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21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低耗电及辐射少特点,并被广泛用于监视器、液晶电视、手机及便携式计算机等领域,并成为显示器主流,但同时对其显示辉度及色彩显示效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背光模组为其提供光源。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光源110、一导光板120、一反射装置130及一背框140。该背框140收容该导光板120、光源110及反射装置130。该导光板120具有一入光面121,该反射装置130与该导光板120入射面121相对设置,该光源110设置于该入光面121与反射装置130之间。
请参阅图2,是该光源110的示意图。该光源110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111,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111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112、一绿光发光二极管113及一蓝光发光二极管114。
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111能发出红、绿、蓝三色光,三色光在离开光源后即开始混合。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111发出的部分光直接进入该导光板120,另一部分光传输至反射装置130,并由该反射装置130反射后再进入导光板120,在此传播光程中该光束的红、绿、蓝三色光不断进行混光,传播一定距离后将混合成白光出射至导光板。
但是由于背光模组100的背框140尺寸大小限制,上述混光效果受限于混光距离,使得难以混合成均匀白光,易出现偏黄或偏蓝,从而无法达到所要求的白光,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时,混光不均易使显示面板不同区域出现色差现象。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背光模组的发光二极管混光不均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发光二极管混光效果的背光模组。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发光二极管混光效果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多个发光二极管相对于该入光面设置,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及蓝光发光二极管,该入光面设有多个混光结构。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多个发光二极管相对于该入光面设置,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及蓝光发光二极管,该入光面设有多个混光结构,该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因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设有多个混光结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光程度,故该三色光能进行有效的混合,混色均匀。

图1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光源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00包括一光源210、一导光板220、一具有反射面的反射装置240及一外框250。该外框250收容该光源210、导光板220及反射装置240。
该导光板220包括一入光面221及一与该入光面221相邻的出光面222,该反射装置240与该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21相对设置,该光源210设置于该反射装置240与导光板220之间。请一并参阅图4,是该光源210的结构示意图。该光源210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211。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211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212、一绿光发光二极管213及一蓝光发光二极管214。故该光源210发出红、绿、蓝三色光,该三色光在传播过程中会混光,并从该入光面221进入该导光板220。
该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21设有多个混光结构223,该混光结构223为不规则形状的微小凸起,且该微小凸起是不规则排列。故该混光结构223可以对从该入光面221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进行不规则的折射及散射,使红、绿、蓝三色光在该导光板220内进一步均匀混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从该出光面222射出的白光的混光程度。
该反射装置240的反射面具有多个反射点,该反射点为不规则微小凸起,且该微小凸起的大小及形状均不一致,其是不规则排列。该反射点能对光束进行漫反射,使红、绿、蓝三色光被分散反射至各个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在该反射装置240与该入光面221之间各色光的混光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21设有多个混光结构223,从而有效提高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光程度,改善混光效果,提高从该出光面222出射的白光均匀度。该反射装置240的反射面进一步设有反射点,有效提高在该反射装置240与该入光面221之间各色光的混光程度,并缩短所需的混光距离,减少背光模组的背框尺寸限制。
本发明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该混光结构223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微小凹陷结构,也可以是规则形状的微小凸起或微小凹陷结构,还可以是规则形状的V形沟槽;该反射点可以是规则形状,其还可以是规则设置,因此可以根据该混光结构223及该反射装置240的反射点的形状、数目及密度的设计来改进三色光的混光程度。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400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400包括上述背光模组200及一液晶显示面板300,该液晶显示面板300设置于该背光模组200的导光板220的出光面222一侧。
该光源210发出红、绿、蓝三色光,该三色光在反射装置240与该入光面221的空间混光后进入导光板220,然后在该导光板240内进一步混光后,由该出光面222出射至液晶显示面板300。
由于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21设有多个混光结构223,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该光源210发出的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光程度,故该三色光能进行有效的混合,其白光混合度高,混色不均匀情形少。因此由该出光面222出射至液晶显示面板300的光束混光效果佳。该反射装置240的反射面进一步设有反射点,有效提高在该反射装置240与该入光面221之间各色光的混光程度,并缩短所需的混光距离,减少背光模组的背框尺寸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多个发光二极管相对于该入光面设置,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及蓝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设有多个混光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混光结构是微小凸起或微小凹陷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混光结构是规则形状的微小凸起或微小凹陷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混光结构是不规则形状的微小凸起或微小凹陷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微小凸起或微小凹陷结构是不规则排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微小凸起或微小凹陷结构是规则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混光结构是V形沟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一反射装置,该反射装置包括一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面上设有多个微小凸起或微小凹陷结构。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一背光模组,从该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进入该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是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多个发光二极管相对于该入光面设置,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及蓝光发光二极管,该入光面设有多个混光结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能提高发光二极管混光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2B5/02GK1987603SQ20051012119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杨坤宪, 石安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