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荧光灯以及采用平面荧光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02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荧光灯以及采用平面荧光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面荧光灯以及采用了所述平面荧光灯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为图像显示发光的平面荧光灯,以及具有所述平面荧光灯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LCD)装置是一种平板显示器,其采用液晶显示图像。LCD装置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厚度薄、重量轻、驱动电压低、功耗低,因此,LCD装置在各种工业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
LCD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LCD屏板。LCD屏板能够发光,因此,LCD装置进一步包括为LCD屏板提供光的光源。
具有细长柱状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被广泛用作传统光源。但是,随着LCD装置尺寸的增大,在LCD装置中采用的这样的CCFL的数量将增大。因此,所述LCD装置的制造成本将增大,所述LCD装置的光学特性,例如亮度均匀度,将降低。
已经开发出了克服上述问题的平面荧光灯。所述平面荧光灯提供面形光。所述平面荧光灯包括灯体和电极,所述灯体具有划分成多个放电空间的内部空间,所述电极用于向灯体上施加放电电压。在平面荧光灯的每一放电空间中,通过由转换器施加到电极上的放电电压形成等离子体放电。等离子体放电形成的紫外(UV)光激发在灯体中形成的荧光层,以发出可见光。
但是,在平面荧光灯的工作过程中,最外部的放电空间的亮度低于其余放电空间。在通过将包括平面荧光灯的面光源装置与接收机壳以及其他部件结合制造背光组件时,加剧了LCD装置中亮度的不均匀性,因此,降低了LCD装置的亮度均匀度和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所发出的光的亮度均匀度的平面荧光灯,以提高具有所述平面荧光灯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并由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平面荧光灯的液晶显示(LCD)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和第一外部电极。第二衬底与第一衬底结合界定多个放电空间。对应于最外部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具有小于对应于并非位于最外部的其他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的第二区域的厚度。在第二衬底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外部电极,从而与放电空间交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极。
平面荧光灯进一步包括在第一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外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极。对应于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衬底的第三区域具有小于对应于第二衬底的第二区域的第一衬底的第四区域的厚度。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对应于第二外部电极。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LCD装置包括平面荧光灯、转换器和LCD屏板。平面荧光灯包括第一衬底,与第一衬底结合以界定多个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和在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的,与所述放电空间交叉的第一外部电极。对应于最外部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具有小于对应于并非位于最外部的其他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的第二区域的厚度。转换器输出驱动平面荧光灯的放电电压。LCD屏板采用由平面荧光灯发出的光显示图像。
就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而言,平面荧光灯包括第一衬底,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第二衬底,第二衬底和第一衬底结合界定多个通常平行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延伸的放电空间;在第二衬底的外表面形成的,与放电空间交叉的第一外部电极,第一外部电极通常沿平行于第二衬底的第一侧面的方向延伸。第二衬底位于第一外部电极和放电空间之间的区域具有变化的厚度。
