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21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和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轻、薄、耗电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现代化信息设备。
一种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器1包括一前壳11、一胶框13、一液晶显示面板17、背光模组19及一后壳(图未示)。该前壳11与该后壳组合形成收容该胶框13、液晶显示面板17及背光模组19的收容空间。且该液晶显示面板17与该背光模组19层叠设置。
该前壳11包括相互垂直且相连接的一前缘板111及一侧缘板113。
该胶框13包括相互垂直且相连接的一支撑壁131及一承载部133。该承载部133包括内壁135,该内壁135为阶梯面,其包括第一平台137及第二平台139。该前壳11的前缘板111覆盖该胶框13的承载部133,且与该承载部133的第一平台137形成收容该液晶面板17的空间。
该液晶显示面板17包括显示区域171及非显示区域172。
该背光模组19包括层叠设置的二增光片191、一导光板193、一反射片195、一背板194以及一光源组197。该二增光片191位于该内壁135的第二平台139上。该背板194包括相互垂直且相连的一承载板1941及一侧板1943。该导光板193、反射片195及光源组197位于该胶框13的支撑壁131与该背板194的承载板1941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该导光板193包括一出光面1931、与该出光面1931相接的入光面1935及相对该出光面1931设置的底面1933。该光源组197包括光源1971及光源反射罩1972。该光源反射罩1972为U形。该光源反射罩1972从该导光板193的入光面1935夹持该导光板193及该反射片195形成收容该光源1971的空间。
由于该光源组197的光源反射罩1972成U形,组装该液晶显示器1的背光模组19时,须将该导光板193及反射片195压入该光源反射罩1972,从而该光源反射罩1972夹持住该导光板193,然后将该导光板193、反射片195及该光源组197置于该背板194内,因此该液晶显示器1的背光模组19不便于组装。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不便于组装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背光模组。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及一光源反射罩,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接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该光源反射罩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形成收容该光源的收容空间,该光源反射罩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抵靠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该底部靠近该导光板的底面,该顶部包括一末端,该底部包括一尾端,该顶部的末端较该底部的尾端远离该入光面。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层叠设置的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及一光源反射罩,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接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该光源反射罩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抵靠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该底部靠近该导光板的底面,该光源反射罩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形成收容该光源的收容空间,该顶部包括一末端,该底部包括一尾端,该顶部的末端较该底部的尾端远离该入光面。
作为上述液晶显示器的进一步改进,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区域及位于该显示区域外围的一非显示区域,该顶部的末端正对该显示区域与该非显示区域的交界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光源反射罩的顶部的末端较该底部的尾端远离该导光板的入光面,组装该背光模组时,将该光源反射罩的顶部抵压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向该导光板的底面方向按压该光源反射罩,从而该光源反射罩夹持该导光板,该背光模组便于组装,从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便于组装。当该光源反射罩的顶部的末端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交界处正对时,可减少来自背光模组的光线漏射至该非显示区域,从而减少该光线从该非显示区域射出而造成漏光现象,因此该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较好。

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较佳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光源反射罩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较佳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反射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较佳第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器2包括前壳21、胶框23、液晶显示面板27、背光模组29及一后壳(图未示)。该前壳21与该后壳组合形成收容该胶框23、液晶显示面板27及背光模组29的收容空间。且该液晶显示面板27与该背光模组29层叠设置。
该前壳21包括相互垂直且相连的一前缘板211及一侧缘板213。
该胶框23包括相互垂直且相连的一支撑壁231及一承载部233。该承载部233包括内壁235。该内壁235为阶梯面,其包括第一平台237及第二平台239,该二平台239低于该第一平台239。该胶框23的承载部233与该前壳21的前缘板211组合,从而该承载部233的第一平台237与该前缘板211界定一收容该液晶面板27的空间。
该液晶显示面板27包括显示区域271及位于该显示区域271外围的非显示区域273。
该背光模组29包括层叠设置的二增光片291、一导光板293、一反射片295、一背板294及一光源组297。该二增光片2091位于该内壁235的第二平台239与该液晶显示面板27界定的空间内。该背板294包括相互垂直且相连的一承载板2941及一侧板2943。该承载板2941包括设置在该承载板2941一端的一凹陷部2945。该导光板293、反射片295及光源组297位于该胶框23的支撑壁231与该背板294的承载板2941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该光源组297对应该背板294的凹陷部2945设置。该导光板293包括一出光面2931、与该出光面2931相接的入光面2935及相对该出光面2931设置的底面2933。
