驱动信号。
施加到信号输入线1230的驱动信号包括具有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和具有比该第一电压电平低的第二电压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
信号输入线1230包括第一输入线1232和第二输入线1233。该第一驱动信号通过第一输入线1232施加到驱动器IC1240。第二驱动信号通过第二输入线1233施加到驱动器IC1240。
接收具有第一电源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的第一输入线1232具有第一宽度。接收具有第二电压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的每条第二信号输入线1233具有小于该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驱动器IC1240设置在基底1210的第一面1211上。驱动器IC1240包括第一凸起1241和第二凸起1242,或者称作端子。驱动器IC1240的第二凸起1242电耦合到输出线1220。驱动器IC1240的第一凸起1241电耦合到输入线1230。当第一和第二凸起1241和1242形成在驱动器IC1240的下表面,并由此夹置在驱动器IC1240和基底1210的第一面1211之间时,为了描述,该第一和第二凸起1241和1242示于图5中。
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如其他在前的和随后的图中所示)插入在显示装置的信号线和信号传输膜1200之间,以连接信号输出线1220和信号输入线1230。该ACF包括树脂和在该树脂中的微导电球。
当每条信号输入线1230的面积增加时,该树脂的挤出量降低,由此ACF和信号输入线1230之间的电特性也降低。
图15是示出图14中的部分“E”的放大视图。
参考图14和15,树脂挤出路径1232a形成在与ACF电接触的信号输入线1230的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上以挤出ACF内的树脂。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ACF的树脂沿形成在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的端部内的树脂挤出路径1232a向外挤出,由此使ACF的微导电球与信号输入线1230的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接触。
至少一个树脂挤出路径1232a形成在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上,该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从第二外围部分1211b沿朝向第一外围部分1211a的方向延伸。该树脂挤出路径1232a,例如,具有叉形,以允许ACF的树脂在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的叉形端部的尖头之间流动。该树脂挤出路径1232a沿垂直于第二外围部分1211b的方向形成。同样,该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在该树脂挤出路径1232a的区域内具有大于在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的第一端部内的每个尖头的宽度的第一宽度。同样,该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的第一宽度大于每条第二信号输入线1233的第二宽度。
图16是示出树脂挤出路径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参考图14和16,树脂挤出路径1232b具有在平面内相对于第二外围部分1211b倾斜的方向。
尤其是,当第一输入线1232沿垂直于第二外围部分1211b的方向设置时,该树脂挤出路径1232b相对于第二外围部分1211b形成在大约零度至九十度之间的角度。于是,在其内形成有树脂挤出路径1232b的第一输入线1232具有所示的树枝、树叶或羽毛的形状,尽管用于促进树脂在第二外围部分1211b处的第一输入线1232的端部内流动的其他树脂挤出路径形状也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内。ACF的树脂沿形成在第一信号输入线1232上的树脂挤出路径1232b挤出。
图17是示出显示设备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17,显示设备1800包括合成一体的印刷电路板(“PCB”)1300、显示衬底1400、第一信号传输膜1500,第二信号传输膜1600以及如下将要进一步描述的树脂挤出路径。
该合成一体的PCB1300将诸如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装置所处理的显示信号转换为用于显示图像的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包括栅极信号(或时间信号)和数据信号。
该显示衬底140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410、彩色滤光衬底1420、以及插入在该TFT衬底1410和该彩色滤光衬底1420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
该TFT衬底1410包括诸如玻璃衬底的透明衬底1410a和用于显示图像的像素。
图18是示出形成在TFT衬底1410上的像素的电路图。
参考图17和18,TFT衬底1410的像素PE包括栅极线1411(也描绘为GL)、数据线1412、薄膜晶体管1413以及像素电极1414。
栅极线1411设置在透明衬底1410上。该栅极线14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至少两条数据线1412沿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当显示衬底1400的分辨率为1024×768时,在该显示衬底1400上形成768个单元的栅极线1411。该栅极线1411以均匀的间距彼此分离。
栅极线1411集合成四个组。四个组中的每一个具有256个单元的栅极线1411。下面,每个组定义一个栅极通道。因此,具有大约1024×768的分辨率的显示衬底1400包括四个栅极通道,并且被描绘为第二信号传输膜1600的栅极带载封装(“TCP”)与每个栅极通道相结合。
数据线141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透明衬底1410a上。绝缘层(未示出)插入在栅极线1411和数据线1412之间,使得该数据线1412和该栅极线1411彼此电绝缘以避免其间不期望的短路。
当显示衬底1400具有大约1024×768的分辨率时,在显示衬底上形成1024×3个单元的数据线1412,并且每条数据线1412相互平行设置。
数据线1412集合成十二组。十二组中的每一组具有256个单元的数据线1412。下面,将每个组定义为一个数据通道。因此,具有大约1024×768的分辨率的显示衬底1400包括大约十二个栅极通道,并且,被描绘为第一信号传输膜的数据带载封装1500与每个数据通道结合。
薄膜晶体管1413设置在每条栅极线1411与每条数据线1412相交的部分处。该薄膜晶体管1413包括栅极G、通道层C、源极S以及漏极D。栅极G电连接到栅极线1411。通道层C通过绝缘层与栅极G绝缘。源极S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应的第二端部。源极S的第一端部电连接到数据线1412,并且源极S的第二端部电连接到通道层C。漏极D电连接到通道层C。形成在通道层C上的源极和漏极S和D彼此以预定间距分离。当一电压施加到该栅极G时,通道层C充当一导体,并且当该电压不施加到该栅极G时,该通道层C充当绝缘体。