如上所述,最外部的放电空间可具有经过补偿的亮度,因此改善了由平面荧光灯发出的光的亮度均匀度,提高了包括所述平面荧光灯的LCD装置的显示质量。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特征和优势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平面荧光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线得到的横断面图;图3是沿图1的II-II′线得到的横断面图;图4是说明图1中的示范性第二衬底,以及与之相结合的示范性间隔壁的平面图;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平面荧光灯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横断面图;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平面荧光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III-III′线得到的横断面图;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平面荧光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沿图8中的IV-IV′线得到的横断面图;图10是沿图8中的V-V′线得到的横断面图;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及图12是说明图11中的液晶显示器的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说明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地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体现在很多不同的形式当中,而不应推断只限于文中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对本发明进行充分和完整的说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表达本发明的原理。始终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类似或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和区域的厚度。应当理解的是在称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的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时,其可能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也可能存在插入元件。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平面荧光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线得到的横断面图。图3是沿图1的II-II′线得到的横断面图。图4是说明图1中的示范性第二衬底,以及与之相结合的示范性间隔壁的平面图。
参照图1到图4,一种平面荧光灯100包括第一衬底110、第二衬底120和第一外部电极130。
具有矩形板外形的第一衬底110可以包括传输可见光的透明材料。例如,第一衬底110包括透明玻璃。虽然在图示和说明中以矩形板外形作为第一衬底110的外形,但是第一衬底100的其他外形也处于这些实施例的范围内。第一衬底110可以包括紫外(UV)光屏蔽材料,从而使平面荧光灯100的内部空间产生的UV光不会泄漏。
第二衬底120与第一衬底110结合界定多个放电空间160。第二衬底120具有与第一衬底110基本相同的矩形板外形,或其他适当的外形。例如,第二衬底120包括玻璃。第二衬底120还可以包括与包含在第一衬底110上的UV光屏蔽材料相似或基本相同的UV光屏蔽材料。
第二衬底120包括面向放电空间160的内表面和朝向相反的外表面。第一外部电极130布置在第二衬底120的外表面上,与所有的放电空间160交叉。第一外部电极130与间隔壁150的两个纵向末端部分相对应。也就是说,在第二衬底120的第一末端上放置一个第一外部电极,在第二衬底120的第二末端上放置另一个第一外部电极130。第二衬底120的第一末端可以与第二衬底120的第一侧面相邻,第二衬底120的第二末端可以和第二衬底120的第二侧面相邻。第二衬底1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可以相互平行,并且可以通过第二衬底120的第三和第四侧面相互连接,从而界定了示范性矩形板外形。间隔壁150通常可以平行于第二衬底120的第三和第四侧面延伸,并且通常垂直于第二衬底1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一对第一外部电极130可以相互平行,并且可以垂直于放电空间160的纵向。第一外部电极130沿基本上垂直于间隔壁150的纵向的方向延伸,以重叠所有的放电空间160。第一外部电极130沿其纵向基本上具有恒定的宽度。例如,通过在第二衬底120的外表面上涂覆银膏形成第一外部电极130。所述银膏包括银(Ag)和氧化硅(SiO2)的混合物。或者,可以通过喷涂金属粉末的方法形成第一外部电极130。所述金属粉末包括下述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例如铜(Cu)、镍(Ni)、银(Ag)、金(Au)、铝(Al)、铬(Cr)等。可以在第一外部电极130的外表面上布置绝缘层(未示出),以保护第一外部电极130。
平面荧光灯100进一步包括密封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20之间的外围部分以界定内部空间的密封件140,和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20之间,从而将内部空间划分成放电空间160的至少一个间隔壁150。
例如密封件140包括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20相同的玻璃。密封件140通过诸如玻璃料的粘合剂与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20相结合,所述粘合剂的熔点低于玻璃。玻璃料是玻璃和金属的混合物。密封件140可以围绕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20的整个外围延伸,例如邻近第二衬底120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面延伸。
