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21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尤其是关于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背光源和采用该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因具有低辐射性、体积轻薄短小及耗电低等特点,所以在使用上日渐广泛,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及创新,其种类也日益繁多。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必须在液晶显示面板背后加一发光源才能达到显示效果,所以背光源是液晶显示器的关键光学组件。
目前,液晶显示器背光源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ight,CCFL)、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卤钨灯、金属卤化物灯及有机电激发光板等。为确保显示画面的质量,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应具有亮度高、发光均匀、照明角度大、成本低、可调、功耗低、轻薄且不易损坏等性能且最好是面光源。由于有机电激发光板具有更薄、更亮且占空间小的特性,再加上其更快的响应速度、耐冲压、功耗低等优点,许多消费及通讯电子产品如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及手机等已大规模采用有机电激发光板作为其液晶显示器背光源。
请参考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器10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和一背光源120。该背光源120包括层叠设置的一第一电极层121、一有机电激发光层123和一第二电极层122。该液晶显示面板110邻近该第一电极层121设置。
该第一电极层121是阳极,由于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制膜温度低,所以其多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导电玻璃电极,且该第一电极层121也为透明电极以获得面发光。有机电激发光层123是在氧化铟锡上用蒸镀法或旋转涂布法制备的单层或多层有机膜。第二电极层122是位于有机电激发光层123膜上的阴极金属电极。
该背光源120在电压驱动下,该第一电极层121向有机电激发光层123注入空穴,该第二电极层122向有机电激发光层123注入电子。注入的空穴与电子在有机电激发光层123内相遇结合,使电子发生能阶跃迁,并由激发态降回基态,从而以光波形式辐射出能量。
为配合背光源120的发光面积,一般有机电激发光层123直接涂布在导电玻璃电极之上,如果长时间处于发光状态时,因其面积过大,散热慢,会使有机电激发光层123过热,以致增加有机电激发光材料的劣化速度,减少背光源120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为了更好地利用有机电激发光背光源,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背光源和采用该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实为必需。
一种背光源,包括层叠设置的一第一电极层、一有机电激发光层和一第二电极层。该第一电极层是一阳极透明电极,该第二电极层是一阴极金属电极。其中,该有机电激发光层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一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层叠设置的一第一电极层、一有机电激发光层和一第二电极层,该液晶显示面板邻近该第一电极层设置。该第一电极层是一阳极透明电极,该第二电极层是一阴极金属电极。其中,该有机电激发光层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
该背光源的有机电激发光层由间隔区域分隔开来,增加有机电激发光层的散热面积以及增强其散热功能,所以可降低有机电激发光材料的劣化速度,可延长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有机电激发光层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有机电激发光层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20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210和一背光源220。该背光源220包括层叠设置的一第一电极层221、一有机电激发光层223和一第二电极层222。该液晶显示面板210邻近该第一电极层221设置。
请一并参考图3,是图2中有机电激发光层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图。该有机电激发光层223的整体面积与液晶显示面板210的面积大小一致,但是,该有机电激发光层223包括两个发光区域2231以及一位于其间的间隔区域2232,该间隔区域2232由钝化物质形成,该两个发光区域2231的面积大小相等。
该背光源220在电压驱动下,该第一电极层221向有机电激发光层223注入空穴,该第二电极层222向有机电激发光层223注入电子。注入的空穴与电子在有机电激发光层223内相遇结合,使电子发生能阶跃迁,并由激发态降回基态,从而以光波形式辐射出能量。
由于该有机电激发光层223的发光区域2231由间隔区域2232分隔开,增加有机电激发光层223的散热面积以及增强其散热功能,所以可减轻有机电激发光材料的劣化速度,以延长背光源220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300与第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器200的区别在于该液晶显示器300的背光源320的有机电激发光层323由间隔图案3232分隔成多个小面积发光区域3231。
请一并参考图5,是图4中有机电激发光层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图。该液晶显示面板310包括多个像素(图未示)。该每一发光区域3231与液晶显示面板310的每一像素的面积大小一致,且其位置与像素一一对应。
另,有机电激发光层323根据具体情况还可分为其它不同数目及不同形状的发光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源,包括层叠设置的一第一电极层、一有机电激发光层和一第二电极层,该第一电极层是一阳极透明电极,该第二电极层是一阴极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激发光层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域是两个,且该两个发光区域的面积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域是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由钝化物质间隔。
5.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一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层叠设置的一第一电极层、一有机电激发光层和一第二电极层,该液晶显示面板邻近该第一电极层设置,该第一电极层是一阳极透明电极,该第二电极层是一阴极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激发光层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域是多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发光区域与该每一像素的面积大小一致且位置对应。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发光区域由钝化物质间隔。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域是两个,且该两个发光区域的面积相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源,其包括层叠设置的一第一电极层、一有机电激发光层和一第二电极层。该第一电极层是一阳极透明电极,该第二电极层是一阴极金属电极。其中,该有机电激发光层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区域。该背光源的有机电激发光层间隔设置可增强其散热功能,以延长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该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
文档编号G02F1/133GK1987602SQ20051012119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王玮, 石安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