像素电极1414电连接到每个漏极D。像素电极1414设置在由相邻的栅极线1411和相邻的数据线1412形成的区域内。像素电极包含透明导电膜,例如,但不局限于,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不定形铟锡氧化物(“a-ITO”)等。
将合成一体的PCB1300产生的栅极信号以一顺序依次施加到栅极通道的栅极线1411。合成一体的PCB1300产生的数据信号以一顺序依次施加到栅极通道的栅极线1412。
示作第一信号传输膜1500的数据带载封装通过ACF1510电连接到显示衬底1400内的数据通道,以将该合成一体的PCB 1300产生的数据信号施加到每个数据通道。该ACF1510包括具有绝缘材料和微导电球的树脂。该微导电球通过压力或热而彼此接触,使得该合成一体的PCB1300将数据信号传送到该数据通道的数据线1412。
栅极信号转换图形1520形成在数据带载封装1500之一上以便将该合成一体的PCB1300产生的栅极信号施加到第一传送图形1430。
将该合成一体的PCB1300产生的栅极信号通过该第一传送图形1430以及示作第二信号传输膜1600的栅极带载封装施加到该栅极通道的栅极线1411。
该第一传送图形1430设置在薄膜晶体管衬底1410的透明衬底1410a的角部分。该第一传送图形1430将该合成一体的PCB1300产生的栅极信号通过该薄膜晶体管衬底1410传送到该栅极带载封装1600。在该第一传送图形1430内的线的数量基本上等于栅极通道的数量。
该栅极带载封装1600包括基体1620、第一导电图形1630、第二导电图形1640、第三导电图形1650以及驱动器IC1660。
该驱动器IC1660设置在基体1620上,并且第一导电图形1630电连接到驱动器IC1660的信号输出凸起(未示出),也就是端子。
在第一导电图形1630内的线的数量基本上等于在与其相关联的栅极通道内的栅极线1114的数量。尤其是,第一导电图形1630相应于属于栅极通道的栅极线1411,并且该第一导电图形1630电连接到该栅极线1411。
第二导电图形1640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第二导电图形1640的第一端部电连接到驱动器IC1660的信号输入凸起即端子(未示出)。第二导电图形1640的第二端部相应于第一传送图形1430。由此,将从形成在数据带载封装1500上的栅极信号传送图形1520和第一传送图形1430输出的栅极信号通过第二导电图形1640施加到驱动器IC1660。
由合成一体的PCB1300产生的栅极信号施加到第三导电图形1650。该第三导电图形1650绕过基体1620上的驱动器IC1660。该第三导电图形1650电耦合到第一传送图形1430。
第二传送图形1670将第三导电图形1650输出的栅极信号施加到描绘为具有基体1680的相邻栅极带载封装1600的第二导电图形1685。形成在TFT衬底1410上的附加的传送图形可以提供用作将在前的栅极带载封装1600输出的栅极信号施加到在后的带载封装1600。
栅极带载封装1600的第一导电图形1630电耦合到栅极通道的每条栅极线1411。
因此,当第一传送图形1430的宽度和厚度降低时,第一传送图形1430的电阻率增加,在该处电阻率显示出电流的流动受到多强的抗拒。由此,如果第一传送图形1430的一部分减小宽度和厚度,那么当将栅极信号施加到第一传送图形1430时,可能破坏该合成一体的PCB1300产生的栅极信号。
图19是示出图17中的部分“F”的放大视图。图20是示出与栅极带载封装相结合的薄膜晶体管衬底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19和20,第一传送图形1430包括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和时间信号提供图形1435。具有第一宽度的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输出具有第一电压电平的能量信号。时间信号提供图形1435包括多条线,每条线具有小于该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并且时间信号提供图形1435输出具有低于该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电平的时间信号。
随着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的第一宽度的增加,该能量提供图形1433的电阻率降低。然而,当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的该第一宽度增加时,使在栅极带载封装1600和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之间的ACF的树脂挤出减少。
为了使栅极TCP1600和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之间的树脂的挤出增加,在第一传送图形1430的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上在与数据TCP1500相邻的第一端部和在与栅极TCP1600相邻的第二端部形成树脂挤出路径1433a。当对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和栅极带载封装1600之间的ACF1610加压时,ACF1610的树脂容易地通过树脂挤出路径1433a挤出,使得ACF1610的微导电球与栅极带载封装1600的第二导电图形1640和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相接触。
用于挤出ACF的树脂的树脂挤出路径1433a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诸如,例如,所描绘的叉形,或分支形状等。
在图20示出的截面图中,栅极带载封装1600的第二导电图形1640包括第一副图形1642和第二副图形1643。该第一副图形1642电连接到第一传送图形1430的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第二副图形1643电连接到时间信号提供图形1435。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树脂挤出路径1433a形成在与第一副图形1642电接触的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上。
当对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与第一副图形1642之间的ACF1610施压时,ACF1610的树脂容易地通过树脂挤出路径1433a挤出,使得ACF1610的微导电球与第一传送图形1430的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相接触。
图21是示出与栅极带载封装相结合的一薄膜晶体管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21,类似于图20,栅极带载封装1600的第二导电图形1640包括第一副图形1642和第二副图形1643。该第一副图形1642电连接到第一传送图形1430的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第二副图形1643电连接到时间信号提供图形1435。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树脂挤出路径1642a形成在与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电接触的第一副图形1642上。第一副图形1642的树脂挤出路径1642a可以形成为如前所述的叉形,或可以具有可替换的形状。
当对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与第一副图形1642之间的ACF1610施压时,ACF1610的树脂容易地通过树脂挤出路径1642a挤出,使得ACF1610的微导电球与第二导电图形1640和第一副图形1642相接触。