间隔壁150为杆状,并且沿彼此相同的方向延伸。间隔壁150彼此平行间隔基本相同的距离,从而使彼此之间的间距相等。与密封件140类似,间隔壁150可以包括玻璃。间隔壁150通过诸如玻璃料的粘合剂与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20相结合。或者,可以采用分配器(dispenser)形成间隔壁150。间隔壁150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末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与邻近第二衬底1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延伸的密封件140间隔开,使得注入到内部空间的放电气体可以在放电空间160中均匀分布。例如,以蛇形布置间隔壁150。也就是说,编号为奇数的间隔壁150的第一末端部分与邻近第二衬底120的第一侧面的密封件140间隔开,编号为偶数的间隔壁150的第二末端部分与邻近第二衬底120的第二侧面的密封件140间隔开。或者,间隔壁150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之间的某处的开口,当间隔壁150的两个末端部分与密封件140接触时,放电气体通过所述开口流通。
如图4所示,第二衬底120包括第一区域RE1和第二区域RE2。第一区域RE1对应于最外部的放电空间160,第二区域RE2对应于其余的放电空间160,也就是说,除了最外部的放电空间160以外的放电空间。第一和第二区域RE1和RE2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极130。也就是说,第二衬底的第一和第二区域RE1和RE2对应于邻近第二衬底1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的区域。特别地,第一区域RE1可以包括位于第二衬底120的拐角处的区域RE1,所述拐角邻近第一和第三侧面、第一和第四侧面、第二和第三侧面以及第二和第四侧面。第二区域RE2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区域RE1之间且邻近第二衬底12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区域RE2。参照图2,第一区域RE1的第一厚度T1小于第二区域RE2的第二厚度T2,从而防止最外部的放电空间160的亮度降低。就最外部放电空间160而言,应当理解,这些放电空间160与第二衬底120的第三和第四侧面设置最近。特别地,从平面荧光灯100发出的光的亮度与电极部分的容抗密切相关。所述亮度与放电空间160的电流成正比。放电空间160中的电流与在第一外部电极130和放电空间160之间以第二衬底120为媒介形成的电容成正比。电容与第二衬底120的厚度成反比。因此,随着第二衬底120的厚度变得更薄,第一外部电极130和放电空间160之间的电容增大,使得放电空间160中的电流增大。因此,平面荧光灯100所发出的光的总亮度增大。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在对应于第一区域RE1的区域中,所形成的与最外部的放电空间160相对应的第二衬底120的厚度相对较薄。在不降低第一区域RE1中的第二衬底120的厚度的情况下,最外部的放电空间160具有低亮度。因此,其亮度可得到补偿。在第一区域RE1上由第二衬底120的内表面向第二衬底120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凹槽122。也就是说,第二衬底120的内表面在第一区域RE1中凹陷。由于在第一区域RE1上形成了第一凹槽122,因此,第一区RE1的第一厚度T1比第二区域RE2的第二厚度T2小。第一厚度T1可以随着放电空间160之间的亮度差异而发生变化。例如,第二区域RE2的第二厚度T2可以是1.1mm左右,第一区域RE1的第一厚度T1可以是0.7mm左右。
参照图2和图3,平面荧光灯100进一步包括在第二衬底120的内表面形成的反射层170,在与放电空间160相对的反射层170的上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荧光层180,以及在与放电空间160相对的第一衬底110的内表面上形成的第二荧光层190。
反射层170反射由第一和第二荧光层180和190发出的可见光,从而防止可见光通过第二衬底120泄漏。反射层170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以提高其反射率,并减少彩色坐标系的变化。例如,反射层170可以包括氧化铝(Al2O3)和/或硫酸钡(BaSO4)。
第一荧光层180和第二荧光层190将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转换为可见光。如图2所示,可以在间隔壁150的侧表面上形成第一荧光层180。在制造所述平面荧光灯100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将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20结合起来之前,将反射层170、第一荧光层180和第二荧光层190喷射到第一衬底110和第二衬底120上形成薄膜。在另一个制造平面荧光灯100的实施例中,反射层170、第一荧光层180和第二荧光层190没有形成于与间隔壁150相对应的区域上。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平面荧光灯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横断面图。除第二衬底以外,图5中的平面荧光灯基本与图1到图4中所示的平面荧光灯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大致相同的元件的再次说明。
参照图5,平面荧光灯200包括第一衬底110,与第一衬底110结合以界定多个放电空间160的第二衬底220,和在第二衬底22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与放电空间160交叉的第一外部电极130。
