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加开口率及可视角的液晶显示器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69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增加开口率及可视角的液晶显示器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元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高开口率及大可视角的液晶显示器元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为目前最先进且市场接受度最高的平面显示技术之一,并广为电脑资讯、通讯以及消费电器产品所应用。与传统使用阴极射线管的显示技术相比,液晶显示技术利用完全平面以及完全不同的显像原理以提供具备重量轻、厚度薄等优点的显示器。
尽管液晶显示技术已具备上述优点,却仍有一些瓶颈必须持续进行研究改良以求突破。举例来说,液晶显示技术其中一项瓶颈为开口率的问题,而开口率系指透光比率,即每个画素可透光的有效区域除以画素的总面积,开口率越高,整体画面越亮。液晶显示技术另外一项瓶颈为可视角的问题,而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会受限于光线通过液晶时造成的相位延迟。因此,需持续改良液晶显示器技术,以求突破发展出具有高开口率及大可视角的液晶显示器。

发明内容鉴于以上所述习知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之一目的乃为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元件,并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以达成高开口率及大可视角的目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元件,并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以减低影像残留(Image Sticking)的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元件,并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在不产生交互干扰(Cross Talk)的情况下增加电极面积。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元件,并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以提供低成本的光学补偿。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元件,此液晶显示器元件包含一薄膜电晶体基板、一光相位延迟层位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上与一穿透电极层。该薄膜电晶体基板底面具有一第一偏光膜,该光相位延迟层具有一低介电系数及一穿透电极层位于该光相位延迟层上,其中该光相位延迟层进行相位补偿以抵消由具有倾斜入射角度的光穿过一液晶显示基板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的液晶所引起的相位延迟,以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该第二偏光膜位于一液晶显示基板顶部。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各特征,将于以下的较佳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图1A显示一包含栅极线、数据线与穿透电极的画素电路布局一部份的俯视图;图1B显示另一种包含栅极线、数据线与穿透电极的画素电路布局一部份的俯视图;及图2显示本发明一液晶显示器元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系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元件,将于以下详述。本发明实施例乃以解决先前技术所述的问题为主,但本发明所具的专利范围,并不以下述的图形与实施例的描述为限,而应以所申请的专利范围与精神为准。
参考图1A所示,显示一包含栅极线(Gate Line)102、数据线(Data Line)104与穿透电极(Transparent Electrode)106的画素电路布局(Pixel Layout)一部份的俯视图。为了防止不同导线例如栅极线102、数据线104与穿透电极106中信号交互干扰的问题,穿透电极106只能尽可能接近栅极线102、数据线104,由于开口率系指透光比率,即每个画素可透光的有效区域除以画素的总面积,此即意谓图1A所示画素电路布局开口率是受到相当的限制。图1B显示另一种包含栅极线102、数据线104与穿透电极106’的画素电路布局一部份的俯视图。在形成穿透电极106’之前,一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有机介电层(未见于俯视图中)则形成于栅极线102、数据线104之上,因此穿透电极106’可非常接近栅极线102、数据线104甚至与栅极线102、数据线104重叠,以增加开口率同时又不会造成信号严重交互干扰的问题。
图2显示本发明一液晶显示器元件200的截面图。液晶显示器元件200包含基板202与204、一具有低介电常数的相位延迟有机介电层206、穿透电极208与210、偏光膜212与214。基板202更包含一彩色滤光片。具有低介电常数的相位延迟有机介电层206的厚度为约0.1微米至10微米之间。具有低介电常数的相位延迟有机介电层206的材料选自聚醯亚胺(Polyimide)、聚醯胺(Polyamide)、聚酯(Polyester)、聚醛(Polyacetal)、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醯胺亚胺(Polyamideimide)、聚酯亚胺(Polyesterimide)其中之一。下列的化学式分别属于聚醯亚胺、聚醯胺化合物,而ε则为介电常数。
自然的光为未偏极光,而偏光膜则将自然的未偏极光偏极化,使仅具有特定振幅方向的光通过。而液晶的材料系一种具有双折射率的材质。当具有倾斜入射角度的光穿过液晶分子时会分成两道折射光,即寻常光(Ordinary Ray)以及非常光(Extraordinary Ray)。因此当光线穿过液晶分子时就会产生相位延迟(phase retardation)的现象。故一般使用补偿膜来补偿因光线穿过液晶分子所产生的相位延迟的现象,以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元件利用一在形成穿透电极之前形成于薄膜电晶体基板的栅极线、数据线上的具有低介电常数的相位延迟有机介电层以使穿透电极尽可能接近栅极线、数据线甚至与栅极线、数据线重叠,以增加开口率同时又不会造成信号严重交互干扰的问题。此外,具有低介电常数的相位延迟有机介电层同时具有相位延迟/补偿的功能以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在图1B中,具有低介电常数的相位延迟有机介电层形成于栅极线102、数据线104之上并位于穿透电极106’之下以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开口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元件,该液晶显示器元件包含一薄膜电晶体基板,该薄膜电晶体基板底面具有一第一偏光膜;一光相位延迟层位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上,该光相位延迟层具有一低介电系数;及一穿透电极层位于该光相位延迟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光相位延迟层的厚度范围为0.1至1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光相位延迟层进行相位补偿以抵消由具有倾斜入射角度的光穿过一液晶显示基板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的液晶所引起的相位延迟,以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而该第二偏光膜位于一液晶显示基板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穿透电极层与该光相位延迟层系覆盖该薄膜电晶体基板的栅极线与数据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光相位延迟层的材料为选自聚醯亚胺(Polyimide)、聚醯胺(Polyamide)、聚酯(Polyester)、聚醛(Polyacetal)、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醯胺亚胺(Polyamideimide)、聚酯亚胺(Polyesterimide)其中之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液晶显示器元件。此液晶显示器元件包含一薄膜电晶体基板、一光相位延迟层位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上与一穿透电极层。该薄膜电晶体基板底面具有一第一偏光膜,该光相位延迟层具有一低介电系数及一穿透电极层位于该光相位延迟层上,其中该光相位延迟层进行相位补偿以抵消由具有倾斜入射角度的光穿过一液晶显示基板与该薄膜电晶体基板之间的液晶所引起的相位延迟,以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该第二偏光膜位于一液晶显示基板顶部。
文档编号G02F1/133GK1719314SQ20051009261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2日
发明者陈峙彣, 吕婉华, 侯鸿龙, 吴明洲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