图22是示出与栅极带载封装相结合的一薄膜晶体管衬底的再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22,栅极带载封装1600的第二导电图形1640包括第一副图形1642和第二副图形1643。该第一副图形1642电连接到第一传送图形1430的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第二副图形1643电连接到时间信号提供图形1435。
在图22所描绘的本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642a形成在与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电接触的第一副图形1642上,并且第二树脂挤出路径1433a设置在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的端部的尖头之间。
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642a相应于第二树脂挤出路径1433a。
当对第二树脂挤出路径1433a与第一树脂挤出路径1642a之间的ACF1610施压时,ACF1610的树脂容易地通过第一和第二树脂挤出路径1642a和1433a挤出,使得ACF1610的微导电球与第一副图形1642和能量信号提供图形1433相接触。
此处描述的树脂挤出路径可以取各种图形,并且通常可以包括形成在图形线端部内的槽。
由此,已经描述了用于提高显示面板和栅极FPC之间的稳定性的实施例,例如通过ACF的带载封装。通过在具有比图形内的其他线的宽度更大的宽度的副图形内提供上述的树脂挤出路径,可以提高稳定性。还可以在该图形内提供线的端部变化的宽度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的任何结合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通过树脂挤出路径的槽和图形线的端部的不同宽度提高稳定性的同时,额外地减小了接触电阻。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及其优点,应当注意,各种变化、置换和改变在此处都不脱离由附加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另外,第一、第二等术语的使用,并不表示任何等级或重要性,而是将第一、第二等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他元件相区分。还有,一、一个(a,an)等术语的使用并不表示数量的限定,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参考项。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包含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栅极线,分别电连接到所述栅极线的多个栅极焊盘,传送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以及电连接到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挠性电路膜,其包含根据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将栅极驱动信号施加到所述栅极线的栅极驱动芯片,分别电连接到所述栅极焊盘的多个栅极信号端子,以及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电连接的副端子,每个副端子电连接到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的栅极驱动端子;以及各向异性导电膜,其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挠性电路膜之间以将所述挠性电路膜电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端子的宽度大于每个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副端子具有与每个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基本上相同的宽度,并且所述副端子在所述挠性电路膜内沿宽度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包括用于将电连接到该栅极线的开关装置开通的开门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包括第一焊盘,并且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包括相应于所述第一焊盘的第一端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包括用于将电连接到所述栅极线的开关装置关断的关门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包括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并且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相应于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二端子相应于所述第二焊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树脂,其将所述挠性电路膜连接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分布在所述树脂内的多个导电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副端子包括第一副端子,其具有基本上等于每个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的第一端子宽度;以及第二副端子,其具有大于所述第一端子宽度的第二端子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副端子和第二副端子,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副端子在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内交替地排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宽度大约三倍大于所述第一端子宽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包括用于将电连接到所述栅极线的开关装置开通的开门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包括第一焊盘,并且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包括相应于该第一焊盘的第一端子。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包括用于将电连接到所述栅极线的开关装置关断的关门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包括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并且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相应于所述第一焊盘,所述第二端子相应于所述第二焊盘。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该第一端子包括具有从其上延伸出来的多个副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分,该第二端子包括具有从其上延伸出来的多个副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分,该第二端子具有大于该第一端子的副端子的数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多个副端子内的每个副端子具有等于每个栅极信号端子宽度的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该第二端子内的多个副端子内的第一套副端子中的每个副端子具有第一宽度,在该第二端子内的多个副端子内的第二套副端子中的每个副端子具有第二宽度,并且该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副端子和具有第二宽度的第二副端子。