与图4中所示的前述实施例相同,第二衬底220包括第一区域RE1和第二区域RE2。第一区域RE1对应于最外部的放电空间160,第二区域RE2对应于其余的放电空间160,也就是说,除了最外部的放电空间160以外的放电空间。通过邻近第二衬底2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延伸,第二衬底的第一和第二区域RE1和RE2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极130。第一区域RE1的第一厚度T1小于第二区域RE2的第二厚度T2,从而防止最外部的放电空间160的亮度降低。为了形成小于第二厚度T2的第一厚度T1,在第一区域RE1上从第二衬底220的外表面向第二衬底220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凹槽222。也就是说,所形成的第二衬底220的外表面在第一区域RE1中具有凹陷。由于在第一区域RE1上形成了第二凹槽222,因此,第一区RE1的第一厚度T1比第二区域RE2的第二厚度T2小。第一厚度T1可以随着充电空间160之间的亮度差异而发生变化。例如,第二区域RE2的第二厚度T2可以是1.1mm左右,第一区域RE1的第一厚度T1可以是0.7mm左右。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平面荧光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III-III′线得到的横断面图。除了第一衬底和第二外部电极之外,图6和图7的平面荧光灯基本上与图1到图4所述的平面荧光灯100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大致相同的元件的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6和图7,平面荧光灯300包括第一衬底310,与第一衬底310结合以界定放电空间160的第二衬底120,在第二衬底12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外部电极130,以及在第一衬底31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外部电极320,其中,第一衬底310包括面对放电空间160的内表面和背向放电空间160的外表面。此外,第一衬底310还可包括分别与第二衬底1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相对应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外部电极320邻近第一衬底31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延伸。第一衬底310还包括分别与第二衬底120的第三和第四侧面相对应的第三和第四侧面。
第二外部电极320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极130。例如,可以采用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130时基本相同的材料和方法,在第一衬底310上形成第二外部电极320。
第一衬底310包括对应于第二衬底120的第一区域RE1的第三区域RE3和对应于第二衬底120的第二区域RE2的第四区域RE4。也就是说,一根垂直穿过第二衬底120的第一区域RE1的线也将穿过第一衬底310的第三区域RE3,一根垂直穿过第二衬底120的第二区域RE2的线也将穿过第一衬底310的第四区域RE4。第三区域RE3和第四区域RE4对应于第二外部电极320。也就是说,第一衬底310的第三和第四区域RE3和RE4对应于邻近第一衬底31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的区域。特别地,第三区域RE3可以包括位于第一衬底310的拐角处的区域RE3,所述拐角邻近第一衬底310的第一和第三侧面、第一和第四侧面、第二和第三侧面以及第二和第四侧面。第四区域RE4可以包括位于第三区域RE3之间且邻近第一衬底31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区域RE4。
为了进一步补偿最外部放电空间160中降低的亮度,使第三区域RE3的第三厚度T3小于第四区域RE4的第四厚度T4。为了形成小于第四厚度T4的第三厚度T3,在第三区域RE3上从第一衬底310的内表面向第一衬底310的外表面形成第三凹槽322。也就是说,第一衬底310的内表面在第三区域RE3中凹陷。第三厚度T3可以随着充电空间160之间的亮度差异而发生变化。例如,第四区域RE4的第四厚度T4可以是1.1mm左右,第三区域RE3的第三厚度T3可以是0.7mm左右。或者,可以在第三区域RE3上从第一衬底310的外表面向第一衬底310的内表面形成凹槽,如图5中所示的第二凹槽222。也就是说,第一衬底310的外表面可以在第三区域RE3中凹陷。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平面荧光灯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沿图8中的IV-IV′线得到的横断面图。图10是沿图8中的V-V′线得到的横断面图。
参照图8到图10,平面荧光灯400包括第一衬底410,与第一衬底410相结合界定放电空间440的第二衬底420,和在第二衬底42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与放电空间440交叉的第一外部电极430。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在第二衬底420的第一末端上放置一个第一外部电极430,在第二衬底420的第二末端上放置另一个第一外部电极430。第二衬底420的第一末端部分可以邻近第二衬底420的第一侧面,第二衬底420的第二末端部分可以邻近第二衬底420的第二侧面。第二衬底4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可以相互平行,并且可以通过第二衬底420的第三和第四侧面相互连接,从而界定了示范性矩形板外形。一对第一外部电极430可以相互平行,并且可以垂直于放电空间440的纵向。