该光源组297包括光源反射罩2972及光源2971。该光源反射罩2972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部2974、一底部2976及连接该顶部2974与该底部2976的连接部2975。该顶部2974宽于该底部2976,即该顶部2974的末端2978较该底部2976的尾端2977远离该光源2971,且该末端2978正对该液晶显示面板27的显示区域271及非显示区域273的交界处。该光源反射罩2972从该导光板293的入光面2935夹持该导光板293,从而该光源反射罩2972与该入光面2935形成容纳该光源2971的空间,且该光源反射罩2972的顶部2974与该导光板293的出光面2931接触,该光源反射罩2972的底部2976与该导光板293的底面2933接触,并紧靠反射片295。
请一并参照图3,组装该液晶显示器2时,将该反射片295置于该背板294内;将该导光板293置于该反射片295上;将光源组297对应该背板294的凹陷部2945设置,将该光源反射罩2972的顶部2974抵压该导光板293的出光面2931,该光源反射罩2972的底部2976朝向该凹陷部2945,向该凹陷部2945方向按压该光源反射罩2972,从而该光源反射罩2972的顶部2974与该底部2976构成的开口张大,该底部2976利用该凹陷部2945形成的空间伸向该导光板293的底面2933,从而该光源反射罩2972从该导光板293的入光面2935夹持该导光板293,且该底部2976位于该凹陷部2945内;将胶框23置于该导光板293的上,且该胶框23的支撑壁231与该背板294的承载板2941形成容纳该反射片295、导光板293及光源组297的容纳空间;将该增光片291置于该胶框23的第二平台239上;将该液晶显示面板27置于该第一平台237上;将该前壳21覆盖该胶框23,且与后盖组合。
本发明的光源反射罩2972由于其顶部2974宽于其底部2976,因此可将该光源反射罩2972在该背板294内与该导光板293组合,且组装时,该光源反射罩2972的顶部2974抵压该导光板293的出光面2931,按压该光源反射罩2972,该光源反射罩2972的底部2976可利用该背板294的凹陷部2945形成的空间伸向导光板293的底面2933,从而该组装方法较简便。且由于该光源反射罩2972的顶部2974的末端2978正对该液晶显示面板27的显示区域271与非显示区域273的交界处,因此可减少来自背光模组29的光线传输至该液晶显示面板27的非显示区域273,从而可减少光线从该液晶显示面板27的非显示区域273向观察方向射出而造成漏光现象,因此该液晶显示器2的显示品质较好。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较佳第二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该液晶显示器与该液晶显示器2的区别在于该液晶显示器的光源反射罩3972的顶部3974的末端3978向增大该光源反射罩3972的开口方向微翘曲,该底部3976包括一尾端3977,该尾端3977向减小该光源反射罩3972的开口方向翘曲,该尾端3977包括第一弯曲端3979及第二弯曲端3980,该第一弯曲端3979与该第二弯曲端3980成曲面连接。该液晶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2相比,在安装该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可减少该光源反射罩3972刮伤导光板。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2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例如该光源反射罩2972可将导光板293与反射片295夹持,也就是该光源反射罩2972的底部2933位于该反射片295与该背板294之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及一光源反射罩,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接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该光源反射罩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形成收容该光源的收容空间,该光源反射罩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抵靠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该底部靠近该导光板的底面,该顶部包括一末端,该底部包括一尾端,其特征在于该顶部的末端较该底部的尾端远离该入光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顶部与该底部形成一开口,该末端向增大该开口的方向翘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顶部与该底部形成一开口,该尾端向减小该开口方向翘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尾端包括第一弯曲端及一第二弯曲端,该第一弯曲端与该第二弯曲端成曲面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该背板承载该导光板、光源及光源反射罩,该背板包括一承载板,该承载板包括一凹陷部,该凹陷部对应该光源反射罩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反射片,该反射片靠近该导光板的底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该反射片位于该导光板的底面与该光源反射罩的底部之间。
8.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层叠设置的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是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区域及位于该显示区域外围的一非显示区域,该顶部的末端正对该显示区域与该非显示区域的交界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及一光源反射罩,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接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该光源反射罩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形成收容该光源的收容空间,该光源反射罩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抵靠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该底部靠近该导光板的底面,该顶部包括一末端,该底部包括一尾端,该顶部的末端较该底部的尾端远离该入光面。该背光模组便于组装。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987600SQ200510121190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洪伟豪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