2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包含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栅极线,分别电连接到该栅极线的多个栅极焊盘,传送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以及电连接到该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线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挠性电路膜,其包含根据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将栅极驱动信号施加到所述栅极线的栅极驱动芯片,分别电连接到所述栅极焊盘的多个栅极信号端子,以及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电连接的副端子,每个副端子电连接到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的栅极驱动端子;各向异性导电膜,其设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和该挠性电路膜之间以将该挠性电路膜电连接到该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组件,其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相邻设置以便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端子的宽度大于每个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副端子具有与每个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基本上相同的宽度,并且该副端子在挠性电路膜内沿宽度方向设置。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副端子包括第一副端子,其具有基本上等于每个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的第一端子宽度;以及第二副端子,其具有大于该第一端子宽度的第二端子宽度,该栅极驱动端子包括交替设置在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内的多个第一副端子和多个第二副端子。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包括用于将电连接到栅极线的开关装置开通的开门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包括第一焊盘,并且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包括相应于第一焊盘的第一端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还包括用于将电连接到栅极线的开关装置关断的关门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还包括第二焊盘,并且所述栅极驱动端子还包括相应于该第二焊盘的第二端子。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LCD装置,其中所述背光组件包括产生所述光的灯;改变该光的路径的光学元件;以及接收该灯和该光学元件的接收容器。
29.一种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衬底上使用的挠性电路膜,所述挠性电路膜包括栅极信号端子;以及栅极驱动端子,该栅极驱动端子具有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具有在该第一端子内的彼此电连接并且彼此相分离的多个副端子,该第一端子具有大于该栅极信号端子宽度的第一端子宽度。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挠性电路膜,其中在所述多个副端子内的每个副端子具有等于所述栅极信号端子宽度的宽度。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挠性电路膜,还包括在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内的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具有彼此电连接的多个副端子,该第二端子具有大于该第一端子宽度的第二端子宽度。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挠性电路膜,还包括在所述栅极驱动端子内的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具有多个彼此电连接的副端子,该第二端子具有大于该第一端子的副端子数量。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挠性电路膜,其中在所述第一端子和该第二端子内的每个副端子具有等于该栅极信号端子的宽度的宽度。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挠性电路膜,其中在所述第二端子内的多个副端子内的第一套副端子中的每个副端子具有第一副端子宽度,在所述第二端子内的多个副端子内的第二套副端子中的每个副端子具有第二副端子宽度,并且该第二副端子宽度大于该第一副端子宽度。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挠性电路膜,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具有第一副端子宽度的第一副端子和具有第二副端子宽度的第二副端子。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挠性电路膜,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具有第二端子宽度,该第二端子还包括扩展该第二端子宽度的连接部分,在该第二端子内的多个副端子从该连接部分延伸,并且具有该第一副端子宽度的副端子与具有该第二副端子宽度的副端子沿该连接部分相互交错。
37.一种信号传输膜,包括本体;以及形成在该本体上的导电图形,该导电图形的一部分具有树脂挤出路径,该部分与各向异性导电膜相接触,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包含树脂和微导电球,并且当该信号传输膜与该各向异性导电膜相结合时,该树脂通过该树脂挤出路径被挤出。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树脂挤出路径沿所述导电图形的纵向形成。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树脂挤出路径从该导电图形的内部朝向该导电图形的侧面形成,使得该树脂挤出路径的纵向相对于该导电图形的该侧面形成锐角。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该导电图形为至少二分叉以形成该树脂挤出路径。