第一衬底410包括放电空间部分412、空间划分部分414和密封部分416。放电空间部分412与第二衬底420间隔开以界定放电空间440。在放电空间部分412之间形成空间划分部分414,在第一和第二衬底410和420相互结合时,所述空间划分部分与第二衬底420相接触。通常,空间划分部分414可以平行于第二衬底420的第三和第四侧面延伸,并且通常垂直于第二衬底4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密封部分416对应于第一衬底410的边缘部分,例如沿第一衬底410的外围。第一和第二衬底410和420在密封部分416处相互结合。第一衬底410包括传输由放电空间440产生的可见光的透明材料。例如,第一衬底410包括玻璃。
例如,可以通过成形工艺形成第一衬底410。特别地,可以通过模具对平面基础衬底加热和处理,以形成第一衬底410,其具有放电空间部分412、空间划分部分414和密封部分416。或者,可以通过将空气吹入加热的基础衬底或通过其他各种方法形成第一衬底410。通过整体形成放电空间部分412和空间划分部分414,避免了如前述实施例采用的单独制造间隔壁150的必要。
例如,第一衬底410的剖面具有如图9所示的沿一串排列的多个弧形。或者,第一衬底410的剖面可以具有多个半圆造型、多个矩形造型、多个梯形造型等。
平面荧光灯400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通路450,其将相邻的放电空间440相互连接起来。在图示中只给出了位于相邻的放电空间440之间的一个连接通路450,可以在相邻的放电空间440之间提供任何数量的连接通路450。在空间划分部分414上形成连接通路450。空气和放电气体可以通过连接通路450提供的通路流通。在排空放电空间440中的空气时,将放电气体注入放电空间440,空气和放电气体可以分别由所述通路流通。可以在实施第一衬底410的形成过程的同时形成连接通路450。将相邻的放电空间440相互连接的连接通路450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连接通路450具有沿空间划分部分414的纵向的S造型。虽然图示中的连接通路450处于第一衬底41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之间的相同距离处,但是应当得到进一步理解的是,每一个连接通路450可以处于相对于其相邻的放电空间的任何纵向位置,并且,相对于第一衬底41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而言,某一连接通路与下一个连接通路所处的位置可以不同。
例如,通过诸如玻璃料的密封件460使第一和第二衬底410和420相互结合。玻璃料是玻璃和金属的混合物,并且比玻璃的熔点低。密封件460布置在第二衬底420的内表面和第一衬底410的密封部分416的内表面之间,之后,对密封件460加热,从而使第一和第二衬底410和420相互结合。这里,密封件460仅形成于第一衬底410的密封部分416上,而不形成于与第二衬底420相接触的空间划分部分414上。将空间划分部分414朝向第二衬底420压缩,从而通过平面荧光灯40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与第二衬底420接触。特别地,当在制造过程中将第一和第二衬底410和420结合起来时,排出位于放电空间440中的空气,之后将放电气体注入放电空间440。放电气体的实例包括汞(Hg)、氖(Ne)、氩(Ar)、氙(Xe)、氪(Kr)等,使得放电空间440的压力处于大约50托到70托之间。大气压力大约为760托,因此远远大于放电空间440的压力。因此,由平面荧光灯400的外部朝向内部的力因为上述平面荧光灯40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了,从而将第一衬底410的空间划分部分414向第二衬底420压缩。
第二衬底420包括第一区域RE1和第二区域RE2。第一区域RE1对应于最外部的放电空间440,第二区域RE2对应于其余的放电空间440,也就是说,除了最外部的放电空间440以外的放电空间440。第一和第二区域RE1和RE2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极430。也就是说,第二衬底420的第一和第二区域RE1和RE2对应于邻近第二衬底4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的区域。特别地,第一区域RE1可以包括位于第二衬底420的拐角处的区域RE1,所述拐角邻近第一和第三侧面、第一和第四侧面、第二和第三侧面以及第二和第四侧面。第二区域RE2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区域RE1之间且邻近第二衬底42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区域RE2。如图10所示,每一个第一区域RE1的第一厚度T1小于每一个第二区域RE2的第二厚度T2,从而防止最外部的放电空间440的亮度降低。为了形成小于第二厚度T2的第一厚度T1,在每一个第一区域RE1上从第二衬底420的内表面向第二衬底420的外表面形成凹槽422,使得第二衬底420的内表面在对应于第一区域RE1的区域中凹陷。或者,可以在每一个第一区域RE1上从第二衬底420的外表面向第二衬底420的内表面形成凹槽。
在第二衬底420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一外部电极430,其通过在分别邻近第二衬底420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的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上延伸与所有的放电空间440交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外部电极所采用的相同的材料和方法形成第一外部电极430。因此,可以省略任何进一步的说明。平面荧光灯400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第一衬底410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外部电极,第二外部电极对应于第一外部电极430。
平面荧光灯400进一步包括反射层470、第一荧光层480和第二荧光层490。在第二衬底420的内表面形成反射层470。在面对放电空间440的反射层470的上表面形成第一荧光层480。在面对放电空间440的第一衬底410的内表面形成第二荧光层490。反射层470反射由第一和第二荧光层480和490发出的可见光,从而防止可见光通过第二衬底420泄漏。第一荧光层480和第二荧光层490将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转换为可见光。在对应于放电空间440的区域上形成反射层470、第一荧光层480和第二荧光层490,因此不必形成于对应于空间划分部分414的区域上。
如上所述,覆盖外部电极并对应于两个最外部放电空间的衬底区域具有小于衬底覆盖外部电极的每个其他区域的厚度,从而补偿了最外部放电空间降低的亮度。或者,对应于邻近最外部放电空间的一个或两个放电空间的衬底区域也可以具有小于每个其他区域的厚度。在另一个实例当中,对应于外部电极的衬底区域的厚度可以从最外部放电空间向最中央的放电空间逐渐增大使得最中央的放电空间具有最大厚度,并且在覆盖外部电极的区域中的厚度将逐渐减小直到最外部放电空间的区域中的最小厚度。或者,不管放电空间的位置如何,可以通过控制与之相对应的每一个衬底区域的厚度控制每一放电空间的亮度。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2是说明图11中的液晶显示器的横断面图。
参照图11和图12,LCD装置500包括发光的平面荧光灯510,输出放电电压以驱动平面荧光灯510的转换器600,以及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700。
转换器600生成用于驱动平面荧光灯510的放电电压。转换器600接收外部交流电压并生成放电电压。转换器600可以布置在接收机箱830的背面。通过第一线路610和第二线路620将放电电压施加到平面荧光灯510的外部电极上。
显示装置700包括LCD屏板710、数据印刷电路板(PCB)720和栅极PCB730。LCD屏板710采用由平面荧光灯510提供的光显示图像。数据和栅极PCB720和730为LCD屏板710提供驱动信号。
将由数据PCB720和栅极PCB730提供的驱动信号通过数据柔性印刷电路(FPC)740和栅极FPC750施加到LCD屏板710上。例如,可以采用带载封装(TCP)、膜上芯片(COF)等作为数据FPC740和栅极FPC750。数据和栅极FPC740和750分别包括数据驱动器芯片742和栅极驱动器芯片752,以控制用于施加数据和栅极PCB720和730提供的驱动信号的定时。
可以通过弯曲数据FPC740将数据PCB720布置在接收机箱830的侧面或背面。可以通过弯曲栅极FPC750将栅极PCB730布置在接收机箱830的侧面或背面。或者,可以由在LCD屏板710和/或栅极FPC750上形成的信号线替代栅极PCB730。
LCD屏板710包括第一衬底712,与第一衬底712结合的第二衬底714,和插入到第一和第二衬底712和714之间的液晶层716。
在第一衬底712上按照矩阵造型形成薄膜晶体管(TFT)。例如,第一衬底712包括玻璃。数据线电连接至每一个TFT的源极端子,栅极线电连接至每一个TFT的栅极端子。将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的像素电极电连接至每一TFT的漏极端子。
在第二衬底714上形成薄膜形的RGB像素。第二衬底714包括,例如,玻璃。在第二衬底714上形成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的公共电极。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LCD屏板710中,在向TFT的栅极端子施加电源时,TFT导通,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电场,使第一和第二衬底712和714之间的液晶层716的分子重新配向。在改变液晶分子的配向时,其透光度也发生改变,从而显示出具有预期灰度的图像。
LCD装置500包括光漫射(diffusion)板810和光学薄层820。在平面荧光灯510的上面或上方布置光漫射板810,从而对平面荧光灯510发出的光进行漫反射。光学薄层820位于光漫射板810的上面或上方。
光漫射板810对平面荧光灯510发出的光进行漫反射,以改善其亮度均匀度。具有平板造型的光漫射板810与平面荧光灯510间隔开。例如,光漫射板810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光学薄层820改变经光漫射板810漫反射的光的路线,由此改善亮度特性。光学薄层820可以包括对经过光漫射板810漫反射的光沿正视方向会聚的光会聚薄层,由此提高正视亮度。此外,光学薄层820可以包括额外的光漫射薄层,用于对经过光漫射板810漫反射的光进行额外的漫反射。也就是说,光学薄层820可以只包括一个薄层或可包括多个薄层,用来调整传输至LCD屏板710的光。因此,LCD装置500可以根据预期的亮度特性有选择地包括或排除各种光学薄层。
LCD装置500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平面荧光灯510的接收机箱830。接收机箱830包括底面部分832和从底面部分832的边缘部分延伸的侧面部分834,以界定接收空间。例如,侧面部分834具有U形截面,以提供用于将各种元件结合起来的空间,并提高元件的结合强度。例如,接收机箱830包括具有高强度、低形变的金属。
LCD装置500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平面荧光灯510和接收机箱830之间的绝缘部件840,以支持平面荧光灯510。相对于平面荧光灯510的边缘部分相应地布置绝缘部件840,从而使平面荧光灯510与接收机箱830间隔预定距离,从而防止平面荧光灯510与接收机箱830电连接。因此绝缘部件840包括电绝缘材料。此外,绝缘部件840可以包括用于吸收冲击的弹性材料。例如,所述绝缘部件840包括硅。在本实施例中,绝缘部件840具有两个片段,其中,每一个片断都具有U形造型。或者,绝缘部件840可以包括分别对应于平面荧光灯510的四个侧面或四个拐角的四个片断。或者,可以整体形成具有框架造型的绝缘部件840。