41.一种信号传输膜,包括基底,其包括第一外围部分和与该第一外围部分相对的第二外围部分;驱动器集成电路,其设置在所述基底上,该驱动器集成电路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多个第一导电图形,其从该第一外围部分到该第一端子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分别电连接到该第一端子;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图形,其从该第一外围部分到该第二端子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分别电连接到该第二端子,该第二导电图形具有形成在该第一外围部分的第一树脂挤出路径。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挤出路径具有叉形以挤出树脂。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信号传输膜,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外围部分的第一端部到该第一外围部分的第二端部并且穿过该驱动器集成电路和该第二外围部分之间的区域的彼此平行延伸的多个第三导电图形,该第三导电图形具有形成在该第一外围部分的第二树脂挤出路径。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挤出路径具有叉形以挤出树脂。
45.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图形包括接收具有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一驱动信号的第一副图形和接收具有比该第一电压电平低的第二电压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的第二副图形。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挤出路径形成在该第一副图形处。
47.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第三导电图形包括接收具有第三电压电平的第三驱动信号的第三副图形和接收具有比该第三电压电平低的第四电压电平的第四驱动信号的第四副图形。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挤出路径形成在该第三副图形处。
49.一种信号传输膜,包括基底,其包括第一外围部分和与该第一外围部分相对的第二外围部分;驱动器集成电路,其形成在该基底上,该驱动器集成电路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多个第一导电图形,其从该第一外围部分到该第一端子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分别电连接到该第一端子;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图形,其从该第二外围部分到该第二端子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分别电连接到该第二端子,该第二导电图形具有形成在该第二外围部分的树脂挤出路径。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树脂挤出路径具有叉形。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树脂挤出路径沿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二外围部分的方向形成。
52.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树脂挤出路径具有分支形状。
53.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树脂挤出路径沿相对于该第二外围部分倾斜的方向形成。
54.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图形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副导电图形和具有大于该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第二副导电图形。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信号传输膜,其中所述树脂挤出路径形成在该第二副导电图形处。
56.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合成一体的印刷电路板,其产生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显示面板,其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信号线和具有大于该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第二信号线;信号传输膜,其包括基膜;将该第一驱动信号传送到该第一信号线的第一驱动信号线;以及将该第二驱动信号传送到该第二信号线的第二驱动信号线,该第二驱动信号线包括树脂挤出路径;以及各向异性导电膜,其插入在该信号传输膜和该显示面板之间,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包括可回流的树脂和微导电球,当该各向异性导电膜与该信号传输膜结合时,该树脂通过该树脂挤出路径被挤出。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树脂挤出路径具有叉形。
58.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树脂挤出路径具有分支形状。
59.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信号提供图形;信号传输膜,其包含导电图形;树脂挤出路径,其形成在该信号提供图形和该导电图形的至少一个内;以及各向异性导电膜,其插入在该信号提供图形的端部和该导电图形的端部之间,该各向异性导电膜包含通过该树脂挤出路径挤出的树脂。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在所述信号提供图形的端部内的槽,该槽形成该树脂挤出路径。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在所述信号提供图形内的第一副图形和第二副图形,该第一副图形具有第一宽度和该树脂挤出路径,该第二副图形具有多条线,每条线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
62.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在所述导电图形的端部内的槽,该槽形成该树脂挤出路径。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在所述导电图形内的第一副图形和第二副图形,该第一副图形具有第一宽度和该树脂挤出路径,该第二副图形具有多条线,每条线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
全文摘要
一种信号传输膜包括导电图形,该导电图形具有与包含树脂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相接触的树脂挤出路径,由此该树脂通过该树脂挤出路径被挤出,以提供稳定的连接。可替换地,该树脂挤出路径提供在显示面板上的信号提供图形内。同时,一挠性印刷电路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电连接的副端子的栅极驱动端子。每个该副端子电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焊盘以提高接触稳定性。
文档编号G02F1/136GK1725077SQ20051009223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9日
发明者李荣埈, 李光洙, 安阳锡, 尹观植, 朴喜载, 朴镇浩, 朴熙范, 金沃珍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