LCD装置500可以有选择地包括布置在平面荧光灯510和光漫射板810之间的第一模具框架850。第一模具框架850将平面荧光灯510的边缘部分与接收机箱830固定起来,并支撑位于其上的光漫射板810,从而使光漫射板810与如图12所示地平面荧光灯510间隔开。将第一模具框架850连接至接收机箱830的侧面部分834。整体形成具有如图11所示的框架结构的第一模具框架850。或者,可以形成具有分段结构的第一模具框架850,例如,包括U形片段或L形片段。
LCD装置500可以有选择地包括布置在光学薄层820和LCD屏板710之间的第二模具框架860。第二模具框架860将光学薄层820和光漫射板810固定到接收机箱830上,并支撑LCD屏板710。与第一模具框架850类似,可以整体形成具有框架结构的第二模具框架860,或形成具有分段结构的第二模具框架860。
LCD装置500有选择地包括顶部机架870。顶部机架870围绕LCD屏板710的边缘部分,并且与接收机箱830结合,从而将LCD屏板710固定到第二模具框架860的上部。顶部机架870防止LCD屏板710受到损坏,或从第二模具框架860上偏离。
根据本发明,对应于最外部放电空间的衬底区域具有小于每一个其他放电空间,即除最外部放电空间以外的放电空间的厚度,从而补偿最外部放电空间降低的亮度。因此,平面荧光灯所发出的光的亮度均匀度和包括所述平面荧光灯的LCD装置的显示质量可以得到改善。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应限于这些示范性实施例,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不代表任何顺序或重要性,而是采用第一、第二等术语对元件予以区分。此外,所采用的一、一个等术语不代表对数量的限制而是表示至少存在一个所提及的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平面荧光灯,其包括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相结合以界定多个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对应于最外部放电空间,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对应于未处于最外部的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的第二区域的厚度;以及在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外部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进一步包括一对第一外部电极,其中,一个第一外部电极邻近第二衬底的第一侧面布置,另一个第一外部电极邻近第二衬底的第二侧面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进一步包括第二衬底的第三和第四侧面,并且进一步包括邻近第二衬底的第三和第四侧面的一对最外部放电空间,所述第二衬底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中的一个处于第二衬底的每一个拐角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进一步包括一对第二区域,其中,一个第二区域邻近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侧面布置并且处于第一对第一区域之间,另一个第二区域邻近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二侧面布置且处于第二对第一区域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最外部放电空间之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在第二衬底的内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在所述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电极沿其纵向具有基本恒定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进一步包括在第一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外部电极,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对应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与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对应的第一衬底的第三区域具有小于与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一衬底的第四区域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区域中的一个位于第二衬底的每一个拐角区域内,及包括多个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每一个拐角区域内。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进一步包括密封第一和第二衬底之间的外围部分以界定内部空间的密封件;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之间从而将所述内部空间划分为所述放电空间的至少一个间隔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包括与所述第二衬底间隔开以界定所述放电空间的放电空间部分;布置在所述放电空间部分之间以与所述第二衬底接触的空间划分部分;以及在第一衬底的外围部分上形成的密封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衬底通过所述密封部分相互结合。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进一步包括布置在第二衬底内表面上的反射层;以及布置在所述反射层上和第一衬底内表面上的荧光层。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二区域所具有的厚度从对应于邻近所述最外部放电空间的放电空间的位置向对应于最中央的放电空间的位置逐渐增大。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在所述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放电空间交叉的所述第一外部电极。
1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种平面荧光灯,其包括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相结合以界定多个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对应于最外部放电空间,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对应于未处于最外部的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的第二区域的厚度;以及在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外部电极;输出驱动所述平面荧光灯的放电电压的转换器;以及所配置的用于通过平面荧光灯所发出的光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屏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位于第二衬底的每一个拐角区域之内。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电极沿其纵向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宽度。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在第一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外部电极,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对应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对应的第一衬底的第三区域具有小于与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一衬底的第四区域的厚度。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平面荧光灯之上的漫射板,用于漫射从所述平面荧光灯发出的光;以及布置在所述漫射板之上的光学薄层。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所配置的用于接收所述平面荧光灯的接收机箱;位于所述平面荧光灯和所述接收机箱之间的绝缘部件;相对于所述接收机箱固定所述平面荧光灯并支撑所述漫射板的第一模具框架;及相对所述接收机箱固定所述漫射板和所述光学薄层并支撑所述液晶显示屏板的第二模具框架。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放电空间交叉的所述第一外部电极。
29.一种平面荧光灯,其包括第一衬底;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相结合以界定通常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延伸的多个放电空间;以及在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外部电极,所述第一外部电极通常平行于所述第二衬底的第一侧面延伸,所述第二衬底位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放电空间之间的区域具有变化的厚度。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所述区域在邻近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三和第四侧面处的厚度小于在第二衬底的中央区域内的厚度。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进一步包括厚度比区域的第二区小的区域的第一区,其中,对应于所述区域的第一区的放电空间基本上具有与对应于所述区域的第二区的放电空间相同的亮度。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在所述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放电空间交叉的所述第一外部电极。
全文摘要
一种平面荧光灯,其包括第一衬底;与第一衬底结合以界定多个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和在第二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的,与所述放电空间交叉的第一外部电极。对应于最外部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的第一区域具有小于对应于并非位于最外部的其他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的第二区域的厚度。于是,最外部的放电空间可具有经过补偿的亮度,因此改善了由平面荧光灯发出的光的亮度均匀度,提高了包括所述平面荧光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776502SQ200510118090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6日
发明者朴海日, 卞真燮, 金重玄, 李相裕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